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1334发布日期:2021-02-27 00:0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转印领域,尤其涉及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热转印是一项印刷工艺,该工艺印刷方式分为转印膜印和转印加工两大部分,转印膜印刷采用网点印刷,将图案预先印在薄膜表面,印刷的图案层次丰富、色彩鲜艳,千变万化,色差小,再现性好,能达到设计图案者的要求效果,并且适合大批量生产。
[0003]
酒盒包装对酒的销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吸引消费者,增加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巩固品牌与企业形象的作用,酒厂在对酒盒加工生产时,会对酒盒表面进行文字或图案的烫金处理,提高酒盒的档次,传统的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对酒盒进行上料时,无法保障酒盒位置的整齐,造成文字或图案烫金歪斜,最终影响酒水的销售。
[0004]
因此,有必要提供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解决了传统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对酒盒进行上料时,无法保障酒盒位置整齐的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包括传送框,所述传送框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腿,所述传送框正面的右侧栓接有控制器,所述传送框的内腔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的顶部放置有酒盒,所述传送框的左侧栓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腔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固定箱左侧的底部栓接有操作台。
[0007]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弧形挡板、第一弹簧、活动板、第二电机、转盘、连接杆和活动柱,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固定箱内腔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弧形挡板,所述固定箱内腔的两侧从上至下均栓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相向的一侧栓接有活动板,所述传送框底部左侧的背面栓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栓接有转盘,所述转盘正面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固定箱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活动柱的表面与第二通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二旋转轴和托辊,所述传送框背面的右侧栓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传送框并栓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正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外圈嵌设于传送框内腔正面的右侧,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表面栓接有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远离第一旋转轴的一侧通过传送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正面和背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外圈嵌设于传送框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左侧,所述传送框内腔的正面和背面从左至右均依次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有托辊。
[0009]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底部均横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贯穿第一滑槽并与活动柱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腔左侧的正面和背面均栓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右侧栓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正面和背面均与固定框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内腔的正面和背面从上至下均依次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内侧贯穿第二滑槽并与缓冲板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
[0012]
优选的,所述酒盒底部的面积略小于第一通槽内腔顶部的面积,所述酒盒左侧的面积略小于第二通槽内腔左侧的面积。
[0013]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
[0015]
1、本实用新型通过弧形挡板、第一弹簧、活动板、第二电机、转盘、连接杆和活动柱的配合,酒盒从第一通槽的内腔向下掉落时,弧形挡板对酒盒进行位置调整,表面酒盒发生旋转,第一弹簧和活动板在酒盒下落过程中,不断地对酒盒进行轻微的调节,使酒盒平稳的下落,随后第二电机带动活动柱将酒盒工整的推送至操作台的顶部,解决了传统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对酒盒进行上料时,无法保障酒盒位置的整齐的问题。
[0016]
2、本实用新型通过弧形挡板、第一弹簧、活动板、第二电机、转盘、连接杆和活动柱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酒盒平稳、工整的传送至操作台的顶部,保证酒盒在烫金时酒盒的位置是工整的,通过第一电机、第一旋转轴、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二旋转轴、托辊和传送皮带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酒盒进行传送,提高酒盒传送的速度和平稳度,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活动柱进行限位固定,防止活动柱在移动时发生晃动,影响酒盒的推送的稳定性,通过第二弹簧和缓冲板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酒盒进行缓冲,避免酒盒在传送皮带表面的速度过大,造成酒盒破损,通过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缓冲板进行限位,避免缓冲板上下晃动,在与酒盒接触时造成酒盒翻转,通过酒盒左侧和底部的面积略小于第二通槽内腔左侧的面积和第一通槽内腔顶部的面积,防止酒盒在通过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时发生翻转。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所示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0019]
图3为图1所示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的结构俯视剖面图。
[0020]
图中标号:1、传送框;2、传送机构;21、第一电机;22、第一旋转轴;23、第一滚筒;24、第二滚筒;25、第二旋转轴;26、托辊;3、酒盒;4、固定箱;5、调节机构;51、弧形挡板;52、第一弹簧;53、活动板;54、第二电机;55、转盘;56、连接杆;57、活动柱;6、操作台;7、第一滑槽;8、第一滑块;9、固定框;10、第二弹簧;11、缓冲板;12、第二滑槽;13、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的结构俯视剖面图,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包括传送框1,所述传送框1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腿,所述传送框1正面的右侧栓接有控制器,所述传送框1的内腔设置有传送机构2,所述传送机构2的顶部放置有酒盒3,所述传送框1的左侧栓接有固定箱4,所述固定箱4的内腔设置有调节机构5,所述固定箱4左侧的底部栓接有操作台6。
[0023]
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弧形挡板51、第一弹簧52、活动板53、第二电机54、转盘55、连接杆56和活动柱57,所述固定箱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固定箱4内腔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弧形挡板51,所述固定箱4内腔的两侧从上至下均栓接有第一弹簧52,所述第一弹簧52相向的一侧栓接有活动板53,所述传送框1底部左侧的背面栓接有第二电机54,所述第二电机54的输出轴栓接有转盘55,所述转盘55正面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56,所述连接杆56的左侧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柱57,所述固定箱4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活动柱57的表面与第二通槽的内腔滑动连接,通过弧形挡板51、第一弹簧52、活动板53、第二电机54、转盘55、连接杆56和活动柱57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将酒盒3平稳、工整的传送至操作台6的顶部,保证酒盒3在烫金时酒盒3的位置是工整的。
[0024]
所述传送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21、第一旋转轴22、第一滚筒23、第二滚筒24、第二旋转轴25和托辊26,所述传送框1背面的右侧栓接有第一电机21,所述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贯穿传送框1并栓接有第一旋转轴22,所述第一旋转轴22的正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外圈嵌设于传送框1内腔正面的右侧,所述第一旋转轴22的表面栓接有第一滚筒23,所述第一滚筒23远离第一旋转轴22的一侧通过传送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滚筒24,所述第二滚筒24的中心处栓接有第二旋转轴25,所述第二旋转轴25的正面和背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的外圈嵌设于传送框1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左侧,所述传送框1内腔的正面和背面从左至右均依次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有托辊26,通过第一电机21、第一旋转轴22、第一滚筒23、第二滚筒24、第二旋转轴25、托辊26和传送皮带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酒盒3进行传送,提高酒盒3传送的速度和平稳度。
[0025]
所述固定箱4内腔正面和背面的底部均横向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第一滑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8的内侧贯穿第一滑槽7并与活动柱57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滑槽7和第一滑块8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活动柱57进行限位固定,防止活动柱57在移动时发生晃动,影响酒盒3的推送的稳定性。
[0026]
所述固定箱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9,所述固定框9内腔左侧的正面和背面均栓接有第二弹簧10,所述第二弹簧10的右侧栓接有缓冲板11,所述缓冲板11的正面和背面均与固定框9的内腔滑动连接,通过第二弹簧10和缓冲板11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酒盒3进行缓冲,避免酒盒3在传送皮带表面的速度过大,造成酒盒3破损。
[0027]
所述固定框9内腔的正面和背面从上至下均依次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第二滑槽1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3,所述第二滑块13的内侧贯穿第二滑槽12并与缓冲板11
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滑槽12和第二滑块13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对缓冲板11进行限位,避免缓冲板11上下晃动,在与酒盒3接触时造成酒盒3翻转。
[0028]
所述酒盒3底部的面积略小于第一通槽内腔顶部的面积,所述酒盒3左侧的面积略小于第二通槽内腔左侧的面积,通过酒盒3左侧和底部的面积略小于第二通槽内腔左侧的面积和第一通槽内腔顶部的面积,防止酒盒3在通过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时发生翻转。
[002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0]
在使用时,使用者将酒盒3放置在传送皮带的表面,随后使用者通过控制器打开第一电机21,此时第一电机21带动第一旋转轴22旋转,随后第一旋转轴22带动第一滚筒23转动,同时第一滚筒23通过第二滚筒24和托辊26的配合带动传送皮带转动,随后传送皮带带动酒盒3向左移动,同时缓冲板11对酒盒3进行缓冲,随后酒盒3从第一通槽的内腔向下掉落,同时弧形挡板51对酒盒3进行位置调整,避免酒盒3翻转,随后酒盒3在下落使左右两侧的活动板53对酒盒3进行轻微调整,保证酒盒3整齐的下落到固定箱4内腔的底部,随后使用者打开第二电机54,同时第二电机54的输出轴带动转盘55转动,随后转盘55带动连接杆56左右移动,同时连接杆56带动活动轴向左侧移动,随后活动轴推动酒盒3通过第二通槽移动至操作台6的顶部。
[0031]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2]
本实用新型通过弧形挡板51、第一弹簧52、活动板53、第二电机54、转盘55、连接杆56和活动柱57的配合,酒盒3从第一通槽的内腔向下掉落时,弧形挡板51对酒盒3进行位置调整,表面酒盒3发生旋转,第一弹簧52和活动板53在酒盒3下落过程中,不断地对酒盒3进行轻微的调节,使酒盒3平稳的下落,随后第二电机54带动活动柱57将酒盒3工整的推送至操作台6的顶部,解决了传统酒盒热转印烫金用上料机构对酒盒进行上料时,无法保障酒盒位置的整齐的问题。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