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打标机用移动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8113发布日期:2018-07-07 14:38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标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打标机用移动导轨。



背景技术:

电动打标机是由控制器、工作台、升降立柱、打标机头等组成。传统的打标机中,打标机头包括X轴直线导轨和Y轴直线导轨,Y轴直线导轨的滑块上连接有打标针,由于随着打标机的改良精简,Y轴直线导轨采用单根导轨,在频繁使用过程中,单根导轨稳定性无法保证,容易造成打标针垂直位置偏移,从而影响打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能好且安装方便的电动打标机用移动导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动打标机用移动导轨 ,包括导轨支座、两根平行对齐且横截面为圆形的导杆、滑块;

所述导轨支座,其底部前后端左右两侧各设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上均设有V形凹槽,所述导杆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凹槽上;

所述两根导杆,一根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导轨支座底部左侧前后端的支撑凸起上的凹槽内,一根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导轨支座底部右侧前后端的支撑凸起上的凹槽内;

所述滑块,其上方左右各设有圆形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上部均设有缺口,所述导轨槽内均安装有直线轴承,所述滑块通过直线轴承套入所述两根导杆上,所述导轨槽均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直线轴承;其下端设有安装打标针头的打标针座。如此设计,导轨支架通过固定两根圆形截面的导杆和滑块的两个导轨槽配合,从而加强了滑块与导轨之间的稳定性;V形凹槽与导杆的螺钉连接大大增强了导杆的稳定性;导轨槽上部设有缺口可以防止与导轨支座碰触,螺栓连接导轨槽和直线轴承有利于拆卸替换安装方便,直线轴承与导杆配合,有利于两者相对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两根导杆之间的距离为50~60mm,所述导杆的直径均为12mm,所述导杆的长度均为250~350mm,所述支撑凸起高度10~15mm;所述导轨槽内径为20~24mm。所述缺口的角度为60~100°,所述凹槽角度为140-150°,所述凹槽深度为6~8mm。如此设计,结构设计合理,节约在打标机头内的占用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轴承型号为LM12UU,所述导杆材质为45号钢。如此设计,导杆结实牢固,直线轴承更好的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两根导杆与滑块的两个导轨槽配合,大大提升了导杆和滑块之间的稳定性,支撑凸起的凹槽通过螺栓牢固的固定导杆,大大提升了导杆和导轨支架稳定牢固性。

2、导轨槽上部设有缺口防止碰触导轨支座,螺栓连接导轨槽和直线轴承有利于拆卸替换安装方便,直线轴承与导杆配合,有利于两者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导轨,整体结构简单紧凑、稳定性高、拆卸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安装维修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导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导轨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移动导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轨支座,11、支撑凸起,12、凹槽,2、导杆,3、滑块,31、导轨槽,32、缺口,33、螺栓,4、打标针座 ,5、直线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述,以应用在电动打标机为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打标机用移动导轨,包括导轨支座1、两根平行对齐且横截面为圆形的导杆2、滑块3;导轨支座1底部前后端左右两侧各设有支撑凸起11,支撑凸起11上均设有V形凹槽12,导杆2均通过螺栓固定在凹槽12上;两根导杆2为45号钢材质,一根通过螺钉固定在导轨支座1底部左侧前后端的支撑凸起上的凹槽内,一根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导轨支座底部右侧前后端的支撑凸起上的凹槽内;滑块3上方左右各设有圆形的导轨槽31,导轨槽31上部均设有缺口32,导轨槽内均安装有LM12UU型号的直线轴承5,滑块3通过直线轴承5套入两根导杆2上,导轨槽31均通过螺栓33紧固连接直线轴承5,滑块3下端设有安装打标针头的打标针座4。

两根导杆2之间的距离为55mm,导杆2的直径均为12mm,导杆2的长度均为300mm,支撑凸起11高度13mm;导轨槽31内径为21mm。缺口32的角度为90°,凹槽12角度为110°,凹槽12深度为7mm。

具体安装过程:

导轨支座固定在打标机头内的X轴直线导轨上,直线轴承套入导轨槽,用螺栓固定紧,两根导杆套入滑块,通过螺钉将导杆固定在支撑凸起的凹槽内,再在打标针座上安装打标针。当需要更换不同直径的导杆时,可以拧开螺栓,换不同内径的直线轴承套入拧紧,然后套入相应的导杆。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