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4932发布日期:2020-07-17 16:0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丝网印刷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是不锈钢板的一种镀膜处理后的花纹或图案的印刷工艺,采用丝网印刷机实现。一般,不锈钢板被人工搬至印刷工作台上、推送至大致的印刷工作位上,再通过人工使其短边和长边分别抵靠丝网印刷机的纵向靠山和横向靠山以完成不锈钢板的准确定位,人工定位的工作效率低。有时,一块不锈钢板需要两到三次的丝网印刷,才能完成花纹或图案的印制,在一个方面,重复的人工定位增加了工作耗时,在另一个方面,人工定位精度相对较低,重复定位可能出现定位与印刷版之间存在偏差的情况,使几次印刷的花纹或图案难以对版,影响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其能够相对有效地提高不锈钢板的上料效率和定位效率,并具有相对较高的对版率,提高了不锈钢板丝网印刷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包括机床、印刷工作台、位于所述印刷工作台上方的印刷版安装框、位于所述印刷工作台一端上的纵向靠山、位于所述印刷工作台一侧的横向靠山、淋墨机构,所述印刷工作台包括纵向送料的纵向上料机构,所述纵向上料机构为皮带输送机构,所述纵向上料机构的输送面形成印刷工作台面。

借由上述机构,通过利用纵向上料机构作为不锈钢板的上料输送机构,从而,仅需将不锈钢板送至纵向上料机构的末端,并在末端处使不锈钢板的长边与横向靠山相抵靠,纵向上料机构自动完成不锈钢板的上料,使本申请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上料效率。与此同时,纵向上料机构为皮带输送机构,皮带输送机构的输送面形成印刷工作台面,从而不锈钢板在自末端向前端的输送过程中,输送面能够向不锈钢板提供相对较大的摩擦力,相对有效地使不锈钢板保持沿直线的进给上料,当不锈钢板完成上料,不锈钢板的定位同时完成,使本申请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定位效率。进一步地,纵向上料机构能够充分执行上料动作,较为有效地的保证多次上料工序的不锈钢板的定位精度,避免多次丝网印刷之间的花纹或图案难以对版形成完成的花纹或图案,使本申请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印刷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纵向上料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横向靠山设置的上料驱动辊和上料张紧辊、通过所述上料驱动辊和所述上料张紧辊张紧安装的上料输送带、驱动所述上料驱动辊转动的上料驱动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驱动辊和所述上料张紧辊之间设置有多个上料支撑辊。

作为优选,所述印刷工作台包括两个或多个间距设置的所述纵向上料机构,相邻的所述纵向上料机构之间设置有横向移出机构,所述横向移出机构通过升降机构安装,所述升降机构用于使所述横向移出机构的移出工作台与所述印刷工作台面齐平或位于所述印刷工作台面之下。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移出机构包括平行于所述横向靠山设置的横移驱动辊和横移张紧辊、通过所述横移驱动辊和所述横移张紧辊张紧安装的横移输送带、驱动所述横移驱动辊转动的横移驱动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横移输送带的表面、平行于所述横向靠山地设置有多道防滑凸楞,所述防滑凸楞为部分圆柱楞,其与所述横移输送带接触的边缘处的切面与所述横移输送带的表面具有155°-160°的夹角。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为液压气缸驱动的剪叉升降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靠山的面向所述印刷工作台面的侧面上开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槽底面与所述印刷工作台面等高。

作为优选,所述引导槽的高度为2mm-3mm。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靠山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床侧部的一对移动轨道,能够沿所述移动轨道滑移而向所述机床靠近或远离的靠山杆、安装于所述靠山杆上的一对短辊、张紧安装于一对所述短辊上的靠山皮带、驱动所述短辊转动的靠山驱动电机,所述引导槽开设于所述靠山皮带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通过利用纵向上料机构作为不锈钢板的上料输送机构,从而,仅需将不锈钢板送至纵向上料机构的末端,并在末端处使不锈钢板的长边与横向靠山相抵靠,纵向上料机构自动完成不锈钢板的上料,使本申请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上料效率。与此同时,纵向上料机构为皮带输送机构,皮带输送机构的输送面形成印刷工作台面,从而不锈钢板在自末端向前端的输送过程中,输送面能够向不锈钢板提供相对较大的摩擦力,相对有效地使不锈钢板保持沿直线的进给上料,当不锈钢板完成上料,不锈钢板的定位同时完成,使本申请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定位效率。进一步地,纵向上料机构能够充分执行上料动作,较为有效地的保证多次上料工序的不锈钢板的定位精度,避免多次丝网印刷之间的花纹或图案难以对版形成完成的花纹或图案,使本申请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印刷质量。

进一步地,通过两个或多个的纵向上料机构的连续上料,能够保证驱动的稳定型。同时,通过在相邻的纵向上料机构之间设置能够升降的横向移出机构,使不锈钢板在完成一次丝网印刷后,能够自动被移出至干燥架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申请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的印刷工作效率,同时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人工下料过程中,可能的对未干的印刷面的损坏的风险。

更进一步地,通过在横向靠山上开设槽底与印刷工作台面等高的引导槽,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确保不锈钢板在上料过程中,始终以横向靠山为基准边,进一步提高了本申请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的上料和定位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上料效率和定位效率,并具有相对较高的对版率,提高了不锈钢板丝网印刷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的一种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上料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移出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00-机床,200-纵向上料机构,300-印刷版安装框,400-纵向靠山,500-横向靠山,600-淋墨机构,700-横向移出机构,800-升降机构,210-上料驱动辊,220-上料张紧辊,230-上料输送带,240-上料驱动电机,250-上料支撑辊,510-引导槽,511-槽底面,520-移动轨道,530-靠山杆,540-短辊,550-靠山皮带,560-靠山驱动电机,710-横移驱动辊,720-横移张紧辊,730-横移输送带,740-横移驱动电机,750-防滑凸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包括机床100、印刷工作台、位于印刷工作台上方的印刷版安装框300、位于印刷工作台一端上的纵向靠山400、位于印刷工作台一侧的横向靠山500、淋墨机构600。其中,机床100为矩形的框架式结构,矩形框架的不同高度处构成了印刷工作台、印刷版安装框300的安装空间。印刷版安装框30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例如通过焊接或螺接固定于机床100上的一种金属框架结构,其具有容纳和固定印刷版的安装空间和结构。在机床100上位于印刷工作台一端处焊接或螺接安装有纵向靠山400,纵向靠山40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结构,例如纵向靠山400的靠山工作面与印刷版安装框300的纵向印刷版安装基准对齐。淋墨机构60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结构,其通过机床100的框架结构安装,能够自机床100的一端滑移至另一端,完成向印刷版喷淋油墨的工作。

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印刷工作台包括纵向送料的纵向上料机构200,纵向上料机构200为皮带输送机构,纵向上料机构200的输送面形成印刷工作台面。

借由上述结构,通过利用纵向上料机构200作为不锈钢板的上料输送机构,从而,仅需将不锈钢板送至纵向上料机构的末端,并在末端处使不锈钢板的长边与横向靠山500相抵靠,纵向上料机构200自动完成不锈钢板的上料(即自末端向前端输送,至不锈钢板的短边抵靠纵向靠山400),使本申请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上料效率。与此同时,纵向上料机构200为皮带输送机构,皮带输送机构的输送面形成印刷工作台面,从而不锈钢板在自末端向前端的输送过程中,输送面能够向不锈钢板提供相对较大的摩擦力,相对有效地使不锈钢板保持沿直线的进给上料,当不锈钢板完成上料,不锈钢板的定位同时完成,使本申请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定位效率。进一步地,纵向上料机构200能够充分执行上料动作,较为有效地的保证多次上料工序的不锈钢板的定位精度,避免多次丝网印刷之间的花纹或图案难以对版形成完成的花纹或图案,使本申请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印刷质量。

具体来说,结合图2和图3所示,以横向靠山500作为基准,纵向上料机构200包括垂直于横向靠山500设置的上料驱动辊210和上料张紧辊220、通过上料驱动辊210和上料张紧辊220张紧安装的上料输送带230、驱动上料驱动辊210转动的上料驱动电机240。其中,上料输送带230为输送皮带,驱动电机240通过机床100固定安装,其与上料驱动辊210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为了保证上料输送带230形成平整的印刷工作台面,上料驱动辊210和上料张紧辊220之间设置有多个上料支撑辊250。上料驱动辊210、上料张紧辊220、多个上料支撑辊250均通过机床100的架体安装。

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横向靠山500包括设置于机床100侧部的一对移动轨道520,能够沿移动轨道滑移而向机床100靠近或远离的靠山杆530,在本实施例中,靠山杆530具有上靠山杆、下靠山杆、连接上靠山杆和下靠山杆的侧靠山杆,下靠山杆的底部具有与移动轨道520相配合的滑块,且移动轨道520、滑块的结构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形式。一对短辊540通过上靠山杆和下靠山杆安装,其中一个短辊540受靠山驱动电机560的驱动而作为主动辊。一对短辊540上张紧安装有靠山皮带550,靠山皮带550可以是三角带。优选地,一对短辊540之间还设有多个同于使靠山皮带550保持张紧的靠山支撑辊。靠山皮带550上开设有引导槽510,引导槽510的高度为2mm-3mm(例如2.5mm),引导槽510的槽底面511与印刷工作台面等高。

从而,通过在靠山皮带550上开设槽底面511与印刷工作台面等高的引导槽510,能够更为有效地确保不锈钢板在上料过程中,始终以横向靠山为基准边。具体来说,靠近上料末端设置的短辊540的圆弧面能够提到引导不锈钢板进入由靠山皮带550形成的限位区域,并当不锈钢板进入时,其端部的一角卡入引导槽510中,并随着上料的进行,而其整个侧边卡入引导槽510中,引导槽510对不锈钢板的夹持作用,其作为辅助夹持作用辅助上料输送带230的输送面对不锈钢板提供的摩擦力,从而能够保证不锈钢板严格沿着垂直于纵向靠山400的方向上料进给。进一步提高了本申请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的上料和定位效率。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靠山杆530可以是任意一种杆状结构,并在其靠近印刷工作台面一侧上,开设有与印刷工作台面等高的引导槽510。

特别的,在本实施例中,印刷工作台包括两个间距设置的纵向上料机构200,通过两个纵向上料机构200的设置,能够较为有效地保证驱动的稳定性,避免过长的驱动距离,使上料输送带230与辊子210,220,250之间发生打滑。相邻的纵向上料机构200之间设置有横向移出机构700。横向移出机构700通过升降机构800安装,升降机构800用于使横向移出机构700的移出工作台与印刷工作台面齐平或位于印刷工作台面之下。通过在相邻的纵向上料机构200之间设置能够升降的横向移出机构700,使不锈钢板在完成一次丝网印刷后,能够自动被移出至干燥架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申请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的印刷工作效率,同时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人工下料过程中,可能的对未干的印刷面的损坏的风险。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包括三个、甚至多个纵向上料机构200,相邻的纵向上料机构200之间均设置有该横行移出机构700。

具体来说,结合图2和图5所示,横向移出机构700包括平行于横向靠山500设置的横移驱动辊710和横移张紧辊720、通过横移驱动辊710和横移张紧辊720张紧安装的横移输送带730、驱动横移驱动辊710转动的横移驱动电机740。在本实施例中,横移驱动电机740设置于横移驱动辊710内,即横移驱动辊710为电动辊。横移输送带730的表面、平行于横向靠山500地设置有多道防滑凸楞750,防滑凸楞750为部分圆柱楞,其与横移输送带730接触的边缘处的切面与横移输送带730的表面具有155°-160°的夹角。横移输送带730为输送皮带,防滑凸楞750是与横移输送带730一体成型。

升降机构800可以是任意一种能够使横向移出机构700升降的结构,例如包括安装托盘和伸缩气缸。在本实施例中,其为液压气缸驱动的剪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800还具有安装托盘,横向移出机构700通过轴承固定安装于该安装托盘内,并使横向移出机构700的移出工作面高于安装托盘。

本实施例的高效提质的不锈钢板丝网印刷设备的工作方法为:

首先,通过控制系统(例如plc控制器)将靠山皮带550的靠山工作面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启动靠山皮带550的传动动作,启动纵向上料机构200的传动动作,此时横向移出机构700的横移工作面与丝网印刷工作台面等高;

随后,操作者将不锈钢板以短棍540的圆弧面作为引导面、以引导槽510的槽侧面作为实际靠山面,送至纵向上料机构200的上料输送带230的输送工作面上,不锈钢板随上料输送带230的传动动作送至纵向靠山400,控制系统停止靠山皮带550的传动动作,停止纵向上料机构200的传动动作,纵向靠山400对不锈钢板在纵向上输送到位的判断可通过传感器实现、也可通过操作者人为判断实现;

随后,控制系统启动淋膜机构600;

最后,控制系统启动横向移出机构700,其包括两个步骤,步骤一,升降机构800顶升使不锈钢板高于丝网印刷工作台面,步骤二,启动横移输送带730的传动动作,横移输送带730将不锈钢板向远离横向靠山600的另一侧移出(例如移至下料架上)。

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