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产量的整经机用纱筒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9373发布日期:2021-07-23 14:3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高产量的整经机用纱筒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高产量的整经机用纱筒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整经机常配合纱筒架进行使用,以便于对纱线进行整经,在使用中,纱筒架主要用于纱筒的放置,方便纱筒的同一配置和管理,现有技术中纱筒架上的单个纱筒筒高为230mm,纱筒刹车杆长度与之相配,纱筒架上固纱机构的层高为250mm,以便于这个纱筒架的高度不会过于高于工人的身高,方便工作人员对纱筒的取放,但是,现有的纱筒架存在以下的不足:

1.现有的纱筒架工作人员在取放纱筒时,需要工作人员将手伸入架中完成,但是因为纱筒整体重量加大,工作人员取放很不方便,同时在取放的过程中容易碰触到其他纱线筒而导致纱线之间的缠绕、崩断,不利于整个整经的操作;

2.现有的纱筒架固有高度的设置,导致每个纱筒储纱量为4公斤左右,仅可供6小时一换,工作人员换纱筒频率较高,工作强度大;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放纱筒方便、取放时对纱线具有很好保护作用,工作人员更换纱筒频率低工作强度小的整经机用纱筒架,解决了现有的纱筒架工作人员取放纱筒不方便的问题和现有的纱筒架更换纱筒的频率高,工作强度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提高产量的整经机用纱筒架,包括外架、定位架、固纱机构和进出料机构,所述外架的内侧沿竖直方向并列设置有五组固纱机构,每一组所述固纱机构由两个固纱机构以定位架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呈对称设置,多个所述定位架逐一设置在每一组固纱机构的中心线位置下方;所述定位架整体呈上端开口的u形设置,进出料机构配合设置在定位架上;

其中,相邻的两组固纱机构之间的距离为320mm,最下端一组固纱机构与外架的底板之间距离为50mm;

所述固纱机构包括固定板,刹车杆、纱筒盘和t形移动台,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上沿固定板的长侧边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t形限位槽,所述t形限位槽用于t形移动台的间隙配合;

所述纱筒盘的中部固定套合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下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套接在t形移动台的顶面上;

所述刹车杆设置在纱筒盘的一侧,所述刹车杆包括第一杆部a、第二杆部b和第三杆部c,所述第一杆部a沿水平方向与固定板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杆部a的一端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二杆部b,同时第一杆部a的另一端向下方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三杆部c;所述第二杆部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通环,所述第三杆部c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片上;

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三杆部c上还固定套合有连接柱,位于纱筒盘同一水平面的连接柱上固定套合有锥形刹车柱;

所述第一杆部a的长度为240mm;

所述进出料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台、插柱和第二固定台,所述第一固定台和第二固定台呈向下对齐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台的底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固定段固定套合在第二固定台上;

所述第一固定台的两侧面中部对称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一侧面上,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面上对称设置有插柱;

所述第二固定台的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工形轮,两个所述工形轮均固定套接在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台的底面上,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嵌合在电机的输出端中,电机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台的一侧面上;

所述第二固定台的底面中部位于转动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器;

所述定位架的内底面上与t形移动台呈一一对应设置有多个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定位架的两侧面上还对称设置有导轨槽,两个所述导轨槽分别用于两个工形轮的滑动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t形移动台的底面上对称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与t形限位槽内底面上的第一通槽间隙配合;所述t形移动台的上端位置对称设置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用于插柱的滑动插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缸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同时第一导向柱的另一端滑动套合在第一固定台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台的底面四个拐角上均设置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另一端滑动套合在第二固定台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台的两侧面上对称位置还对称设置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用于间隙配合在定位架两侧内壁上的导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外架包括竖直杆,横杆、连接杆和固定柱,所述竖直杆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竖直杆分别固定设置在外架的两侧;所述横杆沿竖直杆的竖直延伸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所述竖直杆用于定位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用于固定板的两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其中位于同一竖直杆上的多个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同一连接杆上;所述固定板的外侧上端位置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所述固定柱的顶面上还与多个第一通环呈一一上下对齐设置有第二通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配合的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当某个纱筒盘需要更换纱筒时,控制系统会控制该出的红外线发射器发出信号,同时控制电机转动,在电机转动带动工形轮进行转动的作用下,进出料机构在定位架上进行移动,当移动到红外线接收器接受到红外线发射器发出信号的位置之后,电机停止转动,同时第二气缸伸出将插柱插合在第二通槽中,完成之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再同时伸出,在此作用下,进出料机构可以将整个t形移动台和纱筒盘的连接体移动到外架的外侧,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纱筒的更换,更换完成之后,再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收缩,将t形移动台放置在t形限位槽中,该设置使取放纱筒更加方便,同时也避免更换纱筒时,工作人员对其他纱线的碰触。

2、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固纱机构层高的设置,可以相应的提高纱筒的高度,从而增加了储纱量,延长更换纱筒的时间,降低底层固纱机构与外架底板的距离,可以在提高固纱机构之间层高的同时,保持整个装置高度的调整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超过工人身高可操作范围,方便工人的更换纱筒,通过增加刹车杆长度的设置,在刹车杆的刹车仰角不变的同时,即保证刹车杆一端的锥形刹车柱与纱筒盘相抵的同时,刹车杆另一端的第一通环的高度可抵达纱筒最高处的高度,纱筒长度增加,使得纱线沿高度上的行程范围增加,纱筒纱线张力可调整范围增加,整经机各纱筒工作的张力更为均匀,整经效果好。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纱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板、纱筒盘和t形移动台之间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架和进出料机构的配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进出料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架;2、定位架;3、固纱机构;4、进出料机构;101、竖直杆;102、横杆;103、连接杆;104、固定柱;201、导向槽;202、导轨槽;203、红外线发射器;301、固定板;302、刹车杆;303、纱筒盘;304、锥形刹车柱;305、t形移动台;401、第一固定台;402、插柱;403、第二固定台;404、电机;1041、第二通环;3011、t形限位槽;3012、第一通槽;3013、连接片;3021、第一通环;3031、定位轴;3041、连接柱;3051、第二通槽;3052、定位柱;4011、第一气缸;4012、第二导向柱;4021、安装板;4022、第一导向柱;4023、第二气缸;4031、导向条;4041、转动轴;4042、工形轮;4043、红外线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提高产量的整经机用纱筒架,包括外架1、定位架2、固纱机构3和进出料机构4,从附图可以看出,上述构件组成了本装置的基本构成,外架1的内侧沿竖直方向并列设置有五组固纱机构3,每一组固纱机构3由两个固纱机构3以定位架2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呈对称设置,该设置方便纱筒可以从外架1的两侧出纱,多个定位架2逐一设置在每一组固纱机构3的中心线位置下方;定位架2整体呈上端开口的u形设置,进出料机构4配合设置在定位架2上;

其中,相邻的两组固纱机构3之间的距离为320mm,最下端一组固纱机构3与外架1的底板之间距离为50mm,该设置在提高相邻的固纱机构3之间高度的增加同时,避免了本装置整体的高度超过工人操作的范围。

其中如图3-4和6所示,固纱机构3包括固定板301,刹车杆302、纱筒盘303和t形移动台305,固定板301的顶面上沿固定板301的长侧边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t形限位槽3011,t形限位槽3011用于t形移动台305的间隙配合;

纱筒盘303的中部固定套合有定位轴3031,定位轴3031的下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套接在t形移动台305的顶面上,该设置可以实现纱筒盘303的自由转动;

t形移动台305的底面上对称设置有定位柱3052,定位柱3052用于与t形限位槽3011内底面上的第一通槽3012间隙配合;该设置可以在t形移动台305和固定板301之间配合时,实现定位固定,t形移动台305的上端位置对称设置有第二通槽3051,第二通槽3051用于插柱402的滑动插合,该设置在插柱402插入第二通槽3051中之后,可以将整个t形移动台305托起;

刹车杆302设置在纱筒盘303的一侧,刹车杆302包括第一杆部a、第二杆部b和第三杆部c,第一杆部a沿水平方向与固定板301呈垂直设置,第一杆部a的一端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二杆部b,同时第一杆部a的另一端向下方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三杆部c;第二杆部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通环3021,第三杆部c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片3013上;

连接片3013固定连接在固定板301的一侧面上,第三杆部c上还固定套合有连接柱3041,位于纱筒盘303同一水平面的连接柱3041上固定套合有锥形刹车柱304;

第一杆部a的长度为240mm;

该设置可以在刹车杆302的刹车仰角不变的同时,即保证刹车杆302一端的锥形刹车柱304与纱筒盘303相抵的同时,刹车杆302另一端的第一通环3021的高度可抵达纱筒最高处的高度,纱筒长度增加,使得纱线沿高度上的行程范围增加,纱筒纱线张力可调整范围增加,整经机各纱筒工作的张力更为均匀,有效提高整经效果。

其中如图5-6所示,进出料机构4包括第一固定台401、插柱402和第二固定台403,第一固定台401和第二固定台403呈向下对齐设置,第一固定台401的底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4011,第一气缸4011的固定段固定套合在第二固定台403上,第一气缸4011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固定台401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第一固定台401的两侧面中部对称连接有第二气缸4023,第二气缸40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4021的一侧面上,第二气缸4023的设置可以实现安装板4021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安装板4021的另一侧面上对称设置有插柱402;

第二气缸402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导向柱4022,第一导向柱40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4021上,同时第一导向柱4022的另一端滑动套合在第一固定台401中,第一导向柱4022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固定台40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限位导向;

第一固定台401的底面四个拐角上均设置有第二导向柱4012,第二导向柱4012的另一端滑动套合在第二固定台403中,第二导向柱4012的设置可以实现安装板402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限位导向;

第二固定台403的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工形轮4042,两个工形轮4042均固定套接在转动轴4041上,转动轴4041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台403的底面上,转动轴4041的一端嵌合在电机404的输出端中,电机404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台403的一侧面上;

该设置在电机404正反转动来带动转动轴4041转动时,实现工形轮4042的滚动;

第二固定台403的底面中部位于转动轴404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器4043。

其中如图5-6所示,定位架2的内底面上与t形移动台305呈一一对应设置有多个红外线发射器203,红外线发射器203和红外线接收器4043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红外线发射器203和红外线接收器4043的配合设置,可以实现固纱机构3在定位架2上的准确定位停止;

定位架2的两侧面上还对称设置有导轨槽202,两个导轨槽202分别用于两个工形轮4042的滑动卡合,该设置可以实现工形轮4042在导轨槽202中的自由转动;

第二固定台403的两侧面上对称位置还对称设置有导向条4031,导向条4031用于间隙配合在定位架2两侧内壁上的导向槽201中,该设置可以对第二固定台403在定位架2中的移动起到限位导向作用。

其中如图1和7所示,外架1包括竖直杆101,横杆102、连接杆103和固定柱104,竖直杆101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竖直杆101分别固定设置在外架1的两侧;横杆102沿竖直杆101的竖直延伸方向并列设置有多个;竖直杆101用于定位架2的两端固定连接,横杆102用于固定板301的两端固定连接,该设置可以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实现纱筒的分层放置;

其中位于同一竖直杆101上的多个横杆10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同一连接杆103上;固定板301的外侧上端位置设置有固定柱104,固定柱10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03上,固定柱104的顶面上还与多个第一通环3021呈一一上下对齐设置有第二通环1041,第二通环1041的设置,用于纱线的穿过,方便对纱线的限位导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