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添加油墨装置和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5913发布日期:2019-01-02 22:1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自动添加油墨装置和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添加油墨装置和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印刷机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用于对文字和图像进行印刷。印刷的发展,从原来的简单半自动到现在的全自动印刷,但是其油墨的添加方式一直较为落后,都是通过人工完成油墨的添加。

通过人工进行油墨的添加存在诸多弊端。人工进行油墨添加时,首先油墨的添加量难以保证。当油墨添加过多时,容易造成油墨水纹线的现象,且对油墨造成浪费;当油墨添加量不够时,可能产生漏印等情形。

其次,在印刷过程中,工作人员难以正确把握油墨的添加时机,可能会产油墨添加延迟或油墨添加过早的情形,导致漏印或油墨水纹等现象的发生。

再次,在印刷过程中,通过人工进行油墨的添加,对操作人员来说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添加油墨装置和印刷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添加油墨时添加量和添加时机难以准确把控的技术缺陷。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添加油墨装置,包括:

油墨存储机构,所述油墨存储机构包括油墨存储桶和出料控制部件,所述油墨存储桶包括出料口,所述出料控制部件与所述出料口配合使用以控制所述油墨存储桶所存储的油墨是否从所述出料口流出;

往复运动部件,所述往复运动部件与所述出料控制部件相连,以带动所述出料控制部件进行往复运动;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往复运动控制部件、印刷信号采集部件以及印刷信号处理部件,所述印刷信号处理部件根据所述印刷信号采集部件发送的印刷信号生成往复运动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往复运动控制部件,所述往复运动控制部件根据所述往复运动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往复运动部件运动。

在上述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出料口为漏斗形出料口;

所述出料控制部件,包括:

杆和锥形阻止阀,所述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往复运动部件相连,所述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锥形阻止阀,所述锥形阻止阀与所述漏斗形出料口配合使用,所述锥形阻止阀通过往复运动控制所述油墨存储桶所存储的油墨是否从所述漏斗形出料口流出;

所述出料控制部件伸入所述油墨存储桶。

在上述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油墨存储桶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一个过孔,所述过孔的面积与所述杆的横截面积相匹配;

所述杆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过孔伸出所述油墨存储桶,所述杆与所述过孔不连接。

在上述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油墨存储机构,还包括:

搅拌盘,所述搅拌盘设置于所述油墨存储桶内,并与所述出料控制部件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盘随所述出料控制部件在所述油墨存储桶内进行往复运动。

在上述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搅拌盘上设置有多个不规则排列的孔。

在上述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往复运动部件为气缸;

所述往复运动控制部件为电磁阀。

在上述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往复运动部件包括:

凸轮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料控制部件相连,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凸轮相连,所述凸轮转动时带动所述驱动杆进行往复运动;

所述往复运动控制部件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凸轮相连。

在上述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印刷信号采集部件为光电传感器。

在上述装置中,可选的是,所述油墨存储机构固定设置于印刷设备的回墨起始位置;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印刷信号采集部件,所述至少两个印刷信号采集部件设置于所述印刷设备的回墨起始位置与回墨结束位置之间的不同位置。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印刷设备,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动添加油墨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添加油墨装置和印刷设备,通过控制机构根据其自身所获取的印刷信号控制往复运动部件运动,通过往复运动部件控制油墨存储机构添加或不添加油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印刷设备通过人工实现油墨添加时,油墨的添加量和添加时机难以准确把控的技术缺陷,实现了印刷设备油墨的自动添加,可以对油墨的添加量和添加时机进行精准控制,同时还可以节约人工成本,降低工人在操作印刷设备时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自动添加油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提供的油墨存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油墨存储桶;111、出料口;112、上盖;12、出料控制部件;121、杆;122、锥形阻止阀;13、搅拌盘;131、不规则排列的孔;

2、往复运动部件;

31、往复运动控制部件;32、印刷信号采集部件;33、印刷信号处理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交互平板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动添加油墨装置,能够实现印刷设备油墨的自动添加,该自动添加油墨装置包括油墨存储机构、往复运动部件2和控制机构。其中,油墨存储机构包括油墨存储桶11和出料控制部件12,油墨存储桶11包括出料口111,出料控制部件12与出料口111配合使用以控制油墨存储桶11所存储的油墨是否从出料口111流出;往复运动部件2与出料控制部件12相连,以带动出料控制部件12进行往复运动;控制机构包括往复运动控制部件31、印刷信号采集部件32以及印刷信号处理部件33,印刷信号处理部件33根据印刷信号采集部件32发送的印刷信号生成往复运动控制信号发送至往复运动控制部件31,往复运动控制部件31根据往复运动控制信号控制往复运动部件2运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出料口111为漏斗形出料口,图2中示例性地将出料口111设置在油墨存储桶11的底面上,当然,出料口111也可以设置在油墨存储桶11侧面的下端等位置。另外,图2中还示例性地将出料口111设置在油墨存储桶11底面的正中间,当然,出料口111也可以设置在油墨存储桶11底面的任意位置,只要可以保证油墨顺利流出油墨存储桶11即可。

另外,图2中示例性地将油墨存储桶11设置为圆柱形,实际中,油墨存储桶11的形状、高度以及容量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设置。典型地,油墨存储桶11的容量可以是略大于一天8个小时工作时间内所需使用的油墨的体积等。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出料控制部件12由杆121和锥形阻止阀122组成,锥形阻止阀122与漏斗形出料口111配合使用可以更加有效地阻止油墨从油墨存储桶11中流出。其中,杆121的第一端与往复运动部件2相连,该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连接部件实现的非固定连接。当印刷设备所需使用的油墨仅为一种颜色的油墨时,由于在印刷过程中无需更换油墨存储机构,因此上述连接可以采取固定连接;当印刷设备需使用多种油墨进行印刷时,上述连接应采用非固定连接,以便于更换存储有不同颜色油墨的油墨存储机构。当然,也可以在印刷设备中同时安装多个自动添加油墨装置,用于添加不同颜色的油墨,此时,杆121的第一端与往复运动部件2的连接可以采取固定连接。

其中,锥形阻止阀122与杆12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与漏斗形出料口111配合使用,优选为橡胶材质的锥形阻止阀。如图2所示,杆121的第二端与锥形阻止阀122的底面的正中间垂直且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可以实现锥形阻止阀122通过往复运动控制油墨存储桶11所存储的油墨是否从漏斗形出料口111流出。具体而言,在往复运动部件2带动杆121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当往复运动部件2带动杆121向上运动时,锥形阻止阀122与漏斗形出料口111不再接触,油墨可以顺利从漏斗形出料口111流出;当往复运动部件2带动杆121向下运动直至使锥形阻止阀122与漏斗形出料口111压紧接触之后,锥形阻止阀122与漏斗形出料口111之间不再有空隙,此时油墨无法继续从漏斗形出料口111流出。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出料口111为漏斗形,因此相应地将阻止阀122设计为锥形。在其他情况下,当出料口111为油墨存储桶11底面或侧面的一个圆孔时,那么此时阻止阀122的形状既可以是椎形,也可以是圆柱形,只要可以与出料口111配合使用阻挡油墨从油料存储桶11流出即可。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出料口111为漏斗形,阻止阀122为锥形,因此,出料控制部件12是伸入油墨存储桶11,以实现锥形阻止阀122与出料口111的配合使用。当然,一般来说出料控制部件12中的杆121的长度应大于油料存储桶11的高度,杆121比油料存储桶11高出的部分用于与往复运动部件2相连。当出料口111为非锥形时,例如出料口111为圆形时,阻止阀122可以相应地设置为圆柱形,此时,出料控制部件12可以不伸入油墨存储桶11,而是从油墨存储桶11外部与出料口111配合使用也可以实现阻挡油墨从油墨存储桶11中流出。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油墨存储桶11包括一个上盖112,可以防止油墨从油墨存储桶11中溅出,还可以减少灰尘进入油墨存储桶11。该上盖112可以是仅对油墨存储桶1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进行遮挡,其余部分不被遮挡,可从不被遮挡部分向油墨存储桶11灌注油墨,此时,上盖112既可以设置为与油墨存储桶11固定连接的不可开启上盖,也可以设置为可开启上盖;该上盖112还可以是对油墨存储桶11的上表面全部进行遮挡,此时,上盖112应设置为可开启上盖。图2中示例性地将上盖112表示为对油墨存储桶11的上表面全部进行遮挡。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盖112上设置有一个过孔,过孔的面积与杆121的横截面积相匹配,杆121的第一端从过孔伸出油墨存储桶11,杆121与过孔不连接,该过孔可以有效限制杆121在进行往复运动时的晃动幅度,增加阻止阀122和出料口111对准的准确率。其中,过孔的面积与杆121的横截面积相匹配具体是指过孔的面积在保证杆121顺利穿过的同时应尽量小,以使得可以通过过孔对杆121在进行往复运动时的晃动幅度进行更加有效地限制。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油墨存储机构还包括搅拌盘13,搅拌盘13设置于油墨存储桶11内,并与出料控制部件12中的杆121固定连接,搅拌盘13随出料控制部件12在油墨存储桶11内进行往复运动。可以理解的是,油墨在放置的过程中会出现沉淀问题,例如在油墨存储桶11中出现上部黏度低,颜色与浓度较差,下部黏度高,颜色与浓度较好的现象,如此会对印刷制品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油墨从出料口111流出的过程,使搅拌盘13在油墨存储桶11中随出料控制部件12进行往复运动,以实现对油墨存储桶11所存储的油墨进行搅拌,从而提高印刷制品的印刷质量。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盘13固定于杆上,与锥形阻止阀122的底面平行设置,并紧贴锥形阻止阀122的底面。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搅拌盘13上设置有不规则排列的孔131,如此设置可以提升油墨的搅拌效果。当然,搅拌盘13上的孔的数量和尺寸、是否规则排列以及规则排列的排列方式等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同的设置方式对应不同的搅拌效果,只要保证印刷制品的印刷质量即可。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往复运动部件2为气缸,相应地往复运动控制部件31为电磁阀。印刷信号处理部件33发送的往复运动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31的通断,当电磁阀31导通后,压缩气体通过电磁阀13输送至气缸2,是气缸做伸出动作;当电磁阀31截止后,不再有压缩气体输送至气缸2,此时气缸做回缩动作,由此形成了气缸2的往复运动。通过气缸2与电磁阀31的配合使用,可以精准控制出料控制部件12的运动,进而对油墨的添加量、添加频率以及添加时机进行精准控制。

进一步地,实际中,还可以将往复运动部件2设置为凸轮和驱动杆,驱动杆的第一端与出料控制部件12相连,驱动杆的第二端与凸轮相连,凸轮转动时带动驱动杆进行往复运动,相应地,往复运动控制部件2设置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凸轮相连。通过改变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来改变凸轮的运动轨迹,进而改变驱动杆的运动方向,由此形成驱动杆的往复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印刷信号采集部件32为光电传感器,可以对印刷设备的刮刀的刮墨运动进行精准检测。可以理解的是,在印刷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刮刀每进行一次刮墨运动即表明本次印刷基本结束,此时如需继续印刷则应添加油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光电传感器32感应刮刀的运动,并将光电传感器32输出的印刷信号发送至印刷信号处理部件33,以使印刷信号处理部件33控制往复运动部件2带动出料控制部件12进行往复运动,进而实现油墨的自动添加。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光电传感器32,至少两个光电传感器32设置于印刷设备的回墨起始位置与回墨结束位置之间的不同位置,此时,油墨存储机构固定设置于印刷设备的回墨起始位置,如此设置使得光电传感器32发出的印刷信号可以更加准确地反应刮刀的运动情况。一般来说,在一次印刷过程中,刮刀会从回墨起始位置移动至回墨结束位置,由此完成一次刮墨操作,然后刮刀会再次回到回墨起始位置为下一次刮墨做准备。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回墨起始位置和回墨结束位置之间设置至少两个光电传感器32,可以根据光电传感器32发出的印刷信号准确判定刮刀的运行情况,进而对油墨的添加操作进行精确控制。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油墨存储机构和往复运动部件2可以通过托梁固定在印刷设备上。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自动添加油墨的装置,通过将出料控制部件12设置为杆121和锥形阻止阀122,出料口111设置为漏斗形出料口,可以有效阻止油墨从油墨存储桶11中流出;在油料存储桶11上设置带有过孔的上盖,不但可以防止油墨溅出、灰尘进入油料存储桶11,还可以对杆121在做往复运动时的晃动进行有效限制;增加带有不规则排列的孔131的搅拌盘13可以对油墨进行有效搅拌,提高印刷质量;将往复运动部件2和往复运动控制部件31设置为气缸和电磁阀,或凸轮、驱动杆和电机,可以向出料控制部件12输出有效、准确的往复运动;采用光电传感器作为印刷信号采集部件32,以及将至少两个印刷信号采集部件设置于印刷设备的回墨起始位置与回墨结束位置之间的不同位置,可以对刮刀的刮墨运动进行准确检测。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印刷设备,包括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添加油墨装置。该印刷设备可以自动添加油墨,且可以对油墨的添加量和添加时机进行精准控制,同时还可以节约人工成本,降低工人在操作印刷设备时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