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凉感变色纱结构的复合包芯纱

文档序号:30174642发布日期:2022-05-26 11:3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凉感变色纱结构的复合包芯纱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芯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凉感变色纱结构的复合包芯纱。


背景技术:

2.相变调温纤维是21世纪以来纤维及纺织领域的研究的热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广泛的应用到航天,军事,人类生活等多个领域。
3.服装是人们生活离不开的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服装已不再只是穿着的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等其他特殊的需求。所以具有功能性的纱线就备受关注。
4.传统纱线不具备调温排汗功效,在夏天长时间穿着时,不利于汗水的排除。具有凉感效果的纱线及面料也是在炎热夏天就变得尤为重要,凉感纤维可广泛应用运动、休闲、家纺等多个领域。凉感纱线正是改善了传统纱线的不足,
5.纱线内部具有变色材料时,在光照或者热量变化时,纱线颜色会发上一定的变化,从而改变对阳光的吸收和反射量,也对凉感有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服饰颜色多样性的需求。
6.现有技术的凉感包芯纱存在一定的缺陷,纱线强力低,凉感效果反馈时间长等,因此需要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凉感包芯纱。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凉感的包芯纱,用以调温排汗、遇光变色且能够吸收一定热量。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凉感变色纱结构的复合包芯纱,包括;由内向外依次为纱芯层、中间复合层和包覆层;
9.所述纱芯层为化纤长丝螺旋缠绕包围在单纤维芯上形成的包缠结构,由单根纤维构成的单纤维芯位于纱芯层的中心;
10.所述中间复合层包括变色筋条,变色筋条以纱芯层为圆心呈米字型设于包覆层、纱芯层之间,每二个变色筋条之间均设有一个三角形的相变层,导热层填充并充满相变层、变色筋条和包覆层之间的空间;
11.所述包覆层的表面沿复合包芯纱的长度方向设有沟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凉感变色纱结构的复合包芯纱的改进:
13.所述变色筋条之间的夹角为45度,变色筋条的一端与纱芯层相邻接,另一端与包覆层之间的距离在13-28微米之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凉感变色纱结构的复合包芯纱的进一步改进:
15.所述包覆层为细度为10-20d具有凉感的纤维。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凉感变色纱结构的复合包芯纱的进一步改进:
17.化纤长丝由全拉伸丝(fdy)加捻而成,捻系数为350-400,细度为10-50d。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凉感变色纱结构的复合包芯纱的进一步改进:
19.所述单纤维芯为玄武岩纤维的单根纤维,所述化纤长丝由锦纶、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20.所述变色筋条采用变色材料遇热变色,所述相变层采用相变材料而随着温度变化吸热、放热,所述导热层采用导热材料在变色筋条、相变层之间传递热量。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22.1、本实用新型在纱线内部加入导热材料与变色材料,变色材料可发生颜色的变化从而改变纱线颜色的变化,相变材料随着热量变化可以对温度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而纱线表面带有沟槽的结构,加速排湿排汗,从而达到快速凉感效果。
23.2、本实用新型的纱芯层中心的化纤结构提高了纱线自身的强力,使该纱线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24.3、本实用新型把凉感与变色两者相结合结合纱线内部的导热结构,能大大提高纱线对温度的调节能力,而颜色的变化既能满足人们对日常服饰穿着的颜色变化的需要,也能由纱线颜色变化而产生对阳光的反射和吸收的变化,而进一步提高纱线凉感的效果。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包芯纱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纱芯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29.实施例1、一种具有凉感变色纱结构的复合包芯纱,如图1所示,复合包芯纱的横截面由内向外依次为纱芯层1、中间复合层和包覆层3,
30.纱芯层1位于复合包芯纱的中心,如图2所示,为化纤长丝12螺旋缠绕包围在单纤维芯11上形成的包缠结构:纱芯层1的中心是以玄武岩纤维等强度较高的单根纤维构成的单纤维芯11,以提高纱线整体的强力,外部为化纤长丝12,化纤长丝12螺旋缠绕包围在单纤维芯11上,化纤长丝12可由锦纶、涤纶、等纤维加捻而成,可由多根fdy全拉伸丝加捻而成,捻系数为350-400,细度规格可为10-50d。
31.包覆层3为复合包芯纱的最外层,可为棉,麻,异形纤维等纤维材料,也可以使用自身具有凉感特性的纤维材料,例如可以采用细度规格为10-20d玉石纤维,用以提升纤维的凉感性能;包覆层3的表面沿复合包芯纱的长度方向设有沟槽31,可以提高纤维的排汗能力,提高纤维的凉感性能。棉纤维广泛用于针织,机织等多种纺织技术领域,它能与多种天然纤化学纤维等混纺,纤维吸湿性强,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大,耐热性良好等优点。麻也可与棉、毛、丝或化纤混纺,具有良好的吸湿散湿与透气的功能,传热导热快、凉爽挺括、出汗不贴身等特点。玉石纤维是运用萃取和纳米技术,使玉石和其他矿物质材料达到亚纳米级水平,然后熔入纺丝熔体之中,经纺丝加工而制成的。用玉石纤维制成的织物,人体感觉有较好的凉爽感。异形纤维,是通过非圆形的喷丝板喷出的具有异形截面的纤维。由于纤
维的截面不同,具有不同的特性。十字形截面纤维具有纵向沟槽所产生的毛细效应,实现导汗,点接触的干爽、凉感。由于纤维异形化,纤维的表面积加大,增强了纤维之间的抱合力,使起毛起球的现象大大减少。纤维的异形度越高,纤维的蓬松性和透气性越好。
32.中间复合层包括变色筋条21,变色筋条21的一端与纱芯层1相邻接且以纱芯层1为圆心呈米字型设于包覆层3、纱芯层1之间,色筋条21的另一端与包覆层3之间的距离在13-28微米之间,这样复合包芯纱表面热量可快速向内传递,纱线变色也会更加明显。
33.变色筋条21之间的夹角为45度,共由8根构成,从而将包覆层3、纱芯层1之间的空间分割成8个扇形,每个扇形均包括三层结构:最外层的扇形外围由二条变色筋条21作为扇形的半径、对应的包覆层3作为扇形的圆弧所构成,最内层即扇形的内部为三角形的相变层23,扇形外围和相变层23之间为导热层22,即相变层23呈三角形存在于每个扇形的内部,导热层22填充并充满相变层23、变色筋条21和包覆层3之间剩余的空间。
34.变色筋条21采用变色材料构成,可实现包芯纱的颜色变化,变色材料可为二氧化钨或螺吡喃等光致变色材料或者热致变色材料,变色筋条21呈米字型均匀分布在纱线内部的各个方向,提高纱线的变色均匀度。
35.相变层23采用相变材料构成,例如石蜡与聚乙烯构成,可以在相变时放出或吸收大量热,相变材料在相变温度附近可以储存和释放巨大的能量,以达到加热或降温作用。
36.导热层22包括导热材料,可以为纳米云母颗粒,用以实现当温度升高时,热量由纱线表面(包覆层3)传递给导热层22,再由导热层22传递给相变层23,使相变材料发生放热、吸热变化,达到凉感效果。
37.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