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带碎纸功能的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3414发布日期:2018-07-24 20:40阅读:18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印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附带碎纸功能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打印机用于将电子资料打印成纸质文件,人们办公学习已离不开这种常用的办公设备。但是,有时由于失误会打印出不需要的资料,或者多打了几份,或者由于墨盒缺墨打印出来的文件不能使用。这些废弃的纸质文件若不处理,可能会导致秘密或隐私的泄露。一般处理废弃的纸质文件通常采用碎纸机。

为了方便处理打印出来的废弃文件,常常将碎纸机和打印机集成为一体。现有的附带碎纸功能的打印机通常将打印部分与碎纸部分分开设置,集成度较低,从而显得打印机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且使用过程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的附带碎纸功能的打印机通常将打印部分与碎纸部分分开设置,集成度较低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附带碎纸功能的打印机,其目的在于:使打印部分和碎纸部分共用出纸或进纸通道,实现更高的集成度,从而降低打印机的体积和重量、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附带碎纸功能的打印机,包括出纸通道、出纸载板、出纸滚筒I、进纸滚筒、进出纸两用滚筒和碎纸机构,进出纸两用滚筒设置在出纸通道出口处的上方并且位于出纸载板和碎纸机构之间,出纸通道下部的内壁与进出纸两用滚筒配合,进纸滚筒设置在出纸载板上,进纸滚筒和进出纸两用滚筒大小相同并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出纸滚筒I位于进纸滚筒左上方,出纸滚筒I与进纸滚筒及出纸载板配合,出纸滚筒I、进纸滚筒和进出纸两用滚筒分别连接有顺时针旋转的电机。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打印机进行打印工作时,进出纸两用滚筒、出纸滚筒I和出纸载板构成出纸机构,将打印好的文件输出;打印机进行碎纸工作时,出纸载板、进纸滚筒和进出纸两用滚筒构成进纸机构,将需要废弃的文件输入碎纸机构。打印文件的出口和碎纸机构的入口共用一个通道从而具有更高的集成度,使得打印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而且打印错误的文件无需取出,可直接送回销毁,操作更加方便。

优选的,出纸通道和出纸载板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出纸滚筒II,出纸滚筒II连接有逆时针旋转的电机,所述出纸滚筒II位于进出纸两用滚筒斜下方,出纸通道下部的内壁、出纸滚筒II和进出纸两用滚筒之间相互配合。该优选方案增加出纸滚筒II,一方面可以增加出纸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将打印纸的出纸通道限定地更加狭窄,可以防止进行碎纸工作时需要粉碎的纸错误地进入出纸通道而发生卡纸。

优选的,碎纸机构为多排相互咬合的刀片,刀片上有锯齿,每一排刀片分别连接有一个电机。该优选方案中的碎纸机构结构简单且碎纸效果较好,符合减小打印机的体积和重量的要求。

优选的,进出纸两用滚筒下方设置有激光发射装置和光感装置。该优选方案的作用是可以通过光感装置控制进出纸两用滚筒和出纸滚筒I的运行和停止,从而使得打印完成的文件停留在被出纸滚筒I和进纸滚筒夹持的姿势,可方便后续选择抽出文件或将文件送入碎纸机构。

优选的,还包括外壳,所述碎纸机构下方设置有一个斜面,斜面的一端与进出纸两用滚筒连接,另一端与外壳连接。斜面的作用是可以使碎纸片滑落,从而方便收集。

进一步优选的,斜面与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碎纸出口,碎纸出口下方设置有碎纸篓,碎纸篓与外壳通过卡扣连接。碎纸篓与打印机为可拆卸结构,方便收集和清理碎纸。

进一步优选的,碎纸出口的垂直高度为3-4cm。该优选方案的作用是防止手无意伸入打印机内部被碎纸机构割伤。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打印机进行打印工作时,进出纸两用滚筒、出纸滚筒I和出纸载板构成出纸机构,将打印好的文件输出;打印机进行碎纸工作时,出纸载板、进纸滚筒和进出纸两用滚筒构成进纸机构,将需要废弃的文件输入碎纸机构。打印文件的出口和碎纸机构的入口共用一个通道从而具有更高的集成度,使得打印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2.打印错误的文件无需取出,可直接送回销毁;斜面的作用是可以使碎纸片滑落,从而方便收集;碎纸篓与打印机为可拆卸结构。通过上述改进使得打印机的碎纸功能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3.可以通过光感装置控制进出纸两用滚筒和出纸滚筒I的运行和停止,从而使得打印完成的文件停留在被出纸滚筒I和进纸滚筒夹持的姿势,可方便后续选择抽出文件或将文件送入碎纸机构。

4.增加出纸滚筒II,一方面可以增加出纸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将打印纸的出纸通道限定地更加狭窄,可以防止进行碎纸工作时需要粉碎的纸错误地进入出纸通道而发生卡纸。

5.可优化碎纸出口的结构,防止手无意伸入打印机内部被碎纸机构割伤。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打印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打印结束或碎纸开始之前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碎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附带碎纸功能的打印机,包括出纸通道6和出纸载板1、出纸滚筒I 12、进纸滚筒2、进出纸两用滚筒11和碎纸机构10,进出纸两用滚筒11设置在出纸通道6出口处的上方并且位于出纸载板1和碎纸机构10之间,出纸通道6下部的内壁与进出纸两用滚筒11配合,进纸滚筒2设置在出纸载板1上,进纸滚筒2和进出纸两用滚筒11大小相同并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出纸滚筒I 12位于进纸滚筒2左上方,出纸滚筒I 12与进纸滚筒2及出纸载板1配合,出纸滚筒I 12、进纸滚筒2和进出纸两用滚筒11分别连接有顺时针旋转的电机。出纸通道6和出纸载板1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出纸滚筒II 3,出纸滚筒II 3连接有逆时针旋转的电机,所述出纸滚筒II 3位于进出纸两用滚筒11斜下方,出纸通道6下部的内壁、出纸滚筒II 3和进出纸两用滚筒11之间相互配合。进出纸两用滚筒11下方设置有激光发射装置5和光感装置4。碎纸机构10为多排相互咬合的刀片,刀片上有锯齿,每一排刀片分别连接有一个电机。述碎纸机构10下方设置有一个斜面,斜面的一端与进出纸两用滚筒11连接,另一端与外壳连接。斜面与外壳的连接处设置有碎纸出口9,碎纸出口9下方设置有碎纸篓8,碎纸篓8与外壳通过卡扣连接。碎纸出口9的垂直高度为3cm。

本实施例具有打印模式和碎纸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当进行打印功能时采用打印模式,当白纸经过打印机构7完成打印后形成打印文件,打印文件经过出纸通道6输出。此时进出纸两用滚筒11和出纸滚筒I 1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出纸滚筒II 3沿逆时针转动,将文件输出到出纸载板1上,由于文件的阻挡,输出文件时光感装置4无法检测到激光发射装置5发出的激光。当文件输出至无法阻挡激光时,光感装置4检测到激光发射装置5发出的激光,经过2秒的延迟后关闭进出纸两用滚筒11、出纸滚筒I 12和出纸滚筒II 3。此时打印的文件状态如图3所示,文件的尾部由于出纸滚筒I 12和进纸滚筒2的夹持而上翘并指向碎纸机构10。当需要粉碎文件时,开启碎纸模式,进纸滚筒2和进出纸两用滚筒11均顺时针旋转从而将文件输入碎纸机构10进行粉碎。

实施例2

一种附带碎纸功能的打印机,包括出纸通道6和出纸载板1、出纸滚筒I 12、进纸滚筒2、进出纸两用滚筒11和碎纸机构10,进出纸两用滚筒11设置在出纸通道6出口处的上方并且位于出纸载板1和碎纸机构10之间,出纸通道6下部的内壁与进出纸两用滚筒11配合,进纸滚筒2设置在出纸载板1上,进纸滚筒2和进出纸两用滚筒11大小相同并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出纸滚筒I 12位于进纸滚筒2左上方,出纸滚筒I 12与进纸滚筒2及出纸载板1配合,出纸滚筒I 12、进纸滚筒2和进出纸两用滚筒11分别连接有顺时针旋转的电机。出纸通道6和出纸载板1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出纸滚筒II 3,出纸滚筒II 3连接有逆时针旋转的电机,所述出纸滚筒II 3位于进出纸两用滚筒11斜下方,出纸通道6下部的内壁、出纸滚筒II 3和进出纸两用滚筒11之间相互配合。进出纸两用滚筒11下方设置有激光发射装置5和光感装置4。碎纸机构10为多排相互咬合的刀片,刀片上有锯齿,每一排刀片分别连接有一个电机。

实施例2的工作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区别在于没有专门设置收集碎纸的装置,因此当打印机内碎纸满了以后,需手动打开外壳清理。但是实施例2的优势在于体积更小和重量更轻,适宜于小型办公场所。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