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转移印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0462发布日期:2021-02-18 21:0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转移印花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花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转移印花机。


背景技术:

[0002]
冷转移印花相对于传统的热转移印花技术而得名,它是先用印刷方法将合适的染料油墨,在特种纸上印刷所要印花的图案或文字,印制成一种转移印花纸。全棉等织物需经活性浆料的浸润,浸润后要通过干湿处理,当织物达到规定的湿度后,织物与转移纸一起同时进入转印设备,转移印花纸上有染料油墨的一面与被印的织物密合,通过压力作用使染料油墨从纸上脱离与剥离,将转移印花纸上的图案或文字转印到织物上。因此冷转移印花又被称为“湿法转移印花”。
[0003]
在转移印花加工过程中,受加工压力、织物湿度等工艺因素的影响,织物在经过转印设备时,织物与转印设备的辊体之间摩擦加剧,对织物的接触面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导致转移印花后的织物存在瑕疵。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冷转移印花机,能够有效减小织物在印花过程中的磨损程度,提高织物转移印花加工的效果。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转移印花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有转印装置;所述转印装置包括转印支架、设置在转印支架上的上辊体以及设置在转印支架上且位于上辊体下方的下辊体;所述上辊体和下辊体之间设有压力间距;所述转印支架上设有用于调节压力间距大小的调节装置;所述机台上设有用于使转移印花纸通过所述压力间距的转移印花纸输送机构、用于使织物通过所述压力间距的织物输送机构和用于使衬纸通过所述压力间距的衬纸输送机构;转移印花纸和衬纸分列织物的上下两侧,并由转印装置的一侧,同步通过所述压力间距后,输送到转印装置的另一侧。
[0006]
进一步的,所述上辊体的两端通过轴承座与转印支架转动连接。
[0007]
进一步的,所述转印装置包括用于驱动上辊体转动的驱动机构。
[0008]
进一步的,所述转印支架上对应下辊体的两端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上下滑动设置在转印支架上;所述下辊体的端部与对应侧的滑动部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对应每侧所述滑动部设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与滑动部相连,驱动滑动部上下滑动。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织物输送机构包括织物收卷机构和织物放卷机构;所述织物放卷机构和转印装置之间设有织物张力检测装置;所述织物张力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支架、设置在检测支架上的压力检测部件、设置在压力检测部件上的两组轴承座以及设置在两组轴承座之间的导辊。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织物收卷机构和转印装置之间设有用于烘干织物的烘干装置。
[0011]
进一步的,所述衬纸输送机构包括衬纸放卷机构;所述衬纸放卷机构包括轨道和
放卷支架;所述放卷支架设置在轨道上,且能够沿轨道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轨道的一侧设有固定座;所述放卷支架和固定座之间设有用于锁定放卷支架的锁定机构。
[0012]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螺杆和设置在螺杆外周面上的凸缘;所述放卷支架上设有通孔;所述螺杆活动设置于通孔中;所述固定座上对应通孔设有螺纹孔。
[0013]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4]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织物的底面垫有一层衬纸,该衬纸同步跟随织物和转移印花纸进入转印装置中,能够有效减小织物在印花过程中的磨损程度,提高织物转移印花加工的效果。
[0015]
2、本实用新型通过织物张力检测装置的配合使用,能够检测织物在输送过程中的张紧力度,
[0016]
3、本实用新型通过衬纸放卷机构的配合使用,从机台的外侧拉动放卷支架,即可将放卷支架的移动到机台的外侧,从而便于对放卷支架上的放卷辊进行更换作业,衬纸更换方便快捷,适应对安装在狭窄位置的衬纸放卷机构的更换作业需求。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0]
图3为图1中置物张力检测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图1中衬纸放卷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图4中的b处放大图;
[0023]
图6为图4中的轨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为图4中的放卷支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6]
其中:1、机台;11、烘干装置;2、转印支架;3、上辊体;4、下辊体;5、滑动部;51、液压油缸;6、转移印花纸放卷机构;61、转移印花纸收卷机构; 7、衬纸放卷机构;71、衬纸收卷机构;72、轨道;73、放卷支架;731、通孔;74、固定座;741、螺纹孔;75、螺杆;751、凸缘;752、旋转手柄;8、织物放卷机构;9、织物张力检测装置;91、压力检测部件;92、轴承座;93、导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8]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冷转移印花机,包括机台1,该机台 1由钢结构件焊接而成,用于支撑各类加工设备。机台1上安装有转印装置。通过该转印装置,以实现冷转移印花技工。该转印装置包括转印支架2、安装在转印支架2上的上辊体3以及安装在转印支架2上且位于上辊体3下方的下辊体4。其中上辊体3为钢棍,下辊体4为橡胶辊。上辊体3和下辊体4均以绕自身中心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转印支架2上。上辊体3和下辊体4相互平行布置。上辊体3和下辊体4之间形成有压力间距。转印支架1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压力间
距大小的调节装置。机台1上安装有用于使转移印花纸通过上述压力间距的转移印花纸输送机构、用于使织物通过上述压力间距的织物输送机构和用于使衬纸通过上述压力间距的衬纸输送机构。转移印花纸以及衬纸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部件。具体的,转移印花纸和衬纸分列织物的上下两侧,并由转印装置的一侧,同步通过上述压力间距后,输送到转印装置的另一侧。在本实施中,转移印花纸位于织物的上方,衬纸位于织物的下方,在经过上述压力间距时,转移印花纸、织物以及衬纸能够相互紧密贴合,转移印花纸上的染料油墨转移到织物的上表面上。衬纸贴合在织物的下表面下,对织物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织物的下表面与下辊体4摩擦。
[0029]
其中,上辊体3的两端通过轴承座与转印支架2转动连接。转印支架2上安装有驱动上辊体3转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部件与上辊体3传动连接。下辊体4上下活动安装在转印支架2上,且能够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在下辊体4朝上移动时,上辊体3和下辊体4之间的压力间距减小,使得进入到压力间距中的转移印花纸、织物以及衬纸承受的压力增大。具体的,转印支架2上对应下辊体4的两端安装有滑动部5。滑动部5通过导轨上下滑动安装在转印支架2上。下辊体4的端部与对应侧的滑动部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调节装置包括液压油缸51。对应每侧滑动部5均安装有液压油缸51,液压油缸51与滑动部5相连,驱动滑动部5上下滑动。两侧的液压油缸51与液压站相连。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液压油缸51的驱动下,下辊体4得以上升或下降,以使得上述的压力间距之可以调节。
[0030]
如图2所示,织物输送机构包括织物收卷机构和织物放卷机构8。织物放卷机构8上卷绕有织物,通过织物收卷机构的收卷,使得织物由织物放卷机构8,经过压力间距后,收卷到织物收卷机构上。
[0031]
如图3所示,织物放卷机构8和转印装置之间安装有织物张力检测装置9. 织物张力检测装置9用于检测织物在输送过程中的张紧力度。织物张力检测装置9包括检测支架、安装在检测支架上的压力检测部件91、安装在压力检测部件91上的两组轴承座92以及安装在两组轴承座91之间的导辊92。压力检测部件91优选为压力传感器,在织物输送过程中,织物绕过导辊92,织物的张力传导到导辊92上,通过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将织物的张力数值转换为压力数值,并显示在安装台机台1上显示屏中,从而检测出纺织面料当前的张紧力度。操作人员通过显示屏中显示的数值,以进行相应的织物张力调节操作。
[0032]
如图4-8衬纸输送机构包括衬纸放卷机构7和衬纸收卷机构71。衬纸放卷机构7上卷绕有衬纸,通过衬纸收卷机构71的收卷,使得衬纸由衬纸放卷机构 7,经过压力间距后,收卷到衬纸收卷机构71上。该衬纸放卷机构7安装在机台1上的狭窄位置。衬纸放卷机构7包括轨道72和放卷支架73。放卷支架73 安装在轨道72上,放卷支架73的底部安装有滚轮,该滚轮安装在轨道72上,从而放卷支架73能够沿轨道72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通过拉动放卷支架73,从而可以使放卷支架73移出到机台1的外部。轨道72的一侧安装有固定座74。放卷支架73和固定座74之间安装有用于锁定放卷支架73的锁定机构。通过该锁定机构,使得放卷支架73能够锁定在轨道72的预定位置。锁定机构包括螺杆75和加工在螺杆75外周面上的呈环状的凸缘751。放卷支架73上加工有通孔731。螺杆75活动安装于通孔731中。固定座74上对应通孔731加工有螺纹孔741。在螺杆75上加工有旋转手柄752,如图5所示,将螺杆75插入通过731 中,旋拧螺杆75,使得螺杆75与螺纹孔741螺纹连接。凸缘751抵接在放卷支架73
上,从而将放卷支架73锁定。同理,将螺杆75脱离螺纹孔741,进而实现放卷支架73的解锁。
[0033]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织物具有一定的湿度,在织物收卷机构和转印装置之间安装有用于烘干织物的烘干装置11。该烘干装置11内部安装有用于升温的电加热装置。该烘干装置还包括将湿气抽离出烘干装置的抽风设备。
[0034]
在上述的转移印花纸输送机构、织物输送机构以及衬纸输送机构中还安装有若干个输送导辊,以便于转移印花纸、织物以及衬纸平稳输送。
[0035]
使用时,如图2所示,转移印花纸位于织物的上方,衬纸位于织物的下方,在经过上述压力间距时,转移印花纸、织物以及衬纸能够相互紧密贴合,转移印花纸上的染料油墨转移到织物的上表面上。衬纸贴合在织物的下表面下,对织物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织物的下表面与下辊体4摩擦。通过液压油缸51驱动下辊体4上下移动,以调节压力间距之间的压力。织物通过转印装置加工后,进入烘干装置11中,以将织物中所带有的水份烘干,最后被织物收卷机构收卷。
[0036]
通过织物张力检测装置的配合使用,检测织物在输送过程中的张紧力度,操作人员通过显示屏中显示的数值,以进行相应的织物张力调节操作。
[0037]
在需要更换衬纸放卷支架7的放卷辊时,从机台1的外侧拉动放卷支架73,即可将放卷支73架的移动到机台1的外侧,从而便于对放卷支架73上的放卷辊进行更换作业,适应对安装在狭窄位置的衬纸放卷机构7的更换作业需求。
[0038]
在本实施例中,在机台1的上方还安装有行吊设备,以便于更换转移印花纸放卷机构6的放卷辊、转移印花纸收卷机构61的收卷辊、以及衬纸收卷机构71的收卷辊。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