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盖键自动复位的热敏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3186发布日期:2020-01-31 13:25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开盖键自动复位的热敏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开盖键自动复位的热敏打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打印机内都设置有开盖组件,通过驱动开盖组件中的开盖键,带动开盖组件内的部件发生联动作用,使得开盖组件中的钩合件释放胶辊,从而释放连接胶辊的盖体,但是实现开盖后,为使在合盖时,钩合件能够钩合胶辊,需要在完成开盖后或者合盖前,需要反向驱动开盖键,从而带动开盖组件内的部件复位,但是该种方式开盖组件中的各部件通过手动复位,存在的误差较大,影响打印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开盖键自动复位的热敏打印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盖键自动复位的热敏打印机包括外壳、第一盖体、第二盖体、中框架和翻盖组件,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设置有出纸口,第二盖体上设置有通槽,中框架上设置有纸仓与机芯安装位,机芯安装位上设置有机芯,机芯包括机芯框架与打印组件,打印组件设置有机芯框架上,第一盖体铰接于中框架,第一盖体覆盖纸仓,第二盖体覆盖机芯安装位,通槽连通中框架;翻盖组件设置在中框架上,翻盖组件包括开盖键、弹片、联动块和钩合件,开盖键包括操作部、驱动槽和铰接部,驱动槽设置在操作部与铰接部之间,操作部设置在通槽内,机芯安装位上设置有铰接位,铰接部在铰接位内铰接于中框架,开盖键沿开盖方向可绕铰接部转动,联动块包括连接部和转动部,连接部在驱动槽内邻接开盖键,转动部上设置有凸起块,钩合件包括连接块与钩合块,凸起块邻接连接块朝向联动块的一侧,钩合块设置在连接块远离联动块的一侧上,钩合件上设置有钩合部,钩合部用于钩合打印组件中的胶辊,钩合件铰接于机芯框架,弹片抵接在开盖键与中框架之间,弹片位于开盖键朝向开盖方向的一侧上。

由此可见,驱动开盖键的操作部,开盖键绕铰接部转动,带动联动部转动,在联动块转动的过程中,联动块上的凸起块推动钩合件转动,从而钩合件释放打印组件中的胶辊,在此过程中,弹片被挤压,释放开盖键后,在弹片的弹力的驱动下,开盖键反向转动,带动联动件与钩合件复位,从而实现开盖键的自动复位。

进一步的方案是,弹片呈弧形,弹片的自由端水平设置有抵接部,抵接部的抵接面水平设置,抵接面邻接中框架。

可见,抵接部上的抵接面可增加弹片与中框架的接触面积,使得弹片被挤压的过程中,弹片的自由端不会出现过大的移动,并且呈弧形的弹片的挤压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方案是,弹片的固定端与开盖键固定连接,弹片的固定端位于驱动槽与铰接部之间。

可见,弹片的固定端位于驱动槽与铰接部之间,使得弹片的挤压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方案是,机芯框架上设置有第一放置槽与第二放置槽,第一放置槽与第二放置槽连通,联动块放置在第一放置槽内,钩合件放置在第二放置槽内。

可见,联动块放置在第一放置槽内,钩合件放置在第二放置槽内,第一放置槽可对联动块的转动进行限位,第二放置槽对钩合件的转动进行限位,使得联动块与钩合件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保证翻盖组件联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机芯框架内横穿有固定轴,钩合件铰接固定轴,钩合件绕固定轴转动。

进一步的方案是,中框架与外壳之间设置有放置腔,机芯安装位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与放置腔连通,安装槽内设置有安装块,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弧形槽,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槽,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围成铰接位,铰接部在铰接位内转动。

可见,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围成铰接位,铰接部在铰接位内转动,无需在安装槽内安装销钉,减少安装难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安装槽上设置有安装口,安装口位于开盖键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安装块上设置有阻挡部,阻挡部与安装口相对设置,第二弧形槽位于阻挡部与安装口之间。

可见,第二弧形槽位于阻挡部与安装口之间,铰接部在铰接位内,使得安装块无法从安装口中脱出,保证铰接部在铰接位内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盖键自动复位的热敏打印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盖键自动复位的热敏打印机实施例合盖时的剖视图。

图3是图2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开盖键自动复位的热敏打印机实施例开盖后的结构图。

图5是图4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开盖键自动复位的热敏打印机实施例合盖时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开盖键自动复位的热敏打印机实施例中翻盖组件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开盖键自动复位的热敏打印机实施例中机芯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开盖键自动复位的热敏打印机实施例中中框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c处的放大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的热敏打印机包括外壳1、中框架2、第一盖体3、第二盖体4、扭簧件5和翻盖组件6,中框架2设置在外壳1内,中框架2内设置有纸仓21与机芯安装位22,机芯安装位22上设置有机芯23,机芯23内设置有打印组件24与机芯框架25,打印组件24包括胶辊241和热敏片242,胶辊241设置在第一盖体3朝向中框架2的一侧上,热敏片242设置在机芯框架25上,胶辊241与热敏片242之间设置有走纸通道243,第一盖体3与第二盖体4之间设置有出纸口31,出纸口31与走纸通道343连通。第一盖体铰3接于中框架2,第一盖体3覆盖纸仓21,第二盖体4覆盖机芯安装位22。

参见图3,纸仓2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11与第二限位槽12,第二限位212槽位于第一限位槽11的下方,第一限位槽211与第二限位槽212连通,第一限位槽211朝向纸仓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开口213,第二限位槽212朝向纸仓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开口214。参见图4与图5,纸仓21上设置有固定架215,固定架215高于第一限位槽211,固定架215上设置有铰接孔216。第一盖体3朝向中框架2的一侧上设置有翻盖组件6,翻盖组件6包括转动块61、铰接柱62以及限位块63,铰接柱62连接在转动块61与限位块63之间,铰接柱62横向贯穿铰接孔216,第一盖体3铰接于中框架2并可绕铰接柱62转动。限位块63的自由端在限位槽63内与第一限位槽211间隙配合.限位块63的自由端在第一限位槽211内转动并穿过第一开口213伸出第一限位槽211。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63包括连接部631与圆柱部632,连接部631与铰接柱62连接,圆柱部632连接在连接部631的自由端上,圆柱部632与铰接柱52平行。

转动块61背离铰接柱62的一侧上设置有勾合槽611;扭簧件5套在铰接柱62上,扭簧件5设置在限位块63与转动块61之间,扭簧件5的第一端勾合在勾合槽611内,扭簧件5的第二端在第二限位槽212内转动并穿过第二开口214伸出第二限位槽212。

纸仓1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固定架215,第一盖体3上设置有两个翻盖组件6,一个翻盖组件6分别与一个固定架215连接。

第一盖体3处于合盖的状态时,翻盖组件6中的限位块63的自由端在第一限位槽211内,扭簧件5的第二端在第二限位槽212内,在开盖与合盖的过程中,限位块63与扭簧件5均随着第一盖体3的转动而转动,而在合盖的过程中,限位块63需进入第一限位槽211内,若第一盖体3合盖方向不准确,限位块63在第一限位槽211外触碰纸仓21,使得第一盖体3无法合盖,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后,再进行合盖,保证合盖的精确度。

在本实施例中,纸仓21内相对的两内侧壁分别设置有固定槽217,两侧的固定槽217分别与纸仓21连通,两侧的固定槽217之间设置有固定辊218。纸仓21内设置有间隔片219,纸仓21的底部设置有多条凹槽210,多条凹槽210平行设置,间隔片219设置在凹槽210内,间隔片219上设置有避空槽2191,固定辊218穿过避空槽2191。避空槽2191设置在间隔片219的中部,避空槽2191相对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卡块2192,两侧的卡块2192共线设置,固定辊218上朝向避空槽2191的第一侧壁2193设置有凸条2181,凸条2181沿固定辊218的轴向设置,凸条2181设置在两侧的卡块2192之间并与两侧卡块2192邻接,卡块2192与避空槽2191的第一侧壁2193之间设置有间隙部2194,第一侧壁2193与避空槽2191内安装有卡块2192的侧壁相邻。间隔片219设置在凹槽210内,多条凹槽210相互平行,调整间隔片219在纸仓21内的位置,从而调整纸仓21内放置打印纸的空间,用于适应不同尺寸的打印纸。固定辊218的凸条2181在两卡块2192之间,并且卡块2192与避空槽219的第一侧壁2193之间设置有间隙部2194,卡块2192在间隙部2194内可变形,使得间隔片219可适应不尺寸的固定辊218,并且固定辊218的安装更稳固。

参见图6与图7,第二盖体4上设置有通槽41,通槽41连通中框架2。参见图4,翻盖组件6设置在中框架2上。翻盖组件6包括开盖键61、弹片62、联动块63和钩合件64,开盖键61包括操作部65、驱动槽66和铰接部67,驱动槽66设置在操作部65与铰接部67之间,操作部65设置在通槽41内,机芯安装位22上设置有铰接位221,铰接部67在铰接位221内铰接于中框架2,开盖键61沿开盖方向可绕铰接部67转动,联动块63包括连接部68和转动部69,连接部68在驱动槽66内邻接开盖键61,转动部69上设置有凸起块610。钩合件64包括连接块641与钩合块642,连接块641朝向转动部69的一侧也设置有凸起块643,凸起块643邻接连接块641朝向联动块63的一侧上的凸起块610。钩合块642设置在连接块641远离联动块63的一侧上,钩合件64上设置有钩合部644,钩合部644用于钩合打印组件24中的胶辊241,在本实施例中,钩合件642上设置有两个钩合部644,两个钩合部644分别钩合胶辊242轴向的两端。参见图8,钩合件64铰接于机芯框架25,机芯框架25内横穿有固定轴251,钩合件64铰接固定轴,钩合件64绕固定轴251转动。弹片62抵接在开盖键61与中框架2之间,弹片62位于开盖键61朝向开盖方向x的一侧上。弹片62呈弧形,弹片62的自由端水平设置有抵接部621,抵接部621的抵接面622水平设置,抵接面622邻接中框架2,增加弹片62与中框架2的接触面积,使得弹片62被挤压的过程中,弹片62的自由端不会出现过大的移动,并且呈弧形的弹片62的挤压效果更好。弹片62的固定端与开盖键61固定连接,弹片62的固定端位于驱动槽66与铰接部67之间,使得弹片62的挤压效果更好。

驱动开盖键61的操作部65,开盖键61绕铰接部67转动,带动联动块63转动,在联动块63转动的过程中,联动块63上的凸起块610推动钩合件64转动,从而钩合件64释放打印组件中的胶辊242,在此过程中,弹片62被挤压,释放开盖键61后,在弹片62的弹力的驱动下,开盖键61反向转动,带动联动块63与钩合件64复位,从而实现开盖键61的自动复位。

机芯框架25上设置有第一放置槽252与第二放置槽253,第一放置槽252与第二放置槽253连通,联动块63放置在第一放置槽252内,钩合件64放置在第二放置槽253内,第一放置槽252可对联动块63的转动进行限位,第二放置槽253对钩合件64的转动进行限位,使得联动块63与钩合件64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保证翻盖组件6联动的稳定性。

参见图9与图10,中框架2与外壳1之间设置有放置腔11,机芯安装位22上设置有安装槽222,安装槽222与放置腔11连通,安装槽222内设置有安装块7,安装槽222内设置有第一弧形槽223,安装块7上设置有第二弧形槽71,第一弧形槽223与第二弧形槽71围成铰接位221,铰接部67在铰接位221内转动。安装槽222上设置有安装口223,安装口223位于开盖键61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安装块7从安装口223伸入安装槽222内。安装块7上设置有阻挡部72,阻挡部72与安装口223相对设置,第二弧形槽71位于阻挡部72与安装口223之间第一弧形槽223与第二弧形槽71围成铰接位221,铰接部67在铰接位221内转动,无需在安装槽222内安装销钉,减少安装难度。第二弧形槽71位于阻挡部72与安装口223之间,铰接部67在铰接位221内,使得安装块7无法从安装口223中脱出,保证铰接部67在铰接位221内的安装。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