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滴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59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滴喷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滴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公知这样的液滴喷射装置,其中记录介质被保持在旋转部件 的周面上,并且各颜色的液滴喷射头被布置成使它们倾斜成与旋转部件
的周面相对应(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 2005-125689)。此外, 传统上公知这样的液滴喷射装置,其中在从喷嘴渗出液体并且喷嘴表面 被润湿之后,擦拭部件沿着喷嘴表面的纵向(即,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 移动,从而擦拭和清洁喷嘴表面(例如,参见日本专利No. 3,535,885)。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滴喷射装置,即使液体从沿着旋转部件的周面倾 斜(从而与其相对应)的液滴喷射头渗出时,该液滴喷射装置也能够利 用该液体润湿整个喷嘴表面。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液滴喷射装置,该液滴喷射装置包括液 滴喷射头,该液滴喷射头包括根据图像信息喷射液滴的喷嘴,所述喷嘴 的喷嘴表面倾斜成与旋转部件的周面相对应;以及擦拭部件,该擦拭部
件擦拭并清洁已被从所述液滴喷射头的所述喷嘴渗出的液体润湿(弄湿) 的喷嘴表面,并且该擦拭部件的擦拭方向为已从所述喷嘴渗出的液体因 重力而沿所述喷嘴表面流动所沿的方向的下游侧至上游侧的方向。
根据该方面,甚至在喷嘴表面倾斜时,整个喷嘴表面也会被已从喷 嘴渗出的液体润湿。
在第一方面中,当液体从所述喷嘴渗出时,所述擦拭部件可与所述 液滴喷射头的所述下游侧接触。
4因此,已从喷嘴渗出的液体可由擦拭部件保持。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擦拭部件可以在弯曲状态下与所述液滴喷射头 的所述下游侧接触。
因此,在擦拭部件开始擦拭喷嘴表面时,可减小驱动源的初始负载。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擦拭部件可通过所述液滴喷射头移动至该液滴 喷射头能够与该擦拭部件接触的位置然后该擦拭部件沿所述擦拭方向移 动而弯曲。
因此,可控制擦拭部件的弯曲方向。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擦拭部件可通过该擦拭部件沿所述擦拭方向移 动预定量后停止,然后所述液滴喷射头移动至该液滴喷射头能够与该擦 拭部件接触的位置而弯曲。
因此,可减少由于擦拭部件与液滴喷射头的角部滑动接触而引起的 擦拭部件的磨损。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喷嘴可二维排列,并且可从这些喷嘴中的指定 喷嘴渗出液体,使得所述喷嘴表面在记录介质的整个宽度方向上都被润 湿。
因此,与从所有喷嘴渗出液体相比,可减少液体的消耗量。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指定喷嘴可为位于所述液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 侧的喷嘴。
因此,附着在不渗出液体的下游侧的喷嘴表面上的变稠/固化的液体 也可被由于重力而从上游侧流动的液体溶解。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指定喷嘴可为位于所述液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 侧的喷嘴。
因此,附着在不渗出液体的上游侧的喷嘴表面上的变稠/固化的液体 也可被保持在擦拭部件上的液体溶解。
在第一方面中,可在所述擦拭部件的不与所述喷嘴接触的两个端部 布置沿所述擦拭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因此,可防止液体从擦拭部件的两个端部流走。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突出部可与所述液滴喷射头的面向记录介质的
5宽度方向的表面接触。
因此,可防止液体绕回到擦拭部件的擦拭方向上游侧。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突出部可形成在与所述擦拭部件的远端表面相
距预定量的位置处,并可与所述喷嘴表面的未形成有喷嘴的两个端部接触。
因此,可防止液体从擦拭部件的两个端部流走,并可防止液体绕回 到擦拭部件的擦拭方向上游侧。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在印刷期间的构造的示意侧视图2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在维护期间的构造的示意侧视图3是表示喷墨记录头在维护期间的构造的示意侧视图4A和图4B是表示维护单元的构造的示意侧视图5是表示从喷嘴渗出的墨因重力而流动的状态的示意侧视图6是表示从喷嘴渗出的墨因重力而流动的状态的示意仰视图7A至图7E是表示利用刮片进行维护操作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侧
视图8A和图8B是表示利用刮片进行的擦拭动作的示意侧视图9A至图9E是表示利用刮片进行维护操作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侧
视图IOA至图10E是表示利用刮片进行维护操作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
图11是表示从喷嘴渗出的墨因重力而流动的状态的示意侧视图; 图12是表示从喷嘴渗出的墨因重力而流动的状态的示意仰视图; 图13是表示刮片的第一变型例的示意立体图14是表示利用第一变型例的刮片进行的擦拭动作的示意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刮片的第二变型例的示意立体图;以及
图16是表示利用第二变型例的刮片进行的擦拭动作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 明。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作为液滴喷射装置的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
置10的总体构造。以下,喷墨记录头20用作液滴喷射头,记录纸P用 作记录介质,由液滴喷射头在其上记录图像。
此外,在各幅图中,箭头UP所示的方向为向上方向。而且,将喷 墨记录头20的、在由喷墨记录头20进行的成像期间面向记录纸P的输 送方向或者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的表面称为喷墨记录头20的"正面"(即, 头20的前后方向的表面),并将喷墨记录头20的、面向记录纸P的宽度 方向(即,与所述正面垂直的方向)的表面称为喷墨记录头20的"侧面"。 因此,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喷墨记录头20的侧面。
如图1和图2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0包括供纸部12,记录纸P 在记录有图像之前容纳在该供纸部中;图像记录部14,其将图像记录在 已从供纸部12供给的记录纸P上;输送器16,其将记录纸P输送至图像 记录部14;以及排纸部18,其在记录纸P由图像记录部14记录图像之 后容纳该记录纸P。
图像记录部14包括喷墨记录头20,喷墨记录头20包括喷嘴表面24 (见图6),多个喷嘴22在所述喷嘴表面中形成一排(一维排列)。喷嘴 表面24具有可记录区,该可记录区与记录纸P的将由喷墨记录装置10 进行图像记录的最大宽度大致相同或比该最大宽度大。
如稍后所述,喷墨记录头20被布置成使得它们的喷嘴表面24倾斜 成与用作输送记录纸P的旋转部件的输送鼓30的周面相对应,并且喷墨 记录头20从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箭头A的方向)的下游侧开始以黄(Y)、 品红(M)、青(C)和黑(K)的顺序彼此相邻地布置。
喷墨记录头20被构造成利用诸如热系统或压电系统的已知手段喷 墨。可使用各种类型的墨,例如水性墨、油性墨或溶剂型墨来作为所述 墨。此外,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布置有用于将墨供给至喷墨记录头20Y 至20K的墨盒26Y至26K。这样,本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头20沿着输送鼓30的
周面同心排列,并被布置成使得它们的喷嘴表面24倾斜成与鼓30的周面相对应。为此,如稍后所述,当墨N从喷嘴22渗出时,墨N由于重力而向下流动。因此,以下将墨N从喷嘴表面24的在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上的中央位置24A流出的墨N所沿的方向称为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并将相反侧称为喷嘴表面24的上游侧(见图5和图6)。
如图1和图2所示,利用拾取辊28 —次从供纸部12取出一张记录纸P,并通过输送辊对32将该记录纸P送到图像记录部14。布置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的输送器16布置有用作旋转部件的输送鼓30,该旋转部件使记录纸P的印刷面(前侧)面向喷墨记录头20。
输送鼓30被构造成沿着图1和图2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以预定速度旋转,在输送鼓30的周面上的预定位置布置夹持器(未示出),其用作夹持装置并夹持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此外,输送鼓30的周面被构造成利用静电吸引或非静电吸引(例如,抽吸或粘附)将记录纸P保持在其上。
在输送鼓30的下方布置翻转部34。在双面印刷时,利用多个输送辊对36输送记录纸P并再次朝喷墨记录头20供给。此外,还在通向排纸部18的输送路径中的预定位置布置多个输送辊对38。
尽管未示出,但是喷墨记录装置IO包括喷墨记录头20的控制器,该控制器根据图像信号确定墨滴的喷射时刻和待使用的喷嘴22并向这些喷嘴22施加驱动信号;以及系统控制器,其控制整个喷墨记录装置10的操作。
如图3所示,为各颜色的喷墨记录头20Y至20K布置用作恢复装置的维护单元40Y至40K。维护单元40Y至40K布置在维护单元保持件42中。维护单元保持件42被构造成可通过齿条一齿轮之类的移动单元(未示出)在印刷期间的待机位置与其中维护单元40Y至40K对喷墨记录头20Y至20K进行维护的执行位置(见图2)之间移动。
喷墨记录头20Y至20K被构造成当利用维护单元40Y至40K对喷墨记录头20Y至20K进行维护时,喷墨记录头20Y至20K可升起预定高度,从而使稍后所述的帽44分别面对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喷嘴表面24。换言之,喷墨记录头20Y至20K被构造成可沿大致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可由维护单元40Y至40K进行恢复操作等。
如图4A和图4B所示,各维护单元40均包括用于各颜色的帽44;用作推动部件的螺旋弹簧46;用作擦拭部件的刮片70;用于使帽44内部处于负压的抽吸泵48;将帽44和抽吸泵48互连的柔性管52;将抽吸泵48与大气互连的柔性管54;以及移动机构50。帽44覆盖喷嘴表面24以防止喷嘴22内的墨变干并保护喷嘴表面24 (喷嘴22)。螺旋弹簧46大致沿向上方向推动帽44。刮片70擦拭用于各颜色的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喷嘴表面24。移动机构50致使刮片70以预定速度V (例如,V二大约20 mm/sec至大约80 mm/sec)沿着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以及该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
各移动机构50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电机56,其用作能够沿正反两个方向旋转驱动的驱动源;固定至电机56的旋转轴的齿轮58;齿轮组60,其与齿轮58啮合并传递齿轮58的旋转驱动力;可旋转地支撑齿轮组60的轴62 (在图4A和图4B中,为/便于理解仅示出了一个);滚珠丝杠66,其借助螺旋动作而插入穿过刮片70的刮片保持件68;以及齿轮64,其固定至滚珠丝杠66并与齿轮组60啮合。
因此,滚珠丝杠66由于电机56沿正反方向旋转而沿正反方向旋转,从而刮片70可以沿着图4A和图4B中所示的箭头W的方向(即,沿着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和该输送方向的相反方向)往复移动。在帽44的周缘部(顶面)处布置由弹性体形成的肋部44A。在盖上喷墨记录头20期间,肋部44A在一维排列的喷嘴22的外周上紧密接触喷嘴表面24,从而肋部44A形成密封空间。
各颜色的喷墨记录头20Y至20K布置成距输送鼓30的周面相同距离。如以上所述,喷墨记录头20被布置成使它们的喷嘴表面24倾斜成与输送鼓30的周面相对应。在图3中,青(C)和黑(K)喷墨记录头20C和20K布置成使它们的喷嘴表面24向左下方倾斜,黄(Y)和品红(M)喷墨记录头20Y和20K布置成使它们的喷嘴表面24向右下方倾斜。黑(K)喷墨记录头20C和20K的维护单元40C和40K为图4A中所示的类型,用于黄(Y)和品红(M)喷墨记录头20Y和20M的维护单元40Y和40M为图4B所示的类型。
换言之,两种类型的维护单元40Y至40K (双侧对称地)布置成使得如图5和图6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当墨N从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喷嘴22渗出时(在图5中,仅作为示例示出了喷墨记录头20Y和20M),刮片70可布置在下游侧,下游侧为墨N因重力而沿着流动的方向。
在刮片70的擦拭方向的下游侧(沿液体流动方向喷嘴表面24的上游侧)在喷墨记录头20的正面附接吸收件72,其用于吸收和移除被刮片70捕集的多余的墨(包括变稠/固化的墨和含有气泡的墨)等。
也就是说,在青(C)和黑(K)喷墨记录头20C和20K的情况下,吸收件72附接在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上,而在黄(Y)和品红(M)喷墨记录头20Y和20M的情况下,吸收件72附接在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正面上(见图3)。
刮片70由包括诸如NBR (丁晴橡胶)、硅橡胶和EPDM (三元乙丙橡胶)之类的橡胶材料的弹性体、或者诸如硅、烯烃或聚酯材料之类的热塑性弹性体形成。刮片70被构造成伴随着刮片保持件68的移动而在弯曲状态下以预定压力与各个颜色的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喷嘴表面24滑动接触。
接下来,主要基于图7A至图7E以及图8A和图8B描述利用如上所述构造的维护单元40进行的维护操作的第一实施例。首先,通过拾取辊28和输送辊对32将记录纸P供应到输送鼓30的周面上。将己供应到输送鼓30的周面上并被吸引而保持在输送鼓30上的记录纸P供应至喷墨记录头20的记录位置,在该记录纸P的印刷表面上记录图像。在图像记录完成之后,记录纸P与输送鼓30分离并由输送辊对38输送至排纸部18。
这里,当发出实施抽吸问收命令而将要对喷墨记录头20Y至20K进行维护操作(抽吸回收)时,首先,喷墨记录头20Y至20K沿箭头H方向(参见图2)升起预定高度并从输送鼓30的周面移开预定距离。因而,
10在输送鼓30的周面与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喷嘴表面24之间形成使维护单元40 (维护单元保持件42)能够进入的空间。
之后,使维护单元40 (维护单元保持件42)进入该空间,并使喷墨记录头20沿喷墨记录头20接近维护单元40的帽44的方向向下移动预定量。此时,帽44被螺旋弹簧46大致向上推动。因此,帽44的肋部44A(参见图4A和图4B)紧密接触喷墨记录头20的喷嘴表面24,并使形成在喷嘴表面24中的全部喷嘴22 (沿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的全部区域)都被覆盖。
这样,在帽44覆盖全部喷嘴22时,执行墨抽吸之类的回收。也就是说,帽44的内部通过抽吸泵4S而处于负压,从而抽吸喷嘴22内的墨。当抽吸回收完成时,喷墨记录头20再次升高,然后帽44从喷嘴表面24移开(解除覆盖)。
接下来,如图7A和图7B所示,喷墨记录头20朝能够被刮片70擦拭的位置向下移动,并且如图7C所示,刮片70沿擦拭方向(箭头W1的方向)移动预定量,使得刮片70与喷墨记录头20的包括角部21 (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端部)在内的正面接触。之后,如图7D所示,墨N在预定量的时间内从喷墨记录头20的所有喷嘴22渗出。
作为渗出墨N的渗出单元,可构想驱动压电元件(未示出)的驱动器或者从墨盒26施加正压以对喷墨记录头20内的墨加压的加压器,所述压电元件向喷墨记录头20施加能量至不从喷嘴22喷射墨滴的程度。
当墨N从喷嘴22渗出时,墨N因重力而向下流动,但是刮片70在与喷墨记录头20的包括角部21在内的正面接触的状态下停止在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为此,墨N被刮片70保持而防止流出至喷墨记录装置IO的内部。这样,当墨N主要附着于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周边时,开始由刮片70进行擦拭。
也就是说,如图7E中所示,刮片70借助于刮片保持件68通过滚珠丝杠66的旋转驱动而沿箭头Wl的方向向前移动。于是,如图8A所示,墨N被已布置在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的刮片70保持并被带到喷嘴表面24的上游侧,从而使整个喷嘴表面24 (在喷嘴表面24沿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上)被润湿并被擦拭。
因此,残留在喷嘴22周边(喷嘴表面24)上的多余的墨(包括变稠/固化的墨和含有气泡的墨)和灰尘(异物)被墨N溶解,并被刮片70擦拭而从喷嘴表面24移除。如图8B所示,被刮片70移除的多余墨和灰尘(异物)被布置在喷墨记录头20的正面(位于刮片70的擦拭方向的下游侧)处的吸收件72吸收/移除。结果,可控制或防止喷射问题的产生。
在整个喷嘴表面24以这种方式被刮片70擦拭之后,喷墨记录头20升高预定高度,以使喷嘴表面24不与刮片70接触,并通过电机56的反向旋转驱动使刮片70向[':'l移动。换句话说,滚珠丝杠66反向旋转,刮片保持件68向回移动,从而刮片70备用直至下次擦拭。
当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维护操作结束时,维护单元40 (维护单元保持件42)回到其原始备用位置,并且喷墨记录头20Y至20K朝向输送鼓30的周面向下移动至喷墨记录头20能够进行印刷的位置。这样,印刷开始之前的所有操作完成,喷墨记录头20Y至20K再次变成能够进行印刷。
接下来,主要基于图9A至图9E描述利用维护单元40进行的维护操作的第二实施例。应注意,在由刮片70进行擦拭之前的一系列操作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为了由刮片70进行擦拭,如图9A和图9B所示,喷墨记录头20朝喷墨记录头20能够被刮片70擦拭的位置向下移动。
之后,如图9C所示,刮片70沿擦拭方向(箭头W1的方向)移动预定量,使得刮片70与喷墨记录头20的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端部接触。因此,刮片70挠曲变形而使其远端部比喷墨记录头20的角部21更面向外(下游侧)。之后,如图9D所示,墨N从喷墨记录头20的所有喷嘴22渗出预定时间。
当墨N从喷嘴22渗出时,墨N因重力而向下流动,但是刮片70停止在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并在弯曲状态下与喷墨记录头20的喷嘴表面24接触。为此,墨N被刮片70保持而防止流出至喷墨记录装置10的内部。这样,当墨N主要附着于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周边时,开始由刮片
1270进行擦拭。
也就是说,如图9E中所示,刮片70借助于刮片保持件68通过滚珠丝杠66的旋转驱动而沿箭头Wl的方向向前移动。如图8A所示,当己布置在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的刮片70沿擦拭方向移动时,墨N被刮片70保持并被带到喷嘴表面24的上游侧,从而使整个喷嘴表面24 (在喷嘴表面24的在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都被润湿并被擦拭。
因此,残留在喷嘴22周边(喷嘴表面24)上的多余的墨(包括变稠/固化的墨和含有气泡的墨)和灰尘(异物)被墨N溶解,并被刮片70擦拭而从喷嘴表面24移除。如图8B所示,被刮片70移除的多余墨和灰尘(异物)被布置在喷墨记录头20的正面(位于刮片70的擦拭方向的下游侧)处的吸收件72吸收/移除。结果,可控制或防止喷射问题的产生。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整个喷嘴表面24以这种方式被刮片70擦拭之后,喷墨记录头20升高预定高度,以使喷嘴表面24不与刮片70接触,并通过电机56的反向旋转驱动使刮片70向回移动。换句话说,滚珠丝杠66反向旋转,刮片保持件68向回移动,从而刮片70备用直至下次擦拭。
当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维护操作结束时,维护单元40 (维护单元保持件42)回到其原始备用位置,并且喷墨记录头20Y至20K朝向输送鼓30的周面向下移动至喷墨记录头20能够进行印刷的位置。这样,印刷开始之前的所有操作完成,喷墨记录头20Y至20K再次能够进行印刷。
接下来,主要基于图10A免图10E描述维护单元40的维护操作的第三实施例。应注意,在由刮片70进行擦拭之前的 一系列操作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此外,在该第三实施例的情况下,刮片70的刮片保持件68相对于滚珠丝杠66对角布置(倾斜)。
也就是说,刮片保持件68以沿擦拭方向的相反方向倾斜的状态布置在滚珠丝杠66处,使得在初始状态下刮片70的远端部比喷墨记录头20的角部21 (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端部)更向外(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定向,或者换句话说,使得喷嘴表面24和刮片70形成的角e (参见图10C)小于等于90度。
为了由刮片70进行擦拭,如图IOA和图IOB所示,首先使喷墨记录头20向下移动预定量,刚好不到喷墨记录头20能够被刮片70擦拭的位置。接着,如图10B所示,使刮片70沿擦拭方向(箭头W1的方向)移动预定量后停止。
之后,使喷墨记录头20向下移动至喷墨记录头20能够被刮片70擦拭的位置,从而刮片70与喷墨记录头20的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端部接触。此时,刮片70的远端部布置成提前倾斜从而比喷墨记录头20的角部21更向外(下游侧)定向。因此,当刮片70的远端部与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端部接触时,刮片70的远端部挠曲变形从而比喷墨记录头20的角部21更向外倾斜(朝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
之后,如图10D所示,将墨N从喷墨记录头20的所有喷嘴22渗出预定时间。当墨N从喷嘴22渗出时,墨N因重力而向下流动,但是刮片70停止在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并在弯曲状态下与喷墨记录头20的喷嘴表面24接触。为此,墨N被刮片70保持而防止流出至喷墨记录装置IO的内部。这样,当墨N主要附着于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周边时,开始由刮片70进行擦拭。
也就是说,如图10E中所示,刮片70借助于刮片保持件68通过滚珠丝杠66的旋转驱动而沿箭头Wl的方向向前移动。如图8A所示,当已布置在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的刮片70沿擦拭方向移动时,墨N被刮片70保持并被带到喷嘴表面24的上游侧,从而使整个喷嘴表面24 (在喷嘴表面24的在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都被润湿并被擦拭。
因此,残留在喷嘴22周边(喷嘴表面24)上的多余的墨(包括变稠/固化的墨和含有气泡的墨)和灰尘(异物)被墨N溶解,并被刮片70擦拭而从喷嘴表面24移除。如图8B所示,被刮片70移除的多余墨和灰尘(异物)被布置在喷墨记录头20的正面(位于刮片70的擦拭方向的下游侧)处的吸收件72吸收/移除。结果,可控制或防止喷射问题的产生。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整个喷嘴表面24以这种方式被刮片70擦拭之后,喷墨记录头20升高预定高度,以使喷嘴表面24不与刮片70接触,
14并通过电机56的反向旋转驱动使刮片70向回移动。换句话说,滚珠丝
杠66反向旋转,刮片保持件68向回移动,从而刮片70备用直至下次擦 拭。
当喷墨记录头20Y至20K的维护操作结束时,维护单元40 (维护单 元保持件42)回到其原始备用位置,并且喷墨记录头20Y至20K朝向输 送鼓30的周面向下移动至喷墨记录头20能够进行印刷的位置。这样, 印刷开始之前的所有操作完成,喷墨记录头20Y至20K再次能够进行印 刷。
应注意,在该第三实施例中,由于刮片70不与喷墨记录头20的角 部21接触,可减少由于刮片70与角部21滑动接触引起的刮片70的磨 损。此外,还可防止角部21被墨N玷污。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描述了其中喷嘴22形成一排的一维排列的 喷嘴表面24。但是,如图11和图12所示,这些实施例(示例性实施方 式)也可适用于其中喷嘴22形成阵列以提高印刷速度和分辨率的二维排 列的喷嘴表面24。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从喷嘴表面24的中央位置24A 的沿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指定喷嘴22渗出墨N就足 够了,而不总是需要从所有喷嘴22渗出墨N。
也就是说,当从上游侧的指定喷嘴22渗出墨N时,墨N因重力而 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从而下游侧的喷嘴22自然润湿。在这种情况下, 甚至在刮片70未进行擦拭时,喷嘴表面24 (在记录纸P的整个宽度方向 上)就已被润湿。这样,不需要从下游侧喷嘴22渗出墨,这些下游侧喷 嘴22的周边被从上游侧喷嘴22渗出的墨N润湿。
另一方面,当墨N从上游侧喷嘴22渗出时,与喷嘴22—维排列时 类似,整个喷嘴表面24 (在记录纸P的整个宽度方向上)通过刮片70 的擦拭而被润湿(由于刮片70保持墨N并将其带到上游侧的结果)。在 这种情况下,与喷嘴22 —维排列时类似,至少从指定表面22渗出墨N, 使得墨N在刮片70和喷嘴表面24之间在记录纸P的整个宽度方向上连 续保持就足够了。
应指出,当例如向喷墨记录头20施加能量至不从喷嘴22喷射墨滴的程度的压电元件(未示出)作为渗出单元被驱动时,仅驱动那些成为 目标的喷嘴22就足够了。
此外,当从墨盒26施加正压以对喷墨记录头20内的墨加压而使其 渗出时,将喷墨记录头20构造成分割喷墨记录头20内的墨流路从而分 割加压的压力而仅向目标喷嘴22施加该压力就足够了。
刮片70还可形成图13所示的形状。也就是说,还可在各个刮片70 的两个端部(在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设置沿擦拭方向 相对于擦拭表面70A垂直突出的突出(壁)部74。突出部74—体形成, 在从侧面看时成矩形形状,从而如图14所示,当刮片70擦拭喷嘴表面 24时,突出部74的内表面74A与喷墨记录头20的侧表面(面向记录纸
P的宽度方向的表面)滑动接触。
突出部74不局限于相对于擦拭表面70A垂直突出的构造,也可以以 使其内表面74A之间的间隔变宽的角度突出。此外,突出部74不局限于 在各个刮片70的两个端部一体形成,也可构造成通过粘合剂之类的接合 装置附接至各个刮片70的两个端部。而且,刮片70也可构造成在突出 部74的内表面74A的预定位置形成凸部(末示出)以降低与喷墨记录头 20的侧表面的滑动接触阻力。
由于这些突出部74,可防止墨N从各个刮片70的两个端部流走。 而且,由于突出部74的内表面74A与喷墨记录头20的侧表面(面向记 录纸P的宽度方向的表面)滑动接触,从而可防止墨N从刮片70的突出 部74和喷墨记录头20的侧表面之间绕回到刮片70的擦拭方向的上游侧。
刮片70还可形成图15所示的形状。也就是说,也可在各个刮片70 的两个端部(在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且在与刮片70的 远端表面70B相距预定量Z (例如,2=约0.2mm至约0.4mm)的位置设 置沿擦拭方向相对于擦拭表面70A垂直突出的突出(壁)部76。
突出部76 —体形成,在从侧面看时成三角形形状,并且在突出部 76的上表面76B与远端表面70B之间形成预定量Z。从而如图16所示, 当刮片70擦拭喷嘴表面24时(当刮片70弯曲时),上表面76B与喷嘴 表面24的未形成有喷嘴22的两个端部(在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滑动接触。
突出部76也不局限于相对于擦拭表面70A垂直突出的构造,也可以 以使其内表面76A之间的间隔变宽的角度突出。此外,突出部76不局限 于在各个刮片70的两个端部一体形成,也可构造成通过粘合剂之类的接 合装置附接至各个刮片70的两个端部。
同样,由于这些突出部76,可防止墨N从各个刮片70的两个端部 流走,并可防止墨N绕问到刮片70的擦拭方向的上游侧。
以上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刮片70,但是例如刮片70也 可构造成在对角线方向上沿图12所示的喷嘴22从这些喷嘴表面24的下 游侧向上游侧移动,并擦拭喷嘴表面24。而且,致使刮片保持件68往复 移动的移动机构50不局限于上述的滚珠丝杠66,还可采用未示出的齿条 齿轮或者环形带之类的任意构造。
从喷嘴22渗出的墨N的量为在刮片70与喷墨记录头20的包括角部 21的正面或者喷嘴表面24的下游侧端部接触的状态下,墨N不流出到 喷墨记录装置10内部的量就足够了。从喷嘴22渗出的墨N的量也可以 是甚至在刮片70不与喷墨记录头20的包括角部21的正面或者喷嘴表面 24的下游侧端部接触时,墨N也不会流出到喷墨记录装置10内部的量。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旋转部件由输送记录纸P的输送鼓30构 造,但是当旋转部件由中间转印鼓构造时,也可应用这些示例性实施方 式。旋转部件还可以是环形带。而且,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维护单元 40 (维护单元保持件42)构造成沿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移动,但是喷墨 记录装置10也可构造成使得维护单元40 (维护单元保持件42)固定, 并使喷墨记录头20沿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移动。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喷墨记录装置IO被描述成液滴喷射装 置。但是,该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滴喷射装置不局限于喷墨记录 装置10,其还可普遍适用于利用液体进行记录的液滴喷射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滴喷射装置,该液滴喷射装置包括液滴喷射头,该液滴喷射头包括根据图像信息喷射液滴的喷嘴,所述喷嘴的喷嘴表面倾斜成与旋转部件的周面相对应;以及擦拭部件,该擦拭部件擦拭并清洁已被从所述液滴喷射头的所述喷嘴渗出的液体润湿的喷嘴表面,并且该擦拭部件的擦拭方向为已从所述喷嘴渗出的液体因重力而沿所述喷嘴表面流动所沿的方向的下游侧至上游侧的方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中,当液体从所述喷嘴渗出时,所述擦拭部件与所述液滴喷射头的所述下游侧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中,所述擦拭部件在弯 曲状态下与所述液滴喷射头的所述下游侧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中,所述擦拭部件通过 所述液滴喷射头移动至该液滴喷射头能够与该擦拭部件接触的位置然后 该擦拭部件沿所述擦拭方向移动而弯曲。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中,所述擦拭部件通过 该擦拭部件沿所述擦拭方向移动预定量后停止然后所述液滴喷射头移动 至该液滴喷射头能够与该擦拭部件接触的位置而弯曲。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中,所述喷嘴二维排列, 并且从这些喷嘴中的指定喷嘴渗出液体,使得所述喷嘴表面在记录介质 的整个宽度方向上都被润湿。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中,所述指定喷嘴为位 于所述液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喷嘴。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中,所述指定喷嘴为位 于所述液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喷嘴。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中,在所述擦拭部件的 不与所述喷嘴接触的两个端部布置沿所述擦拭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中,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液滴喷射头的面向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表面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滴喷射装置,其中,所述突出部形成 在与所述擦拭部件的远端表面相距预定量的位置处,并与所述喷嘴表面 的未形成有所述喷嘴的两个端部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滴喷射装置,该液滴喷射装置包括液滴喷射头,该液滴喷射头包括根据图像信息喷射液滴的喷嘴,所述喷嘴的喷嘴表面倾斜成与旋转部件的周面相对应;以及擦拭部件,该擦拭部件擦拭并清洁已被从所述液滴喷射头的喷嘴渗出的液体润湿的喷嘴表面,并且该擦拭部件的擦拭方向为从所述喷嘴渗出的液体因重力而沿所述喷嘴表面流动所沿的方向的下游侧至上游侧的方向。
文档编号B41J2/165GK101497270SQ200810174780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8日
发明者关山隆明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