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追印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82204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二次追印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码印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数码喷印技术是近年来高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接触式印刷技术,它是将图像数据直接处理、传输、喷印。其具有以下优点:印刷周期短,效率高,尤其对于可变数据,以及彩色渐变图像等印刷复杂度较高的印刷任务,具有简单高效的解决方案。目前的数码喷印多采用一次传统印刷与二次数码追印相结合的方式。

一次印刷,即采用传统印刷,在承印物上完成大面积固定图文的印刷;然后通过数码二次追印,进行小面积可变图文的印刷,达到既实现可变印刷,又节省整体印刷成本的效果。具体的,可以在数码喷墨印刷设备上连接色标传感器,根据一次印刷在承印介质上的色标,来触发数码喷印设备进行二次印刷。

然而实际应用中,由于承印物的种类也同样繁多,伴随着印刷坏境中复杂的光环境,以及色标传感器对复杂图文、光斑的敏感度差异,就容易出现各种情况的误触发。所谓误触发,即非“色标”被误认为是正常的“色标”,触发了数码喷印设备的工作。误触发会给二次追印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降低二次追印的可靠性,一旦出现问题,则会造成大量的生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于避免因色标识别错误导致的误触发,提高二次追印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包括:根据检测到的色标,启动二次追印;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前,禁止启动 二次追印,其中,H为色标间距,△H为预设的误差长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二次追印控制装置,包括:打印模块,用于根据检测到的色标,启动二次追印;控制模块,用于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前,禁止启动二次追印,其中,H为色标间距,△H为预设的误差长度。

本发明提供的二次追印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启动本次二次追印后,通过在打印过的页长达到距离色标间距一定误差的长度之前,禁止启动新的二次追印,实现对二次追印的色标间距进行保护,对误触发进行屏蔽,进而提高二次追印的位置准确率,降低生产风险及浪费率,提高整体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二次追印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二次追印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二次追印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A所示,包括:

101、根据检测到的色标,启动二次追印;

102、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前,禁止启动二次追印,其中,H为色标间距,△H为预设的误差长度。

其中,所述色标可以是固定尺寸的色块,也可以是特定的便于色标传感器识别的印刷图文。

具体的,一次印刷是固定版面的印刷,假定印刷版面长度为H,则色标之间的间距同样为H。由于二次追印只需要完成可变图文部分的印刷,且由于采用的是非接触式数码喷墨设备,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处理和传输,可能所设计的喷印版面长度远小于H,即只需要满足可变图文的印刷即可。

正常情况下,每个色标触发完成一个版面的二次追印,即在一个色标触发完成一个可变图文版面的喷印后,停止喷印,等待下一个色标的到来。而实际应用中,在这个等待过程中,由于可能发生的平台抖动、印刷纸路轻微偏移、薄膜周边光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误触发。

对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等待过程中禁止启动二次追印。具体的,当一个色标触发喷印之后,在二次追印对应的页长之内,是印刷阶段,此范围内所产生的触发,均为误触发,不进行处理;同样地,在二次追印完成之后,在达到下一版面的色标之前的范围,仍需要进行保护,即在此范围内所产生的触发,同样为误触发,不进行处理。进一步的,由于一次印刷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误差,假定该误差为△H,因此为了避免对下一个正常色标的扫描造成影响,所以,可以为H设定一个微小的调节量△H,即将实际的保护间距设定为H-△H,从而既避免了对下一个正常色标扫描的影响,也将误触发的风险控制在△H的范围内,而△H本身是一个很小的值,出现误触发的概率很小,即使出现误触发,所产生的喷印结果也与下一个正常色标触发喷印的结果也极其接近,因此对生产结果影响不大。

其中,△H可以根据一次印刷的实际误差值进行设定,△H可以略大于一次印刷的实际误差值,进一步的,一次印刷的实际误差值可以通过多一次印刷进行分析和测试统计得到。

具体的,禁止启动二次追印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

举例来说,如图1B所示,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A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102具体可以包括:

103、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前,禁止进行色标检测。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前,通过禁止进行色标检测,实现禁止启动二次追印。

再举例来说,如图1C所示,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A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102具体可以包括:

104、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前,若检测到色标,则禁止启动二次追印。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前,即便检测到色标,也禁止启动二次追印。

通过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均能够实现在打印过的页长达到距离色标间距一定误差的长度之前,禁止启动新的二次追印,进而实现对二次追印的色标间距进行保护,避免二次追印的误触发,提高二次追印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距离色标间距一定误差的长度之后,即可开始进行下一个色标的正常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色标正常进行二次追印。相应的,如图1D所示,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105、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后,若检测到色标,则返回执行101。

本实施例提供的二次追印控制方法,在启动本次二次追印后,通过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距离色标间距一定误差的范围内,禁止启动新的二次追印,实现对二次追印的色标间距进行保护,对误触发进行屏蔽,进而提高二次追印的位置准确率,降低生产风险及浪费率,提高整体印刷质量。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A所示,在图1D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105具体可以包括:

201、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后且达到H+h之前,若检测到色标,则返回执行101,其中,h为一次印刷的实际误差值。

具体的,在二次追印的过程中,在一个色标触发喷印完成,且对H-△H 内的页长范围进行误触发保护之后,则开始进行下一个色标的正常检测。如前所述,由于一次印刷上去的色标位置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则下一个正常的色标距离上一个正常的色标的间距,应该在H-h与H+h之间。

实际应用中,由于光环境影响,或者印刷平台的抖动、印刷纸路的轻微偏移、镭射膜或透明薄膜印刷时的光环境影响等等,还可能会造成某一瞬间正常的色标未能有效触发数码喷印设备工作,即漏触发。

为了避免漏触发,以进一步提高二次追印的可靠性,如图2B所示,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二次追印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2A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202、若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不大于H+h的范围内未检测到色标,则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为H的位置生成色标,并返回执行101。

具体的,如果在距离上一个正常色标H+h的范围内,均没有检测到新的色标,则可以认为出现了漏触发的现象,则自动生成色标,该色标可以为虚拟色标,该虚拟色标同样用于触发硬件系统的喷印工作,作为对漏触发的补充修正。

本实施例提供的二次追印控制方法,在启动本次二次追印后,若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超出色标间距一定误差的长度时,仍未检测到色标,则自动生成色标以启动新的二次追印,实现对二次追印的色标间距进行保护,对漏触发进行补充修正,进而提高二次追印的位置准确率,降低生产风险及浪费率,提高整体印刷质量。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二次追印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打印模块31,用于根据检测到的色标,启动二次追印;

控制模块32,用于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前,禁止启动二次追印,其中,H为色标间距,△H为预设的误差长度。

其中,所述色标可以是固定尺寸的色块,也可以是特定的便于色标传感器识别的印刷图文。

正常情况下,每个色标触发完成一个版面的二次追印,即在一个色标触发完成一个可变图文版面的喷印后,停止喷印,等待下一个色标的到来。而 实际应用中,在这个等待过程中,由于可能发生的平台抖动、印刷纸路轻微偏移、薄膜周边光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误触发。

对此,在本实施例中,当一个色标触发打印模块31喷印之后,在二次追印对应的页长之内,是印刷阶段,此范围内所产生的触发,控制模块32均认定为误触发,不进行处理;同样地,在二次追印完成之后,在达到下一版面的色标之前的范围,仍需要进行保护,即在此范围内所产生的触发,控制模块32同样将其认定为误触发,不进行处理。

其中,△H可以根据一次印刷的实际误差值进行设定,△H可以略大于一次印刷的实际误差值,进一步的,一次印刷的实际误差值可以通过多一次印刷进行分析和测试统计得到。

具体的,禁止启动二次追印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

举例来说,如图3B所示,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二次追印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A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控制模块32可以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321,用于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前,禁止进行色标检测。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单元321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前,通过禁止进行色标检测,实现禁止启动二次追印。

再举例来说,如图3C所示,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又一种二次追印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A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控制模块32可以包括:

第二控制单元322,用于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前,若检测到色标,则禁止启动二次追印。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单元322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前,即便检测到色标,也禁止启动二次追印。

通过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均能够实现在打印过的页长达到距离色标间距一定误差的长度之前,禁止启动新的二次追印,进而实现对二次追印的色标间距进行保护,避免二次追印的误触发,提高二次追印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距离色标间距一定误差的长度之 后,即可开始进行下一个色标的正常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色标正常进行二次追印。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三还提供又一种二次追印控制装置,在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控制模块32,还用于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后,若检测到色标,则控制打印模块31执行所述根据检测到的色标,启动二次追印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二次追印控制装置,在启动本次二次追印后,通过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距离色标间距一定误差的范围内,禁止启动新的二次追印,实现对二次追印的色标间距进行保护,对误触发进行屏蔽,进而提高二次追印的位置准确率,降低生产风险及浪费率,提高整体印刷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一种二次追印控制装置,在前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控制模块32,具体用于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H-△H之后且达到H+h之前,若检测到色标,则控制所述打印模块执行所述根据检测到的色标,启动二次追印的步骤,其中,h为一次印刷的实际误差值。

具体的,在二次追印的过程中,控制模块32在一个色标触发喷印完成,且对H-△H内的页长范围进行误触发保护之后,则开始进行下一个色标的正常检测。如前所述,由于一次印刷上去的色标位置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则下一个正常的色标距离上一个正常的色标的间距,应该在H-h与H+h之间。

实际应用中,由于光环境影响,或者印刷平台的抖动、印刷纸路的轻微偏移、镭射膜或透明薄膜印刷时的光环境影响等等,还可能会造成某一瞬间正常的色标未能有效触发数码喷印设备工作,即漏触发。

为了避免漏触发,以进一步提高二次追印的可靠性,本发明实施例四还提供另一种二次追印控制装置,在前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控制模块32,还用于若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不大于H+h的范围内未检测到色标,则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为H的位置生成色标,并控制打印模块31执行所述根据检测到的色标,启动二次追印的步骤。

具体的,如果在距离上一个正常色标H+h的范围内,控制模块32均没有检测到新的色标,则可以认为出现了漏触发的现象,则自动生成色标,该色标可以为虚拟色标,该虚拟色标同样用于触发打印模块31的喷印工作,作为对漏触发的补充修正。

本实施例提供的二次追印控制装置,在启动本次二次追印后,若在距离上一色标的间距达到超出色标间距一定误差的长度时,仍未检测到色标,则自动生成色标以启动新的二次追印,实现对二次追印的色标间距进行保护,对漏触发进行补充修正,进而提高二次追印的位置准确率,降低生产风险及浪费率,提高整体印刷质量。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