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覆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5846发布日期:2020-09-04 17:2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覆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覆膜设备。



背景技术:

印刷覆膜,及通过印刷机在纸制品上印刷出相应文字和图案后,粘接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具体来说,像产品说明书印刷中的封面、纸盒的外表面这些容易磨损的部位,如果需要保护膜,就在印刷之后、给它粘接一层保护膜,这层膜必须很透明,有很好的韧性,质地均匀,表面很平整,它通常是聚丙烯材料做成的,它还预涂了热塑性高分子粘合剂以便和纸张结合,用用热压板可以把它牢牢地贴在纸上;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印刷覆膜加工中,通常由多种设备进行逐序加工,动力源使用较多,工序复杂,难以对多种工序进行有效融合,进而由于分开加工时的来回运输,极大地降低了加工效率,增加了加工成本,造成了较大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覆膜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覆膜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架板,所述第一架板顶端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八面筒,所述八面筒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间隔控制板,所述间隔控制板位于第一架板的外侧,所述间隔控制板的周向侧开设有八个间隔槽,所述第一架板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位于间隔控制板的底部,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带传动组件与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靠近第一架板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拨杆,所述拨杆靠近第一架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间隔槽配合的凸轴,所述八面筒的一侧设置有卷纸料筒组件,所述八面筒远离卷纸料筒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印刷机构,所述八面筒的底部设置有覆膜机构,所述八面筒的两端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凸缘,所述凸缘的内部开设有与八面筒外壁相对应的斜槽,所述斜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斜压板,所述八面筒的两端均设置有圆板,两个所述圆板与第一架板固定连接,所述圆板靠近卷纸料筒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内凹滑道,所述印刷机构包括第二架板,所述第二架板的顶部设置有u形架,所述u形架远离第二架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印刷板,所述印刷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刀片,所述第二架板顶部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u形架的侧壁开设滑槽,所述支撑块滑动连接于u形架滑槽的内部,所述主动轴靠近第一架板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远离主动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摆杆,所述第一架板和第二架板之间设置有第三架板,所述第三架板固定安装于底座的顶部,所述摆杆的中部与第三架板顶部的外侧转动连接,所述摆杆远离连杆的一端与u形架靠近印刷板一端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底座顶部远离印刷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收膜卷组件,所述第三架板的顶部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覆膜料卷,所述覆膜机构包括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覆膜切割装置,所述覆膜切割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端贯穿底座,并与底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斜压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扣板,所述扣板与圆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扣板靠近凸缘外壁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八面筒远离印刷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固定安装于卷纸料筒组件的底部,且所述出料斗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八面筒的棱角处均开设有与刀片配合的切刀槽。

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靠近第二架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印料台,所述印料台的顶部设置有与印刷图案对应的印刷涂料。

优选的,所述内凹滑道两端与圆板内壁的连接处均设置为平滑曲面。

优选的,所述升降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摇杆远离主动轴的一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台底部的滑杆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滑杆分别位于升降台底部的四个顶角处。

优选的,所述覆膜切割装置顶部的四周设置有矩形覆膜切割刀。

优选的,所述收膜卷组件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收膜卷组件通过伺服电机进行收料驱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利用凸轴与间隔槽的配合,带动间隔控制板和八面筒进行间隔性周向转动,同时,主动轴转动一周时,可带动摆杆进行摆动一个周期,并带动u形架由竖直状态至水平状态进行周期变化,当u形架运动至水平时,可以利用印刷板和刀片对位于八面筒侧面的基纸进行印刷和切断,随后伴随主动轴的继续转动,即可将u形架推回,并运动至竖直状态,而利用斜压板与圆板及内凹滑道的贴合作用,还实现了对基纸的自动上料和下料功能,进而极大地提高了装置加工的便捷性和功能性,降低了装置的能源利用量,使得基纸的印刷裁切更加快速,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2、本发明通过在摇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滑块,并使滑块滑动连接于支撑杆的外部,进而在主动轴不断转动时,利用摇杆的不断转动,即可对升降台进行提升和下降的操作,升降台上升时,可以将膜顶至凸缘底部基纸的外侧,并利用覆膜切割装置进行按压,实现了对基纸的有效快速覆膜功能,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装置加工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运行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印刷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八面筒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3中八面筒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的覆膜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4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图5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圆板的整体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第一架板;3、八面筒;31、凸缘;311、斜槽;32、斜压板;321、扣板;322、弹簧;4、间隔控制板;41、间隔槽;5、主动轴;51、拨杆;511、凸轴;52、摇杆;6、印刷机构;61、第二架板;62、u形架;621、印刷板;622、刀片;63、支撑块;64、连杆;65、摆杆;66、印料台;7、覆膜机构;71、升降台;72、覆膜切割装置;73、滑杆;74、支撑杆;75、滑块;8、卷纸料筒组件;9、出料斗;10、第三架板;11、收膜卷组件;12、覆膜料卷;13、电机;14、圆板;141、内凹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9所示的一种印刷覆膜设备,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架板2,所述第一架板2顶端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八面筒3,所述八面筒3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间隔控制板4,所述间隔控制板4位于第一架板2的外侧,所述间隔控制板4的周向侧开设有八个间隔槽41,所述第一架板2的中部转动连接有主动轴5,所述主动轴5位于间隔控制板4的底部,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通过带传动组件与主动轴5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5靠近第一架板2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拨杆51,所述拨杆51靠近第一架板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间隔槽41配合的凸轴511,所述八面筒3的一侧设置有卷纸料筒组件8,所述八面筒3远离卷纸料筒组件8的一侧设置有印刷机构6,所述八面筒3的底部设置有覆膜机构7,所述八面筒3的两端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凸缘31,所述凸缘31的内部开设有与八面筒3外壁相对应的斜槽311,所述斜槽3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斜压板32,所述八面筒3的两端均设置有圆板14,两个所述圆板14与第一架板2固定连接,所述圆板14靠近卷纸料筒组件8的一侧设置有内凹滑道141,所述印刷机构6包括第二架板61,所述第二架板61的顶部设置有u形架62,所述u形架62远离第二架板6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印刷板621,所述印刷板621的两侧均设置有刀片622,所述第二架板61顶部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支撑块63,所述u形架62的侧壁开设滑槽,所述支撑块63滑动连接于u形架62滑槽的内部,所述主动轴5靠近第一架板2内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摇杆52,所述摇杆52远离主动轴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64,所述连杆64远离摇杆5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摆杆65,所述第一架板2和第二架板61之间设置有第三架板10,所述第三架板10固定安装于底座1的顶部,所述摆杆65的中部与第三架板10顶部的外侧转动连接,所述摆杆65远离连杆64的一端与u形架62靠近印刷板621一端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远离印刷机构6的一侧设置有收膜卷组件11,所述第三架板10的顶部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覆膜料卷12,所述覆膜机构7包括升降台71,所述升降台7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覆膜切割装置72,所述覆膜切割装置7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杆73,所述滑杆73的底端贯穿底座1,并与底座1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斜压板3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扣板321,所述扣板321与圆板14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扣板321靠近凸缘31外壁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簧322,进而在斜压板32再次移入内凹滑道141中时,可以在弹簧322的推动下自行外移,实现对基纸的夹持解除;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八面筒3远离印刷机构6的一侧设置有出料斗9,所述出料斗9固定安装于卷纸料筒组件8的底部,且所述出料斗9倾斜设置,进而方便落下的基纸可以自动滑出;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八面筒3的棱角处均开设有与刀片622配合的切刀槽,从而方便对基纸进行切断;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1顶部靠近第二架板6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印料台66,所述印料台66的顶部设置有与印刷图案对应的印刷涂料,进而在u形架62推回,并运动至竖直状态时,可以使印刷板621与印料台66顶部进行接触,实现对印刷板621的涂料添加;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凹滑道141两端与圆板14内壁的连接处均设置为平滑曲面,进而方便斜压板32进行过渡;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在八面筒3的一端固定安装间隔控制板4,并在主动轴5外部的一端安装拨杆51,进而在通过电机13带动主动轴5不断的顺时针转动时,可以利用凸轴511与间隔槽41的配合,带动间隔控制板4和八面筒3进行间隔性的逆时针转动,且每次均带动八面筒3转动45°,而通过在八面筒3的两端均安装凸缘31,并在凸缘31对应八面筒3八个侧面的位置处均倾斜滑动设置斜压板32,从而通过圆板14和内凹滑道141的设置,将卷纸料筒组件8外部的基纸牵引至八面筒3的顶端,随后控制八面筒3逆时针转动,而此时,斜压板32的外端由内凹滑道141过渡至圆板14的内侧,从而会对斜压板32进行内推,使得斜压板32内移,并对基纸的两端进行紧固夹持,以便后续操作,同时,通过在主动轴5的内端固定安装与拨杆51之间具有相应夹角的摇杆52,并通过连杆64、摆杆65与u形架62进行连接,进而利用摆杆65中部与第三架板10的转动连接,当主动轴5顺时针转动一周时,即可带动摆杆65进行摆动一个周期,同时,八面筒3也会逆时针转动45°,而利用支撑块63与第二架板61的转动连接,以及支撑块63与u形架62的滑动连接,在摆杆65摆动一个周期之间,可以带动u形架62由竖直状态至水平状态进行周期变化,当u形架62运动至水平时,凸轴511与间隔槽41之间处于非卡合状态,即此时八面筒3处于静止状态,即可利用印刷板621和刀片622对位于八面筒3侧面的基纸进行印刷和切断,随后伴随主动轴5的继续转动,即可将u形架62推回,并运动至竖直状态,与印料台66顶部进行接触,实现对印刷板621的涂料添加,之后,配合升降台71的升降,利用覆膜切割装置72对位于八面筒3底部的已印刷完毕的基纸进行覆膜,且随后凸轴511即可与间隔槽41卡合接触,并带动八面筒3再逆时针转动45°,最后,当基纸伴随八面筒3转动至远离印刷机构6的一侧时,由于斜压板32的外端再次进入内凹滑道141内,即可在弹簧322的推动下使得斜压板32缩回斜槽311内,解除对完成印刷覆膜的基纸的夹持解除,使其通过出料斗9自行滑出,因此,利用拨杆51对间隔控制板4的间隔驱动,配合摇杆52对u形架62的摆动驱动,不仅实现了对基纸进行印刷切断的功能,同时,利用斜压板32与圆板14及内凹滑道141的贴合作用,还实现了对基纸的自动上料和下料功能,进而极大地提高了装置加工的便捷性和功能性,降低了装置的能源利用量,使得基纸的印刷裁切更加快速,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如图1-6所示的一种印刷覆膜设备,所述升降台7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74,所述支撑杆74的外部滑动连接有滑块75,所述滑块75与摇杆52远离主动轴5的一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台71底部的滑杆73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且四个所述滑杆73分别位于升降台71底部的四个顶角处,从而保证升降台71升降的稳定性和精准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覆膜切割装置72顶部的四周设置有矩形覆膜切割刀,从而在覆膜按压的同时,将多余膜料切除;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收膜卷组件1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收膜卷组件11通过伺服电机进行收料驱动,从而方便对膜余料进行收卷;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在摇杆52的一侧转动连接滑块75,并使滑块75滑动连接于支撑杆74的外部,进而在主动轴5不断顺时针转动时,利用摇杆52的不断转动,即可对升降台71进行提升和下降的操作,而由于摇杆52和拨杆51交错设置,即可使升降台71顶部覆膜切割装置72与八面筒3底部接触时,凸轴511与间隔槽41之间处于非卡合状态,而之后在主动轴5继续转动的情况下,会先带动升降台71下降,再使凸轴511与间隔槽41卡合,带动八面筒3继续转动,而通过设置收膜卷组件11和覆膜料卷12,使得膜可以位于八面筒3和升降台71之间,并使膜的粘合面朝上,进而在印刷板621印刷完毕,并跟随u形架62退回后,升降台71在摇杆52的带动上升,此时,凸轴511与间隔槽41之间尚未卡合,八面筒处于静止状态,进而升降台71可以将膜顶至凸缘31底部基纸的外侧,并利用覆膜切割装置72进行按压,使膜覆盖在基纸的外侧,随后升降台71下降后,通过伺服电机控制收膜卷组件11对切割后并未断开的余料进行收卷,同时带动新的膜移动至八面筒3的底部,以便下次工作,因此,主动轴5每转动一周,可以带动八面筒3转动45°,并带动u形架62摇摆一周期,以及带动升降台71升降一周期,不仅实现了对基纸的印刷切断功能,同时,还实现了对基纸的有效快速覆膜功能,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装置加工的实用性。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