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图书脱酸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9203发布日期:2020-08-18 20:2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图书脱酸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批量纸张、图书脱酸处理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液相法纸张脱酸的大型图书脱酸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纸张的酸化,其直观表现是纸张变得强度低、易碎、易裂、发黄变脆。引起纸张酸化的主要因素,就是纸张的纤维素(cellulose)(c6h10o5)n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加速水解,导致纤维素长度变短,纸张机械强度降低。当前,世界各国的馆藏图书、文献资料有1/3以上已经变脆,其余的图书、报纸也面临类似情况。我国纸张酸化的形势更为严峻,国内几乎所有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都存在纸张酸化的问题,其中以民国文献尤为突出。

大规模、大批量的纸张脱酸处理,主要包括气相法和液相法。由于气相法的设备占地面积大、使用能耗高、并且存在安全隐患,已逐渐被淘汰,现在大规模、大批量的纸张脱酸处理工艺主要是液相法。目前,液相法的纸张脱酸设备,主要由储液罐和脱酸处理罐及相应的液体传输管路和液体循环管路所组成,通过对纸张采用脱酸液浸泡的方式,进行脱酸处理。但现有技术中,都存在着储液罐和脱酸处理罐之间由于缺少空气的流动和气压的平衡,而导致储液罐或脱酸处理罐的罐体由于局部气压过大或过小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并且影响了脱酸液在储液罐和脱酸处理罐之间的顺利转移。如美国专利us5120500-processanddevicefornonpollutingmassdeacidificationofbooksandotherpaperproducts和us6325982b1-methodandapparatusforthedeacidificationoflibrarymaterials、中国专利《cn207362604u-一种纸质文献无水液相脱酸系统》和《cn106192573a-一种适用于纸质文献批量脱酸的装置和方法》中所提及的设备,就存在有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图书脱酸操作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产时间、大规模、大批量的纸张脱酸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大批量的纸张、图书脱酸处理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储液罐1、脱酸处理罐2和贯通于两者的第一气体管路91和第一液体管路92所组成,其中,第一液体管路92位于第一气体管路91的下方,并且第一液体管路92上安装有第一输送装置3。

进一步地,所述的脱酸处理罐2上安装有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并且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上安装有第二输送装置4;所述的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和第一液体管路92共用贯通到脱酸处理罐2底部的管路,并通过第一三通管件51进行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气体管路91上安装有第一阀门21。

进一步地,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在背离脱酸处理罐2底端处插入脱酸处理罐2,其管路端口上设置有喷射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脱酸处理罐2的罐体内部安装有书籍夹持装置7,并通过驱动电机8控制书籍夹持装置7的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输送装置3与储液罐1底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二阀门22,所述的第一输送装置3与第一三通管件51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七阀门23,所述的第一三通管件51与第二输送装置4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四阀门24,所述的第二输送装置4与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中的喷射装置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五阀门2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装置3、第二输送装置4均为蠕动泵。

一种大型图书脱酸设备,还包括贯通储液罐1和脱酸处理罐2的第二液体管路94,第二液体管路94位于第一气体管路91下方;

在第一液体管路92上,从贯穿储液罐1底部引出的管线连接有52第二三通管件,在第一输送装置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56-第六三通管件和58-第八三通管件;从贯穿脱酸处理罐2底部引出的管线连接有53第三三通管件,其与第三阀门27连接。第一液体管路92(从储液罐至脱酸处理罐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二三通管件52、第二阀门22、第六三通管件56、第一输送装置3、第八三通管件58、第三阀门27、第三三通管件53。

第二液体管路94与第一液体管路92共同使用贯通到储液罐1内部的管路段和贯通到脱酸处理罐2内部的管路段,第二液体管路94(从储液罐至脱酸处理罐方向)依次连接有:第六阀门26、第八三通管件58、第一输送装置3、第六三通管件56、第七阀门23、第一三通管件51、第三三通管件53。

进一步地,所述的脱酸处理罐2上还安装有第二液体循环管路95,且第二液体循环管路95与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通过第四三通管件54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液体循环管路95在背离脱酸处理罐2底端处插入脱酸处理罐2,其管路端口上设置有喷射装置,第四三通管件54与第二液体循环管路95的喷射装置之间的第二液体循环管路95上安装有第八阀门28。

进一步地,所述的脱酸处理罐2上还安装有第三液体循环管路96和第四液体循环管路97,第三液体循环管路96通过第七三通管件57与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连接。第四液体循环管路97通过第五三通管件55与第三液体循环管路96连接。第三液体循环管路96和第四液体循环管路97在背离脱酸处理罐2底端分别插入脱酸处理罐2,其管路端口上均设置有喷射装置,第三液体循环管路96与第四液体循环管路97在第五三通管件55和喷射装置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九阀门29和第十阀门30。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电机8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装置3、第二输送装置4为只能正向传输的泵体或既能正向传输、也能反向传输的泵体。

进一步地,只能正向传输的泵体为离心泵。

进一步地,既能正向传输、也能反向传输的泵体为蠕动泵。

进一步地,所述喷射装置为喷枪或喷嘴。

进一步地,在储液罐1中设置有搅拌装置16。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专利,适用于大规模、大批量的纸张脱酸处理设备。通过脱酸处理罐和储液罐之间的贯通两者的气体管路,有助于脱酸液在储液罐和脱酸处理罐之间的转移,并杜绝了因只通过泵进行脱酸液的传输而造成的某个罐体的气压过大或过低而引发的安全隐患;通过液体管路的优化布局,并通过在管路上合理添加阀门和泵体,提高了设备使用的稳定性,并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脱酸设备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脱酸设备改进结构示意图。

1-储液罐;2-脱酸处理罐;3-第一输送装置;4-第二输送装置;

7-书籍夹持装置;8-驱动电机;16-搅拌装置;

21-第一阀门;22-第二阀门;23-第七阀门;24-第四阀门;

25-第五阀门;26-第六阀门;27-第三阀门;28-第八阀门;

29-第九阀门;30-第十阀门;

51-第一三通管件;52-第二三通管件;53-第三三通管件;

54-第四三通管件;55-第五三通管件;56-第六三通管件;

57-第七三通管件;58-第八三通管件;

91-第一气体管路;92-第一液体管路;93-第一液体循环管路;

94-第二液体管路;95-第二液体循环管路;96-第三液体循环管路;97第四液体循环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例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在本示例中脱酸设备由储液罐1、脱酸处理罐2和贯通于两者的第一气体管路91和第一液体管路92所组成,其中,第一液体管路92位于第一气体管路91的下方,并且第一液体管路92上安装有第一输送装置3;

所述的脱酸处理罐2上安装有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并且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上安装有第二输送装置4。

所述的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和第一液体管路92共用贯通到脱酸处理罐2底部的管路,并通过第一三通管件51进行连通。

所述的第一气体管路91上安装有第一阀门21,所述的脱酸处理罐2的罐体内部安装有书籍夹持装置7,并通过驱动电机8控制书籍夹持装置7的运动,所述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在背离脱酸处理罐2底端处插入脱酸处理罐2,其管路端口上设置有喷射装置。

所述的第一输送装置3与储液罐1底部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二阀门22,所述的第一输送装置3与第一三通管件51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三阀门27,所述的第一三通管件51与第二输送装置4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四阀门24,所述的第二输送装置4与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中的喷射装置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五阀门25。

设备使用时,首先将储液罐1的底端和脱酸处理罐2的底端放置在同一水平面。设备开启后,所有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先将待处理书籍通过书籍夹持装置7安放在脱酸处理罐2中,并关闭脱酸处理罐2,再依次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一输送装置3和第三阀门27,则脱酸液体从储液罐1经第一液体管路92流向脱酸处理罐2中;当脱酸处理罐2中的书籍开始进行脱酸处理时,先依次关闭第三阀门27、第一输送装置3和第二阀门22,再依次开启第四阀门24、第二输送装置4和第五阀门25,则脱酸液体通过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实现了在脱酸处理罐2中的循环,并通过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的喷射装置,实现了脱酸液向书籍内部的定向扩散,脱酸处理时,驱动电机8带动书籍夹持装置7作旋转提拉往复运动,以提高书籍脱酸处理的均匀性;书籍脱酸处理结束时,先依次关闭第五阀门25、第二输送装置4和第四阀门24,再依次开启第三阀门27、第一输送装置3和第二阀门22,则脱酸液从脱酸处理罐2中流向储液罐1。待脱酸液从脱酸处理罐2全部流入到储液罐1后,打开脱酸处理罐2,取出已脱酸处理的书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装置3、第二输送装置4均为可双向传输的泵体。可双向传输的泵体优选为蠕动泵。

实施例2

本例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结构如图2所示,在本示例中脱酸设备除包括实施例1中的结构外还包括贯通储液罐1和脱酸处理罐2的第二液体管路94,第二液体管路94位于第一气体管路91下方。

在第一液体管路92上,从贯穿储液罐1底部引出的管线连接有52第二三通管件,在第一输送装置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六三通管件56和第八三通管件58;从贯穿脱酸处理罐2底部引出的管线连接有第三三通管件53,其与第三阀门2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液体管路92(从储液罐至脱酸处理罐的方向)依次连接有:第二三通管件52、第二阀门22、第六三通管件56、第一输送装置3、第八三通管件58、第三阀门27、第三三通管件53。

第二液体管路94与第一液体管路92共同使用贯通到储液罐1内部的管路段和贯通到脱酸处理罐2内部的管路段,第二液体管路94(从储液罐至脱酸处理罐的方向)依次连接有:第六阀门26、第八三通管件58、第一输送装置3、第六三通管件56、第七阀门23、第一三通管件51、第三三通管件53。

所述的脱酸处理罐2上还安装有第二液体循环管路95,且第二液体循环管路95与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通过第四三通管件54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液体循环管路95在背离脱酸处理罐2底端处插入脱酸处理罐2,其管路端口上设置有喷射装置,第四三通管件54与第二液体循环管路95的喷射装置之间的第二液体循环管路95上安装有第八阀门28;

所述的脱酸处理罐2上还安装有第三液体循环管路96和第四液体循环管路97,第三液体循环管路96通过第七三通管件57与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连接。第四液体循环管路97通过第五三通管件55与第三液体循环管路96连接。第三液体循环管路96和第四液体循环管路97在背离脱酸处理罐2底端分别插入脱酸处理罐2,其管路端口上均设置有喷射装置,第三液体循环管路96与第四液体循环管路97在第五三通管件55和喷射装置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九阀门29和第十阀门3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装置3、第二输送装置4为只能正向传输的泵体或既能正向传输、也能反向传输的泵体。

优选地,只能正向传输的泵体为离心泵。

优选地,既能正向传输、也能反向传输的泵体为蠕动泵。

优选地,所述喷射装置为喷枪或喷嘴。

设备使用时,首先将储液罐1的底端和脱酸处理罐2的底端放置在同一水平面。设备开启后,所有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先将待处理书籍通过书籍夹持装置7安放在脱酸处理罐2中,并关闭脱酸处理罐2,再依次打开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一输送装置3、第三阀门27,则脱酸液体从储液罐1经第一液体管路92流向脱酸处理罐2中;当脱酸处理罐2中的书籍开始进行脱酸处理时,先依次关闭第二阀门22、第一输送装置3和第三阀门27,再依次开启第四阀门24、第二输送装置4、第八阀门28、第九阀门29、第五阀门25和第十阀门30,则脱酸液体通过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第二液体循环管路95、第三液体循环管路96和第四液体循环管路97实现了在脱酸处理罐2中的循环,并分别通过第一液体循环管路93、第二液体循环管路95、第三液体循环管路96和第四液体循环管路97的喷射装置,实现了脱酸液向书籍内部的定向扩散,脱酸处理时,驱动电机8带动书籍夹持装置7作旋转提拉往复运动,以提高书籍脱酸处理的均匀性;书籍脱酸处理结束时,系统先依次关闭第四阀门24、第八阀门28,第九阀门29,第五阀门25、第十阀门30、第二输送装置4,然后依次开启第七阀门23,第一输送装置3,第六阀门26,则脱酸液从脱酸处理罐2中流向储液罐1。待脱酸液从脱酸处理罐2全部流入到储液罐1后,打开脱酸处理罐2,取出已脱酸处理的书籍。

在实施例2中,所述第一输送装置3、第二输送装置4既可以是只能正向传输的泵体,优选离心泵;也可以是既能正向传输、也可以反向传输的泵体,优选蠕动泵。

在实施例2中,在储液罐1中设置有搅拌装置16,防止因液体因长期放置而产生沉淀。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液体传输更稳定、也更加迅速,脱酸处理的书籍的脱酸效果也更均匀,设备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也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