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接部走线的便携式标签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2366发布日期:2021-12-08 10:0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接部走线的便携式标签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敏打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铰接部走线的便携式标签打印机。


背景技术:

2.随时便携式的智能设备凭着其优良的便携性和方便性被广泛地推广使用,尤其是便携式的热敏标签打印机,通过在打印机上安装热敏片,对热敏片加热并接触热敏打印纸就可以打印出需要的图案,在打印过程中,通过打印机内的胶辊带动打印纸移动。
3.由于便携式设备需要相对小巧的体积,故对于零部件的安装和连接的集成化程度具有较高要求,以及在相对小的空间内进行必要的走线布置。
4.同时由于便携式标签打印机打印的标签纸宽相对较小,故热敏片的宽度也相对应地设置较小,故热敏片的安装支架需要优化设计,以匹配热敏片与胶辊的平稳接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铰接部优化走线布局的便携式标签打印机。
6.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接部走线的便携式标签打印机,包括盖体组件、壳体组件、打印组件、检纸模块和线路板,打印组件包括热敏片和胶辊,热敏片和胶辊中的一个设置在盖体组件上,热敏片和胶辊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壳体组件上,壳体组件设置有纸仓,盖体组件盖合纸仓上,盖体组件和壳体组件之间形成出纸口,热敏片和胶辊相对,热敏片和胶辊之间形成走纸通道,走纸通道连通在纸仓和出纸口之间,检纸模块设置在盖体组件上并朝向出纸口,盖体组件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壳体组件设置有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均位于纸仓相对于出纸口的另一侧上,盖体组件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在第一铰接部处设置有第一连通口,壳体组件包括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在第二铰接部处设置有第二连通口,线路板设置在第二容纳腔中,便携式标签打印机还包括铰轴和排线,铰轴铰接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之间,盖体组件可绕铰轴转动,排线的宽度方向平行于铰轴的轴向,排线穿过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排线的第一连接端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并与检纸模块连接,排线的第二连接端位于第二容纳腔内并与线路板连接,排线位于铰轴靠近纸仓的一侧上。
7.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将排线设置铰接部的位置处,即将排线穿过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排线的连接端分别位于盖体组件和壳体组件内,并分别与检纸模块和线路板连接,同时由于排线的宽度方向平行于铰轴的轴向,且排线呈扁平布置的,以及排线位于铰轴靠近纸仓的一侧上,在盖体组件转动打开时,将会带动排线发生移动,而由于铰轴可对排线进行定位和支撑,故在开盖时排线能够顺着铰轴的表面移动,且排线呈隐藏式是走线布置,利用铰接结构处进行走线,不仅结构稳定且高效合理利用空间。
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盖体组件在第一铰接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连通口位于第一安装槽处,壳体组件在第二铰接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槽,第二连通口位于第二安装槽处;
第一安装槽位于第二安装槽内,铰轴穿过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排线位于第一安装槽内。
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盖体组件包括外盖和内盖,外盖套在内盖外并与内盖连接,外盖在第一铰接部处具有外壁和位于外壁两侧的第一侧壁,两个第一侧壁和外壁围成第一安装槽。
10.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内盖在第一铰接部处具有内壁,内壁、两个第一侧壁和外壁围成第一连通口。
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排线与两个第一侧壁间隙配合。
12.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套在内壳外并与内壳连接,内壳在第二铰接部处具有底壁和位于底壁两侧的第二侧壁,两个第二侧壁和底壁围成第二安装槽。
1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连通口贯穿底壁。
14.由上可见,通过外盖和内盖对第一安装槽和第一连通口的构成,内壳对第一安装槽和第一连通口的构成,方便于排线的布线、连接以及定位。
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排线为fpc排线或ffc排线。
16.由上可见,通过软性的fpc排线和ffc排线进行布线,其提高连接稳定性和方便性。
1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热敏片设置在盖体组件上,胶辊设置在壳体组件上;排线的第三连接端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并与热敏片连接。
18.由上可见,排线还可以与盖体组件上的热敏片进行连接。
1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盖体组件和壳体组件在盖合状态下,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相对。
20.由上可见,在盖合状态下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相对,从而减少排线的弯曲程度。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标签打印机实施例的结构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标签打印机实施例在开盖状态下的结构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标签打印机实施例在开盖状态下省略外盖和外壳后的结构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标签打印机实施例在合盖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标签打印机实施例在开盖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标签打印机实施例在铰轴位置处的局部剖视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标签打印机实施例中打印组件的结构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标签打印机实施例中打印组件的分解图。
29.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0.参照图1至图6,便携式标签打印机1包括盖体组件2、壳体组件3、打印组件4、检纸模块14和线路板11,打印组件4包括热敏组件和胶辊41,热敏组件包括热敏片42,在本实施
例中,热敏片42设置在盖体组件2上,胶辊41设置在壳体组件3上。壳体组件3包括外壳31和内壳32,外壳31套在内壳32外并与内壳32连接,外壳31和内壳32之间围成第二容纳腔30,线路板11和电源均设置在第二容纳腔30中,内壳32设置有纸仓33,盖体组件2包括外盖21和内盖22,外盖21套在内盖22外并与内盖22连接,外盖21和内盖22围成第一容纳腔20。
31.盖体组件2盖合纸仓33上并与壳体组件3铰接,盖体组件2和壳体组件3之间形成出纸口34,热敏片42和胶辊41相对,热敏片42和胶辊41之间形成走纸通道,走纸通道连通在纸仓33和出纸口34之间,检纸模块14设置在盖体组件2上并朝向出纸口34,壳体组件3在靠近出纸口34的位置处也设置有检测模块,检纸模块14设置有红外传感器,通过红外传感器可对打印纸的边缘位置或打印标志位进行检测。
32.盖体组件2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外盖21在第一铰接部处具有外壁212和位于外壁212两侧的第一侧壁213,两个第一侧壁213和外壁212围成第一安装槽211,内盖22在第一铰接部处具有内壁221,第一容纳腔20在第一铰接部处设置有第一连通口201,内壁221、两个第一侧壁213和外壁212围成第一连通口201,第一连通口201位于第一安装槽211处。
33.壳体组件3设置有第二铰接部,内壳32在第二铰接部处具有底壁322和位于底壁322两侧的第二侧壁323,两个第二侧壁323和底壁322围成第二安装槽321,第二容纳腔30在第二铰接部处设置有第二连通口301,第二连通口301贯穿底壁322,第二连通口301位于第二安装槽321处。
34.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均位于纸仓33相对于出纸口34的另一侧上,便携式标签打印机1还包括铰轴15和排线13,第一安装槽211位于第二安装槽321内,铰轴15穿过第一安装槽211和第二安装槽321,且铰轴15穿过两个第一侧壁213和两个第二侧壁323,继而实现盖体组件和壳体组件的铰接连接,盖体组件2可绕铰轴15相对于壳体组件转动。
35.排线13为fpc排线或ffc排线,排线13呈扁平布置,排线13的宽度方向平行于铰轴15的轴向,排线13穿过第一连通口201和第二连通口301,排线13的第一连接端131位于第一容纳腔20内并与检纸模块14连接,排线13的第二连接端132位于第二容纳腔30内并与线路板11的插口12连接,排线13的第三连接端133位于第一容纳腔20内并与热敏片42连接。
36.排线13经过铰轴15一侧时,排线13位于铰轴15靠近纸仓33的一侧上,且排线13位于第一安装槽211内,排线13与两个第一侧壁213间隙配合,当盖体组件2打开使,具有一定长度余量的排线13将顺着铰轴15的周壁移动,从而在开盖和合盖均不影响排线13的走线,避免排线13的损伤,且在盖体组件2和壳体组件3在盖合状态下,第一连通口201和第二连通口301相对,从而排线13能够笔直地延伸布置。
37.参照图7和图8,并结合图5,热敏组件还包括第一铰接支架43、第二铰接支架44、第一铰轴45和第二铰轴46,第一铰接支架43和第二铰接支架44呈拱形布置,第一铰接支架43和第二铰接支架44均有一底壁和位于底壁两侧的侧壁。
38.第一铰接支架43在中部设置有第一铰接孔431,第二铰接支架44在中部设置有第二铰接孔431,第一铰轴45穿过第一铰接孔431和第二铰接孔441。第一铰接支架43在走纸通道的后端设置有第三铰接孔432,第三铰接孔432呈腰圆孔设置,第二铰接支架44在走纸通道的后端设置有第四铰接孔442,第二铰轴45穿过第三铰接孔432和第四铰接孔442。继而实现第一铰接支架43通过第一铰轴45与第二铰接支架44铰接,第一铰接支架43通过第二铰轴46与第二铰接支架44铰接。
39.打印组件4还包括弹簧47,第二铰接支架44在走纸通道的前端设置有定位部443,弹簧47抵接在定位部443和盖体组件2之间,弹簧47对第二铰接支架44施加朝向胶辊的弹性力。
40.由于第一铰轴45的轴向沿走纸通道的走纸方向布置,第一铰轴45垂直于第二铰轴46,第二铰轴46沿走纸通道的纸宽方向布置,第二铰轴46的两个轴向端分别与盖体组件2连接,使得第一铰接支架43可沿两个方向转动。
41.第一铰接支架43的底壁在走纸通道的前端设置有前限位凸起433,前限位凸起433沿走纸通道的纸宽方向延伸,第一铰接支架43在前限位凸起433的两侧设置有侧限位凸起434,第一铰接支架43在前限位凸起433位于靠近热敏片42的一侧设置有前胶槽435,前胶槽435也沿走纸通道的纸宽方向延伸,第一铰接支架43在两个侧限位凸起434之间设置有环型胶槽436,当热敏片42设置在第一铰接支架43的底壁上,热敏片42盖合前胶槽435和环型胶槽436,前胶槽435和环型胶槽436均填充有粘胶,粘胶与热敏片42粘接,且前限位凸起433和两个侧限位凸起434与热敏片42间隙配合。
42.当然在其他便携式标签打印机实施例上,可将胶辊41设置在盖体组件上,而热敏片42设置在壳体组件3上,本案排线的走线方式、前限位凸起和侧限位凸起均能够起相应的关键作用,也能够实现本案的目的。
43.由上可见,通过将排线设置铰接部的位置处,即将排线穿过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排线的连接端分别位于盖体组件和壳体组件内,并分别与检纸模块和线路板连接,同时由于排线的宽度方向平行于铰轴的轴向,且排线呈扁平布置的,以及排线位于铰轴靠近纸仓的一侧上,在盖体组件转动打开时,将会带动排线发生移动,而由于铰轴可对排线进行定位和支撑,故在开盖时排线能够顺着铰轴的表面移动,且排线呈隐藏式是走线布置,利用铰接结构处进行走线,不仅结构稳定且高效合理利用空间。
44.另外,通过相互铰接的第一铰接支架和第二铰接支架,由于第一铰轴垂直于第二铰轴,故位于第一铰接支架上的热敏片能够进行两个方向的转动调整,以适配胶辊,并提高打印面的平整度,同时利用位于前端和两侧的前限位凸起和侧限位凸起,不仅在粘接装配时提供定位,且在胶辊转动打印时,为热敏片提供稳定支撑,从而提高打印稳定性。另外通过前胶槽和环型胶槽的布置,全方面地对热敏片进行粘接,从而进一步提高连接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