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流形成装置以及堆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9355发布日期:2020-07-07 14:4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回旋流形成装置以及堆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旋流形成装置以及堆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环境的意识得到提升,从而不仅要求纸的使用量的削减,而且还要求实施废纸的再生。

作为实施这样的再生的装置,例如能够设为如下的结构,该结构具有:粗碎部,其对废纸进行粗碎;解纤部,其对粗碎片进行解纤;分离部,其将异物与利用解纤部而被解纤了的解纤物分离;堆积部,其使异物被去除后的解纤物堆积;成形部,其将堆积物成形为薄片状。通过该装置,从而能够将废纸作为再生纸来再利用。

此外,作为堆积部,可以列举出具有使解纤物分散的分散滚筒、和向分散滚筒供给解纤物的配管的结构。此外,当通过在配管内形成回旋流,并与回旋流一同将解纤物供给至分散滚筒内从而在分散滚筒内进行分散时,能够使解纤物被解开,并实现均匀的分散。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配管内设置螺旋送料器、或者在配管内设置螺旋状的管路,从而在配管内形成回旋流。

但是,当在配管内设置螺旋状的管路时,由于设置螺旋状的管路,而使装置结构变得复杂。此外,当在配管内设置螺旋送料器时,例如需要设置其驱动源,从而装置结构会变得复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295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发明,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本发明的回旋流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管,其具有第一管轴,并供气体穿过;第二管,其具有与所述第一管轴为不同方向的第二管轴,并与所述第一管的下游侧连通;气流变更部,其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内,并具有从所述第一管轴偏心了的开口。

本发明的堆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回旋流形成装置;滚筒,其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的下游侧,且在外周部上具有多个贯穿孔,并围绕中心轴进行旋转,所述第二管的下游侧的端部与所述滚筒的内部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回旋流形成装置以及堆积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回旋流形成装置以及堆积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堆积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线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b-b线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堆积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第一管的纵剖视图。

图7为图6中的c-c线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堆积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第一管以及气流变更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而对本发明的回旋流形成装置以及堆积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回旋流形成装置以及堆积装置的薄片制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回旋流形成装置以及堆积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堆积装置的纵剖视图。图4为图3中的a-a线剖视图。图5为图3中的b-b线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堆积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第一管的纵剖视图。图7为图6中的c-c线剖视图。图8为本发明的堆积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第一管以及气流变更部的立体图。

另外,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图4所示,将相互正交的三个轴设为x轴、y轴以及z轴。此外,包含x轴和y轴的xy平面成为水平,z轴成为铅直。此外,将各轴的箭头标记所指向的方向称为“+”,将其相反方向称为“-”。此外,有时将图1以及图3~图8的上侧称为“上”或“上方”,将下侧称为“下”或“下方”。

如图1所示,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原料供给部11、粗碎部12、解纤部13、筛选部14、第一料片形成部15、细分部16、混合部17、解开部18、第二料片形成部19、薄片形成部20、切断部21、储存部22、回收部27和控制部28。此外,这些各个部与控制部28电连接,并通过控制部28而对各个部的工作进行控制。

控制部28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281和存储部282。cpu281例如能够实施各种判断及各种命令等。

存储部282例如存储有对薄片s进行制造的程序等的各种程序等。

此外,该控制部28既可以被内置于薄片制造装置100内,也可以被设置于外部的计算机等的外部设备中。此外,外部设备例如存在经由电缆等而与薄片制造装置100进行通信的情况、经由电缆等而与薄片制造装置100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经由薄片制造装置100而连接例如互联网等那样的网络的情况等。

此外,cpu281和存储部282例如可以被一体化从而作为一个单元而构成,也可以使cpu281被内置于薄片制造装置100内、且使存储部282被设置于外部的计算机等的外部设备中,还可以使存储部282被内置于薄片制造装置100内、且使cpu281被设置于外部的计算机等的外部设备中。

此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加湿部231、加湿部232、加湿部233、加湿部234、加湿部235、加湿部236。此外,薄片制造装置100具备鼓风机261、鼓风机262和鼓风机263。

此外,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依次执行原料供给工序、粗碎工序、解纤工序、筛选工序、第一料片形成工序、分割工序、混合工序、解开工序、第二料片形成工序、薄片形成工序和切断工序。

以下,对各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原料供给部11为执行向粗碎部12供给原料m1的原料供给工序的部分。作为该原料m1,其为由包含纤维素纤维的纤维含有物构成的薄片状材料。另外,纤维素纤维只要为以作为化合物的纤维素(狭义的纤维素)为主要成分而形成纤维状的物质即可,除了包含纤维素(狭义的纤维素)之外,也可以包含半纤维素、木质素。此外,原料m1为纺布、无纺布等,其形态是任意的。此外,原料m1例如既可以为将废纸解纤而再生并被制造出的再生纸、或合成纸的优泊纸(yupo纸、注册商标),也可以为再生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料m1为使用过的或无用的废纸。

粗碎部12为,执行在大气等气体中对从原料供给部11被供给的原料m1进行粗碎的粗碎工序的部分。粗碎部12具有一对粗碎刃121、和斜槽122。

一对粗碎刃121通过相互沿着相反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在这一对粗碎刃121之间对原料m1进行粗碎、即进行裁断而形成粗碎片m2。粗碎片m2的形状和大小优选为适合于解纤部13中的解纤处理,例如优选为,一边的长度为100mm以下的小片,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70mm以下的小片。

斜槽122被配置于一对粗碎刃121的下方,并成为例如呈漏斗状的斜槽。由此,斜槽122能够承接通过粗碎刃121而被粗碎并落下来的粗碎片m2。

另外,在斜槽122的上方,加湿部231以与一对粗碎刃121相邻的方式而被配置。加湿部231为对斜槽122内的粗碎片m2进行加湿的部件。该加湿部231由气化式(或暖风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该加湿器具有包含水分的过滤器(未图示),并通过使空气穿过过滤器,从而将提高了湿度的加湿空气供给至粗碎片m2。通过使加湿空气供给至粗碎片m2,从而能够抑制粗碎片m2因静电而附着于斜槽122等上的情况。

斜槽122经由管(流道)241而与解纤部13连接。在斜槽122中所收集到的粗碎片m2穿过管241而被输送至解纤部13。

解纤部13为,实施在气体中、即以干式的方式来对粗碎片m2进行解纤的解纤工序的部分。通过该解纤部13中的解纤处理,从而能够由粗碎片m2来生成解纤物m3。此处,“进行解纤”是指,将多根纤维被粘结而成的粗碎片m2解开为一根一根的纤维。而且,该被解开的物质成为解纤物m3。解纤物m3的形状为线状或带状。此外,解纤物m3彼此也可以以缠绕成为块状的状态、即形成所谓“团块”的状态而存在。

解纤部13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具有高速旋转的转子和位于转子的外周的衬垫的叶轮搅拌器构成。流入解纤部13中的粗碎片m2被夹在转子与衬垫之间,从而被解纤。

此外,解纤部13通过转子的旋转而产生从粗碎部12朝向筛选部14的空气的流动、即气流。由此,能够将粗碎片m2从管241抽吸至解纤部13。此外,在解纤处理后,能够将解纤物m3经由管242而送出至筛选部14。

在管242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1。鼓风机261为产生朝向筛选部14的气流的气流产生装置。由此,促进了解纤物m3向筛选部14的送出。

筛选部14为,实施根据纤维的长度的大小而对解纤物m3进行筛选的筛选工序的部分。在筛选部14中,解纤物m3被筛选为第一筛选物m4-1、和与第一筛选物m4-1相比而较大的第二筛选物m4-2。第一筛选物m4-1具有适合于之后的薄片s的制造的大小。其平均长度优选为1μm以上且30μm以下。另一方面,第二筛选物m4-2例如包含解纤不充分的物质、或被解纤后的纤维彼此过度地凝集而成的物质等。

筛选部14具有滚筒部141、和对滚筒部141进行收纳的罩壳部142。

滚筒部141为,由呈圆筒状的网体构成并绕着该网体的中心轴进行旋转的筛子。解纤物m3流入该滚筒部141中。而且,通过滚筒部141进行旋转,从而使小于网的网眼的解纤物m3作为第一筛选物m4-1而被筛选出,网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的解纤物m3作为第二筛选物m4-2而被筛选出。第一筛选物m4-1从滚筒部141落下。

另一方面,第二筛选物m4-2被送出至与滚筒部141连接的管243中。管243的与滚筒部141相反一侧(下游侧)被连结于管241。穿过了该管243的第二筛选物m4-2在管241内与粗碎片m2汇合,并与粗碎片m2一起流入解纤部13中。由此,第二筛选物m4-2被返回至解纤部13,并与粗碎片m2一起被实施解纤处理。

此外,来自滚筒部141的第一筛选物m4-1在空气中分散的同时落下,并落向位于滚筒部141的下方的第一料片形成部。第一料片形成部15为,实施由第一筛选物m4-1形成第一料片m5的第一料片形成工序的部分。第一料片形成部15具有网带151、三个张紧辊152和抽吸部153。

网带151为无接头带,并供第一筛选物m4-1堆积。该网带151被卷挂在三个张紧辊152上。而且,网带151上的第一筛选物m4-1通过张紧辊152的旋转驱动而被输送向下游侧。

第一筛选物m4-1成为网带151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由此,第一筛选物m4-1被限制穿过网带151,因而能够堆积于网带151上。此外,第一筛选物m4-1在堆积于网带151上的同时,连同网带151一起被输送向下游侧,因此,被形成为层状的第一料片m5。

此外,在第一筛选物m4-1中,有可能混入有例如垃圾或尘土等。垃圾或尘土例如有时通过粗碎或解纤而产生。而且,这样的垃圾或尘土将被回收到后文叙述的回收部27中。

抽吸部153为从网带151的下方抽吸空气的抽吸机构。由此,能够对穿过了网带151的垃圾或尘土连同空气一起进行抽吸。

此外,抽吸部153经由管244而与回收部27连接。利用抽吸部153而被抽吸到的垃圾或尘土被回收至回收部27中。

回收部27上还连接有管245。此外,在管245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2。通过该鼓风机262的工作,从而能够在抽吸部153中产生抽吸力。由此,促进了第一料片m5在网带151上的形成。该第一料片m5成为垃圾或尘土等被去除了的料片。此外,垃圾或尘土通过鼓风机262的工作而穿过管244,进而到达回收部27。

罩壳部142与加湿部232连接。加湿部232由与加湿部231相同的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由此,向罩壳部142内供给有加湿空气。通过该加湿空气,从而能够对第一筛选物m4-1进行加湿,由此,也能够抑制第一筛选物m4-1因静电而附着于罩壳部142的内壁上的情况。

在筛选部14的下游侧配置有加湿部235。加湿部235由以喷雾的方式喷射水的超声波式加湿器构成。由此,能够向第一料片m5供给水分,因而,调节了第一料片m5的水分量。通过该调节,能够抑制因静电而引起的第一料片m5向网带151的吸附。由此,第一料片m5容易在网带151因张紧辊152被折返的位置处从网带151被剥离。

在加湿部235的下游侧配置有细分部16。细分部16为,实施对从网带151剥离了的第一料片m5进行分割的分割工序的部分。细分部16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的螺旋桨161、和对螺旋桨161进行收纳的罩壳部162。此外,能够通过旋转的螺旋桨161而对第一料片m5进行分割。被分割后的第一料片m5成为细分体m6。此外,细分体m6在罩壳部162内下降。

罩壳部162与加湿部233连接。加湿部233由与加湿部231相同的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由此,向罩壳部162内供给加湿空气。通过该加湿空气,从而也能够抑制细分体m6因静电而附着于螺旋桨161和罩壳部162的内壁上的情况。

在细分部16的下游侧配置有混合部17。混合部17为实施将细分体m6和树脂p1混合的混合工序的部分。该混合部17具有树脂供给部171、管172、鼓风机173。

管172为,将细分部16的罩壳部162与解开部18的罩壳部182连接并供细分体m6与树脂p1的混合物m7穿过的流道。

在管172的中途连接有树脂供给部171。树脂供给部171具有螺旋送料器174。通过该螺旋送料器174进行旋转驱动,从而能够将树脂p1作为粉体或者粒子而供给至管172。被供给至管172的树脂p1与细分体m6被混合而成为混合物m7。

此外,虽然树脂p1在之后的工序中使纤维彼此粘结在一起,并且例如能够使用热可塑性树脂、固化性树脂等,但优选使用热可塑性树脂。作为热可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as树脂、abs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聚烯烃、改性聚烯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尼龙4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尼龙11、尼龙12、尼龙6-12、尼龙6-66等聚酰胺(尼龙)、苯甲醚、聚缩醛、聚醚、聚苯醚、聚醚醚酮、聚碳酸酯、聚苯硫醚、热塑性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芳香族聚酯等液晶聚合物、苯乙烯类、聚烯烃类、聚氯乙烯类、聚亚安酯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丁二烯类、反式聚异戊二烯类、氟橡胶类、聚氯乙烯类等各种热可塑性弹性体等,能够将选自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合来使用。优选为,作为热可塑性树脂而使用聚酯或者包含聚酯的树脂。

另外,作为从树脂供给部171被供给的物质,除了树脂p1之外,例如也可以包含用于对纤维进行着色的着色剂、用于对纤维的凝集或树脂p1的凝集进行抑制的凝集抑制剂、用于使纤维等难以燃烧的阻燃剂、用于增强薄片s的纸力的纸力增强剂等。或者,也可以从树脂供给部171中供给预先使这些试剂包含于树脂p1中并进行了复合化的物质。

此外,在管172的中途、且与树脂供给部171相比靠下游侧处设置有鼓风机173。通过鼓风机173所具有的叶片等旋转部的作用,从而使细分体m6与树脂p1被混合在一起。此外,鼓风机173能够产生朝向解开部18的气流。通过该气流,从而在管172内对细分体m6和树脂p1进行搅拌。由此,混合物m7能够在细分体m6和树脂p1均匀地分散的状态下流入解开部18中。此外,混合物m7中的细分体m6在穿过管172内的过程中被解开,从而成为更细的纤维状。

此外,管172在与鼓风机173相比靠下游侧,如图2所示而设置有分支部175,并经由该分支部175而分支为两根管172a以及172b。此外,管172a与滚筒部181的-y轴侧的端面连接,管172a与解开部18的滚筒部181的+y轴侧的端面连接。

解开部18为,执行将混合物m7中的相互缠绕在一起的纤维彼此解开的解开工序的部分。解开部18具有滚筒部181、和对滚筒部181进行收纳的罩壳部182。

滚筒部181呈圆筒状,且在其外周面上设置有大量的贯穿孔181a。该滚筒部181为绕着其中心轴o进行旋转的筛子。在滚筒部181的-y轴侧的端面上,在其中央部处形成有使内外连通的开口181b,在该开口181b处连接有管172a的下游侧的端部。另一方面,在滚筒部181的+y轴侧的端面中,在其中央部处形成有使内外连通的开口181c,在该开口181c处连接有管172b的下游侧的端部。

通过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使混合物m7从管172a以及管172b流入滚筒部181中。而且,通过滚筒部181进行旋转而使混合物m7被混合、搅拌,从而与贯穿孔181a相比较小的纤维等能够穿过滚筒部181。由此,混合物m7被解开,并被分散在空气中。

罩壳部182具有半圆筒状部182a和方体状部182b。半圆筒状部182a覆盖滚筒部181的大致一半,即,经由中心轴o而覆盖+z轴侧的部分。此外,方体状部182b覆盖滚筒部181与网带191之间的部分。由此,能够使通过由抽吸部193所产生的抽吸力而产生的滚筒部181与网带191之间的气流稳定。因此,有助于均匀的分散以及向网带191的均匀的堆积。

此外,如图1所示,罩壳部182与加湿部234连接。加湿部234由与加湿部231相同的气化式的加湿器构成。由此,在罩壳部182内被供给有加湿空气。通过该加湿空气,从而能够对罩壳部182内进行加湿,因此,能够抑制混合物m7因静电而附着于罩壳部182的内壁上的情况。

此外,利用滚筒部181而被解开了的混合物m7在气体中分散并落下,且落向位于滚筒部181的下方的第二料片形成部19。第二料片形成部19为,实施由混合物m7形成第二料片m8的第二料片形成工序的部分。第二料片形成部19具有网带191、张紧辊192、抽吸部193。

网带191为无接头带,并供混合物m7堆积。该网带191被卷挂于四个张紧辊192上。而且,网带191上的混合物m7通过张紧辊192的旋转驱动而被向下游侧输送。

此外,网带191上的几乎所有的混合物m7均为网带191的网眼以上的大小。由此,混合物m7被限制穿过网带191,因而,能够堆积于网带191上。此外,由于混合物m7在堆积于网带191上的同时连同网带191一起被输送向下游侧,因此,被形成为层状的第二料片m8。

抽吸部193为从网带191的下方抽吸空气的抽吸机构。由此,能够将混合物m7抽吸到网带191上,因而,促进了混合物m7向网带191上的堆积。

管246与抽吸部193连接。此外,在管246的中途设置有鼓风机263。通过该鼓风机263的工作,从而能够在抽吸部193中产生抽吸力。

在解开部18的下游侧配置有加湿部236。加湿部236由与加湿部235相同的超声波式加湿器构成。由此,能够向第二料片m8供给水分,因此调节了第二料片m8的水分量。通过该调节,从而能够抑制因静电而引起的第二料片m8向网带191的附着。由此,第二料片m8容易在网带191通过张紧辊192而被折返的位置处从网带191上被剥离。

另外,被添加到加湿部231~加湿部236中的水分量(总计水分量)例如优选为,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加湿前的材料100,而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在第二料片形成部19的下游侧配置有薄片形成部20。薄片形成部20为,实施由第二料片m8形成薄片s的薄片形成工序的部分。该薄片形成部20具有加压部201和加热部202。

加压部201具有一对压延辊203,并能够在压延辊203之间在不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热的条件下对之进行加压。由此,提高了第二料片m8的密度。另外,作为此时的加热的程度而例如优选为,使树脂p1不熔融的程度。而且,该第二料片m8朝向加热部202而被输送。另外,一对压延辊203中的一方为通过电机(未图示)的工作而进行驱动的主动辊,另一方为从动辊。

加热部202具有一对加热辊204,并能够在加热辊204之间对第二料片m8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通过该加热加压,从而树脂p1在第二料片m8内熔融,由此纤维彼此经由该熔融了的树脂p1而粘结在一起。由此,形成了薄片s。而且,该薄片s朝向切断部21而被输送。此外,一对加热辊204中的一方为通过电机(省略图示)的工作而进行驱动的主动辊,另一方为从动辊。

在薄片形成部20的下游侧配置有切断部21。切断部21为,实施将薄片s切断的切断工序的部分。该切断部21具有第一剪切器211和第二剪切器212。

第一剪切器211为,在与薄片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尤其是正交的方向上将薄片s切断的部件。

第二剪切器212为,在第一剪切器211的下游侧且在与薄片s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将薄片s切断的部件。该切断为,将薄片s的两侧端部(y轴向的端部)的无用的部分去除从而对薄片s的宽度进行调节的操作,被切断去除的部分被称为所谓的“边角料”。

通过这样的第一剪切器211和第二剪切器212的切断,从而能够获得所期望的形状、大小的薄片s。而且,该薄片s进一步被输送向下游侧,并被储存在储存部22中。

与滚筒部181连接的管172经由分支部175而被分支为管172a和管172b。在薄片制造装置100中被构成为,形成在管172a以及管172b内回旋的气流(回旋流),并与回旋流一同将混合物m7供给至滚筒部181内。以下,虽然对该情况进行说明,但由于管172a以及管172b相对于xz平面而为对称关系,且结构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代表性地对管172a进行说明。

管172a具备具有第一管轴o1的第一管3和具有第二管轴o2的第二管4,这些管从上游侧依次被连接。此外,在第一管3内设置有气流变更部5。该第一管3、第二管4以及气流变更部5构成了本发明的回旋流形成装置1。此外,回旋流形成装置1和滚筒部181构成了本发明的堆积装置10。

第一管3呈直线状,且该第一管轴o1也呈直线状。第一管3的内径d1并未被特别限定,但优选为30mm以上且100mm以下,更优选为40mm以上且80mm以下。

第二管4呈长度方向上的中途在两个部位处弯曲了的形状。此外,在第二管4的上游侧的端部附近连接有第一管3,且下游侧的端部与滚筒部181的开口181b连接。

第二管4具有上游管41、中间管42和下游管43,所述上游管41为上游侧的部分并与第一管3连接,所述下游管43位于下游侧并与滚筒部181连接。此外,上游管41的管轴为第二管轴o2。第二管轴o2与第一管轴o1的方向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交叉且正交。另外,第一管轴o1和第二管轴o2也可以不一定是正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管4中,上游管41、中间管42以及下游管43的内径d2相同。虽然内径d2并未被特别限定,但优选为大于d1。具体而言,优选为60mm以上且250mm以下,更优选为80mm以上且200mm以下。

此外,上游管41的与中间管42相反一侧的端部被遮蔽部件44堵塞。另外,第一管3与第二管4连接的结构并未被限定于图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经由弯曲的接头、即弯管而被连接在一起。

在这样的管172a中,在第一管中流下的、即流动的气流包含在解纤物m3中混合了树脂p1而得的混合物m7。而且,如图3所示,在第一管3内,设置有对包含该混合物m7的气流进行变更的气流变更部5。气流变更部5具有孔板51,所述孔板51由板部件构成,并具有圆形的开口50。该孔板51既可以与第一管3被一体地构成,也可以作为分体而被构成并分别被接合,还可以以可拆装的方式而被构成。

如图4所示,孔板51具有由在其厚度方向上贯穿的贯穿孔构成的开口50,开口50的中心o5以从第一管轴o1偏心的方式被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50的中心o5向-x轴侧偏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获得如下的作用。

在图3~图5中,用箭头标记示出了包含混合物m7的气流r的中心、即流速最快的部分。在第一管3内流下的气流r的中心在孔板51的上游侧处于与第一管轴o1大致一致的状态。而且,在气流r穿过孔板51的开口时,气流r的中心穿过开口50的中心o5,并就此以从第一管轴o1偏心了的状态而流下。而且,当流下至第二管4内时,在沿着第二管4的上游管41的内壁而改变前进路线的同时朝向下游侧。因此,气流r在上游管41内成为回旋流,且以该回旋流的状态而在中间管42以及下游管43内流下,并经由滚筒部181的开口181b而进入滚筒部181内。

另外,这样的作用在管172b侧也是同样的,在管172b内流下的气流r也以回旋流的状态经由开口181c而流入滚筒部181内。因此,从开口181b侧流入的气流r、和从开口181c侧流入的气流r在滚筒部181内作为回旋流而汇合,从而在滚筒部181内产生旋转气流。由此,能够在滚筒部181内良好地混合并搅拌包含解纤物m3的混合物m7。因此,能够尽可能地使混合物m7从滚筒部181的各贯穿孔181a均匀地分散。其结果为,能够获得具有所期望的厚度分布的第二料片m8,进而能够获得具有所期望的厚度分布的薄片s。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一体或分体,都能够通过在第一管3内设置孔板51这样的简单的结构而获得上述效果。即,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形成回旋流,并能够获得具有所期望的厚度分布的薄片s。

此外,如前文所述,管172a以及管172b相对于xz平面而为对称关系,且结构大致相同。即,在管172b中,孔板51的开口50也向-x轴侧偏置。因此,虽然在管172a以及管172b中,分别从上游侧观察时的回旋流的方向不同,但由于与滚筒部181的相互不同的端面连接,因此,在滚筒部181内,作为相同方向的回旋流而相互混合在一起。由此,能够更加良好地实施滚筒部181内的混合物m7的混合、搅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管172a以及管172b分别流下的气流r的旋回方向即旋转方向与滚筒部181的旋转方向相同。由此,能够更加良好地实施滚筒部181内的混合物m7的混合、搅拌。

此外,在回旋流形成装置1中,在将第一管3的内腔的横截面积设为s1,将第二管4的内腔的横截面积设为s2时,满足s1<s2。由此,当在第一管3内偏心了的气流r的中心沿着第二管4内的内壁而进行回旋时,能够绕更大的弯。其结果为,能够提高回旋流的流速,并能够更显著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s2/s1优选为1.1以上且10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且5以下。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获得上述效果。另外,即使为s1≥s2,也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在回旋流形成装置1中,当将第一管3的内腔的横截面积设为s1且将开口50的开口面积设为s3时,s1/s3优选为1.5以上且10以下,更优选为2.5以上且6以下。由此,能够在开口50处使管路充分缩小,并能够在开口50处提高流速。因此,也能够在第二管4内提高回旋流的流速,从而能够更显著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如图5所示,当将第二管4的内径设为d2,将从开口50起至第二管轴o2的距离设为l时,l/d2优选为0.5以上且5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且4以下。由此,能够更显著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当l/d2过小时,由于难以使气流r穿过开口50而立即沿着第二管4的内壁流动,因此,表现出回旋流的流速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当l/d2过大时,表现出从气流r穿过开口50时起至到达第二管4为止的距离变得较长的趋势,并且具有至到达第二管4为止而气流r难以穿过偏心了的位置的可能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回旋流形成装置1具备第一管3、第二管4和气流变更部5,所述第一管3具有第一管轴o1,并供气体穿过,所述第二管4具有与第一管轴o1为不同方向的第二管轴o2,并与第一管3的下游侧连通,所述气流变更部5为孔板51,所述孔板51被设置于第一管3内,并具有从第一管轴o1偏心了的开口50。由此,通过使穿过开口50的气流r的中心在从第二管轴o2偏心了的位置处流入第二管4内,从而能够在第二管4内形成回旋流。因此,例如能够将气流r作为回旋流而供给至滚筒部181内。此外,由于在第一管3中流动的气流r包括含有解纤物m3的混合物m7,因此,能够使混合物m7随着回旋流而供给至滚筒部181内。由此,能够在滚筒部181内良好地对混合物m7进行混合、搅拌。因此,能够尽可能地使混合物m7从滚筒部181的各贯穿孔181a均匀地分散。其结果为,能够获得具有所期望的厚度分布的第二料片m8,进而能够获得具有所期望的厚度分布的薄片s。此外,能够利用设置具有开口50的气流变更部5这样的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上述效果。

此外,气流变更部5具备孔板51和开口50,所述孔板51为以遮挡第一管3的内腔的方式而被设置的板部件,所述开口50被设置于孔板51中。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装置结构来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堆积装置10具备本发明的回旋流形成装置1和滚筒部181,所述滚筒部181被设置于第二管4的下游侧,且在外周部上具有多个贯穿孔181a,并围绕中心轴o进行旋转,第二管4的下游侧的端部与滚筒部181的内部连通。由此,能够在享有前述的回旋流形成装置1的优点的同时,制造出具有所期望的厚度分布的第二料片m8。

此外,第二管4的下游侧的端部与滚筒部181的端面的开口181b以及开口181c连接,回旋流的旋转方向与滚筒部181的旋转方向相同。由此,能够在滚筒部181内进一步良好地对混合物m7进行混合、搅拌。其结果为,能够更显著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开口50的直径d并未被特别限定,但优选为,在第一管3的内径d1的10%以上且9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80%以下。由此,能够更显著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如图4所示,在孔板51的俯视观察时或从第一管轴o1方向进行观察时,连结第一管轴o1与中心o5的线段、和第二管轴o2所成的锐角的角度优选为0°以上且90°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上且80°以下。由此,能够更显著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开口50的形状并未被限定于如附图所示的正圆,例如,也可以为椭圆。此外,开口50的中心也可以位于与图示的结构相比更靠孔板51的外周侧。在该情况下,虽然根据开口50的直径d而使开口50向孔板51的外周部开放,但这样的方式也被包含在本发明中。

第二实施方式

图6为本发明的堆积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第一管的纵剖视图。图7为图6中c-c线剖视图。

以下,虽然参照这些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回旋流形成装置以及堆积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气流变更部具有位置调节机构这一点之外,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6所示,气流变更部5具备对开口50相对于第一管轴o1的位置进行调节的位置调节机构7。位置调节机构7由保持槽71构成,所述保持槽71被设置于第一管3内,并具有对孔板5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保持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槽71为,被设置于第一管3的内壁上的一对凸缘711之间的部分。由此,孔板5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保持。

此外,在第一管3的管壁中的与保持槽71对应的部分处,设置有贯穿管壁的狭缝176。该狭缝176的宽度小于保持槽71的宽度,该狭缝176被设置于第一管3的周向上的整个区域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孔板51具有从其端面向外周侧突出形成的操作部52。该操作部52被插穿于狭缝176内。此外,操作部52的端部位于与第一管3的外周面相比靠外侧处。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当用手指使操作部52在周向上移动时,孔板51自身将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对开口50的位置进行调节。因此,能够对回旋流的旋转方向进行调节。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手动的方式而实施开口50的调节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并未被限定于此,也可以以自动地实施调节的方式而构成。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使旋转驱动源与孔板51连接,并根据滚筒部181的旋转方向而对旋转驱动源进行控制,从而决定回旋流的方向。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通过旋转而对第一管3的周向上的开口50的位置进行调节的结构,但在本发明中,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使孔板51在第一管3的径向上滑动从而对开口50的径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的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

图8为,本发明的堆积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所具备的第一管以及气流变更部的立体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图而对本发明的回旋流形成装置以及堆积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气流变更部的结构不同这一点之外,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8所示,气流变更部5具有,能够选择性地对作为开口50的条件不同的多个板部件的孔板51进行安装的安装部53。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53具有贯穿第一管3的管壁并在其周向上延伸的狭缝177。该狭缝177的宽度与孔板51的厚度大致相同。此外,狭缝177于第一管3的周向上以大致半周的量而被设置。

此外,在图示的结构中,孔板51被设置有三个。当从图8中上侧起而设为孔板51a、孔板51b以及孔板51c时,在孔板51a、孔板51b以及孔板51c中,开口50的条件、即大小以及形状不同。

在孔板51a以及孔板51b中,开口50呈圆形,孔板51a的开口50的直径大于孔板51b的开口50的直径。此外,孔板51c呈椭圆形,其短轴方向与孔板51c的径向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对孔板51a、孔板51b以及孔板51c进行选择,且择一地插入并安装于狭缝177中。在安装了孔板51b的情况下,与安装了孔板51a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流速,从而能够形成流速更快的回旋流。在安装了孔板51c的情况下,与安装了孔板51b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流速,从而能够形成流速更快的回旋流。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孔板51a、孔板51b以及孔板51c进行选择并择一地插入至狭缝177中来进行安装,从而能够选择并调节所形成的回旋流的流速。

以上,虽然关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而对本发明的回旋流形成装置以及堆积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此,构成回旋流形成装置以及堆积装置的各部能够置换为可发挥同样的功能的任意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附加任意的结构物。

此外,本发明的回旋流形成装置以及堆积装置也可以为对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特征进行组合而形成的装置。

符号说明

100…薄片制造装置;10…堆积装置;1…回旋流形成装置;3…第一管;4…第二管;41…上游管;42…中间管;43…下游管;44…遮蔽部件;5…气流变更部;50…开口;51…孔板;51a…孔板;51b…孔板;51c…孔板;52…操作部;53…安装部;7…位置调节机构;71…保持槽;711…凸缘;11…原料供给部;12…粗碎部;121…粗碎刃;122…斜槽;13…解纤部;14…筛选部;141…滚筒部;142…罩壳部;15…第一料片形成部;151…网带;152…张紧辊;153…抽吸部;16…细分部;161…螺旋桨;162…罩壳部;17…混合部;171…树脂供给部;172…管;172a…管;172b…管;173…鼓风机;174…螺旋送料器;175…分支部;176…狭缝;177…狭缝;18…解开部;181…滚筒部;181a…贯穿孔;181b…开口;181c…开口;182…罩壳部;182a…半圆筒状部;182b…方体状部;19…第二料片形成部;191…网带;192…张紧辊;193…抽吸部;20…薄片形成部;201…加压部;202…加热部;203…压延辊;204…加热辊;21…切断部;211…第一剪切器;212…第二剪切器;22…储存部;231…加湿部;232…加湿部;233…加湿部;234…加湿部;235…加湿部;236…加湿部;241…管;242…管;243…管;244…管;245…管;246…管;261…鼓风机;262…鼓风机;263…鼓风机;27…回收部;28…控制部;m1…原料;m2…粗碎片;m3…解纤物;m4-1…第一筛选物;m4-2…第二筛选物;m5…第一料片;m6…细分体;m7…混合物;m8…第二料片;o…中心轴;o1…第一管轴;o2…第二管轴;o5…中心;r…气流;s…薄片;d…直径;d1…内径;d2…内径;p1…树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