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用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41012发布日期:2021-10-30 00:3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用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印刷用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纺织品、塑料品、皮革、pvc、pc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印刷是把经审核批准的印刷版,通过印刷机械及专用油墨转印到承印物的过程。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3.在印刷机印刷的过程中,需要对纸张进行传送,但是在纸张传送缠绕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这就容易导致印刷喷墨时不规正,影响印刷质量,并且纸张缠绕不整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用传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印刷用传送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左侧上方纵向水平设置有放卷辊,所述工作台的右侧上方纵向水平设置有收卷辊,所述工作台上位于放卷辊和收卷辊之间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设置有喷墨箱和干燥箱,所述喷墨箱和干燥箱的左右两侧侧壁下方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放卷辊和收卷辊的后端通过转轴与固定竖直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支撑板轴承连接,所述放卷辊和收卷辊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挡板,所述放卷辊和收卷辊的前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挡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均匀设置的支撑架。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放卷辊的右侧上方由上而下依次纵向水平设置有上辅助放卷辊和下辅助放卷辊,所述收卷辊的左侧上方由上而下依次纵向水平设置有上辅助收卷辊和下辅助收卷辊,所述上辅助放卷辊、下辅助放卷辊、上辅助收卷辊和下辅助收卷辊的两端均通过转轴分别与固定竖直设置在工作台两侧的第二支撑板轴承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挡板的中央处开设有与放卷辊和收卷辊外径对应的圆孔,圆孔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向内开设有插块滑槽,所述插块滑槽内活动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的内端与插块滑槽的内壁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放卷辊和收卷辊的外壁左右两端与插块对应位置开设有匹配的插槽,所述插块的外端伸出插块滑槽并插入插槽内,所述插块的内端中央处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活动挡板内与拉杆对应位置处开设
有匹配的拉杆滑槽,所述拉杆远离插块的一端固定向活动挡板的前侧连接有拨块,所述活动挡板的前端表面对应位置开设有拨块滑孔,所述拨块的前端伸出拨块滑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喷墨箱和干燥箱的左右两侧下方均纵向水平设置有导向辊,所述导向辊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固定竖直设置在工作台两侧的第三支撑板轴承连接,所述导向辊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挡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干燥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进风总管,所述进风总管伸入干燥箱内,且水平纵向连接有布风管,所述布风管的底端均匀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挡风罩。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放卷辊、收卷辊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导向辊两端设置第二固定挡板,对印刷纸进行限位,避免传送缠绕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喷墨时不规正,影响印刷质量,并且纸张缠绕不整齐。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喷墨箱右侧设置干燥箱,热风机向进风总管内输入热风,热风进入布风管,然后通过均匀设置的出风管对下方喷墨后的印刷纸进行干燥,避免喷墨未干收卷时印花,影响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印刷用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印刷用传送装置中放卷辊或收卷辊与活动挡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印刷用传送装置中放卷辊或收卷辊与活动挡板的主视图。
19.图5为一种印刷用传送装置中干燥箱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工作台、2底座、3放卷辊、4上辅助放卷辊、5下辅助放卷辊、6收卷辊、7上辅助收卷辊、8下辅助收卷辊、9喷墨箱、10通孔、11干燥箱、12导向辊、13第一支撑板、14第一固定挡板、15活动挡板、16插块滑槽、17插块、18弹簧、19插槽、20拉杆、21拉杆滑槽、22拨块、23拨块滑孔、24第二支撑板、25第三支撑板、26第二固定挡板、27进风总管、28布风管、29出风管、30挡风罩、31热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2.请参阅图1

5,一种印刷用传送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左侧上方纵向水平设置有放卷辊3,工作台1的右侧上方纵向水平设置有收卷辊6,放卷辊3和收卷辊6上均设置有橡胶层,放卷辊3上活动套设有印刷卷纸,收卷辊6上活动套设有卷筒,工作台1上位于放卷辊3和收卷辊6之间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设置有喷墨箱9和干燥箱11,喷墨箱9对印刷纸上喷墨印刷,为现有技术,干燥箱11对喷墨后的印刷纸进行干燥,避免收卷时被印花,影响印刷质量,喷墨箱9和干燥箱11的左右两侧侧壁下方均开设有通孔10,供印刷纸通过,放卷辊3和收卷辊6的后端通过转轴与固定竖直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第一支撑板13轴承连接,放卷辊3和收卷辊6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挡板14,放卷辊3和收卷辊6的前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挡板15,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挡板14和活动挡板15对印刷纸进行限位,避免传送缠绕的过程
中发生偏移。
23.工作台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座2,底座2包括均匀设置的支撑架,对工作台1进行稳定支撑。
24.放卷辊3的右侧上方由上而下依次纵向水平设置有上辅助放卷辊4和下辅助放卷辊5,收卷辊6的左侧上方由上而下依次纵向水平设置有上辅助收卷辊7和下辅助收卷辊8,上辅助放卷辊4、下辅助放卷辊5、上辅助收卷辊7和下辅助收卷辊8的两端均通过转轴分别与固定竖直设置在工作台1两侧的第二支撑板24轴承连接,对印刷纸进行辅助传输。
25.活动挡板15的中央处开设有与放卷辊3和收卷辊6外径对应的圆孔,圆孔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均向内开设有插块滑槽16,插块滑槽16内活动设置有插块17,插块17的内端与插块滑槽16的内壁之间通过弹簧18连接,放卷辊3和收卷辊6的外壁左右两端与插块17对应位置开设有匹配的插槽19,插块17的外端伸出插块滑槽16并插入插槽19内,当插块17位于插槽19内时,弹簧18处于被压缩状态,提高插块17与插槽19的连接稳定性,插块17的内端中央处固定连接有拉杆20,活动挡板15内与拉杆20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匹配的拉杆滑槽21,拉杆滑槽21与插块滑槽16连通,拉杆20远离插块17的一端固定向活动挡板15的前侧连接有拨块22,活动挡板15的前端表面对应位置开设有拨块滑孔23,拨块滑孔23与拉杆滑槽21连通,拨块22的前端伸出拨块滑孔23,通过向外拨动拨块22,从而带动拉杆20向外移动,弹簧18被压缩,拉杆20带动插块17远离插槽19回到插块滑槽16内,可将活动挡板15卸下,对印刷卷筒进行安装和取下。
26.喷墨箱9和干燥箱11的左右两侧下方均纵向水平设置有导向辊12,导向辊12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固定竖直设置在工作台1两侧的第三支撑板25轴承连接,导向辊1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挡板26,进一步对印刷纸传输过程中进行限位,避免传输过程中发生便宜,导致喷墨不规正。
27.干燥箱1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热风机31,热风机31的输出端连接有进风总管27,进风总管27伸入干燥箱11内,且水平纵向连接有布风管28,布风管28的底端均匀连接有出风管29,出风管2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挡风罩30,热风机31向进风总管27内输入热风,热风进入布风管28,然后通过均匀设置的出风管29对下方喷墨后的印刷纸进行干燥。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向外拨动拨块22,从而带动拉杆20向外移动,弹簧18被压缩,拉杆20带动插块17远离插槽19回到插块滑槽16内,将活动挡板15卸下,向放卷辊3上套上印刷卷纸,向收卷辊6上套上卷筒,然后将活动挡板15与对应的放卷辊3和收卷辊6固定连接,印刷纸通过上辅助放卷辊4、下辅助放卷辊5和左侧导向辊12进入喷墨箱9进行喷墨,然后进入干燥箱11,热风机31向进风总管27内输入热风,热风进入布风管28,然后通过均匀设置的出风管29对下方喷墨后的印刷纸进行干燥,避免喷墨未干收卷时印花,干燥后的印刷纸通过右侧导向辊12、上辅助收卷辊7和下辅助收卷辊8收卷在收卷辊6上,通过在放卷辊3、收卷辊6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固定挡板14和活动挡板15,导向辊12两端设置第二固定挡板26,对印刷纸进行限位,避免传送缠绕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喷墨时不规正,影响印刷质量,并且纸张缠绕不整齐,印刷结束后,可将活动挡板15拆卸,对印刷好的卷纸和卷筒取下,继续下一筒印刷卷纸的印刷。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