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底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7076发布日期:2022-06-22 00:3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盒底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盒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盒底成型机。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可通过盒底成型机将一张预设形状的纸板自动折叠成一端开口的纸盒盒底,以实现纸盒生产的自动化。但现有的盒底成型机中,内衬盒的上料过程通常是由人工手动套设于套模,降低了盒底成型机的生产效率。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盒底成型机,旨在解决如何提高盒底成型机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盒底成型机,用以将纸板包覆内衬盒折叠,以形成具有双层盒体结构的纸盒盒底,所述盒底成型机包括:
6.机架,所述机架具有工作台面;
7.折叠机构,包括转盘组件、套模和多个折叠模组,所述转盘组件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工作台面,所述套模安装于所述转盘组件,用以供内衬盒套设,所述套模可随所述转盘组件转动而具有多个折叠位,各所述折叠模组分别对应各所述折叠位安装;多个所述折叠位中包括套盒位;
8.内衬上料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面并对应所述套盒位安装;所述内衬盒上料机构包括移载模组和安装于所述移载模组的传料臂;所述传料臂用以吸取内衬盒,所述移载模组用以驱动所述传料臂移动,以将内衬盒从上料位移取至套设于所述套模。
9.可选地,所述内衬上料机构还包括气缸升降组件,所述气缸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安装于所述移载模组,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轴,所述传料臂安装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以使所述传料臂在纵向上具有两段升降行程。
10.可选地,所述内衬上料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工作台面的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位于所述传料臂的下方,所述输送平台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传料臂的活动方向一致,所述输送平台的输送末端邻近所述套模以形成所述上料位。
11.可选地,所述内衬上料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输送平台的止挡件,所述输送平台在输送轨迹上还具有位于所述上料位上游的备料位、以及位于所述备料位与所述上料位之间的止挡位;所述止挡件可沿所述输送平台的宽度方向活动,以进入或退出所述止挡位。
12.可选地,所述内衬上料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输送平台的位置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上料位中的内衬盒;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止挡件联动设置。
13.可选地,多个所述折叠位中还包括下料位,所述盒底成型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工
作台面并对应所述下料位设置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理盒滑台和定位槽,所述理盒滑台呈倾斜设置,所述理盒滑台的上端邻近所述套模,以承接从所述套模脱离的纸盒盒底;所述理盒滑台的下端贯通所述定位槽的槽壁。
14.可选地,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横移模组和安装于所述横移模组的取料臂,所述横移模组用以驱动所述取料臂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料位,所述取料臂用以吸取所述定位槽中的纸盒盒底,所述横移模组远离所述下料位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工作台面。
15.可选地,所述取料臂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横移模组,所述取料臂的转动轴线沿纵向延伸。
16.可选地,多个所述折叠位中还包括位于所述下料位之前的除泡位,所述盒底成型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工作台面并对应所述下料位设置的压接除泡装置,用以挤压纸盒的粘接部位。
17.可选地,所述压接除泡装置包括安装座、可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顶压接板和前压接板;所述套模位于所述除泡位时,所述顶压接板位于所述套模上方,以靠近或远离所述套模的顶部;所述前压接板与所述套模的端部相对,以靠近或远离所述套模的端部。
18.本实用新型盒底成型机在工作台面上设置与套盒位对应的内衬上料机构,通过传料臂吸取内衬盒,再通过移载模组驱动传料臂,从而移载模组和传料臂可共同将内衬盒从上料位移取至套设于套模;由此,可实现内衬盒在上料过程中自动套设于套模,从而可提高内衬盒的上料效率,以提高盒底成型机的整体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纸盒盒底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盒底成型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料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盒底成型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转盘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压接除泡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说明:
2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纸盒盒底20内衬盒30机架31工作台面41转盘组件42套模51移载模组52传料臂53气缸升降组件60止挡件70位置传感器81理盒滑台82定位槽83横移模组84取料臂
90压接除泡装置91安装座92顶压接板93前压接板100输送平台
ꢀꢀ
[003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3]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盒底成型机,用以将纸板包覆内衬盒20折叠,以形成具有双层盒体结构的纸盒盒底10。
[003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该盒底成型机包括:
[0036]
机架30,所述机架30具有工作台面31;
[0037]
折叠机构,包括转盘组件41、套模42和多个折叠模组,所述转盘组件 41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工作台面31,所述套模42安装于所述转盘组件41,用以供内衬盒20套设,所述套模42可随所述转盘组件41转动而具有多个折叠位,各所述折叠模组分别对应各所述折叠位安装;多个所述折叠位中包括套盒位;
[0038]
内衬上料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面31并对应所述套盒位安装;所述内衬盒20上料机构包括移载模组51和安装于所述移载模组51的传料臂52;所述传料臂52用以吸取内衬盒20,所述移载模组51用以驱动所述传料臂52移动,以将内衬盒20从上料位移取至套设于所述套模42。
[0039]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30用于供盒底成型机的功能部件安装,功能部件通常安装于机架30的工作台面31,并在工作台面31上组成折叠流水线,进入流水线的纸板会被折叠成一端开口的纸盒盒底10。
[0040]
折叠机构用以将纸板折叠成纸盒盒底10,折叠机构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具体地,在纸板进入折叠机构前,内衬盒20会先套设于套模42上,内衬盒 20套设于套模42后,转盘组件41会将套模42转动至纸板的初始进料位,而后其它折叠机构可将纸板围绕着内衬盒20
包裹折叠,最终形成的盒底成品是一端开口的双层盒体。
[0041]
传料臂5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可从内衬盒20的顶部吸取内衬盒20即可。内衬盒20在工作台面31上具有上料位,传料臂52吸取内衬盒20后,移载模组51会驱动传料臂52移动,以将内衬盒20移取至套设于套模42,从而实现内衬盒20对套模42的自动套设。相比由人工将内衬盒20 套设于套模42,通过内衬上料机构移取内衬盒20,可缩短内衬盒20的上料时间,以提高内衬盒20的上料效率,从而提高盒底成型机的整体生产效率。
[0042]
本实用新型盒底成型机在工作台面31上设置与套盒位对应的内衬上料机构,通过传料臂52吸取内衬盒20,再通过移载模组51驱动传料臂52,从而移载模组51和传料臂52可共同将内衬盒20从上料位移取至套设于套模42;由此,可实现内衬盒20在上料过程中自动套设于套模42,从而可提高内衬盒 20的上料效率,以提高盒底成型机的整体生产效率。
[0043]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内衬上料机构还包括气缸升降组件53,所述气缸升降组件53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一升降气缸安装于所述移载模组51,所述第二升降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轴,所述传料臂52安装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以使所述传料臂52在纵向上具有两段升降行程。
[0044]
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可设置为液压缸。通过设置第一升降气缸和第二升降气缸,可使传料臂52与移载模组51之间具有两段升降行程。当传料臂52需要从上料位吸取内衬盒20时,会下降两段行程;吸住内衬盒20 后,再上升一段行程,此时内衬盒20的开口对准套模42;而后移载模组51 会驱动传料臂52靠近套模42,以使内衬盒20套设于套模42。内衬盒20套设到位后,传料臂52会再上升一段行程再远离套模42。
[0045]
在传料臂52吸取内衬盒20套设于套模42时,可使内衬盒20与上料位的支撑面之间形成间隔,避免内衬盒20被摩擦;而在内衬盒20套设于套模 42后,传料臂52会再上升一段行程,以与内衬盒20之间形成间隔,从而可避免传料臂52摩擦内衬盒20。由此,在将内衬盒20套设于套模42的过程中,可避免内衬盒20被其它结构摩擦,从而可提高对内衬盒20的保护效果,以提高最终成品的良品率。
[0046]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内衬上料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工作台面31的输送平台100,所述输送平台100位于所述传料臂52的下方,所述输送平台10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传料臂52的活动方向一致,所述输送平台100 的输送末端邻近所述套模42以形成所述上料位。
[0047]
输送平台100会将内衬盒20从远离套模42的位置输送至上料位,再由传料臂52吸取,而后由移载模组51移取至套设于套模42。输送平台100所输送的内衬盒20可以是来自上一加工流水线的成品,也可以是预先放置于输送平台100上的内衬盒20,在此不做限制。通过设置输送平台100,可缩短前后两个内衬盒20活动至上料位的时间,以提高内衬盒20的上料效率。此外,还可沿输送平台100的延伸方向排布多个内衬盒20,以使前一内衬盒20 被吸取后,输送平台100可立即将下一内衬盒20输送至上料位,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内衬盒20的上料效率。
[0048]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内衬上料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输送平台100 的止挡件60,所述输送平台100在输送轨迹上还具有位于所述上料位上游的备料位、以及位于所述备料位与所述上料位之间的止挡位;所述止挡件60可沿所述输送平台100的宽度方向活动,以进入或退出所述止挡位。
[0049]
止挡件6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可对内衬盒20起到止挡作用即可。止挡件60的具体安装方式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可进入或退出止挡位即可。当有内衬盒20被从备料位输送至上料位时,止挡件60会进入止挡位,以防止后面的内衬盒20在惯性的作用下滑移并推挤位于上料位的内衬盒20,从而可保证内衬盒20在上料位的定位效果,以使传料臂52可准确吸取上料位的内衬盒20。当上料位的内衬盒20被取走后,止挡件60会退出止挡位,以使下一个内衬盒20可顺利进入上料位,从而实现持续上料。
[0050]
止挡件60的活动时机可以通过设置时间间隔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其它判定条件来实现。
[0051]
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所述内衬上料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输送平台 100的位置传感器70,用以检测所述上料位中的内衬盒20;所述位置传感器 70与所述止挡件60联动设置。
[0052]
位置传感器70可设置为光纤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用以检测上料位是否放有内衬盒20。盒底成型机还可包括控制器,位置传感器70和止挡件60的驱动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从而使位置传感器70与止挡件60可通过控制器实现反馈联动。若位置传感器70检测到上料位没有内衬盒20,控制器会控制止挡件60退出止挡位,从而使备料位的内衬盒20能继续进入上料位;若位置传感器70检测到上料位放有内衬盒20,控制器会控制止挡件60进入止挡位,以阻止其它内衬盒20。通过位置传感器70与止挡件60联动来控制止挡件60的活动时机,可使止挡件60的活动时机更加准确,从而可提高内衬盒20的进料稳定性。
[0053]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多个所述折叠位中还包括下料位,所述盒底成型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工作台面31并对应所述下料位设置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理盒滑台81和定位槽82,所述理盒滑台81呈倾斜设置,所述理盒滑台81的上端邻近所述套模42,以承接从所述套模42脱离的纸盒盒底10;所述理盒滑台81的下端贯通所述定位槽82的槽壁。
[0054]
纸板折叠形成纸盒后,转盘组件41会将盒底成品和套模42一起带动至下料位。在下料位,盒底成品会被套模42的顶杆顶离套模42,脱离套模42 后的盒底成品会沿着理盒滑台81滑至定位槽82中,在进入定位槽82后,盒底成品在惯性的作用下会翻转90
°
,即盒口朝上,由此,可在下料过程中就实现对盒底成品的摆放调整,方便盒底成品直接进入后续的加工流水线。
[0055]
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横移模组83和安装于所述横移模组83的取料臂84,所述横移模组83用以驱动所述取料臂84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料位,所述取料臂84用以吸取所述定位槽82中的纸盒盒底10,所述横移模组83远离所述下料位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工作台面31。
[0056]
取料臂84靠近下料位时位于定位槽82的上方,纸盒盒底10滑动至定位槽82后,取料臂84进入定位槽82吸取纸盒盒底10,横移模组83再驱动取料臂84远离下料位。机架30的一侧可设置传送平台,横移模组83可将取料臂84驱动至传送平台的上方,取料臂84再将纸盒盒底10放置在传送平台上,以使传送平台将盒口朝上的纸盒盒底10传送至下一加工流水线。由此,既可实现纸盒盒底10的下料自动化,又可将纸盒盒底10自动调整摆放状态后传送至下一流水线,进一步提高了盒底成型机的生产效率。
[0057]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取料臂84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横移模组83,所述取料臂84的转动轴线沿纵向延伸。取料臂84在将纸盒盒底10放置在传送平台之前,可转动预设角度,以将
纸盒盒底10转动至预设的摆放角度,从而可实现对纸盒盒底10摆放角度的自动调整。
[0058]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多个所述折叠位中还包括位于所述下料位之前的除泡位,所述盒底成型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工作台面31并对应所述下料位设置的压接除泡装置90,用以挤压纸盒的粘接部位。
[0059]
纸板在未被折叠前已在预设位置涂覆了胶体,纸板折叠形成纸盒后,拼合位置会通过胶体粘附。压接除泡装置90会在纸盒脱离套模42前压接纸盒的拼合位置,从而借助套模42对纸盒进行挤压,以挤掉粘接位置的气泡,提高粘接稳定性。在下料前对纸盒的粘接部位进行除泡,可省去下料后的人工除泡步骤,以实现除泡过程的自动化。
[0060]
具体地,如图8所示,所述压接除泡装置90包括安装座91、可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91的顶压接板92和前压接板93;所述套模42位于所述除泡位时,所述顶压接板92位于所述套模42上方,以靠近或远离所述套模42的顶部;所述前压接板93与所述套模42的端部相对,以靠近或远离所述套模42 的端部。
[0061]
顶压接板92用以压接纸盒在套模42上时的顶部,前压接板93用以压接纸盒在套模42上时的端部,从而可实现对套模42多个位置的压接除泡。
[006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