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陶瓷新产品制造用底部盖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2173发布日期:2021-04-16 12:3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陶瓷新产品制造用底部盖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盖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陶瓷新产品制造用底部盖印设备。


背景技术:

2.陶瓷是用瓷土烧制的器皿,陶瓷的发展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陶瓷在生产出来后,人们会对陶瓷底部进行盖印,以此作为陶瓷烧制的产地和时间的参考,或是对该陶瓷进行一些特殊标志。人们在对陶瓷盖印的过程中,将需要进行盖印的陶瓷放置在工作台上,随后将陶瓷进行翻转,使得陶瓷的底部朝上,随后使用者对陶瓷底部进行盖印,如此使得陶瓷盖印速度较慢,且翻转的过程中,容易打翻陶瓷。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自动对陶瓷进行翻转,并可以自动对陶瓷进行盖印的新型陶瓷新产品制造用底部盖印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需要对工作台上的陶瓷进行翻转,随后对陶瓷底部进行盖印,使得陶瓷盖印速度较慢,且翻转的过程中,容易打翻陶瓷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对陶瓷进行翻转,并可以自动对陶瓷进行盖印的新型陶瓷新产品制造用底部盖印设备。
6.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陶瓷新产品制造用底部盖印设备,包括有:底板,底板用于安装整个设备;支撑架,支撑架设置在底板上部一侧;夹紧机构,夹紧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上;手动盖印机构,手动盖印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上。
7.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夹紧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设置在支撑架的中间位置;连接杆,连接杆设置在第一固定柱上;第一转轴,转动式第一转轴设置在连接杆上;固定框,固定框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第一伸缩组,第一伸缩组对称滑动式设置在固定框的两侧;夹板,夹板均设置在第一伸缩组内侧。
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手动盖印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设置在支撑架上侧;连杆,连杆滑动式设置在第二固定柱上;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设置在连杆与第二固定柱之间;把手,把手设置在连杆侧部;压板,压板滑动式设置在连杆底部;盖印棉,盖印棉设置在压板内;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设置在压板与连杆之间。
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有:气缸,气缸设置在支撑架顶部;第一齿条,第一齿条设置在气缸上;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
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自动盖印机构,自动盖印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设置在支撑架侧部;限位框,限位框设置在第一固定杆上部左侧;第一凸块,第一凸块设置在连杆上,第一凸块位于限位框内;第三固定柱,第三固定柱设置在第一齿条上;第二伸缩组,第二伸缩组滑动式设置在第三固定柱上;第二凸块,第二凸块设置在第二伸缩组上,第二凸块与第一凸块接触配合。
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上墨机构,上墨机构包括有:固定板,固定板设置在连杆中间位置;第四固定柱,第四固定柱对称式设置在固定板上部;墨箱,墨箱设置在两侧的第四固定柱上部;导流管,导流管设置在墨箱底部与压板之间,导流管分别于墨箱和压板连通;第五固定柱,第五固定柱对称式设置在墨箱内底部;第三伸缩组,第三伸缩组设置在两个第五固定柱上;挡板,挡板均滑动式设置在第三伸缩组上,挡板与导流管接触配合。
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设置在第一齿条上侧;第六固定柱,第六固定柱设置在固定框侧部;第七固定柱,第七固定柱设置在固定框侧部;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转动式设置在第七固定柱上,第二转轴上设有直齿轮,直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锥齿轮组,锥齿轮组设置在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之间;第三转轴,第三转轴转动式设置在第六固定柱内;托板,托板设置在第三转轴上。
13.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托板中间位置开有圆孔。
14.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达到了可以自动对陶瓷进行翻转,并可以自动对陶瓷进行盖印的效果;
15.2、本发明通过将需要进行盖印的陶瓷放置在两侧的夹板之间进行固定,通过第一齿条向下移动与第一齿轮进行啮合,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进行翻转半圈,如此可以实现自动翻转的效果;
16.3、本发明通过第一齿条带动第二凸块向下移动,通过第二凸块与第一凸块接触,使得第一凸块带动第一连杆和其上部件向下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对陶瓷进行盖印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夹紧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手动盖印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手动盖印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翻转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自动盖印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上墨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上墨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的a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的下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其中:1

底板,2

支撑架,3

夹紧机构,31

第一固定柱,32

连接杆,33

第一转轴,34

固定框,35

夹板,36

第一伸缩组,4

手动盖印机构,41

第二固定柱,42

第一弹簧,43

把手,44

连杆,45

压板,46

盖印棉,47

第二弹簧,5

翻转机构,51

气缸,52

第一齿条,53

第一齿轮,6

自动盖印机构,61

第一固定杆,62

限位框,63

第一凸块,64

第二凸块,65

第二伸缩组,66

第三固定柱,7

上墨机构,71

固定板,72

第四固定柱,73

墨箱,74

导流管,75

挡板,76

第三伸缩组,77

第五固定柱,8

下料机构,81

第二齿条,82

第六固定柱,83

第七固定柱,84

第二转轴,85

锥齿轮组,86

第三转轴,87

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如: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9.实施例1
30.一种新型陶瓷新产品制造用底部盖印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有底板1、支撑架2、夹紧机构3和手动盖印机构4,底板1上部右侧设有支撑架2,支撑架2上设有夹紧机构3,支撑架2上设有手动盖印机构4。
31.当使用者需要对陶瓷底部进行盖印时,可以使用本设备,首先将需要进行盖印的陶瓷放置在夹紧机构3内进行固定,随后通过手动盖印机构4对陶瓷底部进行盖印,盖印完成后,将夹紧机构3内的陶瓷取出即可。
32.实施例2
33.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

4所示,夹紧机构3包括有第一固定柱31、连接杆32、第一转轴33、固定框34、夹板35和第一伸缩组36,支撑架2左侧中间设有第一固定柱31,第一固定柱31左侧设有连接杆32,连接杆32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33,第一转轴33左侧连接有固定框34,固定框34前后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一伸缩组36,第一伸缩组36内侧均设有夹板35。
34.使用者可以手动拉动两侧的第一伸缩组36和夹板35,使得第一伸缩组36被压缩,随后使用者将需要进行盖印的陶瓷放置在固定框34中,不再对第一伸缩组36施加力,在第一伸缩组36复位的作用下,两侧的夹板35会对陶瓷进行夹紧固定,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第一转轴33,使得固定框34及其上部件进行翻转半圈,从而使得陶瓷底部位于手动盖印机构4的正下方,盖印完成后,使用者手动转动第一转轴33进行复位,随后拉动两侧的第一伸缩组36将陶瓷取出即可,第一伸缩组36完全复位。
35.手动盖印机构4包括有第二固定柱41、第一弹簧42、把手43、连杆44、压板45、盖印棉46和第二弹簧47,支撑架2上侧设有第二固定柱41,第二固定柱41上滑动式设有连杆44,连杆44与第二固定柱41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2,连杆44侧部设有把手43,连杆44底部滑动式设有压板45,压板45内设有盖印棉46,压板45与连杆44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47。
36.使用者可以手动拉动把手43,使得把手43带动连杆44、压板45和盖印棉46向下移动,盖印棉46对陶瓷底部进行盖印,此时第一弹簧42被拉伸,第二弹簧47被轻微压缩,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盖印完成后,使用者不再对把手43施加力,第二弹簧47复位,随后在第一弹簧42的复位作用下,连杆44、压板45和盖印棉46向上移动复位。
37.实施例3
38.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5

10所示,还包括有翻转机构5,翻转机构5包括有气缸51、第一齿条52和第一齿轮53,支撑架2顶部设有气缸51,气缸51上连接有第一齿条52,第一转轴33上设有第一齿轮53,第一齿条52与第一齿轮53啮合。
39.使用者打开气缸51,通过气缸51带动第一齿条52向下移动,通过第一齿条52与第一齿轮53进行啮合,从而使得第一齿轮53及第一转轴33转动半圈,进而使得陶瓷转动半圈,当第一齿条52的中间部分移动至第一齿轮53的位置时,第一齿条52不再与第一齿轮53进行
啮合,此时陶瓷底部盖印完成,当第一齿条52向下移动继续与第一齿轮53啮合时,第一齿轮53继续转动半圈,从而使得第一转轴33及其上部件转动半圈复位,如此无需人工手动转动第一转轴33,使用者可以将盖印完成的陶瓷取出,随后启动气缸51向上移动复位,当使用者需要继续对陶瓷进行盖印时,重复以上操作,当使用者不需要对陶瓷进行盖印时,关闭气缸51。
40.还包括有自动盖印机构6,自动盖印机构6包括有第一固定杆61、限位框62、第一凸块63、第二凸块64、第二伸缩组65和第三固定柱66,支撑架2前侧设有第一固定杆61,第一固定杆61上部左侧设有限位框62,连杆44上设有第一凸块63,第一凸块63位于限位框62内,第一齿条52上设有第三固定柱66,第三固定柱66上滑动式设有第二伸缩组65,第二伸缩组65上设有第二凸块64,第二凸块64与第一凸块63接触配合。
41.第一齿条52向下移动带动第三固定柱66、第二伸缩组65和第二凸块64向下移动,第二凸块6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抵住第一凸块63,进而带动第一凸块63及连杆44向下移动,当连杆44带动其上部件对陶瓷进行盖印时,连杆44不再向下移动,此时第二凸块64逐渐向右侧移动,使得第二伸缩组65被压缩,当第二凸块64不再抵住第一凸块63,连杆44和第二伸缩组65复位,如此无需人工手动向下拉动把手43进行盖印。
42.还包括有上墨机构7,上墨机构7包括有固定板71、第四固定柱72、墨箱73、导流管74、挡板75、第三伸缩组76和第五固定柱77,连杆44中间位置设有固定板71,固定板71上部左侧前后对称式设有第四固定柱72,两侧的第四固定柱72上部设有墨箱73,墨箱73底部与压板45之间连接有导流管74,导流管74分别于墨箱73和压板45连通,墨箱73内底部对称式设有第五固定柱77,两个第五固定柱77上设有第三伸缩组76,第三伸缩组76上滑动式设有挡板75,挡板75与导流管74接触配合。
43.使用者可以在墨箱73内加入一定的墨水,盖印棉46对陶瓷进行盖印时,盖印棉46和压板45轻微向上移动,并带动导流管74向上移动,导流管74将挡板75向上顶起,使得第三伸缩组76被压缩,挡板75不再堵住墨箱73底部,墨箱73中的墨水通过导流管74流向盖印棉46,当盖印棉46对陶瓷盖印完成后,压板45带动导流管74向下移动,从而在第三伸缩组76的复位作用下,挡板75向下移动将墨箱73的底部堵住,如此反复可以不断对盖印棉46补充墨水。
44.还包括有下料机构8,下料机构8包括有第二齿条81、第六固定柱82、第七固定柱83、第二转轴84、锥齿轮组85、第三转轴86和托板87,第一齿条52上侧设有第二齿条81,固定框34侧部设有第六固定柱82,第六固定柱82内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86,固定框34侧部设有第七固定柱83,第七固定柱83上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84,第二转轴84上设有直齿轮,直齿轮与第二齿条81啮合,第二转轴84与第三转轴86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85,第三转轴86上设有托板87。
45.初始状态下,托板87位于固定框34的下方位置,当使用者将陶瓷放置在固定框34中时,托板87可以将陶瓷托住,使得陶瓷放置的更加稳固,当第一齿条52向下移动。通过第一齿条52两次与第一齿轮53啮合,使得固定框34转动一圈后,陶瓷盖印完成,第一齿条52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条81向下移动,第一齿条52上方的齿与第一齿轮53啮合完,此时第二齿条81恰好与直齿轮啮合,带动第二转轴84进行转动,通过锥齿轮组85带动第三转轴86及托板87进行转动,此时托板87转离固定框34正下方的位置,使用者可以将固定框34中
盖印完成的陶瓷取出,当第一齿条52带动第二齿条81向上移动复位时,使得直齿轮进行反转,进而使得托板87反向转动复位。
46.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