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表设备墨水匣自动注墨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632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表设备墨水匣自动注墨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设备附属机械,特别是一种印表设备墨水匣自动注墨水机。
在工商业日趋发达的社会里,竞争也就成为进步的最大动力,而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产业上的物件成本、产能多寡、人力资源的利用等亦成为业者研究、开发、创新所极需考虑的因素。
习用印表机墨水匣设有墨水孔、气袋孔、钢管及喷墨孔。其中墨水孔、气袋孔及钢管孔设在墨水匣上端,而喷墨孔设在墨水匣下端。当墨水匣要注满墨水时,首先,以人工操作方式将墨水匣的墨水孔、气袋孔、钢管管及喷墨孔用器具逐一封闭;然后将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注射器朝墨水匣的墨水孔注入,使墨水匣内充满二氧化碳再抽出,使其达真空状态;再将装有墨水的注射器朝墨水匣的墨水孔注入直至适当满度;最后将钢珠打入墨水孔,再从钢管孔抽墨制造背压,即完成墨水匣的成品。
上述习用的注入印表机墨水匣的墨水注入器具,虽能将墨水注入墨水匣,以将注的墨水的墨水匣用于印表机上,但其仍有如下缺点1、习用的注入印表机墨水匣的墨水注入器具,系以人工操作方式控制,一次仅能完成一个成品,使注入墨水所需时间较长,相对而言,其生产能力亦较低。
2、如要大量生产则需以大量墨水注入器具及人员进行操作,如人员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墨水匣的损坏,使得物料及人力成本增加。
3、由于为人工操作,容易造成墨水匣的品质不一致,使墨水匣品质不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墨水匣制造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品质稳定的印表设备墨水匣自动注墨水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复数个由铁磁性材料制成的料盘、传动机构、设置于传动机构两端的两组移动吸盘机构及置于传动机构上方的数组注墨水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置放并循环输送料盘的上行输送带及下行输送带,并藉由两组移动吸盘机构衔接构成循环输送带;注墨水机构包括墨水头、气袋头、钢管头、喷墨头、升降件及顶料缸;墨水头、气袋头、钢管头及喷墨头分别与墨水匣上墨水孔、气袋孔、钢管孔及喷墨孔相对应,电磁阀控制的升降件及顶料缸分别位于注墨水机构的上、下方;控制器连接并驱动传动机构、两组移动吸盘机构及复数注墨水机构。
其中设置于传动机构两端的移动吸盘机构纵向移动设置于机架上,以衔接传动机构上、下行输送带;其内设有前端两侧分别设有磁铁的气缸。
注墨水机构的升降件为升降气缸。
注墨水机构的升降件为升降油压缸。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复数个料盘、传动机构、设置于传动机构两端的两组移动吸盘机构及置于传动机构上方的数组注墨水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上行输送带及下行输送带;注墨水机构包括墨水头、气袋头、钢管头、喷墨头、升降件及顶料缸;电磁阀控制的升降件及顶料缸分别位于注墨水机构的上、下方;控制器连接并驱动传动机构、两组移动吸盘机构及复数注墨水机构。
作业时,开启控制器以驱动各机构,藉由传动机构的上行输送带将料盘输送至传动机构一端的移动吸盘机构处,并由移动吸盘机构将料盘移动至下行输送带上,料盘于下行输送带将料盘输送至注墨水机构下方;藉由控制器的设定,令数个料盘及其上墨水匣与数组注墨水机构相对应后自动定位,此时,注墨水机构藉由其上升降件下降,使其上墨水头、气袋头及钢管头分别与墨水匣上墨水孔、气袋孔及钢管孔相对应;藉由注墨水机构的顶料缸上升,使注墨水机构的喷墨头对应于墨水匣下的喷墨孔。便可开始一次对四个墨水匣进行注入墨水的动作,不仅使墨水匣制造生产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品质稳定,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移动吸盘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注墨水机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注入墨水的墨水匣结构示意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0、复数个料盘1、传动机构2、两组移动吸盘机构3及四组注墨水机构4。
料盘1系由铁磁性材质制成以置放墨水匣5的盘体。
传动机构2包括置放并循环输送料盘1的上行输送带21及下行输送带22。
如图3所示,移动吸盘机构3内设有前端两侧分别设有磁铁32的气缸31。两组移动吸盘机构3分别设置于传动机构2两端并纵向移动设置于机架10上,以衔接传动机构2上、下行输送带21、22,将料1盘自上行输送带21移动至下行输送带22及将料盘1自下行输送带22移动至上行输送带21。
如图4、图5所示,注墨水机构4包括墨水头41、气袋头42、钢管头43、喷墨头44、升降件45及顶料缸46。喷墨头44系以矽胶材质制成,以避免损坏墨水匣5喷墨孔54底端的晶片,且利于阻隔空气及抽墨水及空气。复数注墨水机构4置于下行输送带21上方,并令其上墨水头41、气袋头42、钢管头43及喷墨头44分别与墨水匣5上墨水孔51、气袋孔52、钢管孔53及喷墨孔54相对应。注墨水机构4藉由电磁阀控制升降件45及顶料缸46动作,进行吸墨及排墨,以使注墨水机构4进行向墨水匣5注入墨水作业。
藉由连接上述传动机构2、两组移动吸盘机构3及复数注墨水机构4的控制器,驱动各机构动作,使墨水匣5自动注满墨水。
本实用新型操作动作如下首先在进料区将空墨水匣5放置到置于上行输送带21上的铁磁性材质制成的料盘1上,然后开启控制器以驱动各机构,藉由传动机构2的上行输送带21将料盘1输送至传动机构2一端的移动吸盘机构3处;藉由移动吸盘机构3磁铁32吸住料盘1,并藉由其内的气缸32作升降动作,沿机架10纵向移动,将料盘1吸取移动至下行输送带22上;藉由下行输送带22将料盘1输送至注墨水机构4下方;藉由控制器的设定,令四个料盘1及其上墨水匣5与四组注墨水机构4相对应后自动定位,此时,注墨水机构4藉由其升降件45下降,使其上墨水头41、气袋头42及钢管头43分别与墨水匣5上墨水孔51、气袋孔52及钢管孔53相对应;藉由注墨水机构4的顶料缸46上升,使注墨水机构4的喷墨头44对应于墨水匣5下的喷墨孔54。便可开始一次对四个墨水匣5进行注入墨水的动作。
其注入墨水的步骤包括1、首先将注墨水机构4的墨水头41、气袋头42、钢管头43及喷墨头44分别对应于墨水匣5上墨水孔51、气袋孔52、钢管孔53及墨水匣5下的喷墨孔54,将墨水匣5内的空气抽出,使墨水匣5达到真空状态;2、然后将墨水匣5的气袋孔52、钢管孔53及喷墨孔54关闭,朝墨水孔51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墨水匣5内充满二氧化碳,然后再自墨水孔51、气袋孔52、钢管孔53及喷墨孔54将空气二次抽出,使墨水匣5完全达到真空;3、然后将墨水从注墨水机构4的墨水头41注入墨水匣5的墨水孔51中至适当满度为止,当墨水从墨水头41注入墨水孔51中时,钢管孔53呈关闭状态,而气袋头42继续抽出气袋孔52内剩余的空气,喷墨头44则稍微自喷墨孔54作抽出空气的动作,直到墨水匣5内充满墨水;4、然后将钢珠打入墨水孔51,此时钢管头43顺势抽出钢管孔53内的墨水,使墨水匣5内的大气压力与外界大气压力平衡,防止墨水滴漏;5、最后现抽出墨水头41、钢管头42及喷墨头44管路的残余墨水,使墨水匣5维持干净。
本实用新型的注墨水机构4在进行注入墨水同时的吸墨、排墨动作由电磁阀控制,其吸墨动作由真空泵进行,当电磁阀为开通状态时,注墨水机构4的墨水头41、气袋头42、钢管头43及喷墨头44开始对墨水匣5的墨水孔51、气袋孔52、钢管孔53及喷墨孔54进行吸置,藉由液气分离系统将墨水匣5内的墨水及气体分离。该液气分离系统主要为防止本实用新型造成污染,且使分离出的墨水及水气不致回流于真空泵内,以避免损坏真空泵,使真空泵保持真空度,以利于注墨水机构4的吸墨动作继续。当抽出的液、气体分离后,同时将液体通过墨水后排出,再将滤除后的气体吸至真空系统,使真空泵保持最佳真空度。
上述注墨水动作完成后,注墨水机构4即与墨水匣5脱离,已装有墨水的四个墨水匣5于四料盘1上继续随着下行输送带22输送至传动机构2另一端的移动吸盘机构3处;藉由移动吸盘机构3磁铁32吸住料盘1,并藉由其内的气缸32作升降动作,沿机架10纵向移动,将料盘1吸取移动至上行输送带21上藉由上行输送带21将料盘1输送至收料区,取下注满墨水的墨水匣5,并使放置有空墨水匣5的料盘1继续随上行输送带21运行,进入下一循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除能节省人力、物料成本外;其注入墨水的时间缩短,提高生产效率、增进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印表设备墨水匣自动注墨水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复数个由铁磁性材料制成的料盘、传动机构、设置于传动机构两端的两组移动吸盘机构及置于传动机构上方的数组注墨水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置放并循环输送料盘的上行输送带及下行输送带,并藉由两组移动吸盘机构衔接构成循环输送带;注墨水机构包括墨水头、气袋头、钢管头、喷墨头、升降件及顶料缸;墨水头、气袋头、钢管头及喷墨头分别与墨水匣上墨水孔、气袋孔、钢管孔及喷墨孔相对应,电磁阀控制的升降件及顶料缸分别位于注墨水机构的上、下方;控制器连接并驱动传动机构、两组移动吸盘机构及复数注墨水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表设备墨水匣自动注墨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于传动机构两端的移动吸盘机构纵向移动设置于机架上,以衔接传动机构上、下行输送带;其内设有前端两侧分别设有磁铁的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表设备墨水匣自动注墨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墨水机构的升降件为升降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表设备墨水匣自动注墨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墨水机构的升降件为升降油压缸。
专利摘要一种印表设备墨水匣自动注墨水机。为提供一种使墨水匣制造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品质稳定的印表设备附属机械,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数料盘、传动机构、两组移动吸盘机构及数组注墨水机构;传动机构包括上行输送带及下行输送带;注墨水机构包括墨水头、气袋头、钢管头、喷墨头、升降件及顶料缸;电磁阀控制的升降件及顶料缸分别位于注墨水机构的上、下方;控制器连接并驱动传动机构、两组移动吸盘机构及复数注墨水机构。
文档编号B41F31/08GK2413906SQ00200519
公开日2001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3日
发明者李春生 申请人:兴豪生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