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刻画彩釉陶篆刻印章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3246发布日期:2018-10-26 18:10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彩陶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界首刻画彩釉陶篆刻印章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是陶瓷古国,说起陶瓷,外国人就想到中国。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时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的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陶印,自古有之,始于商周,盛于秦汉。华夏先民以土为材,挖穴为窑,施凿于垩土陶坯之上,烧制出精美的低温陶器。制陶技艺代代相传,至隋代,予之家乡界首便有了立窑烧陶之历史,界首居中原腹地,接黄河文脉,与唐三彩产地洛阳为邻,界首三彩刻花陶器由之问世。历经千年,界首三彩刻花陶已逐渐演变为今日之界首刻画彩釉陶。

余生长于斯,饮颍河之水,自小与胶泥为伴。稍长,喜书画篆刻,读艺术院校,增阅历,长见识。十余年来,探索试以中国书画篆刻艺术融入界首刻画彩釉陶技艺创作,使观赏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相得益彰,美轮美奂。但传统的彩陶烧制方法不适用于与印章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一种成本低,方法简单,成品率高的界首刻画彩釉陶篆刻印章制作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界首刻画彩釉陶篆刻印章制作工艺,方法步骤如下:

(1)制作印章坯

以本地黄胶泥为原料(界首市田营镇),用双手揉黄胶泥作料,盘泥造型,摔泥成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等造型千变万化的陶印章坯;

界首刻画彩釉陶印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黄胶泥,又称之为“黄河淤”,即黄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其性软,可塑性较强,能制作造型各样的界首刻画彩釉陶印。

(2)施粉土

对印章坯上两次粉土,先上红土,后上白土于坯面,再晾至半干;以阴干为佳,避免阳光暴晒;

(3)刻制印章边款

以铁签或竹签刻制,运用剔、刻、刮等手法,把大写意中国画(花鸟画、写意山水、人物画)刻于印章四面,信手刻画,使画面产生黑、白、灰艺术效果,再用篆刻刀在印面刻字落边款,既得天然之趣,又显金石之味,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4)刻制印面

待印章坯晾至全干后,再刻印,把中国的篆刻艺术融入到陶印的刻制中,垩土松软,手起刀落,刀笔一体,印文内容既可为姓名,诗词警句,亦可为各种肖形,刻出的线条点画错落跳荡,疏密有致,奇险恣肆,气象万千;

(5)进窑烧制

分两次烧制,第一次进窑素烧,呈现红白效果;然后上釉,只对边款部分上釉,根据画面需要,在合适地方上绿釉,印面部分不上釉;完成后进行第二次进窑烧制;在烧制方面,先除潮,素烧温度一般在700℃至800℃,成品为砖红色的刻画陶印,素烧后釉烧,即涂以釉料后放入陶制的匣钵内,逐渐加大温度,达到980℃,烧两天两夜,出窑后的陶印,呈米白赭红色,配饰翠绿和土黄釉色,自然形成三彩釉,四者合一即为刻画彩釉陶印。

界首彩陶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社会生活中不断观察、不断发现、不断提炼和不断创造的结晶。予生长于彩陶之乡,受到启发,融入自己30年来孜孜不倦追求的中国书画篆刻艺术,反复实践,掌握规律,归纳总结,制作出了“界首刻画彩釉陶印”,延伸了界首刻画彩陶技艺,丰富了界首刻画彩陶器型,尤其实现了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陶艺文化。

所述釉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方配制而成:再生铅粉5-20%、二氧化硅40-60%、高岭土20-40%;为了进一步提高再生铅的性能,釉料中的再生铅粉进行了特殊的工艺处理,以提高其性能,使烧制后的印章色彩更加鲜亮,保存时间更久;且该釉料烧成后釉面平整,光亮、无气孔、无针眼,无裂,坯体不变形,经测试釉热膨胀系数从RTT~转变温度点α<6.0×10-6/℃。坯釉之间生成约52μ厚的中间层,保证坯釉有牢固的结合性能。

上述再生铅的处理工艺如下:

(1)收集废旧铅酸电池拆解中产生的废铅膏,根据废铅膏含硫量的不同,在能形成强对流的反应釜内将废铅膏加水配置成质量分数55%-75%的矿浆;

(2)向步骤(1)的矿浆中内加入碳酸钠,其中碳酸钠的加入量为理论用量的1.3-1.4倍,加完碳酸钠后连续搅拌25-35分钟,过程不需要加热;

(3)将矿浆放入一带有强力撞击、挤压、摩擦作用的设备中进行反应,同时利用高浓度矿浆物料颗粒形成摩擦力,将脱硫过程中敷在PbSO4表面的PbCO3层打开,使PbSO4在溶液中与Na2CO3充分接触,反应20-30分钟后,对反应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含有碳酸钠的脱硫母液和脱硫铅膏;

(4)将脱硫铅膏送入送入固化房,以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对脱硫铅膏进行化学物质转化和水分蒸发,经过2个阶段的固化及三个阶段干燥,使其含水率≤5%;

(5)对干燥后的脱硫铅膏进行研磨及筛分收集,脱硫铅膏的颗粒度在80-95目,得到再生铅粉。

上述步骤(4)中固化和干燥的具体参数如下:

S1.第一阶段固化,温度80℃,湿度99.9%,时间3h,利用蒸汽或雾化水加湿;

S2.第二阶段固化,温度85℃,湿度99.9%,时间3h,利用蒸汽或雾化水加湿;

S3.第三阶段干燥,温度80℃,湿度0.0%,时间36h,禁止加湿;

S4.第四阶段干燥,温度70℃,湿度0.0%,时间1.2h,禁止加湿;

S5.第五阶段干燥,温度60℃,湿度0.0%,时间2h,禁止加湿。

为了进一步提高印章的强度以及坯料与釉料的融合度,申请人通过长时间实验发现需要对原生态的黄胶泥进行练泥,这样烧制后的素坯形状好,易于釉料的融合,长久保存不褪色;其练泥方法如下:

S1.将挖取的黄胶泥在阴凉的地方放置48小时,以不见阳光的水泥地为佳,然后送入粉碎机粉碎成细小的颗粒,以20-30目筛网为佳;

S2.粉碎后的黄胶泥送入滚揉机进行滚揉处理,滚揉时每隔5-8分钟抽真空一次,每次抽完真空后滚揉5-10分钟,然后排真空,如此循环2-4次,使得黄胶泥在滚揉过程中能够达到呼吸按摩的效果,使其软化,提高其可塑性;

S3.将滚揉后的黄胶泥放入不锈钢罐内,在不锈钢加热罐内加水漫过黄胶泥,然后将不锈钢加热罐封闭,加热至75-80℃,并保持15-18分钟;起到灭菌、降低活化性能,可以显著降低坯料烧制后的形变;

S4.将加热后的黄胶泥送入练泥机进行练泥处理,使其符合制坯需要,完成后将黄胶泥放在阴凉处存放2-5天即可用于制坯。

进一步的,在S2滚揉步骤中需要将黄胶泥的湿度调整在20%左右,利于滚揉工作的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艺简单,实用性强,成品质量高,易于工业化生产,产品保存时间长,不褪色,实现了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陶艺文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界首刻画彩釉陶篆刻印章制作工艺,方法步骤如下:

(1)制作印章坯

以本地黄胶泥为原料(界首市田营镇),用双手揉黄胶泥作料,盘泥造型,摔泥成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等造型千变万化的陶印章坯;

界首刻画彩釉陶印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黄胶泥,又称之为“黄河淤”,即黄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其性软,可塑性较强,能制作造型各样的界首刻画彩釉陶印。

(2)施粉土

对印章坯上两次粉土,先上红土,后上白土于坯面,再晾至半干;以阴干为佳,避免阳光暴晒;

(3)刻制印章边款

以铁签或竹签刻制,运用剔、刻、刮等手法,把大写意中国画(花鸟画、写意山水、人物画)刻于印章四面,信手刻画,使画面产生黑、白、灰艺术效果,再用篆刻刀在印面刻字落边款,既得天然之趣,又显金石之味,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4)刻制印面

待印章坯晾至全干后,再刻印,把中国的篆刻艺术融入到陶印的刻制中,垩土松软,手起刀落,刀笔一体,印文内容既可为姓名,诗词警句,亦可为各种肖形,刻出的线条点画错落跳荡,疏密有致,奇险恣肆,气象万千;

(5)进窑烧制

分两次烧制,第一次进窑素烧,呈现红白效果;然后上釉,只对边款部分上釉,根据画面需要,在合适地方上绿釉,印面部分不上釉;完成后进行第二次进窑烧制;在烧制方面,先除潮,素烧温度一般在700℃至800℃,成品为砖红色的刻画陶印,素烧后釉烧,即涂以釉料后放入陶制的匣钵内,逐渐加大温度,达到980℃,烧两天两夜,出窑后的陶印,呈米白赭红色,配饰翠绿和土黄釉色,自然形成三彩釉,四者合一即为刻画彩釉陶印。

所述釉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方配制而成:再生铅粉5-20%、二氧化硅40-60%、高岭土20-40%;为了进一步提高再生铅的性能,釉料中的再生铅粉进行了特殊的工艺处理,以提高其性能,使烧制后的印章色彩更加鲜亮,保存时间更久;

上述再生铅的处理工艺如下:

(1)收集废旧铅酸电池拆解中产生的废铅膏,根据废铅膏含硫量的不同,在能形成强对流的反应釜内将废铅膏加水配置成质量分数55%-75%的矿浆;

(2)向步骤(1)的矿浆中内加入碳酸钠,其中碳酸钠的加入量为理论用量的1.3-1.4倍,加完碳酸钠后连续搅拌25-35分钟,过程不需要加热;

(3)将矿浆放入一带有强力撞击、挤压、摩擦作用的设备中进行反应,同时利用高浓度矿浆物料颗粒形成摩擦力,将脱硫过程中敷在PbSO4表面的PbCO3层打开,使PbSO4在溶液中与Na2CO3充分接触,反应20-30分钟后,对反应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含有碳酸钠的脱硫母液和脱硫铅膏;

(4)将脱硫铅膏送入送入固化房,以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对脱硫铅膏进行化学物质转化和水分蒸发,经过2个阶段的固化及三个阶段干燥,使其含水率≤5%;

(5)对干燥后的脱硫铅膏进行研磨及筛分收集,脱硫铅膏的颗粒度在80-95目,得到再生铅粉。

上述步骤(4)中固化和干燥的具体参数如下:

S1.第一阶段固化,温度80℃,湿度99.9%,时间3h,利用蒸汽或雾化水加湿;

S2.第二阶段固化,温度85℃,湿度99.9%,时间3h,利用蒸汽或雾化水加湿;

S3.第三阶段干燥,温度80℃,湿度0.0%,时间36h,禁止加湿;

S4.第四阶段干燥,温度70℃,湿度0.0%,时间1.2h,禁止加湿;

S5.第五阶段干燥,温度60℃,湿度0.0%,时间2h,禁止加湿。

实施例2

一种界首刻画彩釉陶篆刻印章制作工艺,方法步骤如下:

(1)制作印章坯

以本地黄胶泥为原料(界首市田营镇),用双手揉黄胶泥作料,盘泥造型,摔泥成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等造型千变万化的陶印章坯;

界首刻画彩釉陶印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黄胶泥,又称之为“黄河淤”,即黄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其性软,可塑性较强,能制作造型各样的界首刻画彩釉陶印。

(2)施粉土

对印章坯上两次粉土,先上红土,后上白土于坯面,再晾至半干;以阴干为佳,避免阳光暴晒;

(3)刻制印章边款

以铁签或竹签刻制,运用剔、刻、刮等手法,把大写意中国画(花鸟画、写意山水、人物画)刻于印章四面,信手刻画,使画面产生黑、白、灰艺术效果,再用篆刻刀在印面刻字落边款,既得天然之趣,又显金石之味,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4)刻制印面

待印章坯晾至全干后,再刻印,把中国的篆刻艺术融入到陶印的刻制中,垩土松软,手起刀落,刀笔一体,印文内容既可为姓名,诗词警句,亦可为各种肖形,刻出的线条点画错落跳荡,疏密有致,奇险恣肆,气象万千;

(5)进窑烧制

分两次烧制,第一次进窑素烧,呈现红白效果;然后上釉,只对边款部分上釉,根据画面需要,在合适地方上绿釉,印面部分不上釉;完成后进行第二次进窑烧制;在烧制方面,先除潮,素烧温度一般在700℃至800℃,成品为砖红色的刻画陶印,素烧后釉烧,即涂以釉料后放入陶制的匣钵内,逐渐加大温度,达到980℃,烧两天两夜,出窑后的陶印,呈米白赭红色,配饰翠绿和土黄釉色,自然形成三彩釉,四者合一即为刻画彩釉陶印。

所述釉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方配制而成:再生铅粉5-20%、二氧化硅40-60%、高岭土20-40%;为了进一步提高再生铅的性能,釉料中的再生铅粉进行了特殊的工艺处理,以提高其性能,使烧制后的印章色彩更加鲜亮,保存时间更久;对于制备的釉层来说,不仅提高了耐高温性能,还提高了强度和耐磨性能,整体性更好。其维氏硬度≥21.0GPa,断裂韧度≥7.0MPa·m1/2,抗弯强度≥990MPa。

上述再生铅的处理工艺如下:

(1)收集废旧铅酸电池拆解中产生的废铅膏,根据废铅膏含硫量的不同,在能形成强对流的反应釜内将废铅膏加水配置成质量分数55%-75%的矿浆;

(2)向步骤(1)的矿浆中内加入碳酸钠,其中碳酸钠的加入量为理论用量的1.3-1.4倍,加完碳酸钠后连续搅拌25-35分钟,过程不需要加热;

(3)将矿浆放入一带有强力撞击、挤压、摩擦作用的设备中进行反应,同时利用高浓度矿浆物料颗粒形成摩擦力,将脱硫过程中敷在PbSO4表面的PbCO3层打开,使PbSO4在溶液中与Na2CO3充分接触,反应20-30分钟后,对反应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含有碳酸钠的脱硫母液和脱硫铅膏;

(4)将脱硫铅膏送入送入固化房,以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对脱硫铅膏进行化学物质转化和水分蒸发,经过2个阶段的固化及三个阶段干燥,使其含水率≤5%;

(5)对干燥后的脱硫铅膏进行研磨及筛分收集,脱硫铅膏的颗粒度在80-95目,得到再生铅粉。

上述步骤(4)中固化和干燥的具体参数如下:

S1.第一阶段固化,温度80℃,湿度99.9%,时间3h,利用蒸汽或雾化水加湿;

S2.第二阶段固化,温度85℃,湿度99.9%,时间3h,利用蒸汽或雾化水加湿;

S3.第三阶段干燥,温度80℃,湿度0.0%,时间36h,禁止加湿;

S4.第四阶段干燥,温度70℃,湿度0.0%,时间1.2h,禁止加湿;

S5.第五阶段干燥,温度60℃,湿度0.0%,时间2h,禁止加湿。

为了进一步提高印章的强度以及坯料与釉料的融合度,申请人通过长时间实验发现需要对原生态的黄胶泥进行练泥,这样烧制后的素坯形状好,易于釉料的融合,长久保存不褪色;其练泥方法如下:

S1.将挖取的黄胶泥在阴凉的地方放置48小时,以不见阳光的水泥地为佳,然后送入粉碎机粉碎成细小的颗粒,以20-30目筛网为佳;

S2.粉碎后的黄胶泥送入滚揉机进行滚揉处理,滚揉时每隔5-8分钟抽真空一次,每次抽完真空后滚揉5-10分钟,然后排真空,如此循环2-4次,使得黄胶泥在滚揉过程中能够达到呼吸按摩的效果,使其软化,提高其可塑性;

S3.将滚揉后的黄胶泥放入不锈钢罐内,在不锈钢加热罐内加水漫过黄胶泥,然后将不锈钢加热罐封闭,加热至75-80℃,并保持15-18分钟;起到灭菌、降低活化性能,可以显著降低坯料烧制后的形变;

S4.将加热后的黄胶泥送入练泥机进行练泥处理,使其符合制坯需要,完成后将黄胶泥放在阴凉处存放2-5天即可用于制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