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性纺织品软网印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565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透气性纺织品软网印染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气性纺织品软网印染机。



背景技术:

当前印染采用“浸”、“泡”、“刷”、“印”、“喷”“贴”、“粘”等工艺,这些工艺在使用过程中,成本高、耗能大、污染重,每年消耗煤炭约1.1亿吨,消耗约200亿吨水,纺织业是中国第三大排放污水产业也是第二大化学原料使用产业。是国家重点取缔和整治的行业(《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现有的印染设备环节多,体积大,功率大,能耗高,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大,或者设备精密(数码打印),使用成本高,目前,无论使用哪种工艺和设备印染,都没有解决污染的问题。在丝网印染的基础上,利用被印染的纺织品的透气性,改变原来丝网印染"刮"的方法,结合液体和气体的流动性,将各状态的染料及添加剂变成粉尘、液体或者气体,在外力作用下,从纺织品的一侧渗透到另一侧,在通过纺织品时,染料及添加剂的混合物吸附在纺织品上,从而达到印染目的。采用设备印染,不用浆料,不用糊料,不用漂洗,减少环节,成本低,耗能小,不产生废水,不产生废气,无污染。

在专利申请号为201620847212.8,发明创造名称为透气性纺织品平网印染机的专利申请中采用平网技术,但是平网技术使用有他的局限性,根据印染的不同,发明出软网印染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染料(固体、液体、气体)在外力作用下,从纺织品的一面向另一面渗透,渗透过程中,染料吸附在纺织品上,和纺织品结合,提高印染的效率,保证纺织品印染图案的拼接效果好的目的,提出一种透气性纺织品软网印染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透气性纺织品软网印染机,印染机由机械系统,印染系统,染料供给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组成;所述机械系统包括印染机底部的支撑装置,驱动装置;所述印染系统包括输送带、上部空腔、下部空腔,输送带下设有下部空腔,下部空腔和染料供给系统也通过管道相通;其特征在于:上部空腔通过管道和染料供给系统相通,输送带上部是透气性纺织品,纺织品上面是软网,上部空腔的四个角周围设有转轴,转轴固定在支架上,转轴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软网构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并置于四个转轴上实现旋转;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上部空腔升降,驱动装置旋转,染料系统运转,软网的转动,输送带的移动,实现设备自动化;

所述染料供给系统实现染料三态变化及用于控制染料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方形,在方形的四个角设有转轴。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移动和搬运,所述支撑装置下还设有移动装置。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上下部的空腔能够准确定位,准确进行工作并实现染料的循环,所述下部空腔内设有对位装置和循环装置。

进一步的,主要印染连续性纺织品,如布匹等,也可以印染单个纺织品,所述纺织品为透气性纺织品。

进一步的,为实现颜色的渐变,使印染的图案如同实景一样,所述染料供给系统采用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其中一种或者多种颜色混合。

进一步的,也可以根据印染的要求及效果,增加印染的套色,所述染料供给系统可以采用一种套色,也可以采用多个套色。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备是依据纺织品的透气性而制造的,设备简单,易操作,改变原来平网工艺,将平网改变为软网,软网一个圆周下来,可以印染一段图案,图案的关联性强,效果完美,提高了印染的连续性和篇幅的长度,也提高了印染的效率,减少更换网板的次数。

2、根据“CMYK色彩空间”原理(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采用四套色工艺,可以产生各种色彩,同时,模板在某一部位上孔的密度,大小,也决定此部位四种染料的量,四种染料量的多少又决定了此部位的颜色,依据此原理,实现颜色的渐变,使印染的图案如同实景一样,本实用新型依据纺织品的透气性而设计制造的,不透气的纺织品不能使用本机印染。

3、根据印染的效果及要求,采用本透气性纺织品软网印染机印染纺织品,可以采用上述的四套色,也可以采用四套色以上的套色,如六套色、八套色、十二套色、十六套色等等,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4、将透气性纺织品软网印染机调试好,将透气性纺织品放在输送带上,软网系统下移,和纺织品紧贴,上部空腔落下,驱动装置旋转,输送带带动纺织品运动,染料供给系统工作,连续供给染料,染料沿着管道通过网版,到达纺织品,在混合物通过纺织品时,染料等被吸附在纺织品上,达到印染目的,根据某一断面单种染料的用量,调节染料供给量。

5、采用本设备印染,不用浆料,不用水,不产生废水,因此节约成本。

6、采用本设备印染,不产生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

7、采用本设备印染,制造的设备简单,价格低,操作方便,劳动力成本低。

8、采用本设备印染,环节少,不用漂洗,装机功率小,因此耗能低。

9、本设备通过染料进入空腔,然后经过网版渗透到纺织品,多余气体从下部空腔回到染料供给系统,实现循环(根据染料的附着情况,也可以不连接),全程无泄漏,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印染设备,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印染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中:1、染料供给系统;2、上部空腔;3、软网;4、纺织品;5、输送带;6、下部空腔;7、控制系统;8、支撑装置;9、驱动装置;10、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透气性纺织品软网印染机,印染机由机械系统,印染系统,染料供给系统1以及控制系统7组成;所述机械系统包括印染机底部的支撑装置,驱动装置;所述印染系统包括输送带、上部空腔2、下部空腔6,输送带5下设有下部空腔,下部空腔和染料供给系统也通过管道相通;上部空腔通过管道和染料供给系统相通,输送带上部是透气性纺织品,纺织品上面是软网3,上部空腔的四个角设有转轴10,转轴固定在支架上,转轴通过驱动装置驱动9转动,所述软网构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并置于四个转轴10上实现旋转;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上部空腔升降,驱动装置9旋转,染料系统运转,软网的转动,输送带的移动,实现设备自动化;

所述染料供给系统实现染料三态变化及用于控制染料数量。所述支架为方形,在方形的四个角设有转轴;所述支撑装置8下还设有移动装置。所述下部空腔内设有对位装置和循环装置。所述纺织品为透气性纺织品。所述染料供给系统采用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其中一种或者多种颜色混合。所述染料供给系统采用套色,所述套色的数量为偶数个。所述染料供给系统1采用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其中一种或者多种颜色混合。

工作原理:在丝网印染的基础上,利用被印染的纺织品的透气性,改变原来丝网印染“刮”的方法,结合液体和气体的流动性,将各状态的染料及添加剂变成液体或者气体,在外力作用下,从纺织品的一侧渗透到另一侧,在通过纺织品时,染料及添加剂的混合物吸附在纺织品上,从而达到印染目的;被印染的纺织品具有透气性。根据“CMYK色彩空间”原理(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采用四套色工艺,完成印染过程;根据印染的效果及要求,采用本透气性纺织品平网印染机印染纺织品,可以采用上述的四套色,也可以采用四套色以上的套色,如六套色、八套色、十二套色、十六套色等等,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将透气性纺织品软网印染机调试好,将透气性纺织品4放在输送带5上,软网系统下移,和纺织品紧贴,上部空腔落下,驱动装置9旋转,带动转轴和输送带5同步运动,此时纺织品与软网紧贴移动,转轴旋转时,软网3随着转轴顺时针旋转,旋转一圈,就可以实现印染整个图案,染料供给系统工作,连续供给染料,染料沿着管道通过网版,到达纺织品,在混合物通过纺织品时,染料等被吸附在纺织品上,达到印染目的,根据某一断面单种染料的用量,调节染料供给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