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集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4164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重集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重集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紧密纺是在改进的环锭细纱机上进行纺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其通过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一个纤维凝聚区以改善成纱质量。目前,国际上主流使用的紧密纺类型包括网格圈型(主要包括德国Sussen三罗拉网格圈型、日本Toyota四罗拉网格圈型)、罗拉型(瑞士利达Rieter的COM4)、打孔皮圈型(主要包括Zinser打孔皮圈式)、机械式(主要包括瑞士卡洛斯Roscraft磁性集聚式紧密纺系统),网格圈型、罗拉型和打孔皮圈型属于负压气流集聚方式。其中,Roscraft的机械集聚式紧密纺系统由于品种适应性差(一般只适用于60Ne以下纱线的纺制)等原因目前在国内的使用较少;ZinSer打孔皮圈式由于品种适应性较差(一般只适用于毛纺)且需整机引进、价格昂贵(平均每锭1500元),因此在国内的使用规模较小。因此,目前占据主流市场的是网格圈型紧密纺,但是该型紧密纺系统普遍存在的改造和维护成本较大、易损件多、寿命短、能耗较高等现象。因此,罗拉型紧密纺目前逐渐受到重视,其在能耗、机物料消耗和系统维护成本方面较网格圈型集聚纺具有一定优势,但是改造成本较高。
[0003]针对此,本实用新型给出一种双重集聚装置。该装置包括圆弧形空心套,圆弧形空心套的厚度在20-30mm之间,圆弧形空心套包括上弧形面和下弧形面,圆弧形空心套的四周封闭,在圆弧形空心套的前部加装有长方体形连接板,在连接板的上方加装有喇叭口,喇叭口包括上端口和下端口,喇叭口为倾斜放置,下端口与圆弧形空心套的上弧形面相接触,在上弧形面的表面开有连续排列的条形槽,在圆弧形空心套的中间部位的左端连接有左管道,右端连接有右管道,左管道和右管道通过圆弧形空心套相互连通,左管道与细纱机负压管道相连,右管道与相邻锭子上的圆弧形空心套上的左管道相连。使用时,圆弧形空心套通过下端的弧形结构紧套在前罗拉上,经过牵伸以后的纤维须条首先进入喇叭口,在喇叭口内受到机械式集聚作用力,实现须条加捻前的第一次集聚,须条由喇叭口下端口出来后进入圆弧形空心套的上弧形面,受到负压气流的集聚作用力,实现须条加捻前的第二次集聚,而后经过前罗拉表面,由前罗拉转动带动前进,而后经加捻成纱。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重集聚的装置,实现牵伸后的纤维须条加捻前的第一次机械集聚和第二次负压气流集聚,从而改善集聚效果,提高成纱质量。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重集聚装置,包括圆弧形空心套,所述圆弧形空心套的厚度在20-30mm之间,所述圆弧形空心套包括上弧形面和下弧形面,所述圆弧形空心套的四周封闭,在所述圆弧形空心套的前部加装有长方体形连接板,在所述连接板的上方加装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包括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喇叭口为倾斜放置,下端口与圆弧形空心套的上弧形面相接触,在所述上弧形面的表面开有连续排列的条形槽,在所述圆弧形空心套的中间部位的左端连接有左管道,右端连接有右管道,所述左管道和右管道通过圆弧形空心套相互连通,所述左管道与细纱机负压管道相连,所述右管道与相邻锭子上的圆弧形空心套上的左管道相连。
[0006]使用时,圆弧形空心套通过下端的弧形结构紧套在前罗拉上,经过牵伸以后的纤维须条首先进入喇叭口,在喇叭口内受到机械式集聚作用力,实现须条加捻前的第一次集聚,须条由喇叭口下端口出来后进入圆弧形空心套的上弧形面,受到负压气流的集聚作用力,实现须条加捻前的第二次集聚,而后经过前罗拉表面,由前罗拉转动带动前进,而后经加捻成纱。
[0007]采用上述结构后,可实现目前所使用的国产环锭细纱机的直接改造,省却了网格圈或者空心罗拉等集聚装置的添加,大幅减少企业改造成本,通过使用该装置,可实现牵伸后的纤维须条加捻前的第一次机械集聚和第二次负压气流集聚,从而改善集聚效果,提高成纱质量。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重集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重集聚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由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重集聚装置,包括圆弧形空心套1,圆弧形空心套I的厚度在20-30mm之间,圆弧形空心套I包括上弧形面4和下弧形面5,圆弧形空心套的四周封闭,在圆弧形空心套I的前部加装有长方体形连接板2,在连接板2的上方加装有喇叭口 3,喇叭口 3包括上端口和下端口,喇叭口 3为倾斜放置,下端口与圆弧形空心套的上弧形面4相接触,在上弧形面4的表面开有连续排列的条形槽8,在圆弧形空心套I的中间部位的左端连接有左管道6,右端连接有右管道7,左管道6和右管道7通过圆弧形空心套I相互连通,左管道6与细纱机负压管道相连,右管道7与相邻锭子上的圆弧形空心套上的左管道相连。
[0011]使用时,圆弧形空心套I通过下端的弧形结构紧套在前罗拉9上,经过牵伸以后的纤维须条首先进入喇叭口,在喇叭口 3内受到机械式集聚作用力,实现须条加捻前的第一次集聚,须条由喇叭口下端口出来后进入圆弧形空心套I的上弧形面4,受到负压气流的集聚作用力,实现须条加捻前的第二次集聚,而后经过前罗拉9表面,由前罗拉9转动带动前进,而后经加捻成纱。
【主权项】
1.一种双重集聚装置,包括圆弧形空心套,其特征是:所述圆弧形空心套的厚度在20-30mm之间,所述圆弧形空心套包括上弧形面和下弧形面,所述圆弧形空心套的四周封闭,在所述圆弧形空心套的前部加装有长方体形连接板,在所述连接板的上方加装有喇叭口,所述喇叭口包括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喇叭口为倾斜放置,下端口与圆弧形空心套的上弧形面相接触,在所述上弧形面的表面开有连续排列的条形槽,在所述圆弧形空心套的中间部位的左端连接有左管道,右端连接有右管道,所述左管道和右管道通过圆弧形空心套相互连通,所述左管道与细纱机负压管道相连,所述右管道与相邻锭子上的圆弧形空心套上的左管道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双重集聚的装置,通过设置一种圆弧形空心套,实现牵伸后的纤维须条加捻前的第一次机械集聚和第二次负压气流集聚,从而改善集聚效果,提高成纱质量。采用上述结构后,可实现目前所使用的国产环锭细纱机的直接改造,省却了网格圈或者空心罗拉等集聚装置的添加,大幅减少企业改造成本。
【IPC分类】D01H5-72
【公开号】CN204550873
【申请号】CN201520232982
【发明人】刘新金, 苏旭中, 张洪, 朱预坤, 谢春萍, 李思颖, 徐伯俊
【申请人】江南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