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内衬袋套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53078发布日期:2021-07-06 19:3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袋内衬袋套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织袋内衬袋套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塑料编织袋具有耐高温、堆放方便、不易滑落、价格低廉、可反复使用等多种优点。适应各种装包和运输环境。可用于蔬菜等农业产品包装、食品包装、岩土工程、旅游运输、日常生活用品、抗洪物资等。
3.为了提高编织袋的防水性能,通常在编织袋内部套设防水塑料薄膜袋,一般多采用手工套袋,套袋效率极低,消耗了大量人力,后期采用套袋机进行加工,虽然套袋效率得到了提高,但是套袋质量不高,编织袋内的内膜袋铺设不平整、铺设深度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套袋效率高、套袋平整的编织袋内衬袋套装装置。
5.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6.一种编织袋内衬袋套装装置,包括电机、丝杠、撑袋架、内衬袋储存框、编织袋储存框、套装成品箱和多个气缸,内衬袋储存框、编织袋储存框和套装成品箱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输送线机架的下部,内衬袋储存框和编织袋储存框由侧壁固定的支撑架支撑,且底部均未封底,内衬袋储存框和编织袋储存框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底托板,底托板的底部固定有多组弹簧,输送线机架的上部对应内衬袋储存框和编织袋储存框的上方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下表面四顶角处各安装有一个气缸,其中左侧两个气缸为第一气缸,右侧两个气缸为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伸缩端的底端固定有内衬袋吸嘴,第二固定板的下表面四顶角各安装有一个气缸,其中左侧的两个气缸为第三气缸,右侧的两个气缸为第四气缸,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伸缩端的底端固定有编织袋吸嘴,输送线机架上第二固定板的上方设置顶滑板槽,顶滑板槽向右延伸至套装成品箱上方,顶滑板槽的底面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滑槽,第二固定板滑动连接在滑槽内,内衬袋储存框的左侧平行设置两根丝杠,每根丝杠的左端与电机连接,两丝杠上的丝母分别与撑袋架的前后杆连接。
7.所述的内衬袋储存框和编织袋储存框的顶部两侧设有向相对侧壁延伸的上挡边。
8.所述的上挡边的端面为斜面,两斜面构成“八”字形。
9.所述的顶滑板槽在套装成品箱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滑槽连通的上通槽,顶滑板槽的顶部设有第五气缸,第五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有牵引板,牵引板从上通槽穿过与滑槽内的第二固定板连接。
10.所述的撑袋架为连杆围成的框型的架体,撑袋架的右端连接的右侧面为弧形面。
11.所述的丝杠的长度大于内衬袋储存框和编织袋储存框的长度之和。
12.所述的丝母与撑袋架的前后杆左端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输送线机架上依次设置可移动的撑袋架、
使内衬袋张开的内衬袋吸嘴和使编织袋张开的编织袋吸嘴,撑袋架先撑开内衬袋插入内衬袋后携带内衬袋移动至开着口的编织袋内,快速完成套袋,套袋完成后在套装成品箱内收集,撑袋平整,套袋快速。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3为图1中的内衬袋储存框的a

a向剖视图。
17.其中:1

电机;2

丝母;3

撑袋架;4

丝杠;5

内衬袋吸嘴;6

第一气缸;7

第一固定板;8

第二气缸;9

第三气缸;10

顶滑板槽;11

第五气缸;12

第二固定板;13

编织袋吸嘴;14

第四气缸;15

滑槽;16

牵引板;17

套装成品箱;18

编织袋储存框;19

弹簧;20

底托板;21

内衬袋储存框;22

弧形面;23

上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一种编织袋内衬袋套装装置,包括电机1、丝杠4、撑袋架3、内衬袋储存框21、编织袋储存框18、套装成品箱17和多个气缸,内衬袋储存框21、编织袋储存框18和套装成品箱17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输送线机架的下部,内衬袋储存框21和编织袋储存框18由侧壁固定的支撑架支撑,且底部均未封底,内衬袋储存框21和编织袋储存框18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底托板20,底托板20的底部固定有多组弹簧19,输送线机架的上部对应内衬袋储存框21和编织袋储存框18的上方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7和第二固定板12,第一固定板7的下表面四顶角处各安装有一个气缸,其中左侧两个气缸为第一气缸6,右侧两个气缸为第二气缸8,第一气缸6和第二气缸8伸缩端的底端固定有内衬袋吸嘴5,第二固定板12的下表面四顶角各安装有一个气缸,其中左侧的两个气缸为第三气缸9,右侧的两个气缸为第四气缸14,第三气缸9和第四气缸14伸缩端的底端固定有编织袋吸嘴13,输送线机架上第二固定板12的上方设置顶滑板槽10,顶滑板槽10向右延伸至套装成品箱17上方,顶滑板槽10的底面开设有左右方向的滑槽15,第二固定板12滑动连接在滑槽15内,内衬袋储存框21的左侧平行设置两根丝杠4,每根丝杠4的左端与电机1连接,两丝杠4上的丝母2分别与撑袋架3的前后杆连接。
19.所述的内衬袋储存框21和编织袋储存框18的顶部两侧设有向相对侧壁延伸的上挡边。
20.所述的上挡边的端面为斜面,两斜面构成“八”字形。
21.所述的顶滑板槽10在套装成品箱17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滑槽15连通的上通槽23,顶滑板槽10的顶部设有第五气缸11,第五气缸11的伸缩端连接有牵引板16,牵引板16从上通槽23穿过与滑槽15内的第二固定板12连接。
22.所述的撑袋架3为连杆围成的框型的架体,撑袋架3的右端连接的右侧面为弧形面22。
23.所述的丝杠4的长度大于内衬袋储存框21和编织袋储存框18的长度之和。
24.所述的丝母2与撑袋架3的前后杆左端连接。
25.应用时,内衬袋摞放在内衬袋储存框21中,编织袋摞放在编织袋储存框18内,内衬袋储存框21和编织袋储存框18内部可滑动的底托板20在弹簧19的作用下使得内衬袋始终
抵在内衬袋储存框21顶部,编织袋始终抵在编织袋储存框18顶部,电机2带动丝杠4旋转,丝杠4上的丝母2推动撑袋架3向内衬袋储存框21上方移动,同时,第二气缸8伸出使得内衬袋吸嘴5抵押在内衬袋储存框21内最上边的内衬袋未开口端,然后停止伸出运动,第一气缸6伸出使得内衬袋吸嘴5吸附最上层内衬袋开口端的上表面,内衬袋的两边被内衬袋储存框21的顶部挡压,第一气缸6收缩,使得内衬袋开口端撑开,撑袋架3在丝母2的带动下插入内衬袋内,将内衬袋撑开,内衬袋吸嘴5切断吸气,第一气缸6和第二气缸8向上收缩,内衬袋在撑袋架3的带动下继续向右侧的编织袋储存框18上方移动,第三气缸9和第四气缸14向下伸出,第四气缸14下端的编织袋吸嘴13抵在编织袋未开口端,第三气缸9下端的编织袋吸嘴13吸附在编织袋开口端上表面,第三气缸9小距离收缩,使得编织袋开口端撑开,然后撑袋架3继续向编织袋内伸入将内衬袋完全套接在编织袋内。
2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