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机烘房热交换器的蒸汽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5593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印花机烘房热交换器的蒸汽再利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花机烘房热交换器的蒸汽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印花机烘房的加热基本都是通过0.4Mpa的高温蒸汽通入“S”形盘状热交换器后将热量传递给烘房,但现在在通入高温蒸汽后由于热交换,蒸汽温度下降、压力降低,会有部分冷凝水出现,因此目前用完后都是将其排掉,但排放时总会还有部分温度还算不低的蒸汽,浪费了这部分热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节能不浪费且便于收集冷凝水的印花机烘房热交换器的蒸汽再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印花机烘房热交换器的蒸汽再利用系统,包括高温蒸汽管道、热交换器、截止阀、单向阀和蒸汽再利用管道,热交换器的进气口与高温蒸汽管道相连,热交换器的进气口还设置截止阀,热交换器的出气口与蒸汽再利用管道相连,热交换器的出气口还顺次设置截止阀和单向阀,热交换器的出气口前还设置一个分支管路,分支管路上设有集水装置。设置蒸汽再利用管道将温度已经下降的蒸汽但基本还能达到150℃的蒸汽用于前处理机台水箱加温用,这样虽然流量大点,但热量一点不浪费,节能效果很好,否则像以往热交换完就排放,虽然排放掉了冷凝水,但必定还有部分蒸汽也被排放掉。

作为本实用新型印花机烘房热交换器的蒸汽再利用系统的进一步改进,集水装置包括集水网和集水器,所述集水网垂直于蒸汽前进方向设置,集水网呈圆形,所述集水网固定连接在热交换器的与分支管路相交的管道内壁,所述集水器设置在分支管路上,集水器的位置处于集水网的下方。通过集水网的设置在蒸汽通过集水网时蒸汽中的冷凝水积聚依附在集水网上,再通过下方的集水器收集冷凝水,到达一定量后再热交换器不工作时将冷凝水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印花机烘房热交换器的蒸汽再利用系统的进一步改进,集水网至少设有两个,集水网由表面涂覆防腐防水涂层的金属网制成。集水网设置两个可以增强其阻隔、“吸附”冷凝水的能力,减少后续蒸汽再利用管道中的冷凝水的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印花机烘房热交换器的蒸汽再利用系统的进一步改进,集水网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设置。两个集水网上的网孔分布不同,这样可以增强集水网的集水能力,比如:一个集水网的每个矩形网上的网眼呈矩形中的“×”字形,而另一个集水网的每个矩形网上的网眼呈矩形中的“十”字形,这样在垂直于蒸汽前进方向看,两个集水网的矩形网上的网眼呈矩形中的“米”字形,增强了集水能力。两个集水网间隔一段距离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对蒸汽速度的降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印花机烘房热交换器的蒸汽再利用系统的另一种改进,集水网之间紧邻设置。这样能进一步增强集水网的集水能力,但略微会降低蒸汽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设置蒸汽再利用管道将温度已经下降的蒸汽但基本还能达到150℃的蒸汽用于前处理机台水箱加温用,这样虽然流量大点,但热量一点不浪费,节能效果很好;通过集水网的设置在蒸汽通过集水网时蒸汽中的冷凝水积聚依附在集水网上,再通过下方的集水器收集冷凝水,到达一定量后再热交换器不工作时将冷凝水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印花机烘房热交换器的蒸汽再利用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分支管路和集水器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分支管路和集水器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两个集水网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3的顺着蒸汽前进方向的侧视图。

图中:1、高温蒸汽管道 2、热交换器 3、截止阀 4、单向阀 5、蒸汽再利用管道 6、分支管路 7、集水网 8、集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以及效果有更加清楚地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印花机烘房热交换器的蒸汽再利用系统,包括高温蒸汽管道1、热交换器2、截止阀3、单向阀4和蒸汽再利用管道5,热交换器2的进气口与高温蒸汽管道1相连,热交换器2的进气口还设置截止阀3,热交换器2的出气口与蒸汽再利用管道5相连,热交换器2的出气口还顺次设置截止阀3和单向阀4,热交换器2的出气口前还设置一个分支管路6,分支管路6上设有集水装置。集水装置为包括集水网7和集水器8,所述集水网7垂直于蒸汽前进方向设置,集水网7呈圆形,所述集水网7固定连接在热交换器2的与分支管路6相交的管道内壁,所述集水器8设置在分支管路6上,集水器8的位置处于集水网7的下方。集水网7至少设有两个,集水网7由表面涂覆防腐防水涂层的金属网制成。集水网7之间间隔一段距离设置。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图3、图5所示,集水网7之间紧邻设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