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底塑料袋制袋机的压烫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8062发布日期:2022-07-13 08:0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底塑料袋制袋机的压烫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烫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方底塑料袋制袋机的压烫机构。


背景技术:

2.塑料袋可用于装载一定重量的货物,其广泛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中。
3.现有的塑料袋包括很多种形式,而方底塑料袋则是最主要的一种,在方底塑料袋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经压烫操作。
4.目前现有技术中,在对方底塑料袋进行压烫时,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烫设备不能够对塑料袋进行压平,进而导致压烫后的塑料袋存在褶皱,影响销售以及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方底塑料袋制袋机的压烫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烫设备不能够对塑料袋进行压平,进而导致压烫后的塑料袋存在褶皱,影响销售以及使用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方底塑料袋制袋机的压烫机构。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方底塑料袋制袋机的压烫机构,包括压烫机本体、固定板、连接架、气缸以及压辊组件;所述固定板固接在压烫机本体的内壁顶部,且所述气缸固接在固定板上;所述连接架固接在气缸的输出端;所述压辊组件铰接在连接架的侧壁上;
7.所述压辊组件由连接轴、滚轮、直杆、弹簧、固定轴以及限位框组成;所述连接轴铰接在连接架的侧壁上;所述滚轮滑动连接在连接轴上;所述滚轮的中部固接有直杆,且所述直杆滑动连接在连接轴内;所述弹簧套设在直杆上;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固接有固定轴;所述压辊组件于连接架上的一点设置两组,且两组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外套设限位框;所述固定轴贯穿限位框;在两组压辊组件向两侧偏转时,位于其表面上的固定轴将分别向两侧滑动在限位框内,直至固定轴分别滑动至限位框的两侧时,滚轮不在滚动,完成对塑料膜本体的压平操作。
8.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底部中心位置固接有压烫元件本体,且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底部固接有压块;压烫元件本体将随着连接架向下移动,且在压辊组件偏转至一定程度时,压烫元件本体将贴合在塑料膜本体上,实现对塑料膜本体的压烫操作。
9.优选的,所述压烫机本体的底部固接有底座,且所述底座的表面上放置有塑料膜本体。
10.优选的,所述压辊组件的底部对应塑料膜本体的两侧边缘,且所述压块的底部对应于塑料膜本体的两端边缘;压块的长度与压烫元件本体的高度相近,因此在连接架带动其向下移动时,且能够对塑料膜本体的两端进行限位。
11.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内部开设有空腔,其所述直杆贯穿在空腔内;滚轮上的直杆
将滑动至连接轴的内部空腔内,并在活动过程中挤压弹簧,实现对滚轮的缓冲作用。
12.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两端侧壁上开设有对称的滑槽,且所述滚轮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滑槽中;滚轮上的直杆活动时,滚轮将滑动在连接轴两侧的滑槽内,滑槽用于对滚轮进行限位。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底塑料袋制袋机的压烫机构,通过设置在连接架侧壁上的压辊组件,在连接架受到气缸的推动而向下移动时,压辊组件中的滚轮将接触底座上的塑料膜本体,并在连接架的持续下降趋势的挤压下向两侧移动,此时滚轮将滚动在塑料膜本体上,并同时利用直杆挤压弹簧,实现滚轮的伸缩功能,使得滚轮在与塑料膜本体接触后,持续接触在塑料膜本体上,实现对塑料膜本体的压平操作。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是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17.图2是图1的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3是实施例一中连接轴的立体图;
19.图4是实施例一中连接轴的剖视图;
20.图5是实施例二的正视图;
21.图例说明:
22.1、压烫机本体;11、固定板;12、气缸;13、底座;14、连接架;15、压块;16、橡胶块;2、压烫元件本体;3、压辊组件;31、连接轴;32、滚轮;33、滑槽;34、直杆;35、弹簧;36、空腔;37、固定轴;38、限位框;4、塑料膜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
25.实施例一:
26.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底塑料袋制袋机的压烫机构,包括压烫机本体1、固定板11、连接架14、气缸12以及压辊组件3;所述固定板11固接在压烫机本体1的内壁顶部,且所述气缸12固接在固定板11上;所述连接架14固接在气缸12的输出端;所述压辊组件3铰接在连接架14的侧壁上;
27.所述压辊组件3由连接轴31、滚轮32、直杆34、弹簧35、固定轴37以及限位框38组成;所述连接轴31铰接在连接架14的侧壁上;所述滚轮32滑动连接在连接轴31上;所述滚轮32的中部固接有直杆34,且所述直杆34滑动连接在连接轴31内;所述弹簧35套设在直杆34
上;所述连接轴31的表面固接有固定轴37;所述压辊组件3于连接架14上的一点设置两组,且两组所述连接轴31的表面外套设限位框38;所述固定轴37贯穿限位框38。
28.工作时,在对塑料膜本体4进行压烫时,将待压烫的塑料膜放置在底座13上,随后通过气缸12带动连接架14向下移动,在连接架14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架14两侧的压辊组件3下移,在压辊组件3逐渐下移并与塑料件接触时,滚轮32将滑动在塑料膜本体4上,并随着连接架14的继续下移,此时滚轮32将带动连接轴31向两侧偏转,并使得滚轮32上的直杆34滑动在连接轴31内,同时挤压直杆34上的弹簧35,使得直杆34上的弹簧35形变,且产生弹性势能,而在两组压辊组件3向两侧偏转时,位于其表面上的固定轴37将分别向两侧滑动在限位框38内,直至固定轴37分别滑动至限位框38的两侧时,滚轮32不再滚动,完成对塑料膜本体4的压平操作。
2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14的底部中心位置固接有压烫元件本体2,且所述连接架14的两端底部固接有压块15。
30.工作时,在连接架14带动压辊组件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压烫元件本体2将随着连接架14向下移动,且在压辊组件3偏转至一定程度时,压烫元件本体2将贴合在塑料膜本体4上,实现对塑料膜本体4的压烫操作。
31.进一步的,所述压烫机本体1的底部固接有底座13,且所述底座13的表面上放置有塑料膜本体4。
32.进一步的,所述压辊组件3的底部对应塑料膜本体4的两侧边缘,且所述压块15的底部对应于塑料膜本体4的两端边缘。
33.工作时,在连接架14带动压辊组件3以及压烫元件本体2向下移动时,位于连接架14两端的压块15将随着连接架14一同向下移动,且压块15的长度与压烫元件本体2的高度相近,因此在连接架14带动其向下移动时,且能够对塑料膜本体4的两端进行限位。
3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3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6,其所述直杆34贯穿在空腔36内。
35.工作时,滚轮32在接触塑料膜本体4并滚动在其表面上时,滚轮32上的直杆34将滑动至连接轴31的内部空腔36内,并在活动过程中挤压弹簧35,实现对滚轮32的缓冲作用。
3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31的两端侧壁上开设有对称的滑槽33,且所述滚轮32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滑槽33中。
37.工作时,滚轮32上的直杆34活动时,滚轮32将滑动在连接轴31两侧的滑槽33内,滑槽33用于对滚轮32进行限位。
38.实施例二:
39.请参阅图5所示,对比实施例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实施例一中的压块15底部还胶黏有橡胶块16;工作时,由于橡胶块16的布置,因此在压块15与塑料膜本体4接触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塑料膜本体4产生一定的缓冲效果,且橡胶块16与塑料膜本体4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更好,有利于防滑。
40.工作原理: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烫设备不能够对塑料袋进行压平,进而导致压烫后的塑料袋存在褶皱,影响销售以及使用的问题;
41.该装置在使用时,将待压烫的塑料膜放置在底座13上,随后通过气缸12带动连接架14向下移动,在连接架14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架14两侧的压辊组件3下移,在压辊组件3逐渐下移并与塑料件接触时,滚轮32将滑动在塑料膜本体4上,并随着连接架14的继续
下移,此时滚轮32将带动连接轴31向两侧偏转,并使得滚轮32上的直杆34滑动在连接轴31内,同时挤压直杆34上的弹簧35,使得直杆34上的弹簧35形变,且产生弹性势能,而在两组压辊组件3向两侧偏转时,位于其表面上的固定轴37将分别向两侧滑动在限位框38内,直至固定轴37分别滑动至限位框38的两侧时,滚轮32不再滚动,完成对塑料膜本体4的压平操作;
42.其中,在连接架14带动压辊组件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压烫元件本体2将随着连接架14向下移动,且在压辊组件3偏转至一定程度时,压烫元件本体2将贴合在塑料膜本体4上,实现对塑料膜本体4的压烫操作,且在连接架14带动压辊组件3以及压烫元件本体2向下移动时,位于连接架14两端的压块15将随着连接架14一同向下移动,且压块15的长度与压烫元件本体2的高度相近,因此在连接架14带动其向下移动时,且能够对塑料膜本体4的两端进行限位。
4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