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表现方法以及灰度印刷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812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灰度表现方法以及灰度印刷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的灰度表现方法以及灰度印刷物。
背景技术
已公知有通过使记录在规定的单位区域中的、具有特定的透过浓度的墨液的面积率发生变化,来表现该单位区域的灰度的技术。另外,对同色系使用透过浓度不同的多种墨液,来表现单位区域的灰度的技术也已存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10-324002号公报。
但是,在所述的技术中,在高面积率区域中容易发生灰度的连续性缺失的所谓色调跳跃(tone jump)现象,并且,可表现的灰度范围有所限制。另一方面,在后述的技术中,虽然可以表现的灰度范围宽,但有时表现的灰度与试图表现的灰度不同,从而引起印相不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质量地表现宽的灰度范围的灰度表现方法以及灰度印刷物。
本发明通过下述的方法来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灰度表现方法,通过如下这样解决上述课题,即,一种灰度表现方法,通过改变记录在每一规定的单位区域中的墨液的面积率,来表现所述单位区域的灰度,即,通过叠加相对于所述单位区域以大致100%的面积率进行记录的第一墨液、和所述面积率变化的第二墨液,并将它们记录于所述单位区域,由此表现所述单位区域的灰度。
根据该发明,通过将第一墨液的面积率设为相对于单位面积的大致100%,对应于要表现的灰度使第二墨液的面积率变化,叠加第一墨液和第二墨液并进行记录,来表现单位区域的灰度。
发明人发现,在使用特定的透明浓度的墨液的灰度表现方法中,在高面积率区域容易发生的色调跳跃起因于高面积率区域中的浓度相对于面积率变化的变化非常大,从而难以控制高面积率区域中的面积率。另外,发明人发现在使用多种墨液的技术中,容易产生印相不均是因为记录的墨液的位置偏离,特别是起因于由于位置偏离而产生未形成墨液部分。
从而,当如上所述在单位区域中记录第一墨液和第二墨液时,由于第一墨液以大致100%的面积率记录于该单位区域,因此在单位区域不会产生未记录部分,从而可以提供稳定的灰度表现。
另外,在本发明的“灰度”中包括透过浓度和反射浓度。所谓“大致100%”是指基本上是100%即可,不需要一定是准确的100%。第一墨液和第二墨液既可以是相同透过浓度的墨液,也可以是不同透过浓度的墨液。另外,第一墨液和第二墨液,可以任一方先记录在单位区域中,也可以是同时记录两种墨液。
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墨液和所述第二墨液,也可以是色系相同、但透过浓度不同的墨液。由此,可以调节灰度变化相对于面积率变化的程度的大小,如果选择具有适当浓度差的墨液,则不管是需要特别详细地表现灰度变化的灰度范围还是其它的灰度范围,都可以容易地控制面积率。
另外,所述第二墨液的面积率可以在0%~90%的范围内变化。发明人发现,特别当面积率超出90%时,难以控制面积率。因此,由此对于第二墨液可避免大于90%的范围的面积率的控制,从而可以提供更容易控制面积率的灰度表现方法。
本发明的单位区域的灰度,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由低浓度部、中浓度部、以及高浓度部构成,通过所述浓度不同的墨液中的、浓度相对低的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来表现被包含在所述低浓度部中的灰度,将所述低浓度墨液作为第一墨液,将浓度相对高的高浓度墨液作为第二墨液,来表现被包含在所述中浓度部中的灰度,使用将所述高浓度墨液作为第一墨液、将所述低浓度墨液作为第二墨液的墨液,能够从低浓度部到高浓度部连续地表现单位区域的灰度。
另外,可以分别使用使所述低浓度部、所述中浓度部、以及所述高浓度部的各自边界上的灰度的变化在规定范围内的所述第一墨液和所述第二墨液。发明人发现,在各浓度部的边界发生的色调跳跃起因于第一墨液和第二墨液的透过浓度。因此,通过选择适当浓度的第一墨液和第二墨液,可以更为连续地表现变化的灰度。所谓规定范围,例如,如果各浓度部的边界上的透过浓度之差在0.1以下,则可以得到几乎没有色调跳跃的灰度图像。
本发明的灰度印刷物通过如下解决上述课题,一种灰度印刷物,通过改变印刷在每一规定的单位区域中的墨液的面积率,来表现所述单位区域的灰度,即,通过叠加相对于所述单位区域以大致100%的面积率进行印刷的第一墨液、和所述面积率变化的第二墨液,并将它们印刷于所述单位区域,由此表现所述单位区域的灰度。
根据本发明,通过叠加相对于单位区域以大致100%的面积率进行印刷的第一墨液、和对应于该单位区域要表现的灰度而面积率变化的第二墨液来进行印刷,由此可以得到表现了该单位区域的灰度的灰度印刷物。对第一墨液和第二墨液的解释和印刷方法(记录方法)以及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意义和上述相同。另外,“灰度”以及“大致100%”的解释也和上述相同。
发明效果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灰度表现方法等,该灰度表现方法通过叠加相对于单位区域以大致100%的面积率进行记录的第一墨液、和对应于单位区域要表现的灰度而面积率变化的第二墨液,并将它们金路于所述单位区域,由此可以高质量地表现宽的灰度范围。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单位区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在低浓度部中记录在单位区域上的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在中浓度部中记录在单位区域上的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在高浓度部中记录在单位区域上的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示意图;图5是基于透过浓度不同的墨液的各个浓度部透过浓度一览表;图6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高浓度墨液以及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图表;图7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高浓度墨液以及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图表;图8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高浓度墨液以及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图表;图9是表示实施例4中的高浓度墨液以及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图表;图10是表示实施例5中的高浓度墨液以及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图表;图11是表示实施例6中的高浓度墨液以及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图表;图12是表示实施例7中的高浓度墨液以及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图表;图13是表示实施例8-1中的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图表;图14是表示实施例8-2中的中浓度墨液以及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图表;图15是表示实施例8-3中的中浓度墨液以及高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图表;图16是表示比较例1中的高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的图表;图17A是表示基于使用比较例2中的高浓度墨液和低浓度墨液,在不叠加的情况下进行记录的灰度表现方法的理想化灰度变化的图表;图17B是表示在图17A所示的灰度表现方法中,偏离一个点进行墨液记录时的灰度变化的图表;图18A是表示基于使用比较例3中的高浓度墨液和低浓度墨液,在不叠加的情况下进行记录的灰度表现方法的理想化灰度变化的图表;图18B是表示在图18A所示的灰度表现方法中,偏离一个点进行墨液记录时的灰度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单位区域1的示意图。单位区域1是以规定大小对进行灰度表现的图像进行分割而成的一个分割区域,例如,在使用打印机来打印图像时,相当于打印机的像素。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透过浓度为0.8的低浓度墨液和透过浓度为1.6的高浓度墨液用作对于同色系透过浓度不同的墨液,对表现从0到2.4的灰度的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用透过浓度表示灰度,称为“透过浓度”。另外,在单位区域1中,为了方便说明而标成格子状的分割线,其实际上是看不到的。
图2~图4是表示利用上述两种墨液表现单位区域1的灰度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单位区域1表现的灰度分成低浓度部、中浓度部、高浓度部这三个区域,图2表示表现低浓度部的灰度的单位区域1A~1D,图3表示表现中浓度部的灰度的单位区域1E~1H,图4表示表现高浓度部的灰度的单位区域1I~1L。特别地,在不需要区别单位区域1A~1L时,仅称为单位区域1。
在图2~图4中,第二段表示以规定的面积率向单位区域1记录低浓度墨液的情况,第三段表示以规定的面积率向单位区域1记录高浓度墨液的情况,第一段表示在单位区域1中叠加第二段的低浓度墨液和第三段的高浓度墨液来进行记录的记录结果。例如,如果对图3的单位区域1F进行说明,则在第二段中表示以100%的面积率记录低浓度墨液的单位区域1F-1,在第三段中表示将规定的面积率的高浓度墨液记录成十字形的单位区域1F-2,第一段表示叠加第二段的低浓度墨液和第三段的高浓度墨液来进行记录的单位区域1F。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用粗格子图案表示低浓度墨液,用细格子图案表示高浓度墨液,用黑色来表示叠加低浓度墨液和高浓度墨液进行记录的状态。叠加记录的部分,实质上是两种墨液的透过浓度相加所得到的透过浓度。
以下,将“记录在单位区域1中”简称为“记录”,将叠加低浓度墨液和高浓度墨液来进行记录了的单位区域1称为“记录结果”。在采用了印刷方法来作为记录方法时,记录结果形成灰度印刷物。另外,在记录结果中,将低浓度墨液和高浓度墨液叠加而记录了的部分称为灰度记录部α,将去除了重复记录部分α的部分称为贝它记录部β。例如,在所述的单位区域1F中,十字形的黑色部分为灰度记录部α,其它部分为贝它记录部β。
另外,在图2~图4中,各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分别以从左向右增高的方式进行排列。例如在图3中,从单位区域1E向单位区域1H,灰度记录部α的面积率增大,透过浓度从单位区域1E向单位区域1H增高。
对各浓度部的灰度表现方法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低浓度部中,通过仅记录低浓度墨液而不记录高浓度墨液的方式来表现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对于利用该方法低浓度部可以表现的透过浓度的范围将在后面加以说明。另外,在低浓度部中,由于不记录高浓度墨液,因此,仅记录了低浓度墨液的部分为灰度记录部α,未记录的部分为贝它记录部β。
在中浓度部中,如图3所示,低浓度墨液作为第一墨液,总是以大致100%的面积率进行记录,高浓度墨液作为第二墨液,对应于应表现的灰度,改变其面积率来进行记录。对于利用该方法中浓度部能够表现的透过浓度的范围将在后面加以说明。
在高浓度部中,如图4所示,高浓度墨液作为第一墨液,总是以100%的面积率进行记录,低浓度墨液作为第二墨液,对应于应表现的灰度,改变其面积率来进行记录。对于利用该方法高浓度部能够表现的透过浓度将在后面加以说明。
下面,对在各浓度部中能够表现的透过浓度的范围进行说明。如果设透过浓度为D,透过率为T,则公知的是透过浓度和透过率的关系一般由“D=-LogT”规定。根据该数学式,在本发明中,在规定范围中有两个透过浓度的情况下,当将一个区域中的面积率设为S0、透过浓度设为D0,将另一区域的面积率设为S1、透过浓度设为D1时,如果具有两个透过浓度的规定范围足够小,则假定规定范围的透过率T=S0×10-D0+S1×10-D1成立。然后,利用下式A来计算预测在规定范围中有两个透过浓度时的该规定范围的透过浓度,当调查与实测值相一致时,则确认式A成立。
透过浓度=-Log(S0×10-D0+S1×10-D1)…式A从而,利用下示的式B来表示具有不同透过浓度的、具有灰度记录部α和贝它记录部β的单位区域1的透过浓度。将灰度记录部α的面积率设为S,将贝它记录部β的面积率设为1-S,将各透过浓度分别设为D1、D0,从上式A得到式B。
透过浓度=-Log(10-D0-S(10-D0-10-D1))…式B由于低浓度部的贝它记录部β是没有记录墨液的部分,因此透过浓度D0为0.0,由于灰度记录部α是记录低浓度墨液的部分,因此透过浓度D1为0.8。因此特别在低浓度部,式B成为式C。
低浓度部浓度=-Log(1-0.84S)…式C另外,由于中浓度部的贝它记录部β是记录低浓度墨液的部分,因此透过浓度D0为0.8,由于灰度记录部α是叠加记录高浓度墨液和低浓度墨液的部分,因此,灰度记录部α的透过浓度D1是高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低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为2.4。因此特别在中浓度部,式B成为式D。
中浓度部浓度=-Log(0.16-0.15S)…式D进而,在高浓度部中,由于贝它记录部β是记录高浓度墨液的部分,因此透过浓度D0为1.6,由于灰度记录部α是叠加记录高浓度墨液和低浓度墨液的部分,因此,其透过浓度如上所述为2.4。从而特别在高浓度部,式B成为式E。
高浓度部浓度=-Log(0.025-0.021S)…式E另外,灰度记录部α的面积率S可在0%~100%的范围内变化,但如上所述,当超过90%时,难以控制面积率,因此,面积率S的上限值最好为95%左右,更优选在90%左右。当使面积率在10%≤S≤90%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各浓度部中的可表现的透过浓度的范围如下所述。
0.04<低浓度<0.610.84<中浓度<1.601.64<高浓度<2.21另外,对于高浓度墨液和低浓度墨液的选择,需要注意不要在各浓度部的边界引起色调跳跃。以图5所示的各个浓度部透过浓度一览表10为例来说明引起色调跳跃的情况的例子。各个浓度部透过浓度一览表10是在将各种透过浓度的墨液用作高浓度墨液和低浓度墨液时,表示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的表。
“低浓度墨液OD设定”一栏表示作为低浓度墨液设定的透过浓度,“高浓度墨液OD设定”一栏表示作为高浓度墨液设定的透过浓度。低浓度部的“下限OD”一栏是作为低浓度部可表现的透过浓度的范围,通过将式C的S设为0而得到。“上限OD”一栏是作为低浓度部可表现的透过浓度的范围的上限,通过将式C的S设为0.9而得到。对于中浓度部,通过式D进行与低浓度部同样的处理,对于高浓度部,通过式E进行与低浓度部同样的处理,则可以得到各个上限和下限。
例如,在各个浓度部透过浓度一览表10中,当高浓度墨液OD设定和低浓度墨液OD设定为1.5时,低浓度部的上限OD和中浓度部的下限OD的差为0.6,在从低浓度部向中浓度部转移时发生色调跳跃。另外,当高浓度墨液OD设定为2.3,低浓度墨液OD设定为0.8时,中浓度部的上限OD和高浓度部的下限OD的差为0.6,在从中浓度部向高浓度部转移时发生色调跳跃。
另一方面,而像在高浓度墨液OD设定为2.0,低浓度墨液OD设定为1.0的情况下,不会在浓度部的边界发生大的色调跳跃。如此,优选选择在浓度部的边界不发生色调跳跃的高浓度墨液和低浓度墨液的组合。另外,浓度部的边界处的浓度差优选在0.1以下。
下面,对于青绿、洋红、黄各种颜色的墨液,在考虑色调跳跃的情况下具体考察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第一墨液和第二墨液的适当组合。对于最大透过浓度,青绿为2.4,洋红为1.5,黄为1.0。
对下述情况进行说明,所述情况是指设黄色中的第一墨液和第二墨液的透过浓度均为0.5,通过第一墨液的面积率变调来对低浓度部进行灰度表现,通过以大致100%的面积率来进行记录的一层第一墨液、和第二墨液的面积率变调来对高浓度部进行灰度表现的情况。另外,所谓一层墨液是指在规定区域以大致100%地记录一次墨液的状态,以下,对应于大致100%地叠加记录的次数而称为两层墨液、三层墨液…。当面积率S在0%≤S≤95%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低浓度部的最大透过浓度为0.46。这是将D0=0.0、S0=0.05、D1=0.5、S1=0.95代入式A而得到的。
高浓度部的最小透过浓度为0.50。这是将D0=0.5、S0=1.0、D1=1.0、S1=0.0代入式A而得到的。因此,透过浓度的差为0.04。如果透过浓度差在0.1以下,则灰度差会非常小,因此,可以得到在各浓度部的边界几乎没有色调跳跃的灰度图像。另外,可以通过两层第一墨液来获得所期望的最大透过浓度1.0。因此,可以判断为作为第一墨液和第二墨液,透过浓度为0.5的墨液适于上述的黄色的灰度表现方法。
对下述情况进行说明,所述情况是指设洋红中的第一墨液的透过浓度为0.5,第二墨液的透过浓度为1.0,通过第一墨液的面积率变调来对低浓度部进行灰度表现,通过以大致100%的面积率来进行记录的一层第一墨液、和第二墨液的面积率变调来对高浓度部进行灰度表现的情况。当面积率S在0%≤S≤95%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低浓度部的最大透过浓度为0.46。这是将D0=0.0、S0=0.05、D1=0.5、S1=0.95代入式A而得到的。
高浓度部的最小透过浓度为0.50。这是将D0=0.5、S0=1.0、D1=1.5、S1=0.0代入式A而得到的。因此,透过浓度的差为0.04。如果透过浓度差在0.1以下,则灰度差会非常小,因此,可以得到在各浓度部的边界几乎没有色调跳跃的灰度图像。进而,通过一层第一墨液和一层第二墨液共计两层墨液、或者通过以大致100%的面积率进行记录的三层第一墨液,可以获得所期望的最大透过浓度1.5。因此,可以判断为作为第一墨液的透过浓度为0.5的墨液、及作为第二墨液的透过浓度为1.0的墨液适于上述的洋红的灰度表现方法。
对下述情况进行说明,所述情况是指设青绿色中的第一墨液的透过浓度为0.6、第二墨液的透过浓度为1.2,通过第一墨液的面积率变调来对低浓度部进行灰度表现,通过以大致100%的面积率来进行记录的一层第一墨液、和第一墨液的面积率变调来对中浓度部进行灰度表现,通过以大致100%的面积率来进行记录的两层第一墨液、或者一层第二墨液和第二墨液层的面积率变调来对高浓度部进行灰度表现的情况。
当面积率S在0%≤S≤95%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低浓度部的最大透过浓度为0.54。这是将D0=0.0、S0=0.05、D1=0.6、S1=0.95代入式A而得到的。中浓度部的最小透过浓度为0.60。这是将D0=0.6、S0=1.0、D1=1.2、S1=0.0代入式A而得到的。从而,低浓度部和中浓度部之间的透过浓度之差为0.06。
中浓度部的最大透过浓度为1.14。这是将D0=0.6、S0=0.05、D1=1.2、S1=0.95代入式A而得到的。高浓度部的最小透过浓度为1.20。这是将D0=1.2、S0=1.0、D1=2.4、S1=0.0代入式A而得到的。从而,中浓度部和高浓度部之间的浓度差为0.06。
如果透过浓度差在0.1以下,则灰度差会非常小,因此,可以得到在各浓度部的边界几乎没有色调跳跃的灰度图像。进而,通过以大致100%的面积率进行记录的两层第一墨液和一层第二墨液共计三层墨液、或者通过以大致100%的面积率进行记录的两层第二墨液,可以获得所期望的最大透过浓度2.4。因此,可以判断为作为第一墨液的透过浓度为0.6的墨液、和作为第二墨液的透过浓度为1.2的墨液适于上述青绿的灰度表现方法。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例如,规定的单位区域不需要是矩形,也可以是圆形、三角形等,只要是对图像进行了分割的规定范围即可。另外,记录墨液的部分也不需要是矩形,只要是按照规定的面积率来进行记录即可,所记录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作为第一墨液和第二墨液,也可以不是透过浓度不同的墨液,而使用相同透过浓度的墨液。
实施例下面,根据实施例来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使用高浓度墨液和低浓度墨液,按照下述要点进行记录。如下所述来设定高浓度墨液和低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改变低浓度墨液或者高浓度墨液的面积率,使得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从0.0开始每0.2变化一次一直到2.0。首先,对应于要表现的透过浓度来改变并记录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接着,将面积率为100%的低浓度墨液、和对应于要表现的透过浓度而改变了面积率的高浓度墨液进行叠加并进行记录,进而,将面积率为100%的高浓度墨液、和对应于要表现的透过浓度而改变了面积率的低浓度墨液进行叠加并进行记录。
<墨液的透过浓度>
高浓度墨液 1.40低浓度墨液 0.60图6的图表20表示了各墨液的面积率相对于以该要点而得到的透过浓度的变化。横轴是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纵轴是墨液的面积率,“Low”表示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High”表示高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图表的观察方法和下述的图表相同。根据图表20可知,相对于透过浓度的变化,面积率保持某种程度的倾斜并不断变化。
(实施例2)使用高浓度墨液和低浓度墨液,按照下述要点进行了记录。将记录结果的灰度变化的范围设为0至2.0,如下所述,使高浓度墨液和低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相同地进行设定。以下,由于透过浓度相同,因此将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墨液简称为墨液。改变墨液的面积率,使得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从0.0开始每0.2变化一次一直到2.0。首先,对应于要表现的透过浓度来改变并记录墨液的面积率,接着,将面积率为100%的墨液、和对应于要表现的透过浓度而改变了面积率的墨液进行叠加并进行记录。
<墨液的透过浓度>
高浓度墨液 1.00低浓度墨液 1.00图7的图表30表示了按照上述要点所获得的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的结果。在图表30中,面积率也是相对于透过浓度的变化而保持某种程度的倾斜并不断变化。
(实施例3)除了将高浓度墨液和低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设定为以下所示的数值外,按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要点来获得记录结果。图8的图表40表示了各墨液的面积率相对于按照该要点而获得的透过浓度的变化。在图表40中,面积率也是相对于透过浓度的变化而保持某种程度的倾斜并不断变化。特别地,如本实施例这样,在墨液的透过浓度之差大时,在从0开始到低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为止的范围、以及超出了高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的范围中,面积率相对于灰度变化的变化变大。
<墨液的透过浓度>
高浓度墨液 0.40低浓度墨液 1.60(实施例4)除了将高浓度墨液和低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设定为以下所示的数值外,按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要点来获得记录结果。图9的图表50表示了面积率相对于按照该要点而获得的透过浓度的变化。在图表50中,面积率也是相对于透过浓度的变化而保持某种程度的倾斜并不断变化。特别地,如本实施例这样,在墨液的透过浓度之差小时,在从超过低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开始到高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为止的范围中,面积率相对于灰度变化的变化变大。
<墨液的透过浓度>
高浓度墨液 1.20低浓度墨液 0.80(实施例5)除了将高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和低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设定为以下所示的数值外,按照和实施例2相同的要点测量了面积率相对于反射浓度的变化。图10的图表60表示了面积率相对于反射浓度的变化。图表60绘出了针对于透过浓度的与图表30相同的曲线。因此,在反射浓度中也和透过浓度相同,面积率也是相对于浓度的变化而保持某种程度的倾斜并不断变化。
<墨液的透过浓度>
高浓度墨液 0.50低浓度墨液 0.50(实施例6)除了将高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和低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设定为以下所示的数值外,按照和实施例4相同的要点测量了面积率相对于反射浓度的变化。图11的图表70表示了面积率相对于反射浓度的变化。图表70绘出了针对于透过浓度的和图表50相同的曲线。因此,在反射浓度中也和透过浓度相同,面积率也是相对于浓度的变化而保持某种程度的倾斜并不断变化。特别地,如本实施例这样,在墨液的透过浓度之差小时,在从超过低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的两倍浓度开始到高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的两倍浓度为止的范围中,面积率相对于灰度变化的变化变大。
<墨液的透过浓度>
高浓度墨液 0.6低浓度墨液 0.4(实施例7)除了将高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和低浓度墨液的透过浓度设定为以下所示的数值外,按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要点测量了面积率相对于反射浓度的变化。图12的图表80表示了面积率相对于反射浓度的变化。图表80绘出了针对于透过浓度的和图表20相同的曲线。因此,在反射浓度中也和透过浓度相同,面积率也是相对于浓度的变化而保持某种程度的倾斜并不断变化。
<墨液的透过浓度>
高浓度墨液 0.70低浓度墨液 0.30(实施例8-1)使用低浓度墨液并按照下述要点进行了记录。尤其将记录结果的灰度变化的范围设为低浓度部的0至1.2,使用了透明浓度为0.6的低浓度墨液。为了使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从0.0开始每0.1变化一次直至1.2,首先,对应于要表现的透过浓度使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从零开始变化并进行记录,透过浓度在0.6以上的部分,对面积率为100%的低浓度墨液和对应于要表现的透过浓度而改变了面积率的低浓度墨液相叠加来进行记录。图13的图表90-1表示了按照该要点而得到的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的结果。图表90-1所示的两条曲线均表示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在灰度0.0~1.2的范围中,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缓慢变化。
(实施例8-2)使用低浓度墨液和中浓度墨液并按照下述要点进行了记录。尤其将记录结果的灰度变化的范围设为中浓度部的1.2至1.8,使用了透过浓度为1.2的中浓度墨液和透明浓度为0.6的低浓度墨液。将面积率为100%的中浓度墨液和对应于要表现的浓度而改变面积率的低浓度墨液相叠加来进行了记录,使得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从1.2开始每0.1变化一次直至1.8。图14的图表90-2表示了按照该要点而得到的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的结果。“Low”表示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Mid”表示中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在灰度1.2~1.8的范围中,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缓慢变化。
(实施例8-3)使用中浓度墨液和高浓度墨液按照下述要点进行了记录。将记录结果的灰度变化的范围特别设为高浓度部的1.8至3.0,使用了透过浓度为1.8的高浓度墨液和透过浓度为1.2的中浓度墨液。将面积率为100%的高浓度墨液和对应于要表现的浓度而改变了面积率的中浓度墨液相叠加来进行记录,使得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从1.8开始每0.1变化一次直至3.0。图15的图表90-3表示了按照该要点而得到的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的结果。“High”表示高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Mid”表示中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在灰度1.8~3.0的范围中,中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缓慢变化。
(比较例1)使用一种墨液按照下述要点进行了记录。仅使用透过浓度为2.0的高浓度墨液,改变高浓度墨液的面积率,使得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从0.0开始每0.2变化一次直至2.0。图16的图表100表示了按照该要点而得到的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的结果。当透过浓度超过1.0时,相对于透过浓度的变化、面积率的变化非常小,由此可知透过浓度在1.0~1.2时难以控制面积率。
(比较例2)使用透过浓度为0.6的低浓度墨液和透过浓度为2.0的高浓度墨液,按照下述要点进行了记录。图17A的图表110表示下述状况在使用两种墨液进行表现的浓度范围中,以相互不叠加且相互的面积率之和为100%的方式来改变面积率,由此来理想化地表现灰度变化的状况。图17B的图表120表示了按照该面积率的变化,墨液的记录偏离一个点(one dot)进行记录时的灰度变化的状况。面积率的变化相比于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为1.0~2.0的范围,在透过浓度为0.6~1.0的范围内的变化大,透过浓度的变化相对于面积率的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而,以不叠加两种墨液的方式进行的灰度表现方法,仅通过使记录位置偏离一个点是无法得到所期望的灰度变化的。
(比较例3)使用透过浓度为1.0的低浓度墨液和透过浓度为2.0的高浓度墨液,按照下述要点进行了记录。图18A的图表130表示下述状况在使用两种墨液进行表现的浓度范围中,以相互不叠加且相互的面积率之和为100%的方式来改变面积率,由此来理想化地表现灰度变化的状况。图18B的图表140表示了按照该面积率的变化,墨液的记录偏离一个点进行记录时的灰度变化的状况。面积率的变化相比于记录结果的透过浓度为1.2~2.0的范围,在透过浓度为0.8~1.2的范围内的变化大,透过浓度的变化相对于面积率的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进而,在透过浓度为0.8~1.2的范围中,透过浓度的变化和面积率的变化不成比例。从而,和比较例2相同,以不叠加两种墨液的方式进行的灰度表现方法,仅通过使记录位置偏离一个点是无法得到所期望的灰度变化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灰度表现方法,通过改变记录在每一规定的单位区域中的墨液的面积率,来表现所述单位区域的灰度,其中,通过叠加相对于所述单位区域以大致100%的面积率进行记录的第一墨液、和所述面积率变化的第二墨液,并将它们记录于所述单位区域,由此表现所述单位区域的灰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度表现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墨液和所述第二墨液色系相同,但透过浓度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灰度表现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墨液的面积率在0%~90%的范围内变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灰度表现方法,其中,所述单位区域的灰度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由低浓度部、中浓度部、以及高浓度部构成,通过所述浓度不同的墨液中的、浓度相对低的低浓度墨液的面积率的变化,来表现被包含在所述低浓度部中的灰度,将所述低浓度墨液作为第一墨液,将浓度相对高的高浓度墨液作为第二墨液,来表现被包含在所述中浓度部中的灰度,将所述高浓度墨液作为第一墨液,将所述低浓度墨液作为第二墨液,来表现被包含在所述高浓度部中的灰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灰度表现方法,其中,分别使用使所述低浓度部、所述中浓度部、以及所述高浓度部的在各自边界上的灰度的变化在规定范围内的所述第一墨液及所述第二墨液。
6.一种灰度印刷物,通过改变印刷在每一规定的单位区域中的墨液的面积率,来表现所述单位区域的灰度,其中,通过叠加相对于所述单位区域以大致100%的面积率进行印刷的第一墨液、和所述面积率变化的第二墨液,并将它们印刷于所述单位区域,由此表现所述单位区域的灰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可以高质量地表现宽的灰度范围的灰度表现方法。该灰度表现方法通过改变记录在每一规定的单位区域(1)中的墨液的面积率,来表现单位区域(1)的灰度,通过叠加相对于单位区域(1)以大致100%的面积率进行记录的第一墨液、和面积率变化的第二墨液,并将它们记录于单位区域(1),由此表现单位区域的灰度。
文档编号B41J2/205GK101031430SQ200580033359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日
发明者田村仁彦, 上洼义德, 大久保隆幸 申请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