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瓦楞纸板及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5629发布日期:2020-10-28 12:5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瓦楞纸板及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瓦楞纸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型瓦楞纸板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瓦楞纸板是一个多层的黏合体,它最少由一层波浪形芯纸夹层(俗称“坑张”、“瓦楞纸”、“瓦楞芯纸”、“瓦楞纸芯”、“瓦楞原纸”)及一层纸板(又称“箱板纸”、“箱纸板”)构成;它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能抵受搬运过程中的碰撞和摔跌;瓦楞纸箱的实际表现取决于三项因素:芯纸和纸板的特性及纸箱本身的结构。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4417005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瓦楞纸板,包括上牛卡纸和下牛卡纸,上牛卡纸和下牛卡纸之间形成的空间设有网状起楞衬纸,网状起楞衬纸支撑在上牛卡纸和下牛卡纸之间,网状起楞衬纸顶端固定在上牛卡纸的下表面上,网状起楞衬纸底端固定在下牛卡纸的上表面上,网状起楞衬纸的网格呈五边形;承载能力强,不易折损,制作简便,由于采用涂布牛卡纸,使成品具有高抗爆、高抗撕裂及抗损的特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瓦楞纸板仅有网状起楞衬纸作为内部结构,使得瓦楞纸板应具有的缓冲减震效果大大降低,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复合型瓦楞纸板,达到保证瓦楞纸板稳固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复合型瓦楞纸板,包括相互平行的上面纸和下面纸,所述上面纸与下面纸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上芯纸和下芯纸,上芯纸与上面纸之间固定有第一瓦楞纸,上芯纸和下芯纸之间固定有第二瓦楞纸,下芯纸和下面纸之间固定有第三瓦楞纸,第一瓦楞纸和第二瓦楞纸规格相同,第二瓦楞纸的瓦楞间距和瓦楞高度均为第一瓦楞纸的1/3~1/2倍,第一瓦楞纸和上芯纸之间、第一瓦楞纸和上面纸之间均固定有若干第一弹性球,第一弹性球固定在第一瓦楞纸的波峰和波谷内,第三瓦楞纸和下芯纸之间、第三瓦楞纸和下面纸之间均固定有若干第二弹性球,第二弹性球固定在第三瓦楞纸的波峰和波谷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瓦楞纸和第三瓦楞纸分别位于第二瓦楞纸相对的两侧,而第二瓦楞纸的瓦楞高度和瓦楞间距为第一瓦楞纸的1/3~1/2倍,由于实际瓦楞纸的瓦楞高度和瓦楞间距越小,则其越加稳固坚硬,而第一、第三瓦楞纸相对于第二瓦楞纸更加的具有弹性,缓冲减震的效果更强,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瓦楞纸板的中部坚硬稳固,而两侧则更加弹性缓冲,进而能够使得本申请中的瓦楞纸板在制成瓦楞纸箱时,瓦楞纸板的上下任一侧均能够作为瓦楞纸箱的内壁和外壁,进而使得瓦楞纸板制成的瓦楞纸箱内外壁均具有缓冲减震的效果,既能够承受外部压力,又能够保护内部物体,大大增加了瓦楞纸板的实用性,第一弹性球和第二弹性球的设置,使得瓦楞纸板受到压力时,第一弹性球和第二弹性球进行压缩并产生回弹力,能够大大加强瓦楞纸板的缓冲减震效果,进而大大增加瓦楞纸板的实用性,达到了保证瓦楞纸板稳固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瓦楞纸与上芯纸之间固定有若干第一加强柱,第一加强柱位于第二瓦楞纸的波谷内,第一加强柱的上表面与上芯纸下表面固定,第二瓦楞纸与下芯纸之间固定有若干第二加强柱,第二加强柱位于第二瓦楞纸的波峰内部,第二加强柱下表面与下芯纸的上表面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柱将上芯纸与第二瓦楞纸的相邻波段进行固定连接,第二加强柱将下芯纸与第二瓦楞纸的相邻波段进行固定连接,进而使得上、下芯纸和第二瓦楞纸能够更加稳固的固定成为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瓦楞纸板的坚硬稳固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加强柱与第二瓦楞纸的固定处、第二加强柱与第二瓦楞纸的固定处均位于同一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瓦楞纸板受到压力时,若第一加强柱向下对第二瓦楞纸施加压力,使得第一加强柱与第二瓦楞纸的固定处倾斜向下偏移,而第二加强柱能够对第二瓦楞纸与第一加强柱的固定处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第一加强柱的底边与第二加强柱的顶边共面,其中间只隔了第二瓦楞纸,进而第一加强柱与第二加强柱能够更好的相互施力,大大提高了瓦楞纸板的稳固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加强柱与第二瓦楞纸之间、第二加强柱与第二瓦楞纸之间均设有受力片,受力片一侧与第一加强柱、第二加强柱的侧边固定,受力片相对的另一侧与第二瓦楞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片的设置能够加大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对第二瓦楞纸施加压力的受力面积,进而提高第二瓦楞纸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加强柱与第二加强柱之间能够更好的互相施力,进一步的提高了瓦楞纸板的稳固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瓦楞纸和第三瓦楞纸的楞尖均为圆弧状,第一瓦楞纸楞尖的曲率半径与第一弹性球最大截面的曲率半径相等,第二瓦楞纸楞尖的曲率半径与第二弹性球最大截面的曲率半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曲率相等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弹性球更好的与第一瓦楞纸、第二弹性球更好的与第三瓦楞纸进行粘接固定,同时在瓦楞纸板受到压力时,第一瓦楞纸和第三瓦楞纸能够更好的将压力传递给第一弹性球和第二弹性球,进一步的提高了瓦楞纸板的缓冲减震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面纸下表面、上芯纸上表面、下芯纸下表面和下面纸上表面均开设有若干第一粘合槽,第一瓦楞纸和第三瓦楞纸的楞尖均伸入第一粘合槽内,第一粘合槽内填充有第一粘合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粘合槽的设置能够对第一瓦楞纸和第三瓦楞纸进行限位,同时第一粘合剂填充在第一粘合槽内,变相的加大了第一、第三瓦楞纸和粘合槽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第三瓦楞纸能够更好的对外界压力进行吸收,同时还能够增加瓦楞纸板的稳固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瓦楞纸与第三瓦楞纸的楞尖均与第一粘合槽的内壁之间留有距离,第一粘合剂为软质硅胶胶水的第一粘合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质硅胶胶水填充在第一、第三瓦楞纸和第一粘合槽内壁之间,由于软质硅胶胶水具有一定的弹性,进而在瓦楞纸板受到压力时,第一粘合剂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进而将第一、第三瓦楞纸受到的压力进行降低,大大提高了瓦楞纸板的使用寿命和缓冲减震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芯纸下表面和下芯纸上表面均开设有若干第二粘合槽,第二瓦楞纸的楞尖均伸入第二粘合槽内,第二粘合槽内填充有第二粘合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粘合槽能够对第二瓦楞纸进行限位作用,同时第二粘合剂填充在第二粘合槽在,变相的加大了第二瓦楞纸和上、下芯纸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二瓦楞纸能够更好的对外界压力进行吸收,同时还能够增加瓦楞纸板的稳固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瓦楞纸底部的楞尖均与第二瓦楞纸顶部的楞尖对齐,第三瓦楞纸顶部的楞尖均与第二瓦楞纸底部的楞尖对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瓦楞纸顶部的楞尖与第一瓦楞纸底部的楞尖对齐,使得上面纸受压使得第一瓦楞纸压缩时,第二瓦楞纸能够更好的通过上芯纸对第一瓦楞纸的底部进行支撑,而第二瓦楞纸底部的楞尖与第三瓦楞纸顶部的楞尖对齐,使得下面纸受压使得第三瓦楞纸压缩时,第二瓦楞纸能够更好的通过上芯纸对第三瓦楞纸的顶部进行支撑,进而大大提高了瓦楞纸板的稳固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复合型瓦楞纸板加工工艺,达到保证瓦楞纸板稳固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之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的:

一种复合型瓦楞纸板,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工厂化预制的楞尖为圆弧状的第一瓦楞纸和第三瓦楞纸、开设有第一粘合槽的上面纸、上芯纸、下芯纸和下面纸,同时上芯纸和下芯纸相对的侧壁开设第二粘合槽;

s2、将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固定在第二瓦楞纸的波峰和波谷内;

s3、将第一弹性球固定在第一瓦楞纸的波峰波谷内,将第二弹性球固定在第三瓦楞纸的波峰波谷内;

s4、将下面纸上的第一粘合槽内填充第一粘合剂,再将第三瓦楞纸底部的楞尖放置到第一粘合槽内,直至第一粘合剂将第三瓦楞纸和下面纸固定;

s5、将下芯纸上的第一粘合槽内填充第一粘合剂,将下芯纸盖在第三瓦楞纸上,使得第三瓦楞纸顶部的楞尖位于下芯纸上的第一粘合槽内,直至第一粘合剂将第三瓦楞纸和下芯纸固定;

s6、将下芯纸上的第二粘合槽内填充第二粘合剂,将第二瓦楞纸底部的楞尖放置到第二粘合槽内,使得第二瓦楞纸的楞尖与第二粘合槽内壁抵接,直至第二粘合剂将第二瓦楞纸和下芯纸固定;

s7、将上芯纸上的第二粘合槽内填充第二粘合剂,将上芯纸盖在第二瓦楞纸内,使得第二瓦楞纸顶部的楞尖位于第二粘合槽内,直至第二粘合剂将第二瓦楞纸和上芯纸固定;

s8、将上芯纸上的第一粘合槽内填充第一粘合剂,将第一瓦楞纸底部的楞尖放入第一粘合槽内,直至第一粘合剂将上芯纸和第一瓦楞纸固定;

s9、将上面纸上的第一粘合槽内填充第二粘合剂,将上面纸盖在第一瓦楞纸上,使第一瓦楞纸顶部的楞尖位于第一粘合槽内,直至第二粘合剂将上面纸和第一瓦楞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柱与第二加强柱在第二瓦楞纸上进行固定时,保持所有第一加强柱的上表面与第二瓦楞纸顶部的楞尖齐平,所有第二加强柱的下表面与第二瓦楞纸底部的楞尖齐平,以及第一加强柱下表面和第二加强柱上表面均共面,第一、第二弹性球固定在第一、第三瓦楞纸上时,保持所有第一弹性球齐平、所有第二弹性球齐平,在进行瓦楞纸板的加工制造时,由下至上依次层层粘接固定,相邻层之间的粘合剂固化后再继续粘接下一层,粘接完成后的瓦楞纸板中部的坚硬稳固性最高,上下两侧的缓冲减震效果最佳,达到了保证瓦楞纸板稳固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瓦楞纸板的中部坚硬稳固,而两侧则更加弹性缓冲,瓦楞纸板受到压力时,第一弹性球和第二弹性球进行压缩并产生回弹力,能够大大加强瓦楞纸板的缓冲减震效果,进而大大增加瓦楞纸板的实用性,达到了保证瓦楞纸板稳固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2.瓦楞纸板受到压力时,第一粘合剂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进而将第一、第三瓦楞纸受到的压力进行降低,大大提高了瓦楞纸板的使用寿命和缓冲减震作用;

3.上面纸受压使得第一弹性球压缩时,第二瓦楞纸能够更好的通过上芯纸对第一弹性球的底部进行支撑,下面纸受压使得第二弹性球压缩时,第二瓦楞纸能够更好的通过上芯纸对第二弹性球的顶部进行支撑,进而大大提高了瓦楞纸板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上面纸;2、第一瓦楞纸;21、第一弹性球;3、上芯纸;4、第二瓦楞纸;41、第一加强柱;42、第二加强柱;43、受力片;5、下芯纸;6、第三瓦楞纸;61、第二弹性球;7、下面纸;8、第一粘合槽;81、第一粘合剂;9、第二粘合槽;91、第二粘合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型瓦楞纸板,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面纸1、第一瓦楞纸2、上芯纸3、第二瓦楞纸4、下芯纸5、第三瓦楞纸6和下面纸7,其均为水平设置,且相邻的层相互粘接固定,第二瓦楞纸4的瓦楞间距和瓦楞高度均为第一瓦楞纸2的1/3~1/2倍,本实施例中具体为1/2倍,第一瓦楞纸2和第二瓦楞纸4的楞尖均为圆弧状,第一瓦楞纸2和上芯纸3之间、第一瓦楞纸2和上面纸1之间均固定有若干第一弹性球21,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球21为橡胶材质,第一弹性球21固定在第一瓦楞纸2的波峰和波谷内,第一瓦楞纸2楞尖的曲率半径与第一弹性球21最大截面的曲率半径相等,第三瓦楞纸6和下芯纸5之间、第三瓦楞纸6和下面纸7之间均固定有若干第二弹性球61,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球61为橡胶材质,第二弹性球61固定在第三瓦楞纸6的波峰和波谷内,第二瓦楞纸4楞尖的曲率半径与第二弹性球61最大截面的曲率半径相等;现实中瓦楞纸的瓦楞间距和高度越小,则其越加稳固,刚性越大,而第一瓦楞纸2和第三瓦楞纸6相对于第二瓦楞纸4来讲,更加的具有缓冲和减震的效果,在瓦楞纸板受到压力时,第一弹性球21和第二弹性球61能够更好的对其压力进行接收,第一弹性球21和第二弹性球61进行压缩并产生回弹力,能够大大加强瓦楞纸板的缓冲减震效果,同时瓦楞纸板在制成瓦楞纸箱时,瓦楞纸箱内外壁均具有缓冲减震的效果,使得瓦楞纸箱既能够承受外部压力,又能够保护内部物体,大大增加了瓦楞纸板的实用性,进而使得本申请达到了保证瓦楞纸板稳固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如图1所示,第二瓦楞纸4与上芯纸3之间固定有若干长方体状的第一加强柱41,第一加强柱41位于第二瓦楞纸4的波谷内,第一加强柱41的上表面与上芯纸3下表面固定,第二瓦楞纸4与下芯纸5之间固定有若干长方体状的第二加强柱42,第二加强柱42位于第二瓦楞纸4的波峰内部,第二加强柱42下表面与下芯纸5的上表面固定,第一加强柱41与第二瓦楞纸4的固定边、第二加强柱42与第二瓦楞纸4的固定板均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受力片43,受力片43一侧与第二瓦楞纸4外壁贴合,所有第一加强柱41上表面均与第二瓦楞纸4顶部的楞尖齐平,所有第二加强柱42下表面均与第二瓦楞纸4底部的楞尖齐平,且第一加强柱41下表面和第二加强柱42上表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瓦楞纸板受到压力时,若第一加强柱41通过上芯纸3首先受到压力,则第一加强柱41通过受力片43将压力传递给第二瓦楞纸4,同时第二加强柱42通过受力片43接收到第二瓦楞纸4受到的压力,第一加强柱41与第二加强柱42更好的相互分担压力,大大提高了瓦楞纸板的稳固性和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芯纸3下表面和下芯纸5上表面均开设有若干第二粘合槽9,第二瓦楞纸4的楞尖均伸入第二粘合槽9内,第二瓦楞纸4的楞尖与第二粘合槽9内壁抵接,第二粘合槽9内填充有第二粘合剂91,本实施例中第二粘合剂91为401胶水;第二粘合槽9和第二粘合剂91的设置能够加大第二瓦楞纸4与上芯纸3、下芯纸5的固定面积,进而使得瓦楞纸板更加的坚固。

如图1所示,第一瓦楞纸2底部的楞尖均与第二瓦楞纸4顶部的楞尖对齐,第三瓦楞纸6顶部的楞尖均与第二瓦楞纸4底部的楞尖对齐;使得第一瓦楞纸2和第三瓦楞纸6受到压力时,第二瓦楞纸4通过上芯纸3和下芯纸5均能够对其更好的进行支撑,大大增加了瓦楞纸板的稳固性。

如图1所示,上面纸1下表面、上芯纸3上表面、下芯纸5下表面和下面纸7上表面均开设有若干长条状的第一粘合槽8,第一瓦楞纸2和第三瓦楞纸6的楞尖均伸入第一粘合槽8内,第一瓦楞纸2与第三瓦楞纸6的楞尖均与第一粘合槽8的内壁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第一粘合槽8内填充有第一粘合剂81,第一粘合剂81为软质硅胶胶水;第一粘合槽8和第一粘合剂81的设置能够加大第一瓦楞纸2与上面纸1、上芯纸3之间的固定面积,以及第三瓦楞纸6与下面纸7、下芯纸5之间的固定面积,能够使得瓦楞纸板更加的稳固,同时第一粘合剂81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上面纸1和下面纸7受压时,第一粘合剂81能够进行一定的压缩,进而使得第一瓦楞纸2和第二瓦楞纸4接收到的压力变小,大大提高了瓦楞纸板的使用寿命和缓冲减震作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由于瓦楞纸板的中部坚硬稳固,刚性最大,而瓦楞纸板的两侧缓冲减震效果最佳,使得瓦楞纸板在制成瓦楞纸箱时,无需考虑瓦楞纸板的正反面,同时瓦楞纸箱内外壁均具有缓冲减震的效果,既能够承受外部压力,又能够保护内部物体,大大增加了瓦楞纸板的实用性;在瓦楞纸箱上的瓦楞纸板受到压力时,若上面纸1首先受力,则其压力通过第一粘合剂81进行初步缓冲减震后施加给第一瓦楞纸2和第一弹性球21,第一瓦楞纸2和第一弹性球21进行缓冲减震后,其压力已大大降低,并再通过第一粘合剂81传递给上芯纸3,其后第二瓦楞纸4和第一加强柱41受到压力,同时第二瓦楞纸4和第二加强柱42将压力通过第一粘合剂81传递给第三瓦楞纸6,进行最后的缓冲减震,多重减震效果以及中部刚性结构使得本实施例达到了保证瓦楞纸板稳固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实施例2

一种复合型瓦楞纸板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工厂化预制的楞尖为圆弧状的第一瓦楞纸2和第三瓦楞纸6、开设有第一粘合槽8的上面纸1、上芯纸3、下芯纸5和下面纸7,同时上芯纸3和下芯纸5相对的侧壁开设第二粘合槽9;

s2、将第一加强柱41和第二加强柱42固定在第二瓦楞纸4的波峰和波谷内,使得所有第一加强柱41上表面齐平,所有第二加强柱42下表面齐平;

s3、将第一弹性球21固定在第一瓦楞纸2的波峰波谷内,将第二弹性球61固定在第三瓦楞纸6的波峰波谷内;

s4、将下面纸7上的第一粘合槽8内填充第一粘合剂81,再将第三瓦楞纸6底部的楞尖放置到第一粘合槽8内,直至第一粘合剂81将第三瓦楞纸6和下面纸7固定;

s5、将下芯纸5上的第一粘合槽8内填充第一粘合剂81,将下芯纸5盖在第三瓦楞纸6上,使得第三瓦楞纸6顶部的楞尖位于下芯纸5上的第一粘合槽8内,直至第一粘合剂81将第三瓦楞纸6和下芯纸5固定;

s6、将下芯纸5上的第二粘合槽9内填充第二粘合剂91,将第二瓦楞纸4底部的楞尖放置到第二粘合槽9内,使得第二瓦楞纸4的楞尖与第二粘合槽9内壁抵接,直至第二粘合剂91将第二瓦楞纸4和下芯纸5固定;

s7、将上芯纸3上的第二粘合槽9内填充第二粘合剂91,将上芯纸3盖在第二瓦楞纸4内,使得第二瓦楞纸4顶部的楞尖位于第二粘合槽9内,直至第二粘合剂91将第二瓦楞纸4和上芯纸3固定;

s8、将上芯纸3上的第一粘合槽8内填充第一粘合剂81,将第一瓦楞纸2底部的楞尖放入第一粘合槽8内,直至第一粘合剂81将上芯纸3和第一瓦楞纸2固定;

s9、将上面纸1上的第一粘合槽8内填充第二粘合剂91,将上面纸1盖在第一瓦楞纸2上,使第一瓦楞纸2顶部的楞尖位于第一粘合槽8内,直至第二粘合剂91将上面纸1和第一瓦楞纸2固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将最下层的下面纸7稳定的铺在一个水平面上,再将第一加强柱41与第二加强柱42在第二瓦楞纸4上进行固定,保持所有第一加强柱41的上表面与第二瓦楞纸4顶部的楞尖齐平,所有第二加强柱42的下表面与第二瓦楞纸4底部的楞尖齐平,以及第一加强柱41下表面和第二加强柱42上表面均共面,将第一弹性球21和第二弹性球61固定在第一瓦楞纸2和第三瓦楞纸6上时,保持所有第一弹性球21齐平、所有第二弹性球61齐平,将第一粘合剂81将下面纸7上的第一粘合槽8内进行填充,将带有第二弹性球61的第三瓦楞纸6放在下面纸7上,使得第三瓦楞纸6的底部的楞尖固定在第一粘合槽8内,待第一粘合剂81固化后,将带有第一粘合剂81的下芯纸5放在第三瓦楞纸6上,使第三瓦楞纸6顶部的楞尖固定在下芯纸5上的第一粘合槽8内,待第一粘合剂81固化后,将下芯纸5上的第二粘合槽9内填充第二粘合剂91,将带有第一加强柱41和第二加强柱42的第二瓦楞纸4放置在下芯纸5上,并使第二瓦楞纸4底部的楞尖固定在第二粘合槽9内,待第二粘合剂91固化后,将带有第二粘合剂91的上芯纸3放置在第二瓦楞纸4上,使得第二瓦楞纸4顶部的楞尖固定在上芯纸3上的第二粘合槽9内,待第二粘合剂91固化后,将上芯纸3上的第一粘合槽8内填充第一粘合剂81,将带有第一弹性球21的第一瓦楞纸2放置在上芯纸3上,使得第一瓦楞纸2底部的楞尖固定在第一粘合槽8内,待第一粘合剂81固化后,将带有第一粘合剂81的上面纸1放置在第一瓦楞纸2上,使得第一瓦楞纸2顶部的楞尖固定在上面纸1的第一粘合槽8内,待第一粘合剂81固化后,轻轻按压瓦楞纸板,此时瓦楞纸板已加工完成并具有良好的刚性和足够的缓冲减震效果,达到了保证瓦楞纸板稳固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缓冲减震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