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的喷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8124发布日期:2018-07-07 14:39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探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管的喷码装置。



背景技术:

涡流探伤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检测构件和金属材料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探伤方法。在钢管涡流探伤机探伤后即进行下料作业,下料后的良品钢管即可包装出货,所以一般钢管涡流探伤机上设置有喷码机,以将厂商、型号等信息喷印于钢管上。

现有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633952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涡流探伤机,待检测检测钢管经由上料架、上料轨道,进入检测室内进行探伤检测,检测完成后,喷码机对钢管进行喷码作业,再经由下料架、下料轨道下料,完成整个探伤喷码作业。所述喷码机包括有喷头,所述喷码机还包括有机体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竖直连接在机体上,另一端固接有一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间隙配合有一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竖直设置,且固定环上螺纹连接有锁紧件,锁紧件为蝶形螺母,所述喷头连接在调节杆下端,调节杆在固定环内上下移动并锁定以调节喷头高度。

现有技术中,使用者通过目视进行高度调节,并通过蝶形螺母抵接于调节杆来实现对调节杆的锁紧定位,因调节杆和固定环是间隙配合,锁紧定位过程中,喷头本身会发生转动,导致喷码位置偏移,现有技术存在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管的喷码装置,通过设置两竖直运行轨道,喷头设置在两运行轨道上,喷头可沿两运行轨道竖直方向滑动,同时两运行轨道又限制了喷头的转动,在调节喷头高度的过程中,喷头不会发生转动,以避免喷码位置偏移的现象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的喷码装置,包括有喷码机构和喷码机架,所述喷码机构包括有喷头,所述喷头喷口竖直向下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码机构还包括有两平行运行轨道以及第一调节组件,两所述运行轨道均竖直设置,所述喷头设置在两运行轨道上并通过第一调节组件驱动其沿运行轨道竖直滑动且锁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不同管径的钢管时,通过第一调节组件驱动喷头沿两运行轨道滑动并锁定,以实现调节喷头高度的目的,使喷码清晰可见,喷头设置在两运行轨道上,通过两平行的运行轨道限制喷头的转动,避免喷头发生转动,进而到达避免喷码位置偏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水平设置,且所述底板和两运行轨道滑动配合,所述喷头连接于底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和运行轨道滑动配合,底板沿运行轨道滑动,喷头随底板同步运动,以达到调节喷头高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运行轨道为两平行导向杆,所述两导向杆穿设在底板上,所述底板可沿两导向杆竖直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导向杆和底板穿设配合,通过两导向杆限制底板的转动,避免底板转动导致喷头转动,同时导向杆和底板滑动配合,以达到调节喷头高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高度组件还包括有与导向杆平行设置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和底板螺纹配合,所述螺纹杆驱动底板沿导向杆轴向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纹杆,两导向杆限制底板转动,底板沿导向杆上下运动,同时螺纹杆和底板的螺纹传动方式,具有自锁性,起到锁定底板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螺纹杆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螺纹杆相连接并驱动其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螺纹杆转动,以实现驱动底板移动的目的,具有自驱动性,便于确定喷头喷码的最佳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用于限制底板滑动的两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限位板起到限制底板运动的作用,防止底板因误操作而发生脱落的现象,即起到保护喷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码机架包括有竖直杆和水平杆,所述喷码机构设置在水平杆上,所述水平杆和竖直杆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水平杆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的第二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调节组件作用下,水平杆可沿竖直杆轴向上下滑动,同时也可沿水平方向滑动,即通过第二调节组件可以改变水平杆的高度和水平位置,进而改变喷头的位置和高度。当需要喷码的钢管由小口径转变为大口径时,使用者可以先通过第二高度组件初步调节喷头的高度,再通过第一高度组件进一步调整喷头的高度;单独倚靠第一高度组件调节喷头高度,则螺纹杆的长度较长,不便于调节,同时也会导致水平杆负载增加,降低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有调节块,所述竖直杆穿设于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可沿竖直杆滑动,且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其滑动的锁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块设置在水平杆上,且调节块和竖直杆滑动配合,使用者通过竖直滑动调节块即可实现调整水平杆高度的目的,当调节块滑动至适当位置时,通过锁定件锁定调节块,防止调节块发生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锁定件安装在螺纹孔内,所述锁定件可沿螺纹孔运动并抵接于竖直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完水平杆高度时,锁定件抵接于竖直杆上,以达到限制调节块竖直方向运动的目的,调节方式简单,易于实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杆和水平杆上均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沿竖直杆、水平杆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调节块上开设有和限位条嵌设配合的滑槽,所述限位条和滑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条和滑槽滑动配合,以达到限制竖直杆和水平杆转动的目的,在调节水平杆高度时,避免水平杆和竖直杆发生转动,防止喷头喷码发生位置偏转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两导向杆限制底板的转动,避免在调节喷头高度时,喷头发生转动,防止喷头喷码发生偏转;

其二:当喷码的钢管由大口径转变为小口径时,第二调节组件初步调节喷头高度和喷头喷口位置,再由第一调节组件确定喷头喷码的准确高度,通过多级调整取代单级调整,便于使用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钢管涡流探伤机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钢管的喷码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调节组件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驱动组件和运行轨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第二调节组件和喷码机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料轨道;2、下料轨道;3、涡流探伤设备;4、喷码装置;41、喷码机构;411、喷头;412、背板;413、油墨管;414、喷码机;42、喷码机架;421、水平杆;422、竖直杆;423、限位条;43、运行轨道;431、导向杆;44、第一调节组件;441、底板;442、限位板;443、驱动电机;444、螺纹杆;445、驱动电机安装板;446、联轴器;45、第二调节组件;451、调节块;452、锁定件;453、滑槽;46、放置架;5、引导轮;6、上料架;7、下料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钢管的喷码装置,其设置在钢管涡流探伤机上。钢管涡流探伤机包括有上料轨道1和下料轨道2,上料轨道1和下料轨道2上均设置有用于引导钢管运动的引导轮5,上料轨道1和下料轨道2之间设置有涡流探伤设备3,涡流探伤设备3和下料轨道2之间设置有喷码装置4,上料轨道1一侧设置有上料架6,下料轨道2一侧设置有下料架7。钢管经由上料架6、上料轨道1进入涡流探伤设备3内进行表面探伤,检测完成后喷码装置4对良品进行喷码作业,再经由下料轨道2和下料架7下料,完成整个探伤喷码作业。

如图2所示,上述喷码装置4包括有喷码机构41和喷码机架42,上述喷码机构41包括有喷头411和喷码机414,喷码机414和喷头411之间连通有油墨管413。喷码机构41还包括有第一调节组件44,喷头411在第一调节组件44作用下沿竖直方向运动。上述喷码机架42包括有水平杆421和竖直杆422,竖直杆422和水平杆421之间连接有第二调节组件45,且水平杆421在第二调节组件45作用下可沿竖直杆422轴向运动。上述喷码机构41设置在水平杆421上,则喷码机构41在第二调节组件44作用下沿竖直方向运动。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上述喷码机构41还包括有背板412,背板412竖直固接在水平杆421上,背板412上设置有两运行轨道43,两运行轨道43竖直设置,上述第一调节组件44包括有底板441,底板441和两运行轨道43滑动配合,上述喷头411通过螺栓连接在底板441上,且喷头411喷口竖直向下设置,底板441沿两运行轨道43运动的同时带动喷头411运动,以达到调节喷头411高度的目的。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上述两运行轨道43包括有两平行导向杆431,两导向杆431竖直设置,导向杆431两端分别设置有两限位板442,两限位板442垂直于背板412设置,导向杆431两端分别固接在对应的限位板442上,上述底板441垂直于背板412设置,且导向杆431穿设于底板441,导向杆431和底板441之间滑动配合,通过两导向杆431限制底板441的转动,结合图3所示,防止喷头411发生转动,避免喷码发生偏位;

上述第一调节组件44还包括有用于驱动底板441滑动的驱动电机443和螺纹杆444,上端限位板442上设置有驱动电机安装板445,驱动电机443通过驱动电机安装板445固接于上端限位板442上,螺纹杆444与导向杆431平行设置,螺纹杆444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和两限位板442实现转动配合,且螺纹杆444穿设于上述底板441,底板441和螺纹杆444螺纹配合,螺纹杆444转动即可带动底板441沿导向杆431轴向运动,为了便于驱动螺纹杆444转动,螺纹杆444上端通过联轴器446和驱动电机443输出轴相连接,通过驱动电机443驱动底板441升降,驱动电机443采用步进电机既可实现正反转转换的目的,同时又可以对底板起到锁定作用。

如图2所示,当需要对大口径钢管进行涡流探伤时,若只依靠第一调节组件44对喷头411进行高度调节,不便于调节,同时也会导致水平杆421负载增加,降低整体稳定性,因此上述第二调节组件45带动上述水平杆421沿竖直杆422上下运动,以达到对喷头411高度进行初步调节的目的,第一调节组件44则起到进一步精确调整的目的,即实现分级调节。

如图5所示,上述第二调节组件45包括有调节块451和设置在调节块451上的两锁定件452,上述水平杆421端部水平穿设于调节块451,水平杆421水平滑动以达到改变喷码位置的目的,上述竖直杆422竖直穿设于调节块451,调节块451和竖直杆422滑动配合,调节块451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螺纹孔,上述锁定件452和螺纹孔螺纹配合,即通过锁定件452抵接于竖直杆422和水平杆421,以达到锁定水平杆421和调节块451的目的。

如图5所示,上述水平杆421和竖直杆422上均设置有限位条423,上述限位条423分别沿水平杆421、竖直杆422轴向方向设置,结合图6所示,上述调节块451上对应限位条423处开设有滑槽453,滑槽453和限位条423滑动配合,以达到限制竖直杆422和水平杆421转动的目的,避免喷码位置发生偏移。

如图2所示,上述油墨管413一端和喷头411相连通,油墨管413另一端连通有喷码机414,结合图1所示,喷码机414挂设在下料轨道2上,结合图5所示,当调节喷头411高度时,为了防止油墨管413和第一调节组件44、第二调节组件45发生结构干涉,在竖直杆422上方设置有放置架46,油墨管413可架设在放置架46上。

下面结合具体动作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

当需要喷码的钢管由大口径转变为小口径时,使用者根据目测判断喷头411的大致喷码高度,先调节第二调节组件45,即滑动调节块451至大致高度并通过锁定件452将调节块451锁定在竖直杆422上;再调节第一调节组件44,开启驱动电机443,驱动螺纹杆444转动进而带动底板441沿导向杆431竖直上下移动,使喷头411移动至某一高度,观察喷头411在该高度下喷码的效果,若喷码清晰可见,则可关闭驱动电机443,若喷码不清晰,则需要通过驱动电机443进一步调节底板441的高度,直至获得最佳的喷头411喷码高度为止。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