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档混纺竹节纱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88250发布日期:2019-10-15 21:17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新型纺纱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档混纺竹节纱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花式纱以纱线结构和色彩的改变显示纱线的外观效应,品种多样,能够满足人们对纺织产品新、奇、特的需求。竹节纱是花式纱线中的一种,竹节纱的轴向呈现不规则的粗细变化因而获得独特的花式纱效果。利用竹节纱技术织成的面料,具有更加丰富的外观色彩和丰富的布面风格,竹节既可以有规律地分布,也可以是无规律的循环,这样的粗细节分布可以在一整块大的布面的局部形成不同的花纹,使纺织成的牛仔布局部形成不同的个性的图案和花纹,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竹节纱牛仔织物的特点是粗细节不均匀地分布在织物表面,粗细节组成的线条类似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般悬浮于布料之上,极具立体感和层次变化感。竹节纱与粗布风格相像,穿上竹节纱织成的布料返璞归真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一直以来人们都十分喜爱具有飘逸、豪爽、粗豪特点的牛仔面料。正是由于这些专有的服饰风格,牛仔面料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大批忠实的爱好者,尤其是追求潇洒和个性化的年轻人,因此牛仔布也成为市面上的流行面料。高档牛仔用竹节纱在普通的牛仔面料的基础上,更加地注重纱线的质量和面料的质量,使面料具有更好的手感和亲肤性,因而让人们获得更好的穿着舒适度。利用竹节纱的不同长短、不同粗细、不同间隔、不同原料的竹节,可以获得各式各样各异的竹节纱风格,用以迎合各类不同消费者的需要。现如今,竹节纱面料正以其独一无二的凹凸风格效应,获得越来越多的喜爱。就目前的市场看来,竹节纱面料可以应用于牛仔用男女装、新中式老年女装、仿羊毛秋冬男装裤子等不同原料和不同风格的服饰。有市场就有开发的动力,竹节纱品种开发也源源不断地以市场为导向层出不穷,推陈出新。针对此,本发明采用混纺的方式给出一种高档混纺竹节纱的生产方法,通过条混的方式实现涤纶和棉纤维的混合,在细纱工序,加装zj型竹节纱装置,其中两副摩擦片式电磁离合器控制前罗拉作瞬时变速运动,从而实现15mm以下短竹节的纺制,一副单向推力轴承式超越电磁离合器控制后罗拉变速,从而实现15mm以上长竹节的纺制,两者相互协调配合从而实现具有长短不同的竹节效果的竹节纱的生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混纺的方式给出一种高档混纺竹节纱的生产方法,通过采用双电磁离合器控制前罗拉变速实现短竹节纺制、单电磁离合器控制后罗拉变速实现长竹节纺制,两者配合实现长短不同的竹节效果的竹节纱的生产;通过前道的涤棉混纺实现具有多功能性的高档竹节纱的生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档混纺竹节纱,包括竹节段和基纱段,其中竹节段和基纱段内所包含的纤维成分完全相同,竹节段和基纱段内包括棉纤维和涤纶短纤维,其中棉纤维包括10%的品级31、平均长度29.11mm、回潮率4.53%、含杂率1.9%、马克隆值4、短纤指数20.1%、断裂比强度28.4cn/dtex的美棉1720,15%的品级31、平均长度30.15mm、回潮率7.25%、含杂率1.8%、马克隆值4、短纤指数15%、断裂比强度32.8cn/dtex的美棉1703,10%的品级31、平均长度29.11mm、回潮率4.53%、含杂率1.9%、马克隆值3.73、短纤指数19.9%、断裂比强度29cn/dtex的美棉1713,5%的品级31、平均长度29.41mm、回潮率5.67%、含杂率1.8%、马克隆值4.26、短纤指数14.3%、断裂比强度32.4cn/dtex的美棉1701,50%的品级31、平均长度29.5mm、回潮率6.44%、含杂率1.9%、马克隆值4.85、短纤指数10.8%、断裂比强度30.2cn/dtex的新疆农七师棉纤维,10%的品级31、平均长度29.24mm、回潮率5.73%、含杂率2.8%、马克隆值4.36、短纤指数11.2%、断裂比强度30.3cn/dtex的新疆西部银力棉纤维;涤纶短纤维包括11.75%的标准回潮率0.4%、断裂强度5.97cn/dtex、断裂伸长率26.9%、纤度1.12dtex、平均长度37.4mm、回潮率0.46%的第一仪征普涤短纤维和88.25%的标准回潮率0.4%、断裂强度5.62cn/dtex、断裂伸长率19.1%、纤度1.13dtex、平均长度36.84mm、回潮率0.54%的第二仪征普涤短纤维;沿着纱体的长度方向随机分布有长度范围在4-25mm之间的竹节段,其中长度在15mm以下的短竹节段采用前罗拉变速进行纺制,此时的短竹节段的捻度与基纱段的捻度之比等于短竹节段的线密度与基纱段的线密度之比,长度在15mm及以上的长竹节段采用后罗拉变速进行纺制,此时的短竹节段的捻度与基纱段的捻度相同。为实现上述高档混纺竹节纱的生产,本发明采用如下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按比例排放好的棉包依次经fa009a往复抓棉机、ft245f输棉风机、amp2000型金属、火星探测器、fa125型重物分离器、ft240f输棉风机、fa105a单轴流开棉机、ft225f型输棉风机、fa029多仓混棉机、ft240f型输棉风机、ft214型桥式磁铁、fa179型棉箱+fa116-165型主除杂机、fa156型除微尘机、119aⅱ—p型火星探测器、jwf1171型喂棉箱+fa203a梳棉机制得棉生条;第二步,将按比例排放好的涤纶短纤维包依次经fa009a往复抓棉机、fa105a单轴流开棉机、fa029多仓混棉机、fa1112清棉机、fa156除微尘机、fa203c梳棉机、tmfd81l型并条机制得涤纶预并条;第三步,将第一步制得的棉生条和第二步制得的涤纶预并条经tmfd81l型并条机混合得到第一涤/棉混合条,而后将第一涤/棉混合条经tmfd81l型并条机牵伸并合得到第二涤/棉混合条,而后将第二涤/棉混合条经tmfd81l型并条机牵伸并合得到第三涤/棉混合条;将第三涤/棉混合条经jwf1415粗纱机牵伸加捻得到涤/棉混纺粗纱;第四步,将第三步制得的涤/棉混纺粗纱经dtm129细纱机牵伸加捻得到最终所需的高档混纺竹节纱,其中dtm129细纱机加装有zj型竹节纱装置,zj型竹节纱装置包括参数显示仪、plc电器控制箱、电磁离合器机械控制装置,电磁离合器每次进行吸合—断开—停转—再吸合的一个循环过程就产生一个竹节段,包括两种竹节段生产工艺,工艺一为两副摩擦片式电磁离合器控制前罗拉作瞬时变速运动,从而改变原有的牵伸倍数,实现15mm以下的短竹节纺制,工艺二为一副单向推力轴承式超越电磁离合器控制后罗拉瞬时变速,从而改变原有的牵伸倍数,产生涤/棉混纺粗纱超喂效果,实现15mm及以上的长竹节纺制;工艺一和工艺二混合使用可进行长短、粗细交替的竹节的纺制;纺纱时,将涤/棉混纺粗纱由喇叭口喂入细纱机的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由后罗拉和后胶辊组成的后牵伸罗拉对、由中罗拉和中胶辊组成的中牵伸罗拉对、由前罗拉和前胶辊组成的前牵伸罗拉对,其中前罗拉由两副摩擦片式电磁离合器控制、后罗拉由一副单向推力轴承式超越电磁离合器控制,且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采用齿轮传动连接,通过参数显示仪设置竹节纱的竹节循环规律为随机模糊循环,首先根据产量设置细纱机的锭速,当进行基纱段纺制时,而后根据纺纱的设计捻度和设定的锭速确定前罗拉的转速,根据所喂入的涤/棉混纺粗纱的定量和所需纺制的基纱段的定量计算得到总的牵伸倍数,同时根据实际纺纱需要给出此时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则根据计算得到的总牵伸倍数和选定的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直接得到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则根据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和前罗拉转速直接得到中罗拉转速、根据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和中罗拉转速直接得到后罗拉转速,则此时在设计的后罗拉转速、中罗拉转速、前罗拉转速的控制下实现基纱段生产时对喂入的涤/棉混纺粗纱的牵伸,从而得到涤/棉混纺基纱段须条,牵伸后得到的涤/棉混纺基纱段须条在细纱机的锭速和前罗拉转速之比作用下产生的加捻捻度的作用下得到高档混纺竹节纱的基纱段;当进行竹节段纺制且所需产生的竹节段为长度在15mm以下的短竹节段时,保持后罗拉的转速不变,则此时由于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采用齿轮连接,从而使得中罗拉的转速也保持不变,从而使得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保持不变,两副摩擦片式电磁离合器控制前罗拉转速减小,且减小后的前罗拉转速与基纱段纺制时的前罗拉转速之比等于基纱段的线密度与所需纺制的短竹节段的线密度之比,则此时由于中罗拉的转速保持不变,从而使得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减小,从而使得喂入的涤/棉混纺粗纱牵伸后得到的须条的线密度增加,从而得到涤/棉混纺短竹节段须条,且由于改变的时前罗拉的转速,从而使得这种改变立即体现在涤/棉混纺短竹节段须条的线密度的改变上,从而实现具有较短片段的竹节的生产,牵伸后得到的涤/棉混纺短竹节段须条在细纱机的锭速和前罗拉转速之比作用下产生的加捻捻度的作用下得到高档混纺竹节纱的短竹节段,且此时由于前罗拉的转速减小,从而使得涤/棉混纺短竹节段须条的加捻捻度与基纱段的加捻捻度相比有所增加;当进行竹节段纺制且所需产生的竹节段为长度在15mm及以上的长竹节段时,保持前罗拉的转速与基纱段纺制时的一致,一副单向推力轴承式超越电磁离合器控制后罗拉转速减小,且减小后的后罗拉转速与基纱段纺制时的后罗拉转速之比等于基纱段的线密度与所需纺制的长竹节段的线密度之比,则此时由于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采用齿轮连接,从而使得中罗拉的转速也相应的减小,从而使得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保持不变,则此时由于中罗拉的转速减小、前罗拉转速不变,从而使得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减小,从而使得喂入的涤/棉混纺粗纱牵伸后得到的须条的线密度增加,从而得到涤/棉混纺长竹节段须条,且由于改变的时后罗拉的转速,从而使得这种改变需要经过一个后牵伸区的延迟后才能体现在涤/棉混纺长竹节段须条的线密度的改变上,从而实现具有较长片段的竹节的生产,牵伸后得到的涤/棉混纺长竹节段须条在细纱机的锭速和前罗拉转速之比作用下产生的加捻捻度的作用下得到高档混纺竹节纱的长竹节段,且此时由于前罗拉的转速不变,从而使得涤/棉混纺长竹节段须条的加捻捻度与基纱段的加捻捻度保持一致。本发明通过条混的方式实现涤纶和棉纤维的混合,在细纱工序,加装zj型竹节纱装置,其中两副摩擦片式电磁离合器控制前罗拉作瞬时变速运动,从而实现15mm以下短竹节的纺制,一副单向推力轴承式超越电磁离合器控制后罗拉变速,从而实现15mm以上长竹节的纺制,两者相互协调配合从而实现具有长短不同的竹节效果的竹节纱的生产。具体实施方式:以生产12s且混纺比为c80/t20的高档涤/棉混纺竹节纱为例,所选用的棉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配方案如下表所示:表1原棉配棉及各棉包性能指标表2涤纶配棉及各棉包性能指标各工序制得的制品的定量设计如下:表3各工序初步定量涤纶生条定量21.4g/5m涤纶预并条定量24.34g/5m棉生条定量19.5g/5m头道并条定量20g/5m二道并条定量19.5g/5m三道并条定量18g/5m粗纱定量6.0g/10m细纱定量4.557g/100m细纱工艺设计如下:表4细纱工序工艺设计表节长4-25mm锭速10866细纱干重4.557g/100m节距4-17cm捻系数427粗纱定量6.g/10m总节长9.5cm捻度61.21粗纱号数689.37总节距10.5cm中心牙69/47钢领板pg1型节长+节距20cm常数牙28/59循环规律随机模糊节粗1.5前罗拉转速113牵伸倍数16.28细纱支数12s隔距块4.0细纱号数48.7tex钢丝圈拉丝美9#粗纱工艺设计如下:表5粗纱工序工艺设计表并条工艺设计如下:表6并条工序工艺设计表涤纶预并条工艺设计如下:表7涤纶预并条工艺设计开清棉工艺设计如下:表8开清棉工艺设计纱线质量测试如下:表9竹节和基纱长度表10纱线力学性能表11纱线毛羽数量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