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的滚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3690发布日期:2020-01-07 07:4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的滚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泵套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的滚字设备。



背景技术:

有些香水瓶上的铝泵套需要打刻上相应品牌的名称,一般通过手动滚字装置来完成,此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进料,人工驱动和人工取料,这样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手动滚字装置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的滚字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自动的滚字设备,包括操作台、滚字装置、振动盘装置和铝泵套;操作台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脚;铝泵套为一端封口的圆环柱体;

滚字装置包括进料导轨、平移进料支撑板、上旋转支撑座、下旋转支撑座和推进抵靠板;进料导轨自后向前倾斜向下设置在操作台的上端面后端;平移进料支撑板前后平移设置在进料导轨的前端出料口下方;操作台的上端面前端左部固定有左支撑板、右部固定有右支撑板;上旋转支撑座和下旋转支撑座自上而下固定在左支撑板上;上旋转支撑座上旋转设置有左右方向设置的上旋转中心柱;下旋转支撑座上旋转设置有左右方向设置的下旋转中心柱;上旋转中心柱和下旋转中心柱处于同一竖直面上并且两者同步旋转设置;上旋转中心柱的右端固定有上滚字轮;下旋转中心柱的右端固定有下滚字柱;下滚字柱为圆柱并且圆柱面上均匀成型有若干滚字凸块;上滚字轮包括中部的圆柱状的中心滚字块;中心滚字块的圆柱面上成型有扇环状的下滚字环;下打刻环的外圆柱面上均匀成型有若干与滚字凸块配合的滚字凹槽;推进抵靠板左右移动设置在右支撑板上并且左端面上旋转设置有推进抵靠柱;推进抵靠柱与下旋转中心柱两者的旋转中心轴共线;当推进抵靠柱处于最右端时,平移进料支撑板位于下滚字柱和推进抵靠柱之间;下旋转中心柱用于套设铝泵套;平移进料支撑板用于把铝泵套送到下滚字柱和推进抵靠柱之间;

操作台的上端面左端后部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的上端设置有转角检测中心柱;转角检测中心柱的右端固定有检测带轮;上旋转中心柱的左端固定有驱动检测带轮;驱动检测带轮和检测带轮之间通过检测同步带连接;控制箱用于检测上旋转中心柱的转角变化并且控制平移进料支撑板前后移动和推进抵靠板左右移动;

下旋转中心柱中心处成型有左右贯穿设置的吹气孔;吹气孔的右端贯穿下滚字柱;吹气孔的左端与外部的供气装置连通;

振动盘装置设置在操作台的后侧并且振动盘装置的出料口与进料导轨的上端进料口连接;振动盘装置用于给进料导轨供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平移进料支撑板的前端成型为向上翘起的圆弧状;平移进料支撑板的前端端的旋转中心轴与下滚字柱的旋转中心轴平行并且两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平移进料支撑板的前端的内径与铝泵套的外径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操作台的下端面左端固定有滚字驱动电机;滚字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滚字带轮;滚字带轮和驱动检测带轮之间设置有滚字驱动同步带;滚字驱动同步带穿过操作台;上旋转中心柱的左部固定有上驱动齿轮;下旋转中心柱的左部固定有下驱动齿轮;上驱动齿轮的直径大于下驱动齿轮的直径;上驱动齿轮与下驱动齿轮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操作台的后端成型有上下贯穿的前后滑行槽;前后滑行槽内前后滑行设置有前后滑行支撑座;平移进料支撑板固定在前后滑行支撑座的上端面上;操作台的下端面后端固定有前后驱动气缸;前后滑行支撑座固定在前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前端;控制箱控制前后驱动气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右支撑板呈l型;右支撑板的竖直部右端固定有左右驱动气缸;左右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右支撑板的竖直部;推进抵靠板固定在左右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左端;控制箱控制左右驱动气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操作台的后端固定有两组左右对称设置的导轨支撑组;导轨支撑组包括一对前后分布的导轨支撑板;进料导轨固定在两组导轨支撑组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进料导轨包括自后向前倾斜向下设置的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垂直成型有侧支撑板;左侧的侧支撑板的右端面上端均匀固定有若干上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下端面上固定有自后向前倾斜向下的圆柱状的限位柱;限位柱与支撑底板平行设置并且两者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铝泵套的外径;一对侧支撑板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铝泵套的长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操作台上设置有落料槽;落料槽的下端成型有自左向右倾斜向下的落料导轨;落料槽贯穿操作台;当平移进料支撑板处于最前端时,平移进料支撑板的前端位于落料槽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操作台;100、前后滑行槽;11、支撑脚;12、导轨支撑板;13、右支撑板;14、左支撑板;15、落料槽;151、落料导轨;20、滚字装置;21、滚字驱动电机;211、滚字带轮;22、滚字驱动同步带;23、上旋转支撑座;231、上旋转中心柱;232、上驱动齿轮;233、驱动检测带轮;234、上滚字轮;24、下旋转支撑座;241、下旋转中心柱;242、下驱动齿轮;243、下滚字柱;2430、吹气孔;25、进料导轨;251、支撑底板;252、侧支撑板;253、上支撑板;254、限位柱;26、前后驱动气缸;261、前后滑行支撑座;262、平移进料支撑板;27、左右驱动气缸;271、推进抵靠板;272、推进抵靠柱;28、控制箱;281、转角检测中心柱;282、检测带轮;283、检测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全自动的滚字设备,包括操作台10、滚字装置20、振动盘装置和铝泵套;操作台10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脚11;铝泵套为一端封口的圆环柱体;

如图1、图2所示,滚字装置20包括进料导轨25、平移进料支撑板262、上旋转支撑座23、下旋转支撑座24和推进抵靠板271;进料导轨25自后向前倾斜向下设置在操作台10的上端面后端;平移进料支撑板262前后平移设置在进料导轨25的前端出料口下方;操作台10的上端面前端左部固定有左支撑板14、右部固定有右支撑板13;上旋转支撑座23和下旋转支撑座24自上而下固定在左支撑板14上;上旋转支撑座23上旋转设置有左右方向设置的上旋转中心柱231;下旋转支撑座24上旋转设置有左右方向设置的下旋转中心柱241;上旋转中心柱231和下旋转中心柱241处于同一竖直面上并且两者同步旋转设置;上旋转中心柱231的右端固定有上滚字轮234;下旋转中心柱241的右端固定有下滚字柱243;下滚字柱243为圆柱并且圆柱面上均匀成型有若干滚字凸块;上滚字轮234包括中部的圆柱状的中心滚字块;中心滚字块的圆柱面上成型有扇环状的下滚字环;下打刻环的外圆柱面上均匀成型有若干与滚字凸块配合的滚字凹槽;推进抵靠板271左右移动设置在右支撑板13上并且左端面上旋转设置有推进抵靠柱272;推进抵靠柱272与下旋转中心柱241两者的旋转中心轴共线;当推进抵靠柱272处于最右端时,平移进料支撑板262位于下滚字柱243和推进抵靠柱272之间;下旋转中心柱241用于套设铝泵套;平移进料支撑板262用于把铝泵套送到下滚字柱243和推进抵靠柱272之间;

如图1、图2所示,操作台10的上端面左端后部设置有控制箱28;控制箱28的上端设置有转角检测中心柱281;转角检测中心柱281的右端固定有检测带轮282;上旋转中心柱231的左端固定有驱动检测带轮233;驱动检测带轮233和检测带轮282之间通过检测同步带283连接;控制箱28用于检测上旋转中心柱231的转角变化并且控制平移进料支撑板262前后移动和推进抵靠板271左右移动;

如图2所示,下旋转中心柱241中心处成型有左右贯穿设置的吹气孔2430;吹气孔2430的右端贯穿下滚字柱243;吹气孔2430的左端与外部的供气装置连通;

振动盘装置设置在操作台10的后侧并且振动盘装置的出料口与进料导轨25的上端进料口连接;振动盘装置用于给进料导轨25供料。

如图2所示,平移进料支撑板262的前端成型为向上翘起的圆弧状;平移进料支撑板262的前端端的旋转中心轴与下滚字柱243的旋转中心轴平行并且两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平移进料支撑板262的前端的内径与铝泵套的外径相同。

如图1、图2所示,操作台10的下端面左端固定有滚字驱动电机21;滚字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滚字带轮211;滚字带轮211和驱动检测带轮233之间设置有滚字驱动同步带22;滚字驱动同步带22穿过操作台10;上旋转中心柱231的左部固定有上驱动齿轮232;下旋转中心柱241的左部固定有下驱动齿轮242;上驱动齿轮232的直径大于下驱动齿轮242的直径;上驱动齿轮232与下驱动齿轮242啮合。

如图1、图2所示,操作台10的后端成型有上下贯穿的前后滑行槽100;前后滑行槽100内前后滑行设置有前后滑行支撑座261;平移进料支撑板262固定在前后滑行支撑座261的上端面上;操作台10的下端面后端固定有前后驱动气缸26;前后滑行支撑座261固定在前后驱动气缸26的活塞杆前端;控制箱28控制前后驱动气缸26。

如图1所示,右支撑板13呈l型;右支撑板13的竖直部右端固定有左右驱动气缸27;左右驱动气缸27的活塞杆穿过右支撑板13的竖直部;推进抵靠板271固定在左右驱动气缸27的活塞杆左端;控制箱28控制左右驱动气缸27。

如图1、图2所示,操作台10的后端固定有两组左右对称设置的导轨支撑组;导轨支撑组包括一对前后分布的导轨支撑板12;进料导轨25固定在两组导轨支撑组之间。

如图1、图2所示,进料导轨25包括自后向前倾斜向下设置的支撑底板251;支撑底板251的左右两端分别垂直成型有侧支撑板252;左侧的侧支撑板252的右端面上端均匀固定有若干上支撑板253;上支撑板253的下端面上固定有自后向前倾斜向下的圆柱状的限位柱254;限位柱254与支撑底板251平行设置并且两者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铝泵套的外径;一对侧支撑板252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铝泵套的长度。

如图1、图2所示,操作台10上设置有落料槽15;落料槽15的下端成型有自左向右倾斜向下的落料导轨151;落料槽15贯穿操作台10;当平移进料支撑板262处于最前端时,平移进料支撑板262的前端位于落料槽15的正上方。

全自动的滚字设备的工作原理:

上滚字轮234和下滚字柱243同步旋转,控制箱28检测上旋转中心柱231的旋转角度的变化,当上滚字轮234的下滚字环将旋转最上端时,控制箱28控制平移进料支撑板262向前移动,当平移进料支撑板262带动铝泵套到达下滚字柱243和推进抵靠柱272之间时,控制箱28控制推进抵靠板271向左移动推动铝泵套套设在下滚字柱243上并且推进抵靠柱272保持最左端状态,这样在推进抵靠柱272的抵靠作用下,铝泵套随着下滚字柱243一同旋转,此过程推进抵靠柱272随着铝泵套一同旋转,这样在下滚字柱243的滚字凸块和上滚字轮234的滚字凹槽的共同状态下对铝泵套进行滚字;接着控制箱28控制推进抵靠板271向右回位,接着控制箱28控制平移进料支撑板262向后回位,最后吹气孔2430出气吹动铝泵套脱离下滚字柱243落入到落料槽15内,这样完成一个铝泵套的滚字工序。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