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竹节涡流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9749发布日期:2021-06-15 20:1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竹节涡流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流纺纱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仿竹节涡流纺纱线。



背景技术:

竹节纱就是在纱线轴向出现粗细度变化的纱。它是在环锭细纱机上通过改变细纱机前区牵伸倍数,使中罗拉速度相对前罗拉速度或有规律的变化,即可生产出纱线轴向有规律或无规律粗细变化的具有竹节风格的纱线。它存在竹节体分捻度分布小、强力低、毛羽多的问题,尤其是采用不同材料的细纱时,二者结合性差,毛羽多,达不到抗拉伸以及抗起球的标准,影响纱线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竹节涡流纺纱线,达到了提高纺线自身捻度以及抗拉伸性能的目的,使纺线自身的弹性得到显著提升,并且该纺线结构简单,厚度均匀合理,提高了纺线的整体抗拉强度,并且减少表面毛羽,使得纱线的竹节表面更加光洁紧致。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竹节涡流纺纱线,包括涤纶短纤维、银纤维、聚丙烯纤维、尼龙纤维、包覆纤维、绕包纤维、第一纱结和第二纱结,所述涤纶短纤维、银纤维、聚丙烯纤维和尼龙纤维呈田字形共同组成芯纱,所述涤纶短纤维、银纤维、聚丙烯纤维和尼龙纤维之间相互接触,所述包覆纤维缠绕在涤纶短纤维、银纤维、聚丙烯纤维和尼龙纤维的外表面上,所述包覆纤维呈逆时针方向缠绕,所述绕包纤维呈顺时针方向绕包在涤纶短纤维、银纤维、聚丙烯纤维和尼龙纤维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纱结和第二纱结均套设在包覆纤维和绕包纤维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涤纶短纤维、银纤维、聚丙烯纤维和尼龙纤维共同组成芯纱的直径为40μm,所述包覆纤维和绕包纤维绕包后的直径为60μm。

进一步地,所述包覆纤维为涤纶长纤维,所述绕包纤维为棉纶长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纱结和第二纱结为相同结构组成,所述第一纱结和第二纱结之间的间距为500μm。

进一步地,所述包覆纤维内部的中心部位开设有内腔,所述包覆纤维的外表面开设有沟槽,所述沟槽的形状为连续的不规则波浪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竹节涡流纺纱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涤纶短纤维、银纤维、聚丙烯纤维和尼龙纤维组合形成纱芯,并由包覆纤维和绕包纤维以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螺旋缠绕包覆,使整个涡流纺纱线的捻度得以提升,同时配合银纤维能够起到抗菌以及导电的作用,能够消除纺线上的静电现象,而聚丙烯纤维和尼龙纤维的填充能够提高纺线的弹性以及抗拉伸性能,使纺线自身的弹性得到显著提升,并且该纺线结构简单,厚度均匀合理,提高了纺线的整体抗拉强度,并且减少表面毛羽,使得纱线的竹节表面更加光洁紧致。

2、本实用新型由于内腔和沟槽的设置,通过在包覆纤维的内部设置内腔,使整个包覆纤维处于中空形态,能够使包覆纤维自身的回弹性得到提升,包覆纤维作为纺线的外层结构,其自身的内腔能够提供缓冲空间,在受到作用力后能够自动恢复,以此使纺线所织成的面料具备优异的抗皱性能,保持面料自身的顺滑状态,而沟槽的开设能够增大纤维的表面积,以此提升包覆纤维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纺线的导湿以及吸湿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涡流纺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包覆纤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涤纶短纤维;2、银纤维;3、聚丙烯纤维;4、尼龙纤维;5、包覆纤维;6、绕包纤维;7、第一纱结;8、第二纱结;51、内腔;52、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仿竹节涡流纺纱线,包括涤纶短纤维1、银纤维2、聚丙烯纤维3、尼龙纤维4、包覆纤维5、绕包纤维6、第一纱结7和第二纱结8,涤纶短纤维1、银纤维2、聚丙烯纤维3和尼龙纤维4呈田字形共同组成芯纱,涤纶短纤维1、银纤维2、聚丙烯纤维3和尼龙纤维4之间相互接触,包覆纤维5缠绕在涤纶短纤维1、银纤维2、聚丙烯纤维3和尼龙纤维4的外表面上,包覆纤维5呈逆时针方向缠绕,绕包纤维6呈顺时针方向绕包在涤纶短纤维1、银纤维2、聚丙烯纤维3和尼龙纤维4的外表面上,第一纱结7和第二纱结8均套设在包覆纤维5和绕包纤维6的外表面上,细特聚丙烯纤维具有柔软、强度高和独特的芯吸效应,穿着舒适,透气、导湿效果好,贴身穿着可以保持皮肤干燥,夏季无湿闷感,冬季无湿冷感,用其制作的服装比纯棉服装轻,保暖性胜似羊毛,是制作运动服、登山服、军用防寒服和内衣的上选材料,而且自身的耐磨性和回弹性好,强度与涤纶和锦纶相似,回弹率可与锦纶、羊毛相媲美。

涤纶短纤维1、银纤维2、聚丙烯纤维3和尼龙纤维4共同组成芯纱的直径为40μm,包覆纤维5和绕包纤维6绕包后的直径为60μm,包覆纤维5为涤纶长纤维,绕包纤维6为棉纶长纤维,第一纱结7和第二纱结8为相同结构组成,第一纱结7和第二纱结8之间的间距为500μm,通过采用涤纶短纤维1、银纤维2、聚丙烯纤维3和尼龙纤维4组合形成纱芯,并由包覆纤维5和绕包纤维6以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螺旋缠绕包覆,使整个涡流纺纱线的捻度得以提升,同时配合银纤维2能够起到抗菌以及导电的作用,能够消除纺线上的静电现象,而聚丙烯纤维3和尼龙纤维4的填充能够提高纺线的弹性以及抗拉伸性能,使纺线自身的弹性得到显著提升,并且该纺线结构简单,厚度均匀合理,提高了纺线的整体抗拉强度,并且减少表面毛羽,使得纱线的竹节表面更加光洁紧致。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仿竹节涡流纺纱线,包括涤纶短纤维1、银纤维2、聚丙烯纤维3、尼龙纤维4、包覆纤维5、绕包纤维6、第一纱结7和第二纱结8,涤纶短纤维1、银纤维2、聚丙烯纤维3和尼龙纤维4呈田字形共同组成芯纱,涤纶短纤维1、银纤维2、聚丙烯纤维3和尼龙纤维4之间相互接触,包覆纤维5缠绕在涤纶短纤维1、银纤维2、聚丙烯纤维3和尼龙纤维4的外表面上,包覆纤维5呈逆时针方向缠绕,绕包纤维6呈顺时针方向绕包在涤纶短纤维1、银纤维2、聚丙烯纤维3和尼龙纤维4的外表面上,第一纱结7和第二纱结8均套设在包覆纤维5和绕包纤维6的外表面上。

涤纶短纤维1、银纤维2、聚丙烯纤维3和尼龙纤维4共同组成芯纱的直径为40μm,包覆纤维5和绕包纤维6绕包后的直径为60μm,包覆纤维5为涤纶长纤维,绕包纤维6为棉纶长纤维,第一纱结7和第二纱结8为相同结构组成,第一纱结7和第二纱结8之间的间距为500μm,包覆纤维5内部的中心部位开设有内腔51,包覆纤维5的外表面开设有沟槽52,沟槽52的形状为连续的不规则波浪状,由于内腔51和沟槽52的设置,通过在包覆纤维5的内部设置内腔51,使整个包覆纤维5处于中空形态,能够使包覆纤维5自身的回弹性得到提升,包覆纤维5作为纺线的外层结构,其自身的内腔51能够提供缓冲空间,在受到作用力后能够自动恢复,以此使纺线所织成的面料具备优异的抗皱性能,保持面料自身的顺滑状态,而沟槽52的开设能够增大纤维的表面积,以此提升包覆纤维5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纺线的导湿以及吸湿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