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印刷压纹内衬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2398发布日期:2022-09-09 23:3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定位印刷压纹内衬纸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定位印刷压纹内衬纸。


背景技术:

2.由于纸张的原材料多含植物纤维,植物纤维是纤维素与各种营养物质结合生成的丝状或者絮状物,对于植物具有支撑、连接、包裹、充填作用,因此富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的纸张含水率和空气的含水量需要,在车间制备过程中通过在生产环境内通过加湿器雾化的方式,使纸张在复合过程中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即纸张不会额外过多从空气中吸收或释放水分,虽然该种环境下加湿器设置的加湿度为额定湿度,但是由于厂间环境面大加湿器额定的加湿度因环境本身湿度影响,会产生在湿度分布面不均匀的情况下,由于接纸层湿度其边部接触面小,在与车间空气循环过程中,其湿度吸收面,相较于纸张的平展部分其接触面积小,造成更容易受制于湿度扩散面影响而不易吸收湿度,此时由于其平展部分吸收湿度已达到饱和状态,而纸边部分由于其接受面还未达到含水率标准,此时纸边处于非均匀分布状态,易造成内衬纸边复合层面沿位置分裂以及、边角弯曲的现象直接产生,使内衬纸成形完成质量受到影响。为此,我们提出定位印刷压纹内衬纸。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定位印刷压纹内衬纸。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定位印刷压纹内衬纸,包括压纹纸原层,所述压纹纸原层的侧沿表壁复合固定有水性保持层,所述水性保持层包括真空镀铝层面和粘接固定于所述真空镀铝层面两侧的沿边贴合层,所述沿边贴合层用于加强所述真空镀铝层面与所述压纹纸原层之间的粘附连接性,且所述沿边贴合层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保持内衬纸复合后表面湿度流通的浸入微孔,所述浸入微孔分为呈纵向上下分布的扩形弧腔和收口弧腔。
6.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压纹纸原层包括内接纸夹层、两个直镀纸层以及两个阻隔材料层,两个所述阻隔材料层分别粘接固定于两个所述直镀纸层相对的一侧面,所述内接纸夹层则复合粘接于两个所述阻隔材料层之间。
7.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直镀纸层两端均开设有锁湿夹边,且所述锁湿夹边位置设有用于吸附湿度保持的湿度浸入孔隙。
8.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收口弧腔靠近所述直镀纸层的一端开设有湿流通孔隙,所述湿流通孔隙与所述湿度浸入孔隙相贴合。
9.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两个所述阻隔材料层均设有贴合夹附边角,两个纵向对称分布的两个贴合夹附边角之间设有用于增加所述锁湿夹边边沿连接强度的沿边复合粘接层。
10.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沿边复合粘接层为衬胶胶粘剂制成。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直镀纸层和阻隔材料层的延边位置受到水性保持层
中沿边贴合层的包覆,且位于直镀纸层和阻隔材料层边沿位置的沿边贴合层表面开设有用于湿度流通的浸入微孔,进而在内衬纸于车间制造过程中,使湿度浸入纸边部分保持其均匀分布状态,同时浸入微孔分为呈纵向上下分布的扩形弧腔和收口弧腔,经扩形弧腔引导浸入直镀纸层和阻隔材料层位置的保持湿度覆盖面,通过的限制减少散出,进而维持所需含水率,避免边角位置由于湿度吸收呈非均匀分布状态,造成内衬纸边复合层面沿位置分裂以及、边角弯曲的现象直接产生,进而保持内衬纸成形质量。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定位印刷压纹内衬纸的组成图。
13.图2为本发明定位印刷压纹内衬纸中a部的放大图。
14.图中:1、压纹纸原层;11、内接纸夹层;12、直镀纸层;121、锁湿夹边;122、湿度浸入孔隙;13、阻隔材料层;131、贴合夹附边角;2、水性保持层;21、真空镀铝层面;22、沿边贴合层;23、浸入微孔;231、扩形弧腔;232、收口弧腔;233、湿流通孔隙;3、沿边复合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6.实施例1
17.请参阅图1-2,包括压纹纸原层1,压纹纸原层1的侧沿表壁复合固定有水性保持层2,水性保持层2包括真空镀铝层面21和粘接固定于真空镀铝层面21两侧的沿边贴合层22,沿边贴合层22用于加强真空镀铝层面21与压纹纸原层1之间的粘附连接性,且沿边贴合层22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保持内衬纸复合后表面湿度流通的浸入微孔23,浸入微孔23分为呈纵向上下分布的扩形弧腔231和收口弧腔232。
1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沿边贴合层22对压纹纸原层1的两侧位置实现包覆,加强压纹纸原层1的边沿位置在复合后的整体连接强度,起到降低纸张沿边位置受外力撕裂的作用,在沿边贴合层22包覆复合于压纹纸原层1的沿边位置后真空镀铝层面21覆盖于压纹纸原层1表面作为印刷压纹面,同时在沿边贴合层22包覆于压纹纸原层1边沿外侧位置后,在起到加强作用的同时,通过均匀排布的浸入微孔23的设置给于湿度一个进入间隙,同时扩形弧腔231的上端引导口由于为加大设置,给于一个湿度进入的外扩张孔径,进而在空气中水分浸入纸边部分后,保持直镀纸层12和阻隔材料层13边沿位置湿度的均匀分布状态,可使经扩形弧腔231引导浸入直镀纸层12和阻隔材料层13位置的保持湿度覆盖面,同时由于位于扩形弧腔231底部的收口弧腔232,减少进入压纹纸原层1边沿位置后湿度的扩散间隙,进而通过收口弧腔232的限制减少湿度扩散覆盖均匀后的直接散出,进而维持所需含水率,避免边角位置由于湿度吸收呈非均匀分布状态,造成内衬纸边复合层面沿位置分裂以及、边角弯曲的现象直接产生,达到保持内衬纸成形完成质量的目的。
19.其中,压纹纸原层1包括内接纸夹层11、两个直镀纸层12以及两个阻隔材料层13,两个阻隔材料层13分别粘接固定于两个直镀纸层12相对的一侧面,内接纸夹层11则复合粘接于两个阻隔材料层13之间;通过阻隔材料层13之间的内接纸夹层11起到减少生产过程中过度湿度浸入影响的作用,进而通过内接纸夹层11的复合保持两个阻隔材料层13之间的复合连接强度,避免阻隔材料层13平展部分由于受到湿度影响而产生过度形变,保持其阻隔材料层13成型稳定性,同时直镀纸层12的设置给于真空镀铝层面21一个镀附提供面,使真空镀铝层面21镀附于直镀纸层12表面后,起到提高压纹纸原层1整体复合后的平整性作用。
20.其中,直镀纸层12两端均开设有锁湿夹边121,且锁湿夹边121位置设有用于吸附湿度保持的湿度浸入孔隙122;直镀纸层12两端通过锁湿夹边121均匀吸附湿度后,保持直镀纸层12和阻隔材料层13之间的吸收湿度覆盖面,进而在平展部分吸收湿度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同时,使直镀纸层12和阻隔材料层13由于锁湿夹边121和贴合夹附边角131部分的浸入湿度影响,保持其接受面达到含水率标准。
21.其中,收口弧腔232靠近直镀纸层12的一端开设有湿流通孔隙233,湿流通孔隙233与湿度浸入孔隙122相贴合;湿流通孔隙233的设置给于水分吸收于直镀纸层12和阻隔材料层13后一个流通空间,进而使水分湿度浸入锁湿夹边121表面后充分经若干个湿度浸入孔隙122吸收后于锁湿夹边121内部逐渐扩散,起到保持锁湿夹边121位置水分湿度吸收后的整体均匀性。
22.其中,其中,两个阻隔材料层13均设有贴合夹附边角131,两个纵向对称分布的两个贴合夹附边角131之间设有用于增加锁湿夹边121边沿连接强度的沿边复合粘接层3,沿边复合粘接层3为衬胶胶粘剂制成;通过沿边复合粘接层3粘附于两侧阻隔材料层13之间起到对内接纸夹层11与水分的辅助隔离作用,避免位于直镀纸层12和阻隔材料层13表面保持的湿度水分直接渗透内接纸夹层11影响到内接纸夹层11的干燥性。
23.实施例2
24.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压纹纸原层1,压纹纸原层1的侧沿表壁复合固定有水性保持层2,水性保持层2包括真空镀铝层面21和粘接固定于真空镀铝层面21两侧的沿边贴合层22,沿边贴合层22用于加强真空镀铝层面21与压纹纸原层1之间的粘附连接性,且沿边贴合层22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保持内衬纸复合后表面湿度流通的浸入微孔23,浸入微孔23分为呈纵向上下分布的扩形弧腔231和收口弧腔232。
25.其中,压纹纸原层1包括内接纸夹层11、两个直镀纸层12以及两个阻隔材料层13,两个阻隔材料层13分别粘接固定于两个直镀纸层12相对的一侧面,内接纸夹层11则复合粘接于两个阻隔材料层13之间。
26.其中,直镀纸层12两端均开设有锁湿夹边121,且锁湿夹边121位置设有用于吸附湿度保持的湿度浸入孔隙122。
27.其中,收口弧腔232靠近直镀纸层12的一端开设有湿流通孔隙233,湿流通孔隙233与湿度浸入孔隙122相贴合。
28.其中,两个阻隔材料层13均设有贴合夹附边角131,两个纵向对称分布的两个贴合夹附边角131之间设有用于增加锁湿夹边121边沿连接强度的沿边复合粘接层3。
29.其中,沿边复合粘接层3为衬胶胶粘剂制成。
3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不同的在于,本发明在将沿边贴合层22复合粘接于锁湿夹边
121和贴合夹附边角131的外延前,在湿度保持较低状态下,也可先通过将真空镀铝层面21表面进行印刷压纹,使锁湿夹边121以及贴合夹附边角131表面先浸入部分水分之后,再通过沿边贴合层22对压纹纸原层1的两侧位置实现包覆,使贴合夹附边角131和锁湿夹边121位置首先保持一定湿度,进而使通过均匀排布的浸入微孔23引导湿度水分进入时的加速作用,保持其均匀浸入效率。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