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梳棉机抱合力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5033发布日期:2021-12-29 13:0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梳棉机抱合力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梳棉机抱合力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2.抱合力是纤维卷曲特性的体现,经梳棉操作之后,棉纤维被纤维之间的抱合力聚拢到一起而形成棉纤维网,这种操作对棉纤维抱合力非常敏感,抱合力低,棉纤维网就会下垂或扯断,可纺性下降,不利于加工。纤维抱合力对棉纤维网来说是最重要的产品质量指标之一。
3.cn102374952a公开了一种腈纶纤维抱合力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从腈纶纤维样品中随机均匀地称取14.9~15.1g作为试样;(2)将步骤(1)称取的试样用空气脉冲混合器吹松散,并将其均匀铺在梳理机喂入挡板上,铺料总长度为80
±
1cm,宽度为20
±
0.5cm;(3)在梳理机上分别依次以12.0r/min和10.0r/min的速度进行两次梳理得到纤维层,纤维层长度为110
±
1cm,宽度为25
±
0.5cm;(4)将步骤(3)得到的纤维层平铺在模板上,沿模板两端的剪切孔去掉纤维层两端,沿模板中间的剪切孔将纤维层平均分成3~5段,待测;(5)将步骤(4)制得的一段待测纤维层试样固定在夹具上;(6)将万能测试仪预热15分钟,在万能测试仪上以50mm/min的速度拉伸固定在夹具上的纤维层,测量其最大载荷;(7)取下夹具上的纤维层并对其称重,精确到0.01g,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该段纤维层试样的抱合力:抱合力=断裂载荷/该段重量;(8)将步骤(4)制得的其余几段待测纤维层试样按照步骤(5)至(7)分别测得其抱合力;(9)将步骤(7)和(8)得到的纤维层试样的抱合力数值取平均值,计算结果精确至0.1cn/g。然而,采用以上方法测试抱合力需要通过测试棉的卷曲率来进行测量,步骤多,结果受不可控因素影响多,导致实验结果可能不准确的问题,并且只能反映出梳棉结束后的抱合力,无法反映整个梳棉过程中棉纤维的聚拢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采用现有方法测试抱合力步骤复杂且只能够反映出梳棉结束后的抱合力,而无法反映整个过程棉纤维聚拢情况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简单且既能够反映梳棉结束后的抱合力、又能够反映出整个梳棉过程棉纤维聚拢情况的梳棉机抱合力测试设备。
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梳棉机抱合力测试设备包括梳棉装置和缠绕装置,所述缠绕装置设置于梳棉装置的出料端;所述梳棉装置包括机架ⅰ、进料辊、前工作辊、锡林、道夫、出料辊、喂入速度传感器、锡林速度传感器和道夫速度传感器,所述进料辊、前工作辊、锡林、道夫和出料辊沿着棉纤维传送方向依次可转动地穿设于机架ⅰ上,所述喂入速度传感器、锡林速度传感器和道夫速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进料辊、锡林和道夫表面的旋转速度;所述缠绕装置包括机架ⅱ、卷网辊、转速控制器和卷网速度传感器,所述卷网辊可转动地穿设于机架ⅱ上,所述转速控制器用于控制卷网辊的旋转速度,所述卷网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卷网辊表面的旋转速度。
6.进一步地,所述梳棉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进料辊、前工作辊、锡林、道夫和出料辊转动的驱动装置。
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8.进一步地,所述梳棉装置设置有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入料端设置于进料辊的一侧,所述出料端设置于出料辊的一侧,且入料端和出料端均设置有用于导向的水平平台。
9.进一步地,所述出料辊包括第一出料辊、第二出料辊和第三出料辊,所述第二出料辊位于第一出料辊和第三出料辊下方,所述第一出料辊与道夫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出料辊的右上方与第一出料辊的左下方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出料辊的左上方与第三出料辊的右下方相互配合。
10.进一步地,所述缠绕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卷网辊转动的动力装置。
11.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为变频电机。
12.进一步地,所述喂入速度传感器、锡林速度传感器、道夫速度传感器和卷网速度传感器分别与速度显示器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梳棉机抱合力测试设备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罩设于梳棉装置和缠绕装置的外部。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梳棉机抱合力测试设备通过在沿棉纤维传送方向上依次设置喂入速度传感器、锡林速度传感器、道夫速度传感器以及卷网速度传感器,同时采用转速控制器控制卷网辊的转速以将棉纤维网拉扯至完全断裂,通过各速度传感器反馈的旋转速度计算梳棉过程中以及梳棉结束后的抱合力,整个过程简单,既能够反映梳棉结束后的抱合力,又能够反映出整个梳棉过程棉纤维聚拢情况。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梳棉机抱合力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0

梳棉装置,101

进料辊,102

前工作辊,103

锡林,104

道夫,105

出料辊,1051

第一出料辊,1052

第二出料辊,1053

第三出料辊,20

缠绕装置,201

卷网辊。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梳棉机抱合力测试设备包括梳棉装置10和缠绕装置20,所述缠绕装置20设置于梳棉装置10的出料端。所述梳棉装置10包括机架ⅰ(未示出)、进料辊101、前工作辊102、锡林103、道夫104、出料辊105、喂入速度传感器(未示出)、锡林速度传感器(未示出)和道夫速度传感器(未示出),所述进料辊101、前工作辊102、锡林103、道夫104和出料辊105沿着棉纤维传送方向依次可转动地穿设于机架ⅰ上,所述喂入速度传感器与进料辊101连接以用于检测进料辊101表面的旋转速度,所述锡林速度传感器与锡林103连接
以用于检测锡林103表面的旋转速度,所述道夫速度传感器与道夫104连接以用于检测道夫104表面的旋转速度。所述缠绕装置20包括机架ⅱ、卷网辊201、转速控制器(未示出)和卷网速度传感器(未示出),所述卷网辊201可转动地穿设于机架ⅱ上,所述转速控制器与卷网辊201连接以用于控制卷网辊201的旋转速度,所述卷网速度传感器与卷网辊201连接以用于检测卷网辊201表面的旋转速度。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将梳棉装置10的机架称为“机架
ⅰ”
,将缠绕装置20的机架称为“机架
ⅱ”
。工作时,棉纤维从进料端导入梳棉装置10进行梳棉得到棉纤维网,该棉纤维网从出料端导出并进入缠绕装置20进行缠绕,在缠绕过程中通过转速控制器控制卷网辊201的转速以将棉纤维网拉扯至完全断裂,此时,喂入速度传感器、锡林速度传感器、道夫速度传感器以及卷网速度传感器可以记录下进料辊101、锡林103、道夫104和卷网辊201在棉纤维网扯断时的旋转速度,假设棉纤维网扯断时进料辊101的旋转速度为v0,锡林103的旋转速度为v1,道夫104的旋转速度为v2,卷网辊201的旋转速度为v3,则梳棉结束后棉纤维网的抱合力为v3/v2,锡林103位置的棉纤维聚拢力为v1/v0,道夫104位置的棉纤维聚拢力为v2/v0,由此不仅能够反映梳棉结束后的抱合力,而且还能够反映出整个梳棉过程棉纤维聚拢情况。
20.所述梳棉装置10还优选包括用于驱动进料辊101、前工作辊102、锡林103、道夫104和出料辊105转动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可以为电机,优选为变频电机。
21.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梳棉装置10设置有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入料端设置于进料辊101的一侧,所述出料端设置于出料辊105的一侧,且入料端和出料端均设置有用于导向的水平平台,如此更有利于平稳进料以及平稳出料。
22.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出料辊105包括第一出料辊1051、第二出料辊1052和第三出料辊1053,所述第二出料辊1052位于第一出料辊1051和第三出料辊1053下方,所述第一出料辊1051与道夫104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出料辊1052的右上方与第一出料辊1051的左下方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出料辊1052的左上方与第三出料辊1053的右下方相互配合。工作时,进料辊101呈逆时针转动,前工作辊102呈顺时针转动,锡林103呈逆时针转动,道夫104呈顺时针转动,第一出料辊1051呈逆时针转动,第二出料辊1052呈顺时针转动,第三出料辊1053呈逆时针转动,棉纤维从进料滚101的上方导入,依次通过进料辊101、前工作辊102、锡林103、道夫104、第一出料辊1051、第二出料辊1052和第三出料辊1053,由此顺利地将棉纤维网导向出料端的水平水台上。
23.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缠绕装置20还包括用于驱动卷网辊201转动的动力装置,如此能够避免采用人工方式扯断棉纤维网,降低人工成本。其中,所述动力装置可以为电机,优选为变频电机。当采用变频电机进行驱动时,能够实现逐级增加动力,不断增加缠绕装置的旋转速度。
24.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喂入速度传感器、锡林速度传感器、道夫速度传感器和卷网速度传感器分别与速度显示器连接,此时能够实时监控、显示和记录进料辊101、锡林103、道夫104和卷网辊201表面料件的旋转速度。
25.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梳棉机抱合力测试设备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罩设于梳棉装置10和缠绕装置20的外部,此时能够对梳棉装置10和缠绕装置20起到保护作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6.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
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