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印章机

文档序号:25922175发布日期:2021-07-20 16:0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印章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章机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印章机。



背景技术:

印章,亦称图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在制品批量生产过程中,例如塑料制品,常需要在制品上打印字或图案,例如批次号、产品型号等,以此标记和区分该制品,为实现此类印章功能。

现有的自动印章机通过气缸控制章头上下驱动,通过章头进行印章,但现有章头通过注油方式对章头提供油墨,采用注油方式容易导致油墨过多,导致印章图案模糊,且有采样手动对章头进行沾墨,操作繁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自动印章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自动印章机,该装置包括底板和活动印泥板,所述底板后端右侧通过螺栓与控制器相互锁固,所述底板顶端左侧中部通过螺栓与支撑架相互锁固,所述支撑架顶端右侧通过螺栓与电动推杆相互锁固,所述电动推杆底端通过连接杆与章头相连接,所述支撑架前侧中部通过螺栓与活动印泥板相互锁固,所述活动印泥板包括外壳、电机、丝杆、连接机构、限位杆、活动板和印泥,所述外壳左端通过螺栓与电机相互锁固,所述电机右端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同心转动,所述丝杆横向贯穿连接机构,且与连接机构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机构顶端前侧沿限位杆滑动,且限位杆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外壳相互锁固,所述连接机构后端通过螺栓与活动板相互锁固,所述活动板顶端中部设置有印泥,所述外壳后端左侧通过螺栓与支撑架相互锁固。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活动管、支板、光杆、弹簧、垫片、连接板和活动轴,所述活动管前端焊接有支板,所述光杆前端贯穿支板,所述光杆后端与垫片相互焊接,所述垫片前端通过弹簧与支板弹性连接,且弹簧套接在光杆外侧,所述垫片顶端与连接板相互焊接,所述连接板前端与活动轴相互焊接,所述丝杆横向贯穿活动管,且与活动管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后端通过螺栓与活动板相互锁固,所述活动轴前端沿限位杆内壁滑动。

优选的,所述章头顶端设置有一弹性伸缩杆,且章头顶端通过弹性伸缩杆与连接杆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呈弧形状,且限位杆左右两端向上翘起。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内中部开设有一滑槽,滑槽形状与限位杆一致,且滑槽内壁活动轴贴合。

优选的,所述印泥位置与章头位置横向对齐,且印泥的外径大于章头三厘米。

优选的,所述外壳右侧后端设置有一防护壳,活动板设置于防护壳内,且防护壳顶端设置有一活动盖板。

优选的,所述光杆表面呈光滑状,且支板内壁与光杆贴合。

优选的,所述丝杆采用硬质合金材质。

优选的,所述支板和光杆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自动印章机,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自动印章机,通过在印章机的支撑架中部设置了活动印泥板,活动印泥板的活动板前端通过连接机构与丝杆和限位杆相连接,且通过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连接机构对活动板的移动进行控制,且通过限位杆对活动板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限位杆呈弧形状,使活动板向左移动时先向下移动,然后向上移动,使活动板顶端的印泥与章头接触,对章头进行沾墨,采用电动方式对章头进行沾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避免章头墨水过多,影响其印章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活动印泥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活动印泥板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活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结构剖面图。

其中:底板-1、控制器-2、支撑架-3、电动推杆-4、连接杆-5、章头-6、活动印泥板-7、外壳-71、电机-72、丝杆-73、连接机构-74、限位杆-75、活动板-76、印泥-77、活动管-741、支板-742、光杆-743、弹簧-744、垫片-745、连接板-746、活动轴-74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自动印章机,包括底板1和活动印泥板7,底板1后端右侧通过螺栓与控制器2相互锁固,底板1顶端左侧中部通过螺栓与支撑架3相互锁固,支撑架3顶端右侧通过螺栓与电动推杆4相互锁固,电动推杆4底端通过连接杆5与章头6相连接,支撑架3前侧中部通过螺栓与活动印泥板7相互锁固,章头6顶端设置有一弹性伸缩杆,且章头6顶端通过弹性伸缩杆与连接杆5相连接,使章头6受挤压时具有一定的缓冲力度,避免章头6容易损坏。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自动印章机,活动印泥板7包括外壳71、电机72、丝杆73、连接机构74、限位杆75、活动板76和印泥77,外壳71左端通过螺栓与电机72相互锁固,电机72右端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73同心转动,丝杆73横向贯穿连接机构74,且与连接机构74螺纹连接,连接机构74顶端前侧沿限位杆75滑动,且限位杆75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外壳71相互锁固,连接机构74后端通过螺栓与活动板76相互锁固,活动板76顶端中部设置有印泥77,外壳71后端左侧通过螺栓与支撑架3相互锁固,限位杆75呈弧形状,且限位杆75左右两端向上翘起,使活动轴747从右至左移动时,沿限位杆75向下滑动,然后向上活动,使印泥76与章头6底部接触,限位杆75内中部开设有一滑槽,滑槽形状与限位杆75一致,且滑槽内壁活动轴747贴合,对活动轴747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印泥77位置与章头6位置横向对齐,且印泥77的外径大于章头6三厘米,便于使活动板76向左移动时,印泥77与章头6接触,外壳71右侧后端设置有一防护壳,活动板76设置于防护壳内,且防护壳顶端设置有一活动盖板,对印泥77不使用时进行防护,且可打开防护盖对印泥77添加墨水,丝杆73采用硬质合金材质,硬度高,不易磨损。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自动印章机,连接机构74包括活动管741、支板742、光杆743、弹簧744、垫片745、连接板746和活动轴747,活动管741前端焊接有支板742,光杆743前端贯穿支板742,光杆743后端与垫片745相互焊接,垫片745前端通过弹簧744与支板742弹性连接,且弹簧744套接在光杆743外侧,垫片745顶端与连接板746相互焊接,连接板746前端与活动轴747相互焊接,丝杆73横向贯穿活动管741,且与活动管741螺纹连接,连接板746后端通过螺栓与活动板76相互锁固,活动轴747前端沿限位杆75内壁滑动,光杆743表面呈光滑状,且支板742内壁与光杆743贴合,对光杆743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支板742和光杆743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且不易生锈。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自动印章机,其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在使用前,首先将该装置通过底板1放置在所需的平面位置上,然后将控制器2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作为供电,通过控制器2对电动推杆4和电机72进行分别控制;

第二,在使用时,需要对章头6进行沾墨,在沾墨时,控制电机71产生动力通过输出轴带动丝杆73左端圆心处进行转动,丝杆73通过与活动管741之间的螺纹配合带动活动管741向左移动,由于限位杆75内中部开设有一滑槽,滑槽形状与限位杆75一致,滑槽内壁活动轴747贴合,对活动轴747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限位杆75呈弧形状,限位杆75左右两端向上翘起,使活动轴747从右至左移动时,活动轴747沿限位杆75向下滑动,然后向上活动,活动轴747向下移动时,通过底部的垫片745向下挤压弹簧744,且活动轴747向上移动时,通过弹簧744产生弹性势能向上推动垫片745,使活动轴747向上移动,活动轴747通过连接板746带动活动板747进行移动,使活动板747顶端中部的印泥76与章头6底部接触,对章头6进行沾墨,采用电动方式对章头6进行沾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避免章头墨水过多,影响其印章效果;

第三,在使用时,控制将需要进行印章的物体放置在底板1上,然后控制电动推杆4进行延展,电动推杆4通过连接杆5带动章头6向下移动,通过章头6污物体进行印章。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自动印章机,通过在印章机的支撑架3中部设置了活动印泥板7,活动印泥板7的活动板76前端通过连接机构74与丝杆73和限位杆75相连接,且通过电机72驱动丝杆73转动,丝杆73通过连接机构74对活动板76的移动进行控制,且通过限位杆75对活动板76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限位杆75呈弧形状,使活动板76向左移动时先向下移动,然后向上移动,使活动板76顶端的印泥77与章头6接触,对章头6进行沾墨,采用电动方式对章头6进行沾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且避免章头墨水过多,影响其印章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