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供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560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连续供墨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连续供墨系统,尤指一种通过内压平衡原理,以达结构简化、可供使用者简便更换补充瓶的连续供墨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喷墨打印机由于具有操作容易且可打印于多种喷墨媒体等优点,广受消费大众欢迎,但喷墨打印机使用一段时日后,便会因墨盒的墨水耗尽而须更换墨盒,目前常见的更换方法系丢弃旧有的墨盒再安装全新的墨盒以提供墨水,此举不但造成墨盒体的浪费,且因墨盒的价格昂贵而无形地增加了使用者的开销。为了节省打印成本、避免资源浪费以及符合环保趋势,重复使用同一个墨盒的连续供墨系统便因应而生。

习知的连续供墨系统主要利用帮浦或是虹吸的方式来进行连续供墨,以虹吸为例,其主要为将墨水由外墨盒通过供墨管的引导,而输送至安装于打印机内的墨盒中,主要原理是利用打印机的墨盒在打印中向喷墨头源源不断输送墨水的同时,墨盒也从外墨盒吸入同等容量的墨水以补充平衡,即墨盒输送到喷墨头多少墨水就实时补充多少墨水进入。

然此习知虹吸式的连续供墨方法的缺点在于:当外墨盒内部所储存的墨水使用完毕时,必须要藉由拆装墨盒或是拆装外墨盒与墨盒的间的供墨管来更换供墨匣,于更换的过程中会导致管线连接处因拆换导致密封问题,而使内部管部与原先供墨时的负压会有所差异,使得习知连续供墨系统会因墨盒被多次拆装管线压差造成负压逐渐消失而发生漏墨的情况,进而导致打印质量异常。

至于另一种采用帮浦方式的连续供墨系统,其主要以帮浦加压的方式将墨水由外墨盒抽吸至墨盒中,虽然可达到导墨的功效,但是除了帮浦的售价较昂贵以外,必须再另外搭配其它的装置来控制帮浦运作,将增加制造 成本。此外,当使用时帮浦式连续供墨系统时必须以电力驱使帮浦作动,因此使得其成本费用亦相对提升,而帮浦抽吸亦难及于外墨盒的角落,故外墨盒的角落处易留有残墨,间接造成墨水的浪费。此外,由于帮浦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必须定时清洁、维修及保养。再者,一但帮浦发生故障,由于其维修较为耗时,将使得连续供墨系统于维修期间无法正常供墨,进而影响喷墨打印机的运作及其打印质量。故此习知采用帮浦方式的连续供墨系统不仅繁复的操作控制方式以及高成本的设置成本,同时其更需耗费较大的空间设置,亦具有体积庞大等缺失。

为了改善前述虹吸式及帮浦式连续供墨系统的缺失,且减小连续供墨系统的体积及制造成本,TW I358361专利的连续供液系统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的组成结构,即其与墨盒本体的组合关系。如图1所示,连续供墨系统主要由墨盒本体1、连接结构2及墨水补充匣3所构成,其中连接结构2即用于连接墨水补充匣3及墨盒本体1,且连接结构2系由连接座21、筒座22及固定座23等多个组件所构成,其中固定座23是用来将筒座22固定在墨盒本体1的组件,该固定座23具有一环圈231,该环圈231内径是大于或等于该筒座22的外径,小于该筒座22底部的外凸缘222的外径。该环圈231的内圆壁具有一槽口2311,而该筒座22的垂直侧壁则具有一突柱223,该突柱223与外凸缘222之间具有一间隙,此间隙略大于该环圈231的厚度。另外该环圈231的下方另形成有内缘沟232。当连接结构2组装时,先将筒座22套置于连接座21的筒体211外围后,再将该固定座23由上而下放置,此时筒座22的突柱223则对应通过固定座23的槽口2311,最后使得该环圈231套于筒座22的外凸缘222的外围,并使筒座22的外凸缘222被限制于固定座23的内缘沟232内,再通过固定组件将固定座23固定于墨盒本体1上,如此以组构成一设置在墨盒本体1上的连接装置2。惟于此习知技艺中,筒座22及固定座23相互配合固定组件,不仅设计上过于复杂,且当筒座22与固定座23组接之后,筒座22的位置虽被限制,但其并未被完全固定,仍在特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此外,固定座23仍要利用固定组件固定于墨盒本体1上,组装操作上较不简便之外,当此习知技艺在取放外部的墨水补充匣3时,需采用双手小心取放及进行繁琐的固定程序,否则在抽拔时很容易让余墨飞溅脏污双手及 衣物,极为不便。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习知技术缺失的连续供墨系统,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供墨装置,以解决习知连续供墨系统的体积庞大、零件繁复、制造成本高、组装不便等诸多缺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供墨装置,通过结构简单的连接装置,供使用者可便利地、轻松地将墨水补充匣设置于墨盒上,并通过重力及压力平衡的原理使墨水可持续地注入墨盒,直至特定高度而停止,以达可自动地进行连续供墨作业、且组装程序简便、操作便利、成本低廉的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连续供墨系统,包括:墨盒,具有腔室及注入口;连接装置,包含:连接座,对应置入墨盒的注入口定位,具有对接筒体、基板、液气界面管及中心管柱,其中液气界面管对应置入墨盒的腔室内,并与之连通,基板设置于对接筒体及液气界面管之间,基板上设置有扣掣凸耳槽,且中心管柱轴向延伸设置于对接筒体及液气界面管中,且中心管柱中具有墨水流道及空气流道,墨水流道及空气流道分别独立设置且贯穿中心管柱;以及卡扣座,具有筒状本体,筒状本体下方的外侧缘设有外凸缘,筒状本体上方的开口的内侧缘设有内凸缘;以及墨水补充匣,连接于连接装置中连通墨盒,具有匣嘴部,匣嘴部外侧设有凸块;借此,连接装置的卡扣座对应设置于连接座上,以及墨水补充匣的匣嘴部对应置入卡扣座的开口终,并旋转令卡扣座的外凸缘对应于连接座的扣掣凸耳槽,同时也令卡扣座的内凸缘对应到墨水补充匣的凸块上方,供以墨水补充匣通过连接装置直接连接定位而连通墨盒,以进行连续供墨。

【附图说明】

图1:其为习知一种连接装置的组成结构,即其与墨盒本体的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2:其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连续供墨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其为图2所示的连接装置的连接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其为图2所示的连续供墨系统的组接完成示意图。

图5:其为图4所示的连续供墨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A:其为图5所示的墨盒的墨水高度低于液气界面管的示意图。

图6B:其为图5所示的墨盒的墨水高度齐平于液气界面管的示意图。图7:其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连续供墨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A:其为图7所示的墨盒的墨水高度低于液气界面管的示意图。

图8B:其为图7所示的墨盒的墨水高度齐平于液气界面管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墨盒本体

2:连接结构

21:连接座

211:筒体

22:筒座

222:外凸缘

223:突柱

23:固定座

231:环圈

2311:槽口

232:内缘沟

3:墨水补充匣

4、8:连续供墨系统

5:墨盒

50:注入口

51:腔室

52:过滤结构

6:墨水补充匣

60:匣嘴部

61:凸块

62、710a、710b、720a、723a、923a:开口

63:匣嘴塞

7、9:连接装置

71、91:卡扣座

710、910:筒状本体

711、911:内凸缘

712、912:外凸缘

713、913:定位挡柱

714、715:辅助板件

72、92:连接座

720、920:对接筒体

721、921:中心管柱

722、922:基板

723、923:液气界面管

724、924:挡块

725、925:扣掣凸耳槽

725a:容置沟槽

726、926:空气流道

726a、727a:入口

726b、727b:出口

727、927:墨水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系当作说明的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连续供墨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连续供墨系统4系由墨盒5、连接装置7及墨水补充匣6相互组接而成,其中墨盒5具有腔室51(如图5所示)及注入口50。连接装置7主要由连接座72及卡扣座71组接而成,连接座72具有对接筒体720、基板722、液气界面管723及中心管柱721,其中基板722设置于对接筒体720及液气界面管723的间,且在基板722上设置有至少一扣掣凸耳槽725,以及,中心管柱721系轴向地延伸设置于对接筒体720及液气界面管723之中,且中心管柱721中具有墨水流道727及空气流道726(如图3所示),墨水流道727及空气流道726系彼此独立设置且贯穿于中心管柱721;卡扣座71则具有筒状本体710,且于筒状本体710下方的外侧缘设有至少一外凸缘712。至于墨水补充匣6则对应连接设置于连接装置7之上;其中,连接装置7的卡扣座71对应设置于连接座72上,使卡扣座71的外凸缘712对应于连接座72的扣掣凸耳槽725,同时将墨水补充匣6对应设置于卡扣座71上,通过旋转卡扣座71以同时将墨水补充匣6及连接座72相互连接并旋转扣合,再将连接装置7对应于墨盒5的注入口50而设置,再以使连接座72的中心管柱721设置于墨水补充匣6中,液气界面管723设置于墨盒5的腔室51中,并通过中心管柱721中的墨水流道727将墨水自墨水补充匣6注入墨盒5中,且由空气流道726将墨盒5的腔室51中的空气输入墨水补充匣6中,借此重力及压力平衡的原理以持续地将墨水注入墨盒5中,并可调节墨盒5中的墨水高度。

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图3为图2所示的连接装置的连接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7的连接座72系具有对接筒体720、基板722、液气界面管723及中心管柱721等结构,其中,对接筒体720及液气界面管723均为中空的筒状结构,但不以此为限,且对接筒体720的上方具有开口720a,而液气界面管723的下方具有开口723a。基板722系设置于对接筒体720及液气界面管723之间,且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而出,于本实施例中,在基板722的左右两侧上各分别设置有一扣掣凸耳槽725,该扣掣凸耳槽725的型态系为对应于对接筒体720的圆弧形,且其系为圆弧形凸部沟槽结构,以与基板22及对接筒体720共同定义出一容置沟槽725a,然扣 掣凸耳槽725的数量及型态并不以此为限,其系可依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且于一些实施例中,扣掣凸耳槽725的端部更可设有挡块724,但不以此为限。

请续参阅图3,如图所示,中心管柱721系轴向地延伸设置于对接筒体720及液气界面管723之中,其系可为但不限为一顶部尖形的结构,且中心管柱721的底部系设置于液气界面管723之中,亦即液气界面管723底部的开口723a的位置系低于中心管柱721的底部的位置。且中心管柱721中具有两独立设置且贯穿于中心管柱721的墨水流道727及空气流道726,其中,墨水流道727具有入口727a及出口727b,供以墨水自入口727a输入,并由出口727b输出;空气流道726亦具有入口726a及出口726b,供以空气自入口727a输入而自出口727b输出,惟该空气流道726的入口726a系设置于中心管柱721的下方,即为设置于液气界面管723之中,而出口726b设置于中心管柱721的上方,即为设置于对接筒体720之中,恰与墨水流道727的入口727a及出口727b反向设置。

于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72的液气界面管723的管径大致相当于、或小于墨盒5的注入口50,如此当连接座72与墨盒5对应组接时,方可将液气界面管723对应设置于注入口50中,并通过一固定组件(未图标)对连接座72的基板722进行锁固,以将连接座72对应于墨盒5而锁附固定。

请再参阅图2,如图所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7的卡扣座71系为一圆型、中空的筒状结构,其具有筒状本体710,且在筒状本体710上下均具有贯穿的开口710a、710b。于一些实施例中,在上方开口710a处的内侧缘更具有内凸缘711,以本实施例为例,本发明的筒状本体710的开口710a的内侧缘系具有两对称设置的内凸缘711,且该内凸缘711系为弧状的凸形结构,供以与墨水补充匣6上的凸块61相互对应卡接,然此内凸缘711的形态及数量均不以此为限。以及,筒状本体710下方的外侧缘更设有至少一外凸缘712,以本实施例为例,外凸缘712系为两对称设置于筒状本体710外侧的弧形凸部结构,供以与连接座72的基板722上的两扣掣凸耳槽725对应旋转扣接,然同样地,外凸缘712的形态及数量亦不以此为限,其系可依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

如图2所示,卡扣座71的筒状本体710上更具有至少一定位 挡柱713,且定位挡住713系连接设置于外凸缘712的一端部,供以连接定位之用。且于另一些实施例中,筒状本体710上更可设置至少一辅助板件714、715,该辅助板件714、715可供以辅助使用者握持旋转之用,亦可将的设置于外凸缘712的端部,以作为固定定位之用,其数量、型态及设置方式均不以此为限。

请同时参阅图2、图3及图4,图4系为图2所示的连续供墨系统的组接完成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卡扣座71的筒状本体710的内径系等于或略大于连接座72的对接筒体720的外径,故当卡扣座71与连接座72对应组接时,方能使卡扣座71的筒状本体710套设连接座72的对接筒体720上,并使筒状本体710下方的外凸缘712先对应设置于连接座72的基板722的扣掣凸耳槽725之外,再旋转筒状本体710,以使外凸缘712可旋转嵌设至扣掣凸耳槽725的容置沟槽725a内,并旋转至一定位,以使筒状本体710上的定位挡柱713抵顶于扣掣凸耳槽725端部的挡块724而设置,如此以限定卡扣座71的外凸缘712旋转的角度,以使卡扣座71与连接座72彼此嵌合且定位设置;而当卡扣座71欲脱离连接座72时,即可进行反向旋转,致使卡扣座71的外凸缘712旋转至连接座72的扣掣凸耳槽725的外空间,即为使外凸缘712脱离该容置沟槽725a,再向上抽拔即可脱离完成。

请同样参阅图2及图4,如图所示,墨水补充匣6具有匣嘴部60,匣嘴部60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凸块61,于本实施例中,凸块61系为两对称设置于匣嘴部60外侧的圆弧形凸部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匣嘴部60更具有开口62,且开口62内更设有匣嘴塞63(如图5所示),以封闭开口62,避免墨水补充匣6中的墨水渗漏或蒸发。而当墨水补充匣6对应设置于连接装置7上时,则将墨水补充匣6的匣嘴部60对应穿设卡扣座71的筒状本体710上方的开口710a而设置,并使匣嘴部60外侧的凸块61先对应设置于卡扣座71的筒状本体710的内凸缘711的外,并通过旋转卡扣座71的筒状本体710,以使其内凸缘711卡扣定位于匣嘴部60的凸块61的上方,如此相互嵌合以将墨水补充匣6与卡扣座71固定组接。

请参阅图5,其为图4所示的连续供墨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前所述,当连接装置7将墨水补充匣6与墨盒5连接固定时,其系可各组件 一一进行组接固定,亦可直接通过旋转连接装置7的卡扣座71,以使卡扣座71的筒状本体710的内凸缘711对应扣接于墨水补充匣6的匣嘴部60的凸块61之上、并同时使卡扣座71的筒状本体710的外凸缘712旋转嵌合至连接座72的基板722的扣掣凸耳槽725中,以同时将墨水补充匣6与卡扣座71、连接座72进行组接固定;此后,再将连接座72锁固于墨盒5之上,即可如图5所示,此时连接座72的中心管柱721即设置于墨水补充匣6中,且连接座72的液气界面管723则对应设置于墨盒5的腔室51中。于本实施例中,墨盒5除了具有腔室51、上方的注入口50之外,于墨盒5的侧边或其它适当位置更设置一输出口(未图示),用以墨盒5安装于打印机(未图示)或其它喷墨设备的喷墨系统(未图标)之用,且于一些实施例中,墨盒5的腔室51内更具有过滤装置52,该过滤装置52系可为但不限为设置于墨盒5的腔室51的底部,供以过滤墨水杂质,同时亦可以作为调节腔室51的内部压力之用,此外,于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过滤装置甚至于可外接一管路(未图示),以连通至一收集槽(未图示),以将过滤后的墨水杂质容收于其中。

又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续供墨系统4更包括注墨管728,其系套接于连接座72的中心管柱721的墨水流道727的出口727b(如图3所示)处,并延伸设置于墨盒5的腔室51内,以使注墨管728的末端低于液气界面管723的开口723a,以可导引墨水自墨水补充匣6自中心管柱721的墨水流道727的入口727a流入,再由墨水流道727下方的注墨管728注入墨盒5的腔室51中。

请同时参阅图6A及图6B,图6A为图5所示的墨盒的墨水高度低于液气界面管的示意图,图6B为图5所示的墨盒的墨水高度齐平于液气界面管的示意图。如图6A所示,当墨盒5的腔室51内的墨水量已被使用到其液面下降至液气界面管723的开口723a以下,即其墨水高度h低于连接座72的液气界面管723时,此时,将墨水补充匣6与连接装置7连接设置,则墨水补充匣6内的墨水会因应重力而持续地由连接座72的中心管柱721的墨水流道727的入口727a流入,并通过墨水流道727及与的连接的注墨管728以注入墨盒5的腔室51内,同时,墨盒5的腔室51内的空气亦会由中心管柱721的空气流道726的入口726a输入,并由出口726b输出至墨水补充匣6中, 如此以进行压力调节,并藉由此循环对流而能顺利地、且持续地让墨水补充匣6中的墨水注入至墨盒5中,直到墨盒5的腔室51内的墨水液面已上升到接触该液气界面管723的开口723a(如图6B所示),此时,腔室51内的墨水高度h已齐平于液气界面管723的开口723a,并将该开口723a封闭,故墨盒5的腔室51内部的空气无法再由空气流道726输入至墨水补充匣6中而停止对流,为因应压力平衡,该墨水补充匣6自动停止使墨水注入墨盒5的腔室51的动作。换言之,墨盒5的腔室51内的墨水只要被使用了少量,即会因为液面下降而让墨水补充匣6自动补充注入墨水。且当使用者发现墨水补充匣6的墨水用尽而将其卸下补充新墨水时,由于墨盒5内仍保留有部分墨水,故足以供给印列之用,不虞在补充更换墨水补充匣6时造成打印工作中断的情形。

请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连续供墨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连续供墨系统8同样由墨盒5、连接装置9及墨水补充匣6相互组接而成,其中墨盒5及墨水补充匣的结构及设置方式系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之。

连接装置9同样由连接座92及卡扣座91组接而成,且连接座92同样具有对接筒体920、基板922、液气界面管923及中心管柱921,且基板922上具有扣掣凸耳槽925、扣掣凸耳槽925的末端具有挡块924,以及中心管柱921具有墨水流道927及空气流道926,卡扣座91亦同样具有筒座本体910、内凸缘911、外凸缘912、定位挡柱913等结构,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座92及卡扣座91的结构及组接方式大致均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之。惟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座92的中心管柱921的墨水流道927系为一向下延长的管状结构,且其末端系延伸凸出于连接座92的液气界面管923之下。换言之,该墨水流道927的末端系低于液气界面管923的开口923a之下,并设置于墨盒5的腔室51内,故其无须如前述实施例额外设置一注墨管728。

请同时参阅图8A及图8B,图8A为图7所示的墨盒的墨水高度低于液气界面管的示意图,图8B为图7所示的墨盒的墨水高度齐平于液气界面管的示意图。如图8A所示,当墨盒5的腔室51内的墨水高度h低于连接座92的液气界面管923时,此时,墨水补充匣6内的墨水会因应重力而持续地由连接座92的中心管柱921的墨水流道927注入墨盒5的腔室51内,同 时,墨盒5的腔室51内的空气亦会由中心管柱921的空气流道926输入至墨水补充匣6中,如此以进行压力调节,并藉由此循环对流而能顺利地、且持续地让墨水补充匣6中的墨水注入至墨盒5中,直到墨盒5的腔室51内的墨水高度h已齐平于液气界面管923的开口923a(如图6B所示),并将该开口923a封闭,故墨盒5的腔室51内部的空气无法再由空气流道926输入至墨水补充匣6中而停止对流,为因应压力平衡,该墨水补充匣6自动停止使墨水注入墨盒5的腔室51的动作。借此,足见本实施例的连续供墨系统8系可藉由连接装置9的中心管柱921以自动控制气流,以可使墨水持续不断地注入墨盒5内,并在墨水液面到达一特定高度时(即为齐平于液气界面管923的开口923a时)自动停止注入墨水,液面低于该特定高度时则自动补充注入墨水,藉以达到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可通过自动控制气流的压力调节以达连续供墨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系提供一种连续供墨系统,其包括墨盒、连接装置及墨水补充匣,通过连接装置中结构简单的连接座及卡扣座、及其上对应设置的内凸缘、外凸缘、扣掣凸耳槽等旋转卡接结构,供使用者仅须通过简单旋转卡扣座,即可轻松地将墨水补充匣与连接装置进行扣合,甚至于单手即可操作此旋转扣合作业,是以与习知技艺相较,本发明的连续供墨系统的连接装置不需要额外设置固定座即可将连接装置与墨水补充匣、墨盒进行固定,不仅可有效节省成本,同时更减少设置及锁固固定座的程序,使得操作更为简便。是以,本发明的连续供墨系统实可供使用者便利地、轻松地将墨水补充匣设置于墨盒上,并通过重力及压力平衡的原理使墨水可持续地注入墨盒,直至特定高度而停止,以达可自动地进行连续供墨作业、且组装程序简便、操作便利、成本低廉的功效。

本发明得由熟习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