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892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印刷机。



背景技术:

在触摸显示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减少生产中的浪费,节约成本,是每个企业都必须攻克的课题。丝网印刷机是一种使用丝网印版施印的机器,用于印刷文字和图像,属于印刷机的一种。在触摸显示行业,通常利用印刷机在玻璃基板上印刷所需的图形。

图1为现有的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印刷机包括网版、刮座5和刮磨刀组,其中,网版包括有效区域4和位于该有效区域4外侧的无效区域3。刮磨刀组包括刮墨刀1和回墨刀2,二者设置在刮座5上,且位于有效区域4的一侧。刮墨刀1用于在刮座5沿图1中的竖直方向由上而下移动的过程中,将有效区域4内的油墨印刷在产品上;回墨刀2用于在刮座5返回时,将有效区域4内的油墨刮回起始位置,等待再次被刮墨刀1刮涂。

在实际应用中,目前的印刷机在印刷油墨时,会有大量的油墨流到无效区域3,而只有少部分油墨留在有效区域4。无效区域3内的油墨,由于得不到印刷,在周围气流的影响下很容易变干,最终只能报废,从而造成了油墨的浪费,油墨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印刷机,其可以减少油墨的浪费,从而提高了油墨利用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供一种印刷机,包括网版和刮磨刀组,所述网版包括有效区域和位于所述有效区域外侧的无效区域;所述刮磨刀组位于所述有效区域的一侧,用于沿第一直线方向将所述 有效区域内的油墨印刷在产品上,还包括回墨刀组,所述回墨刀组用于将所述无效区域内的油墨推回至所述有效区域。

优选的,所述回墨刀组包括两个第一回墨刀,所述两个第一回墨刀的初始位置为:沿第二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有效区域的对侧,且二者的长度方向均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印刷机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其中,

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同时驱动所述两个第一回墨刀自所述初始位置的第一高度下降至与所述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第二高度,或者自所述第二高度返回所述第一高度;

所述平移机构用于同时驱动所述两个第一回墨刀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水平移动预设距离,或者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返回。

优选的,所述回墨刀组包括两个第一回墨刀,所述两个第一回墨刀的初始位置为:均位于所述有效区域的与所述刮磨刀组相同一侧,且二者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二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印刷机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旋转机构、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其中,

所述旋转机构用于同时驱动所述两个第一回墨刀各自的第一端自所述初始位置围绕各自的第二端在水平面内旋转,以使二者相对,且长度方向均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设置;或者反向旋转,以返回所述初始位置;

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同时驱动所述两个第一回墨刀自所述初始位置的第一高度下降至与所述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第二高度,或者自所述第二高度返回所述第一高度;

所述平移机构用于同时驱动所述两个第一回墨刀自所述初始位置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水平移动预设距离,或者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返回。

优选的,所述两个第一回墨刀的旋转角度均为90°,且二者的 旋转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印刷机还包括刮座,在所述刮座与所述网版相对的表面设置有两组运动轨道;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刮座上,且所述两个第一回墨刀分别沿所述两组运动轨道运动。

优选的,所述印刷机还包括刮座驱动装置,所述刮座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刮座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作往复运动;

所述刮磨刀组设置在所述刮座上。

优选的,所述刮磨刀组包括刮墨刀和第二回墨刀;

所述印刷机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刮座上,用于驱动所述刮墨刀自初始高度下降至与所述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第三高度,或者自所述第三高度返回所述初始高度;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刮座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回墨刀自初始高度下降至与所述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第三高度,或者自所述第三高度返回所述初始高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机,其通过使用回墨刀组,将无效区域内的油墨推回至有效区域,可以使无效区域内的油墨重新得到印刷,从而减少油墨的浪费,从而提高了油墨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机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机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机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机在第二状态时的 结构图;以及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机在第三状态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机进行详细描述。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机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机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图。请一并参阅图2A和图2B,印刷机包括网版、刮磨刀组11和回墨刀组12。其中,网版包括有效区域14和位于该有效区域14外侧的无效区域13。所谓有效区域,是指网版的在产品上印刷文字和图形的区域。所谓无效区域,是指网版的位于有效区域之外的其余区域。刮磨刀组11位于有效区域14的一侧,用于将有效区域14内的油墨印刷在产品上。回墨刀组12用于将无效区域13内的油墨推回至有效区域14。

通过使用回墨刀组12,将无效区域13内的油墨推回至有效区域14,可以使无效区域13内的油墨重新得到印刷,从而减少油墨的浪费,从而提高了油墨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回墨刀组12包括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的初始位置如图2A所示,即:沿第二直线方向X设置在有效区域14的对侧,且二者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一直线方向Y设置。第二直线方向X与第一直线方向Y相互垂直。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在初始位置时高于网版上表面。在工作时,通过使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分别自各自的初始位置下降至与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高度,然后,如图2B所示,使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水平移动预设距离,即可实现将无效区域13内的油墨推回至有效区域14。在实际应用中,上述预设距离可以根据需要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之间留设的间距而设定,而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之间的间距则可以根据无效区域 13内的油墨量、第一回墨刀的推墨效果等的实际情况自由设定。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回墨刀组12的机械化控制,印刷机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该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其中,升降机构用于同时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自图2A中的初始位置的第一高度下降至与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第二高度,或者自第二高度返回第一高度。平移机构用于同时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水平移动预设距离,或者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返回。

在工作时,首先,升降机构同时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自图2A中的初始位置的第一高度下降至与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第二高度;然后,平移机构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水平移动预设距离,在此过程中实现将无效区域13内的油墨推回至有效区域14,如图2B中的区域16。最后,升降机构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返回第一高度,平移机构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返回初始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均可以采用诸如电机、气缸或者液压缸等的驱动源以及相应的传动机构来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进行上述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印刷机还包括刮座15,在该刮座15与网版相对的表面设置有两组运动轨道(图中未示出)。上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刮座15上,且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分别沿两组运动轨道运动,以对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的运动起导向作用。

可选的,印刷机还包括刮座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该刮座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刮座15沿第一直线方向Y作往复运动;刮磨刀组11设置在刮座15上。在刮座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刮座15带动其上的刮磨刀组11沿图2A中的竖直方向由上而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刮磨刀组11将有效区域14内的油墨印刷在产品上。然后,刮座15带动刮磨刀组11返回。

进一步的,刮磨刀组11包括刮墨刀111和第二回墨刀112,其中,刮墨刀111用于在刮座15沿图2A中的竖直方向由上而下移动 的过程中,将有效区域14内的油墨印刷在产品上;回墨刀112用于在刮座15返回时,将有效区域14内的油墨刮回起始位置,等待再次被刮墨刀111刮涂。

优选的,为了避免刮磨刀组11影响网版,印刷机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和第三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刮座15上,用于驱动刮墨刀111自初始高度下降至与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第三高度,或者自第三高度返回初始高度。第三驱动装置固定在刮座15上,用于驱动第二回墨刀112自初始高度下降至与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第三高度,或者自第三高度返回初始高度。在刮墨刀111和第二回墨刀112未工作时,二者均位于不与网版上表面接触的初始高度。在需要刮墨刀111工作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驱动刮墨刀111自初始高度下降至与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第三高度,而第二回墨刀112仍位于初始高度。然后,刮座驱动装置驱动刮座15沿图2A中的竖直方向由上而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刮墨刀111将有效区域14内的油墨印刷在产品上。之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刮墨刀111返回初始高度,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回墨刀112自初始高度下降至与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第三高度;然后,刮座驱动装置驱动刮座15返回,在此过程中,第二回墨刀112将有效区域14内的油墨刮回起始位置,最后,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回墨刀112返回初始高度。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刮座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均可以采用诸如电机、气缸或者液压缸等的驱动源以及相应的传动机构来分别驱动刮座15、刮墨刀111和第二回墨刀112进行上述运动。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机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机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机在第三状态时的结构图。请一并参阅图3A~图3B,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其区别在于:回墨刀组的初始位置以及运动方式不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的初始 位置如图3A所示,即:均位于有效区域14的与刮磨刀组11相同一侧,且二者的长度方向均沿第二直线方向X设置;第二直线方向X与第一直线方向Y相互垂直。在工作时,首先,如图3B所示,使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各自的第一端自初始位置围绕各自的第二端在水平面内旋转,以使二者相对,且长度方向均沿第一直线方向Y设置。其中,左侧的第一回墨刀121的右端自初始位置围绕其左端顺时针旋转至第一直线方向Y;右侧的第一回墨刀121的左端自初始位置围绕其右端逆时针旋转至第一直线方向Y,最终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彼此相对,即,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的旋转角度均为90°,且二者的旋转方向相反。然后,通过使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分别自各自的初始位置下降至与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高度,之后如图3C所示,使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水平移动预设距离,即可实现将无效区域13内的油墨推回至有效区域14。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回墨刀组12的机械化控制,印刷机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该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旋转机构、升降机构和平移机构,其中,旋转机构用于同时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各自的第一端自初始位置围绕各自的第二端在水平面内旋转,以使二者相对,且长度方向均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设置;或者反向旋转,以返回初始位置。升降机构用于同时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自初始位置的第一高度下降至与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第二高度,或者自第二高度返回第一高度。平移机构用于同时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自初始位置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水平移动预设距离,或者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返回。

在工作时,首先,旋转机构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各自的第一端自初始位置围绕各自的第二端在水平面内旋转,以使二者相对,且长度方向均沿第一直线方向Y设置。其中,左侧的第一回墨刀121的右端自初始位置围绕其左端顺时针旋转至第一直线方向Y;右侧的第一回墨刀121的左端自初始位置围绕其右端逆时针旋转至第一直线方向Y,最终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彼此相对。 然后,升降机构同时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自初始位置的第一高度下降至与网版上表面相接触的第二高度;然后,平移机构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水平移动预设距离,在此过程中实现将无效区域13内的油墨推回至有效区域14,如图3C中的区域16。最后,升降机构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返回第一高度,平移机构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返回,旋转机构同时驱动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返回初始位置。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类似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机也可以包括刮座、刮座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并且,在该刮座与网版相对的表面设置有两组运动轨道,以对两个第一回墨刀(121,122)的运动起导向作用。由于刮座、刮座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的功能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已有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印刷机,其通过使用回墨刀组,将无效区域内的油墨推回至有效区域,可以使无效区域内的油墨重新得到印刷,从而减少油墨的浪费,从而提高了油墨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