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玻璃喷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5062发布日期:2020-03-20 06:1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玻璃喷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手机玻璃喷印设备。



背景技术:

受益于全球通讯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手机整个行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人们对手机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需求,手机玻璃也从2d、2.5d,发展到如今的3d曲面玻璃,3d曲面玻璃无论是中间还是边缘都用弧形设计的玻璃盖板,具有轻薄、透明洁净、抗指纹、抗眩光、耐候性佳等特点;颜值高,曲面玻璃的弧面边缘高于中框,整个屏幕都显得更加饱满,视觉效果明显优于普通2d屏幕;出色的触控手感,曲面玻璃与中框180度平滑对接,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大幅度提高了滑动屏幕的手感。

现实生产中,手机玻璃普遍采用网版丝印方式,通过网板覆盖在玻璃上表面,刮胶在网板上面将油墨挤在玻璃表面,而网板是平面且薄的,不能随玻璃表面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无法印3d曲面,局限了企业的发展,面对着近年来3d玻璃不断增多,需开发一种不局限于2d/3d曲面玻璃的印刷设备。

公开号为cn107297892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3d曲面电喷印图案化设备及方法,其基于点流体喷印技术,通过上下料模块、电喷印模块、视觉模块和固化模块之间相互协作,能高质量地实现曲面喷印,适用于具有多种图案曲面的图案化,具有高柔性、高分辨率喷印的特点,然而,对手机玻璃来讲,如果在喷印前,未对产品表面进行清洁处理,手机玻璃表面洁净度较低,会降低手机玻璃表面的油墨附着力,影响手机玻璃喷印后的品质;此外,该设备采用真空吸盘直接吸附产品表面,容易导致产品表面残留痕迹,影响产品表面的喷印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手机玻璃喷印设备,该设备确保了托举吸盘不会于产品表面留下痕迹,有效保证了产品表面的喷印效果;有效提高了待加工产品表面的洁净度和油墨附着力,提高了产品表面的喷印效果;实现了对具有3d曲面的产品进行喷印,而且,还可对2d曲面之产品进行喷印作业,大大提高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手机玻璃喷印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机架内的工作台,所述机架顶部设有风机过滤机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一旋转平台,该旋转平台环设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于第一工位和第四工位之间的工作台上设有一取料组,该取料组用以将待加工物品托举至第一工位将完成加工之物品于第四工位托举下料,该第一工位底部的工作台上设有初定位模组,该初定位模组用以对待加工物品进行归中定位,该工作台对应第二工位设有一等离子清洁组,该等离子清洁组用以对待加工物品进行表面清洁,该工作台上对应第三工位设有一喷印模组,该喷印模组上设有一视觉对位单元,该工作台上对应第四工位下方设有一下料组,该下料组用以吸附并托起完成加工之物品以便下料。

所述旋转平台通过一驱动马达与工作台相连接,该旋转平台于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上分别设有定位治具,各该定位治具分别于中部开制有穿孔,且于该穿孔四周开制有定位校正孔,各该穿孔和定位校正孔用以方便初定位模组校正待加工物品以及下料组提升完成加工之物品。

所述取料组包括固定底座、设于固定底座上的取料底座、通过一第一传动臂与取料底座相连接的第二传动臂以及通过一转轴与第二传动臂相连接的托举部,该托举部由托举连接块、与托举连接块相连接的吸气治具、设于吸气治具底端两边的托臂以及分别设于各托臂上的若干托举吸盘组成,各托举吸盘用以在各托臂托起物品时于底面对物品进行吸附,该托举连接块与转轴相连接,该吸气治具上设有一吸气孔。

所述初定位模组包括定位立臂、设于定位立臂上的顶升连接板、设于顶升连接板顶端的定位底板、通过设于两边的顶升支撑板连接于定位底板下方的气缸底板、通过直线轴承设于气缸底板其中一端的定位导柱、通过直线轴承设于气缸底板另一端的顶升吸棒、穿设于气缸底板上的顶升气缸以及分别设于定位底板上的第一校正部和第二校正部,该顶升气缸其中一端通过一第一气缸连接板分别与定位导柱、顶升吸棒相连接,该顶升气缸本身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位移传感器,该顶升吸棒顶端设有一顶升吸盘,该定位立臂由立臂基座、通过立臂轴承座设于立臂基座内部的立臂轴承、通过轴承连接件与立臂轴承相连接的顶升基块、通过顶升联轴器与立臂轴承相连接的立臂电机以及设于立臂轴承两边之立臂基座上的顶升导轨组成,该立臂基座其中一侧设有至少二第一光电开关,该顶升导轨通过顶升滑块与顶升基块相连接,该顶升基块通过一螺母连接板与顶升连接板相连接,该顶升连接板对应第一光电开关一侧设有一顶升位移传感片,该定位底板上方对应第一校正部其中一侧设有至少二第一定位光电开关,于第一校正部上对应第一定位光电开关设置位置设有第一定位传感片,该定位底板上方对应第二校正部其中一侧设有至少二第二定位光电开关,于第二校正部上对应第二定位光电开关设置位置设有第二定位传感片。

所述第一校正部包括通过第一定位座连接于定位底板下方的第一定位电机、与第一定位电机相连接的第一定位传动轮、通过一第一定位安装座连接于定位底板下方的第一定位从动轮、传动连接于第一定位传动轮和第一定位从动轮之间的第一定位传动带、通过一第一定位连接件斜对设于第一定位传动带两边的至少二第一定位连接座、通过第一定位固定座分别连接于对应第一定位连接座上的第一定位棒、分别设于第一连接座下方的第一定位滑块以及设于定位底板与对应第一定位滑块之间的第一定位导轨,所述第二校正部包括通过第二定位座连接于定位底板下方的第二定位电机、与第二定位电机相连接的第二定位传动轮、通过一第二定位安装座连接于定位底板下方的第二定位从动轮、传动连接于第二定位传动轮和第二定位从动轮之间的第二定位传动带、通过一第二定位连接件斜对设于第二定位传动带两边的至少二第二定位连接座、通过第二定位固定座分别连接于对应第二定位连接座上的第二定位棒、分别设于第二连接座下方的第二定位滑块以及设于定位底板与对应第二定位滑块之间的第二定位导轨。

所述等离子清洁组由通过清洗立架连接于工作台上的清洗传动部、设于清洗传动部上方的水平调节部、通过一清洗连接架安装于水平调节部上的垂直调节部以及设于垂直调节部上的等离子发生部组成;其中,该清洗传动部包括传动槽、设于传动槽中的传动导轨、设于传动导轨其中一端的清洗传动轮、与清洗传动轮相连接的第一电机、设于传动导轨另一端的清洗从动轮以及连接于清洗传动轮和清洗从动轮之间的清洗传动带,于传动槽其中一侧面上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二光电开关,各该第二光电开关用以对水平调节部行程进行限位,该清洗传动带通过一传动底座与水平调节部相连接,该传动底座对应位置传感器设置位置一侧设有第一传感片,该第一传感片用以作用各第二光电开关。

所述水平调节部通过一安装板连接于传动底座上,该水平调节部由连接于安装板上的水平底板、分别设于水平底板两端的水平固定块以及设于二水平固定块之间的水平调节器组成,所述清洗连接架安装于水平调节器上,所述垂直调节部由一垂直底板、分别设于垂直底板两端的垂直固定块以及设于二垂直固定块之间的垂直调节器组成,该垂直调节器上设有一导正板,该导正板通过一衔接板与等离子发生部相连接。

所述喷印模组通过一喷印升降机构与工作台相连接,该喷印模组包括与喷印升降机构相连接的喷印安装板、设于喷印安装板内的至少二喷印导轨、通过喷印滑块分别连接于对应喷印导轨上的移动固定板、通过一升降部与移动固定板相连接的喷印部,该移动固定板通过一视觉固定板与视觉对位单元相连接,该视觉对位单元由与视觉固定板相连接的视觉支撑板、环设于视觉支撑板上的若干视觉固定块以及通过视觉支架分别设于对应视觉固定块上的对位相机组成。

所述升降部包括升降安装板、通过升降轴安装座安装于升降安装板其中一面上的第一对位升降丝杆、通过一升降连接件设于第一对位升降丝杆上的升降连接座、通过一第二升降联轴器连接在第一对位升降丝杆一端的升降电机、设于升降安装板其中一侧的至少二第三光电开关、对应第三光电开关一侧设于升降连接座上的第二传感片、通过升降导轨设于升降安装板另一面的至少一升降滑块组成,该升降连接座、升降滑块分别与喷印部固定连接。

所述喷印部由喷印底板、通过喷印安装板与喷印底板相连接的至少一喷头、设于喷印底板且与喷印安装板相连接的双调节部、设于对应喷头其中一侧且连接于喷印安装板上的单调节部以及罩设于喷印底板上且与升降滑块相连接的喷印罩体组成。

所述下料组包括与工作台相连接的下料底座、设于下料底座上的下料连接座、通过下料轴承连接于下料连接座其中一边的下料导柱、通过下料轴承连接于下料连接座亮一边的下料顶棒以及穿设于下料连接座上的下料气缸,该下料气缸本身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位移传感器,该下料气缸顶端通过一第二气缸连接板分别与下料导柱、下料顶棒相连接,该下料顶棒顶端设有一下料吸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取料组之托举部,由底部将物品托起,进行工位转移,避免了托举吸盘直接作用在待喷印或已喷印的产品表面,确保了托举吸盘不会于产品表面留下痕迹,有效保证了产品表面的喷印效果;通过等离子清洁组对待加工产品表面进行清洁处理,有效提高了待加工产品表面的洁净度和油墨附着力,提高了产品表面的喷印效果;同时,喷印模组在视觉对位单元相互配合,对待加工产品进行校正对位,再结合喷印部,实现了对具有3d曲面的产品进行喷印,而且,还可对2d曲面之产品进行喷印作业,大大提高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整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机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取料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托举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初定位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校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校正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顶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定位立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等离子清洁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水平调节部、垂直调节部以及等离子发生部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清洗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喷印模组与视觉对位单元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喷印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喷印模组无喷印升降机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喷印水平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之移动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之升降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之升降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之视觉对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之视觉对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之喷印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之喷印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之喷印部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之下料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机架;11-风机过滤机组;12-清洗盘;2-工作台;3-旋转平台;31-驱动马达;32-定位治具;331-穿孔;332-定位校正孔;4-取料组;41-固定底座;42-取料底座;43-第一传动臂;44-第二传动臂;45-转轴;46-托举部;461-托举连接块;462-吸气治具;463-托臂;464-托举吸盘;465-吸气孔;5-初定位模组;50-立臂连接板;51-定位立臂;511-立臂基座;512-立臂轴承座;513-立臂轴承;514-轴承连接件;515-顶升基块;516-顶升联轴器;517-立臂电机;518-顶升导轨;519-第一光电开关;52-顶升连接板;521-顶升位移传感片;53-定位底板;54-气缸底板;55-定位导柱;56-顶升吸棒;57-顶升气缸;58-第一校正部;581-第一定位电机;582-第一定位传动轮;583-第一定位从动轮;584-第一定位传动带;585-第一定位连接座;586-第一定位棒;587-第一定位滑块;588-第一定位导轨;58a-第一定位座;58b-第一定位安装座;58c-第一定位固定座;58d-第一定位连接件;59-第二校正部;591-第二定位电机;592-第二定位传动轮;593-第二定位从动轮;594-第二定位传动带;595-第二定位连接座;596-第二定位棒;597-第二定位滑块;598-第二定位导轨;59a-第二定位座;59b-第二定位安装座;59c-第二定位固定座;59d-第二定位连接件;5a-顶升支撑板;5b-直线轴承;5c-第一气缸连接板;5d-第一位移传感器;5e-顶升吸盘;5f-顶升滑块;5h-第一定位光电开关;5i-第一定位传感片;5j-第二定位光电开关;5k-第二定位传感片;6-等离子清洁组;61-清洗传动部;611-传动槽;612-传动导轨;613-清洗传动轮;614-第一电机;615-清洗从动轮;616-清洗传动带;617-第二光电开关;618-第一传感片;619-清洗位移限位块;62-水平调节部;621-水平底板;622-水平固定块;623-水平调节器;62a-水平调节安装板;63-垂直调节部;631-垂直底板;632-垂直固定块;633-垂直调节器;63a-导正板;64-等离子发生部;65-衔接板;6a-清洗立架;6b-清洗连接架;6c-传动底座;7-喷印模组;71-喷印升降机构;711-喷印升降固定板;712-喷印升降顶杆;713-喷印升降连接臂;714-喷印升降导柱;715-喷印升降底板;716-喷印电机座;717-喷印升降电机;718-喷印升降连接板;719-喷印丝杠;71a-第一升降联轴器;71b-第一杆套;71c-第二杆套;71d-丝杠螺母;71e-升降传感片;71f-喷印升降光电开关;71g-限位缓冲部;72-喷印安装板;721-磁尺;722-喷印位移限位块;73-喷印导轨;74-移动固定板;741-固定片;742-磁栅式传感器;75-升降部;751-升降安装板;752-升降轴安装座;753-升降连接件;754-升降连接座;755-第二升降联轴器;756-升降电机;757-第三光电开关;758-第二传感片;759-升降滑块;75a-升降导轨;75b-第一对位升降丝杆;76-喷印部;761-喷印底板;762-喷头;763-双调节部;764-单调节部;765-喷印罩体;7651-罩门;76a-喷印固定板;7a-喷印滑块;7b-视觉固定板;7c-直线电机动子;7d-固定脚架;8-视觉对位单元;81-视觉支撑板;82-视觉固定块;83-视觉支架;84-对位相机;9-下料组;91-下料底座;92-下料连接座;93-下料导柱;94-下料顶棒;95-下料气缸;9a-下料轴承;9b-第二位移传感器;9c-第二气缸连接板;9d-下料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5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手机玻璃喷印设备,包括机架1以及设于机架1内的工作台2,机架1顶部设有风机过滤机组11,工作台2上设有一旋转平台3,该旋转平台3环设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该第一工位为初定位工位,该第二工位为清洗工位,该第三工位对位喷印工位,该第四工位为下料工位,于第一工位和第四工位之间的工作台2上设有一取料组4,该取料组4用以将待加工物品托举至第一工位将完成加工之物品于第四工位托举下料,该第一工位底部的工作台2上设有初定位模组5,该初定位模组5用以对待加工物品进行归中定位,该工作台2对应第二工位设有一等离子清洁组6,该等离子清洁组6用以对待加工物品进行表面清洁,该工作台2上对应第三工位设有一喷印模组7,该喷印模组7上设有一视觉对位单元8,该工作台2上对应第四工位下方设有一下料组9,该下料组9用以吸附并托起完成加工之物品以便下料,其中,风机过滤机组11(ffu),英文全称为(fanfilterunit),可模块化连接使用,具有工作时间长,低噪声、免维护、震动小、可无级调速,风速均匀,安装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洁净室、洁净工作台2、洁净生产线、组装式洁净室和局部百级等应用场合;ffu设有初、高效两级过滤网,风机从ffu顶部将空气吸入并经初、高效过滤器过滤,过滤后的洁净空气在整个出风面以0.45m/s±20%的风速匀速送出,适用于在各种环境中获得高级别的洁净环境,它为不同尺寸大小,不同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微环境提供高质量的洁净空气;在新建洁净室、洁净厂房式改造翻新中,即可提高洁净度级别,降低噪音和振动,也可大大降低造价,安装维护方便,是洁净环境的理想部件。

如图1-2所示,旋转平台3通过一驱动马达31与工作台2相连接,该旋转平台3于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上分别设有定位治具32,各该定位治具32分别于中部开制有穿孔331,且于该穿孔331四周开制有定位校正孔332,各该穿孔331和定位校正孔332用以方便初定位模组5校正待加工物品以及下料组9提升完成加工之物品,其中,该驱动马达31为一dd直驱电机,也叫直接驱动马达31,dd是directdriver的简称,包括力矩电机和直线电机,后面加上电机就是称为dd直驱电机,由于其输出力矩大,因此,也将该产品直接称为力矩伺服;与传统的电机不同,该产品的大力矩使其可以直接与运动装置连接,从而省去了诸如减速器,齿轮箱,皮带轮等连接机构,因此才会称其为直驱动电机;由于一般该型电机都配置了高解析度的编码器,因此,可以达到比普通伺服高一个等级的精度,又由于采用直接连接方式,减少了由于机械结构产生的定位误差,使得工艺精度得以保证,另对,于部分凸轮轴控制方式,一方面减少了由于机械结构摩擦而产生尺寸方面的误差,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安装/使用时的噪音。

如图2-4所示,取料组4包括固定底座41、设于固定底座41上的取料底座42、通过一第一传动臂43与取料底座42相连接的第二传动臂44以及通过一转轴45与第二传动臂44相连接的托举部46,该托举部46由托举连接块461、与托举连接块461相连接的吸气治具462、设于吸气治具462底端两边的托臂463以及分别设于各托臂463上的若干托举吸盘464组成,各托举吸盘464用以在各托臂463托起物品时于底面对物品进行吸附,该托举连接块461与转轴45相连接,该吸气治具462上设有一吸气孔465,该吸气孔465为吸气治具462进气的地方,从此出连接吸气装置,为托举吸盘464提供吸力,该二托臂463之间形成有避空位,为后续工位上下料时,预留固定物品和取下物品的空间,以便于初定位模组5固定物品以及于下料组9取下物品。

如图5-9所示,初定位模组5包括定位立臂51、设于定位立臂51上的顶升连接板52、设于顶升连接板52顶端的定位底板53、通过设于两边的顶升支撑板5a连接于定位底板53下方的气缸底板54、通过直线轴承5b设于气缸底板54其中一端的定位导柱55、通过直线轴承5b设于气缸底板54另一端的顶升吸棒56、穿设于气缸底板54上的顶升气缸57以及分别设于定位底板53上的第一校正部58和第二校正部59,该顶升气缸57其中一端通过一第一气缸连接板5c分别与定位导柱55、顶升吸棒56相连接,该顶升气缸57本身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位移传感器5d,该顶升吸棒56顶端设有一顶升吸盘5e,其中,该定位立臂51通过其中一端的立臂连接板50与工作台2相连接,该顶升连接板52、定位底板53、顶升支撑板5a、气缸底板54、直线轴承5b、定位导柱55、顶升吸棒56以及顶升气缸57共同构成初定位模组5之顶升单元。

如图5、9所示,定位立臂51由立臂基座511、通过立臂轴承座512设于立臂基座511内部的立臂轴承513、通过轴承连接件514与立臂轴承513相连接的顶升基块515、通过顶升联轴器516与立臂轴承513相连接的立臂电机517以及设于立臂轴承513两边之立臂基座511上的顶升导轨518组成,该立臂基座511其中一侧设有至少二第一光电开关519,该顶升导轨518通过顶升滑块5f与顶升基块515相连接,该顶升基块515通过一螺母连接板(未图示)与顶升连接板52相连接,该顶升连接板52对应第一光电开关519一侧设有一顶升位移传感片521,顶升位移传感片521通过与各第一光电开关519相配合,藉此控制顶升单元、第一校正部58和第二校正部59的往复行程,该定位底板53上方对应第一校正部58其中一侧设有至少二第一定位光电开关5h,于第一校正部58上对应第一定位光电开关5h设置位置设有第一定位传感片5i,该定位底板53上方对应第二校正部59其中一侧设有至少二第二定位光电开关5j,于第二校正部59上对应第二定位光电开关5j设置位置设有第二定位传感片5k。

如图6所示,第一校正部58包括通过第一定位座58a连接于定位底板53下方的第一定位电机581、与第一定位电机581相连接的第一定位传动轮582、通过一第一定位安装座58b连接于定位底板53下方的第一定位从动轮583、传动连接于第一定位传动轮582和第一定位从动轮583之间的第一定位传动带584、通过一第一定位连接件58d斜对设于第一定位传动带584两边的至少二第一定位连接座585、通过第一定位固定座58c分别连接于对应第一定位连接座585上的第一定位棒586、分别设于第一连接座下方的第一定位滑块587以及设于定位底板53与对应第一定位滑块587之间的第一定位导轨588。

如图7所示,第二校正部59包括通过第二定位座59a连接于定位底板53下方的第二定位电机591、与第二定位电机591相连接的第二定位传动轮592、通过一第二定位安装座59b连接于定位底板53下方的第二定位从动轮593、传动连接于第二定位传动轮592和第二定位从动轮593之间的第二定位传动带594、通过一第二定位连接件59d斜对设于第二定位传动带594两边的至少二第二定位连接座595、通过第二定位固定座59c分别连接于对应第二定位连接座595上的第二定位棒596、分别设于第二连接座下方的第二定位滑块597以及设于定位底板53与对应第二定位滑块597之间的第二定位导轨598。

如图10-12所示,等离子清洁组6由通过清洗立架6a连接于工作台2上的清洗传动部61、设于清洗传动部61上方的水平调节部62、通过一清洗连接架6b安装于水平调节部62上的垂直调节部63以及设于垂直调节部63上的等离子发生部64组成,该等离子发生部64上设有一上防尘罩以及连接于上防尘罩的下防尘罩,该下防尘罩的底部设有一出风口;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该等离子发生部64可产生高压高频能量,在喷嘴钢管中被激活和被控制的辉光放电中产生了低温等离子体,借助压缩空气将等离子体喷向工件表面,当等离子体与被处理表面相遇时,产生了化学作用和物理变化,表面得到了清洁,却除了碳化氢类污物,如油脂、辅助添加剂等;根据材料成分,其表面分子链结构得到了改变,建立了自由基团,这些自由基团对各种涂敷材料具有促进粘合的作用,在粘合和油漆应用时得到了优化;在同样效果下,应用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可以得到非常薄的高张力涂层表面,不需要基他机械、化学处理等强烈作用成分来增加粘合性。

如图10-12所示,清洗传动部61包括传动槽611、设于传动槽611中的传动导轨612、设于传动导轨612其中一端的清洗传动轮613、与清洗传动轮613相连接的第一电机614、设于传动导轨612另一端的清洗从动轮615以及连接于清洗传动轮613和清洗从动轮615之间的清洗传动带616,于传动槽611其中一侧面上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二光电开关617,各该第二光电开关617用以对水平调节部62行程进行限位,该清洗传动带616通过一传动底座6c与水平调节部62相连接,该传动底座6c对应位置传感器设置位置一侧设有第一传感片618,该第一传感片618用以作用各第二光电开关617,其中,该传动槽611内部两端还分别设有一清洗位移限位块619,该清洗位移限位块619用以放置滑轨走过极限位置。

如图10-11所示,水平调节部62通过一水平调节安装板62a连接于传动底座6c上,该水平调节部62由连接于水平调节安装板62a上的水平底板621、分别设于水平底板621两端的水平固定块622以及设于二水平固定块622之间的水平调节器623组成,清洗连接架6b安装于水平调节器623上,垂直调节部63由一垂直底板631、分别设于垂直底板631两端的垂直固定块632以及设于二垂直固定块632之间的垂直调节器633组成,该垂直调节器633上设有一导正板634,该导正板634通过一衔接板65与等离子发生部64相连接。

如图13-24所示,喷印模组7通过一喷印升降机构71与工作台2相连接,该喷印模组7包括与喷印升降机构71相连接的喷印安装板72、设于喷印安装板72内的至少二喷印导轨73、通过喷印滑块7a分别连接于对应喷印导轨73上的移动固定板74、通过一升降部75与移动固定板74相连接的喷印部76,该移动固定板74通过一视觉固定板7b与视觉对位单元8相连接,该视觉对位单元8由与视觉固定板7b相连接的视觉支撑板81、环设于视觉支撑板81上的若干视觉固定块82以及通过视觉支架83分别设于对应视觉固定块82上的对位相机84组成,其中,喷印安装板72、喷印导轨73、喷印滑块7a以及移动固定板74共同构成一喷印水平移动机构,该喷印水平移动机构通过设于喷印安装板72两端的固定脚架7d连接在工作台2上;该喷印模组7其中一侧的工作台2上设有一清洗盘12,该清洗盘12是装载墨水的盘子,当长时间不使用机器或更换墨水时,需要将喷头762和整个墨路里面的墨水排出并清洗干净,此时,将喷头762移至清洗盘12上方,启动机台清洁系统,墨水就从喷头762排到清洗盘12,再将清洗盘12拿出,处理排出的墨水;该喷印安装板72上部还设有一磁尺721,该磁尺721两端的喷印安装板72上还分别设有喷印位移限位块722,该移动固定板74朝向喷印安装板72一面还设有一直线电机动子7c,该直线电机动子7c为直线电机的运动部分,该移动固定板74顶部通过一固定片741与一磁栅式传感器742相连接,该磁栅式传感器742用以配合磁尺721读取和反馈直线电机动子7c的位置,该磁栅式传感器742(magneticgratingtransducer)利用磁栅与磁头的磁作用进行测量的位移传感器,它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式传感器,成本较低且便于安装和使用;当需要时,可将原来的磁信号(磁栅)抹去,重新录制,还可以安装在机床上后再录制磁信号,这对于消除安装误差和机床本身的几何误差,以及提高测量精度都是十分有利的,并且可以采用激光定位录磁,而不需要采用感光、腐蚀等工艺,因而精度较高,可达±0.01毫米/米,分辨率为1~5微米。

如图13-14所示,喷印升降机构71由设于工作台2上的喷印升降固定板711、通过喷印升降顶杆712连接于喷印升降固定板711两端的喷印升降连接臂713、通过至少二喷印升降导柱714连接于喷印升降固定板711底面的喷印升降底板715、通过喷印电机座716连接于喷印升降底板715下方的喷印升降电机717、一两端分别连接在对应边的喷印升降顶杆712下端且滑动连接于喷印升降电机717前端和各喷印升降导柱714上的喷印升降连接板718以及一通过第一升降联轴器71a与喷印升降电机717相连接的喷印丝杠719组成,其中,该喷印升降顶杆712与喷印升降固定板711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第一杆套71b,各喷印升降导柱714与喷印升降连接板718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二杆套71c,该喷印丝杠719其中第一端穿设于喷印升降连接板718并连接于喷印升降固定板711底面,该喷印丝杠719通过一丝杠螺母71d与喷印升降连接板718相连接,该喷印升降连接板718其中一边设有一升降传感片71e,于喷印升降底板715上对应升降传感片71e安装一侧设有一喷印升降光电开关71f,该升降传感片71e与喷印升降光电开关71f相互配合,对喷印模组7的垂直行程进行限位,各喷印升降连接臂713其中一端分别与喷印模组7固定连接,另外,于喷印升降固定板711底面和喷印升降底板715表面均分别是有至少一限位缓冲部71g。

如图18-19所示,升降部75包括升降安装板751、通过升降轴安装座752安装于升降安装板751其中一面上的第一对位升降丝杆75b、通过一升降连接件753设于第一对位升降丝杆75b上的升降连接座754、通过一第二升降联轴器755连接在第一对位升降丝杆75b一端的升降电机756、设于升降安装板751其中一侧的至少二第三光电开关757、对应第三光电开关757一侧设于升降连接座754上的第二传感片758、通过升降导轨75a设于升降安装板751另一面的至少一升降滑块759组成,该升降连接座754、升降滑块759分别与喷印部76固定连接。

如图22-24所示,喷印部76由喷印底板761、通过喷印固定板76a与喷印底板761相连接的至少一喷头762、设于喷印底板761且与喷印固定板76a相连接的双调节部763、设于对应喷头762其中一侧且连接于喷印固定板76a上的单调节部764以及罩设于喷印底板761上且与升降滑块759相连接的喷印罩体765组成,该喷印罩体765其中一面设有一罩门7651,该罩门7651用以方便喷印部76的日常维护。

如图25所示,下料组9包括与工作台2相连接的下料底座91、设于下料底座91上的下料连接座92、通过下料轴承9a连接于下料连接座92其中一边的下料导柱93、通过下料轴承9a连接于下料连接座92亮一边的下料顶棒94以及穿设于下料连接座92上的下料气缸95,该下料气缸95本身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二位移传感器9b,该下料气缸95顶端通过一第二气缸连接板9c分别与下料导柱93、下料顶棒94相连接,该下料顶棒94顶端设有一下料吸盘9d。

工作时,启动设备,取料组4通过第一传动臂43和第二传动臂44相互作用,调动托举部46之吸气治具462的托臂463由物品底面托起待加工物品,并通过托举吸盘464于待加工物品底面进行吸固,以移动物品至第一工位,接着,初定位模组5之定位立臂51藉由立臂电机517和立臂轴承513、顶升导轨518等结构相配合,将定位底板53提升,使顶升吸棒56伸出第一工位之定位治具32的穿孔331,同时,使第一校正部58的第一定位棒586和第二校正部59的第二定位棒596分别伸出对应的定位校正孔332,顶升气缸57升起顶升吸棒56,并通过顶升吸盘5e吸固托举部46输送到的待加工物品,再将待加工物品下降到该工位定位治具32上,并停止吸附,随后,第一校正部58在第一定位电机581驱动下,第一定位传动轮582藉由第一定位传动带584驱动第一定位从动轮583转动,在第一定位传动带584传动时,斜对设置的二第一定位连接件58d相对靠近,使得二第一定位连接件58d上的各第一定位棒586相对靠近,在二第一定位连接件58d上之各第一定位棒586相互靠近的同时,第二定位传动轮592藉由第二定位传动带594驱动第二定位从动轮593转动,在第二定位传动带594传动的同时,第二校正部59在第二定位电机591驱动下,第二定位传动轮592藉由第二定位传动带594驱动第二定位从动轮593转动,在第二定位传动带594传动时,斜对设置的二第二定位连接件59d相对靠近,使得二第二定位连接件59d上的各第二定位棒596相对靠近,进而通过第一校正部58之各第一定位棒586和第二校正部59之各第二定位棒596相互靠近,从待加工物品四个方向对其进行位置归中校正。

校正完毕后,旋转平台3在驱动马达31的作用下,将校正完毕的待加工物品输送到等离子清洗组,此时,等离子清洗组的等离子发生部64启动,在清洗传动部61的作用下,藉由水平调节部62和垂直调节部63,带动等离子发生部64顺着传动导轨612往复运动,使等离子发生部64对待加工物品表面进行清洗作业,除去待加工物品表面的灰尘与杂物,增加油墨附着力;清洗完毕后,旋转平台3在驱动马达31的作用下,将清洗完毕的待加工物品输送到喷印模组7所处工位上,随后,移动固定板74配合喷印滑块7a与喷印导轨73上往复运动,并带动喷涂模组上视觉对位单元8的对位相机84,对待加工物品进行精确定位,定位完毕后,移动固定板74配合喷印滑块7a与喷印导轨73将与升降部75相连接的喷印部76移动到作业起始位置,然后,喷印部76在升降部75配合下,下降至设备的设定高度(即喷印部76与待加工物品之间的距离),再配合于喷印导轨73上往复运动的喷印滑块7a实现喷印部76水平方向往复移动,以对待加工物品表面进行喷印处理,喷印完毕后,旋转平台3在驱动马达31作用下,将喷印完毕的物品转送至第四工位,最后,通过下料组9吸住并托起喷印完毕的物品,并藉由取料组4织托举部46将喷印完毕的物品转送到下一工序上,至此完成物品表面的喷印作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如涉及异形件,均可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进行订制,各个零部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丝/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装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