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苎麻用复合酶脱胶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9730发布日期:2021-03-26 21:52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苎麻用复合酶脱胶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苎麻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苎麻用复合酶脱胶罐。


背景技术:

2.苎麻脱胶,即将苎麻原麻脱去胶质并制取苎麻纤维的工序,苎麻纤维在原麻中被胶质黏连在一起,需实行全脱胶;生物法是一种苎麻用复合酶脱胶罐较为环保的苎麻脱胶方法,将苎麻原麻浸泡在含有生物脱胶菌的脱胶罐中,利用生物脱胶菌群以苎麻的胶质为养分,将苎麻纤维中的胶质不断的消耗分解,达到苎麻纤维脱胶的目的。
3.由于生物脱胶菌群为好氧菌,目前行业内在采用生物脱胶法对苎麻进行脱胶时,靠近罐体供氧机构附近的溶氧量普遍高于罐内其他区域,脱胶罐内溶氧分布不均,导致脱胶罐内供氧机构附近的苎麻脱胶率高于罐内其他区域苎麻脱胶率。
4.申请号为201520929242.9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夏布的苎麻脱胶罐”,在该专利方案的脱胶罐中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多组环状支管,环状支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气孔,每组环状支管对应于一个挂麻扇区,利用环状支管上气孔产生的氧气提高挂麻扇区附近的溶氧量,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在该专利方案中,由于苎麻呈束状悬挂于挂麻扇区,束状苎麻内层无法有效地与菌液接触,使得苎麻内层的脱胶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苎麻用复合酶脱胶罐,有效地解决苎麻内层的脱胶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苎麻用复合酶脱胶罐,用于苎麻脱胶,显而易见的是也可适用于其他麻类或植物皮类的脱胶。
8.该脱胶罐结构包括脱胶罐本体、设于脱胶罐本体内的麻笼和供氧底盘,所述麻笼包括竖管和设于竖管上的多层挂麻单元,所述挂麻单元包括若干设于竖管上的悬臂,所述悬臂包括与竖管连通的支管及两组与支管平行的撑杆;在任意垂直于支管轴向的截面上,所述支管与两组撑杆之间的连线组成喇叭型结构,所述支管的周面上设有若干朝向喇叭型结构开口的气孔;所述供氧底盘与竖管连通。
9.优选地,所述若干悬臂以竖管为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且悬臂的第一端与竖管垂直连接。
10.优选地,所述供氧底盘位于麻笼下方,供氧底盘上端面也开设有若干气孔。
11.优选地,所述两组撑杆位于支管上方两侧,支管与两组撑杆之间的连线组成v型结构。
12.优选地,所述两组撑杆位于支管下方两侧,支管与两组撑杆之间的连线组成倒v型结构。
13.优选地,所述供氧底盘包括中空的底盘本体,底盘本体上端面设有导气外筒,导气外筒上端同轴设置有外径小于自身的导气内筒,所述竖管套接与导气内筒上且竖管下端与导气外筒抵接。
14.优选地,所述供氧底盘内设有加热装置,以便对脱胶罐内水体进行加热灭火杂菌。
15.优选地,在垂直于竖管轴向上,任意上下相邻的两层挂麻单元中的悬臂交错设置。
16.优选地,所述支管第二端设有阻挡件以阻挡支管上悬挂的苎麻从支管末端滑落。
17.优选地,所述竖管上端连接有挂盘,脱胶罐本体内壁设有挡圈,所述麻笼通过挂盘悬挂于挡圈上。
18.优选地,所述脱胶罐本体上还设有罐盖,罐盖上设有排气口,排气口上设有压力表用以检测脱胶罐内的气压。
19.优选地,所述脱胶罐本体外壁上还设有夹层,夹层上设有注水口和出水口以循环通入冷却水,为加热后的水体进行冷却。
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1.在本实用新型的苎麻用复合酶脱胶罐中,麻笼的竖管上设置有若干层挂麻单元,每层挂麻单元包括若干设于竖管上的悬臂,悬臂包括支管及两组与支管平行的撑杆且在任意垂直于支管轴向的截面上,支管与两组撑杆之间的连线组成喇叭型结构,支管上面向喇叭型结构开口的一侧设有气孔,将苎麻悬挂于悬臂上时,两组撑杆将苎麻内层撑开,支管内的氧气沿着气孔混入苎麻内层部分,有效地提高苎麻内层部份与脱胶罐内菌液的接触面积以及苎麻内层接触菌液中的溶氧量,提高菌液中脱胶菌群的流动性,使得麻笼上苎麻内外层均能充分脱胶。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脱胶罐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脱胶罐的麻笼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脱胶罐的悬臂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脱胶罐的供氧底盘立体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脱胶罐的供氧底盘正视图;
27.图6为图5的a-a面剖视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脱胶罐的悬臂结构实施例a对应附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脱胶罐的悬臂结构实施例b对应附图;
30.图中:1-脱胶罐本体,100-夹层,100a-注水口,100b-出水口,110-罐盖,110a-排气口,110b-压力表,120-菌液流出通道,130-供氧管,130a-单向阀,140-支腿,150-挡圈,2-麻笼,200-竖管,210-挂麻单元,210a-第一挂麻单元,210b-第二挂麻单元,210c-第三挂麻单元,220-挂盘,220a-提环,230-扩大圆盘,3-悬臂,300-支管,310-撑杆,320-连接杆,330-阻挡件,4-供氧底盘,400-底盘本体,400a-进气孔,410-导气外筒,420-导气内筒,5-气孔,6-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
以下所述。
32.一种苎麻用复合酶脱胶罐,它包括脱胶罐本体1、设于脱胶罐本体1内的麻笼2、供氧底盘4以及设于脱胶罐本体1底部的支腿140和菌液流出通道120,其中菌液流出通道120用于脱胶完成后最终排出罐内的废液。
33.参见图1和图2,所述脱胶罐本体1周侧外壁上设有夹层100,夹层100上设有注水口100a和出水口100b,脱胶罐本体1上设有可开闭的罐盖110,罐盖110上设有一组排气口110a,排气口110a上设有压力表110b可用于检测罐内的气压,观测菌群的生产情况。
34.所述麻笼2包括竖管200和设于竖管200上的多层挂麻单元210,其中,竖管200上沿轴向均匀设置有若干气孔5;竖管200的最上端设有一组挂盘220,脱胶罐本体1上侧内壁凸出设置有挡圈150,所述麻笼2可通过挂盘220悬挂于挡圈150上,挂盘220中央设有一组提环220a,提环220a可作为起吊设备吊装麻笼2的吊点。
35.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挂麻单元210总量为3层,按从麻笼2上端往下的顺序依次为第一挂麻单元210a、第二挂麻单元220b和第三挂麻单元220c,每层挂麻单元210结构相同,每层挂麻单元210包括若干以竖管200为轴线呈圆周阵列的悬臂3且悬臂3与竖管200垂直连接。
36.所述悬臂3包括与竖管200连通的支管300及两组与支管300平行的撑杆310,为便于在每层挂麻单元210中设置更多的悬臂3,在竖管200与悬臂的3的接触部位设置一组扩大圆盘230,扩大圆盘230轴线与竖管200轴线共线,且扩大圆盘230的直径大于竖管200的直径,因此在扩大圆盘230的外圆周面上可设置更多的悬臂3;每组悬臂3中的支管300的第一端均水平安装在扩大圆盘230的圆周面上,且支管300透过扩大圆盘230与竖管200内部导通;两组撑杆310的第一端也均固定在扩大圆盘230的圆周面上。
37.在任意垂直于支管300轴向的截面上,所述支管300与两组撑杆310之间的连线组成喇叭型结构,所述支管300的周面上设有若干朝向喇叭型结构开口的气孔5,所述若干气孔5沿支管300轴向分布;在两组撑杆310之间以及每组撑杆310与支管300之间均通过若干连接杆320相连以加强结构的稳定性。
38.参见图1、图4、图5和图6,所述供氧底盘4位于麻笼2下方,供氧底盘4包括中空的底盘本体400,底盘本体400上端面也开设有若干气孔5,底盘本体400上端面中部竖直设有导气外筒410,导气外筒410上端同轴连接有一组外径小于导气外筒410外径的导气内筒420,当麻笼200悬挂于挡圈150上时,所述竖管200套接与导气内筒420上且竖管200下端与导气外筒410抵接;底盘本体400下端面设有一组进气孔400a,脱胶罐本体1底部设有一组供氧管130,供氧管130与进气孔400a连通,供氧管130与供养设备连接以为底盘本体400和竖管2内通入氧气(或空气),使得麻笼200四周的菌液中均能提高溶氧量,供氧管130上还设有单向阀130a以防止脱胶罐本体1内压力过高导致的菌液逆流。
3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竖管200轴向上,任意上下相邻的两层挂麻单元210中的悬臂3交错设置,即:以第一挂麻单元210a和第二挂麻单元210b为例,在垂直于竖管200轴向的方向上看,第一挂麻单元210a中的任意一组悬臂3位于第二挂麻单元210b中相邻的两组悬臂3的角平分线上,这样设置可以减少上下层挂麻单元210之间悬臂3的相互遮挡,如此设置,底盘本体400上的气孔5流出的氧气更容易到达的每层挂麻单元210内的悬臂3附近。
40.参见图6,所述供氧底盘4内设有加热装置6,加热装置6可选用加热棒,目的是为通入脱胶菌群前的水体进行加热,以高温灭活水体中的杂菌,此外,在高温加热过程中,往供养底盘4内通入氧气,也可促进水体的流动,加强热传导,迅速地将整个脱胶罐本体1内的水体进行加热;在灭活杂菌后,通过往夹层100内循环通入的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待脱胶罐本体1内水体温度降到适宜脱胶菌群生长温度时,再往水体中通入脱胶菌群以形成脱胶菌液。
41.参见图7和图8,作为撑杆310与支管300的两种连接方式的实施例,即两种不同喇叭型结构,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两组撑杆310位于支管300上方两侧,支管300与两组撑杆310之间的连线组成开口向上的v型结构,悬挂苎麻时,苎麻是搭在两组撑杆310上的,支管300上的气孔5朝上,可对苎麻内层的顶部附近菌液中通入氧气,提高附近的菌液的溶氧量,此结构可利于苎层内层的撑开,便于菌液与苎麻内外层的充分接触。
42.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两组撑杆310位于支管300下方两侧,支管300与两组撑杆310之间的连线组成倒v型结构,苎麻是搭在支管300上并沿两侧的撑杆310的外侧下垂的,支管300上的气孔5朝下,便于对苎麻的内层的中下部菌液进行氧气的通入,加强菌液与苎麻内外层的充分接触,此外,每组支管300第二端均设有阻挡件330以防止悬挂于支管300上的苎麻从支管300末端滑落。
43.在本实用新型中,支管300与两组撑杆310之间的连线组成喇叭型结构,支管300上面向喇叭型结构开口的一侧设有气孔5,将苎麻悬挂于悬臂3上时,两组撑杆310将苎麻内层撑开,支管300内的氧气沿着气孔5混入苎麻内层部分,有效地提高苎麻内部与脱胶罐内菌液的接触面积以及苎麻内层接触菌液中的溶氧量,同时下层的供氧底盘4上气孔5输出的氧气也混入菌液中;供氧底盘4的气孔5排出的氧气和支管300的气孔5排出的氧气上下交汇,提高菌液中脱胶菌群的流动性和菌液中的溶氧量,使得麻笼2上的上下层苎麻表里内外均能充分脱胶。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