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刮刀印刷恒压力伺服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3255发布日期:2021-02-03 06:5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刮刀印刷恒压力伺服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刮刀印刷恒压力伺服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pcb行业中刮刀印刷大多采用气缸加刮刀伸出度调整的方式控制,这样刮刀的压力没办法精准控制;在进行精密印刷时必须要保证整个刮刀和丝网接触良好,同时要保证整个刮刀印刷时的压力要保持一致,这样整个pcb的印刷精密度和质量才能够保证;所以该刮刀印刷恒压力伺服调整机构能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刮刀印刷恒压力伺服调整机构。
[0004]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刮刀印刷恒压力伺服调整机构,其包括刮刀伺服电机、电机固定板、联轴器、轴承座、传动轴、齿轮、三角筋板、滑轨固定板、滑轨、滑块、感应器、压力传感器支条、压力传感器、连接轴、铰轴、刮刀固定机构、齿条固定板、齿条、型材、接油盒一、固定底座,所述刮刀伺服电机安装在电机固定板上,所述电机固定板同时连接固定底座和三角筋板,所述轴承座安装在固定底座上方,所述刮刀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和传动轴与齿轮连接,所述齿轮下方装有接油盒一,所述传动轴穿过轴承座,所述滑轨固定板上装有滑轨、滑块和感应器,所述滑块安装在滑轨上,所述感应器位于滑轨的下方,所述齿条固定板下方装有压力传感器支条,所述压力传感器支条下方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下方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铰轴连接,所述刮刀固定机构与铰轴磨合,所述滑块挡板位于固定底座的一侧。
[0005]
进一步的,所述刮刀固定机构与接油盒二之间装有支撑角板。
[0006]
进一步的,所述齿条固定板的一侧装有感应片和接油盒二。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刮刀伺服电机外装有防护罩。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座通过型材连接板与型材连接。
[0009]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该刮刀印刷恒压力伺服调整机构采用伺服电机和压力传感器配合控制,时时控制刮刀压力,控制精准,响应速度快,智能控制,全自动化;采用齿轮齿条加滑轨滑块导向方式,运动准确,压力传递效率高,空间占用率小。
[0010]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刮刀印刷恒压力伺服调整机构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3]
实施例:一种刮刀印刷恒压力伺服调整机构,其包括刮刀伺服电机2、电机固定板3、联轴器4、轴承座5、传动轴6、齿轮7、三角筋板8、滑轨固定板10、滑轨11、滑块12、感应器13、压力传感器支条14、压力传感器15、连接轴16、铰轴17、刮刀固定机构18、齿条固定板22、齿条23、型材24、接油盒一25、固定底座26,所述刮刀伺服电机2安装在电机固定板3上,所述电机固定板3同时连接固定底座26和三角筋板8,所述轴承座5安装在固定底座26上方,所述刮刀伺服电机2通过联轴器4和传动轴6与齿轮7连接,所述齿轮7下方装有接油盒一25,所述传动轴6穿过轴承座5,所述滑轨固定板10上装有滑轨11、滑块12和感应器13,所述滑块12安装在滑轨11上,所述感应器13位于滑轨11的下方,所述齿条固定板22下方装有压力传感器支条14,所述压力传感器支条14下方装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压力传感器15下方连接有连接轴16,所述连接轴16与铰轴17连接,所述刮刀固定机构18与铰轴17磨合,所述滑块挡板27位于固定底座26的一侧。
[0014]
所述刮刀固定机构18与接油盒二21之间装有支撑角板19。
[0015]
所述齿条固定板22的一侧装有感应片20和接油盒二21。
[0016]
所述刮刀伺服电机2外装有防护罩1。
[0017]
所述固定底座26通过型材连接板9与型材24连接。
[0018]
该刮刀印刷恒压力伺服调整机构采用伺服电机和压力传感器配合控制,时时控制刮刀压力,控制精准,响应速度快,智能控制,全自动化;采用齿轮齿条加滑轨滑块导向方式,运动准确,压力传递效率高,空间占用率小,当刮刀伺服电机带动齿轮旋转,而齿轮带动齿条做竖直运动,这样就可以实现刮刀固定机构的垂直上下运动,由于是采用一个齿轮控制两边的齿条,这样就是一边的刮刀下降时,另外一边的刮刀上升,很好的节约了空间,整个个机构外面安装有防护罩,能够起到防尘及防护作用。
[001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