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96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尤其是用于报纸印 刷和半商业印刷的印刷机设备。 '背景技术在DE 102 38 010 A1中披露了一种印刷机,该印刷机具有用于报纸 印刷的印刷单元和半商业生产的印刷单元,通过所述印刷单元,在一个具 有报纸折页装置和插图折页装置的共用的折页装置上进行生产。在WO 2004/024448 Al中披露了一种印刷机,所述印刷机具有多个印 刷单元、至少一个烘干装置和一个折页装置,其中印刷单元以其滚筒的轴 向为基准相邻设置。在由印刷单元到一个具有三个相邻的折页三角板的三 角板结构的纸带路径的水平投影具有成90。的转弯。在WO 03/031182 Al中披露了一种用于报纸生产的具有多个印刷塔 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印刷塔设置在与印刷塔的印刷滚筒的轴向垂直的机器 定线上,即所述印刷机为所谓的直线机器。在直线输送方式下,所配置的 折页三角板结构的折页三角板的纸带输入方向同样地沿着或至少平行于 机器定线伸展。在DE 40 12 396 Al中披露了两个机器线列,所述两个机器线列分别 具有多个相邻设置的、被纸带前后穿过的印刷装置,其中的一个印刷机的 附加装置可以通过纸带的转送被另一个印刷机所用。在US 19 72 506 A中披露了一种具有多个相邻设置的印刷装置以及 一个在一条直线上的三角板结构的印刷机。在与第一个印刷机定线成90 °偏置的印刷装置上经多色印刷后的分纸带被输送到所述第一个印刷机 的三角板结构上。在后公开的DE 20 2005 010 058 Ul或EP 16 83 634 Al中披露了一种
具有两个印刷机分系统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印刷机分系统的构成各不相 同,以满足在所述承印材料带上能够完成各种印刷页码数不同的印刷。在由荷尔穆特.基普汉所著、斯普灵格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印刷 媒体技术手册》中的第357和358页中,记载有关于具有热固式机器线列 /冷固式机器线列组合的印刷机或印刷机设备的例子。在由亚力山大.布劳恩所著、普雷格拉夫出版社于1960年出版的出 版物《报纸印刷及插图印刷图集》的第152页中记载有一种印刷机,所述 印刷机具有四个印版宽度的印刷装置以及一个在其后设置有折页装置的 双幅宽的三角板结构,其中在与第一个印刷机成90°偏置的印刷装置上 所印刷的单页宽的纸带,通过一个换向或插入机器可以被输送到前面所提 及的印刷机的折页装置中。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特别是用于各种可变生产的印刷机设备。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以实现。本发明的优点特别在于,将一种印刷机例如报纸印刷机设计为用于将所述印刷机除了纯粹的报纸生产,还可以生产混合产品,和/或将报纸产品通过来自另一个印刷机的产品层或部分产品来提高价值。通过不同种类印刷机、或印刷单元的组合,能够满足对于产品多样性以及质量的要求。产品层从报纸印刷机纵向侧面的插入,通过将来自一个印刷单元、例如半商业印刷单元的纸带,同来自另一个印刷单元、例如报纸印刷单元的纸带流的混合,保证了更好的变化性。例如将热固式和冷固式纸带和/或 来自具有不同宽度和/或圆周和/或不同印刷方法的印刷单元的纸带的结合变得非常的灵活。所述第二印刷机从侧面输入的纸带或分纸带几乎在任意 位置转入到产品中。第二印刷机的印刷单元采用侧面的或者甚至垂直设置的实施方式使 得、例如对于报纸和(半)商业产品的同时生产可以相互间独立地不受限 制地成为可能,因为与纯粹的线性机器相反,其中来自两个印刷机的纸带 不在同一条流线上运行,相互不阻碍。例如作为热固式机器和冷固式机器 构成的印刷机可以实际上"无副作用地"可选择地作为完全的自主的印刷 机工作。


下面将对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中示出图1为印刷机设备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在a)报纸印刷和在b)小报印刷工作方式下的印版滚筒安装 示意图;图3为印刷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a), b)和c);图4为印刷机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a), b)和c);图5为印刷机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印刷机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三角板结构的示意图;图8为三角板结构的其它示意图;图9为具有多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机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印刷机设备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a), b), c)和d);图11为根据图10的印刷机设备的生产或纸带引导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a), b), c), d)禾口e);图12为根据图10的印刷机设备的生产或纸带引导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a), b), c), d)禾口e);图13为具有多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机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4为具有多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机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5为根据图14的印刷机设备的正视示意图;图16为根据图14在报纸印刷机的印刷单元的高度穿过印刷机设备的 截面图,但是为了更好的综缆,没有示意出在该整体图中位于背景中的折 页装置;图17为根据图14在报纸印刷机的换向装置的高度穿过印刷机设备的 截面图,但是为了更好的综缆,没有示意出同热固式印刷单元相配合的巻筒纸更换装置;图18为印刷机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19为根据图18的印刷机设备的正视示意图;图20为根据图18的三角板结构的示意图;图21为印刷机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2为根据图21的印刷机设备的正视示意图;图23为根据图21的印刷机设备的印刷单元的侧视图;图24为将纸带引导到折页三角板用于生产弹出产品(Pop-up-Productes)的示意图a), b)禾口 c);图25为将纸带引导到折页三角板用于生产弹出产品(Pop-up-Productes)的示意图a), b);图26印刷机设备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a), b);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印刷机设备的俯视示意图,其中在第一印刷机Ol的一个或多 个第一类印刷单元02 (或第一印刷单元02)的旁侧还具有第二印刷机31 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类印刷单元03 (例如第二印刷单元)。此处的第一和第 二印刷单元02; 03以下面所详细表述的方式在侧面、特别是例如相互间 成角度定位。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两种类型的印刷单元02; 03其实可以相同。 在此种情形下,所述两种类型的印刷单元采用同一种下面所述的印刷方法 (见下文),具有或不设置烘干支持装置15以及具有相同尺寸(长度/圆 周)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04; 14 (见下文)。从产品构成的角度考虑,特别有益之处在于,如果两种类型的印刷单 元02; 03各根据所需而相互不同。例如,两种类型的印刷单元02; 03或印刷机01; 31可以根据印刷方 法相互区别。即可以例如将一种类型的所述印刷单元02用于胶印、用于 直接印刷、用于柔印的印刷单元或用于无压印刷方法(不使用印版的印刷 方式或没有作用在承印材料上的印刷滚筒的机械作用的着色,例如在感光
纸张上的印刷、喷墨印刷或激光印刷)构成,并且所述印刷机Ol随相应 的印刷方式而变化。另一种类型的印刷单元03则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上述的另一种印刷方式。例如,可以使其中的一个印刷机01,特别是作为报 纸印刷机01,以胶印印刷单元构成,而另一个印刷机具有一个或多个直接印刷单元或用于柔印的印刷单元或用于无压印刷方法的印刷单元。也可以是印刷机Ol为具有胶印印刷单元的报纸印刷机Ol,而另一个印刷机31 为具有零星印件印刷的胶印印刷单元(即印刷装置具有后设烘干装置的基 本上水平的用于高质量的商业印刷的纸带路径)构成,或作为零星印件印 刷机成。所述两种类型的印刷单元02; 03或印刷机01; 31除了根据上述的印 刷方式不同外还可以另外通过以下方面有所区别,即所述印刷机01; 31 的其中之一对于新印刷的纸带进行烘干,即为"热固"方式(对于术语"热 固"的应用后面相同),另一个印刷机不进行烘干,即为"冷固"方式运 行。所述以热固方式运行的印刷机31; 01因而具有相应的烘干支持设备15,例如烘干装置15,而所属的印刷单元03; 02上具有相应的经变更的 设备和/或附加装置(见后面)。最好还可以由一个印刷机Ol、尤其是配备有纯粹用于报纸印刷和/或冷固式印刷的(胶印)印刷单元(简称冷固式印刷单元02)印刷机01作为报纸印刷机01构成,而另一个印刷机31具 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半商业印刷和/或"热固式印刷"的胶印印刷单元(简 称热固式印刷单元03)以及用于烘干支持的装置15。"热固"的范畴不仅 限于以加热的方式对纸带进行烘干,而是包括相对于冷固的、通过其余方 法支持烘干的装置,如紫外烘干装置或红外烘干装置。所述两种类型的印刷单元02; 03或印刷机01; 31除了根据上述的印 刷方式和/或针对烘干不同外还可以另外通过以下方面有所区别,即两种 类型的印刷单元02; 03以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04; 14、例如为印版滚筒04; 14 (见下文)的用于印刷的最大作用长度和/或周长来相互区分。即所述印刷单元可以采用等于同样规格的、例如报纸页的宽幅规格的不同的印刷页数量的长度和/或周长,或在印版滚筒04; 14上装有相应数量的印 刷页。例如,第一类印刷单元02; 03的印刷滚筒04; 14可以设置为4个 印刷页宽、尤其是4个报纸页宽("双幅"),并且至少所述印版滚筒04具
有相当于两个印刷页长度("双周")的周长、尤其是两个报纸页长度("双 周")的周长,即所谓的"4/2"实施方式,而所述的另一种类型的印刷单元03; 02以4 (长度)/1 (印版滚筒14; 04的周长至少为)实施方式、 以2/2 ("单幅"和"双周")实施方式、或6/2 ("三幅"和"双周")实施 方式。在采用单周的实施方式下,同所述"单周"印版滚筒04; 14配合 的印刷滚筒06; 16、例如转印滚筒06; 16 (见下文)也可以为双周构成。 原则上一个所述印刷机01; 31可以采用2/1 ("单幅"和"单周")、2/2 ("单 幅"和"双周")、4/1 ("双幅"和"单周")、4/2 ("双幅"和"双周")、 6/1 ("三幅"和"单周")、6/2 ("三幅"和"双周")中一种结构的实施方式,而另一个所述印刷机31; 01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同第一个印刷机所采用的结构不同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是一种较宽的印刷单元、例如双幅印刷单元02为单周结构(4/1方式),而所述第二类印刷单元03为单幅双周 结构(2/2方式)的实施方式。 一般地可以表示为,在所涉及的印刷单元 02; 03的印版滚筒04; 14的x/y实施方式下,在所述滚筒的长度方向上 并列载有数量为x、在圆周方向上具有数量为y的相应规格的印刷图像(或 各具有一个印刷图像的印版数、例如印刷版数),例如为小报页规格或报 纸规格,特别是宽幅的报纸规格。在根据圆周的不同对于印刷机01; 31的结构进行选择时,即选择单 周长或双周长时,从因产品转换而交换印版、和/或完成放置产品的侧面 移动、和/或机器高度的角度考虑,最好釆用单周长实施方式(如2/1, 4/1, 或6/l);而采用双周长(例如2/2, 4/2, 6/2)实施方式则在考虑到收集作 业时最大可生产的产品厚度方面有利。从长度方向相邻设置的印刷页的角 度出发,则所得产品厚度和/或具有的效率为决定的标准。例如,如果在 混合产品中只有少数的特别层,并且在所述印刷机例如第二印刷机03单 一生产中仅仅为需要小圆周的产品,则可以例如采用只是单幅宽的实施方 式满足所需。这样就使得所述两种类型的印刷单元02; 03有目的地采用 各种不同的宽度、和/或基于不同的圆周实施方式以适应某种特定的产品 组成的要求。在印刷单元02; 03之一或印刷机01; 31之一为三幅宽(6/1或6/2) 时,可以在六个印刷页宽的转印滚筒06; 16上分别设有覆盖其全长的、 两个三页面宽或三个双页面宽(未示出)的印刷布、尤其是具有尺寸稳定 的支架板的、例如金属板、和具有弹性的和/或可压缩的涂层的金属印刷布。为了有益于丰富变化种类(弹出生产(Pop-up-Production),不同纸带 宽度),最好在长度方向上并列设有两个三页宽的橡皮布。橡皮布可以分 别在整个滚筒圆周上,和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多个时、在圆周方向上相互交 错设置。多个第一类印刷单元02,例如多个"纯粹的"冷固式印刷单元(02), 和/或至少一个第一类印刷单元02,例如冷固式印刷单元02和三角板结构 07以所谓直线机器Ol的方式设置、即设置在一条与所述印刷单元的印刷 滚筒04; 06的轴线垂直的共同的机器定线Ml上。在图中所示的机器定线 Ml,在一个将所述印刷滚筒04; 06在长度方向上半分的对称面的之上延 伸,并因这样的特征也可以被表示为机器中定线M1。在多个第一类印刷 单元02为直线设置方式时,还可以在所述机器定线Ml上附加至少一个 与所述印刷单元02中的一个印刷单元配合的三角板结构07 ("直线导向 方式")。所述印刷滚筒04; 06在胶印印刷时,例如为印版滚筒04 (提供 图像的印刷滚筒04)和转印滚筒06。在所述三角板结构07之后设置折页 装置08,例如对于以报纸印刷机01构成的印刷机01后设冷固式折页装 置08。三角板结构07具有一个或多个折页三角板09,所述折页三角板优 选设置方式为,使得输送到所述折页三角板09上的承印材料带11,例如 纸带11,简称纸带11具有一个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输送方向Tl,所述输送 方向Tl沿着或平行于第一印刷机01的机器定线Ml延伸,即在第一类印 刷单元02中被印刷的纸带11可以采用所谓直线导向方式被引导到折页三 角板09上。所述全部以直线机器01构成的第一印刷机01、或具有至少 一个印刷单元02和一个所配属的三角板结构07的一段也可以被表示为 (第一)机器线列30。所述第一印刷机01优选具有多组相邻的印刷单元02,在所述印刷单 元之间分别设置一个或两个三角板结构07。通过这种可以有选择地通过 各组交叉的方式,在第一印刷机01上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例如报纸生 产),同时在另一个印刷机31上即可以生产混合产品中的个别的产品段, 也可以生产例如具有更高质量和/或较小规模和/或较小版次的单独产品。
在所述印刷机设备中,原则上可以采用上述两种不同的印刷单元02; 03或印刷机01; 31的任意一组上述的组合。但是所述第一印刷机的印刷单元02优选为印刷塔02,所述印刷塔02最好具有两个相叠的H-印刷单 元或两个相叠的卫星印刷单元。原则上所述印刷塔02还可以具有用于双 面印刷的四个二元印刷装置。纸带11在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印刷单元 02的印刷位置之间基本上竖直延伸。如图中所示的所述第二印刷机31或机器线列30的机器定线M2沿着 一个将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3的印刷滚筒14; 16的长度平分的对称面之上 延伸,因该特征而将所述机器定线M2命名为机器中定线M2。在将一个印刷机Ol以"纯粹的"报纸印刷机Ol构成的有益实施方式 下,所述印刷机01具有用于报纸印刷的第一类冷固式印刷单元02。在冷 固式的印刷单元02、尤其是用于报纸印刷构成的印刷单元02中,以印版 滚筒04构成的印刷滚筒04具有,例如在其圆周上从长度方向看具有多个 印版28 (图2(a)),所述印版在轴向上既可以只装有一个报纸页的印刷图 像(单印版28,此处未示出)、也可以最多装有两个(宽幅印版)报纸页 的印刷图像,在印版滚筒04的圆周方向上看、分别载有仅仅一个所述印 刷图像。因此如图2a)中所示,印版滚筒04在轴向上载有相邻的四个印 版28,以及在采用双倍大的印版滚筒04时,在圆周方向上,例如具有分 别具有一个印刷页的两个印版28。单倍的印版滚筒04在圆周方向上仅 仅具有一个此类印版28。所述单印版28能够单独地、或者通过具有两个 印刷页宽度的宽幅印版成对地设置。所述冷固式印刷单元02的印版滚筒 04在此处具有,例如,(单倍的印版滚筒04)在其圆周上具有一个、或(双 倍的印版滚筒04)具有两个、在长度方向上前后排列的、在整个用于印 刷的有效长度上所延伸的、用于接纳所述印版28的槽。此外,所述冷固 印刷单元02的印版滚筒04还具有、例如用于四个印版28的侧面对准的 装置(例如规矩或轴向作用止挡)。用于四个印刷页的具有相邻的四个印 刷页或印版28和四个轴向作用止挡的所述印版滚筒04的上述构成方式, 可以应用到在具有相邻的六个印刷页滚筒04上,相应地具有六个印版28 和六个轴向作用止挡。一个以冷固式印刷单元02构成的印刷单元02,具有图中未示出的用
于给所述印版28着色的输墨装置,所述输墨装置被装有冷固式油墨或以 冷固式油墨工作。所述冷固式油墨的特点是具有特殊的助剂(例如,交联 剂,蜡胶组分,矿物填料),所述助剂使得被印刷的纸带ll的干燥通过油 墨进入到纸张中得以实现。这些尤其通过冷固式油墨以及所应用纸张的特 殊的组合来实现。通过冷固式印刷单元02被引导的纸带11优选采用由未涂布或最高涂 布重量为20g/m2 、特别是10g/m2的轻微涂布的纸张构成。在第一印刷机采用用于报纸印刷的冷固式印刷机的实施方式下,与所 述第一印刷机01和在所述机器线列Ml中设置的三角板结构07以直线导 向方式配合的折页装置08、例如以报纸折页装置08构成。所述以报纸折 页装置08构成的折页装置08,具有一个或两个折页机,例如,以单幅折 页机或双幅折页机构成。所述折页装置08还可以具有多个单独的折页机。 所述以报纸折页装置构成的折页装置08的折页机,具有例如裁切滚筒、 运输滚筒、 一个折页板滚筒以及必要时一个叶轮。特别是在用于构成半商 业产品的折页装置时,可以选择另外附加第二横折的装置。所述折页装置 08的折页装置最好通过至少一个驱动电机独立于印刷单元02地旋转地被 驱动。用于(半)商业印刷的热固式印刷单元03的由印版滚筒14构成的印 刷滚筒14,例如可以在其圆周上从长度方向上看、最好仅仅设置一个、 最多设置两个印版29。所述印版29从轴向上看、例如至少具有三个(在 长度方向上具有两个印版时)或者六个(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仅一个印版 29时)例如小报型印页(例如杂志页或电话薄页)的印刷图像,在印版 滚筒14的圆周方向上分别具有多个,例如至少载有四个所述印刷图像。 因此如图2 (b)所示,所述印版滚筒14在被展开的圆周上无论是在轴向 上还是在圆周方向上看都只有一个印版29,所述印版例如相邻地载有六 个、并且在圆周方向上载有四个以小报规格的印页(例如杂志规格或电话 薄规格)。如果釆用将两个全周长的印版29在印版滚筒14上相邻设置, 则所述印版29例如分别具有三个相邻的小报格式的印刷页。为此所述热 固式印刷单元03的印版滚筒14,具有例如在其圆周上的长度方向上、在 整个用于印刷的有效长度上延伸的、用于接纳印版29的槽。此外,所述
热固式印刷单元03的印版滚筒14还具有例如用于一个或两个印版29侧面相互对准的装置(例如一个或多个规矩或轴向作用止挡)。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以热固式工作的印刷单元03对于其印版滚筒 14,可以采用同冷固式印刷单元03的印版滚筒04相应地构成,并且在所 述印版滚筒的圆周上的轴向载有与印刷页的数量相应的数量的印版,例如 单个印版。在双幅宽印刷单元03时,例如轴向相邻四个,在三幅宽印刷 单元03时,例如六个具有例如报纸格式的印刷页的印版。所述热固式印刷单元03的印版滚筒14,例如可以具有有效滚筒宽度, 即能够用于材料带21、例如纸带21、简称带21的印刷的滚筒宽度,所述 滚筒宽度至少等于具有在报纸印刷机01印刷规格的相应数量的报纸页。所述热固式印刷单元03具有一个图中没有示意出的用于为印版29 着色的输墨装置,所述输墨装置被装有热固式油墨或由热固式油墨至少以 一种工作方式(热固式运行)工作。所述热固式油墨的特征是具有特殊的 油类,例如,矿物油类,所述矿物油类在热作用下交联并且所述被印刷的 纸带21被烘干。矿物油类例如沸腾范围在22(TC—32(rC。所述矿物油类 占油墨重量百分比的25至40% 。因为此处油墨不需要压入到纸张中以实 现干燥,因此还可以使用具有更加封闭气孔的纸张表面用于印刷。在热固工作方式下通过所述热固式印刷单元03引导的纸带21优选被 上光禾n/或以涂布重量大于10g/m2例如、至少为15g/m2的强涂布纸张。 所述纸张可以借助于中等或高质量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于40g/m2,例如在 55 — 90g/m2,尤其是在大于50g/m2的范围构成。与此相反,可以使在冷 固工作方式下被引导的纸张以在单位面积重量小于50g/m2,特别是在小 于40g/m2的范围构成为有益。但是所述热固式印刷单元03优选能够可以有选择地以热固式或冷固 式工作方式工作,其中所述印刷单元例如以第一种工作方式用于热固式油 墨和/或强涂布纸张,并且以第二种工作方式用于冷固式油墨和/或无涂布 或略微涂布的纸张。在所述冷固式工作方式中,所述烘干装置15处于非 工作状态被穿行,或者如图16和图17实线所示,在被改变的走纸方式下 被绕行。机器线列25的印刷单元03、特别是作为所述热固式机器线列25的
印刷单元03、和/或所述作为热固式和/或半商业印刷构成的第二印刷机31的印刷单元03,例如以印刷塔03构成,所述印刷塔03优选具有四个相 叠的用于双面印刷的二元印刷装置的、例如所谓桥式或n印刷单元。所述 印刷塔03原则上也可以具有两个相叠的H型印刷单元或两个相叠的卫星 型印刷单元或由此构成。如果第二印刷机31由零星印品印刷机构成,则所述印刷单元03具有 胶印二元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具有四个上下设置的印刷滚筒14; 16, 以及比较昂贵的输墨装置,例如具有两列拥有至少三个位于辊组中的匀墨 辊的辊输墨装置。所述印版滚筒14为例如采用与前面所述的热固式印刷 装置类似的以及具有贯通能够收纳足够达到整个宽度的印版29的紧固 槽。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零星印刷品印刷单元采用热固式油墨工作而 且所述印刷机具有烘干装置15。在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类的印刷单元03、例如热固式印刷单元03、 或热固式机器线列25的一个或多个印刷单元03之后设置折页装置18、 例如热固式折页装置18。(用于半商业产品的)热固式折页装置18最好 附加裁切滚筒、运输滚筒以及折页滚筒等附加设备,例如用于第二纵折和 /或第二横折和/或装订机和/或犁式折页装置。从平面图(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的印刷单元03 在第一印刷单元02的定线的侧面相邻设置。其原因在于,从平面图上看, 至少所述印刷单元03的印刷位置41位于通过所述印刷滚筒04; 06的有 效作用长度或所述第一印刷单元01的最大纸带宽度所构成的定线之外。 通过下面所述方式,可以简单地将通过第二类的印刷单元03的印刷的纸 带21从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机器定线Ml输送到第一印刷机 01的纸带11或分纸带的纸带流中。 一条经过所述第二类印刷单元03印 刷、并被输送到所述第一印刷单元01的纸带21的水平投影的运输方向 T2、与所述第一印刷机Ol的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印刷机定线M1成90。。特别是为了紧凑以及考虑到必要的方向变换的数量,最好将至少一个 第二类的印刷单元03同所述的第一类的印刷单元02或第一印刷机01成 角度、尤其是成直角设置。所述第二类的印刷单元03的印刷滚筒14; 16 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同所述第一类的印刷单元02的印刷滚筒04; 06的旋 转轴垂直。此处的用语"垂直"所表达的意思并非是所述两个轴线的虚拟 延长线必须直交,而是也可以允许稍有偏移。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类的印刷单元03的印刷滚筒14; 16的轴向的机器定线M2上,可以设置不仅一个所述第二类的(以线性机器方式的)印刷 单元03,还可以是多个第二类印刷单元03 (由虚线部分示出的第二个印 刷单元03)或至少一个印刷单元03和烘干装置15和/或其它的附加设备, 如冷却辊和/或涂装装置。按照此类方式在机器定线M2上设置的一个或 多个印刷单元03,例如还具有附加的烘干装置15等,以下用机器线列25 表示,特别情况下还可以用热固式机器线列25来表示。所述机器定线M2和/或根据需要设置的烘干装置的通过方向例如基本上同所述机器定线 Ml相垂直。在所述第一印刷机Ol的线性设置下,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3 的印刷滚筒14; 16的轴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机器定线 Ml延伸。在第一印刷机01的机器定线Ml上具有上部结构05,所述上部结构 05具有至少一个换向装置10。所述换向装置10的构成方式使得,经所述 第二印刷单元03或第二印刷机31输入的纸带21能够转90°到所述第一 印刷机01的纸带11或分纸带的流线上。换言之,借助于换向装置10, 在输送方向T2上运动的第二印刷机31的纸带21能够转90°后变向为同 第一印刷机01的机器定线M1向平行的方向T1并能够被引导到所述第一 印刷机Ol的三角板结构07上。通过上述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印刷机01; 31或印刷单元02; 03以及所 述换向装置10的侧面的例如成角度的设置,由此在所述第一印刷机Ol的 三角板结构07上、除了第一类印刷单元02之外还可以至少通过一个纸带 21或分纸带的转入的方式,再配置或可以再配置第二类印刷单元03例如 热固式印刷单元03。所述的换向装置10既可以在分别生产中作为所述第一印刷机01所配 属设置的第一印刷机的上部结构05的换向装置10来看待,最好还可以给 所述第一印刷机01另外附加上一个、没有被示出的在上部结构05中所配 属的换向装置,用来使在第一印刷机Ol输送的纸带11或分纸带11.1; 11.2; 11.3可以分别各不相同地转向同机器定线M1平行的定线方向。同样的,
所述第二印刷机31在其上部结构39中,通过换向装置IO得以进行不同 的换向,所述不同的换向使得在第二印刷机31输送的纸带21或分纸带 21.1; 21.2分别转向同所述机器定线M2平行的各不相同的定线方向(见 下文)。如图1所示,对于所述两个印刷机01; 31,除了所述三角板结构07 外,还设置有另一个三角板结构17,所述三角板结构17的设置方式使得 在所述印刷机设备的工作方式下,能够实现在分别生产时使用所述的一个 印刷机01到所述的一个三角板结构07上,而使用所述的另一个印刷机 31到所述的另一个三角板结构17上。如上面所述,通过至少一个换向装 置IO可以将所述印刷机设备转变为的另外一种工作方式,将来自所述两个印刷机01; 31的纸带11; 21或分纸带11.1; 11.2; 11.3; 21.1; 21.2一起引导到三角板结构07; 17上。所述两个三角板结构07; 17分别根据机器宽度(即所述最大的用于 印刷的纸带宽度、和/或在所述两个印刷机01; 31或所述两个印刷单元02; 03的印刷滚筒04; 06; 14; 16的轴向上所具有的页面数量(例如报纸页),具有相同或不同数量的在水平方向上以三角板组相邻设置的折页三角板09; 19、和/或分别根据所述两个印刷机在分别生产中优先生产的产品,对于折页三角板采用同样的或不同的有效作用宽度(三角板规格)。例如可以为,所述三角板结构17; 07中的一个三角板结构具有由两个折页三 角板19; 09相邻设置的折页三角板组,而所述另一个三角板结构17; 07 具有由三个折页三角板19; 09构成的三角板组,所述折页三角板分别具有相同的有效作用宽度(相同的三角板规格)(图l)。也可以釆用一个三角板结构17; 07具有一组由两个或三个具有第一有效作用宽度的折页三 角板19; 09 (第一三角板规格),而另一个三角板结构17; 07具有一组由一个或二个分别具有不同有效作用宽度、比如更大的有效作用宽度(第二三角板规格)的折页三角板19; 09。所述三角板结构17; 07可以根据 所需在折页三角板19; 09的数量和/或有效作用宽度加以区别。此处关于 所述折页三角板19; 09的有效作用宽度或三角板规格,是指折页三角板 19; 09在输入区域内的与输入的(分)纸带ll; 21横切的宽度。例如, 所述有效作用宽度等于利用所述折页三角板19; 09折页的分纸带的最大20 宽度,还分别同折页的印刷页规格,原则上同具有相应规格的宽度的两个 印刷页的分纸带相对应。在具有多幅宽的印刷机中,即例如为双幅宽或三幅宽的印刷单元02;03时,在所述印刷单元02; 03,以及分别与所述印刷单元配合的三角板 结构17; 07之间的纸带通路上,具有纵切装置34; 36。在以n幅或m幅 的宽度(n,m二l, 2, 3,...)实施的印刷单元02; 03中,所述印版滚筒 04; 14例如具有在轴向上的相邻的2t或2*111相邻的具有一定规格的印 刷页,特别是具有报纸规格的印刷页,所述纵切装置34; 36的构成,使 得通过所述印刷单元02, 03印刷的纸带11; 21至少被纵切成n或m个分纸带11.1; 11.2; 11.3或21.1; 21.2。原则上所述各个纵切装置34; 36能够在走纸路径上设置在所述换向 装置10的上游或下游。在前一种情形下,己经狭窄的分纸带11.1; 11.2; 11.3或21.1; 21.2通过导向辊13; 20和/或换向装置IO被输送到所述三 角板09; 19。在第二种情形下,当所述多幅带宽的纸带ll; 21或多幅带 宽的分纸带ll.l; 11.2; 11.3或21.1; 21.2不是采用直线引导而是转向到 所述的另一个印刷机01; 31的机器定线M1;M2时,对于多幅宽的纸带 11; 21需要"多幅宽"的转向杆(32见下文)。还可以采用的方式为,在 至少一个所述印刷机01; 31 (或者也可以是两个印刷机)时,在所述印 刷单元02; 03与所述换向装置10之间具有纵切装置34; 36,以及在所 述换向装置10与三角板结构17; 07之间具有第二纵切装置34' ;36'(虚 线示意)。在此种情形下,纸带ll; 21能够在直线走纸的方式下在所述三 角板结构07; 17的近前被裁切为所述三角板宽度的分纸带11.1; 11.2; 11.3 或21.1; 21.2,同时在成角度的纸带引导或混合生产的工作方式下,可以 将转向到所述的另一个机器线列25; 30的纸带11.1; 11.2; 11.3或21.1;21.2在换向装置10之前被裁切。在一种实施方式下,所述换向装置io的构成,可以使得在需要时可以将仅仅来自一个所述印刷机31; 01中的纸带21; ll引导到另一个印刷机01的三角板结构07上。在另一种所述换向装置10的有益实施方式下, 所述换向装置10的构成能够可以有选择地、或同时地、不仅将一个而且 多个纸带21 (或分纸带)由所述第二印刷机31引导到所述第一印刷机Ol
的三角板结构07以及相反地、 一个或多个纸带ll (或分纸带)由所述第一印刷机Ol引导到所述第二印刷机31的三角板结构17上。在一种有益的实施方式下(图1),所述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机器线 列01; 31或机器线列25; 30分别以印刷机01; 30为用于直线输送方式 的所印刷的纸带lh 21而设计。即三角板结构07; 17优选采用如下方式定位,使得被输入到所述折页三角板09; 19的材料带11; 21具有在水平投影的输送方向Tl; T2,所述输送方向Tl; T2沿着或平行于相应的机器 线列25; 30的机器定线M1; M2延伸。g卩,不仅在第一类的印刷单元02 所印刷的纸带11,而且在第二类的印刷单元03所印刷的纸带21能够以 所谓的直线引导的工作方式被引导到所配置的折页三角板09; 19。在所述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印刷单元02; 03或印刷机01; 31或机器 线列30; 25的这种实施方式下,不仅为了第一印刷单元或第一印刷机01, 在所述印刷机定线M1中,设置用于被所述印刷机所印刷的纸带11的直 线输送方式的配属三角板结构07,而且还为了与第一印刷单元02或印刷 机01垂直的另一个印刷单元03或印刷机31,在所述印刷机定线M2中, 设置所述的三角板结构17用于被所述机器线列25印刷的纸带21的直线 输送方式。在"普通"的印刷工作下,即在分别生产时,因为不将两种不 同的印刷单元02; 03的纸带11; 21进行共同输送,可以分别以直线输送 方式到所配合的三角板结构07; 17上进行生产。三角板结构07; 17因此 同样地相对于输送到所述三角板结构上的纸带11; 21在水平投影的输送 方向T1;T2相互垂直。每两个相互垂直定位的印刷单元02; 03或机器线 列30; 25配置有三角板结构07; 17,输送到所述三角板结构上的纸带11; 21在水平面的投影方向T1;T2,平行于相应的机器定线M1;M2或垂直于 在直线输送方式下所配置的印刷单元02; 03的印刷滚筒04; 06或14; 16的旋转轴延伸。如图l所示,此处可以采用这样的有益方式,其中在两个以其机器定 线M1;M2相互垂直的印刷机01; 31中,印刷单元02; 03和在直线输送 方式下所配置的三角板结构07; 17分别设置在所述另一个印刷机01; 03 各自的机器定线Ml; M2的不同侧,即所述在分别生产的直线输送方式中, 被输送的纸带11; 21在各自向三角板结构07; 17输送的路径上相互交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机器线列30; 25的垂直或交叉设置下,所述印刷单元
03和在直线输送方式中所配置的、所述第二机器线列25的三角板结构17 的水平投影,在所述第一机器线列30的机器定线M1不同侧,以及所述 印刷单元02和所述在直线输送方式下所配置的、所述第一机器线列30或 第一印刷机01的三角板结构07的水平投影,在所述第二机器线列25或 印刷机31的机器定线M1不同侧。即两个在相互交叉的印刷机01; 31或 机器定线30; 25所印刷的纸带11; 21在其路径上的、位于所述印刷单元 02; 03以及在其直线输送方式中所分别配置的三角板结构07; 17之间的 水平投影成直角。这种设置方式以下也称为X形设置。
在X形设置(例如图1)中,优选在所述的两个直线纸带输送的交叉 点的区域内,至少由一个或多数的换向装置10、以及一组由在图1中仅 仅示意出的导向辊13构成,其构成方式使得,通过导向辊13和/或换向 装置10,来自第一机器线列30 (或印刷机01)的至少一个纸带11或分 纸带ll.l; 11.2; 11.3能够可以有选择地被沿直线引导到配置在所述机器 线列的三角板结构07上,或者还可以通过所述换向装置10的转向杆转 90°被引导到所述第二机器线列25 (或印刷机31)的三角板结构17上。 此外还可以在所述换向装置10 (或第二换向装置)中设有的转向杆以及 一组同样在图1中仅仅示意的导向辊20,所采用的设置方式使得通过所 述导向辊20和/或换向装置10,将一个或多个来自第二机器线列25 (或 印刷机31)的纸带21,既可以只是沿直线地引导到所述的与其配合的三 角板结构17,也能够可以有选择地转90。被引导到所述第一机器线列30 (或印刷机01)的三角板结构07。这样来自所述机器线列30和25的纸 带11; 21可以一起被共同引导到一个三角板结构07; 17上成为混合产品。 图3至图6禾B图9示出在具有不同机器宽度的两个印刷机01; 31或
两个印刷单元02; 03示例中的、对于两个印刷机01; 31或机器线列30;
25的X形设置的进一步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此外,所述机器线列25; 30中的一个机器线列(此处为印刷机31)可以具有烘干装置15,并且作 为"可热固式"印刷机与相应的装置(如上述) 一起构成。在所示的例子 中,不同类型的所述印刷单元02; 03至少通过机器宽度相互区别,即通
过所述印刷滚筒04; 06; 14; 16的有效宽度加以区别。例如所述印刷机
31; 01中的一个印刷机具有n幅宽(n二l, 2, 3,...),其中所述印版滚 筒14; 04在一种工作方式下载有一定规格的2*n印刷页,特别是具有报 纸规格的印刷页。所述另一个印刷机01; 31为m幅宽(m二l, 2, 3,... 在本实施例中m-n),其中所述印版滚筒04; 14在一种工作方式下载有 一定规格的2+m印刷页,例如具有报纸规格的印刷页,特别是规格为与 所述第一种印刷机31; Ol所载相同。为了简便,这里的每个印刷机01; 31仅仅示意出一个印刷单元02; 03,但是其中在一个或两个印刷机定线 M1;M2上具有多个印刷单元02; 03,特别是所述两个印刷机01; 31中的 一个印刷机,优选为冷固式印刷机Ol,至少具有两个印刷单元02; 03。 在前面所述的交叉区域内至少具有一个换向装置10。
所述术语"单幅宽"、"多幅宽"、"双幅宽"等,可以通常地理解为, "单幅宽"是指具有与被涉及设备的有效作用宽度或纸带/分纸带的宽度 相当的两个并列设置的印刷页、特别是报纸印刷页。由于例如折页三角板 09; 19对于某种特定的规格具有两个印刷页的宽度,例如竖排的报纸页 或横排的小报页,因此单幅宽的三角板结构07; 17具有两个印刷页的宽
度并且在同纸带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看仅仅具有一个折页三角板09;
19,双幅宽的三角板结构07; 17具有两个折页三角板09; 19相邻设置, 三幅宽的三角板结构07; 17具有三个折页三角板09; 19相邻设置,n幅 宽的三角板结构07; 17具有n个折页三角板09; 19相邻设置。
图3中示出一种印刷机设备的实施例,所述印刷机设备具有两个以上 述交叉方式设置的印刷单元02; 03或机器线列30; 25以及两个三角板结 构07; 17,其中在分别生产的工作方式下实施、或可以实现以所述的一 个印刷机01到三角板结构07上、以所述另一个印刷机31到所述的另一 个三角板结构17上的生产。
在图3的示例中,所述第一印刷机Ol由具有三幅宽(n=3)的印刷单 元02构成,并且在一种生产方式下载有在所述印版滚筒的轴向上并列设 置的六个印刷页,特别是具有宽幅规格的六个报纸印刷页。在所述印刷单 元02之后、在所述机器定线M1 (即在直线导向方式下)上设置"三幅 宽"三角板结构07,所述三角板结构具有一组由三个相邻的具有两个报 纸页面宽的折页三角板09。所述另一个印刷机31由双幅宽(n=2)印刷单 元02构成,并且在一种生产方式下载有在所述印版滚筒04轴向上并列设置的4个印刷页,例如报纸印刷页,特别是4个具有如所述第一印刷机01同样的宽幅规格的报纸页。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印刷机01; 31还可以将单幅宽同双幅宽组合构成。在所述机器定线M2中,为所述双幅 宽印刷单元03在其后配置一个"双幅"的三角板结构17,所述三角板结 构具有一组两个相邻的具有双面报纸页宽的折页三角板19。所述两种具有不同宽度的印刷单元02; 03的印版滚筒04; 14可以采用两滚筒均为单 周(圆周上具有一个印刷页,特别是一个报纸印刷页)或两者为双周(在 圆周上具有两个印刷页,特别是具有两个报纸印刷页)构成。但是也可以 是一种类型的印版滚筒04、例如所述三幅宽的印版滚筒04为双周,而所 述另一种为单周构成。所述印刷单元02; 03或印刷机01; 31也可以通过 上述的其它特征(印刷方法,冷固/热固,承印物经涂布/无涂布,油墨的 类型等)加以区别。在图3至图5中所示的每个三角板结构07; 17具有两个竖直地上下 设置的折页三角板09; 19或由折页三角板09; 19或09,; 19,组成的折 页三角板组。但是如果可能,根据所阐明的纸带引导以及换向的基本原则, 尽量采用相同的方式将纸带输送到仅仅一个折页三角板09; 19或一个三 角板组的设置。也可以是一个三角板结构07; 17仅仅具有一个折页三角 板09; 19或一个三角板组而另一个具有两个折页三角板09; 19或三角板组。在图3中所示为所述两个交叉的印刷机01; 31的一种工作状态,其 中在分别生产时,通过所述一个印刷机01到所述一个三角板结构07而通 过所述另一个印刷机31到所述另一个三角板结构07上进行生产。如图 3b)和3c),其中分别为图3a)中的两个印刷机01; 31的各自的侧视图。纸带ll; 21或分纸带11.1; 11.2; 11.3; 21.1; 21.2在此处,不需要转向以直线输送方式被引导到所配置的三角板结构07; 17。如图3 b)中虚线所示, 也可以将一个分纸带21.2引导到所述折页三角板组中的一个折页三角板 19上,将另一个分纸带21.1引导到所述折页三角板组中的另一个折页三 角板19'上,或将两个分纸带21.1; 21.2引导到下面的三角板组。图4a)至c)所示例为在第一类印刷机01的三角板结构07上进行混
合生产时的工作状态,其中一个在所述换向装置IO前被纵切的第二印刷机31的分纸带11.1通过导向件32、例如为所述换向装置10的转向杆32、 转90°被引导到所述第一印刷机Ol的分纸带的流线上。为此,所述上部 结构05具有换向装置10以及至少一组由导向辊13构成的导向辊组。所 述换向装置IO例如换向盖板10、具有一组在不同平面上多个上下设置的 转向杆32。有益的方式为所述转向杆组的至少一部分根据其所处平面的 位置采用至少导向辊组13的两个导向辊13的方式,使得可以有选择地通 过由三个上下设置的转向杆32输送的纸带21或分纸带21.1既可以位于 在所述第一印刷机Ol中所印刷的纸带11或分纸带11.1; 11.2 (11.3)的 上方(图4c实线)也可以位于其下方(图4c虚线)。所述由实线所示的 分纸带21.1也可以被引导到上部三角板组中的一个折页三角板09'上。 所述另一个分纸带21.2既可以同样地转向到分纸带11.1; 11.2; 11.3之一 的流线上或转向到所述另一个印刷机Ol的折页三角板09; 09'上,也可 以如图所示,以直线导向方式被引导到所述三角板结构17上。在图4中 所示的附图标记在随后的图中继续使用。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换向装置IO可以为每个来自所述第二印刷 机31的将换向的分纸带21.1; 21.2仅仅设置一个转向杆32,但是所述转 向杆32与来自导向辊13构成的辊组的四个辊相应地配合,使得分别在两 条在所述第一印刷机01被印刷的纸带11.1; 11.2 (11.3)被引导后,所述 两条纸带位于将所述被换向的纸带21的上方,所述两条纸带位于将所述 被换向的纸带21的下方,或一条位于所述被换向的纸带21的上方,另一 条位于所述被换向的纸带21的下方。在图3中的纸带导向装置示例中,也可以用稍加变化的方式实施,其 中例如将两个分纸带21.1; 21.2引导到两个不同的折页三角板09; 09,, 或引导到同一个折页三角板09; 09',或引导到三角板结构07的不同的 三角板组的折页三角板09; 09'上。对每个所述第二印刷机31的纸带21 仅仅用一个多幅宽转向杆32; 32'则仅仅可以将产生的分纸带21.1; 21.2 引导到相邻的折页三角板09; 09'或所述两组三角板的三角板定线上。 若一个印刷机01; 31分纸带21.1; 21.2的数量j相互间独立地转向所述 另一个印刷机01; 31的机器定线M1;M2,则在所述换向装置10优选至
少设置j个转向杆32。若将例如在m幅宽的印刷机01; 31中纸带21的 所有的分纸带21.1; 21.2可以转向另一个机器定线Ml,则对于每个纸带 21具有j-m的转向杆32。图5所示例为在第二类印刷机31的三角板结构17上进行混合生产时 的工作状态,其中在所述换向装置IO之前被纵切的单幅宽或多幅宽的第 一印刷机01的分纸带11.2通过所述换向装置10的转向杆32; 32'转90 °并且被引导到所述第二印刷机31的单幅宽或多幅宽的分纸带21.1;21.2 的流线上。此处所示例中, 一个多幅宽的分纸带11,2; 11.3或由来自较宽 的印刷机01的第一 (完全-)纸带11的、两个单幅宽的分纸带11.2; 11.3, 被输送到由来自较窄的印刷机31的第二 (完全-)纸带21的单幅宽的分 纸带21.1; 21.2,其中所述未经裁切的第一纸带11的纸带宽度大于所述 未经裁切的第二纸带21的纸带宽度。所述另一个分纸带11.1在此处为通 过直线导向方式被引导到所述第一印刷机Ol的折页三角板09; 09,上。此 处具体而言,三幅宽的纸带11的一个或多个分纸带11.1; 11.2; 11.3转 60°转向双幅宽印刷机31的定线或是转向仅有双幅宽的三角板结构17。 此处为了将其推广到一般情况,此处为一个n幅宽的纸带11的分纸带 11.1; 11.2; 11.3转90°转向(n-l)幅宽的印刷机31的机器定线和/或被 引导到一个(n-l)幅宽的三角板结构17上。在图6中所示为X-形设置方式下的印刷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印刷 机01为n-幅宽、此处为双幅宽,印刷机01具有n-幅宽、此处为双幅宽 的根据第一种印刷页规格的三角板结构07,和所述第二印刷机31为m-幅宽(m=n)、此处为双幅宽,印刷机31具有m-幅宽、此处为采用第二 种、例如较小的印刷页规格的双幅宽的三角板结构17构成。与此相应地, 在第一印刷单元02中的纸带11同在第二印刷单元03中的纸带21相比被 更宽的印刷图像所印刷。所述通过纵切所产生的、具有两个相邻的较大规 格的印刷页的第一印刷单元02的分纸带11.1; 11.2因此比所述通过纵切 所产生的、具有两个相邻的较小规格的印刷页的第二印刷单元03的分纸带21.1; 21.2宽。若将不同宽度的分纸带11.1; 11.2; 21.1; 21.2共同引导到折页三角板09并且纵折,则至少在转向杆的一侧,产生较宽的部分 产品相对与较窄的部分产品的超出部分(如图6和图13右侧所示)。在部 分产品的侧面超出部分最好同样可以进行印刷,并且为读者在最终产品的 完整状态下提供信息或阅读指南。第一印刷机01也可以这样构成,即所述第一印刷单元02可以有选择地以较大规格的n幅宽或较小规格的n+l幅宽(如图3或图4)工作。在 这种情况下,如下面进一步说明,可以在一个三角板结构07中设置一组 较宽的和一组较窄的折页三角板09; 09'。图7中为至少以一定的印刷页规格、三幅宽三角板结构07的实施方 式下的各种不同的可选方案。根据三角板结构07a的实施方式,具有仅仅 在一个平面上的一组由三个并列设置的、与纸带11的走纸方向垂直的折 页三角板09。所述三个折页三角板的有效宽度等于、例如以直线导向方 式在所述三角板结构07之前设置的、所述印刷单元02的一个印版滚筒 04的最大有效作用滚筒长度。在所述三角板组之后设置折页装置08。在 三角板结构07d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三角板结构在位于所述折页三角板 09之前的纸带路径上、还附加有在图中没有示意出的、用于将所述分纸 带ll.l; 11.2; 11.3在已经被纵折的条带的折背区域进行中间纵切的纵切 装置。这些同一个折页三角板09的、在折背区域被裁切并且相叠的部分 条带、可以被分开、并且根据需要用相邻的折页三角板09的条带或部分 条带通过导向辊和/或牵引辊37被集结成束。特别有益的是,在折页三角 板09和折页装置08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可能的条带导向时,还设置有进一 步的加工步骤,例如设置加胶装置或装订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各根据 所述条带的分配实现不同种类的、已装订/未装订或己加胶/未加胶的部分 条带的归类。在三角板结构07b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三角板结构具有在竖直方向上 相互偏移的平面上的两个三角板组,每个三角板组具有三个相邻的折页三 角板09; 09'。在三角板结构07c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三角板结构具有两组上下设置 的具有不同数量在水平方向以三角板组并列设置的折页三角板09; 09"、 和/或两组由具有不同的有效作用宽度的(三角板规格)折页三角板09; 19。例如其中的第一组折页三角板针对第一种印刷页规格采用三幅宽构 成、并且针对所述第一种印刷页规格具有三个单幅宽的折页三角板09, 而所述第二组折页三角板针对第二种印刷页规格,例如较大的印刷页规格 采用双幅宽构成、并且针对所述第二种印刷页规格具有两个单幅宽的折页 三角板09"。由多数折页三角板09构成的一组折页三角板,具有例如整 体上的有效作用宽度,所述有效作用宽度、例如与在直线导向方式下的在所述三角板结构07前面设置的所述印刷单元02的印版滚筒04的最大有 效辊长相等。所述较宽的折页三角板09"具有与之相比大得多的、即例 如、同第一组的折页三角板09相比倍数为1.1,特别是1.2的有效作用宽 度。特别有益的实施方式为,将所述三角板结构07c的三角板布置同印刷 机01相结合,所述印刷机01能够用于印刷不同的纸带宽度和/或用于不 同印刷页规格的产品。同样有益的设计为、采用如图13与图14所示的两 个组合印刷机将所述设置用于生产所谓"弹出"(Pop-up)产品。弹出 (P叩-up)产品具有如下特点,即在己被折或已被共同集结的的产品中, 有一部分产品同其余部分产品相比具有更大的宽度和/或长度,从而产生 了一种部分产品相对于其它的部分产品的超出部分。所述超出部分在成品 中最好至少为10mm宽,特别是至少为20mm宽,并且优选具有印刷图像 的一部分,例如部分文字。图8中为所述至少以一定的印刷页规格、双幅宽三角板结构17的实 施方式下的各种不同的可选方案。根据三角板结构17a的实施方式,只具 有在一个平面上一个由两个并列设置的、同纸带21的走纸方向垂直的折 页三角板19构成的三角板组。所述两个折页三角板19的有效宽度等于、 例如以直线导向方式在所述三角板结构17之前设置的所述印刷单元03的 一个印版滚筒14的最大有效作用滚筒长度。在三角板组之后设置折页装 置18。在三角板结构17c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三角板结构在位于所述折 页三角板19之前或之后的纸带路径上、还附加有在图中没有示意出的、 用于将所述分纸带21.1; 21.2在已经被纵折的条带的折背区域进行中间纵 切的纵切装置。所述在折背处被裁切并且相叠而置的所述折页三角板19 的部分条带可以被分割,并且各根据所需同相邻的折页三角板19的一个 条带或部分条带通过导向辊和/或牵引辊38被集结。特别有益的实施方式 为,在折页三角板19和折页装置18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可能的条带导向时, 还设置有进一步的加工步骤,例如设置加胶装置或装订设备。通过这些设 备,可以各根据所述条带的分配实现不同种类的、已装订/未装订或已加 胶/未加胶的部分条带的归类。在三角板结构17b中,所述三角板结构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偏移的 平面上的两个三角板组,每组由两个相邻的折页三角板19; 19'组成。在三角板结构17的一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下,所述三角板结构可以具有相应地根据图7和图15(其中的三角板结构07c)同样地上下设置的、具有不同数量的、水平方向上以三角板组并列设置的折页三角板、和/或 两组由不同的有效作用宽度(三角板规格)的折页三角板。例如,其中的 第一组折页三角板针对第一种印刷页规格采用双幅宽构成、并且针对所述第一种印刷页规格具有两个单幅宽的折页三角板19,而在所述的两个单 幅宽的折页三角板19的上方或下方设置一个单独的宽得多的折页三角板,或者设置一组由两个折页三角板19; 19,构成的三角板组。此处的有效作用宽度对于三角板结构07c而言同前面所述的通用意思相同。同样地 采用所述三角板结构07的此类构成方式并结合所述两种印刷机01; 31可 以生产弹出(Pop-up)产品。图9所示为两个印刷机01; 31的组合在X-形设置方式下的进一步实 施方式,其中同图1和图3相反,在多个印刷单元02; 02'; 03; 03'的情况下,每个印刷机01; 31将两个印刷单元02; 02'; 03; 03'分别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换向装置IO的两侧的各自的机器定线MI; M2上。所述两个位于换向装置10相对侧的印刷单元02; 02'; 03; 03'的纸带ll;21可以("向后地")同样以直线导向方式到位于同一条机器定线M1;M2 上的位于两个所述印刷单元02; 02,; 03; 03'之间的三角板结构07上, 还可以同样地通过所述换向装置10转90°后到另一个三角板结构17上。 除所表述的X-形设置方式外,还有一种如图10所示的有益设置方式, 其中在两个以其机器定线M1; M2相互垂直的两个印刷机01; 31中的仅 一个印刷机中,印刷单元02; 03以及在直线输送方式下所配置的三角板 结构07; 17设置在所述另一条印刷机01; 31的机器定线M1;M2的不同 侧,即在直线输送方式下,当分别生产时,运动的纸带在此各自通向所述 三角板结构07; 17的路径上不交叉。在这种由第一机器线列和第二机器 线列30; 25或印刷机01; 31相互垂直的设置方式下,例如所述第二机器
定线M2; Ml的印刷单元03; 02和在直线输送方式下、配置在所述机器 定线M2; Ml上的所述三角板结构17; 07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机01; 31 的机器定线M1;M2的两个不同侧,或设置在可以配置给两个印刷机01; 31的换向装置10的同一侧,而所述第一机器定线Ml; M2的印刷单元03; 02和在直线输送方式下配置在所述机器定线M2; Ml上的所述三角板结 构07; 17设置在所述第二印刷机31; 01的机器定线M2;M1的同侧、或 设置在可以配置给两个印刷机31; 01的换向装置10的两侧。由于所述印 刷机01; 31以其各自的印刷单元和三角板结构07; 17在平面图上看相互 之间为T形,因此以下将其称为T-形设置方式。在T-形设置方式下(例如图10),优选在所述两个机器定线01; 31 的交叉点区域内由一个或多个换向装置10以及一个或一组导向辊13构 成,使得可以通过所述导向辊13和/或换向装置10,至少将一个纸带21 或分纸带由一个机器线列25 (或印刷机31)选择性地沿直线导向到所配 置的三角板结构17、或可以通过换向装置10的一个或多个转向杆32转 90°引导到另一个机器线列30 (或印刷机Ol)上的三角板结构07上。置10中(或第二个换向装置IO),转向杆32以及一个或一组导向辊 20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设置,即通过所述导向辊20和/或换向装置10, 可以将一个或多个纸带11从所述第一机器线列30 (或印刷机01)不是引 导到在直线输送方式下所配置的三角板结构07上、而是能够可以有选择 地转90°引导到第二机器线列25 (或印刷机31)的三角板结构17上。 这样就可以将纸带11; 21从所述机器线列30和25又共同地为了形成混 合产品一起输送到三角板结构07; 17上。在图IO的实施例中,第一印刷机01具有多个、此处为四个第一类印 刷单元02、以及在第一机器定线Ml上至少一个、此处为两个三角板结构 07。在视图a)中为印刷机设备的由第一印刷机Ol的一个侧面而来的侧视 图;视图b)为第二印刷机31的一个侧面的侧视图;视图c)为俯视图;视 图d)为第一印刷机01的三角板结构07的正视示意图。第一类的印刷单元 02在此处以印刷塔02构成,并且可以具有相叠的桥式印刷单元、相叠的 卫星印刷单元或相叠的H型印刷单元。例如,在承载所述印刷单元02的平面的下面的平面上,具有巻筒纸
更换装置12,用于为印刷单元02提供在图10中没有示出的纸带11。全 部在印刷单元02中被印刷的纸带11,能够在一种生产方式中,在直线导 向方式下,通过所述印刷机01所配置的上部结构39输送到此处为双幅宽 的三角板结构07。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印刷单元02为、例如双幅宽, 并且优选以冷固式印刷单元02构成。所述印刷单元可以根据报纸印刷页 采用单周或双周构成。
所述第二印刷机31的印刷单元03位于第一印刷机01的机器定线 Ml的侧面(如上面所述),并且与所述机器定线M1垂直。对于印刷单元 03同样地,例如在承载所述印刷单元03的平面的下面的平面上设有巻筒 纸更换装置26用于为印刷单元03提供纸带21。所述第二印刷机31的印 刷单元03为单幅宽构成,并且可以最好以热固式印刷单元03构成。在 这种实施方式下,在纸带输送路径上设有烘干装置15,例如热风烘干装 置,紫外烘干装置,或红外烘干装置。所述第二类印刷单元03也可以根 据报纸印刷采用单周或双周构成。原则上所述两个印刷机01; 31或所述 两个印刷机的印刷单元02, 03可以通过上述的印刷方式、承印材料、油 墨类型和/或印刷滚筒的大小等相互区别。在所述两个机器定线M1;M2的交叉区域内,设置至少具有一个转向 杆32的换向装置10,其设置方式使得纸带21在混合生产时可以从其输 送方向T2转9(T被输送到分纸带ll.l; 11.2的流线上、或被输送到所述 第一印刷机的折页三角板09上。优选在混合生产下还可以有选择地将分 纸带ll.l; 11.2通过换向装置10从其输送方向T1转90。输送到纸带21 的流线上、或输送到所述第二印刷机31的折页三角板19上。所述转向杆 32优选方向为沿着机器定线M2可运动地设置。因此纸带流线可以在被输 往第一印刷机Ol时针对被输送到多个折页三角板09; 09'上的一个折页 三角板而变化。在分别生产中,所述第二类印刷单元03 (第二印刷单元) 的纸带21在直线导向方式下可以被引导到三角板结构07和其后设置的折 页装置18,以及在图10和图22中所未示出的纸带11,在直线导向方式 下可以被引导到三角板结构17以及其后设置的折页装置18。对于单独的 设备,如印刷单元02; 03、三角板结构07; 17、换向装置IO、和/或折页 装置08; 18,可以将前面所述实施例根据具体实施内容而加以应用。
图11和图12所示为根据图IO所示的印刷机设备的可实施的生产或纸带引导的示例示意图。此处所示中a)至d)为由图IO中选出的视图,其 中图c)在三角板结构07; 17之间的纸带路径被简化,在图11中的e)图中 示出,当所述纸带ll; 21或分纸带11.1; 11.2; 21.1; 21.2以小报页产品、 在由所述折页三角板09; 09'构成或已经构成的折背处被裁切、并且所 述条带通过三角板结构07后被彼此重叠输送时在所述生产方式下所得到 的产品层。在图12的e)图中所示, 一为在折背被裁切的层组(小报)、一 为被保持为双页的双页宽幅规格的层组。在图11中所示为,来自第二类印刷单元、例如热固式印刷单元03的 纸带21,通过换向装置10的转向杆32由所述机器定线M2转换到同所述 机器定线M1平行的定线上。换向在一个三角板组的两个相邻的折页三角 板09; 09,中第一个折页三角板的高度上实现,此处以定线A(C)来表示。 在本例中纸带21 (或单页宽分纸带2U; 21.2)被输送到以"C"所表示 的在上面的折页三角板09'。在所述第一类印刷单元02中的被印刷的纸 带ll,例如在冷固式印刷单元02中的被印刷的纸带11 (或分纸带ll.l; 11,2)被输送到下面的两个折页三角板09 "A"和09 "B"。通过将纸带 21引导到其所属的折页三角板09 "C"以及将所述已形成的条带转向引 导到下部的折页三角板09,使得来自纸带21的层位于产品的最外面,此 处为上面(见图e))。同图llc)相反,所述纸带21还可以被引导到另一个定线B(D)或恰 好地引导到两个定线之间、使得一半被引导到所述折页三角板09; 09, 中其中的一个折页三角板上,另一半被引导到所述折页三角板09; 09' 中的另一个折页三角板上。根据纸带21被引导到的定线以及被引导到折 页三角板09; 09'的情况可以确定由纸带21所构成的层在全部产品中的 位置。在图12中所示的运行状态中,来自第一印刷机Ol或第一类印刷单元 02的纸带11或分纸带11.1; 11.2被转向到第二印刷机31或以直线输送方 式穿过第二印刷机的纸带21的机器定线M2上。在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3 在直线导向方式下所配置的、此处为单幅宽的三角板结构17上实现混合 生产。在所述印刷机设备的实施方式中,若采用将其中较宽的、例如为多
幅宽的印刷单元02的分纸带11.1; 11.2换向到较窄的、例如单幅宽的印刷机31的机器定线M2的上,则有益方式为,在换向装置10上设置多个 转向杆32。此种方式同样适用于其它的所谓将不同宽度的印刷机01; 31结合的方式。在图12所示例子中,所述双幅宽的纸带11被纵切,所述分纸带11.1;11.2通过换向装置10的两个转向杆32被换向到通过第二类印刷单元03 所印刷的纸带21的流线上,并且与印刷单元03的纸带21或分纸带21.1; 21.2 —起通过折页三角板17被引导。当第一印刷机01的分纸带11.1; 11.2 在第二印刷单元03的纸带21的下面转入时,如果彼此相叠被输送的层在 折背区域没有被裁切,则产生如图e)中左侧所示的宽幅面产品。此处第二 印刷单元03的纸带21位于外部。如果分纸带11.1; 11.2在所述纸带21 的上面转入,则后者位于里部。但是,当所述来自第一印刷机Ol的分纸 带ll.l; 11.2在第二印刷机31的纸带21的下方转入时,如果彼此相叠被 输送的层在折背处被裁切,则产生如在图e)中右侧所示的小报产品。此处 第二印刷单元03的分纸带21.1; 21.2中的一条位于全部产品的外部,而 另一条则在非常里面。如果分纸带ll.l; 11.2在纸带21的上面转入,则 所述第二印刷机31的分纸带21.1; 21.2的层位于来自第一印刷机Ol的分 纸带ll.l; 11.2的层之间。图13所示为以X形设置的印刷机设备的进一步实施例。多个第一类 印刷单元02、例如"纯粹的"冷固式印刷单元02、和/或至少一个冷固式 印刷单元02和一个三角板结构07和必要时附加的、所述第一印刷机01 的自身的换向装置仍然以所谓的线性印刷机Ol的方式、即设置在一条共 同、垂直于所述印刷滚筒04; 06的轴向的机器定线Ml上。在所述三角 板结构07之后还是设置折页装置08,例如设置冷固式折页装置08。三角 板结构07的一个或多个折页三角板09的定位釆用如前面所述的方式,即 使得被输送到折页三角板09的纸带11具有在水平方向投影的输送方向 T1;TT,所述输送方向T1;T1'沿着或平行于所述机器定线M1延伸。即在 冷固式印刷单元02上印刷的纸带11能够以所谓直线导向的方式被引导到 折页三角板09上。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印刷单元02例如以印刷塔02构成,所述印刷 塔02优选各自具有两个相叠的H型印刷单元。原则上所述印刷塔02还 可以是两个相叠的卫星印刷单元或用于双面印刷的四个二元印刷装置。在本例中,以线性机器Ol构成的印刷机Ol在所述机器定线M1上具 有多个、此处为两个、分别各具有一个后设的折页装置08和至少一个所 配合的第二类印刷单元02。具有单个或多个所配合的印刷单元02的三角 板结构07可以用段表示,其中一个特别是在两个三角板结构07之间所设 置的印刷单元02的配属可以在一个段或另一个段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印 刷单元02属于在其上生产的三角板结构07所属的段。对于所述印刷单元02、例如在印刷单元02支撑面的下面的平面上, 具有此处未示出的用于向印刷单元02提供纸带11的巻筒纸更换装置12。此外可以优选在所述印刷单元02和所配置的三角板结构07之间的输 纸路径上设置所谓上部结构05的设备,如一组导向辊13或简称导向辊组 13 (此处未示出),可以通过所述导向辊组将被印刷的纸带ll进行引导, 因此在折页三角板09上所述层的顺序可固定。所述上部结构05可以根据 所需继续设置设备,例如一个纵切装置和/或一个未示意出的配属给第一印刷机的另外用于部分宽度的纸带的换向装置。如图13所示,所述三角板结构07、特别是在多幅宽纸带11 (例如四 个甚至是六个报纸页宽)时,可以具有两个在一个平面上并列设置的折页 三角板09,所述两个折页三角板分别具有用于对两个报纸页面宽度的纸 带11或分纸带11.1; 11.2的折页的宽度。但是也可以在一个平面上并列 设置两个以上的折页三角板09,例如设置三个折页三角板09 (特别是在 三幅宽纸带ll时)。如前面所举例,两组或一对或三组折页三角板09可 以在两个平面上下设置、即以所谓的气球三角板设置 (Balloontrichteranordnung)方式设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印刷单元02具有用于印刷纸带11的、特别是以 宽幅规格的,宽度为四个相邻设置的竖立的报纸页,或为第一种小报规格 的四个横放的小报页构成、即双幅宽构成。在此种情形下,在印刷单元 02和三角板结构07之间的纸张输送路径上设置有未示出的纵切装置,所 述裁切装置用于将双幅宽的纸带11裁切成两个分纸带11.1; 11.2。在例如以报纸印刷机01构成的第一印刷机01中所印刷的纸带11, 例如被此处未示意出的巻筒纸更换装置12所展开,被引导穿过所述印刷单元02,并且在所述印刷单元02被单色或多色印刷,通过所述导向辊组 13的导向辊输送到三角板结构07,通过折页三角板09纵向折页后输送给 折页装置08进行进一步加工。在多幅宽纸带ll、例如四个或甚至是六个 报纸页面宽度下,所述纸带可以直接在未示出的第一印刷机Ol的换向装 置例如换向盖板之前、或直接在输入到折页三角板09之前、利用同样没 有示意出的纵切装置裁切成部分宽度的纸带。按照这种方式构成的印刷机 01具有印刷单元02、必要时的换向装置、三角板结构07和折页装置08 的完整设施,并且可以独立于其它机器工作,即所述印刷机是用于印刷、 以及必要时优先通过该印刷机01所生产的产品的进一步加工而装备所需 要的设备(例如分别相应的印刷单元02和/或三角板结构07和/或折页装 置08)。在第一印刷机Ol的机器定线Ml的侧面仍然至少设置一个印刷单元 03、或一个机器线25或第二类的印刷机31。所述第一类和第二类印刷单 元02; 03相互间垂直竖立(见上),即所述机器定线M2和/或所述烘干 装置15的贯穿方向、例如基本上同机器定线M1垂直。在第一印刷机Ol 的侧面,如所示,可以偏移设置多个第二类的印刷单元03或机器线25。 多个第二类的印刷单元03或机器线25可以如图所示,相邻设置在所述印 刷滚筒14; 16的轴向上。也可以采用图中所未示出的实施方式,即采用 多个第二类印刷单元03例如类似于印刷机01的直线布置,沿着一个机器 定线M2前后设置。所述热固式印刷单元03同所配属的烘干装置15 —同 垂直于所述印刷机Ol。所述热固式的印刷单元03的印版滚筒14此处优选具有一个有效滚筒 宽度、即对于印刷纸带21可用的滚筒宽度,所述有效滚筒宽度至少等于 四个第一印刷机Ol、例如报纸印刷机Ol上的印刷规格的报纸页。在一个或多个所述(热固式)印刷单元03或(热固式)机器线列25 上,至少设置一个由所述印刷机Ol的三角板结构07、以及后设置的折页 装置18例如热固式折页装置18与其配合,所述印刷机01具有不同的至 少具有一个折页三角板19的三角板结构17。同样地如前面所举的实施例所表述,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机器线列
30; 25分别为了直线输送方式的纸带11; 21而设计为印刷机01; 31。即 所述三角板结构07; 17优选的定位方式为,在折页三角板09; 19上输入 的材料带ll; 21具有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的输送方向T1;T1';T2,所述方 向T1;T1';T2沿着或平行于所述机器线列30; 25各自的机器定线M1;M2 延伸,即不仅在印刷单元02印刷的纸带11、而且在印刷单元03印刷的 纸带21能够在某种工作方式下以直线导向方式的被引导到所属的折页三 角板09; 19上。在这两个印刷单元02; 03或印刷机01; 31或机器线列30; 25相互 垂直设置的实施例下,具有如同例如在图l中的、为所述印刷单元02或 印刷机01在所述机器定线Ml上配置的、用于在所述印刷机01印刷的纸 带11的直线输送的所述三角板结构07,此处还为了与所述印刷单元02 或印刷机01垂直的另外的印刷单元03或印刷机31、在所述机器定线M2 上配置用于在这条机器线列25上印刷的纸带21的直线输送的所述三角板 结构17。在"通常"的印刷工作下,即所述两个不同印刷单元02; 03的 纸带ll; 21没有被共同输送时,可以分别以直线输送的方式在各自所配 合的三角板机构07; 17上生产。所述三角板结构07; 17相对于输入的纸 带ll; 21的输送方向T1;T1,;T2相互垂直。在这种第一以及第二机器线列30; 25垂直或交叉的设置方式(X形 设置)下,所述印刷单元03和在直线输送方式下所配置的第二机器线列 25的三角板结构17的水平投影位于第一机器线列30的机器定线Ml的不 同侧面。所述两个机器线列30; 25的相互间的设置方式使得、两条在两 个相互交叉的印刷机01; 03上被印刷的纸带11; 21、在位于所述印刷单 元02; 03以及以直线输送方式中所配置的各自的折页三角板09; 19之间 的走纸路径上、从水平投影上来看相互垂直。优选在所述两个直线纸带输 送的交叉区域内,前面所述的上部结构05具有一个或多个换向装置10和 一组导向辊13,其构成方式使得通过导向辊13可以至少将来自所述机器 线列25的一个纸带21或分纸带21.1; 21.2可以有选择地沿直线输送到所 配置的三角板结构17,或者转90°后输送到另一个机器线列30的三角板 结构09上。此外还可以设置换向装置13,通过所述换向装置可以将来自 机器线列25的一个或多个纸带11、并非仅仅以直线方式输送给三角板结
构07,而是可以有选择地转90°后输送到另一个机器线列30的三角板结 构19上。这样就可以使得来自机器线列30和25的纸带11; 21 —起输送 到三角板结构07; 17上以成为混合产品。在有益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热固式)三角板结构17至少具有两个 特别是三个位于同样的机器平面上相邻设置的折页三角板19。后者适于 例如一定的印刷页规格的三幅宽纸带21。所述折页三角板19所具有的宽 度为,例如小于在印刷单元03上所加工的纸带的最大宽度的一半、和域 所述宽度的和等于纸带的最大宽度。每个折页三角板19例如基本上具有 的宽度等于在第二印刷机31上加工的三幅宽纸带21的纸带宽度的最大值 的三分之一。所述最大的用于加工的纸带宽度例如为54"。优选所述三个 折页三角板19的两个外面的折页三角板垂直于输入的纸带21的输送方向 T3;T3,可移动地构成。中间的折页三角板19可以在垂直方向固定设置。 所述三个折页三角板09可以在竖直方向以相互偏移设置,使得三个折页 三角板在水平方向上看却相互交叠(见下文)。因此所述三个三角板19尽 管从操作技术的角度看来位于共同的机器平面上,但却能够相互间仍然可 以无防碍地从侧面推移。这种方式对于不同纸带宽度的加工是有益的。在 三角板结构17之后设置前面所述的折页装置18,所述折页装置18例如 具有除了用于纵向折页而构成的折页三角板19外还附加另外的、第二纵 向折页装置用于形成第二个纵折。在所述机器线列25 (以热固式工作方式或冷固式工作方式)内被印 刷的纸带21、例如可以通过此处未示意出的巻筒纸更换装置26被展开, 被引导穿过所述印刷单元03并在其中被单色或多色印刷。随后所述纸带 在热固式工作方式下、通过处于工作状态的烘干装置15 (热风烘干装置, 紫外烘干装置或红外烘干装置)以及必要时后设的冷却设备,或在冷固式 工作方式下、通过被停用的烘干装置15或在所述烘干装置15的附近以直 线走纸的方式输送给三角板结构17,通过折页三角板19纵向折页后输送 给所述折页装置18进行进一步加工。在多幅宽纸带21的情况下,例如 四个或六个印刷页宽度的纸带21时,所述纸带既可以直接地在换向装置 22之前、也可以直接地在输入折页三角板19之前通过没有示意出的纵切 装置裁切成部分宽度的分纸带,并且必要时通过没有示意出的、配属给第
二印刷机31的换向装置在侧面偏移。按照这种方式构成的(热固式)机器线列25连同必要时所具有的自身的换向装置、所述三角板结构17和折 页装置18—同构成完整装备的第二印刷机31,例如用于电话薄或杂志印 刷的印刷机31,并且可以独立于第一印刷机Ol工作,即所述印刷机是用 于印刷以及必要时优先通过该印刷机31所生产的产品的进一步加工而装 备所需要的设备(例如分别相应的印刷单元03和/或三角板结构17和/或 折页装置18)。在第一类印刷机31、例如热固式印刷机31的第一种生产条件下,可 以利用所述印刷机,例如在纯粹的热固式工作方式下,通过相应印刷页面 规格的六个页面宽度的纸带21,在所述三个折页三角板09上实现例如杂 志、电话薄、或产品目录的生产。印版滚筒14上的印版29如前面所述具 有六个相邻的所述规格的印刷图像。在另一种生产条件下,第二单元03的印版滚筒14能够可以有选择地 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印版28,所述印版上载有报纸规格的印刷图像,特 别是在所述第一印刷机Ol上印刷的报纸规格的印刷图像,或者在第一印 刷机Ol上印刷的小报规格的印刷图像。此处可以为例如四个相应规格的 印刷页相邻设置。优选将所述第二类机器线列25的生产条件可以有选择 地以热固式或冷固式方式实施,例如,根据相应的油墨、和/或相应的纸 张、和/或所述走纸路经或烘干装置15的工作状态(如前面所述)进行选 择。为了实现如前面例子所示的混合生产,即所谓的杂化生产,则至少一 个通过第二印刷单元03、特别是通过所述热固式机器线列25所印刷的纸 带21可以被转送到第一印刷机01,并且与至少一个通过第一印刷单元02 所印刷的纸带11共同地被引导到所述三角板结构07的一个折页三角板 09上。由于所述机器线列25或其机器定线M2垂直于印刷机01或其机器定 线M1,所以如同前面所述的实施例,来自所述机器线列25的纸带21可 以用简单的方式从侧面以各种高度被输送到上部结构05,可以从在第一 印刷单元02上印刷的纸带11.1; 11.2; 11.3的纸带位置的上方、之间或下 方通过。所述印刷单元02; 03或印刷机定线M1;M2在成角度设置方式下, 在机器线列25中印刷的纸带21,例如热固式纸带21,可以在杂化生产时 在任意的高度上被输送到所述上部结构05并且因此不经过更大的换向和混合操作而被引导到完成的杂化产品中。为此所述第一印刷机Ol (特别是在其上部结构05中)在所述第二机 器线列25或印刷机31的机器定线M2的高度上具有至少一个转向杆32, 通过所述转向杆32,可以将来自机器定线M2方向输入的纸带21或分纸 带21.1; 21.2换向到沿着所述机器定线M1的输送方向或输送方向T1;T2' 上。所述转向杆32基本上同所述输入的纸带21的输送方向和/或机器定 线M2的方向成4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杆32具有一个可用长度,所述可用长 度在输入的纸带21的投影至少同所述纸带的最大宽度和/或提供图像的印 刷滚筒16的最大可利用的滚筒宽度相等。但是也可以如上面所表述,在 所述第二印刷机31的整纸带21上还具有多个部分宽度的转向杆32,即 一组上下设置的用于多个分纸带21.1; 21.2换向的转向杆32。如果所述机器线列25可以在热固式和冷固式工作方式下可以有选择 地工作,则可以在一种生产条件下,例如在以较大的页数的报纸生产中, 在一个或多个所述机器线列25上例如装载具有报纸印刷页的印版、采用 冷固式工作、并且将冷固式印刷的报纸页的"普通"层输入到在冷固式折 页装置08所获得的报纸产品中。在另一种生产状态下,即由报纸以及至少一种高级的印刷页被混合生 产时,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机器线列25在热固式工作方式下运行,并且将 以此被印刷(热固式)的分纸带2U;21.2同在报纸印刷机Ol上印刷的(分) 纸带ll.l; 11.2 (11,3)通过换向装置IO混合到一起。同前面的实施例相反,所述印刷机01; 31的两个印刷单元02; 03, 尽管同样地在侧面偏移且相互垂直设置,但是两个三角板结构07; 17的 折页三角板09; 19却平行或反平行于所述输入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14)。多个所述第一类的印刷单元02,例如"纯粹"冷固式印刷单元02和 三角板结构07仍然以所谓线性机器01的形式,即设置在一条共同的、与 所述印刷单元的印刷滚筒04; 06的轴向垂直的机器定线M1上。在三角 板结构07的后面设置折页装置08,例如冷固式折页装置08。所述三角 板结构07的一个或多个折页三角板09的仍然采用的定位方式为,使得输 送给折页三角板09的材料带,例如纸带11,简称带11具有一个在水平 方向投影的输送方向T1;T1,,所述输送方向T1;T1沿着或平行于机器定线 Ml延伸,即在冷固式印刷单元02被印刷的纸带11可以由直线导向的方 式被引导到折页三角板09上。关于所述印刷单元02; 03的构成参照前面 所述例子。在本例中,以线性机器01构成的印刷机01在所述机器定线Ml上具 有多个、此处为三个分别具有一个后设的折页装置08的三角板结构07、 以及至少一个所配属的印刷单元02。优选如图1和2中虚线部分所表示 的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三角板结构07之后设置附加的印刷单元02。具有配 属的一个或多个印刷单元02的三角板结构07可以用段表示,其中一个特 别是在两个三角板结构07之间所设置的印刷单元02可以在属于一个段或 另一个段上变化。在这种情形下,所述印刷单元02属于在其上生产的三 角板结构07的段。对于印刷单元02,例如在承载印刷单元02的平面的下方的平面上, 设置用于为所述印刷单元02提供纸带11的巻筒纸更换装置12 (图15)。此外可以优选在所述印刷单元02和所配置的三角板结构07之间的输 纸路径上同样地设置所谓上部结构05的设备,如一组导向辊13或简称导 向辊组13,可以通过所述导向辊组将被印刷的纸带ll进行引导,因此在 折页三角板09上所述层的顺序可固定。所述上部结构05可以根据所需继 续设置设备、例如一个纵切装置和/或一个未示意出的、仅仅配属给第一 印刷机的另外用于部分宽度的纸带ll.h 11.2; 11.3的换向装置和/或长度 方向套准装置。如图14所示,所述三角板结构07、特别是在多幅宽纸带11 (例如四 个甚至是六个报纸页宽)时,可以具有两个在一个平面上并列设置的折页 三角板09,所述两个折页三角板分别具有用于对两个报纸页面宽度的纸 带11或分纸带11.1; 11.2 (11.3)的折页的宽度。但是也可以在一个平面 上并列设置两个以上的折页三角板09,例如设置三个折页三角板09 (特 别是在三幅宽纸带11时)。根据图15可以是两个成对的或三个一组的折 页三角板09在两个平面上下设置、即以所谓的气球三角板设置(Balloontrichteranordnung )方式设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用于印刷纸带11的印刷单元02具有四个相邻设 置的竖立的报纸页宽度,特别是为宽幅规格,或具有某种第一小报页规格 的四个横幅的小报页宽度,即双幅构成。此处的单幅宽系指两个报纸页面 /小报页并列,双幅宽和三幅宽相应地为四个或六个同类页面。在此处, 在印刷单元02和三角板结构07之间的纸带路径上具有一个没有示意出的 纵切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将双幅宽的纸带11裁切成两个分纸带11.1; 11.2。例如在作为报纸印刷机01的第一印刷机01上被印刷的纸带11被所 述巻筒纸更换装置12所展开,输送给印刷单元02并且在该印刷单元被单 色或多色印刷,通过导向辊组13的一个导向辊被引导到三角板结构07上, 经折页三角板09纵向折页后输送给折页装置08继续加工。在多幅宽纸带 II,例如四幅宽甚至六个报纸页宽时,所述纸带既可以直接在进入未示意 出的换向装置例如换向盖IO之前,也可以直接地在进入所述折页三角板 09之前,利用一个未示意出的纵切装置裁切成分纸带。按照这种方式构 成的印刷机Ol仍然是从自身角度而言具有完整的设施,并且可以独立于 其它机器工作,即所述印刷机是用于所述印刷以及必要时优先通过该印刷 机01所生产的产品的进一步加工而装备所需要的设备(例如分别相应的 印刷单元02和/或三角板结构07和/或折页装置08)。对于印刷机Ol的至少一个三角板结构07,在可能的纸带路径上除了 至少一个第一类的(冷固式)印刷单元02夕卜、还附加至少一个、以至少 一种工作方式运行的第二类印刷单元03,例如热固式印刷单元03,以及 必要时在所述印刷单元03之后设置的烘干装置15。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 印刷单元03和必要时与其配合的烘干装置15设置在机器定线M2上,所 述机器定线M2沿着一条穿过两个附加设备的纸带21在水平方向投影的 输送方向T2延伸。在一条机器定线M2上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印刷单元03 必要时连同烘干装置15、例如热风烘干装置、紫外烘干装置或红外烘干 装置,在此处仍然被表示为机器线列、例如特别是热固式机器线列25。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03或机器线列25、例如为热固式印刷构 成的第二印刷单元03或机器线列25还是垂直于所述第一印刷单元2或第 一印刷机Ol、例如为冷固式印刷构成的印刷单元02或第一印刷机Ol、按照前面所述方式定位。机器定线M2和/或所述烘干装置15的烘干贯穿方 向基本上与机器定线M1垂直。对于报纸印刷机Ol的一个三角板结构07还可以在可能的纸带路径上 配置多个第二类(热固式)印刷单元03。所速印刷单元可以如图14所示, 在所述印刷滚筒14; 16的轴向相邻设置。还可以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采 用多个第二类(热固式)印刷单元03、以例如类似于印刷机Ol的直线设 置方式,沿着一个机器定线M2前后设置。所述(热固式)印刷单元03 连同所配属的烘干装置15 —起垂直与印刷机Ol设置。所述第二类(热固式)机器线列25的印刷单元03例如为印刷塔03, 所述印刷塔03优选为四个相叠的用于双面印刷的二元印刷装置,例如所 谓的桥式印刷单元或n印刷单元。原则上所述印刷塔03也可以具有两个 相叠的H印刷单元或两个相叠的卫星印刷单元或由所述印刷单元构成。例如以热固式机器线列25构成的第二机器线列25的印刷单元03, 例如为印刷塔03,所述印刷塔03优选四个相叠的用于双面印刷的二元印 刷装置。原则上所述印刷塔03也可以具有两个相叠的H印刷单元或两个 相叠的卫星印刷单元或由所述印刷单元构成。在根据图14的实施例中,对于每个、例如两个以前面所述方式定位 的热固式印刷单元03的、所述报纸印刷机01的三角板结构07,例如分 别设置具有一个烘干装置15或机器线列25。对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热固式印刷单元03或热固式机器线列25,至少 配置有一个同所述印刷机01的三角板结构07不同的、具有至少一个折页 三角板19以及在其后面设置的折页装置18,例如热固式折页装置18。所 述三角板结构18的一个或多个折页三角板19优选的定位方式为,使得输 入到折页三角板19上的纸带21具有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的输送方向 T3;T3',所述输送方向T3;T3'基本上平行于热固式印刷单元03的印刷滚 筒14; 16的轴向、和/或基本上垂直于机器定线M2和/或平行于印刷机 Ol的机器定线Ml延伸。换言之,在所述热固式印刷单元03所印刷的纸 带21、从水平上看、在被输送到折页三角板19之前先是发生方向的转换, 例如转90° 。印刷单元03到三角板结构17的纸带路径的水平投影因而
具有角度,特别是90°的转折。在例中用于纸带21印刷的、以热固式印刷单元03构成的印刷单元 03,具有可以放置一种第二小报页规格、特别是为杂志或电话薄的规格的 六个相邻设置的横放的印刷页的宽度。即,所述印刷单元为针对杂志规格 或电话薄规格以三幅宽构成。此处单幅宽所指为两个杂志或电话薄页并 列,双幅宽与三幅宽相应为四个或六个此类页。所述第二类(热固式)印 刷单元03的印刷滚筒14优选具有一个有效的、即对于纸带21的印刷可 用的滚筒宽度,所述有效宽度至少同所述报纸印刷机Ol上用于印刷的规 格的四个报纸印刷页相等。在一种有益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热固式)三角板结构17至少具有 两个、但特别是具有三个在同一机器平面上相邻设置的折页三角板19。后 者适用于例如同所谓的三幅宽的小报规格的纸带21结合。折页三角板19 例如所具有的宽度小于在所述印刷单元03上用于加工的纸带的最大宽度 的一半和/或其宽度和等于纸带最大宽度。每个折页三角板19具有例如基 本上等于一个三幅宽的纸带21的将进行加工的最大纸带宽度的三分之一 的宽度。所述最大待加工的纸带宽度可以例如为54"。优选以三个折页三 角板19的外面的两个折页三角板垂直于所述输入纸带21的运输方向 T3;T3,可移动地设置。(在图17中通过双箭头示意)。中间的折页三角板 19可以在垂直方向固定。三个折页三角板19可以在竖直方向相互以图17 所示的方式偏移设置,以使得其在水平方向上却仍然相交。因此从控制角 度上看,三个折页三角板尽管位于一个共同的机器平面,但却仍然可以从 侧面彼此相对推移而不受阻碍。这有益于不同纸带宽度的加工。在所述三 角板结构17之后设置所谓的折页装置18,所述折页装置例如除了具有一 个用于纵向折页的折页三角板19、还附加一个用于第二纵向折页的纵切 装置(如前面所述)。为了使得纸带21以上述方式在(热固式)三角板结构17上转换方向, 在机器定线M2的纸带路径上、在所述热固式印刷单元03之后、特别是 在烘干装置15之后设置换向装置22,用于将输入纸带21的在水平投影 的纸带输送方向基本上转90。。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换向装置22具有至少一个数量的转向杆,该 数量同并列设置的将被印刷的印刷页的半数相等。如果对于双幅宽的纸带21则该数量为2,而对于本例的三幅宽的纸带21为3个转向杆。所述转向杆具有用于单幅宽、即具有两个印刷页面宽的纸带21或分纸带21.1;21.2的转向而构成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工双幅宽或三幅宽的纸 带21,在所述印刷单元03和所述换向装置22之间设置有未示意出的纵 切装置。在有益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换向装置22还具有至少一个导向件23、 例如一个转向杆23,所述转向杆的可用长度在输入的纸带21的投影,至 少同其最大宽度和/或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14的最大可用滚筒宽度相等。 所述转向杆基本上同输入纸带21的输送方向.T2和/或同机器定线M2成 45° 。在本例中,所述转向杆所具有的长度为其在输入纸带上的投影至少 等于六个并列横放的所述第二种规格的小报页。转向杆23的可利用长度 等于例如至少为在热固式印刷单元03上加工的纸带21的最大宽度的1.4 倍,即此处为例如至少等于具有六个横放的小报页宽的纸带21的宽度的 1.4倍。如果在所述机器定线M2上具有多个通过一个或多个前后设置在机 器定线M2上的热固式印刷单元03可以被印刷的纸带21,则所述换向装 置22、例如具有多个彼此上下设置的此类长度的转向杆23,特别是至少 具有等于穿过印刷单元03的纸带21的最大数量的此类长度的转向杆23。在有益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杆23例如在换向装置22的支架上, 垂直于或特别是沿着所述输入纸带21的传输方向T2、可移动地构成。因 此在具有不同宽度的纸带21时,或具有不同侧面方向的较狭窄的(输出 的)纸带21的情况下、在印刷单元03中所述经过换向后的流线同折页三 角板19的状态相适应。利用此类长的转向杆23可以实现尚未被裁切的纸带21的换向。在每 两个相邻的折页三角板19间的裁切线(例如主裁切线)上的纵切,可以 例如利用未示意出的直接设置在输入折页三角板19之前、例如在一个三 角板输入辊上、或在其前面设置的另外的牵引辊来实现。除了用于在主裁 切线的裁切刀外,所述纵切装置还可以具有在后设的折页三角板19各自 的三角板顶端对齐的裁切刀用于构成另外的纵切,例如旁裁切线。
在第二、或热固式机器线列25 (在热固式或冷固式工作方式下)中印刷的纸带21,可以例如由巻筒纸更换装置26展开,被引导穿过印刷单 元03并且在其中被单色或多色印刷。随后,所述纸带在热固式工作方式 下穿过处于工作状态的烘干装置15、和根据必要设置在其后的冷却装置 27以及必要时的未示意的换向装置,或在冷固式工作方式下穿过处于非 工作状态的烘干装置15或在所述烘干装置周围通过所述换向装置22输送 到三角板结构17上,再通过折页三角板19进行纵向折页后输送到折页装 置18上进行进一步加工(图16和图17)。在多幅宽的纸带21、例如四个 或六个页面宽的情况下,所述纸带既可以直接在换向装置22之前、或直 接在输入到折页三角板19之前、利用未示出的纵切装置裁切成分纸带, 并且根据需要在未示意出的换向装置从侧面偏移。以此种方式构成的热固 式机器线列25连同所述换向装置22、所述三角板结构17以及所述折页 装置18—起构成一条具有完整装备的第二印刷机31,例如电话薄印刷机 或杂志印刷机31,并且可以独立于所述第一印刷机01工作,即所述印刷 机是用于所述印刷以及必要时优先通过该印刷机31所生产的产品的进一 步加工而装备所需要的设备(例如分别相应的印刷单元03和/或三角板结 构17和/或折页装置18)。在所述热固式机器线列25的第一种生产状态下,可以利用所述第二 印刷机31、以纯粹的热固式工作方式、利用具有六个页面宽度的纸带21, 在所述的三个折页三角板19上完成例如基于上述的第二种小报规格的、 例如杂志、电话薄、或产品目录的生产。在所述印版滚筒14上的印版 29具有上述的六个相邻设置的印刷图像。在另一个生产状态下,第二印刷单元03的印版滚筒14还能够可以有 选择地分别地可以装有一个或多个印版28,所述印版上载有报纸规格的、 特别是在第一印刷机Ol上印刷的报纸规格、或在第一印刷机上印刷的小 报规格的印刷图像。此处例如可以为四个相应规格并列设置的印刷页。优 选所述机器线列25的生产条件可以在热固式和冷固式工作方式可以有选 择地实施,例如根据相应的油墨和/或相应的纸和/或基于所述烘干装置15 的工作状态或纸带路径(如前面所述)来实施。为了实现混合生产,即杂化生产,还可以在此处将至少一条通过第二
印刷单元03、特别是通过所述热固式机器线列25印刷的纸带21转送到 第一印刷机01上,并且连同至少一个通过第一印刷单元02印刷的纸带 11 一起引导到所述三角板结构07折页三角板09上。由于所述机器线列25或其机器定线M2垂直于所述印刷机01或其机 器定线M1,因此来自机器线列25的纸带21可以用简便的方式从其侧面 以不同的高度、可以高于、低于或在印刷单元01所印刷的纸带11.1; 11.2; 11.3的纸带层之间输送到上部结构05。通过印刷单元02; 03或印刷机 机器定线M1;M2成角度的相互设置,使得在机器线列25所印刷的纸带 21,例如热固式纸带21在杂化生产下以不同的高度输送到上部结构05, 并且由此不需较大的变向和混合操作也被引导到完成的杂化产品中。此处所述印刷机01 (特别是在其上部结构05中)在机器线列25的 机器定线M2的高度上至少具有一个换向装置IO,所述换向装置至少具有 一个转向杆32,来自机器定线M2方向上输入的纸带21利用所述换向装 置可以转换到沿着机器定线M1的输送方向或输送方向T1;T2,上。在一种有益的实施方式下,所述转向杆32具有一个可用长度,所述 长度在输入的纸带上的投影至少等于其最大宽度和/或等于所述提供图像 的印刷滚筒16的最大可用滚筒宽度。所述转向杆基本上与输入的纸带21 的输送方向T2和/或机器定线M2成45° 。在此处所述转向杆的长度在输 入的纸带21上的投影,至少等于四个并列竖立的报纸印刷页,或所述第 一印刷机的第一所述规格的小报页。如果具有多个纸带21在所述机器定 线M2上通过一个或多个在机器定线M2前后设置的热固式印刷单元03 上可被印刷,则设有多个此类的例如上下相叠设置的转向杆32。此处上部结构05在实施例中也具有至少一个换向装置10、例如换向 盖板10,所述换向装置具有一组包括多个在不同的平面上、上下相叠设 置的转向杆32。优选所述转向杆32组的至少一部分基于其所处平面的情 况,同导向辊组13的至少两个导向辊相对应,使得所述可选择地通过一 个由三个上下相叠设置的转向杆32引导的纸带21既可以位于两个在所述 第一印刷机Ol上印刷的纸带ll.a;ll.b(ll.c)的上方,也可以位于其下方或 两者之间。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下,可以在换向装置10中仅设一个转向杆32,但
是所述转向杆同导向辊组13的四个辊在高度上相对应,使得分别根据两个在第一印刷机01所印刷的纸带lla;llb;(llc)的引导,将所述两个纸带 或者均位于所述转入的纸带21的上方、均位于其下方或一个位于其上方 一个位于其下方。由于在一个实施例中的机器线列25如上面所示,可以有选择地采用 热固式工作方式或冷固式工作方式,因此可以在一种生产条件下例如在具 有大的页数的报纸生产下,采用一个或多个例如装有报纸印刷页的印版的 机器线列25时、以冷固式工作方式工作,并且专门地将以冷固印刷方式 印刷的报纸页的"普通"层,输入到在所述冷固式折页装置08上获得的 报纸产品中。这样就可以将如图14和图15中的左部所表示的纸带21a和 21b,不使用相应的烘干装置15以冷固的方式印刷,并且通过两个换向装 置10.1; 10.2与在印刷机01印刷的纸带lla;llb—同作为产品被输送并继 续加工。在另一个生产状况下,即生产由报纸页和至少一种高价印刷品的印刷 页所组成的混合产品时,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以热固式工作方式印刷的机 器线列25,并且在此印刷的(热固式一)纸带21.a; 21.b在上部结构05 处同在报纸印刷机Ol上被印刷的纸带lla; llb(llc)混合。在与图14和图15相关的具有多个配属给一个冷固式印刷机Ol的热 固式机器线列25的混合生产状态也可以用于本例。图15中示出不同的纸带输送方式的实施可能性,其中虚线部分标出 的来自一个进一步可选的印刷单元02的纸带llc也可以被引导到上部结 构05。尽管在图15中所述来自机器线列25示范性地作为最上部的层(所 谓"顶层")的纸带21a; 21b被输送到折页装置构07的上面的折页三角板 09上,在所述纸带21a; 21b的转入时,可以各根据所选择的平面在所述 换向装置10将其引导到来自所述印刷单元02的纸带U.b; U.c之间。 在所示例子中,例如在右侧的由两个相邻的机器线列25在热固式工作方 式下印刷的纸带21b为最外层被较晚纵向折页的中间产品。在左侧的机器 30此处例如为在冷固式工作方式下工作。在所述冷固式工作方式下印刷 的纸带21a可以位于来自右面的机器线列25的最外层的下面。整体作为线性机器Ol构成的第一印刷机Ol或具有至少一个印刷单元
02以及所配置的三角板结构09的一段线列在本例中以机器线列30表示。 与前面的实施例相比更加简单的印刷设备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印 刷机31或第二印刷机线列25不具有自身的三角板结构,而是总是单独地 或与一个第一印刷单元02共同地在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三角板结构上进 行生产。在此根据图1、图10、图13或图14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印刷机 31分别没有三角板结构17。对于设置在第一印刷机的机器定线M1的侧 旁的第二类印刷单元03 (必要时具有后设的烘干装置15)因此没有自身 的三角板结构17,而是仅仅配合有所述第一印刷机Ol的三角板结构07。 在此种情形下,用于在第二印刷机线列25的上部结构中分纸带偏移的换 向装置也可以略去。在所述实施方式下,可以在机器定线M2上前后设置 两个或多个第二印刷单元03,其中两个或多个通过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印 刷单元03例如可以被引导到在同一条机器定线Ml上上下设置的烘干装 置15,并且以前面所述的转入方式进入到所述第一机器的定线中。所述 第一印刷单元03在此处可以采用例如4/1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印刷单元 例如以2/2实施方式构成。两种类型的印刷单元02; 03在此处优选以分 别具有8个印刷位置的印刷塔构成。在所述第一印刷单元02例如以单倍 的印版滚筒04与双倍的转印滚筒06配合。第一三角板结构07可以采用 如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或者也可以采用同图26b)的近似的实施方式, 其中的区别在于,对于具有两个折页三角板的三角板组从侧面又设置一个 更宽的折页三角板09"。图18至20和图26为一种印刷机设备的实施例,其中除了具有一个 或多个第一印刷机Ol的第一类印刷单元02 (或第一印刷单元02)外,还 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印刷机31的第二类印刷单元03 (例如第二印刷单元 03)。至少一个印刷单元03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单元02的机器定线的侧 面。在俯视图上看,至少具有一个所述第二类的印刷单元03的印刷位置 41位于通过第一印刷机01的第二类印刷单元02的印刷滚筒04; 06所构 成的机器定线之外。以这种方式可以简单地将一个通过第二类印刷单元 03所印刷的纸带21从侧面垂直于第一印刷机01的机器定线Ml输送到 在第一印刷机Ol的纸带11或分纸带的流线上。 一条经过所述第二类印刷 单元03印刷的输送给第一印刷机Ol的纸带21在水平投影的输送方向T2
因此同所述第一印刷机Ol的机器定线M1的水平投影成90。。所述第二类印刷单元03的印刷滚筒14; 16的旋转轴沿着平行于第一 类印刷单元02的印刷滚筒04; 06的旋转轴的方向延伸。位于第一类印刷 单元02的印刷滚筒04; 06的轴向的机器定线Ml的水平投影词位于第二 类印刷单元03的印刷滚筒14; 16的轴向的机器定线M2的水平投影相互 平行延伸(如图18)。此处印刷单元02; 03的印刷装置仅仅通过其转印 滚筒06; 16表示。此类的印刷机设备的示例在图18、 21中以俯视图、在图19、 22、 26 中以侧视图示出,其中第一印刷机Ol分别具有两个或多个以印刷塔02构 成的印刷单元02。纸带11因而在多个例如将不同的油墨输入到纸带上的 印刷位置41之间、或在第一印刷机01的印刷单元02的印刷装置中基本 上垂直走纸。所述第一类印刷单元02以冷固式印刷单元02构成并且以冷 固式油墨和例如未涂布纸或只是轻微涂布纸工作。第一类印刷机01的至少两个第一类印刷单元02为印刷塔02并且具 有如图19、 22所示的例如两个相叠的H型印刷单元。所述印刷单元还可 以如图23所示,也具有两个相叠的卫星印刷单元(九滚筒卫星印刷单元 或十滚筒卫星印刷单元)、或至少四个上下相叠的二元印刷装置(桥式印 刷装置,n或u个单元),并且图23也相反地具有相叠的桥式或H型印刷 单元。在每种情况下,所述印刷塔02具有多个上下设置的印刷位置用于 双面多色印刷。所述第一印刷机Ol此处优选为多纸带、多色印刷用报纸 印刷机。第一类印刷单元02和第二类印刷单元03在图18至20以及图23所 示的例子中以上述方式通过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04; 14的长度、和/或圆 周、和/或冷固式/热固式、和/或印刷方法上加以区别。在图18至20所示的实施例中以及在图21至23的实施例中,所述第 一印刷机01例如为双幅宽的印刷单元02、特别是为冷固式印刷单元02, 即具有在轴向上并列设置的四个印刷页面。所述印刷机还可以从以紧凑的 机器进行大产品厚度的角度优选采用三幅宽(在6/1或6/2实施方式)构 成。如图26所示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印刷机01由三幅宽印刷单元 02构成并且具有如图26b)在机器定线Ml至少一组、此处为两组由三个 双页面宽的折页三角板09; 19所组成三角板组。尽管在图19和图26的 例子中,所述印刷单元02为双倍周长印版滚筒04,在图22的实施方式 下为单周的印版滚筒构成、并且同双周的转印滚筒06; 16配合。也可以 采用相反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印刷机Ol因此优选以4/1, 4/2, 6/1, 6/2 实施方式下构成的报纸印刷机Ol。第一印刷机01在其机器定线Ml上具有至少一个三角板结构07和在 其后设置的折页装置08。在具有多组印刷单元02 (段)的情况下,所述 印刷机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一三角板结构07和折页装置08 (如图19、 22、 26)。所述多个第一三角板结构07和折页装置08可以分别设置在与印刷 塔02的印刷塔组相同的位置上、分别单独设置在印刷塔02的印刷塔组 02的中间,或如图19、 22所示例、还可以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印刷单元02 的印刷单元组之间。第一印刷机Ol也可以仅仅设置一组相邻的第一类印 刷单元02和一个三角板结构07,但是优选具有多个此类的印刷单元组及 三角板结构07。 一个或多个所述三角板结构07可以采用如图8所表述的 方式,以一个或以两个上下相叠设置的折页三角板09; 09'的折页三角 板组构成(如图20和图26)。在三幅宽印刷单元02的实施方式下,所述 三角板组各具有三个相邻的折页三角板09; 09,(如图26)。为了在混合生产中,将在第二类印刷单元03中印刷的纸带21,从侧 面垂直于第一印刷机Ol的机器定线M1输送到第一印刷机Ol的纸带11、 或分纸带ll.l; 11.2; 11.3的纸带流中,在第一印刷机Ol的机器定线M1 在上部结构05至少设有一个换向装置10,其设置方式使得由第二印刷单 元03或第二印刷机31输入的纸带21、或分纸带21.1; 21.2能够转90° 后输送到第一印刷机Ol的纸带ll或分纸带ll.l; 11.2; 11.3的流线上。 即一个以输送方向为T2输送的第二印刷机31的纸带21,利用换向装置 10转90°后输送到平行于第一印刷机01的机器定线Ml输送方向Tl, 并且可以输送到第一印刷机01的三角板结构07上。在图18至20和图26的实施方式下,所述的第二类印刷单元03是第 二印刷机31的组成部分,所述印刷机31具有多个、例如两个、在机器定 线M2上的印刷单元03和至少一个、此处为一个配合印刷单元03的直线 导向方式的三角板结构17和一个折页装置18。
在图19和图26中所述两个印刷机01; 31尽管为了便于理解表示为 上下设置,但是实际上为并列设置。在图18至图20以及图26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印刷单元03为热 固式印刷单元03,而第二印刷机31整体上具有至少一个烘干装置15 (热 风烘干装置,紫外烘干装置,或红外烘干装置)、此处为用于两条纸带21 烘干的两个烘干装置的热固式印刷机。在烘干装置15为热风烘干装置 时,在纸带路径上各设置一个冷却装置27,例如冷却辊支架 (Kiihlwalzenstander)。在所示例子中,第二印刷机31具有多个印刷塔03、 此处为两个印刷塔,用于多个纸带21、此处为两个纸带的多色印刷。如 图18所示,所述印刷单元03针对一种报纸规格釆用单幅宽构成、并且用 于印刷具有两个并列设置的报纸页的图像的纸带21。这种实施方式同样 适于图26中所示的有益方式。在第二印刷机31的上部结构39中,至少 具有一个换向装置42,其设置方式使得,在第二印刷单元03或第二印刷 机31上印刷的纸带21或分纸带21.1; 21.2可以转90°后变为第一印刷 机Ol的输送方向T2。在所示例子中,在第二印刷机31的(被延长的) 上部结构39上具有两个用于将纸带21输送到第一印刷机01而设置的换 向装置42。所述两个换向装置42从第二印刷机31的机器定线M2上看相 互间隔设置,并且从所述印刷机01;31的长度方向上沿着机器定线M1;M2 位于同所述第一印刷机Ol的换向装置IO相同的"高度"。在图18至图20以及图26所示例中,第二印刷机31具有一个自己的、 在直线导向方式下与第二印刷单元03配合的三角板结构17。所述三角板 结构17在具有单幅印刷单元的第二印刷机31中釆用例如同样为单幅的、 即在同样的三角板平面中仅仅由一个折页三角板19; 19,构成。在双幅印 刷单元03下,所述三角板结构17可以由至少一组由两个相邻的折页三角 板09; 09,构成(见图8)。在分别生产时,以第一印刷机01在所述的一个三角板结构07上生产, 而以另一个印刷机31在另一个三角板结构17上生产。纸带ll; 21或分纸带ll.l; 11.2; 11.3; 21.1; 21.2在此处不经过转运地输送到以直线输送 方式所配置的三角板结构07; 17上。在未示意出的在每个印刷机01;31的上部结构05; 39上、附加设置的换向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将分纸带11.1; 11.2; 11.3; 21.1; 21.2从侧面偏移而后沿直线输送到各自的三角板 结构07; 17上。在一种混合生产的工作状态下,在所述第一类印刷机的三角板结构07上、或在所述第一类印刷机的其中一个三角板结构07上,第二印刷机 的纸带21或一个在换向装置42之前被纵切的分纸带21.2,首先通过换向 装置42的转向杆43转90。到朝向第一印刷机Ol的方向上,然后通过换 向装置10的转向杆32转90°到第一印刷机01的纸带11或分纸带11.1 的流线上。为此第二印刷机31的上部结构39具有换向装置42、第一印 刷机01的上部结构05具有换向装置10以及至少一组导向辊13构成的导 向辊组。所述换向装置IO在此处还具有至少一组由多个上下设置的在不 同平面上的转向杆32。优选将转向杆32组的至少部分转向杆根据其平面 的位置同导向辊13组的至少两个导向辊相对应,使得,可以选择性的将 通过三个上下设置的转向杆32中的一个转向杆被导向的纸带21或分纸带 2U、既可以位于第一印刷机Ol印刷的纸带11或分纸带11.1; 11.2; 11.3 的上面(图4c实线所示部分)、也可以位于其下面(图4c虚线所示部分)。 如前面所述,在其它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换向装置10中为每个来自 第二印刷机31的将要换向的分纸带21.1; 21.2只设置一个转向杆32,但 是所述转向杆在所述高度、同多个、例如四个导向辊组13的导向辊相对 应,其对应方式使得经过导向后的多个、例如两个在第一印刷单元Ol印 刷的纸带ll.l; 11.2 (11.3)均位于所述转入的纸带21的上方、均位于所 述转入的纸带21的下方、或一条位于转入的纸带21的上方、另一条位于 其下方。在第一印刷机中具有多组印刷单元02和多个三角板结构07时,最好 设置多个第二印刷单元03和多个转换装置或多个在所述机器定线M2的 长度方向上相间隔的换向装置42。这样就可以使得多个在第一印刷机01 上运行的(部分)生产分别同时从来自第二印刷机31上的产品段或层得 到补充。在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二类印刷单元03直接相邻 设置。此处(两个)烘干装置15上下相叠设置。此处两个转换装置或换 向装置42以及所述三角板结构17设置在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3的印刷单 元组的同侧。在图26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第二类印刷单元03不是直接 相邻,而是被三角板结构17所分开设置。此处(两个)烘干装置15在所 述机器定线M2的长度方向相邻设置。此处两个转换装置或换向装置42 同样地设置在共同的三角板结构17的两侧。在图23b所示的对于所述三角板结构07; 17的其它可能的补充的实 施例中,所述位于机器定线Ml的一组折页三角板09; 19可以再附加一 个位于机器定线Ml的外面的折页三角板09",,所述附加的折页三角板 09",可以因而具有例如明显大的、例如至少1.3倍大的优选宽度,并且用 于更大的分纸带11.1; 11.2的折页。因此例如在三幅宽的印刷单元02, 所述附加的折页三角板09",具有的宽度等于所述印板滚筒04的有效滚筒 长度的一半,即三个页面的标准产品。具有较大的印刷页规格的双页面的 分纸带11.1; 11.2可以在所述折页三角板09,"上被折页。根据图18至20或图26,在一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下,第二印刷机 31还可以是具有多个被纸带21在水平方向上前后穿过的印刷单元03的 零星印品印刷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一个报纸印刷机01和零星印品 印刷机组合在一起,可以使得在混合生产中,报纸产品同由零星印品印刷 所获得的高价印刷页一起制成并因此提高了价值。在分别生产中,可以同 时在印刷机设备中生产出纯粹的报纸产品和纯粹的零星印品。这种组合还 在图1至13中的"交叉"印刷机的实施例上、在采用T形设置方式或X 形设置方式的实施例上,以及图14中利用垂直的印刷单元02; 03与平行 的三角板结构07; 17的例子上应用。在根据图21至图23的例子中同根据图18至20或图26的实施方式 区别在于,所述第二印刷机31没有自身的在直线导向方式下所配置的三 角板结构17。可以将这些例子连同不具有三角板结构17和因此缺少了的、 在所述第二 "印刷机"的印刷单元03上继续独立的直线生产的可能性的 这个例外应用到图18至图20的例子中。此处的第二印刷单元03总是(单 独或与一个第一印刷单元02共同地)输送到所述第一印刷机的三角板结 构07上进行生产。因此对于第二个所述位于第一印刷机定线Ml侧旁设 置的第二类印刷单元03 (必要时具有后设的烘干装置15)不设置自身的 三角板结构17,而只是有第一印刷机的三角板结构17与之配合。所示的第二类印刷单元03可以如图18所示,比所述第一印刷单元 02窄,例如为单幅宽,或者也可以如图21所示采用如第一印刷机01的 印刷单元02同样宽度,例如双幅宽构成。所述第二印刷机定线2上也可 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类印刷单元03。原则上,所述第一印刷机01可以 采用6/2或6/1机器和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3采用2/2或4/1或4/2实施方 式构成。在第二类印刷单元03以双幅宽或三幅宽构成时,所述换向装置42 例如在第一种情形下至少具有两个单幅宽的换向杆43和一个设置在其前 面的纵向裁切装置、或者一个双幅宽的换向杆43 (如前面所述),在第二 种情形下,具有三个单幅宽的换向杆43和一个设置在其前面的纵向裁切 装置、或者一个三幅宽的换向杆43。在图21至22中,所述第二类印刷单元03以具有后设的烘干装置15 的热固式印刷单元03构成。此处的烘干装置15例如为紫外烘干装置15 构成并且优选直接设置在所述印刷单元03上(图23)。如从图23中(以 及图19中)同样可以看出,两个平行的印刷机01; 31的印刷单元02; 03可以为台式设置方式,其中印刷单元02; 03分别设置在相对于巻筒纸 交换装置所在平面被提高的平面上。在图26的例中,所述第一印刷机采 用台式设置方式,第二印刷机31以底层设置方式设置在地面上,其中所 述巻筒纸交换器26同印刷单元03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对于前面的印刷机设备的所有例子具有一种附加设备,至少一个所述 印刷单元02; 03和/或所述第一或第二印刷机01; 31的一个或多个三角 板结构07; 17用于构成所谓的弹出(Pop-up)产品(见图6, 7, 24和25)。为此可以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将第一印刷机Ol的一个三角板结构 07以两组折页三角板09; 09,构成,所述折页三角板的有效作用宽度各不 相同并且因此用于各具有不同的宽度的分纸带ll.l; 11.2; 11.3的折页。 在进一步的构成方式下,折页三角板09; 09,至少两个三角板组中的一组 垂直于纸带输入方向(例如垂直于Tl)可移动地构成,并且在必要时可 以通过可取出或可翻离的插入件改变其有效作用宽度。所述两个相邻的折 页三角板09; 09,分别根据分纸带的宽度使相互间所处的位置能够使得三
角板尖端的距离a09;a09'可以根据分纸带宽度的不同的情况而不同(图 24a)至c))。图21所示为两个印刷单元02; 03的关系示意图,所述印刷 单元被具有不同纸带宽度bl;b2的纸带ll; 21穿过。所述较窄的纸带ll;21的分纸带11.1; 11.2; 21.1; 21.2被输送到具有较小的折页三角板09;09,的三角板突起间距a09的三角板组,而所述较宽的纸带21; ll的分纸带21.1; 21.2; 11.1; 11.2被输送到具有较大的折页三角板09; 09'的三角板突起间距a09,的三角板组上。在图21中,该原则通过横放的小报规格 的印刷页的小报印刷纸带11; 21加以说明。此处在各自的印刷单元02; 03和三角板结构07; 17或折页三角板09; 09,之间,除了用于主裁切线 的纵切装置34; 36还设有纵切装置44; 46 (旁裁切线),所述纵切装置44; 46将分纸带11.1; 11.2; 21.1; 21.2在将要产生或已经产生的折背区域纵切。这里所示的用于小报规格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同样地适于宽页面的 生产,但是其中原则上不迸行旁裁切线上的裁切而且印刷页为竖立构成,所述印刷页在图24a)中对于一个印刷页以差不多两个小报页以粗线表示。 在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下,所述具有较大的、最大可利用的有效 宽度的折页三角板09; 09,、可以例如如图25所示牢固地安装,但是其中 在前面实施例中所述的已经换向的纸带21或分纸带21.1; 21.2在形成弹 出(Pop-up)产品的混合生产方式下较宽的分纸带21.1; 21.2上并且相应 地被换向。印刷单元03则以相对于第一印刷机01的多幅的印刷页规格相 应地由更大的宽度构成,因此每个印刷页宽度可以具有超出部分。分别根 据所述从侧面而来并且将要换向到第一印刷机Ol的纸带流中的纸带21或 分纸带21.1; 21.2的分纸带宽度,通过将可运动的转向杆32最好是垂直 于第一印刷机的机器定线M1,同各自的三角板顶端对准。对于"普通的" 混合生产,在俯视图中,相邻的分纸带21.1; 21.2由于被增大的三角板有 效宽度而相互间具有距离(图25a))。在弹出(Pop-up)生产中的最大超 出,即最大宽度,可以分别根据将要覆盖的折页三角板09; 09,将已经裁 切和转入的分纸带21.1; 21.2直接地输送到相邻的折页三角板09,上(图 25b))。还可以分别根据所述转向杆32的定位将所述两条分纸带21.1:21.2 上下相叠地引导到同一个折页三角板09,上。在单独实施例中用于装备所述单独设备如印刷单元02; 03、换向装
置10; 42和/或折页装置08; 18等所述内容,可以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具 有意义并且可以应用,而且反之亦然。同样地,所述两种印刷机01; 31 或印刷单元02; 03的原理也可以相互交换应用,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 再重复每个例子的具体内容。
附图标记对照表01第一印刷机,报纸印刷机,线性印刷机02第一类的第一印刷单元,冷固式印刷单元,印刷塔03第二类的第二印刷单元,热固式印刷单元,印刷塔04印刷滚筒,印版滚筒05上部结构06印刷滚筒,转印滚筒07三角板结构(冷固式)08折页装置,冷固式折页装置09折页三角板10换向装置,换向盖板11材料带,纸带,带12巻筒纸更换装置13导向辊,导向辊组14印刷滚筒,印版滚筒15烘干支持装置,烘干装置,紫外烘干装置16印刷滚筒,转印滚筒17三角板结构(热固式)18折页装置,热固式折页装置19折页三角板20导向辊21材料带,纸带,带,热式带22换向装置23导向件,转向杆24 —25机器线列,热固式机器线列 26巻筒纸更换装置 27冷却装置28印版,单印版(具有报纸规格的印刷页)29印版(具有杂志、电话簿、产品目录规格的印刷页) 30机器线列,冷固式机器定线31第二印刷机,电话簿或杂志印刷机32导向件,转向杆3334纵切装置 35 —36纵切装置37导向辊,牵引辊38导向辊,牵引辊39上部结构40 —41印刷位置(03) 42换向装置 43转向杆 44纵切装置 45 —46纵切装置IO.I换向装置,换向盖板 10.2换向装置,换向盖板11.1分纸带 11.2分纸带 11.3分纸带21.1分纸带 21.2分纸带02,印刷单元 03,印刷单元
09,折页三角板 19,折页三角板32'导向件,转向杆 34'纵切装置 36'纵切装置19"折页三角板07a三角板结构 07b三角板结构 07c三角板结构 07d三角板结构lla材料带,纸带,带 lib材料带,纸带,带 llc材料带,纸带,带17a三角板结构 17b三角板结构 17c三角板结构21a材料带,纸带,带 21b材料带,纸带,带a09 间距 a09,间距bl带宽 b2带宽Ml机器定线 M2机器定线Tl输纸方向 Tl,输纸方向 T2输纸方向 T3输纸方向 T3,输纸方向.xx为l、 2、 3,作为指示符号以区别分纸带。
权利要求
1.一种印刷机设备具有以报纸印刷机(01)构成的第一印刷机(01),所述第一印刷机(01)至少具有两个由分别具有多个上下相叠设置的用于双面多色印刷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塔(02)构成的第一印刷单元(02),以及设置在所述印刷单元(02)的机器定线(M1)上的第一三角板机构(07),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二印刷机(31),所述第二印刷机(31)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03)以及同所述印刷单元(03)设置在机器定线(M2)上的烘干装置(15);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印刷机(31)的所述印刷单元(03)从俯视图看,相对于所述印刷单元(03)的印刷位置(41),设置在所述以印刷塔(02)构成的第一印刷单元(02)的机器定线的侧旁,而且经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3)印刷、并穿过所述烘干装置(15)的纸带(21)或分纸带(21.1;21.2)可以由与所述机器定线(M1)垂直的输送方向(T2)转90°并且被引导到平行于所述机器定线(M1)的输送方向(T1;T1’)。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 个第二印刷单元(03)的机器定线(M2)上设置第二三角板结构(17)。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经所述第二印 刷单元(03)印刷、并穿过所述烘干装置(15)的纸带(21)或分纸带(21.1; 21.2)可选地被引导到所述第二三角板结构(17)或被引导到所述第一折 页结构(07)上。
4.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经所述第二印 刷单元(03)印刷、并穿过所述烘干装置(15)的纸带(21)可选地在分 别生产中被引导到所述第二三角板结构(17),或在混合生产中与在第一 印刷机(01)印刷的纸带(11)或分纸带(11.1; 11.2) —同被引导到设 置在所述第一机器定线(Ml)上的第一三角板结构(07)上。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 以印刷塔(02)构成的第一印刷单元(02)的印刷滚筒(04; 06)和所述 第二印刷单元(03)的印刷滚筒(14; 16)相对于所述滚筒各自的轴向基 本上相互垂直。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以印刷塔(02)构成的第一印刷单元(02)的印刷滚筒(04; 06)和所述 第二印刷单元(03)的印刷滚筒(14; 16)相对于所述滚筒各自的轴向基本上相互平行。
7.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三角 板结构(07; 17)相对于输入所述两个三角板结构的纸带(11; 21)在水 平投影的输送方向(T1;T1';T2)相互垂直。
8.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三角 板结构(07; 17)相对于输入所述两个三角板结构的纸带(11; 21)在水 平投影的输送方向(T1;T1';T2)相互平行。
9.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于第 二印刷单元(03)的印刷滚筒(14; 16)的轴向延伸的所述第二印刷机(31) 的机器定线(M2),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垂直于至少两个印刷塔(02)的印 刷滚筒(04; 06)的轴向延伸的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机器定线(Ml)。
10.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于第 二印刷单元(03)的印刷滚筒(14; 16)的轴向延伸的所述第二印刷机(31) 的机器定线(M2),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垂直于所述至少第一印刷单元(02) 的至少两个印刷塔(02)的轴向延伸的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机器定线(Ml)。
11.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至少两个印刷塔(02)和所述三角板结构(07)以线性机器(01) 的方式设置在一条共同的垂直于所述印刷滚筒(04; 06)的轴向的机器定 线(Ml)上。
12.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印刷 单元(03)和所述第二印刷机(31)的三角板结构(17)以线性机器的方 式设置在一条共同的垂直于所述印刷滚筒(04; 06)的轴向的机器定线(M2)上。
1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第一印刷机(01)的机器定线(Ml)上具有一个换向装置(10),在一种生产条 件下,通过所述换向装置(10),经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3)印刷的纸带 (21)可以被引导到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所述三角板结构(07)上。
14.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第一印刷机(01)的机器定线(Ml)上具有一个换向装置(10),通过所述换向 装置可选地将经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3)印刷的纸带(21)或分纸带(21.1; 21.2)引导到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所述三角板结构(07)上或者将经 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印刷塔(02)印刷的纸带(11)或分纸带(11.1; 11.2) 引导到所述第二印刷机(31)的三角板结构(17)上。
1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 机(01)具有换向装置(10),通过所述换向装置可以将由所述第二印刷 单元(03)输入的纸带(21)转向到来自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印刷塔(02)的纸带(11)的输送方向(T1;T2,)上。
16.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 (10)的构成还用于,将由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印刷塔(02)输入的纸带(11)换向到来自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3)的纸带(21)的输送方向 上。
17.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 机(01)具有换向装置(10),通过所述换向装置可以将来自所述第二印 刷机(31)的机器定线(M2)方向输入的纸带(21)转向到沿着或平行 于所述第一印刷机(01)的的机器定线(Ml)方向的输送方向(T1;T2') 上。
18. 按照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互 垂直的印刷单元(02; 03)和分别配置在所述机器定线(Ml ; M2)上 的三角板结构(07; 17)分别设置在所述另一个印刷机(01; 31)的机器 定线(M2 ; M2)的不同侧。
19.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印刷机(01; 31)的机器线列(25; 30)以X形设置方式相互设置,使得两 条在相互交叉的机器线列(25; 30)中所印刷的纸带(11; 21)、从水平 投影来看、在其路径上的位于所述印刷单元(02; 03)和以直线输送方式 各自配置的三角板结构(07; 17)之间以直角交叉。
20. 按照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 个印刷机(01; 31)中的一个印刷机中,所述印刷单元(02; 03)和配置在所述机器定线(M1;M2)的三角板结构(07; 17)位于所述另一个印刷 机(31)的机器定线(M2)的同侧,在另一个印刷机(01)中所述印刷 单元(03; 02)和配置在所述机器定线(M1;M2)的三角板结构(17; 07) 位于上述第一个印刷机(31)的机器定线(Ml)的不同侧。
21. 按照权利要求13至17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 在于所述换向装置(10)设置在所述两条虚拟的机器定线(M1;M2)的 所述交叉点区域内。
22. 按照权利要求13至17或21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机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10)至少具有一个转向杆(32),所述转向 杆沿着所述两条机器定线(Ml; M2)中的一条可移动地构成。
23. 按照权利要求13至17或21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印刷机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10)至少具有一个转向杆(32),所述转向 杆的可用长度在输入的纸带(lh 21)上的投影至少等于三个印刷页,特 别是至少等于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14)的最大可用滚筒宽度。
24.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 机(01)的三角板结构(07)具有一组至少由两个在同一个机器平面上相 邻设置的折页三角板(09)。
25. 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由相邻 设置的折页三角板(09)构成的所述类型的三角板组上下设置。
26. 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组 以所述相邻设置的折页三角板(09)的数量和/或作用宽度相互区别。
27.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印刷 机(31)的三角板结构(17)在一个机器平面上至少具有一个折页三角板(19)或一组至少具有两个在同一平面上相邻设置的折页三角板(19)。
28.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 二三角板结构(07; 17)以在一个机器平面上相邻设置的折页三角板(09; 09,; 19; 19,)的数量和/或一个或多个折页三角板(09; 19)的有效宽度相 互区别。
29.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 机(01)在所述机器定线(Ml)上具有两个以上的印刷塔(02)。
30. 按照权利要求1或29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印刷塔(02)中分别可以对纸带(11)进行双面多色印刷。
31.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机(Ol) 的至少两个以印刷塔(02)构成的印刷单元(02; 03)和所述第二印刷机(31)的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03; 02),以不同类型的印刷单元(02; 03)构成。
32. 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不同类 型的印刷单元(02; 03)以所应用的印刷方法相互区别。
33. 按照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不 同类型的印刷单元(02; 03)以所述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04; 14)的用 于印刷的最大有效滚筒长度和/或圆周相互区别。
34. 按照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印 刷单元(02; 03)为n幅宽,另一个印刷单元为m幅宽,并且n^m,其中n幅宽或m幅宽意味着所述印刷滚筒(04; 14; 06; 16)的 长度方向上用于印刷的宽度为2*n或2*m印刷页。
35. 按照权利要求1, 24, 25, 26,或28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 于 一条经过所述第一类印刷单元(02)印刷的纸袋(11)未通过烘干支 持装置的交换作用被引导到所述三角板结构(07; 17)中的一个三角板结 构上, 一条经过所述第二类印刷单元(03)印刷的纸带(21)在穿过烘干 装置之后被引导到所述三角板结构(07; 17)中的一个三角板结构上。
36. 按照权利要求l, 31, 32或33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 述一个印刷机(01)的印刷单元(02)被由为未涂布或最高涂布单位面积 重量为10g/m2轻微涂布的纸张构成的纸带(11)所穿过,特别是被报纸 纸带所穿过,而所述另一个印刷机(31)的印刷单元(03)被涂布单位面 积重量为大于10g/m2、特别是大于20g/m2的经过涂布的纸张构成的纸 带(21)所穿过。
37. 按照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 一种类型的 所述印刷单元(02)为胶印印刷单元,所述另一种类型的印刷单元(03) 为柔印印刷单元构成。
38. 按照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类 型的印刷单元(02)为胶印-印刷单元或柔印-印刷单元,所述另一种类型 的印刷单元(03)为一种无压印刷方式的印刷单元构成。
39. 按照权利要求33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类型的 印刷单元(02; 03)以不同的方式构成,使得所述不同印刷单元(02; 03) 的印刷滚筒(04; 14)在长度方向上可以印刷同样规格不同数量的印刷页。
40. 按照权利要求33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类型的 印刷单元(02; 03)以不同的方式构成,使得所述不同印刷单元(02; 03) 的印刷滚筒(04; 14)在圆周方向上可以印刷同样规格不同数量的印刷页。
41. 按照权利要求33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类型的 印刷单元(02; 03)的印刷滚筒(04; 06)具有宽度为至少是四个印刷页, 所述另一种类型的印刷单元(02; 03)的印刷滚筒(14; 16)具有宽度为至少是两个印刷页。
42. 按照权利要求33或4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一 种类型的印刷单元(02; 03)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04)具有等于两个 印刷页长的圆周,至少所述另一种类型的印刷单元(03; 02)的提供图像 的印刷滚筒(04)具有等于一个印刷页长的圆周。
4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可以同时地将经所 述第一印刷单元(02)所印刷的纸带(11)可以被引导或被引导到设置在 所述第一机器定线(Ml)的第一三角板结构(07)上,将经所述第二印 刷单元(03)所印刷的纸带(21)可以被引导或被引导到设置在所述第二 机器定线(M2)的第二三角板结构(07)上。
44.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可以将经所述第二 印刷单元(03)印刷的纸带(21)可选地引导到设置在所述第二机器定线(M2)的第二三角板结构(17)上,或者从水平上看,转90°引导到设 置在所述第一机器定线(Ml)的第一三角板结构(07)上。
45.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第二印刷单 元(03)所印刷的纸带(21)通过换向装置(10)、从水平上看转了卯。 后同经所述第一印刷单元(02)印刷的纸带(11) 一同可以被引导、或被 引导到设置在所述第一机器定线(Ml)的第一三角板结构(07)上。
46.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来自所述印刷 机(01; 31)中的一个印刷机的具有第一种规格的印刷页的印刷图像的分纸带(11.1;11.2;21.1;21.2)、和来自所述另一个印刷机(31; 01)的具有 不同于第一种规格的第二种规格的印刷页的印刷图像的分纸带 (21.1;21.2;11.1;11.2)被引导到同一个三角板结构(07)上。
47. 按照权利要求46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分纸带 (11.1; 11.2;21.1;21.2)具有不同的宽度。
48. 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幅宽印 刷单元(02)印刷的纸带(11)的分纸带(11.1; 11.2)转90°后转到(11-1)-幅宽印刷单元(03)的流线上、和域被引导到(n-l)-幅宽的三角板结构(17) 上。
49.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单元 (02)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04; 14)在轴向并列载有一种一定规格的四个印刷页,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2)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14; 04) 在轴向并列载有一种一定规格的2个印刷页。
50.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单元 (02)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04; 14)在轴向并列载有一种一定规格的六个印刷页,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2)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14; 04) 在轴向并列载有一种一定规格的2个印刷页。
51.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单元 (02)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04; 14)在轴向并列载有一种一定规格的六个印刷页,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2)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14; 04) 在轴向并列载有一种一定规格的四个印刷页。
5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单元 (02)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04; 14在轴向并列载有四个具有一种一定规格的印刷页的印版,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2)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 (14; 04)在轴向并列载有两个具有同样规格的印刷页的印版。
5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单元 (02)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04; 14)在轴向并列载有六个具有一种一定规格的印刷页的印版,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2)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 (14; 04)在轴向并列载有两个具有同样规格的印刷页的印版。
54.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单元 (02)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04; 14)在轴向并列载有六个具有一种一定规格的印刷页的印版,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2)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14; 04)在轴向并列载有四个具有一种一定规格的印刷页的印版。
55. 按照权利要求l, 49, 50, 51, 52, 53或54所述的印刷机,其 特征在于所述两种不同的印刷单元(02; 03)中一个印刷单元的的提供 图像的印刷滚筒(04; 14)在圆周方向并列载有一种一定规格的印刷页的 两个印版,另一个印刷单元(03; 02)的提供图像的印刷滚筒(14; 04)在圆周方向只具有一种一定规格的一个印刷页的一个印版。
56. 按照权利要求l, 49, 50, 51, 52, 53, 54或55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或印刷页为相同的规格。
57. 按照权利要求l, 49, 50, 51, 52, 53, 54, 55或56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或印刷页为报纸规格。
58. 按照权利要求l, 49, 50, 51, 52, 53, 54, 55或56所述的印 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或印刷页为小报规格。
59. 按照权利要求l, 49, 50, 51, 52, 53, 54或55所述的印刷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为可拆卸印刷版构成。
60.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机(Ol) 在上部结构中除了换向装置(10)还具有纵向裁切装置和用于部分宽度的 纸带的换向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设备,具有以报纸印刷机(01)构成的第一印刷机(01),所述第一印刷机(01)至少具有两个由分别具有多个上下相叠设置的用于双面多色印刷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塔(02)构成的第一印刷单元(02),以及设置在所述印刷单元(02)的机器定线(M1)上的第一三角板机构(07),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二印刷机(31),所述第二印刷机(31)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03)以及同所述印刷单元(03)设置在机器定线(M2)上的烘干装置(15);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印刷机(31)的所述印刷单元(03)从俯视图看,相对于所述印刷单元(03)的印刷位置(41),设置在所述以印刷塔(02)构成的第一印刷单元(02)的机器定线的侧旁,而且经所述第二印刷单元(03)印刷、并穿过所述烘干装置(15)的纸带(21)或分纸带(21.1;21.2)可以由与所述机器定线(M1)垂直的输送方向(T2)转90°并且被引导到平行于所述机器定线(M1)的输送方向(T1;T1’)。
文档编号B41F13/54GK101213079SQ200680023966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8日
发明者均特·奥斯卡·埃克特, 布卡德·奥托·赫伯特, 库尔特·约翰内斯·威森菲尔德 申请人: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