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纸印刷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8709发布日期:2018-09-21 23:3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纸印刷机组。



背景技术:

凹版印刷机借助印刷压力将印版滚筒上的图文部分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其具有结构简单、耐印率高、印刷速度快、印品质量好的诸多优点,而适用于折叠纸盒、软包装和装饰纸的印刷。凹版印刷机按给纸方式分为单张纸和卷筒纸凹印机,按承印材料分为纸张和塑料薄膜凹印机,按印刷色数分为单色、双色和多色凹印机。凹版印刷机包括给料装置、输墨装置、印刷装置、收料装置和干燥装置主要部件。

为了使印刷过程中工作滚筒的多余墨料刮除,需使用刮墨刀,而刮墨刀是易损组件,需要经常更换,现有的刮墨刀存在更换不方便的问题,正向刮墨刀更是存在易于抬升从而造成刮墨效果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更换正向刮刀,并且刮墨效果稳定的包装纸印刷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包装纸印刷机组,包括墨槽、位于墨槽正上方的印版滚筒、与印版滚筒抵接的橡皮滚筒、用于将包装纸压紧橡皮滚筒的压印滚筒以及将包装纸送往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的送纸滚筒,所述印版滚筒的侧方设有刮墨机组,所述刮墨机组包括基座和放置于基座的正向刮刀,所述正向刮刀的刀刃与所述印版滚筒抵触,所述正向刮刀的上端面抵接有夹紧件,所述基座的上端面和正向刮刀的下端面分别设有防止基座和正向刮刀相对侧滑的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机构,所述正向刮刀的上端面和夹紧件的下端面分别设有防止正向刮刀和夹紧件相对侧滑的第三卡接结构和第四卡接机构;所述刮墨刀系统本体还包括用于使夹紧件压紧正向刮刀的加压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为凹设于上基座上端面的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为凸设于正向刮刀下端面并突伸入所述第一卡接槽的第一卡接条。

其中,所述第三卡接结构为凹设于正向刮刀上端面的第二卡接槽,所述第四卡接结构为凸设于夹紧件下端面并突伸入所述第二卡接槽的第二卡接条。

其中,所述正向刮刀为钢材正向刮刀,正向刮刀的刀刃为直角三角形。

其中,所述正向刮刀的横截面厚度为0.1-0.3mm。

其中,所述正向刮刀的刀刃的下端面设有类金刚石涂层,所述类金刚石涂层的厚度4-6μm。

其中,所述正向刮刀的刀刃与所述印版滚筒切线的夹角为40-60°。

其中,所述橡皮滚筒包括不锈钢滚筒、套设于不锈钢滚筒的弹性发泡层和套设于弹性发泡层的橡皮层。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发泡层为聚氨酯发泡层,所述聚氨酯发泡层的厚度为5-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印版滚筒部分浸于墨槽的墨料中,运转时,墨料进入印版滚筒的表面和凹槽内,然后通过正向刮刀的作用,刮除表面油墨后,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接触并在凹槽的油墨转移到橡皮滚筒上,最后橡皮滚筒将形成图案的油墨转移到包装纸上,从而实现包装纸的印刷,滚筒结构简单,印刷效率高;2、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压装置使夹紧件、正向刮刀和上基座紧密贴合,而第一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第三卡接结构和第四卡接结构可以避免夹紧件、正向刮刀和上基座的相对侧滑,从而实现三者的稳固连接;当正向刮刀需要更换时,撤去加压装置的压力,即可实现夹紧件、正向刮刀和上基座的分离,拆卸方便;此外,在加压装置的作用下,正向刮刀也可以与印刷滚筒紧密贴合,从而避免刮刀抬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刮墨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墨槽、2-印版滚筒、3-橡皮滚筒、31-不锈钢滚筒、32-弹性发泡层、33-橡皮层、4-压印滚筒、5-送纸滚筒、6-刮墨机组、61-上基座、611-第一卡接槽、62-正向刮刀、621-第一卡接条、622-第二卡接槽、623-类金刚石涂层、63-夹紧件、631-第二卡接条、64-加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见图1-2,一种包装纸印刷机组,包括墨槽1、位于墨槽1正上方的印版滚筒2、与印版滚筒2抵接的橡皮滚筒3、用于将包装纸压紧橡皮滚筒3的压印滚筒4以及将包装纸送往橡皮滚筒3和压印滚筒4之间的送纸滚筒5,所述印版滚筒2的侧方设有刮墨机组6,所述刮墨机组6包括基座和放置于基座的正向刮刀62,所述正向刮刀62的刀刃与所述印版滚筒2抵触,所述正向刮刀62的上端面抵接有夹紧件63,所述基座的上端面和正向刮刀62的下端面分别设有防止基座和正向刮刀62相对侧滑的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机构,所述正向刮刀62的上端面和夹紧件63的下端面分别设有防止正向刮刀62和夹紧件63相对侧滑的第三卡接结构和第四卡接机构;所述刮墨刀系统本体还包括用于使夹紧件63压紧正向刮刀62的加压装置64。

本实用新型印版滚筒2部分浸于墨槽1的墨料中,运转时,墨料进入印版滚筒2的表面和凹槽内,然后通过正向刮刀62的作用,刮除表面油墨后,印版滚筒2与橡皮滚筒3接触并在凹槽的油墨转移到橡皮滚筒3上,最后橡皮滚筒3将形成图案的油墨转移到包装纸上,从而实现包装纸的印刷,滚筒结构简单,印刷效率高。

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压装置64使夹紧件63、正向刮刀62和上基座61紧密贴合,而第一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第三卡接结构和第四卡接结构可以避免夹紧件63、正向刮刀62和上基座61的相对侧滑,从而实现三者的稳固连接;当正向刮刀62需要更换时,撤去加压装置64的压力,即可实现夹紧件63、正向刮刀62和上基座61的分离,拆卸方便;此外,在加压装置64的作用下,正向刮刀62也可以与印刷滚筒紧密贴合,从而避免刮刀抬起。

其中,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为凹设于上基座61上端面的第一卡接槽611,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为凸设于正向刮刀62下端面并突伸入所述第一卡接槽611的第一卡接条621。

其中,所述第三卡接结构为凹设于正向刮刀62上端面的第二卡接槽622,所述第四卡接结构为凸设于夹紧件63下端面并突伸入所述第二卡接槽622的第二卡接条631。

卡接槽和卡接条的安装形式不仅防侧滑效果好,而且拆卸方便。此外,可以使第一卡接条621和第二卡接槽622设于正向刮刀62的同一位置,从而保持其厚度的均一,避免正向刮刀62在第二卡接槽622处的厚度过小从而发生断裂的情况。

其中,所述正向刮刀62为钢制刮刀,正向刮刀62的刀刃呈直角三角形。该形状钢制刮刀接触面积小,刮刀刮墨压强大,刮墨效果好。

其中,所述正向刮刀62的横截面厚度为0.1-0.3mm,压强较大,便于刮除油墨。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最佳的效果:所述正向刮刀62的横截面厚度为0.2mm。

其中,所述正向刮刀62的刀刃下端面设有类金刚石涂层623,所述类金刚石涂层623的厚度4-6μm。类金刚石涂层623可以有效保护正向刮刀62,在提高正向刮刀62耐用性的同时,类金刚石涂层623对刮墨效果也有一定的提升。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最佳的效果:所述类金刚石涂层623的厚度5μm。

其中,所述正向刮刀62的刀刃与所述印版滚筒2切线的夹角为40-60°。该角度设置的刮刀刮墨效果好,印版滚筒2运转速度快,印刷效率和印刷效果均得到提升。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最佳的效果:所述正向刮刀62的刀刃与所述印版滚筒2切线的夹角为50°。

其中,所述橡皮滚筒3包括不锈钢滚筒31、套设于不锈钢滚筒31外侧壁的弹性发泡层32和套设于弹性发泡层32外侧壁的橡皮层33。弹性发泡层32可以利于橡皮层33的弹性变形,橡皮滚筒3在与印版滚筒2接触过程中,非图案区域受到挤压厚度降低,而图案区域的橡皮层33可以突伸入印版滚筒2的凹槽内与油墨接触,从而提高转印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发泡层32为聚氨酯发泡层,所述聚氨酯发泡层的厚度为5-20mm。聚氨酯发泡层弹性好,耐磨性高,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橡皮滚筒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最佳的效果:所述聚氨酯发泡层的厚度为12.5mm。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