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印机墨缸温度和压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6315发布日期:2021-04-30 09:2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凹印机墨缸温度和压力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凹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凹印机墨缸温度和压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墨缸在印刷行业中有广泛的使用,主要用于凹印机、胶印机光油色组和柔版印刷设备。烟包印刷行业主要印刷设备是凹印机,凹印机生产过程中不同色组的油墨(即颜料),通过墨泵从墨缸抽油墨供给到印刷版辊,再由印刷版辊转移到印刷材料上,经过干燥再次进入下一个色组印上另一种颜色油墨,再次经过干燥,如此重复通过几个色组的印刷后,印刷材料上就形成了精美的印刷图案。在印刷生产过程中,油墨的粘度、流动性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粘度越低,流动性越大。油墨的这种特性使印刷品颜色质量随着油墨温度变化而变得不稳定,油墨粘度直接影响油墨在纸张上的转移量、渗透量、印刷图案的坚实程度及光泽度等。流动性过大,会使印迹不能准确地转移,图文层次不分明,墨色不饱满,色泽不鲜艳,降低了印品质量;流动性过小,会使油墨印刷时转移不流畅,不均匀,造成在同一印刷面上墨色前后不匀,并且温度越高,印刷油墨中的有机溶剂挥发越快,油墨粘度逐渐变大,温度越低,有机溶剂挥发越慢,油墨粘度越稳定。

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冬季和夏季温差太大,印刷生产车间一般采用恒温恒湿空调机来控制温、湿度,将车间温度控制在最佳工作环境温度18℃-25℃之间,对印刷生产过程影响较小。但是在南方,特别是云南大部分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冬季和夏季温差不大,车间内基本不安装空调,多数只采用加湿器对湿度进行自动控制。所以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一年四季的车间内温差有20度左右,冬季夜间最低在16度左右,夏季白天最高在36度左右,再加上生产过程中机械摩擦产生的热量,造成油墨温度波动大,对印刷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尤其对uv油墨和金属油墨来说影响更大,因为uv油墨是一种不用溶剂,干燥速度快的油墨,温度过高,uv油墨的粘度变低,印刷后易产生糊版现象;温度过低,uv油墨粘度变高,易产生不完全固化现象,影响后工序加工生产。特别是金色、银色等金属类油墨在连续生产一段时间后,因为油墨颗粒相对较大,在印刷版辊和刮墨刀之间摩擦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油墨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高于某个值时,稀释剂(即有机溶剂)会快速挥发,油墨粘度变大会影响油墨的转移,增加产品“拉条”、“断金”等问题产生的几率,从而影响产品合格率。甚至油墨温度达到一定值时,会在刮墨刀位置闪燃,引起火灾。可见,油墨温度的变化对印刷生产过程影响是比较大的。

现有凹印机配套的墨缸一般没有加热或制冷装置,这样会导致油墨的温度不稳定,带来诸多印刷问题。虽然现有技术中可以用恒温恒湿空调机来控制车间内温、湿度,但车间空间太大会增加能耗和生产成本,不利于节能环保。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一些凹印机墨缸加热装置,但主要是通过在墨缸上直接加电热管进行加热,这样会带来漏电危险和溶剂型油墨火灾隐患,使凹印机墨缸的安全性能降低。因此目前急需一种能节能环保和比较安全的凹印机墨缸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安全性高、兼有加热和制冷功能的凹印机墨缸的恒温、恒压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凹印机墨缸温度和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墨缸、恒温控制装置和恒压控制装置,所述的墨缸上部呈圆筒状,下部呈漏斗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温控制装置包括恒温水循环换热仓和恒温冷水机,所述的恒温水循环换热仓呈圆筒状,焊接在墨缸侧面圆筒外圈上,在恒温水循环换热仓的上部设有一个循环水出水管,下部设有一个循环水进水管,在循环水出水管和循环水进水管上分别设有球阀和接头,所述的恒温冷水机左侧分别设有外循环出水管和外循环进水管,右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通过回水管与循环水出水管上的接头相连接,所述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循环水进水管上的接头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压控制装置包括压力表、调压阀和1根调压管,所述的调压管设置在恒温冷水机的出水口和进水口中间,调压管联通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的调压阀设置在调压管上,所述的压力表设置在恒温冷水机的出水管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温水循环换热仓内设有螺旋状的循环水隔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头为卡套式双自封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经过恒温冷水机的加热或制冷作用,将循环水处理到需要的温度,再通过恒温水循环换热仓的换热,可以使墨缸内油墨的温度在0℃-40℃范围内的任意值保持恒定,消除了油墨温度变化对印刷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恒温控制装置,既可以加热也可以制冷,实用性更强。

2、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恒温冷水机的出水口和进水口中间处设有一根联通出水口和进水口的调压管,在调压管上设有一个调压阀,同时由于在恒温冷水机的出水管设有一个压力表,这样通过调压阀和观察压力表上的压力,就能根据需要调整恒温冷水机的出水压力,实现墨缸恒温水循环时的恒压控制。

3、与在墨缸上直接加电热管加热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消除了漏电危险和溶剂型油墨火灾隐患,提高了安全性。

4、与在车间安装中央空调相比,本实用新型更加节能降耗,使用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恒温水循环换热仓的剖面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墨缸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恒温水循环换热仓,2-墨缸,3-循环水出水管,4-回水管,5-循环水进水管,6-出水管,7-球阀,8-接头,9-软管,10-进水口,11-压力表,12-调压阀,13-出水口,14-恒温冷水机,15-外循环出水管,16-外循环进水管,17-循环水隔板,18-调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凹印机墨缸温度和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墨缸2、恒温水循环换热仓1和恒温冷水机14,所述的墨缸2的上部呈圆筒状,下部呈漏斗状,所述的恒温水循环换热仓1呈圆筒状,焊接在墨缸2侧面圆筒外圈上,在恒温水循环换热仓1的上部设有一个循环水出水管3,下部设有一个循环水进水管5,在循环水出水管3和循环水进水管5上分别设有球阀7和卡套式双自封接头8,恒温水循环换热仓1内部设有螺旋状的循环水隔板17。循环水隔板17将恒温水循环换热仓1从下到上分隔成一个螺旋形管道,使从循环水进水管5进来的恒温水,在墨缸中从下到上充分换热后,再从循环水出水管3回到恒温冷水机14,再次进行恒温处理,避免从循环水进水管5进来的恒温水直接从循环水出水管3回到恒温冷水机14,而无法与墨缸内的油墨充分换热。

所述的恒温冷水机14左侧分别设有外循环出水管15和外循环进水管16,右侧分别设有进水口10和出水口13,所述的进水口10通过回水管4与墨缸2的循环水出水管3上的卡套式双自封接头相连接,所述的出水口13通过出水管6与墨缸2的循环水进水管5上的卡套式双自封接头相连接。恒温冷水机14中的温度调节范围在0~40℃之间,通过温度自动控制装置可使水温的温差控制在±1℃。卡套式双自封接头能方便快速的把墨缸2和恒温冷水机14之间的管路脱离,并且脱离后不会造成恒温水循环换热仓1和恒温冷水机14内的恒温水流出,以方便打扫清洗墨缸2或更换其它普通墨缸。在恒温冷水机14的出水口13和进水口10中间,设有一根联通出水口13和进水口10的调压管18,在调压管18上设有一个调压阀12,在恒温冷水机14的出水管6设有一个压力表11,通过调节调压阀12和观察压力表11上的压力,就能根据需要调整恒温冷水机的出水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凹印机在生产工作时,为了把墨缸2内的油墨温度控制在需要的温度(一般在20℃-40℃之间,多数凹印油墨的温度控制在25℃左右),在墨缸2上增加了恒温水循环换热仓1作为换热器,根据需要来调节墨缸2内的油墨温度。根据墨缸2需要的温度来设定恒温冷水机14的工作温度,通过循环进水管5和循环出水管3,将墨缸2需要的温度稳定在设定值。

当油墨温度偏高时,恒温冷水机14通过制冷压缩机制冷,将循环水温度制冷到需要温度,通过出水管6将恒温水输送到墨缸2的恒温水循环换热仓1,将油墨热量带走,变热后的循环水回到恒温冷水机14经再次制冷后,输送到墨缸2的恒温水循环换热仓1。制冷压缩机产生的温度通过外循环管道带走,外循环水通过冷却水塔制冷。

当油墨温度偏低时,恒温冷水机14通过加热装置将循环水温度加热到需要温度,通过出水管6将恒温水输送到墨缸2的恒温水循环换热仓1,使油墨加热,变冷后的循环水回到恒温冷水机14再次加热到恒温后,输送到墨缸2的恒温水循环换热仓1。如此循环就可以将墨缸内的油墨温度恒定在所需要的温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