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彩色渐变印刷的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248460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彩色渐变印刷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印刷色墨涂布到传墨辊上的涂墨装置,包 括一墨斗,所述墨斗具有一个沿着其宽度延伸的开口,色墨能由该开 口涂敷到传墨辊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墨斗中的色墨对传墨辊进行 着墨的方法,其中,通过墨斗的一个开口将色墨涂敷到传墨辊上,以 便印制有至少两种不同印刷色墨的彩色渐变印刷品。
背景技术
为了将印刷色墨涂布到印刷机组的传墨辊上,作为涂墨装置,已 知的是采用具有一开口的墨斗,通过这个开口,将印刷色墨涂敷到印 刷机组的传墨辊上。
这样的墨斗通常有一窄面和一宽面,其中,墨斗的宽面沿着以及 平行于传墨辊的旋转轴线延伸。开口 (其宽度也是同样延伸的)边界 由墨斗的两片窄的侧板和两个长的刮刀所限定,两个刮刀被称为工作 刮刀和封闭刮刀,它们在运行时压靠在旋转的传墨辊上。因而,在运 行中所述开口被传墨辊的外壳表面所封闭,其中,由于传墨辊的旋转, 印刷色墨在墨斗内形成一个也反向旋转的墨辊,从该墨辊,印刷色墨 被传墨辊中的凹槽所吸收并将其传送到另 一辊子上,例如另 一个墨辊 或者一个带有凸版的辊子。
利用这种墨斗印制彩色渐变印刷品也是长期以来已知的,例如用 作防伪标记。据此,在印刷机组中,例如将至少两种不同的印刷色墨 并列地施加到传墨辊的外壳表面上,使得这些印刷色墨在其边界处彼 此至少接触或者彼此重叠,并借助作用于传墨辊外壳表面的适当的附 加串墨辊使印刷色墨在传墨辊上相互混合。
由此,在相邻印刷色墨的边界处便形成连续的颜色渐变,该颜色渐变例如可以通过印版被转移到承印材料上。这样印出的东西便具备
一种有连续颜色过渡的相应颜色渐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色墨 的真正混合。
依据所用墨斗的结构形式,也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印刷色墨,从 而还能实现例如彩虹式的颜色渐变。
在此,这类已知的墨斗具有多个并列布置的区域,用以容纳不同 的印刷色墨,它们分别通过一个分隔壁相互隔开。其中,相应的区域 都各自有一个朝向传墨辊方向的开口,通过该开口,将相应的印刷色 墨传送到传墨辊的特定区域上。
这里适宜的做法可能是,对于所有并列布置的墨斗,设置共同的 刮墨刀,从而可以在传墨辊的整个外壳表面上达到均匀的色墨涂布。 此外,至少直接在刮墨刀刀锋处,在墨斗内部,在带有不同印刷色墨 的相邻区域的边界处设计 一 混合区,由此能够使相邻的不同印刷色墨 进行初次连续混合。
涂到传墨辊上的印刷色墨的进一步混合或串匀接下来借助一个或 者多个串墨辊来实现,这些串墨辊作用于传墨辊的表面,例如通过不 同的转速和/或朝辊轴线方向的附加运动将印刷色墨相互串匀并由此 相互混合。
然而这里存在的缺点是使用这类已知墨斗,基本上只能在传墨 辊的旋转方向上产生色墨颜色渐变。此外还有的缺点是在一共同的 墨斗中使用多种印刷色墨,基本上只有相邻的色墨可以相互混合,因 此不可能实现可变的色墨调混,特别是不可能在运行过程中选择性地 进行不同的色墨调混。
也就是说例如将三种不同的印刷色墨青色、品红、黄色以所述顺 序并列地布置在 一 个前面提到的墨斗中,则可以使分别相邻的印刷色 墨青色与品红或者品红与黄色在墨辊上相互混合,而印刷色墨青色和 黄色不能混合。
再者,必须要采用专门匹配的墨斗及分隔壁,所以对现有的印刷 机组不得不作进一步的补充装备。在这种印刷方式中,由于不同色墨的混合持续增多,进而压印辊 上所谓的不同印刷色墨之间的混合区不断变宽,此外通过已知的从墨 辊往墨斗的印刷色墨回输,每次到达墨斗的也已经是混合了的色墨, 因此,需要持续地或者至少定期地对压印辊和墨斗进行清洗,这样会 导致印刷机中不小的色墨损失。因而彩色渐变印刷在工业上优先应用 于有价证券的印制,例如在旋转工作的胶印机或者凹版印刷机中。
所说的这类已知的彩色渐变印刷的缺点还在于,由于希望并且需 要在压印辊上串匀印刷色墨以及由于持续地要求清洗压印辊,借以确 保印刷工作能够稳定进行,因此,在印刷机组中必须要有一系列的附 加元件,如串墨辊、清洗装置及其相应的驱动和控制系统。这样,一 方面是加大了印刷机组的复杂度,而使其操作便利性变差,此外还必 须提供用于所需的这些附加元件的额外空间位置,结果是,使得例如 在现有的印刷机中补充装备彩色渐变印刷机组变得很困难或者不可 能。
利用其他已知的印刷工艺,例如胶印、苯胺印刷或者凹版印刷, 这种连续的颜色过渡就不能被复制,因为这些其他的工艺是通过对一 个印刷图案的多个相继印到承印材料上的分色进行减色叠加来复制某 种色墨印迹,至少在放大如此印刷的图案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因此,在这些工艺中,是将多种色墨叠加,而不是调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借此可以避免前面提到 的缺点,并能实现选择性可变的彩色渐变印刷,此外还限制了色墨损 失。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这样的可能性,即,在现有的印刷机 组上补充装备彩色渐变印刷功能。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措施实现的涂墨装置包括一 混合腔,该混合腔具有至少两个相对于墨斗开口并列平行设置的混合 隔间,所述混合隔间分别有至少两个用于印刷色墨的色墨供入管线, 其中,供入的印刷色墨可在所述混合隔间中混合,混合隔间具有平行于墨斗开口设置的排放口,通过这些排放口,墨斗可在其整个宽度上 被填充以来自混合腔的至少按区域不同的经调混的色墨。
这里,墨斗可以按已知方式包括两个刮刀条,在该刮刀条上分别 固定一刮刀板,其中,在刮刀板的刀锋之间形成所说的开口,色墨通 过这个开口可以从墨斗传送到传墨辊上。
上述目的此外还通过如下措施予以实现在本文开头所说的方法 中,墨斗在其开口的整个宽度上被填充以来自一个混合腔的至少按区 域不同调混的色墨,所述混合腔具有多个沿着其开口宽度并列布置的 混合隔间,总是由至少两种供入的不同色墨在所述混合隔间中进行色 墨调混。
本发明的基本的核心思想在于,不是像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做法那 样将各种不同的欲混合的印刷色墨通过并列布置的墨斗涂布到一个共
同的传墨辊上,直到在其外壳表面上才借助一些个串墨辊使之混合, 而是在一混合腔中就已进行混合,在该混合腔中,各印刷色墨被按区 域混合,因此在印刷色墨到达墨斗之前便形成了颜色渐变,这样,从 墨斗传送到传墨辊上的色墨已经包含了颜色渐变。
为此,所i^的混合腔i殳有至少两个混合隔间,色墨通过至少两个 供入管线被供入所述混合隔间中,从而在每个混合隔间中可以调混至 少两种不同的色墨。当然,如果不希望调混色墨的话,可以通过所述 至少两个供入管线只供给混合腔单 一一种色墨。
这里,对于本发明来说重要的还有墨斗在其基本上整个开口宽 度上用来自混合腔混合隔间的各排放口的经调混的印刷色墨进行填 充,各混合隔间排放口在开口宽度方向上看是并列布置的。这样,通 过各个混合隔间的排放口的位置布局来确定某种印刷色墨调混物被 填充在相对于墨斗开口宽度而言的什么地点。
若要在印刷机组运行时进行填充,则在墨斗内靠着传墨辊外壳表 面构成一个旋转的圆柱形墨辊,该墨辊沿着它的圆柱轴在其宽度方向 上具有至少按区域不同的色墨颜色或者色墨颜色渐变,特别是(如果 不考虑墨斗中的进一步混合),该旋转的墨辊的不同印刷色墨调混区域至少基本上就源于混合腔的相应混合隔间。因此,在墨斗中至少基 本上仍然保持着一种由混合隔间排放口的布局所给定的印刷色墨调混 的位置关系。
这里,作为有利措施,针对于方法以及按照本发明针对于装置,
值得推荐的是 一个混合腔的至少两个的混合隔间并列设置,并且是 平行于墨斗开口宽度以并列布局方式进行设置。这样,按该实施形式, 混合腔室及其各自的排放口在位置上的并列布局就确定了在形成的旋 转的墨辊中所调混的色墨的位置布局。
而原则上,对于本发明方法的实施来说,混合隔间具有什么样的 布局并不重要,只要至少各混合隔间的排放口并列布置并且平行于开 口的宽度处于该并列布局中,使得在各个混合隔间内调混的色墨得到 一种相对于开口宽度的位置关系,并且在墨斗中旋转时也至少基本保 持不变。
根据其中所使用的混合隔间的数量和/或各种不同的印刷色墨的 数量,沿着所述旋转的墨辊的圆柱轴就会出现多种色墨颜色渐变。在 墨斗中旋转的压墨辊上所存在的颜色分布便被直接传递到传墨辊上。
为了运行本发明的装置,可以规定涂墨装置具有多个彼此分开 可控的色墨供入装置,其中,这些色墨供入装置例如分别可以与一个 不同的色墨贮存容器连接,以及,特别是其各自的色墨供入量是可调 的。通过这些色墨供入装置,特别是可以将相互独立选择的印刷色墨、 尤其是不同的印刷色墨输送到混合腔中并在那里加以混合。
其中,混合腔可以具有为每一混合隔间配备的 一个单独的排放口 ,
或者,按其他的实施形式,也可以只有一个总的色墨排放口,其与墨
斗开口或者说墨斗开口的宽度平行地延伸,并被供给来自于所有混合 隔间排放口的调混的色墨。
这特别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混合腔与墨斗之间流动的至少按区 域不同调混的色墨的墨帘,可以将来自混合腔的色墨供送给墨斗的旋 转的墨辊,所述墨帘在所述旋转的墨辊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此外,混合腔也可以具有一个色墨进入口,该色墨进入口平行于墨斗的开口延伸,所有色墨供入管线都通到该进入口内,其中,印刷 色墨按区域从所述色墨进入口注入不同的混合隔间中。
根据本发明,可以规定混合腔在与色墨供入装置的通入口的相 对一侧具有所说的至少一个的排出口 ,通过它,经混合的印刷色墨可 以到达墨斗中并进而到达传墨辊表面上。
这里,各混合隔间的色墨供入管线至少在其通入口的区域内、优
选在其整个延伸长度上可以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形状。各色墨供入管线 也可以按照相互平行的布置并列地通入混合腔中,并且,其各自的通
入口按照一种平行于墨斗开口的布局并列设置或者基本上沿着平行于 传墨滚筒轴线的方向并列设置。
可以规定,将色墨供入管线的各通入口原则上设计为在相应的宽 度上基本成槽口形,特别是具有沿其宽度变化的高度,由此例如可得 到锥形、三角形或者逐渐变尖的横截面形状,或者也可以是菱形形状 或透镜形状。根据需要,也可以选择其他任意的通入口形状。
在此,各个色墨供入管线的通入口可以这样地并列设置,即,使 它们采取一个共同的延伸方向,该延伸方向例如平行于传墨辊的圆柱 轴。由此可以得到一种具有一定总长度的槽口配置,该槽口配置例如 可组合在一个相应的支架中。
在此可以规定,沿着整个延伸长度方向所有槽口高度之和保持恒 定,这样保证了在对所有的色墨供入装置来说均为某一相同色墨输 送量的情况下,该槽口配置在其整个长度的每个位置都可以提供相同 量的色墨。
各色墨供入管线的通入口也可以至少部分地重叠或者相包围,特 别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即,在重叠/包围区域中,两个重叠的开口的高 度之和是处处相同的。甚至对于全部色墨供入管线来说都可以有重叠/ 包围,亦即至少局部地在供入通道的长度延伸上。通过这样的重叠, 在色墨供入时就已经能形成第一次的相应的色墨混合区。 一个供入管 线的通入口也可以将同样的色墨供给一 个混合腔的至少两个相邻的混 合隔间。所有这些前文提到的和后文还要述及的供入管线特征都可以单独地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地予以实现。
按照本发明,还可规定不同色墨供入管线的各通入口在传墨辊 旋转方向上看一个接一个地布置,特别是如果混合腔设计为圆柱形并 且平行于传墨辊的旋转轴或墨斗开口的话。在这种设计中,供入管线 可以以不同的角度通入到混合腔及其混合隔间中。
按照本发明,还可规定将色墨供入装置包括色墨供入管线(通 道)单个地或者成组地固定在相应的支座上,其中,这些支座可选择 相对传墨辊的转动同步或者异步运动,特别是沿着平行于传墨滚筒轴 线的运动方向。
按一种实施形式,在所说的具有色墨供入管线的色墨供入装置之 间还可设置多个混合腔,来自于色墨供入装置的不同印刷色墨在这些 混合腔中进行混合,这些混合腔制备出用于输送到传墨辊上的混合好 的印刷色墨。
这样,还可以在前面所说的混合腔上游连接至少一个另外的特别 是相同类型的混合腔,并且,后一混合腔的混合隔间的每个色墨供入 管线与前一混合腔的至少一个其他的混合隔间相连。
这样就可以将待调混的色墨从至少 一个上游连接的混合腔中供入 前面所说的那个混合腔,为此,按照一种实施形式,可以前后顺次设 置多个混合腔,特别是,往一个混合腔的一个混合隔间供入来自一上 游连接的混合腔的至少两个混合隔间的待调混色墨。为此,可以将两 个彼此相继的混合腔的各混合隔间相互错开地布置,而使上游连接的 混合腔的一个混合隔间的 一个排出口通入到后一混合腔的至少两个混 合隔间中。
总体上还可以规定例如由供入装置的泵输送的、通过一个混合 腔的混合隔间的色墨量对于所有混合隔间都是相同的,特别是,往一 个混合腔的 一个混合隔间供入各不同份量的待调混色墨。必要的话, 在实施本方法时,这些不同的份量例如可以通过一个附设的控制装置 来作改变,特别是由此与实际要求相匹配。
原则上,在混合隔间中,供入的不同印刷色墨的混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可以是被动式的,例如通过刚性的或者固定设置的流动
元件,或者也可以通过主动的方法措施,例如可以规定色墨在混合 隔间中的混合通过混合体来实现,这些混合体在一个混合隔间内借助 于一个共同的、贯穿各混合隔间的、旋转驱动的轴进行运动。例如, 可以在混合隔间中设置松散的混合体,特别是球珠,它们被安装在轴 上或者安装在与轴随同旋转的分隔壁上的带动部件带动,特别是,这 些混合体实施一种在中间沿着轴的运动方向定向的运动,特别是,一 个混合隔间中的那些球珠在其运动时也要保持在该混合隔间内。混合 体或球珠可以由耐磨和/或化学惰性材料组成。
因此, 一个混合腔可以例如至少部分地构造为所谓的球磨才几,或 者至少局部具有串墨辊。在这种实施形式中,可优选规定混合腔构 造为圆柱形,各分隔壁可以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受驱动的且可旋转地 支承的中心轴上,以及优选地,各混合隔间装有混合元件。其中,随 同运动的分隔壁或者轴具有用于混合元件的带动部件。
如若各混合隔间不是用不可渗透色墨的分隔壁彼此分开,则通过 混合隔间之间的可渗透色墨的分隔壁也可以实现相邻混合隔间的色墨 混合。
混合腔圆柱体的外壳表面可以在两个位置、特别是在两侧开槽, 槽口可分别形成一个进入口和一个排出口。其中,混合腔沿着其轴线 被分成相互隔开的 一定数量的混合隔间,这些混合隔间分别仅在入口 的某个特定的区域与色墨供入管线的排放口相连,并由此使得相应的 混合隔间分别只填充一定份量的相应印刷色墨。
经由混合腔入口进入到各个混合隔间的相应份量的色墨进入球珠 之间,并由于所述的球珠的不规则的运动而相互混合,从而便得到了 相应的均匀调混色墨。由于球珠保持位于其相应的混合隔间中并且各 混合隔间例如通过分隔壁相互分开,球珠沿着圆柱轴线的运动就被很 大程度地阻止,因此避免沿着混合腔圆柱轴线出现所不希望的色墨颜 色拖延。此外,调混色墨或多或少是径直穿过混合腔输送,这样,由 于调混色墨在混合腔中停留时间很短,故而不会出现不容许的或不希望的相邻区域混合。
特别是在一个混合腔中采用较少数目混合隔间的情况下,有利的 是,设置第二个或者必需要的话设置多个前后相继的相同类型混合腔, 其中,来自前面的混合腔的经调混的色墨被供入后面的混合腔,特别 是如前文已说明的那样。这里,后一混合腔的一个混合隔间可以被供 给前一混合腔的两个混合隔间中的调混色墨,特别是,为此可以使后 面混合腔的进入口分别相对于前面那个混合腔的排出口错开地布置。
由此能够实现将在第一个混合腔排出口处有可能仍存在的、相 邻的第二次调混色墨的可见颜色差异进一步找勾,方式是,例如使第 一个混合腔的 一 半份量的相邻的第二次调混色墨进入到第二个混合腔 的后一混合隔间中,并在那里以所描述的方式使其相互混合,从而在 最后 一个混合腔的最后 一个排出口处排放出 一种为进行印刷而制备好 的调混色墨。
此外还可以规定彼此相继的混合腔具有相同或者不同数目的混 合隔间,这样为的是生成所希望的颜色渐变。
此外还可以规定 一个混合腔的各个混合隔间具有分别不同的宽 度,为的是由此生成所希望的颜色渐变。
这样制备好的调混色墨随后到达所述的墨斗,墨斗直接作用于传 墨辊的外壳表面(传墨辊例如可以是网线辊)并且通过相应的平行于 辊子轴线顶靠到外壳表面上的刮墨刀对其封闭。由此确保印刷色墨不 会不加控制地排出,并能够在传墨辊上实现一种确定的色墨涂布。
在此也可以规定将最后一个混合腔设计为,所说的刮墨刀至少 部分地构成该混合腔的一部分。
还可以规定由于传墨辊的运动而传递到制备好的调混色墨上的、 贴近在传墨辊外壳表面上的制备好的调混色墨的旋转方向与在最后那 个混合腔中作用于制备好的调混色墨的混合装置旋转方向同向或者反 向。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可以规定设置多个具有相同或者不同数目 色墨供入装置的槽口配置,它们在生产方向上看是相互前后相继布置的,并且它们的各个通入口作用于一个共同的混合腔,从而获得了这
样的可能性例如通过使来自相应色墨供入装置的相应印刷色墨在槽 口配置之一 中选择性地进行接通或者关断和/或相应地匹配其色墨量, 在运行期间来改变或者匹配所希望的颜色渐变。
对于所有实施形式,还可以规定墨斗内在运行时在传墨辊外壳 表面处形成的墨辊的直径,在色墨供入装置的排出口区域和/或在混合 装置区域,均借助传感器进行测定,特别是在不同位置进行测定,并 且借助于对各个色墨供入装置的相应控制来进行调整,亦即,例如改 变泵入的色墨量。
还可以规定各个色墨供入装置的相应色墨输送量可以调控,方 式是,例如通过可调的泵或者阀来调节其相应的输送量。由此便得到 了用以影响颜色渐变区的宽度的方案,如下文详述的那样。
例如,若所有色墨供入装置都被调定为,从色墨供入装置的各个 排放口均排出相同的输送量,那么便对应于重叠的排放口的局部槽口 的高度,排出相应的局部不同的色墨量。如果排放口分别具有例如呈 菱形的横截面,那么沿着槽口相应的色墨输送量就具有一种基本上呈 三角形的分布。在相邻排放口的重叠区每次一起到达两种不同的印刷 色墨,他们的百分比含量与沿着所述槽口配置的位置有关,从0%: 100%,包括50%: 50%,直到100%: 0%。
因此,在这个位置,相邻的印刷色墨进行初次混合,到这一时刻 各印刷色墨基本上还是相互分开的。
这样,按本发明,该调混色墨就到达一个紧跟着槽口配置的、本 发明的如上所述的混合装置,在该混合装置中,所述调混色墨一方面 相互混合,以得到均匀的色墨混合物,另一方面,所述调混色墨的混 合都是局部受限制的,从而避免将调混色墨的相邻区域完全混合起来 并避免与此相关地破坏颜色渐变。
对此,混合腔可以如前面所述的那样例如原则上构造为球磨机, 其中,混合腔具有一个入口,用以接受调混色墨,还具有一个例如与 所述入口对置的排出口,混合好的调混色墨通过它流出。这里可以规定调混色墨在混合腔里只有很短的停留时间,并且 被或多或少径直地通过混合腔输送,由此避免调混色墨的相邻区域发 生过度的、所不希望的混合。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本发明第一种涂墨装置实施形式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图1所示的涂墨装置的示意性的透视图
图3:本发明第二种涂墨装置实施形式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4:图3所示的涂墨装置的示意性的透视图
图5:图3所示的涂墨装置的另一个示意性的透视图
图6:本发明第三种涂墨装置实施形式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l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涂墨装置,用于将多 种不同的印刷色墨相混合,以生成颜色渐变。
这里,涂墨装置2例如基本上呈圆柱形构造,它在一个位置、特 别是在其外壳表面21的一侧具有一个开口区域22,通过这个开口区 域,不同的印刷色墨可以通过相应的供入管线51a进入到混合腔21 内部。这里,为了表示出涂墨装置2的内部,在图2中,涂墨装置2 的外壳表面21被部分地除去。
此外,涂墨装置2在朝向传墨辊1的位置,特别是在侧面,具有 另 一 个开口区域2 3 ,制备好的调混色墨通过它到达传墨辊1的外壳表 面lb。为了能够将恒定的色墨量传递到传墨辊1的外壳表面lb (该 色墨量基本上不依赖于绕轴la旋转的传墨辊的旋转速度),传墨辊l 例如设计为网线辊,它具有一定的色墨收纳体积,该色墨收纳体积要 依据辊子表面上网目孔的数量和结构而定。
此外,涂墨装置2还具有一个工作刮刀27和一个封闭刮刀28, 以及没有示出的端盖,以便将在涂墨装置2和传墨辊1之间所形成的墨斗30封住,以免印刷色墨不受控地从墨斗30或者涂墨装置中流出。
由于传墨辊l绕其轴la沿着方向100转动,在运行中便形成一个 墨辊3,该墨辊逆着传墨辊1的旋转方向沿方向101转动,通过该墨 辊,基本上将印刷色墨传递到传墨辊l的外壳表面lb上。为了形成墨 辊3,有利的是,工作刮刀27有一定间距地固定在一侧壁26上,从 而能构成一个相应的墨斗30体积空间。
其中,工作刮刀27刮去传墨辊(例如网线辊)外壳表面lb上多 余的印刷色墨。封闭刮刀28在墨斗30的与工作刮刀27相对的那侧将 墨斗30封闭起来,这样,例如在印刷机停机时,未形成墨辊3并且墨 斗30或多或少装有印刷色墨的话,印刷色墨不会从墨斗30中流出,。
根据本发明,涂墨装置2具有所说的开口区域22,通过它,不同 的印刷色墨例如经由相应的供入管线51a到达设计为混合腔201的涂 墨装置2内部。其中,印刷色墨例如通过没有示出的相应的泵从相应 的各个贮存容器输送到涂墨装置2中。
这里,各个供入管线51a的入口区51b可以如图2所示,在其相 应宽度上(沿着混合腔的轴向延伸方向)具有不同的高度,因此,例 如像图2所示的那样,可得到一种三角形的横截面形状。而且,各个 入口区51b要布置为,至少在开口区域22的部位重叠,从而,例如在 整个入口区22上(特别是沿着混合腔的轴向延伸方向)得到一种由各 个相邻的入口区51b加起来形成的相同的开口横截面(特别是每单位 长度观察)。
涂墨装置2内部例如沿着长度延伸方向划分成各个混合隔间29, 它们通过相应的分隔壁24a分开,并且,墨斗朝外被端部板24封闭。 各个分隔壁24a例如设置和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可旋转地支承的轴25 上,这样当轴25绕其轴线转动时,分隔壁也随着一起运动。另外规定 各混合隔间29具有一定数量的球珠40,这些球珠在轴25沿着方向102 转动的时候,例如通过安置在分隔壁24a或轴25上的没有示出的带动 部件也被带动,并实施一种在中间与运动方向102同样定向的运动。
由于球珠沿方向102在中间的运动,相应混合隔间内的印刷色墨就获得一个沿方向102的输送运动,并从入口侧22按照一定的循环路 线到达出口区23。由于球珠除了沿着旋转方向102在中间的运动之外 还实施附加的不规则运动,因此,经由入口区51b到达相应混合隔间 29的不同份量的不同印刷色墨被有效地相互混合,在每个混合隔间中 便得到 一种相应于调混特性的不同的调混色墨。为了防止球珠从开口 22和23掉出来,可以将其用格栅或者带孔的板封闭起来,这样,一 方面能使印刷色墨基本上不受阻地通过,另 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将球珠 保持在混合腔内部。
在此,分隔壁24如图2所示也可以设计成穿透的或者成片状,这 样就能使相邻混合隔间有一程度的色墨混合,这时,分隔壁24中为此 所需的开口要如此之小,以致混合隔间里的球珠40不会穿过分隔壁。
球珠40可以用公知的耐磨且化学惰性的材料制成,例如由合金 钢、陶瓷或者材料,从而防止球珠的碎段或磨屑进入印刷色墨或者引 发印刷色墨中所不希望的化学反应。
图3示意性地表示了一个涂墨装置200,其包括多个彼此接连布 置的混合腔201、 202、 203。所说混合腔201、 202、 203中的每一个 都是按照已经描述的原理工作的,其中,在相应的混合隔间29、 39、 49中,不同份量的印刷色墨或者第一次或者第二次的调混色墨进一步 相互混合。
其中,各个混合腔201、 202、 203相互间是按下述方式设置的 各出口区43、 33与相应的进入口 32、 22通过各连接件50相连。在此, 可以使连接件50通过分隔壁50a分成多个分区,分区的数目和布局最 好与相应的上游连接的那个混合腔的混合隔间的数目和布局相对应, 这样可以防止第一次或者第二次的调混色墨从相应的上游连接的那个 混合腔出来以后发生不受控的和不希望的混合。
图4示意性的绘出了对应于图3的本发明的涂墨装置的透视图, 其中,为了表示出内部结构,最上面混合腔203的圆柱形外壳表面41 被部分略去。正如前面已描述的那样,各个混合腔201、 202、 203分 别具有轴25、 35、 45,轴上分别固定了一定数目的分隔壁44a和相应的盖44。当各轴25、 35、 45分别沿着方向102、 103、 104转动时, 分隔壁24a、 34a、 44a就会一起跟着动,并且,各个混合隔间29、 39、 49里的球珠40也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带动部件被同时带动。由此导 致到达各个混合隔间中的色墨成份被有效地相互混合,调混色墨同 时从各个进入口 22、 32、 42-皮送往各个排力丈口 23、 33、 43。这里, 旋转方向可以选择为,使印刷色墨在各个混合隔间内经历尽可能长的 停留时间,便以获得最佳的混合效果。
图5是图3的进一步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表示墨斗的内部构造, 混合腔202的外壳表面31也被略去。按照本发明,各个混合隔间39、 49例如相互布置成,使得第一个混合腔203中的首次调混色墨通过配 有分隔壁50a的连接件50例如按比例地进入下 一混合腔的两个相邻的 混合隔间39中,从而,还仍然存在的相邻的首次调混色墨的颜色差异 就能进一步进行找匀。
此外还可以规定使后面的混合腔202、 201的混合隔间数目分别 比前面那个混合腔的混合隔间数目多,例如,分别是两倍那么多,这 样, 一方面实现了对相邻调混色墨的连续的精细混合,另一方面,任 意时刻都可以在沿着墨辊3长轴方向、因而也在传墨辊l的外壳表面 lb上生成可控的、均匀的色墨颜色渐变。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混合腔201的涂墨装置2的第三种 实施形式,在这种实施形式中,涂墨装置2具有两个进入口 22、 22a, 通过它们,各种按区域不同的印刷色墨可以到达混合腔201中。为此, 分别将供入管线51a、 52a安置到进入口 22、 22a上,通过所述供入管 线,不同印刷色墨例如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泵从相应的贮存容器输送 到涂墨装置2中。
其中,各个供入管线51a、 52a可以像前面描述的那样分别具有不 同的横截面形状,并且同样沿着一共同的延伸方向相互重叠,该延伸 方向与墨斗2的长轴或者与传墨辊1的圆柱轴la平行。通过设置基本 上与第一个供入管线51a平行的另一供入管线52a,就有可能选择性 地将其他不同的印刷色墨加入混合腔201中,这样就可以毫无问题地生成否则无法生成的调混色墨。
如果例如经由并列的第一供入管线51a分别将印刷色墨青色、品 红、黄色加入混合腔201中,则可以生成在青色和品红之间以及在品 红和黄色之间的过渡调混颜色,但不能生成在青色和黄色之间的颜色, 因为这两种印刷色墨不是并列相邻地加到混合腔201中的。而如果经 由一个平行的供入管线52a选择性地将印刷色墨按照品红、黄色、青 色的顺序加入混合腔201中,则可以择一生成在品红和黄色之间以及 在黄色和青色之间的过渡调混颜色。
若将供入管线51a和52b的各种不同色墨供给相组合,通过它们 将相应的印刷色墨加入混合腔201中,则即使在印刷机运行时也可以 选择性地产生更多的调混色墨,方法是例如同时地经由平行或者相 互重叠布置的供入管线51a、 52a给混合腔201填充不同的印刷色墨。
显然,各个供入管线51a、 52a的数量和这些供入管线51a、 52a 的相应横截面形状51b、 52b以及其上下叠置和彼此相对布局,根据 需要,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
对于所有的实施形式,应当明确的是结合某一种实施形式所说 的技术特征并非只能用在该特定的实施形式中,而是也可以用在其他 实施形式中。本发明说明书公开的全部技术特征都应算作发明要点并 且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或者可以单独使用。
权利要求
1. 用于将印刷色墨涂布到传墨辊(1)上的涂墨装置(2),包括一墨斗(30),所述墨斗有一个沿着其宽度延伸的开口,色墨能由该开口涂敷到传墨辊(1)上,以及,所述涂墨装置包括一混合腔(21),该混合腔具有至少两个相对于墨斗(30)开口并列平行设置的混合隔间(29),所述混合隔间分别有至少两个用于印刷色墨的色墨供入管线(51a),其中,供入的印刷色墨可在所述混合隔间(29)中混合,混合隔间(29)具有平行于墨斗(30)开口设置的排放口,通过这些排放口,墨斗(30)可在其整个宽度上被填充以来自混合腔(21)的至少按区域不同的经调混的色墨,其特征在于,构造一种圆柱形的混合腔(21),并且,各混合隔间通过分隔壁彼此分开,这些分隔壁(24a)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受驱动的且可旋转地支承的中心轴(25)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21 ) 具有一个色墨排放口 (23),该色墨排放口平行于墨斗(30)的开口 延伸,来自混合隔间(29 )的所有排放口的色墨都供给该色墨排放口 , 并且/或者,所述混合腔(21)具有一个色墨进入口 (22),该色墨进 入口平行于墨斗(30)的开口延伸,所有色墨供入管线(51a)都通到 该进入口内,其中,印刷色墨按区域从所述色墨进入口 (22)注入不 同的混合隔间(29)中。
3. 根据前列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涂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混合腔(21)上游连接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相同类型混合腔(31, 41),并且,后一混合腔(31)的混合隔间(39)的每个色墨供入管 线与前一混合腔(41)的至少一个其他的混合隔间(49)相连。
4. 根据前列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涂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 混合隔间(29)的色墨供入管线(51a)至少在其通入口 (22)的区域 内具有不同的橫截面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色墨供入管 线(51a)的通入口 (22)至少部分地这样重叠,即,在重叠区域中,重叠的那些开口的高度之和是处处相同的。
6. 根据前列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涂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混合隔间(29)分别装有由耐磨和/或化学惰性材料制成的混合元件(40),其中,所述分隔壁(24a)和/或轴(25)具有用于所述混合 元件(40)的带动部件。
7. 用墨斗(30)中的色墨对传墨辊(1)进行着墨的方法,其中, 通过墨斗(30 )的一个开口将色墨涂敷到传墨辊(1)上,所述墨斗(30 ) 在其开口的整个宽度上被填充以来自一个混合腔(21)的至少按区域 不同调混的色墨,所述混合腔(21)具有多个沿着其开口宽度并列布 置的混合隔间(29),总是由至少两种供入的不同色墨在所述混合隔 间中进行色墨调混,其特征在于,色墨的混合在一圆柱形的混合腔(2) 中实现,在该混合腔中,各混合隔间通过分隔壁(24a)彼此分开,这 些分隔壁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受驱动的且可旋转地支承的中心轴(25 ) 上,并随同该轴旋转运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墨斗(2)中靠 着传墨辊(1)的外壳表面(lb)形成一个旋转的圆柱形的墨辊(3), 该墨辊沿着它的圆柱轴在其宽度方向上具有至少按区域不同的色墨颜 色或者色墨颜色渐变。
9. 根据前列权利要求7或8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往所述混合腔(21)供入来自至少一个上游连接的混合腔中的待调混 色墨,其中,各混合腔(21, 31, 41)前后顺次布置,并往一个混合 腔(21, 31)的一个混合隔间(29, 39)供入来自一上游连接的混合 腔(31、 41)的至少两个混合隔间(39, 49)的待调混色墨。
10. 根据前列权利要求7至9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一个混合腔(21, 31, 41)的混合隔间(29, 39, 49)输送的色 墨量对于所有混合隔间(29, 39, 49)都是相同的,其中,往一个混 合腔(21, 31, 41)的一个混合隔间(29, 39, 49)供入各不同份量 的待调混色墨。
11. 根据前列权利要求7至10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相邻的供入管线(51a)的通入口至少局部地重叠和/或相互 至少部分地围绕,因而在将色墨供入混合隔间(29, 39, 49)时实现 色墨调混。
12. 根据前列权利要求7至ll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并列地沿着混合腔(21)宽度通入其中的供入管线(51a)实现不 同色墨的供入。
13. 根据前列权利要求7至12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混合隔间(29)之间的可渗透色墨的分隔壁(24a)实现相邻混合 隔间(29)的色墨混合。
14. 根据权利要求7至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各混 合隔间(29)中所设的松散的混合体(40)实现混合隔间(29)内的 色墨混合,其中,所述混合体由轴(25)上的或者与轴(25)随同旋 转的分隔壁(24a)上的带动部件带动,以及,这些混合体(40)实施 一种在中间沿着轴(25)的运动方向定向的运动。
15. 根据前列权利要求7至14之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混合腔(21)与墨斗(30)之间流动的至少按区域不同调混的 色墨的墨帘,将来自混合腔(2)的色墨供送给墨斗(30)的旋转的墨 辊(3),所述墨帘在所述旋转的墨辊(3)的整个宽度上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彩色渐变印刷的装置和方法。用于将印刷色墨涂布到传墨辊上的涂墨装置包括一墨斗,墨斗有沿着其宽度延伸的开口,色墨能由开口涂敷到传墨辊上,所述涂墨装置包括一混合腔,其具有至少两个相对于墨斗开口并列平行设置的混合隔间,混合隔间分别有至少两个用于印刷色墨的色墨供入管线,供入的印刷色墨可在所述混合隔间中混合,混合隔间具有平行于墨斗开口设置的排放口,通过它们,墨斗可在其整个宽度上被填充以来自混合腔的至少按区域不同的经调混的色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墨斗中的色墨对传墨辊进行着墨的方法,通过墨斗的开口将色墨涂敷到传墨辊上,墨斗在其开口的整个宽度上被填充以来自一个混合腔的至少按区域不同调混的色墨。
文档编号B41F31/02GK101417531SQ20081017500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5日
发明者P·施密特, R·恩德雷斯 申请人:Kba-美创力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