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配件密封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3513发布日期:2020-02-07 23:2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打印机配件密封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配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打印机配件密封用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过从具有40μm至100μm的直径的喷嘴喷出油墨从而将油墨转化为墨滴,来产生打印输出。如果这样的小直径喷嘴被颗粒堵住,则阻碍了油墨适当地从喷嘴喷出并且喷墨打印机不能继续打印。为了避免喷嘴被堵住,在喷墨打印机中将多个过滤器设置在借以循环油墨和溶剂的通路上。

典型的通路模块直接进行装配,然而装配后会出现密封不好的问题,虽然大部分循环油墨和溶剂可以流过通路,但是仍然有小部分从缝隙中流过,导致这些从缝隙中流过的油墨和溶剂并未经过滤直接排出,影响打印效果,长时间使用仍然存在堵塞打印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机配件密封用装置,其不但结构稳定,而且整体达到高级别密封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打印机配件密封用装置,包括下框架、上梁、第一通路模块、第二通路模块,所述下框架有两侧壁和一底壁从而围合形成“凹”字型状,所述第一通路模块和第二通路模块上下叠置于下框架的空腔内,所述上梁固定在该下框架的顶部并且压紧第一通路模块,所述第一通路模块和第二通路模块的结构相同,于下框架朝向空腔的边沿伸出第一挡边,于上梁朝向空腔的边沿伸出第二挡边,所述第二通路模块和第一通路模块分别挡止于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且该第一通路模块、第二通路模块与下框架、上梁的贴合面上有密封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路模块和第二通路模块的表面覆盖有油墨过滤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器是扁平金属网过滤器并且达到75μm的过滤精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器的外周配合有过滤器罩。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梁两端由上至下贯穿螺孔,以及所述下框架的两侧也设置螺孔,用紧固螺丝拧紧该上梁于下框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梁和下框架均设有固定孔,用于固定减压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藉由设计了下框架、上梁、第一通路模块、第二通路模块,将所述第一通路模块和第二通路模块上下叠置于下框架的空腔内,再用上梁固定压紧第一通路模块,可以防止第一通路模块和第二通路模块位移,此方式进行第一次定位;再用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将第二通路模块和第一通路模块挡住,此方式进行第二次定位;且该第一通路模块、第二通路模块与下框架、上梁的贴合面上有密封胶。因此能够在两次定位的基础上,施加密封,以达到本装置整体高级别密封效果。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下框架11、空腔

12、第一挡边13、固定孔

20、上梁21、第二挡边

22、紧固螺丝30、第一通路模块

31、油墨过滤器32、滤器罩

40、第二通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打印机配件密封用装置,包括下框架10、上梁20、第一通路模块30、第二通路模块40。

所述下框架10有两侧壁和一底壁从而围合形成“凹”字型状,所述第一通路模块30和第二通路模块40上下叠置于下框架10的空腔11内,所述上梁20固定在该下框架10的顶部并且压紧第一通路模块30,所述第一通路模块30和第二通路模块40的结构相同,于下框架10朝向空腔11的边沿伸出第一挡边12,于上梁20朝向空腔11的边沿伸出第二挡边21,所述第二通路模块40和第一通路模块30分别挡止于第一挡边12和第二挡边21,且该第一通路模块30、第二通路模块40与下框架10、上梁20的贴合面上有密封胶。密封胶是采用高新密封材料,配合其他配件,达到高级别密封效果。

其中,所述第一通路模块30和第二通路模块40的表面覆盖有油墨过滤器31,可以去除油墨中的颗粒。油墨过滤器31经由通路连接到将泵推出的油墨的压力调节成适合于打印的压力的减压阀。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梁20和下框架10均设有固定孔13,用于固定减压阀。

所述过滤器是扁平金属网过滤器并且达到75μm的过滤精度,使得去除颗粒的油墨得以达标。所述过滤器的外周配合有过滤器罩32,使得油墨过滤器31和减压阀开口之间的间隙变得较小。

所述上梁20两端由上至下贯穿螺孔,以及所述下框架10的两侧也设置螺孔,用紧固螺丝22拧紧该上梁20于下框架10。并且,在该上梁20与该下框架10之间连接缝隙中填充了密封胶,达到本装置整体高级别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