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746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墨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以往,广泛地利用有以可拆装的方式而被安装于喷墨式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中的墨盒。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种墨盒,公开了一种具备油墨贮留部和废油墨回收部的油墨容器。在该油墨容器的底面上,设置有从油墨贮留部向打印机供给油墨的液体供给口(油墨喷出部)、和从打印机向废油墨回收部导入废油墨的废液导入口(废油墨回收部)。在打印机所具备的油墨容器安装部上设置有油墨供给针和废油墨回收针,当油墨容器被安装在油墨容器安装部中时,油墨供给针被插入至液体供给口中,并且废油墨回收针被插入至废液导入口中。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打印机中,在油墨容器安装部上设置有作为对油墨容器的安装进行引导的引导面或者定位面而发挥功能的侧面部分。油墨容器通过沿着该侧面部分而被插入,从而被安装在油墨容器安装部中。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并没有公开关于用于将油墨容器固定在油墨容器安装部中的方法。因此,需求一种能够将具有液体供给口和废液导入口的墨盒稳定地固定在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0033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提供一种被安装于具有墨盒托架的液体喷射装置中的墨盒,所述墨盒托架具备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该墨盒的特征在于,具备:底壁部,其具有液体供给口和废液导入口,所述液体供给口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所述废液导入口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导入废液;第一侧壁部,其具有第一接触部分,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在所述墨盒被安装在所述墨盒托架上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接触;第二侧壁部,其与所述第一侧壁部对置,并且具有第二接触部分,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在所述墨盒被安装在所述墨盒托架上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接触,在从所述底壁部侧观察所述墨盒时,穿过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的假想的第一直线从所述液体供给口与所述废液导入口之间穿过。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的墨盒,则由于在从底壁部侧观察墨盒时,穿过被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进行固定的第一接触部分以及第二接触部分的假想的第一直线从液体供给口与废液导入口之间通过,因此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液体喷射装置中。

(2)在上述方式的墨盒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从所述底壁部侧观察所述墨盒时,在沿着穿过所述液体供给口和所述废液导入口的假想的第二直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接触部分以及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的位置为,所述液体供给口与所述废液导入口之间的位置。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的墨盒,则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液体喷射装置中。

(3)在上述方式的墨盒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从所述底壁部侧观察所述墨盒时,所述第一直线与穿过所述液体供给口和所述废液导入口的假想的第二直线正交。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的墨盒,则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液体喷射装置中。

(4)在上述方式的墨盒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墨盒具有多个电极接触部,在所述墨盒被安装在所述墨盒托架上的情况下所述多个电极接触部与被设置于所述墨盒托架上的多个电极电接触,在从所述底壁部侧观察所述墨盒时,所述第一直线从所述多个电极接触部之中的、最大程度分离的两个电极接触部之间穿过。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的墨盒,则能够使电极接触部与被设置于墨盒托架上的电极良好地接触。

(5)在上述方式的墨盒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底壁部具备朝向所述墨盒托架侧的相反侧倾斜的倾斜部,所述电极接触部被设置于所述倾斜部上。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的墨盒,能够使电极接触部与被设置于墨盒托架上的电极良好地接触。

(6)在上述方式的墨盒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墨盒托架具有朝向所述底壁部侧突出的第一定位突起和第二定位突起,所述底壁部具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定位突起,所述第二定位孔用于插入所述第二定位突起,在从所述底壁部侧观察所述墨盒时,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假想的第三直线从所述液体供给口和所述废液导入口之间穿过。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的墨盒,则能够提高相对于墨盒托架的定位的精度。

(7)在上述方式的墨盒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底壁部具备与所述液体供给口以及所述废液导入口相比向所述墨盒托架侧突出的凸部。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的墨盒,则能够对装载了墨盒的部位与液体供给口、废液导入口接触而被污染的情况进行抑制。

(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提供一种以可拆装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所具备的墨盒托架上的墨盒。该墨盒的特征在于,具备:底壁部,其具有液体供给口和废液导入口,所述液体供给口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所述废液导入口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导入废液;多个电极接触部,在所述墨盒被安装在所述墨盒托架上的情况下所述多个电极接触部与被设置于所述墨盒托架上的多个电极电接触,在从所述底壁部侧观察所述墨盒时,与将所述多个电极接触部之中的、最大程度分离的两个电极接触部进行连结的线段正交并穿过所述线段的中心的假想的第四直线从所述液体供给口与所述废液导入口之间穿过。如果采用这种方式的墨盒,则能够更稳定地配置在液体喷射装置中。

本发明除了作为上述的墨盒的方式以外,还能够通过各种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通过用于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系统、具备墨盒的液体喷射装置等的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墨盒被安装在打印机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墨盒的第一立体图。

图4为墨盒的第二立体图。

图5为墨盒的俯视图。

图6为墨盒的仰视图。

图7为墨盒的后视图。

图8为表示墨盒向墨盒托架进行安装的状况的图。

图9为表示墨盒被安装在墨盒托架上的状态的图。

图10为墨盒托架的俯视图。

图11为墨盒被安装在墨盒托架上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为表示墨盒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表示墨盒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4为表示液体供给口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5为表示废液导入口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6为墨盒以及墨盒托架的zx剖视图。

图17为墨盒的电极接触部附近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图1为打印机100的立体图。打印机100为,以可拆装的方式而安装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液体喷射装置。在图1中,描绘有作为彼此正交的三个轴的xyz轴。x轴、y轴、z轴的箭头标记所朝的方向分别表示沿着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将沿着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分别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与x轴、y轴、z轴的箭头标记所朝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分别沿着x轴、y轴、z轴的负方向。将沿着x轴、y轴、z轴的负方向分别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将沿着x轴、y轴、z轴的方向且不分正负的方向分别称为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对于下文所示的附图以及说明中也为同样设定。在其它的附图中被描绘的xyz轴的方向与图1的xyz轴相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打印机100设置在水平面上的状态下,将从打印机100的背面朝向正面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从打印机100的底面朝向上表面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并将从打印机100的正面进行观察时从左侧面朝向右侧面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在下文中,也将+z轴方向侧称为“上侧”,将-z轴方向侧称为“下侧”。-z轴方向也是重力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是指,除了朝向+z轴方向侧的面(上表面)、和朝向-z轴方向侧的面(底面)以外的面。

打印机100为,从头喷出油墨并在记录介质上实施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打印机100作为设置在店铺等内并在用于收款条的卷筒纸或单页纸上实施印刷的商务用的打印机而被使用。打印机100具备:对卷筒纸进行收纳的卷筒纸收纳部110、对墨盒进行收纳的墨盒收纳部120、被插入单页纸的单页纸插入部130、以及排出印刷后的卷筒纸或单页纸的记录介质排出部140。

图2为表示墨盒200被安装在打印机100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墨盒收纳部120具备向打印机100的正面侧打开的盖部121。在盖部121内具备以可拆装的方式而安装墨盒200的墨盒托架150。墨盒200以向-z轴方向被插入至墨盒托架150中的方式被安装。也将墨盒200被安装于墨盒托架150上的-z轴方向称为“安装方向”。此外,也将墨盒200被安装在打印机100的墨盒托架150上的状态简称为“安装状态”。

在墨盒200上,于其上表面上沿着y轴方向而具备平板状的把手部201。用户能够握持把手部201而将墨盒200安装到墨盒托架150上。此外,用户能够通过握持把手部201而将墨盒200向+z轴方向进行提拉,从而将墨盒200从墨盒托架150上拆下。把手部201能够折叠。当在将墨盒200安装在墨盒托架150上之后关闭盖部121时,把手部201与盖部121的内表面接触的同时朝向打印机100的背面侧而被折叠。

如图2所示,在墨盒托架150中仅安装有一个墨盒200。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为单色打印机。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中,墨盒200与头被分离,并且墨盒200与头通过管道而被连接,对此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为,墨盒托架150不与头(滑架)的移动进行联动的、被称为“非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在本实施方式中,头被配置在墨盒托架150的背面侧,并沿着y轴方向而进行往复移动,且向记录介质喷出从墨盒200通过管道而被供给的油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在其内部具备泵,该泵用于将从墨盒200被供给且未被用于印刷的油墨作为废液而向墨盒200进行加压输送。

图3为墨盒200的第一立体图。图4为墨盒200的第二立体图。图5为墨盒200的俯视图。图6为墨盒200的仰视图。图7为墨盒200的后视图。在下文中,参照这些附图而对墨盒20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这些附图所示,墨盒200为大致长方体,且沿着y轴方向的尺寸最大,沿着x轴方向的尺寸最小。也就是说,墨盒200的外形尺寸,按照沿着y轴方向的尺寸、沿着z轴方向的尺寸、沿着x轴方向的尺寸的顺序而尺寸减小。

如图3所示,墨盒200具备箱状的壳体202。通过合成树脂制的上侧部件203和合成树脂制的下侧部件204从上下方向利用扣合而被进行固定,从而构成了壳体202。在上侧部件203上,把手部201与上侧部件203被一体地形成。

如图4~图7所示,墨盒200具备:第一壁部(底壁部)211、第二壁部212、第三壁部213、第四壁部214、第五壁部(第一侧壁部)215、第六壁部(第二侧壁部)216、第七壁部217、以及第八壁部218。在下文的说明中,两个壁部“相交”或者“交叉”是指,两个壁部彼此连结而相交的状态、将一方的壁部延长的情况下与另一方的壁部相交的状态、以及将各个壁部延长的情况下相交的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此外,两个壁部“对置”是指,包括在两个壁部之间不存在其它的物体的情况和在两个壁部之间存在其它物体的情况的双方。

各个壁部211~218的外表面为大致平面。大致平面是指,包括面整个区域为完全平坦的情况、和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凹凸的情况。也就是说,大致平面是指,包括即使面的一部分上多少存在一些凹凸,也能够辨认为构成墨盒200的壳体202的面或壁的情况。第一壁部211~第八壁部218的俯视观察时的外形均为大致长方形。

第一壁部211以及第二壁部212为,与x轴以及y轴平行的壁部。第二壁部212与第一壁部211对置。也就是说,第一壁部211以及第二壁部212在z轴方向上彼此对置。第一壁部211位于-z轴方向侧,第二壁部212位于+z轴方向侧。第一壁部211以及第二壁部212处于与第三壁部213、第四壁部214、第五壁部215、第六壁部216、第七壁部217以及第八壁部218相交的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盒200被安装在墨盒托架150上的安装状态下,第一壁部211构成墨盒200的底面,第二壁部212构成墨盒200的上表面。将第一壁部211又称为“底壁部211”。

如图4以及图6所示,底壁部211具有:用于向打印机100供给油墨的液体供给口230、和从打印机100导入废液的废液导入口23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部211具有第一定位孔232和第二定位孔233,并且在该第一定位孔232中被插入有设置于墨盒托架150(图8)上的第一定位突起151,并且在该第二定位孔233中被插入有设置于墨盒托架150上的第二定位突起15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部211具备第一凸部234和第二凸部235,该第一凸部234和第二凸部235与液体供给口230以及废液导入口231相比向墨盒托架150侧(-z轴方向侧)突出。第一凸部234和第二凸部235作为壳体202的肋部而被形成。另外,第一凸部234以及第二凸部235也可以省略任意一方或双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口230和废液导入口231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换言之,液体供给口230和废液导入口231所排列的方向沿着x轴方向,并与第五壁部215以及第六壁部216平行。此外,第一定位孔232以及第二定位孔233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

第三壁部213以及第四壁部214为,与y轴以及z轴平行的壁部。第三壁部213以及第四壁部214在x轴方向上彼此对置。第三壁部213位于-x轴方向侧,第四壁部214位于+x轴方向侧。第三壁部213与第一壁部211以及第二壁部212交叉,并且还与第五壁部215以及第六壁部216交叉。第四壁部214与第一壁部211以及第二壁部212交叉并且与第三壁部213对置。第四壁部214还与第七壁部217以及第八壁部218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墨盒200安装在墨盒托架150上的状态下,第四壁部214朝向打印机100的正面侧,并且第三壁部213朝向打印机100的背面侧。

如图5~图7所示,在构成墨盒200的壳体202的一个侧面的第三壁部213上设置有误安装抑制突起260,且该误安装抑制突起260用于对在墨盒托架150中墨盒200被误安装的情况进行抑制。在沿着安装方向而观察墨盒200的壳体202时,误安装抑制突起260被配置在从设置有误安装抑制突起260的侧面(第三壁部213)的中心偏离的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误安装抑制突起260被配置在与第三壁部213的中心相比向第五壁部215侧偏离的位置处。

第五壁部215以及第六壁部216为,与x轴以及z轴平行的壁部。第五壁部215以及第六壁部216在y轴方向上彼此对置。第五壁部215与第一壁部211、第二壁部212、第三壁部213以及第七壁部217交叉。第六壁部216与第一壁部211、第二壁部212、第三壁部213以及第八壁部218交叉,并且与第五壁部215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墨盒200安装在墨盒托架150上的状态下,第五壁部215朝向打印机100的右侧面侧,第六壁部216朝向打印机100的左侧面侧。将第五壁部215又称为“第一侧壁部215”,将第六壁部216又称为“第二侧壁部216”。

第一侧壁部215具有第一卡止部240。第一卡止部240作为在安装状态下能够与被设置于墨盒托架150(图8、图9)上的第一固定部件153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而发挥功能。此外,第二侧壁部216具有第二卡止部241。第二卡止部241作为在安装状态下能够与被设置于墨盒托架150上的第二固定部件154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而发挥功能。如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止部240以及第二卡止部241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换言之,第一卡止部240和第二卡止部241所排列的方向沿着y轴方向,并与第三壁部213以及第四壁部214平行。此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状态下,第一卡止部240以及第二卡止部241的z轴方向上的位置为,与从底壁部211至第二壁部212的高度的1/2相比而较低的位置(-z轴方向侧的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止部240以及第二卡止部241的z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设置有第一卡止部240的第一侧壁部215和设置有第二卡止部241的第二侧壁部216是指,构成壳体202的壁部中的、被设置于彼此最大程度分离的位置处的壁部。因此,第一卡止部240以及第二卡止部241以与设置在其他的壁部上相比而较宽的间隔,被设置在壳体202上。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七壁部217为与z轴平行的壁部。第七壁部217为,在壳体202的侧面处将第五壁部215与第四壁部214连结的壁部。第七壁部217与第一壁部211以及第二壁部212交叉,并且还与第五壁部215和第四壁部214交叉。通过对第五壁部215与第四壁部214交叉的角部进行倒角,从而构成第七壁部217。

第八壁部218为与z轴平行的壁部。第八壁部218为,在壳体202的侧面处将第六壁部216与第四壁部214连结的壁部。第八壁部218与第一壁部211以及第二壁部212交叉,并且还与第六壁部216和第四壁部214交叉。通过对第六壁部216与第四壁部214交叉的角部进行倒角,从而构成第八壁部218。另外,第七壁部217和第八壁部218处于通过将第七壁部217和第八壁部218向墨盒200的正面侧(+x轴方向侧)延长从而彼此交叉的关系。此外,通过将第七壁部217和第八壁部218向墨盒200的背面侧(-x轴方向侧)延长,从而第七壁部217和第八壁部218与将第三壁部213向y轴方向延长的延长部分交叉。

如图4所示,底壁部211在+y轴方向侧的端部、即第五壁部215侧的端部处具备倾斜部219,且该倾斜部219在安装状态下,朝向与墨盒托架150侧相反侧而倾斜。也可以称为,倾斜部219为将第一壁部211与第五壁部215连结的壁部。

倾斜部219具有多个电极接触部250,该多个电极接触部250在安装状态下,与被设置于墨盒托架150上的多个电极155(图8)电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电极接触部250被形成于在倾斜部219的外表面上被固定的基板251上。也就是说,基板251具有在安装状态下与被设置于墨盒托架150上的电极155接触的多个电极接触部250。更具体而言,电极接触部250是指,被设置于基板251的表面上的端子之中的、与电极155电接触以及物理接触的区域。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z轴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多个电极接触部250在y轴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而形成有第一列r1和第二列r2。第二列r2位于与第一列r1相比靠+y轴方向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列r1上,沿着x轴方向而排列有五个电极接触部250,并在第二列r2上,沿着x轴方向而排列有四个电极接触部250。

在具备电极接触部250的基板251的背面上设置有对墨盒200的各种信息进行存储的存储装置252(图12)。在存储装置252中,例如,存储有表示油墨的剩余量状态、油墨的颜色的信息。当被设置于墨盒托架150上的电极155与电极接触部250接触时,打印机100所具备的控制电路能够从存储装置252读取各种的信息。

图8为表示墨盒200向墨盒托架150进行安装的状况的图。图9为表示墨盒200被安装在墨盒托架150上的状态的图。在图8、图9上仅示出了墨盒托架150的一部分。墨盒托架150具备在安装状态下与墨盒200的底壁部211面对的底面161。在该底面161上,具备第一定位突起151、第二定位突起152、第一固定部件153、第二固定部件154、多个电极155、液体导入针156以及废液供给针157。多个电极155分别由金属制的板簧形成。

第一定位突起151为,在墨盒200向墨盒托架150进行安装时,被插入至设置于墨盒200的底壁部211上的第一定位孔232中的突起。第二定位突起152为,在墨盒200向墨盒托架150进行安装时,被插入至设置于墨盒200的底壁部211上的第二定位孔233中的突起。第一定位突起151以及第二定位突起152朝向+z轴方向而延伸。第一定位突起151以及第二定位突起152对墨盒200在墨盒托架150内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移动的情况进行限制。此外,第一定位突起151以及第二定位突起152的沿着z轴方向的长度与液体导入针156以及废液供给针157相比而较长。因此,在墨盒200向墨盒托架150进行安装时,与液体导入针156以及废液供给针157分别被插入至液体供给口230、废液导入口231中相比,第一定位突起151以及第二定位突起152较早地分别被插入至第一定位孔232、第二定位孔233中。因此,抑制了液体导入针156和废液供给针157与墨盒200的底面接触的情况,从而抑制了液体导入针156和废液供给针157发生损伤的情况。

第一固定部件153以及第二固定部件154为,用于从-y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对墨盒200进行夹持而固定的金属制的板簧部件。在墨盒托架150内,第一固定部件153与第二固定部件154彼此对置。第一固定部件153在安装状态下,与第一侧壁部215以及第一卡止部240对置。第一固定部件153从底面161的+y轴方向的端部起朝向+z轴方向延伸。第二固定部件154在安装状态下,与第二侧壁部216以及第二卡止部241对置。第二固定部件154从底面161的-y轴方向的端部起朝向+z轴方向而延伸。还能够将第一固定部件153称为第一锁簧,将第二固定部件154称为第二锁簧。

如图9所示,第一固定部件153在+z轴方向的顶端部处,具备用于使第一卡止部240朝向+y轴方向嵌合的凹部153a。此外,第一固定部件153在与凹部153a相比靠+z轴方向侧处,具备越趋向于+z轴方向则距第一侧壁部215的距离越远的倾斜面153b。第二固定部件154在+z轴方向的顶端部处,具备用于使第二卡止部241朝向-y轴方向嵌合的凹部154a。此外,第二固定部件154在与凹部154a相比靠+z轴方向侧处,具备越趋向于+z轴方向则距第二侧壁部216的距离越远的倾斜面154b。凹部153a以及凹部154a的z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凹部153a、154a以及倾斜面153b、154b通过在板状的第一固定部件153以及第二固定部件154上实施弯曲加工从而被形成。

当使墨盒200朝向安装方向而插入至墨盒托架150中时,第一定位突起151被插入至第一定位孔232中,并且第二定位突起152被插入至第二定位孔233中。而且,第一卡止部240与第一固定部件153的倾斜面153b抵接而使第一固定部件153向+y轴方向扩展,并且第二卡止部241与第二固定部件154的倾斜面154b抵接而使第二固定部件154向-y轴方向扩展。在该状态下,将墨盒200进一步向安装方向插入时,液体导入针156被插入至液体供给口230中,并且废液供给针157被插入至废液导入口231中,而且,被设置于墨盒200的倾斜部219上的电极接触部250,与被设置于墨盒托架150上的电极155接触。而且,通过最终使第一卡止部240与第一固定部件153的凹部153a嵌合,且使第二卡止部241与第二固定部件154的凹部154a嵌合,从而墨盒200被安装并固定于墨盒托架150中。另外,在安装状态下,墨盒200从由板簧形成的电极155、和被设置于液体供给口230以及废液导入口231内的弹簧31、41(图14、图15)向+z轴方向受到反作用力。因此,在将墨盒200从墨盒托架150向+z轴方向拔出时,通过握持把手部201并向+z轴方向提拉墨盒200,从而能够利用上述的反作用力而容易地将墨盒200从墨盒托架150上拆下。

图10为墨盒托架150的俯视图。图11为墨盒200被安装在墨盒托架150上的状态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安装方向而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墨盒200为大致六角形。更加具体而言,墨盒200的上表面形状、下表面形状以及与安装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均为大致六角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安装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墨盒托架150的形状也被形成为大致六角形状,以便与墨盒200的形状适宜。也就是说,在从安装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墨盒200以及墨盒托架150的形状为大致相似形状。墨盒托架150具有在安装状态下与构成墨盒200的侧面的壁部213~218相对应的内壁面163~168。也就是说,墨盒托架150具有:与第三壁部213对置的内壁面163、与第四壁部214对置的内壁面164、与第五壁部215对置的内壁面165、与第六壁部216对置的内壁面166、与第七壁部217对置的内壁面167、以及与第八壁部218对置的内壁面168。在这些内壁面163~168之中的与墨盒200的第三壁部213对置的内壁面163上,形成有沿着z轴方向而延伸的槽部160。在将墨盒200安装在墨盒托架150上时,被设置于墨盒200的第三壁部213上的误安装抑制突起260被嵌合到该槽部160中。

图12为表示墨盒2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3为表示墨盒200的内部结构的图。如上所述,墨盒200具备上侧部件203和下侧部件204。上侧部件203主要构成第二壁部212和第四壁部214和第七壁部217和第八壁部218。下侧部件204主要构成第一壁部211和第三壁部213和第五壁部215和第六壁部216。

在下侧部件204的内部空间的大致中央处,设置有沿着y轴以及z轴的分隔壁205。该分隔壁205将墨盒200内划分为液体贮留室207和废液贮留室208。在液体贮留室207中,配置有具有挠性的液体包270。在液体包270中,收纳有用于向打印机100供给的油墨。在废液贮留室208中,配置有用于对从打印机100供给的废液进行保持的废液保持体280。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盒200的壳体202内,液体包270和废液保持体280以在x轴方向上并列的方式而配置。分隔壁205的整体向-z轴方向延伸至底壁部211。因此,抑制了废液从废液贮留室208流入液体贮留室207中的情况。

废液保持体280为,能够在其内部对液体进行保持的长方体形状的部件。作为废液保持体280,例如能够采用海绵、无纺布等的多孔质材、或者具有液体吸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废液保持体280以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方式而配置。

液体包270是通过使由聚乙烯膜等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塑料膜的外周部进行贴合从而被形成的。在液体包270的下部处设置有开口部271。在开口部271处配置有流道形成部件272。在流道形成部件272中,形成有用于将液体包270内的油墨向外部排出的沿着z轴的流道273。液体包270与流道形成部件272通过热熔敷等而被接合。

在液体包270的+y轴方向的端部和-y轴方向的端部处,分别形成有通过使两个塑料膜贴合而被形成的平面状的熔敷部275、276。当液体包270被收纳在液体贮留室207内时,如图13所示,这些熔敷部275、276向+x轴方向或-x轴方向被弯曲并被收纳在液体贮留室207内。

如图13所示,墨盒200的壳体202的配置有液体包270的一侧的侧面(第四壁部214)的两个角部214a、214b分别被实施了倒角。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这些角部214a、214b实施倒角,从而形成了第七壁部217和第八壁部218。构成壳体202的侧面的各个壁部的厚度为大致固定。因此,通过对角部214a、214b实施倒角,从而在从安装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液体贮留室207的内表面的形状成为大致六角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包270中收纳有油墨的状态下,除液体包270的熔敷部275、276以外的液体包270的y轴方向的尺寸,与墨盒200的第五壁部215和第六壁部216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因此,当将液体包270配置在液体贮留室207内时,液体包270的熔敷部275的基端与第五壁部215和第七壁部217的内表面侧的分界部分接触,并且液体包270的熔敷部276的基端与第六壁部216和第八壁部218的内表面侧的分界部分接触。另外,第五壁部215和第七壁部217的内表面侧的分界部分、与第六壁部216和第八壁部218的内表面侧的分界部分处于x轴方向上的位置为,液体贮留室207的沿着x轴方向的宽度的大致中央处。

如图13所示,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角部214a和角部214b的双方均被实施了倒角,但是也可以仅对角部214a和角部214b的任意一方实施倒角。也就是说,也可以省略第七壁部217和第八壁部218的任意一方。在省略了第七壁部的情况下,墨盒200在与第七壁部217相对应的部分处具有通过第四壁部214与第五壁部215交叉而形成的角部。在省略了第八壁部的情况下,墨盒200在与第八壁部218相对应的部分处具有通过第四壁部214与第六壁部216交叉而形成的角部。

图14为表示液体供给口23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通过在被形成于流道形成部件272中的流道273内,从+z轴方向依次插入弹簧31、阀体32、密封橡胶33以及吸收材料34,并利用薄膜35而从-z轴方向侧对这些部件进行密封,从而构成了液体供给口230。在墨盒200未被安装在墨盒托架150上的状态下,即,在液体供给口230中未插入有液体导入针156的状态下,通过弹簧31将阀体32向密封橡胶33按压,从而能够防止液体包270内的油墨从液体供给口230漏出的情况。在墨盒200被安装在墨盒托架150上的状态下,即在液体供给口230中插入有液体导入针156的状态下,液体导入针156压破薄膜35,并将阀体32向液体包270侧按压。于是,油墨从液体包270内向阀体32与密封橡胶33之间流动,进而该油墨流入到被设置于液体导入针156的顶端部处的液体导入孔中,从而油墨被供给至打印机100中。吸收材料34由无纺布、海绵等的多孔质部件而形成。吸收材料34对油墨从液体供给口230顺着液体导入针156的外表面而向墨盒托架150泄漏的情况进行抑制。另外,如图14所示,虽然液体供给口230被设置在液体包270所具备的流道形成部件272上,但是,由于液体供给口230从底壁部211朝向外部露出,因此可以被理解为被设置于底壁部211上的部件。

图15为表示废液导入口231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通过在被设置于底壁部211上并与废液贮留室208连通的孔部40内,从+z轴方向依次插入弹簧41、阀体42以及密封橡胶43,并利用薄膜45而从-z轴方向侧对这些部件进行密封,从而构成废液导入口231。在墨盒200未被安装在墨盒托架150上的状态下,即,在废液导入口231中未插入有废液供给针157的状态下,通过弹簧41将阀体42向密封橡胶43按压,从而能够防止废液贮留室208内的废液从废液导入口231漏出的情况。在墨盒200被安装在墨盒托架150上的状态下,即在废液导入口231中插入有废液供给针157的状态下,废液供给针157压破薄膜45,并将阀体42向废液贮留室208侧按压。于是,被设置于废液供给针157的顶端处的废液供给孔与废液贮留室208连通,从而从打印机100被排出的废液通过废液供给针157而流入到废液贮留室208中,并被废液保持体280所吸收。

图16为墨盒200以及墨盒托架150的zx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导入针156与墨盒150被一体地形成。因此,液体导入针156相对于墨盒托架150无法移动。与此相对,废液供给针157未与墨盒托架150被一体地形成。废液供给针157被形成在废液流道部件159上,该废液流道部件159具有被连接在用于对废液进行压送的泵上的流道。并且,该废液流道部件159以相对于墨盒托架150而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仅能够移动预定距离的游隙而被嵌入。因此,通过废液流道部件159进行移动,从而废液供给针157相对于废液导入口231而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另一方面,虽然液体导入针156相对于墨盒托架150被固定,但是形成有液体供给口230的流道形成部件272相对于墨盒200的壳体202,而以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仅能够移动预定距离的游隙被安装。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导入针156相对于液体供给口230能够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导入针156和废液供给针157的双方能够在x轴方以及y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但是液体导入针156和废液供给针157双方也可以被固定,也可以只有其中的任意一方能够进行移动。另外,上述的“游隙”是指,与液体导入针156、废液供给针157的设计上的位置公差的范围相比而较大的距离。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底壁部211侧观察墨盒200的情况下,穿过被固定于第一固定部件153的第一卡止部240、和被固定于第二固定部件154的第二卡止部241的假想的第一直线l1,从液体供给口230与废液导入口231之间穿过。因此,由于能够使液体导入针156和废液供给针157相对于液体供给口230以及废液导入口231的插入状态稳定,因此能够将墨盒200稳定地固定在墨盒托架150上。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液体供给口230和废液导入口231中分别设置有弹簧31、41,因此在安装状态下,通过这些弹簧31、41而作用有欲使墨盒200从墨盒托架150上浮起的反作用力。可是,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穿过被固定于第一固定部件153的第一卡止部240、和被固定于第二固定部件154的第二卡止部241的假想的第一直线l1从液体供给口230与废液导入口231之间穿过,因此即使在从弹簧31、41分别受到该反作用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墨盒200在墨盒托架150内发生倾斜的情况进行抑制。以此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抑制了墨盒托架150内的墨盒200的倾斜,因此能够使液体导入针156与液体供给口230的接触状态、液体供给针157与废液导入口231的接触状态稳定。因此,能够对液体导入针156、废液供给针157的折损或损伤进行抑制,此外,能够对油墨、废液从墨盒200漏出的情况进行抑制。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抑制了墨盒托架150内的墨盒200的倾斜,因此抑制了随着墨盒200的卸装而使定位突起151、152与定位孔232、233过度地相互摩擦的情况。因此,能够顺利地实施墨盒200的插拔。此外,由于抑制了定位突起151、152与定位孔232、233过度地相互摩擦的情况,因此抑制了定位突起151、152和定位孔232、233的磨损。因此,能够抑制墨盒200变得无法安装至正常的位置处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穿过”或者“通过”是指,在所通过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区域或者范围的情况下,穿过该区域或者范围内的任意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底壁部211观察墨盒200时,第一卡止部240和第二卡止部241之间的距离与液体供给口230和废液导入口231之间的距离相比而较大。因此,能够将墨盒200更稳定地固定在墨盒托架150上。尤其是,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止部240和第二卡止部241被设置在彼此最大程度分离的壁部215、216上,因此能够使第一卡止部240与第二卡止部241之间的距离增长。因此,能够使墨盒200在墨盒托架150内的姿态更稳定。此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止部240以及第二卡止部241位于与从底壁部211至第二壁部212的高度的1/2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因此能够将墨盒200更稳定地固定在墨盒托架150上。而且,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止部240和第二卡止部241在z轴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处,因此能够将墨盒200以保持水平的状态而容易地从墨盒托架150上进行插拔。尤其是,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安装方向而对墨盒托架150进行观察的形状与沿着安装方向而对墨盒200进行观察的形状相适合,并且这些的形状大致为相似形状,因此在拔出墨盒200时,能够抑制墨盒200的壳体202与墨盒托架150的内壁面213~218接触而变得难以拔出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底壁部211侧观察墨盒200时,在第一卡止部240与第二卡止部214之间存在有电极接触部250。因此,能够更稳定地使电极接触部250与电极155接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孔232与第二定位孔233之间的距离与液体供给口230和废液导入口231之间的距离相比而较大。因此,能够提高墨盒200相对于墨盒托架150的定位精度,由此,能够分别将液体供给口230和废液导入口231高精度地与液体导入针156和废液供给针157进行连接。

此外,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穿过液体供给口230和废液导入口231的假想的第二直线l2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x轴方向)上,第一卡止部240以及第二卡止部241的位置均为液体供给口230与废液导入口231之间的位置。因此,能够更稳定地将墨盒200固定在墨盒托架150上。而且,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直线l1与第二直线l2正交,因此能够更稳定地将墨盒200固定在墨盒托架150上。

此外,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底壁部211侧观察墨盒200时,第一直线l1从多个电极接触部250之中的、最大程度分离的两个电极接触部250a、250b之间穿过。因此,能够使被设置于墨盒200上的端子(电极接触部250)、与被设置于墨盒托架150上的电极155良好地接触。因此,能够提高来自存储装置252的各种数据的读取精度。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极155由板簧形成,从而在安装状态下墨盒200从电极155受到反作用力,因此该效果较为显著。

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极接触部250被设置于墨盒200的倾斜部219上,因此在墨盒200向墨盒托架150进行安装时,电极155与电极接触部250的表面摩擦的同时与电极接触部250连接。因此,即使在电极155、电极接触部250上附着有尘埃、油墨等异物,也能够去除这些异物。其结果为,能够使被设置于200上的电极接触部250、与被设置于墨盒托架150上的电极155更良好地接触。

而且,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底壁部211侧观察墨盒200时,穿过第一定位孔232和第二定位孔233的假想的第三直线l3从液体供给口230与废液导入口231之间穿过。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墨盒托架150的墨盒200的定位的精度。

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壁部211具备凸部234、235,该凸部234、235与液体供给口230以及废液导入口231相比向墨盒托架150侧(-z轴方向侧)突出。因此,例如,在将墨盒200放置在桌子上等的情况下,能够对液体供给口230、废液导入口231与桌子接触从而弄脏桌子的情况进行抑制。而且,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轴方向上,液体供给口230以及废液导入口231位于这些凸部234、235之间,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对液体供给口230、废液导入口231与桌子等接触的情况进行抑制。

图17为墨盒200的电极接触部250附近的仰视图。如图6、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底壁部211侧观察墨盒200时,与将多个电极接触部250之中的、最大程度分离的两个电极接触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x轴方向上最大程度分离的两个电极接触部250a、250b)连结的线段ls正交,并且穿过该线段ls的中心的假想的第四直线l4从液体供给口230与废液导入口231之间穿过。因此,由于在墨盒200的底面中与墨盒托架150接触的三个位置(液体供给口230、废液导入口231以及电极接触部250)被配置为三角形状,因此能够使墨盒200稳定地配置在墨盒托架150内。而且,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穿过液体供给口230和废液导入口231的假想的第二直线l2与第四直线l4正交,因此墨盒200与墨盒托架150接触的三个位置被配置为锐角三角形形状。因此,能够使墨盒200更加稳定地配置在墨盒托架150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图13所示,由于墨盒200中,壳体202的配置有液体包270的一侧的侧面(第四壁部214)的角部214a、214b被实施了倒角,因此能够在不对壳体202的内部追加肋部等的形状的条件下对液体包270的端部的移动进行限制。因此,在墨盒200内,能够使液体包270的形状稳定。其结果为,例如,在墨盒200的输送过程中等,能够对在液体包270上产生褶皱、或者产生破损的情况进行抑制。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盒200的配置有液体包270一侧的侧面的角部被实施了倒角,但是由于配置有废液保持体280的一侧的侧面的角部未被实施倒角,因此提高了废液贮留室208的容积,从而能够收纳较多的废液。此外,通过对墨盒200的一侧的侧面的角部实施倒角,从而根据所观察的方向而墨盒200呈不同的形状。因此,能够对将墨盒200以错误的方向安装在墨盒托架150上的情况进行抑制。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墨盒托架150的形状为与墨盒200的形状相适合的形状,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将墨盒200的正面和背面朝向相反侧而安装的情况。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盒200的侧面上设置有与被设置于墨盒托架150的内壁面163上的槽部160嵌合的误安装抑制突起260,在从安装方向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该误安装抑制突起260被设置在从设置有误安装抑制突起260的侧面的中心偏离的位置处。因此,能够抑制墨盒200以上下颠倒的方式而被安装的情况。因此,能够切实地抑制墨盒200以错误的方向被安装的情况。

此外,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导入针156能够相对于液体供给口230而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上进行相对移动。而且,通过废液流道部件159进行移动,从而废液供给针157能够相对于废液导入口231而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因此,即使由于制造误差等而使液体导入针156与液体供给口230的位置发生偏离,或者废液供给针157与废液导入口231的位置发生偏离,也能够将其各自准确地插入。因此,能够对因制造误差而引起油墨、废液从墨盒200泄漏的情况进行抑制。此外,由于液体导入针156、废液供给针157能够进行相对移动,因此能够使液体导入针156、液体供给口230或者废液供给针157、液体导入口231相对于定位孔232、233、定位突起151、152的尺寸公差放宽。因此,能够使墨盒200的成品率提高。

b、改变例:

改变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油墨被收纳在液体包270中。与此相对,油墨也可以直接被收纳在液体贮留室207中。此外,废液也可以直接被收纳在废液贮留室208中。

改变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口230以及废液导入口231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但是,液体供给口230以及废液导入口231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偏离。

改变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止部240以及第二卡止部241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但是,第一卡止部240以及第二卡止部241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偏离。

改变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孔232以及第二定位孔233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但是,第一定位孔232以及第二定位孔233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也可以偏离。

改变例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从底壁部211侧观察墨盒200时,在沿着穿过液体供给口230和废液导入口231的假想的第二直线l2的方向上,第一卡止部240以及第二卡止部241的位置也可以不存在于液体供给口230与废液导入口231之间。第一卡止部240以及第二卡止部241的双方或者一方也可以从液体供给口230与废液导入口231之间偏离。

改变例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从底壁部211侧观察墨盒200时,第一直线l1也可以不与穿过液体供给口230与废液导入口231的假想的第二直线l2正交。

改变例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从底壁部211侧观察墨盒200时,第一直线l1也可以不从多个电极接触部250之中的、最大程度分离的两个电极接触部250之间穿过。

改变例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墨盒200也可以不具备倾斜部219。在该情况下,例如,电极接触部250也可以被设置在底壁部211上。

改变例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误安装抑制突起260也可以被配置在设置有误安装抑制突起260的侧面的中心处。此外,误安装抑制突起260并不限定于被设置在第三壁部213上,也可以被设置在第四壁部214、第五壁部215、第六壁部216、第七壁部217、第八壁部218等的壳体202的任意的侧面上。

改变例10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墨盒200具备液体供给口230和废液导入口231各一个,但是也可以具备两个以上的液体供给口230,也可以具备两个以上的废液导入口231。

改变例1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七壁部217以及第八壁部218的外表面以及内表面均为平面状。与此相对,第一壁部217以及第八壁部218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表面以及内表面的至少一方也可以为曲面状。曲面既可以为朝向外侧的凸状,也可以为朝向内侧的凸状。此外,第二壁部212、第三壁部213、第四壁部214、第五壁部215以及第六壁部216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也可以为曲面状。

改变例1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的第一直线l1为穿过第一卡止部240和第二卡止部241的直线。与此相对,第一直线l1只要是穿过与第一固定部件153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分、和与第二固定部件154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分的直线即可。例如,在第一卡止部240、第二卡止部241存在于在第一侧壁部215、第二侧壁部216的沿着x轴方向的整个范围内情况下,第一直线l1只需为穿过其中的实际与第一固定部件153和第二固定部件154接触的接触部分的直线即可,穿过这些接触部分的直线只要从液体供给口230与废液导入口231之间穿过即可。

改变例13

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200并不限定于非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也能够适用于墨盒托架被设置于滑架上并且墨盒托架与滑架一起进行移动的、被称为所谓“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中。此外,打印机100也可以是能够安装多个墨盒200的打印机。此外,打印机100的用途并不限定于用于商务,也可以用于家庭。

改变例14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适用于喷墨打印机以及其墨盒中,还能够适用于耗费油墨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的任意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其墨盒中。例如,能够应适用于以下的各种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其墨盒中。

(1)传真装置等的图像记录装置;

(2)喷射在液晶显示器等的图像显示装置用的滤色器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颜色材料的颜色材料喷射装置;

(3)喷射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放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ieldemission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

(4)喷射包括在生化元件制造中所使用的生体有机物在内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8)通过精确定位而向手表、照相机等的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9)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中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的透明树脂液喷射在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

(10)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1)具备使其他的任意的微小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另外,“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装置被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了粒状、泪状、丝状后拉出尾状物。此外,在此所称的“液体”是指,只要是能够使液体喷射装置进行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需为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态的材料以及胶体溶液、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的液状态的材料也包括在“液体”中。此外,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由颜料、金属粒子等的固形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被溶解、分散或混合在溶剂中的物质等也包括在“液体”中。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示例而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液晶等。在此,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性油墨以及油性油墨、中性油墨、热熔油墨等的各种的液体状组合物的物质。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改变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通过各种的结构来实现。例如,对于与在发明的概要一栏所述的各个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和改变例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而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和组合。此外,该技术特征只要在本说明书中未作为必须具备的特征而被说明,则可以适当地删除。

符号说明

31…弹簧;32…阀体;33…密封橡胶;34…吸收材料;35…薄膜;40…孔部;41…弹簧;42…阀体;43…密封橡胶;45…薄膜;100…打印机;110…卷筒纸收纳部;120…墨盒收纳部;121…盖部;130…单页纸插入部;140…记录介质排出部;150…墨盒托架;151…第一定位突起;152…第二定位突起;153…第一固定部件;153a…凹部;153b…倾斜面;154…第二固定部件;154a…凹部;154b…倾斜面;155…电极;156…液体导入针;157…废液供给针;159…废液流道部件;160…槽部;161…底面;163~168…内壁面;200…墨盒;201…把手部;202…壳体;203…上侧部件;204…下侧部件;205…分隔壁;207…液体贮留室;208…废液贮留室;211…第一壁部(底壁部);212…第二壁部;213…第三壁部;214…第四壁部;214a…角部;214b…角部;215…第五壁部(第一侧壁部);216…第六壁部(第二侧壁部);217…第七壁部;218…第八壁部;219…倾斜部;230…液体供给口;231…废液导入口;232…第一定位孔;233…第二定位孔;234…第一凸部;235…第二凸部;240…第一卡止部;241…第二卡止部;250、250a、250b…电极接触部;251…基板;252…存储装置;260…误安装抑制突起;270…液体包;271…开口部;272…流道形成部件;273…流道;275…熔敷部;276…熔敷部;280…废液保持体;l1…第一直线;l2…第二直线;l3…第三直线;l4…第四直线;ls…线段;r1…第一列;r2…第二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