一种速干布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7716发布日期:2019-09-29 18:10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速干布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干布料。



背景技术:

由于织物组织结构的多样性,污垢、汗液等易沉积在织物上,各种细菌微生物容易滋生繁衍。若这些有害细菌不能消除,则会产生各种疾病,危害穿着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抗菌性对于纺织品而言至关重要。为了使织物具有抗菌性,通常采用抗菌纤维和织物后整理两种方法。抗菌纤维就是将抗菌剂加入到纺丝液中混合,然后通过喷丝孔进行纺丝,形成抗菌纤维。抗菌剂包括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在无机抗菌剂中,杀菌作用顺序依次为:ag+>cu2+>fe3+>sn2+>al3+>zn2+>co2+,可见银离子的杀菌效果更好,并且有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的耐热性能差且易水解。织物后整理法就是对无抗菌性的织物在后期进行加工整理,一般是整理剂与抗菌剂混合覆盖在织物表面。此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但是由于抗菌剂仅覆着在纤维表面,经过摩擦或洗涤易脱落,持久性和耐水性较差;相较于后整理方法,抗菌纤维中抗菌剂是均匀分布在纤维的内部和表面,耐久性、耐洗涤性都很好。

织物导湿的原理包括点、线接触原理、差动毛细效应原理、灯芯点芯吸效应原理等。点、线接触原理就是通过对织物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使得织物的亲肤层表面凸起或凹下,与身体接触的部分只是一个个“小柱子”或者不与身体接触的部分是一条条“沟槽”,因此织物与身体的接触是点、线接触而非面接触,在织物与身体间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有利于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传递;差动毛细效应原理就是在多层面料中,内层的织物纤维的单密度大,成为粗毛细管,外层的织物纤维的单密度小,形成细毛细管。水分在传递过程中,粗细毛细管存在一定的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织物中的水分自动从内层流向外层;灯芯点芯吸效应原理指的是在毛细管弯月形曲面附加压力的作用下,织物中的液态水在沿织物平面方向上自动流动。

目前,具有吸湿快干功能的布料或织物,往往单纯依靠点纹状凸起结构吸湿或者原料的毛细管芯吸效应吸湿,吸湿排湿能力有限;具有抗菌功能的织物,存在着抗菌性能差、抗菌纤维耐热性能和耐水洗性能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抗菌和速干功能的方形四角具凸起皮芯双组份纤维和/或长丝。本发明所提供的方形四角具凸起皮芯双组份纤维和/或长丝的芯部横断面的方形四角带凸起构型独特,具有显著的抗弯曲回弹特性,以本发明的纤维和/或长丝织造成布料后,布料不易变形,可迅速干燥,以所述纤维和/或长丝制成的衣物在加捻或倍捻后,衣物穿着不易变形,且兼具抗菌和速干功能。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抗菌和速干功能的方形四角具凸起皮芯双组份纤维和/或长丝,其中:

该纤维和/或长丝的皮层组分中以皮层总干重计含有0.1~10‰的纳米级银粉和0.1~15‰的纳米级锆粉;

该纤维和/或长丝的芯部截面为顶角具有凸起的方形构形,四个凸起的大小相同,垂直对称。

上述皮层组分含有的纳米级银粉材料对人体组织无害,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但是却具有杀菌抑菌功效,纳米级银粉材料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可经受后续对纤维和/或长丝和/或布料进行的后处理,不易变色;粉体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与皮层组分中的高聚物结合的化学稳定性好,在较宽的ph范围内化学稳定,能经受表面活性剂多次洗涤,其抗菌力不下降;上述皮层组分含有的纳米级锆粉除了具备所述银粉的稳定性、耐热性、高结合度等优点之外,还可增加纤维和/或长丝的远红外线发射性能,由此延伸出由本发明的纤维和/或长丝制备得到的布料和/或衣物同样具备较强的远红外线发射性能,衣物发射出的远红外线与人体(总所周知的红外线发射体)发射的红外线产生共振,共振不仅可以人体内的水分子的振动能级,还可激活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消炎消肿与镇痛的作用,从而赋予了布料和/或衣物以保健功能。上述芯部构形使得纤维和/或长丝表面有微细沟槽,增加毛细管作用,织物由于纤维上和/或纤维间的毛细通道而产生芯吸作用,促使织物具有导湿排汗性能,从而使面料具有很好的吸湿速干功能。而且芯部的凸起大小相同、垂直对称,应用时不容易卷曲皱褶,具有显著的抗弯曲回弹特性,用此纤维和/或长丝做成的布料和/衣物在加捻或倍捻后,布料和/或衣物不易变形,体现随意风格,适应时代潮流。

在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与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兼具抗菌和速干功能的方形四角具凸起皮芯双组份纤维和/或长丝,该纤维和/或长丝的皮层组分中以皮层总干重计含有0.1~10‰的纳米级银粉,所述的纳米级银粉可以是任何已知的含银材料,可以是无机材料,也可以是有机材料,其中优选的是银粉、氧化银、溴化银、硝酸银、硫酸银、硅酸银或磷酸锆盐包覆的银粉,更优选磷酸锆盐包覆的银粉。磷酸锆具有良好的化学、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特性,并且可以提供相当大的比表面积,在无机抗菌剂的制备中可以作为抗菌金属离子的优良载体。

在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与实施例中,所述的纳米级银粉的粒径是40~90nm。

在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与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兼具抗菌和速干功能的方形四角具凸起皮芯双组份纤维和/或长丝,该纤维和/或长丝的皮层组分中以皮层总干重计含有0.1~15‰的纳米级锆粉,所述的纳米级锆粉可以是任何已知的含锆材料,可以是无机锆材,也可以是有机锆材,其中优选的是二氧化锆、四氧化锆、氯氧化锆、斜锆石、锆英石或硅酸锆,更优选硅酸锆。

在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与实施例中,所述的纳米级锆粉的粒径是40~90nm。

在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与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和/或长丝的芯部截面方形构形的凸起是规则的圆形。

在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与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和/或长丝的芯部截面方形构形的凸起是尖刺形。

在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与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和/或长丝的芯部截面方形构形的凸起是方形。

在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与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和/或长丝的芯部截面中,所述凸起突出方形构形的距离a与所述方形构形的宽度b之比为1:2~1:20。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喷丝板制备的皮芯双组分纤维和/或长丝,芯部具有独特的横截面形状,使得纤维和/或长丝表面有微细沟槽,增加毛细管作用,使织物由于纤维上和/或纤维间的毛细通道,产生芯吸作用而具有导湿排汗性能,从而使面料具有很好的吸湿快干性能;皮层组分中含有纳米级银粉和锆粉,所述纳米级银粉和锆粉不仅具有稳定性、耐热性、高结合度等优点,还具有有益的抗菌抑菌作用,而且经受表面活性剂多次洗涤后抗菌能力不下降,锆粉还可增加纤维和/或长丝的远红外线发射性能,赋予纤维和/或长丝和/或布料和/或衣物以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消炎消肿、镇痛等保健功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兼具抗菌和速干功能的方形四角具凸起皮芯双组份纤维和/或长丝可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专用喷丝板、结合熟知的技术制备。优选采用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纳米级银粉和纳米级锆粉共混成粉体(a);

2)粉体(a)与一种聚合物组分材料混合制备皮层母粒(b);

3)皮层母粒(b)作为皮层组分,另一种聚合物组分材料作为芯部组分,所述芯部组分的截面是顶角具有凸起的方形构形,保持芯部的截面构形,同时挤压皮层组分和芯部组分,通过一个纺丝喷丝孔使皮层组分完全包裹芯部组分即得。

在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与实施例中,保持芯部截面构形的方法包括:

3a)通过一个位于喷丝板毛细孔上方的通道孔口以所要求的顶角具有凸起的方形构形的截面来送进已熔融的芯部组分;

3b)沿着通向喷丝板毛细孔的进入口的周边从四角向芯部送进已熔融的皮层组分,以使其环绕着芯部组分;

3c)控制熔融的皮层组分在沿着喷丝板毛细孔进入口的周边留有空间的部分的流动,使各熔融组分在离开喷丝板小孔之后进行固化。

在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与实施例中,适合作本发明皮层或芯部的聚合物为聚酯聚合物,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以二羧酸改性的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以二羧酸改性的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以二羧酸改性的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皮层与芯部的聚酯通常是同一种聚合物,然而,它们也可为不同的聚合物,但是纤维的总相对粘度应高于中国专利申请99805040.7公开的可纺性极限,若低于该极限,将无法纺丝。本发明所提供的皮芯双组分纤维和/或长丝,可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速干布料和/或速干衣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速干布料,所述速干布料含有上述兼具抗菌和速干功能的方形四角具凸起皮芯双组份纤维和/或长丝。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速干衣物,所述速干衣物含有上述兼具抗菌和速干功能的方形四角具凸起皮芯双组份纤维和/或长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纳米银粉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与皮层组分中的高聚物结合的化学稳定性好,在较宽的ph范围内化学稳定,能经受表面活性剂多次洗涤,其抗菌力不下降;

2)纳米级锆粉除了具备所述银粉的稳定性、耐热性、高结合度等优点之外,还可增加纤维和/或长丝的远红外线发射性能,由此延伸出由本发明的纤维和/或长丝制备得到的布料和/或衣物同样具备较强的远红外线发射性能,赋予纤维和/或长丝和/或布料和/或衣物以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消炎消肿、镇痛等保健功能;

3)顶角具有凸起的方形芯部构形使得纤维和/或长丝表面有微细沟槽,增加毛细管作用,织物由于纤维上和/或纤维间的毛细通道而产生芯吸作用,促使织物具有导湿排汗性能,从而使面料具有很好的吸湿速干功能。

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速干布料,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纤维和/或长丝芯部截面方形构形的凸起为圆形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纤维和/或长丝芯部截面方形构形的凸起为圆形时所用喷丝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纤维和/或长丝芯部截面方形构形的凸起为尖刺形时所用喷丝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纤维和/或长丝芯部截面方形构形的凸起为方形时所用喷丝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要指出的是,术语“纤维”和“长丝”在本发明中用来笼统地涵盖切断纤维和/或连续长丝。

本发明中,“纤维”指与天然纤维化学组成完全不同的合成纤维,是从一些本身并不含有纤维素或蛋白质的物质如石油、煤、天然气、石灰石或农副产品,先合成单位,再用化学合成与机械加工的方法制成纤维。本发明中特指聚酯纤维。

本发明中,“长丝”又称连续长丝,是化学纤维形态的一类,长丝是连续长度很长的丝条。在化纤制造过程中,纺丝流体连续从喷丝孔挤出,经空气冷却或在凝固浴中凝固成丝,成为连续不断的丝条,然后再经拉伸、加捻,或变形等后加工工序以供进一步加工应用。这样所制得的长度达几千米或几万米的长丝可分单丝和复丝两种。

本发明中,皮芯合成聚合物纤维的制备是技术上熟知的,例如可参见,killian的美国专利2936482、bannerman的美国专利2989798的lee的美国专利4059949。生产芯部截面具有多叶形的皮芯型双组分长丝的双组分纺丝技术也是技术上熟知的,描述在哈里·沃恩·塞缪尔森的中国专利90103812.1中。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同样是技术上熟知的,可参见中国专利00107688.4的描述。

纳米级微粒银源粉末可产生活性银阳离子物质,起到抗菌作用,几乎所有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带有负电荷基团,根据物理学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利用抗菌纤维带有的正电荷基团吸附细菌,束约细菌的活动,抑制其呼吸,发生“接触死亡”,这种正负相吸的物理现象,使细胞上的电荷不均匀,使其细胞膜破裂,致使细菌发生“溶解死亡”,还可以通过银离子破坏细菌胞内酶系统,影响细菌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死亡,光敏催化环境中的氧和水分,产生氧化剂,氧化破坏细菌胞内酶,使细菌死亡。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兼具抗菌和速干功能的方形四角具凸起皮芯双组份长丝,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分别称取0.2kg、粒径是50nm的磷酸锆盐包覆的银粉与硅酸锆共混成粉体(a),然后粉体(a)加入到19.6kg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共混制备成皮层母粒(b),皮层母粒(b)作为皮层组分;

另称取100k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将其熔融作为芯部材料;

将皮层组分和芯部组分以每分钟3000ypm的速度进行纺丝和无拉伸卷绕。

具有方形四角具凸起芯部的长丝的纺丝是利用图2所示的喷丝板和本发明改进的工艺进行的;该方形四角具凸起芯部的截面为顶角具有凸起的方形构形,所述位于顶角的凸起为规则的圆形(如图1所示),所述圆形凸起突出方形构形的距离a与所述方形构形的宽度b之比为1:10。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喷丝板制备的皮芯双组分纤维和/或长丝,芯部具有独特的横截面形状,使得纤维和/或长丝表面有微细沟槽,增加毛细管作用,使织物由于纤维上和/或纤维间的毛细通道,产生芯吸作用而具有导湿排汗性能,从而使面料具有很好的吸湿快干性能;皮层组分中含有纳米级银粉和锆粉,所述纳米级银粉和锆粉不仅具有稳定性、耐热性、高结合度等优点,还具有有益的抗菌抑菌作用,而且经受表面活性剂多次洗涤后抗菌能力不下降,锆粉还可增加纤维和/或长丝的远红外线发射性能,赋予纤维和/或长丝和/或布料和/或衣物以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消炎消肿、镇痛等保健功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兼具抗菌和速干功能的方形四角具凸起皮芯双组份纤维和/或长丝,其中:

该纤维和/或长丝的皮层组分中以皮层总干重计含有1‰的纳米级银粉和1‰的纳米级锆粉;

该纤维和/或长丝的芯部截面为顶角具有凸起的方形构形,四个凸起的大小相同,垂直对称。

上述皮层组分含有的纳米级银粉材料对人体组织无害,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但是却具有杀菌抑菌功效,纳米级银粉材料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可经受后续对纤维和/或长丝和/或布料进行的后处理,不易变色;粉体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与皮层组分中的高聚物结合的化学稳定性好,在较宽的ph范围内化学稳定,能经受表面活性剂多次洗涤,其抗菌力不下降;上述皮层组分含有的纳米级锆粉除了具备所述银粉的稳定性、耐热性、高结合度等优点之外,还可增加纤维和/或长丝的远红外线发射性能,由此延伸出由本发明的纤维和/或长丝制备得到的布料和/或衣物同样具备较强的远红外线发射性能,衣物发射出的远红外线与人体(总所周知的红外线发射体)发射的红外线产生共振,共振不仅可以人体内的水分子的振动能级,还可激活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消炎消肿与镇痛的作用,从而赋予了布料和/或衣物以保健功能。上述芯部构形使得纤维和/或长丝表面有微细沟槽,增加毛细管作用,织物由于纤维上和/或纤维间的毛细通道而产生芯吸作用,促使织物具有导湿排汗性能,从而使面料具有很好的吸湿速干功能。而且芯部的凸起大小相同、垂直对称,应用时不容易卷曲皱褶,具有显著的抗弯曲回弹特性,用此纤维和/或长丝做成的布料和/衣物在加捻或倍捻后,布料和/或衣物不易变形,体现随意风格,适应时代潮流。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兼具抗菌和速干功能的方形四角具凸起皮芯双组份纤维和/或长丝,该纤维和/或长丝的皮层组分中以皮层总干重计含有1‰的纳米级银粉,所述的纳米级银粉是磷酸锆盐包覆的银粉。磷酸锆具有良好的化学、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特性,并且可以提供相当大的比表面积,在无机抗菌剂的制备中可以作为抗菌金属离子的优良载体;所述的纳米级银粉的粒径是40nm。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兼具抗菌和速干功能的方形四角具凸起皮芯双组份纤维和/或长丝,该纤维和/或长丝的皮层组分中以皮层总干重计含有1‰的纳米级锆粉,所述的纳米级锆粉是硅酸锆;所述的纳米级锆粉的粒径是90n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和/或长丝的芯部截面方形构形的凸起是尖刺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和/或长丝的芯部截面中,所述凸起突出方形构形的距离a与所述方形构形的宽度b之比为1:5。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喷丝板制备的皮芯双组分纤维和/或长丝,芯部具有独特的横截面形状,使得纤维和/或长丝表面有微细沟槽,增加毛细管作用,使织物由于纤维上和/或纤维间的毛细通道,产生芯吸作用而具有导湿排汗性能,从而使面料具有很好的吸湿快干性能;皮层组分中含有纳米级银粉和锆粉,所述纳米级银粉和锆粉不仅具有稳定性、耐热性、高结合度等优点,还具有有益的抗菌抑菌作用,而且经受表面活性剂多次洗涤后抗菌能力不下降,锆粉还可增加纤维和/或长丝的远红外线发射性能,赋予纤维和/或长丝和/或布料和/或衣物以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消炎消肿、镇痛等保健功能。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兼具抗菌和速干功能的方形四角具凸起皮芯双组份纤维和/或长丝可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专用喷丝板、结合熟知的技术制备。优选采用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纳米级银粉和纳米级锆粉共混成粉体(a);

2)粉体(a)与一种聚合物组分材料混合制备皮层母粒(b);

3)皮层母粒(b)作为皮层组分,另一种聚合物组分材料作为芯部组分,所述芯部组分的截面是顶角具有凸起的方形构形,保持芯部的截面构形,同时挤压皮层组分和芯部组分,通过一个纺丝喷丝孔使皮层组分完全包裹芯部组分即得。

在本实施例中,保持芯部截面构形的方法包括:

3a)通过一个位于喷丝板毛细孔上方的通道孔口以所要求的顶角具有凸起的方形构形的截面来送进已熔融的芯部组分;

3b)沿着通向喷丝板毛细孔的进入口的周边从四角向芯部送进已熔融的皮层组分,以使其环绕着芯部组分;

3c)控制熔融的皮层组分在沿着喷丝板(如图3)毛细孔进入口的周边留有空间的部分的流动,使各熔融组分在离开喷丝板小孔之后进行固化。

在本实施例中,适合作本发明皮层或芯部的聚合物为聚酯聚合物,具体为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的总相对粘度应高于中国专利申请99805040.7公开的可纺性极限,若低于该极限,将无法纺丝。本发明所提供的皮芯双组分纤维和/或长丝,可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速干布料和/或速干衣物。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中所述芯部截面方形构形的凸起是方形,喷丝板如图4所示,所述圆形凸起突出方形构形的距离a与所述方形构形的宽度b之比为1:10。

对比实施例v4:

对比实施例v4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比实施例v4的皮层组分中不含纳米级银粉,纳米级锆粉的添加量占该纤维和/或长丝的皮层组分中以皮层总干重计的2‰。

对比实施例v5:

对比实施例v5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比实施例v5的皮层组分中不含纳米级锆粉,纳米级银粉的添加量占该纤维和/或长丝的皮层组分中以皮层总干重计的2‰。

对比实施例v6:

对比实施例v6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比实施例v6的皮层组分中既不含纳米级锆粉,也不含纳米级银粉。

对比实施例v7:

对比实施例v7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比实施例v7中的芯部的截面构形为圆形,皮层均匀包覆芯部。

对比实施例v8:

对比实施例v8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比实施例v8中,皮层组分与芯部组分混合均匀后进行纺丝。

测试例:

以实施例1~3以及对比实施例v4~v8得到的相同密度的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作为经纬纱,通过设定组织与花型、优化工艺参数,以经密176根/10cm、纬密112根/10cm针织而成布料。并进行下述测定:

a、吸湿快干性能测试:

根据gb/t21655.1~2008标准测试布料的吸湿快干性能;

b、抑菌率的测试方法:

根据gb/t20944.3~2008标准测试布料的抑菌率,测试方法为将待测布料放入含有菌液和培养液的三角烧瓶中,在震荡机中震荡一定时间,使试样和菌液、培养液充分接触,测定三角烧瓶中活菌浓度,然后将活菌浓度与空白试样浓度对比,计算出抑菌率;

c、远红外线发射性能测试:

采用法向全辐射发射率校准系统测试布料的远红外线发射性能,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将表面包裹有布料的铜片样品加载在样品装置上,通过加热铜片使得布料升温至50~70℃;步进电机控制的移动平台上同时放置黑体和样品装置,把黑体或样品中心移动并分别对准红外辐射计测量光轴,红外辐射计比较测量黑体和样品的辐射亮度或全辐射温度,通过两者的比较得到样品的远红外发射性能参数。

校准所用的黑体辐射源的全辐射特性原理为:

c1)黑体辐射的全辐射出射度m为:

m=ε·σ·t4(w·m-2)(1)

式中:t为黑体有效辐射面的绝对温度;ε为黑体辐射源的有效发射率;

σ=5.67032×10-8(w·m-2·k-4)为斯忒藩-玻尔兹曼常数;

c2)黑体的全辐射亮度为:

l=m/π(w·m-2·sr-1)(2)

c3)样品法向全辐射发射率采用与标准黑体法向全辐射亮度比较的方法测量,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ε为样品法向全辐射发射率;lt是温度为t时样品法向全辐射亮度;lb是与样品温度相同时黑体的法向全辐射亮度;mt是样品的全辐射出射度;mb是与样品温度相同时黑体的全辐射出射度;frt是样品的全辐射温度(k);tb是与样品温度相同时黑体的绝对温度。

通过测试,实施例1~3以及对比实施例v4~v8中的布料的理化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1~3中,布料具有较为优异的抗菌抑菌性能,对金葡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具有最高达99.5%的杀灭率,此外,布料的吸湿快干性能显著高于对比实施例,纳米级银粉和锆粉还可增加纤维和/或长丝的远红外线发射性能,赋予纤维和/或长丝和/或布料和/或衣物以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功能、消炎消肿、镇痛等保健功能。

表1实施例中布料的理化性质

上述实施例中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