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7546发布日期:2021-01-12 07:2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墨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喷墨成像设备中的墨袋。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喷墨成像设备小型化和使用寿命长久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已有在喷墨打印机中使用墨袋取代墨盒的方式,常见的,墨袋包括与喷墨成像设备连接的连接头以及与连接头连接的柔性容纳体,墨水被容纳在柔性容纳体中。

当喷墨成像设备工作时,位于柔性容纳体中的墨水被吸出,随着墨水的消耗,柔性容纳体的体积不断变小,为防止柔性容纳体干瘪造成部分墨水不能被吸出,已提出在柔性容纳体中安装支撑件以支撑柔性容纳体的方式,当柔性容纳体变形时,支撑件所在的区域可形成保持墨水流动的空间。

实际使用中,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发现当墨水的高度小于支撑件的高度时,位于支撑件周围的墨水同样不能被吸出,现有的墨袋中防止柔性容纳体变形导致墨水不能被吸出的结构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袋,通过改进其内部结构,使得墨水可被顺利的导出并被喷墨成像设备吸出,以充分消耗墨袋中的墨水,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墨袋,可拆卸地安装至喷墨成像设备中,包括与喷墨成像设备连接的出墨部以及与出墨部连接的柔性袋,墨袋还包括安装在柔性袋中并与出墨部连接的墨水导引组件;墨水导引组件包括设置在其中形成流通回路的导引通道。

具体的,墨水导引组件还包括与出墨部连接的连接部、与连接部连接的导引杆以及与导引杆连接的支撑件,连接部和支撑件分别位于导引杆的两侧,导引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导引杆上。

导引杆包括整体呈多变体形的杆体以及设置在杆体上的导流槽,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侧面,顶面和底面之间的空间形成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为导引通道的一部分。

杆体还包括设置有贯穿顶面并与导流槽连通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为导引通道的一部分,并位于杆体上靠近连接部的一侧,

导引通道还包括相对于第一穿孔来说远离连接部的第二穿孔,且第二穿孔也与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导流槽共同形成流通回路。

其中,第二穿孔形成在杆体上。

或者,墨水导引组件还包括与出墨部连接的连接部、与连接部连接的导引杆以及与导引杆连接的支撑件,连接部和支撑件分别位于导引杆的两侧,导引通道包括位于导引杆上并相互连通的第一穿孔和导流槽以及相对于第一穿孔来说远离连接部的第二穿孔,第二穿孔与导流槽连通。

第一穿孔靠近连接部设置,第二穿孔位于导引杆上远离连接部的一侧,或位于支撑件上。

墨水导引组件还包括与第一穿孔相邻设置的第一支撑突起以及与第二穿孔相邻设置的第二支撑突起,所述第一穿孔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支撑突起包围,第二穿孔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二支撑突起包围。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墨水导引组件包括形成有墨水流通回路的导引通道,在增强墨水流动性的同时,还可确保柔性袋中的墨水被顺利的导出并被喷墨成像设备吸出,以达到充分消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水导引组件从正面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水导引组件从反面观察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水导引组件从正面观察时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墨水导引组件从反面观察时的立体图。

墨袋100可拆卸地安装至喷墨成像设备中,包括与喷墨成像设备连接的出墨部10以及与出墨部10连接的柔性袋20,墨水被容纳在柔性袋20中。进一步的,墨袋100还包括安装在柔性袋20中并与出墨部10连接的墨水导引组件30,在墨水导引组件30的导引作用下,位于柔性袋20中的墨水被稳定的导入到出墨部10,即使柔性袋20发生变形,位于其中的墨水也能够被完全消耗。

墨水导引组件30包括与出墨部10连接的连接部31、与连接部31连接的导引杆32以及与导引杆32连接的支撑件33,连接部31和支撑件33分别位于导引杆32的两侧,支撑件33用于支撑柔性袋20,防止当柔性袋20中的墨水被吸出后,柔性袋20贴合而导致墨袋中剩余的墨水不能顺利的到达连接部31。

当柔性袋20中的墨水减少至不能自由流动至连接部31时,在喷墨打印机的抽吸作用下,柔性袋20中剩余的墨水可通过导引组件中设置的导引通道顺利的到达连接部31。如图所示,导引杆32包括整体呈多边体形的杆体321以及设置在杆体321上的导流槽,杆体32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321a和底面321b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侧面321c,其中,底面321b全部开口,以利于墨水的流动,位于顶面321a和底面321b之间的空间形成沿杆体321长度延伸的导流槽324;进一步的,杆体321上还设置有贯穿顶面321a并与导流槽324连通的第一穿孔323,当柔性袋20中的墨水量较多时,位于顶面321a上部的墨水通过第一穿孔323可以更顺利的向连接部31流通,所述第一穿孔323位于杆体321上靠近连接部31的一侧。

更进一步的,杆体321的侧面321c上还开设有多个连通槽325,该连通槽325用于连通导流槽324与杆体321之外的空间,优选的,连通槽325向着连接部31的方向倾斜设置,使得墨水更快的被导引至连接部31。

支撑件33包括与导引杆32连接的中间板331以及分别从中间板331的两侧延伸的多个第二支撑突起332,当柔性袋20变形时,第二支撑突起332用于支撑柔性袋20,并在支撑件33周围形成墨水流动的空间,进一步确保墨水能够通过导引通道稳定的被供应至连接部31。

本实用新型中,导引通道包括第一穿孔323和导流槽324,还包括相对于第一穿孔323来说远离连接部31的第二穿孔333,且第二穿孔333也与导流槽324连通,所述第一穿孔323、第二穿孔333和导流槽324共同形成了一个流通回路,因而,柔性袋20中的墨水可更顺利的向连接部31流动。

如图所示,第二穿孔333可以形成在杆体321上远离连接部31的一侧,也可以形成在支撑件33的中间板331上,但无论第二穿孔333形成在何处,优选的,第二穿孔333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二支撑突起332包围,以确保所述流通回路的通畅;同样的,导引杆32上与第一穿孔323相邻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支撑突起322,且第一穿孔322的至少一部分被第一支撑突起322包围,当柔性袋20发生变形时,第一支撑突起322支撑柔性袋20,使得第一穿孔322的周围形成墨水流通的空间,以确保所述流通回路的通畅,即使柔性袋20中剩余的墨水小于导引杆32的高度,墨水已让能够顺利的流入连接部31。

需另外说明的是,连接部31设置有与导流槽324延伸方向垂直的导气槽311以及与出墨部10结合的出墨口312,所述导气槽311与出墨口312连通,当通过出墨口312向柔性袋20中注入墨水时,位于柔性袋20内的空气可通过导气槽311积聚,然后通过出墨口212排出,从而防止柔性袋20在使用过程中,从出墨口312输出的墨水中混杂空气导致打印断线。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在柔性袋20中设置墨水导引组件30,所述墨水导引组件30包括形成有墨水流通回路的导引通道,在增强墨水流动性的同时,还可确保柔性袋20中的墨水被充分消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