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导丝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7816发布日期:2022-08-27 04:2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纤维导丝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导丝架。


背景技术:

2.纤维生产过程中,张紧力度的大小对纤维产品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纤维导丝架的结构与功能是影响张紧力度调节的关键因素,而现有的纤维导丝架一般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仅能起到简单支撑及凭借经验调节张紧力度的作用,导致每次调节张紧力度的时候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导丝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纤维导丝架,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张紧力调节机构,所述张紧力调节机构两侧均设置有导丝组件,所述导丝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顶端;所述张紧力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顶端的框架箱,所述框架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框架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框架箱内设置有竖直支撑杆,所述竖直支撑杆的底端贯穿所述第三支撑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竖直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竖直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竖直支撑杆上,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端;所述竖直支撑杆的顶端贯穿所述框架箱的顶端并固定连接有张紧轮支架,所述竖直支撑杆与所述框架箱滑动连接,所述张紧轮支架上转动连接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与所述导丝组件对应设置。
5.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所述滑块上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竖直螺纹杆;所述框架箱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竖直螺纹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竖直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框架箱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蜗轮之间。
6.优选的,所述蜗杆远离所述蜗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位于所述框架箱的外侧,所述转盘上固定连接有把手。
7.优选的,所述导丝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顶端的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轮支架,所述导轮支架上转动连接有导丝轮,所述导丝轮与所述张紧轮对应设置。
8.优选的,所述张紧轮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组导丝槽,所述导丝轮与所述张紧轮结构相同。
9.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与所述导轨滑动配
合。
10.优选的,所述框架箱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竖直螺纹杆的顶端贯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竖直螺纹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蜗杆的下方。
11.优选的,所述蜗杆的中部固定套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限位挡块滑动套设在所述蜗杆上,所述固定块与所述限位挡块限位配合。
1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纤维导丝架在工作时,纤维丝受到张紧力的作用向下压张紧轮,张紧轮带动竖向支撑杆向下滑动,进而压缩竖向支撑杆上套设的弹簧,通过观察弹簧上下往复运动的幅度及频率,便于判断本装置当前的张紧力度是否合适,同时通过弹簧的缓冲作用,可有效避免因张紧力过大而将纤维丝拉断;通过张力调节组件可带动第三支撑板进行上下移动,使得张紧轮的高度改变,可以很方便的将张紧力度调节为最为合适的状态,从而可保证纤维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纤维导丝架的正视剖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张紧力调节机构的右视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张紧力调节机构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底板,2、框架箱,3、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导轨,6、第三支撑板,7、竖向支撑杆,8、第一限位块,9、第二限位块,10、弹簧,11、张紧轮支架,12、张紧轮,13、支柱、14、导轮支架,15、导丝轮,16、滑块,17、竖向螺纹杆,18、蜗轮,19、蜗杆,20、转盘,21、把手,22、固定块,23、限位挡块,24、导丝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纤维导丝架,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张紧力调节机构,张紧力调节机构两侧均设置有导丝组件,导丝组件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顶端;张紧力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1顶端的框架箱2,框架箱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轨5,导轨5上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板6;框架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高度调节组件,第三支撑板6与高度
调节组件固定连接;框架箱2内设置有竖直支撑杆7,竖直支撑杆7的底端贯穿第三支撑板6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8,第三支撑板6与竖直支撑杆7滑动连接;竖直支撑杆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9,第二限位块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0,弹簧10套设在竖直支撑杆7上,弹簧10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撑板6的顶端;竖直支撑杆7的顶端贯穿框架箱2的顶端并固定连接有张紧轮支架11,竖直支撑杆7与框架箱2滑动连接,张紧轮支架11上转动连接有张紧轮12,张紧轮12与导丝组件对应设置。
22.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稳定导丝的效果,导丝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1顶端的支柱13,支柱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轮支架14,导轮支架14上转动连接有导丝轮15,导丝轮15与张紧轮12对应设置;张紧轮12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若干组导丝槽24,导丝轮15与张紧轮12结构相同。
23.进一步的,为了实现方便及稳定调节张紧力的效果,调节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滑块16,滑块16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撑板6上,第三支撑板6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滑轮(图中未示),滑轮与导轨5滑动配合;滑块16上开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竖直螺纹杆17;框架箱2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4,竖直螺纹杆17的底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板4上,竖直螺纹杆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蜗轮18,框架箱2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蜗杆19,蜗轮18与蜗杆19啮合,滑块16位于第二支撑板4与蜗轮18之间;蜗杆19远离蜗轮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20,转盘20位于框架箱2的外侧,转盘20上固定连接有把手21。
24.进一步的,为了实现高度调节组件稳定运行的效果,框架箱2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竖直螺纹杆17的顶端贯穿第一支撑板3,竖直螺纹杆17与第一支撑板3间隙配合,第一支撑板3位于蜗杆19的下方;蜗杆19的中部固定套设有固定块22,固定块22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挡块23,限位挡块23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3上,限位挡块23滑动套设在蜗杆19上,固定块22与限位挡块23限位配合。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纤维导丝架,在使用时,将纤维丝依次绕过一侧的导丝轮15的底部、张紧轮12的顶部及另一侧导丝轮15的底部,使张紧轮12将纤维丝撑起;在工作时,纤维丝受到张紧力的作用向下压张紧轮12,张紧轮12带动竖向支撑杆7向下滑动,进而压缩竖向支撑杆7上套设的弹簧10,通过观察弹簧10上下往复运动的幅度及频率,判断当前的张紧力度是否合适;若弹簧10上下弹动的幅度较大,说明纤维丝受到的张紧力度不够,此时可通过旋转框架箱2外侧的把手21带动转盘20转动,转盘20带动蜗杆19转动,蜗杆19与蜗轮18啮合,从而带动蜗轮18转动,蜗轮18进一步带动竖向螺纹杆17转动,由于滑块16上开设的螺纹通孔与竖向螺纹杆17螺纹连接,且滑块16与第三支撑板6固定连接,滑块16绕竖向螺纹杆17转动的自由度被约束,因此竖向螺纹杆17转动时,滑块16将沿着竖向螺纹杆17的轴线进行上下移动,滑块16上下移动会带动第三支撑板6沿导轨5上下滑动,从而可通过调节张紧轮12的高度来实现张紧力度的调节;当调节到最为合适的张紧力度时,停止旋转把手21,蜗杆19上的作用力矩为零,由于滑块16的旋转自由度已被约束,第三支撑板6及竖向支撑杆7的重力通过滑块16施加在竖向螺纹杆17上的只有轴向力,该轴向力的施加不能驱动竖向螺纹杆17旋转,这样竖向螺纹杆17上的滑块16就会静止不动,从而可实现张紧力度的稳定调节;在竖向支撑杆7的冲击和震动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竖向螺纹杆17自转,竖向螺纹杆17的自转会带动蜗轮18旋转,而蜗轮18与蜗杆19传动机构的自锁性将会阻止蜗轮18旋转,由于蜗轮18与竖向螺纹杆17固定连接在一起,因此竖向螺纹杆17的转动也将被阻止,保证了滑块
16静止不动,从而确保了张紧力度调节后的稳定,进一步可保证纤维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及稳定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