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纤维吸音板加工用可调节梳理密度的梳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7172发布日期:2022-08-12 20:2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酯纤维吸音板加工用可调节梳理密度的梳理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聚酯纤维吸音板加工用可调节梳理密度的梳理机。


背景技术:

2.梳理机是把经过初步加工的纺纱原料分梳成单纤维状态,组成网状纤维薄层,再集合成纤维条的纺纱机器。由于纤维的种类和工艺要求不同,梳理机也有各种不同的结构,经过梳理后的纤维条,许多杂质和疵点已被排除,不同品质和色泽的纤维得到较充分的混和,纤维初步伸直,且具有方向性。这些都是生产品质优良纱线的重要条件。
3.聚酯纤维吸音板在使用前就需要梳理机进行梳理加工,然而,根据吸音板规格的不同,梳理的密度也需要有所调整,现有技术中的梳理机在调整梳理密度时因为不便调整道夫和锡林之间的长度调整梳理密度,所以只能通过调整密度时大多为直接更换锡林或是道夫,不仅麻烦,而且在更换的过程中也十分容易对锡林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酯纤维吸音板加工用可调节梳理密度的梳理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聚酯纤维吸音板加工用可调节梳理密度的梳理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侧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锡林,所述机壳的内侧前端和内侧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分层板,所述分层板的上端开设有空槽,所述分层板的下端左侧和下端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内侧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设在空槽的内侧,所述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侧通过滚珠轴承滑动连接有道夫,所述道夫设在锡林的左侧,所述丝杆的右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机壳的前端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短轴,所述机壳的内侧左端和内侧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在丝杆的下端,所述短轴的后端通过滚珠轴承和丝杆和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短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短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外侧设有防滑套,通过设置手柄可以方便省力的转动转轴起到调整锡林和道夫之间距离的效果。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机壳设在底板的上端中部,通过设置底板将装置主体和入料与出料机构连接在一起。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进料传送带,通过设置支架支撑进料传送带,通过进料传送带可以安
全快速的将材料放入装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低架,所述机壳的内侧右端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出料滑板,所述出料滑板的下端右端和低架固定连接,通过l形板和低架连接出料滑板可以方便将梳理完成的材料运出梳理机。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壳的内侧左端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入料辊,所述入料辊设在道夫的左端,设置入料辊将材料从传送带移动到道夫处可以在传送的同时对材料进行挤压和初步整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壳的内侧右端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出料夹辊,所述出料夹辊设在锡林的右侧,设置出料夹辊可以将梳理好的材料移动到出料滑板时对材料进行挤压,使其表面平整。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短轴使得第二锥形齿轮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和第一锥形齿轮连接的丝杆也随之转动,丝杆的旋转带动使得螺纹块以及滑块在空槽内移动,因为空槽的限制,所以滑块和螺纹块只会沿着空槽的方向横向移动,轴承座因为设在滑块的上端,所以轴承座内侧的锡林也会移动,当道夫移动时,锡林在原处旋转,从而起到调整锡林和道夫之间的距离的作用,通过调整锡林和道夫的距离可以简单有效的调节梳理密度。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的手柄可以更加省力的转动短轴,防滑套避免在旋转手柄时手部打滑;通过底板将入料和出料以及装置主体连接在一起,使得结构紧凑,并且方便拼装在生产线的其他器械中间;通过进料传送带可以简单和快速的将材料运到机壳的内部,省去了人工上料的过程;出料滑板可以便于装置出料后直接通入下一工序,省略了盘卷过程或是人工下料的过程;入料辊在对材料进行梳理加工之前可以先对材料挤压整形,保证梳理过程更加流畅;出料夹辊可以在梳理完成出料之前对材料进行挤压,使其表面平整。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壳的结构俯视剖视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丝杆的结构位置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道夫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20.图中:1、机壳;2、锡林;3、分层板;4、空槽;5、连接块;6、转动块;7、丝杆;8、螺纹块;9、滑块;10、轴承座;11、道夫;12、第一锥形齿轮;13、短轴;14、支撑板;15、手柄;16、底板;17、支架;18、进料传送带;19、低架;20、l形板;21、出料滑板;22、入料辊;23、出料夹辊;24、第二锥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聚酯纤维吸音板加工用可调节梳理密度的梳理机,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内侧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锡林2,所述机壳1的内侧前端和内侧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分层板3,所述分层板3的上端开设有空槽4,所述分层板3的下端左侧和下端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6,所述转动块6的内侧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7,所述丝杆7的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块8,所述螺纹块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块9,所述滑块9设在空槽4的内侧,所述滑块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轴承座10,所述轴承座10的内侧通过滚珠轴承滑动连接有道夫11,所述道夫11设在锡林2的左侧,所述丝杆7的右端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2,所述机壳1的前端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短轴13,所述机壳1的内侧左端和内侧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设在丝杆7的下端,所述短轴13的后端通过滚珠轴承和丝杆7和支撑板14转动连接,所述短轴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24,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4和第一锥形齿轮12啮合连接;通过转动短轴13使得第二锥形齿轮24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2转动,和第一锥形齿轮12连接的丝杆7也随之转动,丝杆7的旋转带动使得螺纹块8以及滑块9在空槽4内移动,因为空槽4的限制,所以滑块9和螺纹块8只会沿着空槽4的方向横向移动,轴承座10因为设在滑块9的上端,所以轴承座10内侧的锡林2也会移动,当道夫11移动时,锡林2在原处旋转,从而起到调整锡林2和道夫11之间的距离的作用,通过调整锡林2和道夫11的距离可以简单有效的调节梳理密度。
23.其中,所述短轴1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手柄15,所述手柄15的外侧设有防滑套;通过设置手柄15可以方便省力的转动短轴13起到调整锡林2和道夫11之间距离的效果,防滑套避免在旋转手柄15时手部打滑;所述机壳1设在底板16的上端中部;通过设置底板16将装置主体和入料与出料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机壳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6;通过设置底板16将装置主体和入料与出料机构连接在一起,并且方便拼装在生产线的其他器械中间,所述机壳1设在底板16的上端中部,所述底板16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架17,所述支架1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进料传送带18,所述底板16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低架19,所述机壳1的内侧右端固定连接有l形板20,所述l形板2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出料滑板21,所述出料滑板21的下端右端和低架19固定连接;通过l形板20和低架19连接出料滑板21可以方便将梳理完成的材料运出梳理机,省略了盘卷过程或是人工下料的过程,所述机壳1的内侧左端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入料辊22,所述入料辊22设在道夫11的左端;设置入料辊22将材料从进料传送带18移动到道夫11处可以在传送的同时对材料进行挤压和初步整形,保证梳理过程更加流畅,所述机壳1的内侧右端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有出料夹辊23,所述出料夹辊23设在锡林2的右侧;设置出料夹辊23可以将梳理好的材料移动到出料滑板21时对材料进行挤压,使其表面平整。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需要调整梳理机的梳理密度时,手握设在机壳1前端外侧的手柄15,并且转动,和手柄15固定连接的短轴13也跟着转动,短轴13上所连接的第二锥形齿轮24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2旋转,第一锥形齿轮12内侧的丝杆7也在分层板3下端通过连接块5所连接的转动块6内部转动,在丝杆7外侧螺纹连接的螺纹块8在丝杆7的转动和空槽4的限制下沿着空槽4横向移动,连接块5上端的轴承座10内侧和道夫11所连接,所以在转动手柄15的时候也在间接的移动道夫11使得道夫11远离或者靠近锡林2,通过控制道夫11
和锡林2之间的距离可以简单有效的控制梳理的密度,由底板16上端的支架17固定的进料传送带18将材料传送到机壳1的内部,通过入料辊22将材料初步挤压成型之后送入道夫11和锡林2之间进行梳理,在梳理完成后材料从出料夹辊23内侧压出,使得表面平齐,最后送l形板20和低架19上端的出料滑板21运出成料。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