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程序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08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程序产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多个记录磁头的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 成程序产品,特別地,涉及用于校正由多个记录磁头形成的图像中的不连续部 分的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术语描述)
首先描述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
<记录》兹头>
记录磁头通过记录光束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体上。例如,当能量源是光时, 从激光源照射的激光光束通过透镜聚焦在记录体上。通过打开和关闭激光束、 在记录体上形成对光做出反应的部分以及不接收光的部分来形成图像。
图1显示记录磁头的实例。图1所示的记录磁头包括半导体激光LD 1、 非球面透镜2、光阑3以及粘合剂4。 <记录体>
记录体对于来自记录磁头的能量做出反应,并且在照射能量的部分和不照 射能量的部分表示不同的物理特性,由此记录图像。例如,通过化学反应、相 位改变或形状改变来记录图像。详细地,使用光能的记录体由光敏材料制成以 对光能做出反应,由热敏材料支撑以对激光光束的热量做出反应,或者由反应 材料制成,该反应材料由于激光光束的热量而燃烧。
<原始图像数据>
原始图像数据表示要由图像形成设备形成的图像。例如,图像可以由页面
描述语言表达,该页面描述语言通过由点和面的等式的参数以及指定字符串代 码和字体的参数形成的字符来指定图形。其他的例子有任意分辨率的位图数据
或者包括位图数据的页面描述语言的数据。 <光栅化>光栅化意味着将原始图像数据转换为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在记录体上记录 的点的集合(比特集合)。作为转换的结果,在记录体上将1比特的光栅化的 数据记录为l个点。为了输出半色调,对应于每个单位区间的预定数目的点, 将灰度转换为半色调点。
<位置转移信息>
如图2所示,当记录磁头的记录位置处于理想位置时,每个记录磁头在记
录体上的记录区域和相邻区域是连续排列的。然而,实际上,如图3中的实线
所示,由于制造偏差,记录磁头的记录区域在记录体上是不连续排列的。因此,
如图4所示,得到理想记录区域和实际记录区域之间的位置转移量(x, y)。 在这个例子中,理想记录区域是矩形;位置转移量可以是顶点坐标转移的距离。 在这个例子中,获得从理想顶点位置的位置转移。然而,实际上,只要相邻记 录区域是连续排列的并且没有互相取代,记录的图像看起来有好的效果。由此, 位置转移量可以是相邻记录区域的像素之间的相对距离,其中像素是理想地相 互邻近。不管如何表示转移量,位置转移信息表示不连续的区域,即,对应于 记录的图像中的相邻记录磁头,在相邻区域之间的边界处出现间隙。
位置转移信息对于不同的图像形成设备是不同的。因此,在记录体上绘制 参考图像(标记),并且基于绘制的参考图像得到位置转移信息。
在图5中,在记录体上记录原件的标记(Ml, M2)。每个标记记录在两 个记录磁头的记录区域的一个中。将由两个记录》兹头记录的标记和原始标记 (在原件上的标记)相比较,用来检测二者之间的位置转移。
在图5中,从原件上的标记之间的位置关系v0以及在记录体上记录的标 记之间的位置关系vl来检测位置转移。因此,可以检测两个记录磁头之间的 相对位置转移。
<扫描信息>
扫描信息对应于表示当形成图像时要在其上记录图像数据的位置的数据。 当有N条扫描线时,从左边起扫描位置被表示为L[l]、 L[2]…L[N]。通常,将 L[l]、 L[2]…L[N]的位置信息表示为1、 2、 3…N。
为了增加扫描密度,例如,可以在扫描线L[1]和扫描线L[2]之间加入均匀 间隔的三条扫描线。当包括了加入的扫描线时,L[l]、 L[2]、 L[3]的位置信息是l、 1.25、 1.5、 1.75、 2、 3...N。
如稍后描述,该扫描信息也包括高度信息Lh,用于确定扫描开始的位置 (扫描开始位置)。 <步进扫描>
如图6所示,在步进扫描方法中,当环绕旋转鼓12的记录体11面对记录 磁头16时可移动台15停止。当旋转鼓12的不记录部分面对记录磁头16时可 移动台15移动到下一个扫描位置。
<螺旋扫描>
如图7所示,在螺旋扫描方法中,当鼓旋转时可移动台持续移动。通常, 以一定速度移动可移动台使得在鼓的一个旋转过程中扫描一条主扫描线。因 此,可以以螺旋方式扫描鼓的表面。 (现有图像形成设备)
下面,参考图6描述现象图像形成设备的例子。
应用图6所示的步进扫描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记录体11、鼓12、鼓 编码器14、与鼓12平行移动的可移动台15,在可移动台15上提供的记录磁 头16以及旋转轴17。从记录磁头16照射的记录光束扫描记录体11以形成图 像。
记录体11是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材料,并且该记录体11围绕鼓12的圆 周的表面或者内侧(underside)。以例如夹钳机制的固定机制将记录体11固定 在鼓12的圆周表面。鼓12可以绕着旋转轴17旋转,并且由没有显示的连接 到旋转轴17的驱动装置来驱动旋转。为了正确控制鼓12的旋转,步进马达或 者伺服马达用作驱动装置。
在鼓12的一端提供有鼓编码器14。鼓编码器14包括光源和检测从光源 照射的光的光检测装置以检测旋转鼓12的旋转位置。此外,鼓编码器14可以 检测鼓12的原位置,即,鼓12开始旋转的位置。
在滚珠螺杆(bail screw)或线性马达的控制下,可移动台15在鼓12的轴 方向是可移动的。扫描轨道13根据可移动台15的移动而移动。
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如下。
例如马达的电源使鼓12旋转。如上所述,鼓编码器14检测鼓12的旋转位置。详细地,可以从鼓编码器14的输出获得记录体11和记录磁头16的位
置。基于该获得的位置,确定在记录体11上执行记录的记录时间。
图像形成设备通过鼓编码器14检测鼓12的原位置,并且记录磁头16开 始记录图像。随着鼓12的旋转一次,每个旋转磁头16扫描一条线。这被称为 主扫描。
当在记录体11上完成一个主扫描操作时,可移动台15水平移动到下一个 主扫描操作的位置,这被称为子扫描。随后,执行主扫描。来自记录磁头16 的记录光束通过交替重复子扫描和主扫描来扫描记录体11。当完成在记录体 ll上预定区域的扫描时,完成创建图像的过程。
在上面例子中,每次鼓12旋转一次时执行子扫描,即,以逐步(stepwise) 方式。除了逐步方式,也可以连续地执行子扫描,使得以螺旋方式扫描记录体 11。参考图7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以螺旋方式执行子扫描。参考图7描述的图 像形成设备中,以一定速度连续移动使记录磁头移动的可移动台,使得在鼓的 一个旋转过程中扫描 一条主扫描线。
(现有技术)
参考图8描述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第2001-88346号(专利文件1 )中披露 的技术。从相邻的记录^f兹头照射的激光光束Ll和激光光束L2在记录区域Al 和A2连续记录图像。在记录区域C12中,逐渐减少由激光光束L1记录的主 扫描线的数目,同时逐渐增加由激光光束L2记录的主扫描线的数目,使得图 像中相邻记录区域Al 、 A2之间的边界变得不明显。
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第2002-72497号(专利文件2 )描述的发明中,图像 被划分成要由多个激光光束记录的多个段,并且在相邻图像的边界附近减小子 扫描的速度以调整主扫描线之间的间隔。在主扫描方向划分主扫描线,并且在 子扫描方向分开并形成主扫描线,使得消除主扫描线倾斜度之间的差异。由此, 可以以高的速度记录高质量图像。
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第2004-147260号(专利文件3 )描述的发明中,当 划分原始图像数据的一个集合使得多个记录磁头执行图像形成时,可以通过简 单的方法校正划分的部分的位置转移。详细地,基于对应于记录磁头的图像区 域,可以将单个集合的图像数据划分为多个部分以创建划分的图像数据。根据划分的图像的位置转移,基于划分的图像数据和位置转移量的检测结果另外提 供新的校正图像数据区间。基于从位置转移量的检测结果获得的位置来在校正 图像数据区间中排列划分的图像数据。因此,防止划分的图像之间的位置转移。
在日本专利第3604961号(专利文件4 )描述的发明中,在记录介质或中 间记录介质上的其中实际上记录图像信息的打印区域被划分成至少两段。这些 段在边界部分互相重叠。相对位置转移检测单元在包括重叠区域的曝光区间内 曝光三或四个位置标记,并且从位置标记之间的位置转移量的检测值来计算曝 光区间的位置转移量。图像信息形成单元基于曝光区间的位置转移量来形成图 像信息。图像信息校正单元校正图像信息以匹配实际打印区域。
专利文件1:日本公开专利申请第2001-88346号
专利文件2:日本公开专利申请第2002-72497号
专利文件3:日本公开专利申请第2004-147260号
专利文件4:曰本专利第3604961号
在日本^^开专利申请第2001-88346号描述的发明中,在由相邻记录光束 记录的图像重叠的记录区域中,逐渐减少由一个激光光束记录的主扫描线的数 目,同时逐渐增加由另一个激光光束记录的主扫描线的数目,使得相邻图像之 间的边界变得不明显。然而,在这个方法中,完全没有调整来自两个激光光束 的扫描线之间的间隔。因此,如果两个激光光束之间的位置转移是扫描间隔的 一半,在来自不同激光光束的扫描线之间的边界处可能出现条紋。在这种情况 下,由于整个重叠区域都存在边界,增加了条紋数目,降低了图像质量。
在曰本公开专利申请第2002-72494号描述的发明中,在相邻图像的边界 附近减小子扫描的速度来调整主扫描线之间的间隔,使得在边界处的不连贯的 部分变得不明显。然而,为了减小螺旋扫描中子扫描的速度,需要进行额外的 处理来消除主扫描线的倾斜度之间的差异。详细地,该处理包括在主扫描方向 划分主扫描线以在子扫描方向分开并形成主扫描线。此外,当执行处理来校正 多个主扫描线的倾斜度时,在经过倾斜度校正的主扫描线的数目和用于表示图 像密度的区间调制模式的周期之间可能发生干扰。由此,在图像的边界处可以 看到条紋。此外,通过减小子扫描速度,用于子扫描的例如导轨的台机部分的 摩擦阻力偏离正常值。由此,驱动源的驱动力矩偏离正常值。因此,在以正常速度扫描的段和以减小的速度扫描的段之间扫描位置的精度是不同的,由此, 在得出的图像中可以看到细条紋。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第2004-147260号描述的发明中,对于每个记录磁头 提供嵌入的图像来测量位置转移,这使得结构复杂。此外,没有考虑位置转移 的小数部分,由此,没有完全校正位置转移。在日本专利第3604961号描述的发明中涉及在曝光区间内曝光三或四个 位置标记,这使得结构复杂。因此,需要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一种图像形成方法以及一种图像形成程序 产品,其中可以在主扫描和子扫描方向校正由相邻记录》兹头记录的图像的位置 转移而不改变子扫描速度,并且在记录的图像中不能看到记录磁头之间的记录 密度的差异。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程序产品,其中 可以消除一个或多个上述缺点。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用于通过将光栅化的原始图像 数据划分为与N (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并且从该 N个记录磁头同步地照射记录光束来扫描单个记录体以形成对应于光栅化的 原始图像数据的图像,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位置转移信息存储单元,配置用 于存储包括记录磁头的记录光束的位置转移的位置转移信息;光栅化的原始图 像数据存储单元,配置用于存储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校正图像数据生成单 元,配置用于生成划分为与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的校正的图像数据,该校正的 图像数据是基于位置转移信息通过改变存储在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存储单 元中的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使得当照射记录光束时在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 方向上位置转移被校正而获得的;以及扫描信息生成单元,配置用于基于位置 转移信息生成扫描信息,该扫描信息包括记录光束扫描记录体来记录校正的图 像数据的位置和顺序。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用于通过将光栅化的原始图像 数据划分为与N (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并且从该 N个记录磁头同步地照射记录光束来扫描单个记录体以形成对应于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的图像,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位置转移信息存储单元,配置用 于存储包括记录磁头的记录光束的位置转移的位置转移信息;光栅化的原始图 像数据存储单元,配置用于存储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校正图像数据生成单 元,配置用于生成划分为与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的校正的图像数据,该校正的 图像数据是基于位置转移信息通过改变存储在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存储单 元中的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使得当照射记录光束时在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 方向上位置转移被校正而获得的;以及扫描信息生成单元,配置用于基于位置 转移信息生成扫描信息,该扫描信息包括记录光束扫描记录体来记录校正的图 像数据的位置和顺序;其中扫描信息生成单元生成扫描信息以4是供扫描开始位 置或扫描结束位置附近的高密度区间,其中在该高密度区间的扫描密度比在其 他扫描的区间的扫描密度更高,根据预定间隔对高密度区间执行的额外的扫描 操作被提取并组成组,以及在执行主扫描操作之间对每个组执行子扫描操作, 以相等的速度对组执行子扫描操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通过将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划 分为与N (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记录》兹头一致的区域,并且从该N个 记录^f兹头同步地照射记录光束来扫描单个记录体以形成对应于光栅化的原始 图像数据的图像,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生成划分为与记录磁头 一致的区域的校正的图像数据,该校正的图像数据是基于原来存储的包括记录 磁头的记录光束的位置转移的位置转移信息来改变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使 得当照射记录光束时在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方向上位置转移被校正而获得的; 以及(b)基于位置转移信息生成扫描信息,该扫描信息包括记录光束扫描记 录体来记录校正的图像数据的位置和顺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通过将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划 分为与N(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并且从该N个 记录磁头同步地照射记录光束来扫描单个记录体以形成对应于光栅化的原始 图像数据的图像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生成划分为与记录磁头一 致的区域的校正的图像数据,该校正的图像数据是基于原来存储的包括记录磁 头的记录光束的位置转移的位置转移信息来改变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使得 当照射记录光束时在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方向上位置转移辆^交正而获得的;以及(b)基于位置转移信息生成扫描信息,该扫描信息包括记录光束扫描记录体来记录校正的图像数据的位置和顺序;其中步骤(b)包括生成扫描信息以 提供扫描开始位置或扫描结束位置附近的高密度区间,其中在该高密度区间的 扫描密度比在其他扫描的区间的扫描密度更高,根据预定间隔对高密度区间执 行的额外的扫描操作被提取并组成组,以及在执行主扫描操作之间对每个组执 行子扫描操作,以相等的速度对组执行子扫描操作。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 形成程序产品,其中可以在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方向上4交正由相邻记录》兹头记 录的图像的位置转移,而不改变子扫描速度,并且记录磁头之间的记录密度的 差异在记录的图像中是不可见的。


图l是记录磁头的剖视图;图2是当记录》兹头的记录位置处于理想位置时的例子;图3是当记录^f兹头的记录位置处于实际位置时的例子;图4是用于描述位置转移的图;图5是用于描述位置转移的另一个图;图6是执行步进扫描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透视图;图7是执行螺旋扫描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透视图;图8是用于描述现有技术的图;图9A、 9B、 9C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基本原理的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i殳备的功能框图;图11是记录图^象存储区域Q的示意图;图12是来自相邻记录磁头的记录光束之间的间隙的示例图;图13是来自相邻记录^F兹头的部分重叠的记录光束的示例图;图14是精细控制区间QF的示意图;图15是扫描信息的示意图;图16是图像数据(Q)的示例图;图17A、 17B是精细控制区间QF中的调整的示例图;图18是精细控制区间QF中的调整的另 一个示例图;图19是精细控制区间QF中的调整的另 一个示例图; 图20是也在宽度方向校正的记录位置的示意图; 图21是图像数据(Q)的示意图; 图22是图像形成过程的流程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示例图; 图24是第三实施例的另一个示例图;以及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9A、 9B、 9C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基本原理。 图9A表示三个记录^兹头(第一记录磁头、第二记录,兹头、第三记录》兹头) 的理想记录区域。
Pl是第一记录磁头的记录区域,P2是第二记录磁头的记录区域,P3是第 三记录磁头的记录区域。在图9A、 9B、 9C中,垂直方向(Y方向)被称为主 扫描方向,水平方向(X方向)纟皮称为子扫描方向。
在图9A中,正确重现了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然而,实际上,如图9B 所示的实线所指示的那样,图像数据由记录磁头来记录。Hl表示第一记录磁 头的实际记录区域,H2表示第二记录磁头的实际记录区域,H3表示第三记录 磁头的实际记录区域。因此,第一记录磁头在距离理想位置之前X1处照射记 录光束,并且第二记录》兹头在距离理想位置之后X2处且在子扫描方向移动了 距离Yl的位置照射记录光束。第三记录磁头在理想记录区域中照射记录光束。
在图9B所示的状态中,有空白区间(Yl)和重叠区间(Y2),并且记录 区域的顶部是没有对齐的。
为了将图9B所示的状态改变为图9C所示的状态,将空白区间(Yl)包 括在第一记录磁头的记录区域,第一记录磁头在距离理想位置之后X1处照射 记录光束,并且第二记录磁头在距离理想位置之前X2处照射记录光束。
通过以具有图9B所示的属性的记录磁头记录如图9C所示图像数据(此 外,第一记录磁头的记录区域加宽了距离Yl ),可以正确重现原始图像数据。
15下面给出第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图像形成设备的框图) 假设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相似于参考图6描述的结构。 图IO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框图。图IO所示的图像形成设
备包括原始图像数据接收单元21、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存储单元22、 位置转移信息存储单元23、图像数据(Q)生成单元24、图像数据(Q)存储 单元25、扫描信息生成单元26、读取控制单元27、緩存28,到28n、鼓驱动 控制单元29、台控制单元30、驱动控制单元31,到3lN以及记录^兹头32,到32N。
原始图像数据接收单元21接收要由图像形成设备形成的图像的原始图像 数据。将接收的数据,即,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载入到光栅化的原始 图像数据(P)存储单元22中。
位置转移信息存储单元23存储位置转移信息。在第一实施例中,实际上 参考图像(标记)被预先绘制到记录体上,并且绘制的图像(标记)用于测量 来自记录磁头32的记录光束的位置转移。基于测得的位置转移获得位置转移 信息,并且将位置转移信息载入到位置转移信息存储单元23。
基于载入到位置转移信息存储单元23的位置转移信息,记录磁头32记录 载入到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存储单元22的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 在实际记录数据之前,为了校正主扫描方向和/或子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转移, 图像数据(Q)生成单元24可以将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变成图像数据 (Q)。将通过改变光^H匕的原始图像数据(P)而获得的图像数据(Q)载入 到图像数据(Q)存储单元25 。
读取控制单元27读取载入到图像数据(Q )存储单元25中的图像数据(Q) 的像素,并且顺序地将这些像素传递到緩存28,到28N。在顺序地接收到图像 数据(Q)后,緩存28i到28w暂时存储和记录磁头32,到32N相关的预定数目 的线(至少一条线)。
如图11所示,图像数据(Q)存储单元25包括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其 为用于存储要被记录的图像的区域。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存储图像数据(Q), 其被划分为与N个记录^f兹头相关的N个部分。
存储区域Ql与笫一记录磁头32!相关联,存储区域Q2与第二记录磁头322相关联,存储区域QN与第N记录磁头32N相关耳关。
存储区域Ql到QN的每一个在主扫描方向上有z比特,在子扫描方向上 有Zw比特( 一共z比特x Zw比特)。
读取控制单元27以1、 2、 3、…z、 z+l、 z+2、 z+3…2z.....zxNw的顺
序读取在存储区域Ql到QN的每一个中的像素,并且将这些像素传递到对应 的缓存28,到28n中。
在存储区域Q1中的比特"1、 2、 ...z"由第一扫描(以下称为"L[l],,) 写入到记录体上,比特"z+l、 z+2、…z+z,,由第二扫描(以下称为"L[2]") 写入到记录体上,等等。
扫描信息生成单元26生成对应于载入到图像数据(Q)存储单元25中的 图像数据(Q)的扫描信息。基于该扫描信息,鼓驱动控制单元29和台控制 单元30执行主扫描和子扫描。
由扫描信息生成单元26生成的扫描信息被传递到台控制单元30和驱动控 制单元31。根据扫描信息的顺序,台控制单元30使得可移动台移动。详细地, 台控制单元30接收扫描信息,并确定可移动台的位置。首先,台控制单元30 将可移动台移动至第一扫描L[1]的位置,并且鼓每旋转一次,可移动台移动到 对应于下一个扫描信息的位置,例如第二扫描L[2]的位置、第三扫描L[3]的位 置等。当面对鼓的没有记录图像且没有照射记录光束的区域时,移动可移动台。 例如,可移动台同步于鼓的原位置信号来移动。当可移动台移动到扫描位置时, 对应于扫描位置的和扫描信息相关的图像数据被记录到鼓上。驱动控制单元 31驱动记录磁头32,并且根据图像数据开启/关闭记录光束。通过鼓的旋转来 执行主扫描,并且通过可移动台的移动来执行子扫描。
台控制单元30控制其上装配有记录磁头32的可移动台,并且根据扫描信 息具有和鼓驱动控制单元29同步以及接收扫描信息的功能。
图IO所示的结构也可以应用至其他实施例。
下面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由图像数据(Q)生成单元24执行的处理。详 细地,图像数据(Q)生成单元24将载入到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存储 单元22中的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改变为载入到图像数据(Q)存储单 元25中的图像数据(Q)。(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和图像数据(Q))
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存储单元22的原始光栅图像存储区域P存 储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图像数据(Q)生成单元24将光栅化的原始 图像数据(P)改变为图像数据(Q),并且将图像数据(Q)载入到图像数据 (Q)存储单元25的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
为了简化的目的,假设记录磁头32的数目是4个。记录磁头32被装配到 在鼓的轴向可移动的可移动台。从鼓的轴向的左侧,记录^f兹头32被称为R[l]、 R[2]、 R[3]、 R[4]。 乂人鼓的轴向左侧,从记录》兹头32照射的记录光束^皮称为 Rbl、 Rb2、 Rb3、 Rb4。从多个记录磁头32照射的记录光束沿着鼓的轴向以 线性方式等间距排列以照射记录体11。如果以从左到右的方向记录子扫描, 在图像记录开始之前,Rbl位于记录体记录区域的左边缘之外的左侧。因此, 可以扫描记录体11的整个记录区i或。
在第一实施例中,记录磁头32以100mm的间隔分离。指定的图像记录密 度p是l条线/mm。因此,分配给每个记录磁头的指定记录宽度w是100mm, 从而扫描100条线。通过四个记录磁头可以记录宽度为400mm的图像。鼓的 半径是200mm。鼓的周长近似为628mm。在记录体11上的记录周长是500mm。
因此,要被记录的图像的尺寸(以下称为"记录图像尺寸")的宽度是 400mm,高度是500mm。下文中,鼓的轴向^R称为水平(X)方向(子扫描方 向),以及鼓的圆周方向被称为高度(Y)方向(主扫描方向)。用像素来表示 的话,该记录图像尺寸在水平方向对应于400个点,在高度方向对应于500 个点。
原始光栅图像存储区域P的尺寸至少和记录图像尺寸一样大(即,不是图 像被记录后的尺寸,而是要被记录的图像的尺寸),以容纳水平方向400个点 以及高度方向500个点的图像信息。实际的图像尺寸是接收的光栅化的原始图 像数据(P)的尺寸。假设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的图像尺寸具有宽度 Pw和高度Ph。
可移动台15能够移动的距离长于指定记录宽度w。当记录开始时,可移 动台15位于鼓的轴向的左侧,并且随着图傳4皮记录可移动台18向右侧移动。 在第一实施例中,假设图像形成设备执行步进扫描。(位置转移信息)下面描述原来载入到位置转移信息存^f渚单元23中的位置转移信息。在第 一实施例中,如参考图5所述,位置转移信息表示两个记录磁头之间的相对距 离。对于例如Rbl、 Rb2、 Rb3和Rb4等的相邻记录光束,在X方向的位置转 移信息被表示为Ax[l]、 Ax[2]、 Ax[3],在Y方向的位置转移信息被表示为 Ay[l]、 Ay[2]、 Ay[3]。如果Ax[m](mM、 2、 3、…N-l)是正的,在Rb[m] 和Rb[m+l]的指定记录图像之间形成间隙。如果Ax[m] (m-l、 2、 3、 ...N -l)是负的,在Rb[m]和Rb[m+l]的指定记录图像之间形成重叠区域。如果 Ay[m]是正的,在Rb[m]和Rb[m + l]的指定记录图像之间,Rb[m + l]的图像向 下转移。对于Ax[m] (m= 1、 2、 3、 ...N- 1 )、 Ay[m] (m= 1、 2、 3、…N — 1 ), 指定最大允许值Axl、 Ayl。由此,满足-Axl ^Ax[m]5Axl (m=l、 2、 3、…N -1), -Ayl S Ay[m] ^ Ayl (m=l、 2、 3、…N-1)。考虑到机器的装配精度 和装配位置的分布,预先确定最大允许值。在第一实施例中,假设如下的位置 转移信息。△x[l] = 2.3mm、 Ax[2] =-l.Omm、 Ax[3] = 0.5mm △y[l] = l.lmm、 Ay[2] = -3.2mm、 Ay[3] = 0.0mm提取Axmax的值,其为最大值Ax。在第一实施例中,Axmax = △x[l]=2.3mm。此外,Ay是与相邻区域的相对值,使得从Ay[l]顺序执行加法,要被转换 为以Rbl作为参考的高度yn。这将获得yn[l]K)、 yn[2]=Ay[l]、 yn[2]=Ay[l]+ △y[2〗、yn[4〗=Ay[l]+Ay[2〗+Ay[3]。在第 一 实施例中,yn[ 1〗=Omm , yn[2〗=1.1 mm, yn[3]=-2.1 mm, yn[4]=-2.1 mm。然后,提取Aymax,其为Ayn的最大值,以及Aymin,其为Ayn的最小 i直。由:t匕,Aymax=Ayn[2]=l. 1mm, Aymin-Ayn[3]二2. lmm。也对yn指定允许区间为-ynl ^ yn £ +ynl 。 (图像数据(Q)的宽度Qw的生成)基于位置转移信息和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图像数据(Q)存储在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中。图像数据(Q)的图像尺寸具有宽度Qw和高度Qh。 下面描述如何基于位置转移信息和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来确定图 像数据(Q)的宽度Qw和高度Qh。
指定的记录宽度w和Axmax加在一起来获得w+Axmax=102.3mm。这表 示相邻记录光束为最远分开的光束之间的距离。这个结果乘以预定图像记录密 度p来获得扫描线的数目,为(w+Axmax) x p=102.3条线。在这种情况下,Axmax 是Rbl和Rb2之间的位置转移,这意味着在Rbl和Rb2的记录图像之间存在 2.3个点的间隙。指定记录宽度w是100条线;因此,如图12所示形成2.3个 点的间隙。这个间隙可以通过增加指定记录宽度w来填充和减小。通过将指 定记录宽度w增加到102个点,间隙变成0.3个点。
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任何间隙,小数的点被四舍五入为整数的点。 因此,当间隙是2.3个点时,如图13所示,Rbl和Rb2相互重叠0.7个点。 从最大位置转移Axmax获得指定记录宽度w。因此,通过对所有记录磁 头将指定记录宽度w指定为103个点,可以防止记录光束的记录图像之间出 现间隙。
如果Axmax是负数,例如-2.7mm,执行相同的处理。负的Axmax表示记 录图像之间有重叠的部分。在这个例子中,w+Axmax=97.3mm。指定记录宽度 w变成98个点,使得重叠部分是0.7个点。 (精细控制区间QF的说明)
下面考虑对应于小数的点的重叠部分。当记录图像Rbl和记录图像Rb2 互相重叠小于整数点的小数的点,需要移动Rb2的图像记录位置。然而,所 有的记录^f兹头在单个可移动台上同时移动。因此,为了只移动Rb2,需要另一 个移动装置。由此,形成精细控制区间QF,其中增加了图像记录密度。例如, 如图14所示,在记录光束的记录区域中,对于前面四条线,图像记录密度在 X方向是成四倍的。用于增加图像记录密度的记录密度乘法因子被表示为u (uSl)。由此,可能以1/u点为单位创建图像数据。当密度是四倍时,在指定 的扫描线(例如,Ll、 L5:从顶部圆向底部圆扫描的由粗线的圆表示的点) 之间加入三条扫描线(例如,L2、 L3、 L4:从顶部圆向底部圆扫描的由细线 的圆表示的点)。加入的3x3扫描被称为"额外扫描"。因此,在精细控制区间QF中,加入了九条扫描线,如以下获得(u-l)x(u-l)-3条线x3-9条线。 通过将指定记录宽度w和精细控制区间QF相加而获得的分配给每个记录 磁头的图像尺寸的水平宽度,为103+9 = 112个点,其在下文中被称为基准宽 度Nw。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1</formula>将值"a"四舍五入为整数的操作被表示为D{a}。
如图ll所示,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的整个宽度Qw对应于水平排列的N 个记录磁头,其中每个记录磁头具有基准宽度Nw。因此,记录图像存储区域 Q的整个宽度Qw由以下等式表示
Qw = Nw x N
(产生图像数据(Q)的高度Qh)
下面,记录图^^H诸区域Q的图像的高度Qh由以下等式表示 Qh = Ph + D(Aymax - Aymin}
在这个例子中,当Ph是500个点的时候,图像的高度是504个点。该高 度可以持续为最大高度,由Qh = Ph + D{2x Aynl〉表示。
上面描述了用于确定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的宽度Q w和高度Qh的方法的 一个例子。宽度Qw和高度Qh对应于图像数据尺寸,不是在记录体上记录的 图像的实际宽度和高度。如果图像数据是通过高密度扫描来记录的,该记录的 图像为压缩的。 (扫描信息)
与在图像数据(Q)的高度方向的行数据相关联地创建扫描信息。 扫描信息包括扫描图像的高度方向的行的顺序和其扫描位置。 基于记录密度乘法因子u、指定图像记录密度p、位置转移信息、指定记 录宽度w以及基准宽度Nw,如下获得扫描信息
L[k]=l/ux(k-l)+l (K=l、 2.....ux(a-l))
L[k]=k-ux(a-l)+a-l (K=u x (a-l)+l 、 u><(a-l)+2、…、Nw) 对于以指定图像记录密度p的长度"a"扫描执行精细控制区间QF的扫描。
在第一实施例中,假设a-u-4。如图15所示,最左侧行的扫描位置是L[l]=l,左侧第二行是L[2]=1.25,左侧第三行是L[3]=1.5等等。扫描位置以 指定图像记录密度p的一个扫描为单位,并且在精细控制区间QF中增加的扫 描位置是小数。对于400 x 500个点的光栅化原始图像数据(P ),将具有宽度为448个点 和高度为504个点的记录图像区域提供为图像数据(Q)。这些图像数据被载 入到图像数据(Q)存储单元25的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扫描信息包括扫描 的顺序,因此,扫描信息对于所有四个记录磁头是相同的。相同的扫描信息和 排列的图像数据重复地相关。由此,扫描信息表示在图像数据(Q)的高度方 向的行的扫描操作的位置。在步进扫描的情况下,扫描信息包括在要被记录的图像数据(Q)的主扫 描方向上数据的扫描位置和扫描顺序。在图像数据(Q)中,在扫描位置L[l] 执行主扫描方向的第一记录。当将图像数据(Q)的第一主扫描数据集载入到 緩存时,台控制单元30读取扫描信息L[1],并将可移动台移动到L[l]指示的 位置上。当台控制单元30完成将可移动台移动至L[1]指示的位置时,驱动控 制单元31从鼓驱动控制单元29接收鼓的旋转位置,并且基于预定鼓位置的緩 存数据和鼓旋转同步来打开/关闭记录磁头。当完成对一个主扫描线的扫描时, 将图像数据(Q)的第二主扫描数据集载入到緩存中,并且基于扫描信息L[2] 执行相同的处理。对于扫描信息的随后的集重复相同的处理直到完成了最后位 置的扫描信息的扫描。这是步进扫描的例子。在螺旋扫描的情况下,台控制单元30读取扫描信息L[1]。当目前的扫描 位置没有达到L[l]的位置时,台控制单元30继续移动移动台。当目前的扫描 位置已经经过L[1]的位置时,台控制单元30向后移动移动台(从覆盖返回)。 在正常情况下,台控制单元30继续向前移动移动台。台控制单元30顺序地将 当前台位置传送至驱动控制单元31。鼓驱动控制单元29顺序地将鼓旋转位置 传送至驱动控制单元31。当驱动控制单元31检测到台位置达到L[l]的位置时, 驱动控制单元31基于緩存数据和鼓旋转同步地来开启/关闭记录磁头。当记录 一个主扫描操作的緩存数据时,基于下一个扫描信息L[2]执行相同的处理。重 复相同的处理直到完成最后一个位置的扫描信息的扫描。当目前的扫描位置已经经过扫描信息的位置,台控制单元30将可移动台向后移动至参考位置,例如原位置。为了在由扫描信息指定的位置执行扫描,台控制单元30同步于A/v鼓驱动控制单元29接收的鼓旋转位置来控制可移动台 的速度,并且以预定恒定的速度移动可移动台。 (图像数据(Q)的生成)图像数据被改变并且从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存储单元22的原始光 栅图像存储区域P传送至图像数据(Q)存储单元25的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 中。下面描述该操作。对于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中的图像初始指定不执行图像记录的数据值。 基于指定的记录宽度 和八乂(111=1,2,3,....,>1-1)通过下式来确定分配给每个记录 磁头的图像宽度RpwRpw[m]=D{w+Ax(m)} (m=l,2,3,.…,N-1)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作出如下假设△x(l) = 2.3mm, Ax(2) =-l.Omm, Ax(3) = 0.5mm因此,在记录磁头R[1]的情况下,存在Rpw[l]-103点。相似地,对于记 录磁头R[2]和R[3],存在Rpw[2]-99点和Rpw[3]-101点。对于最后一个第四 记录磁头R[4],使用最大位置转移宽度Axmax,使得Rpw[4]=103点。如图16中(A)所示,在原始光栅图像存储区域P中的图像从左边的第 一点到Rpw[l]的点被分配给记录磁头R[l]。Rpw[1] + 1的点到Rpw[l]+Rpw[2] 的点被分配给记录磁头R[2]。Rpw[l]+Rpw[2]+l的点到Rpw[l]+Rpw[2]+Rpw[3] 的点被分配给记录磁头R[3] 。
Rpw[l]+Rpw[2]+Rpw[3]+1的点到 Rpw[l]+Rpw[2]+Rpw[3]+Rpw[4]的点被分配给记录磁头R[4]。(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调整) 同时,根据yn在高度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原始光栅图像存储区域P由图16中的(A)表示,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 由图16中的(B)表示。在从原始光栅图像存储区域P中的图像的左边的第 一点的高度方向的数据,其位于分配给记录磁头R[l]的范围内,被传送至记录 图像存储区域Q从左边的第一点,其要被定位为从顶部计数的第 D(Aynmax-Ayn[l]+l)点开始。在从P的左边的第二点的高度方向的数据被传送至Q中从左边的第五点,其要被定位为从顶部计数的第D{Aynmax-Ayn[l]+l} 点开始。在分配给记录磁头R[1]的范围内,不执行精细控制;因此,P的数据 不被传送至扫描信息指示小数的Q中的行。剩余数据以相同方式从P传送至 Q,并且从P的左边位于Rpw[l]的点的高度方向上的最后的数据被传送至从Q 的左边位于Rpw[l]+9的点,其要被定位为从顶部计数的第 D {Aynmax-Ayn[ 1 ]+1}点开始。
在精细控制区间QF中的调整
当在记录磁头R[l]和相邻记录磁头R[2]之间存在重叠区域时,精细控制 区间QF通常是重叠的。
除非在如图17A所示在精细控制区间QF中进行调整,由记录磁头R[l] 最后扫描的比特和由记录磁头R[2]最先扫描的比特彼此太接近,这使得在边界 处出现条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7B所示,在记录磁头R[2]的调整区域中进行 调整,使得扫描线之间存在相等的间隔。
对于在分配的范围内由记录磁头R[m](n^2,3,…,N)执行的操作进行一般 性的描述。在高度方向上的数据被传送为要被定位为从顶部计数的第 D(Aynmax-Ayn[l]+l)点开始。在水平方向上,标注位置转移信息中的小数以 考虑精细控制区间QF。如下获得在分配给每个记录磁头的区域中的小数AxR: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4</formula>
以点为单位。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m=2时,满足AxR[m]=0.3。如图18所示,这意味 着根据指定图像记录密度p由记录磁头Rb[m-l]和Rb[m]执行的扫描之间的扫 描间隔对应于0.3个点。为了校正在精细控制区间QF中的这个小数,考虑包 括精细控制区间QF的宽度(u-l)+AxR[m]。以u-l条扫描线调整该范围,因此, 优选地以《11-:0+ AxR[m])/u的间隔记录图像。由此,由Rb[m]扫描的第k (k=l,2,...,u-l)条线的扫描位置l[m,k]为 l[m,k]=(((u-l)+AxR[m])/u) x k-AxR[m]+l
详细地,0.3点除以4,并且加到精细控制区间QF的扫描间隔中。结果, 如图19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获得如下结果1[2,1]=1.525,1[2,2]=2.35,1[2,3]=3.175
在扫描位置1和扫描信息L最接近的位置上,图像数据被改变并且从光 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存储单元22的原始光栅图像存储区域P传送至图 像数据(Q)存储单元25的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中。上面的描述是在m-2 的情况下,在m = 2的情况以外执行相同的处理。
当原始光栅图像存储区域P中的所有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都被传 送,并且没有足够的要被传送的数据来填充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时,也传送 指示记录磁头没有照射记录光束的数据。
假设有N个记录磁头,由N个记录磁头记录的宽度不必须等于光栅化的 原始图像数据(P)的宽度。如果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的宽度更窄, 将存在不记录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中的数据的记录磁头。在这种情况 下,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不必须除以N。例如,光初卜化的原始数据图 像(P)的宽度除以分配给每个记录磁头的宽度,并且将小数四舍五入为整数, 由此获得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除以的数。
通过如上所述将记录图像数据从原始光栅图像存储区域P传送至记录图 像存储区域Q,生成的图像数据(Q)朝向和位置转移信息相反的方向进行高 度向(height wise)转移。由此,高度向位置转移被抵消了 ,使得记录图像的 高度是对齐的。如图20所示,也校正宽度方向的记录位置。将小于整数点的 小数的点保留在高度方向上。然而,小数的点作为Lh被加入到高度方向的每 行的扫描信息中。
基于扫描信息的高度信息Lh,图10所示的区域控制单元31改变驱动定 时。通过改变驱动定时,在记录体上形成的图像的高度向的位置可以改变小于 整数点的小数的点。例如,将记录定时信号调整为在一个周期中,该周期比实 际指定图像记录密度p需要的周期大16倍。因此,可以以1/16点为单位改变 扫描开始位置。通过基于扫描信息Lh进行该改变,可能通过小数的点在记录 图像的高度位置补偿误差。
由此创建图像数据存储区域Q的图像数据(Q )。图21是被创建的图像数 据(Q)的示意图。
上面描述了数据位置改变单元的一个例子。记录^f兹头基于这样创建的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中的图像数据以及扫描信息来记录图像。
如图11所示以上述扫描顺序记录图像的像素。N个记录磁头同时记录N 个像素。图像的高度方向对应于在鼓的旋转方向的主扫描,并且水平方向对应 于在鼓的轴向的子扫描。 (图像形成的过程)
参考图22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过程。
步骤S1:原始图像数据接收单元21接收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并 将其载入到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存储单元22。
步骤S2:图像数据(Q)生成单元24基于存储在位置转移信息存储单元 23中的内容来重新排列在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存储单元22中存储的 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的图像数据,并且将重新排列的数据传送至图像 数据(Q)存储单元25。
步骤S3:扫描信息生成单元26基于存储在位置转移信息存储单元23中 的内容来生成和图^f象数据(Q)相关的扫描信息。
步骤S4:台控制单元30通过使用同步单元以和鼓驱动控制单元29同步 地将可移动台移动到初始扫描开始位置。
步骤S5:台控制单元30通过扫描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扫描信息。
步骤S6:和扫描信息相关的图像数据(Q)被传送至緩存28!到28N。
步骤S7:等待要^皮载入到緩存28!到28N的对应于一个扫描操作的数据。
步骤S8:将可移动台移动至由扫描信息指定的位置。
步骤S9:驱动控制单元3h到31n才艮据緩存28!到28n中的数据,同步于 鼓旋转位置来开启/关闭记录光束。
步骤S10:确定是否完成对应于一个扫描操作的数据的记录。
步骤S11:确定是否存在下一个扫描信息。当存在下一个扫描信息时,对 于下一个扫描信息重复步骤S5到S9。
步骤S12、 S13:当在步骤S11确定没有扫描信息时,鼓驱动控制单元29 将鼓停下来,台控制单元30将可移动台移动至预定位置,过程结束。
当位置转移信息不经常改变时,每次的扫描信息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 可能使用预先获得并存储的扫描信息,而不是每次都确定扫描信息。驱动控制单元31!到31N、鼓驱动控制单元29以及台控制单元30对于一 个主扫描操作仅需要考虑图像数据和扫描信息的同步,而不管图像数据(Q ) 或扫描信息的大小。
向所有记录磁头发送相同数量的图像数据,因此,可以基于相同的设计装 配记录磁头的所有控制装置。仅基于图像数据开启/关闭记录磁头,因此,装 置具有简单的结构。
基于扫描信息来控制台,并且图像数据和扫描信息相关联。因此,即使部 分改变指定的图像记录密度p,驱动控制单元31不受影响。详细地,容易与 图像数据(Q)的生成单元分开地设计记录磁头的驱动单元。也可能对图像数 据(Q)和扫描信息的生成单元执行设计验证和操作-验证,与例如驱动控制单 元的硬件的设计验证和操作验证分开进行。因此,可以减小开发成本。
这个过程可以被编程并由计算机来执行。 (变型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记录图像存储区域Q中提供比原始光栅图像更大的 图像。然而,也可能仅提供对应于每个记录磁头的一个扫描操作的图像数据。 当为了记录图像执行扫描操作时,仅仅对应的扫描位置需要的图像可以被顺序 创建并发送至緩存28,到28N。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图像的左边提供精细控制区间QF,然而,精细控制 区域QF也可以提供在图像的右边。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个原始光4册图像被定 位于和分配给一个记录磁头的图像数据(Q)的区域的左边对齐,然而,也可 以和右边对齐。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相邻区域的左右记录光束之间的密度存在一些差异, 并且精细控制区间QF提供在左边,同时发生图像间距(pitch)的改变和图像 密度的改变。因此,密度的差异变得明显可视。这是因为通过在相邻区域的右 边的光束进行位置调整。通过在右边提供精细控制区间QF,左边的光束执行 位置调整,并且在右边发生密度改变。因此,逐渐进行改变使得密度的差异不 可见。
精细控制区域QF可以提供在扫描开始位置和扫描结束位置。第二实施例相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P)和图像数据(Q)可以被用于操作可移动台以执行螺旋扫描。在螺旋扫描中,当记录图像时可移动台 以固定速度连续移动。因此,在相对于鼓表面以倾斜角度执行扫描。 以在鼓的一个旋转中扫描一个扫描线的速度来移动可移动台。假设指定图像记录密度是p,并且鼓旋转速度是dv,可移动台的移动速度xv可以由下式 确定xv=(dv/60) x (1/p)当p-l线/mm, dv=60转/秒,获得的移动速度是xv = lmm/秒。 以倾斜角度执行扫描,在一个鼓旋转过程中执行一个扫描操作时形成该角 度。只要扫描间距相对于鼓周长足够小,这将不会引起问题。第三实施例为了提供例如精细控制区间QF的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区间,必须改变可 移动台的移动速度xv。然而,在连续扫描操作过程中改变移动速度是困难的。 通过改变移动速度xv,倾斜扫描角度改变,这引起可视的条紋。当在主扫描 方向上划分扫描线以尝试校正扫描角度并且使得条紋不可见时,在主扫描方向 上记录点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结果,形成了和校正之前不同的条紋。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扫描信息用于重新排列记录图像数据的顺序,使 得可以扫描包括具有不同记录密度的区域的图像而不改变可移动台的移动速度XV。在精细控制区间QF中增加记录密度。然而,考虑到精细控制区域QF包 括具有相同扫描间隔的多个区域,具有相互重叠的不同的开始位置。因此,区 域的记录密度是相等的,使得不需要改变可移动台的速度。在这个例子中,布i设扫描信息和第一实施例相似,L[l]-l、 L[2] = 1.25、 L[3〗=1.5、 L[4] = 1.75、 L[5] = 2、 L[6] = 2.25、 L[7] = 2.5、 L[8〗=2.75、 L[9] =3、 L[10] = 3.25、 L[ll]-3.5、 L[12] = 3.75、 L[13] = 4、 L[14] = 5、 L[15] =G、.…如图23所示,扫描信息被分成四个扫描组。第一扫描组A包括L[2] - 1.25、 L[6] = 2.25、 L[10] = 3.25,第二扫描组B包括L[3] = 1.5、 L[7] = 2.5、 L[ll]= 3.5,第三扫描组C包括1^[4] = 1.75、 L[8] = 2.75、 L[12] = 3.75,以及第四扫描组D包括L[1]-1、 L[5] = 2、 L[9] = 3、 L[13] = 4、 L[14〗=5、 L[15〗=6。在所 有组中扫描信息之间的扫描间隔为1。唯一的不同是开始位置。
如图23所示,每次记录一个扫描组时,可移动台向后移动到初始位置。 然后,在记录下一个扫描组之前,图像记录开始位置移动1/4扫描。
基于包括在扫描信息中的扫描位置,将图像数据和L重新排列为被扫描 的顺序。因此,提供扫描信息LN的新的集合为LN[l] = L[2] = 1.25、 LN[2]= L[6〗=2.25、 LN[4] = L[IO] = 3.25、 LN[5] = L[3] = 1,5、 LN[6] = L[7] = 2.5、 LN[7] =L[ll] = 3.5、 L顺=L[4] = 1.75、 LN[9] = L[8] = 2.75、 LN[IO] = L[12] = 3.75、 LN[11]=L[1]-1、 LN[12] = L[5] = 2、 LN[13] = L[9] = 3、 LN[14] = L[13] = 4、 LN[14]=L[14] = 5、 LN[15]=L[15] = 6、…,并且和重新排列的图像数据相关。 在螺旋扫描中,为了在记录体上对齐扫描位置,可移动台同步于鼓的旋转位置, 使得可以重新产生扫描位置。图像记录装置根据扫描信息LN顺序地移动可移 动台。图像记录装置一条接一条地读取每条扫描信息。当图像记录装置检测到 由扫描信息指示的扫描位置在上一个位置之前,图像记录装置暂时停止图像记 录操作,并且向后移动可移动台至参考位置,即,原位置。图像记录装置以恒
定速度将可移动台向扫描开始位置移动,并且以鼓旋转信号调整定时,使得可 移动台与下一个扫描位置的小数位置对齐。然后,再次开始扫描。当可移动台
到达扫描位置时,重新开始停下来的图像记录操作。可以提供多个参考位置。 可移动台向后移动到最近的参考位置,从那里可以重新开始扫描。通过在图像 记录的结束位置之前的恰当的距离提供扫描侧的参考位置,在该距离中可移动 台可以以稳定速度移动,和返回到原位置相比该距离可以被减小。因此,可以 减小图像形成需要的时间。
可以在可移动台向后移动时执行若干次扫描。因为扫描间隔是相同的,可 移动台的速度不变。因此,倾斜扫描角度不变,使得不需要特殊校正。图24 显示一个记录光束的扫描轨道的例子。
这个方法不仅可应用至螺旋扫描,也可以应用至例如步进扫描的其他扫描 操作。由于扫描间隔可以是相等的,当可移动台移动时需要的能量、负载以及 机械运动的摩擦阻力是稳定的。因此,可以减少可移动台的位置中的误差,使 得与改变扫描速度的情况相比图像质量恶化的更少。第四实施例
在第四实施例中,々i设第一实施例的第m个记录磁头中发生故障,并且
不能从第m个记录磁头照射记录光束。
在这种情况下,第m个记录磁头没有记录原始光栅图像存储区域P的图 像,而是相邻记录磁头为第m个记录磁头记录图像。
详细地,第m个位置转移信息Ax[m]和第m-l个位置转移信息Ax[m-l] 如下改变以获得新的Ax[m]和新的Ax[m-l]:
新的Ax[m]=-w,新的Ax[m-l]-老的Ax[m-l]+w+老的Ax[m]
将第m个记录^兹头的记录区域加到第m-l个记录磁头的记录区域中,使 得第m个记录磁头的记录区域变成O。基于新的位置转移信息,执行和第一和 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处理。
由此,第m-l个记录磁头可以形成第m个记录磁头要记录的图像。可以 不使用故障的第m个记录磁头执行图像形成。
此外,这个技术可以被用作当在记录磁头发生故障时避免恶化图像形成的 方法。
相似地,当在第m和第m+l个记录磁头发生故障时,可以使用第m-l个 记录磁头的记录区域为故障的记录磁头记录图像。然而,不可能超过可移动台 可以移动的区i或。
为了确保即使发生故障时也可以继续图像形成,可移动台能够在超过指定 记录宽度w的宽度两倍的区域中移动。第五实施例
完全匹配相邻记录磁头的密度是困难的。如果密度的差异是大的,条紋变 得明显可见。通过减小密度的差异,条紋的可见性减弱。
由此,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对应于一个记录磁头的图像数据和 对应于相邻记录磁头的图像数据重叠在具有高的扫描密度的图像数据的部分。 此外,生成光栅化的图像数据(Q),使得一个记录磁头的记录光束和相邻记 录磁头的记录光束交替照射以形成图像。
在图25显示例子。记录磁头m记录原始光栅图像的最后的扫描位置是 Zm。如第一实施例所述,从记录磁头m的扫描位置Zm到扫描位置Zm-4的区间对应于和原始光栅图像中的另 一个区域相邻近的边界部分(精细控制区间QF )。在图25中,将记录磁头m扫描的三个扫描线相加(Zm-l, Zm-2, Zm-3 )。 此外,在图25所示的记录图^4"储区域Q中,假设三个基准宽度Nw相加,并且四条扫描线在边界部分重叠。在Zm、 Zm-l、 Zm-2、 Zm-3的每个精细控制区间QF中将三条扫描线相加。指示没有执行记录操作的数据和记录光束m的扫描位置Zm-3、 Zm-l相关联。以和第一实施例相似的方式确定记录光束m+1的扫描信息。在这个例子 中,指示不执行记录操作的数据和除了 1.25、 3.25、 5.25和之上的扫描位置相 关联。在记录光束m的扫描位置Zm-4以及记录光束m+1的扫描位置5.25、记 录光束m的扫描位置Zm-2以及记录光束m+1的扫描位置6.25、记录光束m 的扫描位置Zm以及记录光束m+l的扫描位置7.25交替地记录原始光栅图像。由此,可以减少相邻记录光束的图像记录位置之间的不连续的部分,并且 削弱密度的大的差异。 (变型例)在上面的描述中,记录光束m和正常扫描相关,以及记录光束m+l和额 外扫描相关。然而,记录光束可以和执行交替记录的任何方式相关。此外,在上面的描述中,图像数据(Q)被划分为对应于记录磁头数目的 数个区域。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不局限于特定披露的实施例,可以进行变型和扩展而不偏离本发明 的范围。本申请是基于2005年11月30日申请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第2005-345872 号,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用于通过将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划分为与N(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并且从该N个记录磁头同步地照射记录光束来扫描单个记录体,以形成对应于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的图像,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位置转移信息存储单元,配置用于存储包括记录磁头的记录光束的位置转移的位置转移信息;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存储单元,配置用于存储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校正图像数据生成单元,配置用于生成划分为与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的校正的图像数据,该校正的图像数据是基于位置转移信息通过改变存储在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存储单元中的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使得当照射记录光束时在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方向上位置转移被校正来获得的;以及扫描信息生成单元,配置用于基于位置转移信息生成扫描信息,该扫描信息包括记录光束扫描记录体来记录校正的图像数据的位置和顺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扫描信息生成单元生成扫描信息以提供扫描开始位置或扫描结束位置附 近的高密度区间,其中在高密度区间的扫描密度比在其他的扫描的区间更高, 以及校正图像数据生成单元生成对应于由扫描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扫描信息 的校正的图像数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校正图像数据生成单元生成校正的图像数据,使得对应于一个记录磁头的 校正的图像数据的一个区域以及对应于和该一个记录f兹头相邻的另一个记录 磁头的校正的图像数据的另 一 个区域相互重叠在校正的图像数据的至少该一 个区域的高密度区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扫描信息生成单元生成扫描信息,使得扫描间隔在校正的图像数据的高密 度区间是相等的,以及校正图像数据生成单元生成对应于由扫描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扫描信息 的校正的图像数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扫描信息生成单元生成扫描信息以提供扫描开始位置或扫描结束位置附 近的高密度区间,其中在高密度区间的扫描密度比在其他的扫描的区间的扫描 密度更高,以及校正图像数据生成单元生成校正的图像数据,使得对应于一个记录^兹头的校正的图像数据的一个区域以及对应于和该 一个记录磁头相邻的另一个记录磁头的校正的图像数据的另一个区域相互重 叠在校正的图像数据的高密度区间,以及交替照射来自 一个记录磁头的一个记录光束和来自另 一个记录磁头 的另一个记录光束。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校正图像数据生成单元生成校正的图像数据,使得当 一个记录磁头发生故 障时,邻近于该故障记录磁头的另一个记录磁头取代该故障记录磁头照射记录光束。
7. —种图像形成设备,用于通过将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划分为与N(N 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并且从该N个记录磁头同步 地照射记录光束来扫描单个记录体,以形成对应于光棚-化的原始图像数据的图 像,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位置转移信息存储单元,配置用于存储包括记录》兹头的记录光束的位置转 移的位置转移信息;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存储单元,配置用于存储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校正图像数据生成单元,配置用于生成划分为与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的校 正的图像数据,该校正的图像数据是基于位置转移信息通过改变存储在光栅化 的原始图像数据存储单元中的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使得当照射记录光束时 在主扫描方向和子扫描方向上位置转移被校正来获得的;以及扫描信息生成单元,配置用于基于位置转移信息生成扫描信息,该扫描信 息包括记录光束扫描记录体来记录校正的图像数据的位置和顺序;其中扫描信息生成单元生成扫描信息以提供扫描开始位置或扫描结束位置附 近的高密度区间,其中在该高密度区间的扫描密度比在其他扫描的区间的扫描密度更高, 根据预定间隔对高密度区间执行的额外的扫描操作被提取并组成组,以及在执行主扫描操作之间对每个组执行子扫描操作,以相等的速度对组 执行子扫描操作。
8. —种图像形成方法,通过将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划分为与N (N为 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并且从该N个记录磁头同步地 照射记录光束来扫描单个记录体,以形成对应于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的图 像,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生成划分为与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的校正的图像数据,该校正的图 像数据是基于原来存储的包括记录磁头的记录光束的位置转移的位置转移信 息来改变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使得当照射记录光束时在主扫描方向和子扫 描方向上位置转移被校正而获得的;以及(b) 基于位置转移信息生成扫描信息,该扫描信息包括记录光束扫描记 录体来记录校正的图像数据的位置和顺序。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生成扫描信息以提供扫描开始位置或扫描结束位置附近的 高密度区间,其中在该高密度区间的扫描密度比在其他扫描的区间的扫描密度 更高,以及步骤(a)包括生成对应于在步骤(b)中生成的扫描信息的校正的图像数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生成校正的图像数据,使得对应于一个记录^兹头的校正的 图像数据的一个区域以及对应于和该一个记录磁头相邻的另一个记录磁头的 校正的图像数据的另 一 个区域相互重叠在校正的图像数据的至少该 一 个区域 的高密度区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步骤(b )包括生成扫描信息,使得扫描间隔在校正的图像数据的高密度 区间是相等的,以及步骤(a)包括生成对应于在步骤(b)中生成的扫描信息的校正的图像数据。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步骤(b)包括生成扫描信息以提供扫描开始位置或扫描结束位置附近的 高密度区间,其中在该高密度区间的扫描密度比在其他扫描的区间的扫描密度 更高,以及步骤(a)包括生成校正的图像数据,使得对应于 一 个记录^兹头的校正的图像数据的 一 个区域以及对应于和该 一个记录磁头相邻的另 一个记录磁头的校正的图像数据的另 一个区域相互重 叠在校正的图像数据的高密度区间,以及交替照射来自 一个记录^t头的一个记录光束和来自另 一个记录^f兹头 的另一个记录光束。
13.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步骤(a)包括生成校正的图像数据,使得当一个记录磁头发生故障时, 邻近于该故障记录磁头的另一个记录磁头取代该故障记录磁头照射记录光束。
14. 一种图像形成方法,通过将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划分为与N (N为 大于等于2的整数)个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并且从该N个记录磁头同步地 照射记录光束来扫描单个记录体,以形成对应于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的图 像,该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生成划分为与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的校正的图像数据,该校正的图 像数据是基于原来存储的包括记录磁头的记录光束的位置转移的位置转移信 息来改变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使得当照射记录光束时在主扫描方向和子扫 描方向上位置转移被校正而获得的;以及(b) 基于位置转移信息生成扫描信息,该扫描信息包括记录光束扫描记 录体来记录校正的图像数据的位置和顺序;其中步骤(b)包括生成扫描信息以提供扫描开始位置或扫描结束位置附近的 高密度区间,其中在该高密度区间的扫描密度比在其他扫描的区间的扫描密度更高, 根据预定间隔对高密度区间执行的额外的扫描操作被提取并组成组,以及在执行主扫描操作之间对每个组执行子扫描操作,以相等的速度对组 执行子扫描操作。
15. —种图像形成程序产品,使得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 形成方法。
全文摘要
通过将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划分为与N个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并且从N个记录磁头同步地照射记录光束来扫描记录体以形成图像。基于包括记录磁头的位置转移信息的信息,通过改变光栅化的原始图像数据来生成划分为与记录磁头一致的区域的校正的图像数据,使得位置转移被校正。基于位置转移信息生成扫描信息。扫描信息包括记录光束扫描记录体来记录校正的图像数据的位置和顺序。
文档编号B41J2/44GK101316715SQ2006800448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30日
发明者森川穰, 石间和己, 铃木伸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